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心理:投资者可能跟随其他人的投资行为,即使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

admin 4 0

羊群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个人会倾向于跟随他人的行为,即使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或分析。

在投资领域中,羊群心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鲁莽的决策,追随市场趋势,而不考虑自己的财务目标或风险承受能力。

羊群心理的影响

羊群心理对投资者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 过度投资:投资者可能过度投资于热门资产或趋势,而忽略了潜在风险。
  • 错过机会:投资者可能错过投资于优质资产的机会,因为他们只追随热门潮流。
  • 亏损:当市场趋势逆转时,投资者可能遭受重大亏损,因为他们没有进行足够的尽职调查。

如何避免羊群心理

为了避免羊群心理,投资者应该采取以下步骤:

  1. 进行自己的研究:不要依赖他人的投资建议。进行自己的研究,了解您正在投资的资产或市场。
  2. 了解您的财务目标:考虑您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应与您的个人情况相符。
  3. 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包括不同资产类别和行业。
  4. 保持冷静和理性:当市场发生波动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让情绪影响您的投资决策。
  5.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您不确定如何投资,请寻求投资专业人士的帮助。

结论

羊群心理是一种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鲁莽决策的心理现象。为了避免羊群心理,投资者应该进行自己的研究,了解自己的财务目标,并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通过保持冷静和理性,投资者可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实现他们的长期财务目标。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不要盲从的道理。

羊群中往往都有一只领头羊,整个羊群都会随着领头羊活动,并且即便是没有领头羊,羊群中的某一只羊向某个方向动的时候,其他羊也会跟着一哄而上,甚至不经过思考就跟上去,哪怕前方已经出现了狼或者贫乏的草地,它们也是义无反顾。 就像现代人的盲目从众心理一样。

羊群效应如何影响大众行为

羊群效应就是做事和想问题都随大流。 这样一来,人们会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想法,跟随众人的行为。 还有些人因为没有主意或想法,所以就按照别人的言行行事,这说明个人思想一旦受众人影响,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下降。

克服羊群效应你就赢了

只有摆脱了羊群效应的控制,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我们即使身在羊群,也要做一只精明的羊,而且是头羊。 风物长宜放眼量,做事要将目光方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鼠目寸光是永远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别被潮流牵着鼻子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羊群效应”指的就是从众心理,从众者错误地认为,市场上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就是潮流,只要紧跟潮流,便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随大流的结果,很容易陷入误区或遭受失败。

羊群效应相关故事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 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Herd Effect]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跟随现象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 “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1]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相关故事一则幽默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领头羊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巴奴越的绵羊?拉伯雷《巨人传》中的故事:巴奴越受羊贩邓特诺诟辱,乃购其一羊驱之入海,群羊见之均起而效尤,纷纷投海,卒至羊贩邓特诺于抢救时亦溺死海中。 今以巴奴越绵羊喻盲从之众。 松毛虫实验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 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 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 人多本身就 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 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 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当然,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羊群效应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 这是自然界的优选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比较低的(这在博弈论、纳什均衡中也有所说明)。 羊群效应可以产生示范学习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这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编辑本段生活中的羊群效应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 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 持某种意见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压力是另一个决定羊群效应因素。 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 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 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 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 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 对于个人来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难免被吃掉或被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 不管是加入一个组织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本段消费中的羊群效应在日常的消费中,羊群效应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许多人,特别是女性喜欢与同性朋友一起结伴购物,因为同性朋友之间的眼光更接近,购物也更加有乐趣。 不过,在选择购物的年轻人易跟风消费,这也是一种羊群效应。 伙伴时,最好挑一些与自己的消费能力同层次的朋友,反之,与消费能力高于自己或低于自己的伙伴一起购物,都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情不自禁地做出不符合自己消费习惯的非理性行为。 在消费的过程中,伙伴的示范作用也会对你的消费产生不小的刺激。 年轻人的收入虽然差不多,但是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比如作为单身的可以过上无忧消费的“月光族”生活,而已经建立家庭的却要应对房贷和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因此尽管名义收入相当,两种人可以供支配的收入却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消费能力的不同。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攀比、好面子、趋同是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小毛小病”,从个人的心理层面出发也很难简单地克服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想避免非理性消费的产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羊群效应”绝缘,尽量选择与自己的消费能力相当的伙伴和朋友共同购物,而避免与消费能力高于或是低于自己的人一起搭伴而行,以消除非理性购物对自己经济带来的影响。 编辑本段职场中的羊群效应在竞争激烈的“兴旺”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上马这个行当,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 大家都热衷于摹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有时难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我们这些职场里的人而言,往往也可能出现“羊群效应”。 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我们不是羊,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衡量自己。 我们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所谓的“热门”工作,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热门”的职业不一定属于我们,如果个性与工作不合,努力反而会导致更快的失败。 我们还要留心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中所存在的潜藏危机,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可能是“避风港”,风险永远是存在的,必须大胆而明智地洞察。 在有了这点儿危机意识之后,自然就要预备好对策,当危机真正到来时该怎么办?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坐吃山空的小老鼠最终没有奶酪可吃,而有危机意识、到处寻找新的奶酪的小老鼠,却在旧的奶酪吃光之前,就寻找到了新的生机。 编辑本段股市中的羊群效应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急涨急跌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 “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 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 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 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 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需牢记,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 [3]编辑本段行为与理性的对立统一股市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凯恩斯早就指出:“从事股票投资好比参加选美竞赛,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评选者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能得奖;因此每个参加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者。 ”可见,羊群行为是出于归属感、安全感、和信息成本的考虑,小投资者会采取追随大众和追随领导者的方针,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 就个体而言,这一行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经济学家们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比较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S ?贝克尔认为:“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们之所以不能解释是因为他们情不自禁地用非理性行为、粗心大意、愚蠢行为、价值的特别改变等臆断说明他们解释不了的现象以掩盖他们知识上的缺乏,而这些臆断恰恰暴露了他们所掩饰的失败。 ”贝克尔的观点虽然比较极端,但却可以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要臆断地分析,个体股市参与者的“羊群行为”多少是有几份理性的。 如社会心理学可控实验证实:当观察现实很模糊时,大众就成为信息源,或者说大众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应如何行动的信息。 在股市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股价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从众就是其理性行为,虽然这种理性含有不得已的意味。 所以我认为,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 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 这就如同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几只羊,应该说它们会吃的很饱。 但是某天吸引来了一大群羊,这时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 同时羊群越来越吃不饱了,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迁徙了,但是如果是只聪明的羊,那它就不应该跟着大部队,应该留在这里,这样等草长出来了就会变成肥羊了,当然剩下的草必须能够它撑到草长出来。 所以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某件事是怎样的时候,其实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编辑本段炒股要克服羊群效应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 ——投资大师 彼得·林奇 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等待未来高点收成的绝佳时机,不过,由于大多数投资人存在“羊群效应”的心理,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如何尽量避免跟风操作呢,我们的建议是:投资人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度等因素,设定获利点和止损点,同时控制自己情绪来面对各种起落,加强个人“戒急用忍”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投资目标。 基金投资虽然不应像股票一样短线进出,但适度转换或调整投资组合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风险基金是无法避免的,如市场周期性风险,即使是明星基金也必须承担随着市场景气与产业周期起伏的风险。 设定获利点可以提醒您投资目标已经达到,避免陷入人性贪婪的弱点,最终反而错失赎回时机,使获利缩水。 设定止损点则可以锁定您的投资风险,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 当基金回报率达到损益条件,您就应该判断是否获利了结或认赔赎回。 设定获利点和止损点的参考依据很多,一般而言,投资人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度、获利期望值、目前所处年龄阶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所在的市场特征加以考虑,同时定期检查投资回报情况,这样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投资组合的获利及止损区间。 这里特别强调每季度的定期检查,基金投资适合懒人,但仍须每季度检查基金表现、排名变化、投资标的增减,为最终的赎回或转换提供决策依据,以免错失最佳卖点或过早出局。 需要指出的是,当基金回报达到自己设定的获利点或止损点时,并不一定要立刻获利了结或认赔卖出,此时应评估市场长线走势是否仍看好羊群效应、基金操作方向是否正确,以及自己设定的获利点或止损点是否符合当时市场情况,再决定如何调整投资组合。 如果是因为市场短期调整而触及止损点,此时不宜贸然赎回,以免市场马上反弹,您却因为耐性不足而卖在低点。 如果基金业绩在同类型基金中表现突出,同时所在市场长线也看好,只是因为短期波动达到止损点,此时如果能容忍继续持有的风险,或许您应该重新设定警示条件,甚至可趁机加码,达到逢低摊平的目的。 反之,当市场由多头转为空头已成定局,或者市场市盈率过高,市场风险增大时,无论是否达到获利点,都应尽快寻求最佳赎回时机。 编辑本段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怪现象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 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理论、博弈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这一异象的原因与影响。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Banerjee (1992) 认为羊群行为是一种“人们去做别人正在做的事的行为,即使他们自己的私有信息表明不应该采取该行为”,即个体不顾私有信息,采取与别人相同的行动。 Shiller (1995) 则定义羊群行为是一种社会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人们趋向于相似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比如在一个群体决策中,多数人意见相似时,个体趋向于支持该决策(即使该决策是不正确),而忽视反对者的意见。 [4]我们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卖方羊群行为强于买方羊群行为,时间因素对投资者羊群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源于其内在的心理因素。 B.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都表现出显著的羊群效应,也就是无论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厌恶,都表现出显著的羊群效应。 C.股票收益率是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重要因素。 交易当天股票上涨时,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羊群行为。 投资者买方羊群行为在交易当天股票下跌时大于上涨时,而卖方羊群行为则相反。 总体上卖方羊群行为大于买方羊群行为。 D.股票规模是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 随着股票流通股本规模的减小,投资者羊群行为逐步增强,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相同的结论。 编辑本段一般特征生活在中国,而再参与炒股,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 作为国人来说,当股价处于低位区时总是受制于各种低位均线的阻碍而股价进行一种有效地小幅跌或小幅涨。 近期作为中国最大的联通来说,就受制于低位均线的影响而出现这种走势。 这可能是中国大部分个股在低位区时都会经历这种振荡洗筹而参与者都要经历炼狱般的锤炼。 只有经得起这种锤炼之人最终才会成为真正地赢家。 但显然这是羊群效应的具体体现之一。 事实上,联通31日的最大跌幅达2.5%(2.42元至2.36元),是因为香港联通红筹(7元)大跌2.1%有关。 看样子羊群效应不光是在中国本土体现,同样也体现在相关市场之中。 但这种走势表明联通本身走势缺乏独立的个性,仅仅是因为盘大而与联通红筹走势相关,但其它A股与H股相比,其溢价就大多了,如广船国际等。 前期的ST股同样经历了这种低位区均线压制,但近期在大盘破位之际都表现地异常地神勇,它们那种封涨停现象与大盘大跌形成鲜明地对比。 但这种神勇背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是因为它们的补涨所致,并非有什么神来之笔。 因为具有更理性投资群体的深B四支仙股却少了这么一份勇猛,相反表现得更加理智。 31日主板大部分ST股都在涨停的情况下,但深B四支仙股却并非涨停,而是冲高回落之走势。 当然前一次大盘在22日同样是ST群体涨停的情况下大盘大跌50多点,但随后ST大都在次后交易中补跌1-2个跌停。 因此由于ST阶段涨幅比较大,可能也存在一种补跌的可能?这种羊群效应在31日交易盘面中同样表现地非常地明显,就是大盘从13:35至14:35仅一个小时,大盘从1659.5跌至1629.07点,短短一个小时大盘跌去30点,幅度达1.84%,这与银行存款利息相当,或许就正是表明了股市财富的虚拟性。 因此无论你持有的股票好与坏,你一定要小心这种羊群效应可能对你所造成的不必要地损失.

行为金融学 | 羊群效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其他人行为影响从而做出一致行为的现象,就像羊群中头羊走哪后面的羊群跟哪,全然不顾边上有没有狼也不管是不是有更好的草地的道理一样。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1952年的阿西实验最早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

“羊群效应”比喻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为了测试羊群效应,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会拿到两张卡片,一张卡片画着一条竖线,另一张卡片画着三条差异非常明显的竖线分别是ABC,他们要测试的是判断第一张卡片的竖线和第二张卡片上哪条竖线的长度一样。 虽然是ABC三条竖线差的异非常明显,但六个学生中有五个是“托”,实验进行过程中他们会同时地说出同一个错误答案,多次重复实验之后发现,好多人都是“盲从的羊”,跟随了其他人的选择,也没管究竟是对是错。

2003年非典全民疯抢板蓝根,全民大炒学区房,都是羊群效应的体现。

人是具有群性的动物,只有合作,才可以战胜丛林中的豺狼虎豹。 一群原始人,就算选择错误,但只要抱团儿,也要比独自选择正确的方向更为有利。 身处集体当中的优势能够战胜孤军奋战的劣势。

人们骨子里需要一种非理性,需要“随大流”。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担心被群体边缘化,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进而产生一种怕被孤立的恐惧,这促使他放弃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趋向于与群体一致, 也就是“从众”。

有时候特立独行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自负的疯子常常能够吸引追随者,内省的智者缺乏吸引力。

投机客的信条是: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但一定在音乐结束前离场。 而投资客的信条应是:宁与人共醒,不要我独醉。

人们随波逐流,是为了避免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 正所谓“天塌砸大家”,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 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

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对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情有独钟,主要原因也基于此,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叫“板块轮动”。 它类似于行业轮动,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的轮动。 行业轮动是指,随着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等的周期性往复变化。 在特定的经济时期,有特定的行业受益,投资者会根据经济情况配置不同的行业,形成行业的轮动现象,这在所有国家的市场中都存在。

中国的股票市场除了行业具有轮动性,还具有“板块轮动”的现象。 板块包括地区、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等,例如新能源板块、P2P板块等。 板块的轮动与经济周期或基本面并没有太多关系 ,更多的是投资者行为聚集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上面讲的“羊群效应”。

陆蓉教授的研究团队在2017年做了一个监管者委托的研究项目“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效应识别”。 他们用真实的投资者交易数据,分析了概念股炒作的一般规律,从里面识别出了“领头羊”的特征、“羊群”的特征及交易行为、股价突破压力位前后羊群行为的变化。

研究发现,“领头羊”一般是持仓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超级大户,而“羊群”为持仓在50万元以下的小户和10万元以下的散户。 多数炒作模式是,“头羊”(超大户)直接入场——拉抬股价——“羊群”(其他投资者)跟进(占60%-70%账户)。

在概念股的炒作中,超级大户与中小散户的净买卖行为相反,“头羊”提前建仓,炒作期间净卖出,建仓过程较慢,但是清仓过程很快。 而“羊群”的表现刚好相反,他们慢于“头羊”,一般进场时头羊已经建仓完毕。 并且小散户离场不果断,炒作结束后未完全出货,被套住的比例高。

通过对这种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行为分析可见,投资者追逐热点投资是不理性的。 你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些热点问题完全是制造出来的,部分理性的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仅仅依靠投资者形成羊群效应,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要知道,发达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而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呈现典型的“二八”现象,即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总数的80%,但资金量并不大,也就是散户为主,但是,能够控制市场的却是数量占比不足20%的机构,这样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形成“羊群效应”。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诱使羊群效应产生能给公司带来短期利益。 上市公司甚至仅通过更换一个名字就能成为热点。 上市公司高管还可能单独,或者与机构联合,通过制造市场热点,产生群体反应。 “羊群效应”将推高短期股价,对高管减持、公司资本运作有利。

而分析师本应提供第三方客观的投资评价,但受激励方式的影响,他们会通过羊群效应推高股价,使自己的业内评价上升,这对分析师自身有利,最终造成分析师的投资推荐并不一定客观。

媒体虽然不是“利益攸关者”,但报道客观上起到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强化的作用。

一个个的市场热点,会造成相关股票的投资收益比其他股票好,如同买彩票一样,如果中奖,会有巨大的收益。 投资者看到很多把握住热点且踩准市场节奏的人发家致富了,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运气。 但是他们看中了极端收益,但忽视了小概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应该了解到,识别概念股非常重要。 在概念股的炒作中,真正能获利的只有那些有目的的“头羊”。 不少个人投资者喜欢看技术分析指标,并据此行动。 如果你觉得观察到了某种信号,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抓住了机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想让你看到这个结果,从而让你有可能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者。

所以,不轻易跟随所谓的市场热点,不要仅凭技术分析指标操作,减少交易频率,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标签: 投资者可能跟随其他人的投资行为 羊群心理 即使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