股票权的潜力:从股权激励到财富创造,一站式指南

admin 2 0

简介

股票权(ESOP)是一种股权激励计划,它赋予员工在未来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权通常被用作企业用来吸引、留住和激励关键员工的一种工具。近年来,股票权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它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在公司增长中分享财富的途径。

股票权如何运作

当公司授予股票权时,它会指定授予的股票数量、行权价格和有效期。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会授予员工以每股 5 美元的价格购买 100 股股票的权利,有效期为 5 年。当股票权生效时,员工可以行使其权利并在指定期限内以行权价格购买股票。如果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员工可以通过行权并出售股票来获利。

股票权的类型

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股票权,包括:合格股票权(QQs):QQs在行权时无需缴纳所得税。但是,当出售股票时,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非合格股票权(NQOs):在行权时,需要缴纳所得税,但当出售股票时,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期权激励计划(ISOs):ISOs是只适用于某些私营公司的特殊类型的股票权。与 QQs 类似,ISOs 在行权时无需缴纳所得税,但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

股票权的优点

股票权为员工和公司都提供了许多优点,包括:对员工的激励:股票权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在公司增长中分享财富的途径来激励他们。吸引和留住不确定如何行使股票权,可以咨询税务或财务顾问。他们可以帮助您做出正确的决定。

结论

股票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用于激励员工、吸引人才和创造财富。重要的是要了解股票权的风险和税务影响,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通过遵循本文中的提示,您可以最大化股票权的价值并实现您的财务目标。

关于股票的一道考题 高手进来帮忙解答一下吧

牛市成长的十大理由 在对国内股市走势的判断上,看“多”的声音似乎压倒了看“空”的,大牛市行情、股市“盛世论”、股市“黄金十年”等乐观论调回响于市场和学术界。 乐观者的理由归纳起来有10条。 理由之一: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看好。 “2006年股市行情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流动性过剩。 最大的原因是,2006年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是低通胀伴随的高增长。 在这种大好的发展势头下,股市运行真正得到了经济周期上升的支撑。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 贺强认为,2007年肯定会延续2006年大牛市行情,但资本市场的运作将更加复杂。 预计这波行情至少能持续到2008年奥运会。 理由之二:股权分置改革胜局已定。 “股改成功,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利益关系,使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取向,理顺了原来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这是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功绩。 过去屡禁不止的违规关联交易、违规并购,都是掏空上市公司利润的手段,今后这种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这样,上市公司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股市的估值和定价功能将得到恢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 理由之三:人民币持续升值。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中国股市向上趋势不会改变。 他预计,2007年至2010年人民币预计升值幅度为16%至20%。 在涨跌互现的双向波动中,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将在4%至5%,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到7.35。 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继续发挥作用,股市在2007年底将达到创记录的5300点。 如果人民币升值时长为五年,上证指数最高可达7000多点。 理由之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北京首创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股改完成后,大股东价值将通过上市公司市值来实现,因此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良资产的动力将空前强劲。 股改以来,已经有数百家公司大股东承诺对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虽然目前还不能用明确数据来定量分析,不过,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潜力相当可观,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并不为过。 研究显示,A股市场已经进入“价值注入”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内A股市场市值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 与此同时,在一个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迎来了内生性的增长时期。 根据WIND提供的最新数据计算,全部A股的2006年预期业绩增长高达60%。 大多数行业的实际业绩有望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理由之五:市场估值依然合理。 国投瑞银投资部总监刑修元认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大的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这为股市未来稳步发展留下了持续上升空间。 以2006年12月15日为测算日,中标300公司2006年动态市盈率为19.18倍,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15.61倍。 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估值依然基本合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估。 而且,从全球来看,根据瑞银环球资产的全球股票市场估值模型,目前A股市场依然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理由之六:产业竞争优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2006年推动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在2007年还将会继续存在。 这些因素除了货币现象和制度变革之外,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资本市场上升。 按照目前的抽样分析,上升空间还有差不多五年左右时间,所以2007年这个因素还会带动股市有良好上升空间。 理由之七:政策鼓励。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预计,2007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会计准则预计将改进公司治理、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并将为股票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或海外的机构投资者。 同时决策部门将鼓励海外上市公司进入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将来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适用的法定税率将明显下调,执行高税率的公司则会受益。 两税合一带来的市场预期将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引力。 理由之八:金融创新。 股指期货将于2007年早期推入市场,A股交易制度上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缺陷将得到修补,其“长牛效应”将进一步提升股市活跃度。 平安证券表示,年内备兑权证可望面市。 预计融资融券以及对部分类别的股票放宽涨跌停板限制、实施T+0日内回转交易等差别交易制度等也将相继推出。 联合证券指出,国际上,股指期货交易规模和股票市场规模基本比例是1:1。 中国目前股市市值规模已达10万亿元,按1:1的保守计算,股指期货的推出也相当于再造一个股市。 理由之九:人口红利。 银河证券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股市投资策略报告认为,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时代,将从内需方面稳定保障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批高峰人口目前都进入了壮年期,也就是劳动创造能力与收入能力的高峰。 他们的子女也将在未来10年左右持续进入成年期。 这两代人所形成的人口高峰,被当今业内称为人口红利时代。 理由之十: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根据国投瑞银的判断,进入2007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能比2006年有所放缓,但整体增长率仍会较为强劲,保持在5%至6%。 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在世界各地的股市上有所体现,这种利好也将对我国国内的股票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站在开放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吴晓求更是大胆地提出了激动人心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到80万亿人民币。 ”牛市化解矛盾,熊市激化矛盾;牛市有正财富效应,熊市有负财富效应。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牛市都是市场投资者期待的最理想的运行方式和最有益的市场状态,是股票市场发挥正面作用和积极效能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适宜环境。 特别是在中国股市还没有股指期货的状态下,牛市就几乎是投资者赢得利润的唯一机会。 在中国股市经历了2006年的大牛市之后,社会各方对股市现状及其运行趋势的判断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泡沫论”又渐渐开始抬头。 在我看来,中国股市的牛市运行过程还远没有结束,不但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需要牛市,而且整个中国更需要牛市。 没有一个长期的牛市过程,中国股市就很难真正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中国经济就很难有效形成新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中国改革也就很难最终实现从旧体制向新机制跨越的“凤凰涅磐”。 市场走势的三重评价2005年7月以来的这一轮牛市,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最有意义的牛市。 这是一轮最健康的牛市。 这一轮的牛市,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同时起步也同步发展,伴随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整个过程。 之所以说它最健康,是因为整个牛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为深刻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过程,虽然在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中,也有过少数股票的大起大落,整个市场也经历了齐涨齐跌的过程,但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成为市场的主流,市场上崇优弃劣的观念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蓝筹股已经成为市场上趋之若鹜的热点和焦点,市场上的资金流向、流量和流程正在发生有利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和作用的方向转变。 虽然在整个市场上庄股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虽然在去年年末大盘股出现了局部上涨过快的局面,但总体上来说,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健康也是最值得肯定的牛市。 健康——这是中国股市一年多来的发展主流,必须予以明确认识和充分肯定。 这是一轮最深刻的牛市。 与以往的牛市中刻意制造和挖掘题材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轮牛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息息相关,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联结得最为紧密的牛市。 股市运行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互推动,使得中国股市第一次与国家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起了密切的和有机的联系;股市成长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开始得到逐步体现和提升;股市发展既为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又不断地消化了股权分置改革所增加的巨大市场增量,并且反过来成为了市场稳定和市场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 特别是,伴随着牛市的发展,市场对大盘股的承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使得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金融股能够在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就在市场上发行上市,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银行业迎接国际资本挑战、提高自身市场化水平的能力和实力,也为整个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这是一轮最持久的牛市。 这一轮的牛市,不是一个简单的炒作过程,而是伴随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持久牛市。 虽然我并不赞同市场上流行的“黄金十年”的说法,但这一轮的牛市将刷新中国股市以往牛市的所有记录,而成为中国股市在新千年中持续时间最长、发展程度最深、影响最为深远的超级大牛市,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影响,对中国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对整个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增加,都会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牛市,并且会以辉煌的记录载入中国股市与中国改革的史册。 市场发展的三重空间从本质上说,这一轮的牛市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三大现象。 一是货币现象。 货币现象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最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股市牛市进一步深化的最主要动力。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最综合体现,这种升值对中国股市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传导效应,就是中国股市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全面重估和整体升值。 由于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因而股市的走牛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不结束,股市的牛市进程就不会逆转。 这是中国股市的牛市趋势能够得以长期延续的一个基本原因和重要保证。 二是制度现象。 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股市所带来的巨大的制度变迁必然会在市场运行中反映出来,使得市场运行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空间。 全流通的市场自发地形成了对行政命令的抗逆机制,使得中国股市开始驶入市场化运行的快车道;全流通的市场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变得现实而有意义,企业家市场的形成和作用将使得上市公司具有更深刻的成长内涵和创新空间,中国股市的发展基石将更加牢固;全流通的市场使得各类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和交流语言,上市公司也将因此而获得更优质的现实资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品质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是增长现象。 在过去28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67%,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 从2001--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9万多亿增长到21万多亿,但在2001年以后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却与国民经济的总体趋势完全背道而驰,走出了实际跌幅达80%的超级大熊市。 国民经济的持续上涨与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中国股市中储存了巨大的被长期压抑的无限能量,一旦这种能量得以释放,就会像火山爆发,其能量与热量的释放与扩散就都难以想象。 这三个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叠加效应,不仅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主要原因,也将是中国股市进一步走向更大牛市的现实源泉。 与牛市形成的三大现象相对应,中国股市在演进中也会从三个方面逐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是因人民币升值而打开的市场空间。 在我看来,人民币升值至少还会延续2—3年的过程,其升值幅度至少还会有15%的空间。 按照国际市场上本币升值与股市的联动关系,那么在中国股市上,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股市进入长期的上涨轨道,股市攀升也会达到一个可观的幅度。 二是股权分置改革而拓展的制度空间。 如果说,在2006年,市场是因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而启动了股价攀升的枢纽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整体上市的效应将会是中国股市继续其牛市轨迹的主要动力源泉。 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只能采取市价激励的方式,这就为股价的向上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托;由于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转变使得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指向,因而大股东就有动力也有能力把最优质的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从而形成公司股价与经营业绩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进而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制度空间与发展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拓展。 三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而带来的增长空间。 由于在过去的长时期中,中国股市处于严重的畸形状态,就使得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成长出现反向变化,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遭到破坏,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亏损累累。 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最重大变化,是市场运行与国家的汇率走势、货币政策和发展趋向真正建立起了内在的和有机的联系,使得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将给上市公司提供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再加上上市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大幅降低,这将使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有条件对投资者提供更丰厚的回报,并且会使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市场运行的三重警示如果说,中国股市的长期牛市会给投资者提供获得收益的巨大机会的话,那么要把投资机会转化成投资收益,还需要对市场有更为深刻的把握和更加长远的眼光。 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牛市发展初期的齐涨齐跌局面将逐步结束,市场运行与市场监管都将面临着更为复杂也更难把握的新的阶段。 市场走势的三重警示。 2007年的中国股市,将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 一是市场的波动幅度与波动频率都将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选股难度的增加和投资风险的放大。 二是市场的“二八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宠儿”会进一步受宠,“弃儿”会进一步被弃,对于那些业绩不佳从而得不到机构关注而非流通股转换而来的流通股又面临集中上市的个股来说,其价值中枢的下移空间很可能会高于上涨空间。 三是板块效应会逐步递减,题材效应会成为主流。 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题材、股权激励的题材和整体上市的题材将会在市场上产生广泛而持续的扩散效应,成为新一年中国股市的发展主流。 市场发展的三重警示。 市场走势的长期看好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的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牛市中,必须对市场运行中的趋势性因素与偶发性因素保持必要的认识和充分的警惕。 在我看来,这一轮牛市的结束,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二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拐点,从高速成长转变为中速成长或低速成长;三是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引发香港股市和H股出现连锁性反应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出现,都会是这一轮牛市的转市信号,在这些因素没有出现时,市场的牛市进程就会延续而不会反转。 市场监管的三重警示。 2007年,市场的发展将对管理层的智慧与能力构成考验。 如果说,2006年的牛市博得的是满堂喝彩的话,那么,在2007年,有关各方会不会对牛市的评价由正面转向负面,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警示的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点:一是,牛市的形成和深化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最主要成果,也是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经济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一个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让投资者血流成河的市场既不应成为中国股市的常态,更不能成为中国股市的标志。 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在付出巨大代价和惨重牺牲换来的,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还远没有完成,如果牛市的进程不能延续,那么股改就会半途而废,股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会付诸东流。 二是,买者自负原则是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 股票市场是一种激情大于理智、矫枉必然过正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出现一些过热、过头的现象不足为奇,不能以此为依据,对市场做出不正确、不正当的甚至不正常反应,也不能让“政策市”或“政策市”的变种卷土重来,更不能把新股发行当作调控股市的筹码,对股市运行进行超经济的行政干预。 必须看到,在全流通的市场上,市场本身会形成对过激和过头行为的矫正机制,管理层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越俎代疱,去做本来就不可为实际上也不能为的事情。 三是,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和作用是中国股市的发展主题,也是政府与管理层在牛市中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演绎的重大课题。 也就是说,在市场的发展中,政府与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股价指数的变化,而应是机制的形成与作用。 离开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这一主题和课题,市场监管就会出现走偏和变形,曾经让整个市场付出惨重代价的股权分置改革也会因此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与积极意义。

解读华为的几次股权激励计划,给华为带来了哪些战略发展

华为公司内部股权计划始于1990年即华为成立三年之时,至今已实施了4次大型的股权激励计划。 本文梳理了华为公司二十多年来跌宕起伏、令人艳羡的股权激励历程,并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带来的启示。 2创业期股票激励创业期的华为一方面由于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打压竞争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当时民营企业的性质,出现了融资困难。 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较低的财务困境风险,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较高的回报率,同时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 当时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 那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这三部分数量几乎相当。 其中股票是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进行派发,一般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 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帮助员工获得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华为采取这种方式融资,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现金流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收益达到15亿人民币,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 网络经济泡沫时期的股权激励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影响,融资出现空前困难。 2001年底,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华为迎来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冬天,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但是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虚拟股票的发行维护了华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不至于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华为公司还实施了一系列新的股权激励政策:(1)新员工不再派发长期不变一元一股的股票;(2)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3)以后员工从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固定的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 期权比股票的方式更为合理,华为规定根据公司的评价体系,员工获得一定额度的期权,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年,每年兑现额度为1/4,即假设某人在2001年获得100万股,当年股价为1元/每股,其在2002后逐年可选择四种方式行使期权:兑现差价(假设2002年股价上升为2元,则可获利25万)、以1元/每股的价格购买股票、留滞以后兑现、放弃(即什么都不做)。 从固定股票分红向“虚拟受限股”的改革是华为激励机制从“普惠”原则向“重点激励”的转变。 下调应届毕业生底薪,拉开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即是此种转变的反映。 非典时期的自愿降薪运动2003年,尚未挺过泡沫经济的华为又遭受SRAS的重创,出口市场受到影响,同时和思科之间存在的产权官司直接影响华为的全球市场。 华为内部以运动的形式号召公司中层以上员工自愿提交“降薪申请”,同时进一步实施管理层收购,稳住员工队伍,共同渡过难关。 2003年的这次配股与华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个明显差别:一是配股额度很大,平均接近员工已有股票的总和;二是兑现方式不同,往年积累的配股即使不离开公司也可以选择每年按一定比例兑现,一般员工每年兑现的比例最大不超过个人总股本的1/4,对于持股股份较多的核心员工每年可以兑现的比例则不超过1/10;三是股权向核心层倾斜,即骨干员工获得配股额度大大超过普通员工。 此次配股规定了一个3年的锁定期,3年内不允许兑现,如果员工在3年之内离开公司的话则所配的股票无效。 华为同时也为员工购买虚拟股权采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员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资金的15%,其余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 自此改革之后,华为实现了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的突飞猛涨。 新一轮经济危机时期的激励措施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面对本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形势的恶化,华为又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措施。 2008年12月,华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价格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在华为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员工。 由于这次配股属于“饱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级别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级别为13级的员工,持股上限为2万股,14级为5万股。 大部分在华为总部的老员工,由于持股已达到其级别持股量的上限,并没有参与这次配股。 之前有业内人士估计,华为的内部股在2006年时约有20亿股。 按照上述规模预计,此次的配股规模在16亿~17亿股,因此是对华为内部员工持股结构的一次大规模改造。 这次的配股方式与以往类似,如果员工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直接用现金向公司购买股票,华为以公司名义向银行提供担保,帮助员工购买公司股份。 华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历程说明,股权激励可以将员工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 员工获得股权,参与公司分红,实现公司发展和员工个人财富的增值,同时与股权激励同步的内部融资,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比例,缓冲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华为股权激励取得成功的原因?一、双向晋升通道保证员工的发展空间技术和管理属于两个领域,一个人往往不能同时成为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但是两个职位工资待遇的差别,会直接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程度。 为了解决了这一困境,华为设计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 新员工首先从基层业务人员做起,然后上升为骨干,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专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达到高级职称之前,基层管理者和核心骨干之间,中层管理者与专家之间的工资相同,同时两个职位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 而到了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专家的职位时,管理者的职位和专家的职位不能改变,管理者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经理人,而资深专家的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 华为的任职双向通道考虑到员工个人的发展偏好,给予了员工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将技术职能和管理职能平等考虑,帮助员工成长。 除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外,华为公司对新进员工都配备一位导师,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指导。 当员工成为管理骨干时,还将配备一位有经验的导师给予指导。 华为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为员工量身打造的导师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成长,减少了优秀员工的离职率。 二、重视人力资本价值 稀释大股东比例股权激励并非万能,当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够大时,股权激励的效果也相当有限。 华为公司刚开始所进行的股权激励是偏向于核心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华为有意识地稀释大股东的股权,扩大员工的持股范围和持股比例,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 华为对人力资本的尊重还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 该法指出:“我们认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我们是用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累积贡献得到体现和报偿;利用股权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坚力量和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续成长。 ”,这说明股权激励是员工利用人力资本参与分红的政策之一。 华为重视人力资本还体现在对研发的投资上。 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这高出国内高科技企业科研投资平均数的一倍多。 在资源的分配上,华为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使最优秀的人拥有充分的职权和必要的资源去实现分派给他们的任务。 三、有差别的薪酬体系通过薪酬体系来达到激励的目的首先要设立有差别的薪酬体系。 华为通过股权激励,不仅使华为成为大部分员工的公司,同时也拉开了员工工资收入水平的差距。 随着近几年华为的发展,分红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红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子达30%以上,这对员工而言很具有激励性。 股权激励除了薪酬结构需要有激励性,还需要绩效考察具有公平性。 华为公司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上采取定期考察、实时更新员工工资的措施,员工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管理层发现,只要努力工作就行。 华为的这种措施保证了科研人员比较单纯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华为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 股权分配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同时要求股权机构保持动态合理性。 在保持绩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时,为了减少或防止办公室政治,华为公司对领导的考察上也从三维角度进行,即领导个人业绩、上级领导的看法以及领导与同级和下级员工的关系。 领导正式上任前要通过六个月的员工考核,业绩好只代表工资高,并不意味着会被提升。 这样的领导晋升机制从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约束了领导的个人权利,更加体现了对下级员工意见的尊重。 四、未来可观的前景股权激励不是空谈股权,能在未来实现发展和进行分红是股权激励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行业内华为公司领先的行业地位和稳定的销售收入成为其内部股权激励实施的经济保证。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前50强中的36家。 2008年很多通讯行业业绩下滑,而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75%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华为过去现金分红和资产增值是促使员工毫不犹豫购买华为股权的因素之一。 据了解,随着华为的快速扩张,华为内部股近几年来实现了大幅升值。 2002年,华为公布的当年虚拟受限股执行价为每股净资产2.62元,2003年为2.74元,到2006年每股净资产达到3.94元,2008年该数字已经进一步提高为4.04元。 员工的年收益率达到了25%~50%。 如此高的股票分红也是员工愿意购买华为股权的重要原因。

坚鹏:股权激励历史进程研究

除了追溯中国的股权激励发展 历史 之外,再从全球范围来看:股权激励实际上从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加剧也在持续产生、演变、成熟。

1952年美国菲泽尔(辉瑞)公司拉开序幕,第一次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几年之后的1956年,潘尼苏拉报纸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1960年以后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效仿,股权激励成为一种潮流。

1972年美国KKR公司,实施管理层持股。 进而股权激励计划在美国上市公司迅猛发展,到1997年,美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上市公司达到53%。 到21世纪硅谷公司快速发展,约计90%左右的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我国当代的股权激励制度在此阶段并未落后。 从改革开放伊始始终学习、吸收西方的现代管理经验,也包括股权激励制度。 大致也经历了这么几个发展阶段: 酝酿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股权激励,我国企业开始借鉴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万科于1993年实施股权激励,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 从1997年开始,上海率先推出企业股权激励分配制度的试行方案,武汉、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公司也紧接着逐步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 2002年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至此股权激励在我国政策层面上正式出台,随着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40多家企业股改捆绑股权激励但未获得批准。 试点期: 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 以及新《公司法》、新《证券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营造了新的法律环境,解决了股票来源问题,完善了行使期权的利益兑现机制,给出了计划实施的具体流程,是中国的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整顿规范期: 2007年3月-10月,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股权激励暂缓审批,国资委、证监会出台配套政策规范股权激励。 2008年3月-9月,证监会陆续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2号、3号》,10月国资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从严规范股权激励的操作。 成熟推广期: 2009年,股权激励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布出台《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制度建设更加纵深化和规范化,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趋于完善。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创造财富神话。 阿里巴巴IPO融资额将达218亿美元,创美国IPO融资额最高纪录。 阿里巴巴主席马云个人资产超过2000亿,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阿里50%员工持有股份,阿里上市诞生一万多名千万富翁。 日本软银集团软银上市时占有阿里34.1%的股份,创始人孙正义跃居日本首富。

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其辉煌的历程中股权激励制度可以说起到过巨大的作用,甚至有人说: 股权激励多次拯救了深圳华为公司。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减轻了现金流压力,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

2001年,处于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融资出现空前困难,华为为了渡过难关,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2003年,尚未挺过泡沫经济的华为又遭受SRAS的重创,出口市场受到影响,与思科的知识产权官司影响华为的全球市场,实施管理层收购,稳住员工队伍,共渡难关。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面对经济形势的恶化,华为于2008年12月又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措施 ,涉及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在华为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

以至于李克强总理也曾说到:股权激励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各行各业成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成为分析借鉴这些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高 科技 行业:华为“准”全员持股

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腾讯、网络、新浪

电脑行业:联想35%员工持股

房地产行业:万科、金地、华侨城(央企力度最大案例)

家电行业:海尔、海信、TCL

连锁行业:苏宁、国美

标签: 一站式指南 从股权激励到财富创造 股票权的潜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