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稳定:股票市场爆发可能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因为投资者冒险承担更多风险。

admin 2 0

当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变得更加自信,并愿意承担更多风险。这种风险偏好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金融不稳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可能会加剧。

股票市场爆发如何引发金融不稳定

有几种方式可以解释股票市场爆发如何引发金融不稳定:

  • 杠杆作用: 当投资者使用杠杆效应进行投资时,他们可以借钱购买更多股票。这会放大他们的收益,但也放大了他们的损失。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使用杠杆效应的投资者可能会被迫平仓,从而引发抛售潮并进一步压低股价。
  • 羊群效应: 当股票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大盘趋势,购买同样表现良好的股票。这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当泡沫破灭时,可能会引发广泛抛售。
  • 流动性风险: 股票市场爆发可能会导致交易量的增加。如果交易量过于集中,则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即投资者难以买卖股票而不遭受重大亏损。

金融不稳定的后果

金融不稳定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严重后果,包括:

  • 经济衰退: 严重的金融不稳定会导致信用紧缩和投资减少,从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 失业: 金融不稳定会损害企业,导致失业和消费者支出减少。
  • 通货紧缩: 金融不稳定会抑制需求,从而导致通货紧缩,即价格水平持续下跌。

管理金融不稳定的风险

有许多方法可以管理金融不稳定的风险,包括:

  • 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金融体系来降低金融不稳定的风险。这可能包括限制杠杆效应、加强资本要求和实施反周期措施。
  • 金融教育: 提高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可以帮助减少羊群效应和过度杠杆化造成的风险。
  • 多元化投资: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这涉及投资各种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债券和商品。

结论

股票市场爆发可能会引发金融不稳定,因为投资者冒险承担更多风险。金融不稳定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采取措施管理风险非常重要。监管、金融教育和多元化投资都是降低金融不稳定风险的有效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

简单说原因是次贷危机深层原因及影响分析如下: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程度分析2007 年,美联储连续十几次加息,房地产市场降温,评级机构调低次贷衍生品评级,投行抛售次贷,次贷危机开始集中爆发。 尤其是今年9 月份,三大美国投行的倒下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资本结构迅速恶化,引发全面金融危机。 1、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低利率水平埋下隐患。 为了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起的经济下滑,2001~2003 年美联储连续降息,最低降至1%。 长期的低利率激发了房地产价格飙升,住房按揭的次级贷款衍生类产品获得快速发展。 二是监管缺位导致风险扩散。 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不仅扩大了对不良贷款的需求,而且将不良贷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 三是高杠杆交易放大次贷。 实际上,美国次贷仅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1.2 万亿元,这样的次贷规模并不足以导致一场牵动全局的金融危机。 这主要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杠杆交易,造成了次贷规模的逐级成倍放大。 2、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因素:世界经济供求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是美国的过渡消费和发展中国家的过度供给,美国消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由于美国的居民储蓄是负数,消费支撑主要是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增值,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和房地产要不断地吹起泡沫,来支撑过度消费。 但泡沫总是有限度的,这也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内在的必然性。 3、此次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预计至少持续到2010 年与历史上尤其是1929 年金融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的应对面临以下有利方面:一是各国央行已联手降息,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二是商业银行是稳健的。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最严重的破坏是通过摧毁支付体系完成的,但目前为止美国的商业银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三是政府干预经济已成为共识,且调控手段进一步丰富。 四是全球采取合作态度,没有引发贸易保护主义。 但也要看到,此次危机是发生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心脏,并且当今美国的经济规模、信贷市场、期货市场、各类衍生品规模、高货币乘数和金融杠杆,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稍有处理不慎,世界经济都将会步入中长期衰退。 从深层次看,此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对世界经济供求模式的调整。 目前来看,新经济还没有出现的迹象,吹起另一个巨大泡沫的条件还不具备,美国消费缺乏支撑,放缓无疑。 由于短期内发展中国家内需难以大幅提高以弥补美国减少的消费,这种调整必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预计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至少持续至2010 年。 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考虑到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下行时可以刺激需求,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外需下滑不至于造成根本性打击。 但要看到,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对世界实体经济的破坏力度,我国经济也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省经济虽然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但经济受到影响已在所难免。 尤其是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势必对主要依靠资源产业的我省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我省要加速传统产业调整升级,巩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创意和电子信息等新型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参考资料: 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程度分析 回答者: shijiezeyu - 一级 2010-3-1 13:17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 --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 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 “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 “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 “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 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 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 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 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 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 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 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 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 于是大批裁员。 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 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 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 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 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 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5.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 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好转.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家电行业累计产值增长速度同比下降超过10%,销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严峻形势面前,国内家电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化“危”为“机”。 更有许多优势品牌企业逆势取得了良好增长,如海尔、格兰仕、美的、九阳等都实现了预期销售目标。 努力扩展市场份额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电业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显露端倪。 “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人民币汇率已经连续4个月维持稳定,劳动力紧张状况也在缓解。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家电生产成本降低为国产家电降价铺平了道路。 彩电向来是引领家电产品降价的先锋,在这一轮价格调整中,国内彩电品牌无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产品的售价,国产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 洗衣机价格下调力度达到历史之最,平均降幅达到20%到30%。 在空调市场,目前长虹、海信等都已成功进军压缩机领域,使得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长虹部分2级能效空调的价格已经与其他品牌四、五级能效空调的价格水平相当。 格兰仕也将其2级能效空调的售价调低近30%。 成本压力缓解带动的家电降价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 在平板电视市场,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市场主流,不仅保持了二、三级市场的优势,在一级市场的份额也达到了5成左右。 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机销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比保持着扩大趋势,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 在空调市场,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货量占据行业出货总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长17.65%。 下乡撬动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给家电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统计显示,“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3省的试点,大约带动了农村家电40多亿元的销售增长,试点产品销售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轮“家电下乡”启动。 受益地区进一步扩大,覆盖农村居民3.92亿人。 下乡产品也扩展到彩电、冰箱之外的洗衣机、手机等多个类别。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预计,扩容后的“家电下乡”工程将可带动农村每年465.24亿元的家庭设备及服务市场需求,“无疑将给家电企业带来峰回路转的新机遇。 ”国内家电企业积极应标,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中标情况看,行业内优势企业几乎都顺利入选。 海尔在冰箱、彩电、洗衣机和手机领域全部中标,中标型号分别为10个、15个、15个和10个;康佳一共中标14款彩电、11款冰箱、11款手机和10款冰柜;海信集团共有电视、冰箱、手机等75款产品中标;“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鹅、荣事达、雪尔共4个品牌的77款冰箱、冷柜、洗衣机产品也在中标系列。 调整开拓新兴市场“欧美市场下滑已成定局,而新兴市场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 ”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俞尧昌说。 据了解,2007年格兰仕微波炉销量达到2500万台,出口比重占到七成。 截至目前,格兰仕对美国出口仅增长了18%,而在其他市场则增长了50%。 2008年11月17日,为鼓励家电企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将家电的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 退税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业信心。 在明年家电出口订单继续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纷纷调整出口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把新兴市场作为增长点。 据创维集团海外副总裁匡宇斌介绍,即使在彩电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创维预计今年出口数量仍将获得80%—90%的增长。 创维的成功得益于出口策略的调整。 一年前,创维认为短期内在欧美市场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场容量比较稳定,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 这使得创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避免了出口下滑,并通过主力客户保持了较大增长。 每次重大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将带来行业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洗牌。 我国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外资企业更强,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的推动下,各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是可以把挑战转变成机遇的。 陆刃波认为,作为竞争充分的家电行业,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场困境,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回答者: chinasowell - 助理 三级 2008-12-14 18:56 检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家电行业累计产值增长速度同比下降超过10%,销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严峻形势面前,国内家电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化“危”为“机”。 更有许多优势品牌企业逆势取得了良好增长,如海尔、格兰仕、美的、九阳等都实现了预期销售目标。 努力扩展市场份额 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电业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显露端倪。 “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人民币汇率已经连续4个月维持稳定,劳动力紧张状况也在缓解。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家电生产成本降低为国产家电降价铺平了道路。 彩电向来是引领家电产品降价的先锋,在这一轮价格调整中,国内彩电品牌无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产品的售价,国产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 洗衣机价格下调力度达到历史之最,平均降幅达到20%到30%。 在空调市场,目前长虹、海信等都已成功进军压缩机领域,使得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长虹部分2级能效空调的价格已经与其他品牌四、五级能效空调的价格水平相当。 格兰仕也将其2级能效空调的售价调低近30%。 成本压力缓解带动的家电降价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 在平板电视市场,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市场主流,不仅保持了二、三级市场的优势,在一级市场的份额也达到了5成左右。 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机销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比保持着扩大趋势,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 在空调市场,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货量占据行业出货总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长17.65%。 下乡撬动农村市场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给家电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统计显示,“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3省的试点,大约带动了农村家电40多亿元的销售增长,试点产品销售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轮“家电下乡”启动。 受益地区进一步扩大,覆盖农村居民3.92亿人。 下乡产品也扩展到彩电、冰箱之外的洗衣机、手机等多个类别。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预计,扩容后的“家电下乡”工程将可带动农村每年465.24亿元的家庭设备及服务市场需求,“无疑将给家电企业带来峰回路转的新机遇。 ” 国内家电企业积极应标,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中标情况看,行业内优势企业几乎都顺利入选。 海尔在冰箱、彩电、洗衣机和手机领域全部中标,中标型号分别为10个、15个、15个和10个;康佳一共中标14款彩电、11款冰箱、11款手机和10款冰柜;海信集团共有电视、冰箱、手机等75款产品中标;“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鹅、荣事达、雪尔共4个品牌的77款冰箱、冷柜、洗衣机产品也在中标系列。 调整开拓新兴市场 “欧美市场下滑已成定局,而新兴市场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 ”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俞尧昌说。 据了解,2007年格兰仕微波炉销量达到2500万台,出口比重占到七成。 截至目前,格兰仕对美国出口仅增长了18%,而在其他市场则增长了50%。 2008年11月17日,为鼓励家电企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将家电的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 退税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业信心。 在明年家电出口订单继续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纷纷调整出口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把新兴市场作为增长点。 据创维集团海外副总裁匡宇斌介绍,即使在彩电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创维预计今年出口数量仍将获得80%—90%的增长。 创维的成功得益于出口策略的调整。 一年前,创维认为短期内在欧美市场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场容量比较稳定,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 这使得创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避免了出口下滑,并通过主力客户保持了较大增长。 每次重大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将带来行业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洗牌。 我国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外资企业更强,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的推动下,各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是可以把挑战转变成机遇的。 陆刃波认为,作为竞争充分的家电行业,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场困境,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央行解读资管新规:监管协调有哪些举措?

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公开征求意见及吸收情况如何? 经国务院批准,《意见》于2017年11月17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征求意见过程中,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各方给予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对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研究和审慎决策,充分吸收了其中科学合理的意见,结合市场影响评估结果,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以下修改完善。 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方面,《意见》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 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 收益 ,明确刚性兑付的认定及处罚标准,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同时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兼顾市场诉求,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 在消除多层嵌套方面,《意见》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 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在统一杠杆水平方面,《意见》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承受力,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参照行业监管标准,对允许分级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 在合理设置过渡期方面,经过深入的测算评估,相比征求意见稿,《意见》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对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到期的非标等存量资产也作出妥善安排,引导金融机构转回资产负债表内,确保市场稳定。 二、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 其中,银行表外 理财 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1.1万亿元、16.8万亿元、13.9万亿元、2.5万亿元。 同时,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 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一些产品多层嵌套,风险底数不清,资金池模式蕴含流动性风险,部分产品成为信贷出表的渠道,刚性兑付普遍,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有效性入手,在充分立足各行业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意见》。 三、《意见》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意见》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意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 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管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三是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四是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 五是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设置过渡期,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四、《意见》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包括哪些机构的哪些产品? 《意见》主要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即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金融机构可以收取合理的业绩报酬,但需计入管理费并与产品一一对应。 资管产品包括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等。 依据金融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规则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不适用本意见。 针对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乱象,《意见》也按照“未经批准不得从事金融业务,金融业务必须接受金融监管”的理念,明确提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投资基金的发行和销售。 私募投资基金适用私募投资基金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意见》,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五、《意见》对资管产品分类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对不同类型产品监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对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监管规则,是《意见》的基础。 《意见》从两个维度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 一是从资金来源端,按照募集方式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两大类。 公募产品面向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偏弱的社会公众发行,风险外溢性强,在投资范围等方面监管要求较私募产品严格,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另有规定外,不得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 私募产品面向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发行,监管要求相对宽松,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可以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和受(收)益权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产。 二是从资金运用端,根据投资性质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四大类。 按照投资风险越高、分级杠杆约束越严的原则,设定不同的分级比例限制,各类产品的信息披露重点也不同。 对产品从以上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一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功能监管。 实践中,不同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按照机构类型适用不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为监管套利创造了空间,因而需要按照业务功能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对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监管标准。 二是贯彻“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理念:一方面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分别对应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类不同的投资群体,体现不同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投资性质将资管产品分为不同类型,以此可区分产品的风险等级,同时要求资管产品发行时明示产品类型,可避免“挂羊头卖狗肉”,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六、《意见》在哪些方面强化了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的资质要求和管理职责? 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为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符合一定的资质要求,并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一是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与资管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司治理良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健全。 二是金融机构应当健全资管业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培训、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遵守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 三是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意见》规定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从业人员,依法采取处罚措施直至取消从业资格。 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意见》如何对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进行规范? 《意见》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具备以下特征: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上交易等。 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 非标具有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弱,规避了宏观调控政策和资本约束等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影子银行特征明显。 为此,《意见》规定,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并且严格期限匹配。 作出上述规范的目的是,避免资管业务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防控影子银行风险,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在规范非标投资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还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八、《意见》如何防范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如何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池运作? 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资管业务过程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方式,对募集资金进行资金池运作。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多只资管产品对应多项资产,每只产品的收益来自哪些资产无法辨识,风险也难以衡量。 同时,将募集的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加大了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容易发生流动性紧张。 《意见》在禁止资金池业务、强调资管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久期管理,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以此纠正资管产品短期化倾向,切实减少和消除资金来源端和运用端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此外,对于部分机构通过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只资管产品变相突破投资人数限制的行为,《意见》明确予以禁止。 为防止同一资产发生风险波及多只产品,《意见》要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多只资管产品投资同一资产的资金总规模不得超过300亿元,如果超出该规模,需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九、《意见》关于资管产品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或资本计量要求与现有各类机构的相关标准是何种关系?二者如何衔接? 资管业务属于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担,但为了应对操作风险或其他非预期风险,仍需建立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金,或在资本计量时考虑相关风险因素。 目前,各行业资管产品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或资本计量要求不同:银行实行资本监管,按照理财业务收入计量一定比例的操作风险资本;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特定客户资管计划、部分保险资管计划按照管理费收入计提风险准备金,但比例不一;信托公司则按照税后利润的5%计提信托赔偿准备金。 综合考虑现行要求,《意见》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资管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 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 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违反资管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技术故障等给资管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情况报告金融管理部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目前不适用风险准备金计提或资本计量的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意见》并非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双重计提,而是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意见》的标准,在具体细则中进行规范。 十、为什么要打破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如何实行产品净值化管理?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为此《意见》作出了一系列细化安排。 首先,在定义资管业务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第二,引导金融机构转变预期收益率模式,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并明确核算原则。 第三,明示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包括违反净值确定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 第四,分类进行惩处。 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纠正并予以处罚。 此外,强化了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责任和报告要求。 实践中,部分资管产品采取预期收益率模式,过度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所投资金融资产,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而缺少风险自担意识;而金融机构将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转化为管理费或直接纳入中间业务收入,而非给予投资者,也难以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 为了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意见》强调金融机构的业绩报酬需计入管理费并与产品一一对应,要求金融机构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并由托管机构核算、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确认,同时明确了具体的核算原则。 首先,要求资管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 同时,允许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部分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一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十一、如何规范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 为维护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应当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 资管产品的杠杆分为两类,一类是负债杠杆,即产品募集后,金融机构通过拆借、质押回购等负债行为,增加投资杠杆;一类是分级杠杆,即金融机构对产品进行优先、劣后的份额分级,优先级投资者向劣后级投资者提供融资杠杆。 在负债杠杆方面,《意见》对开放式公募、封闭式公募、分级私募和其他私募资管产品,分别设定了140%、200%、140%和200%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并禁止金融机构以受托管理的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 在分级产品方面,《意见》禁止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进行份额分级。 在可以分级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均不得超过2:1。 十二、如何消除多层嵌套并限制通道业务? 资管产品多层嵌套,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导致底层资产不清,也拉长了资金链条,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大量分级产品的嵌入,还导致杠杆成倍聚集,加剧市场波动。 为从根本上抑制多层嵌套的动机,《意见》明确资管产品应当在账户开立、产权登记、法律诉讼等方面享有平等地位,要求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平等准入。 同时,规范嵌套层级,允许资管产品再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所投资的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品,禁止开展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 考虑到现实情况,投资能力不足的金融机构仍然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投资,但不得因此而免除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公募资管产品的受托机构必须为金融机构,受托机构不得再进行转委托。 十三、《意见》对智能投顾业务作出了哪些规范?主要考虑是什么? 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的服务方式,在资管领域就突出体现在智能投资顾问。 近年来,智能投资顾问在美国市场快速崛起,在国内也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数十家机构推出该项业务。 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资管等业务,由于服务对象多为长尾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如果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提示不到位,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 而且,算法同质化可能引发顺周期高频交易,加剧市场波动,算法的“黑箱属性”还可能使其成为规避监管的工具,技术局限、网络安全等风险也不容忽视。 为此,《意见》从前瞻性角度,区分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和资管业务两种情形,分别进行了规范。 一方面,取得投资顾问资质的机构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变相开展资管业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资管业务,不得夸大宣传或误导投资者,应当报备模型主要参数及资产配置主要逻辑,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避免算法同质化,因算法模型缺陷或信息系统异常引发羊群效应时,应当强制人工介入。 十四、对资管业务的监管理念是什么?监管协调包括哪些举措? 针对分业监管下标准差异催生套利空间的弊端,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施功能监管,是规范资管业务的必要举措。 《意见》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资管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按照产品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统一标准规制,同类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间。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资管业务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中,要强化功能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资管产品统一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对产品的发售、投资、兑付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全面、动态监测,为穿透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继续加强监管协调,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意见》框架内,研究制定配套细则,配套细则之间要相互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监管套利和不公平竞争。 十五、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需要符合哪些规定? 当前,除金融机构外,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由于缺乏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产品分拆、误导宣传、资金侵占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演变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扰乱金融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为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意见》明确提出,资管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投资基金的发行和销售,私募投资基金适用私募投资基金专门法律、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专门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意见》。 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不得代销资管产品。 针对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情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通过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范清理。 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承诺或进行刚性兑付的,依法从重处罚。 十六、《意见》的过渡期如何设置?“新老划断”具体如何实施? 为确保平稳过渡,《意见》充分考虑存量资管产品期限、市场规模及其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和规模,兼顾增量资管产品的合理发行,提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 过渡期设置为“自《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相比征求意见稿而言,延长了一年半的时间,给予金融机构更为充足的整改和转型时间。 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意见》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金融机构还需制定过渡期内的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并报送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由其认可并监督实施,同时报备中国人民银行,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 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按照《意见》进行全面规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达不到第三方独立托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意见》规定的资管产品。

乔治·索罗斯的观点

欧债危机相关观点投资大鳄索罗斯周二表示,只有欧元区债券才能将欧盟各国从欧债危机中拯救出来。 他还批评德国在欧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称德国需接受欧债危机,不然就应该退出欧元区。 索罗斯认为,这个让欧盟陷入绝望的危机完全是欧盟自己造成的,欧元真的可能毁掉欧盟。 他补充道:“逃离困境的方法是德国能更好地对本国和其他债务国的利率负责,拯救欧元和欧元债券计划。 如果成功了,代价会很小,但如果失败了,就可能拖垮整个德国的经济。 ”发行欧元债券是欧元区分担风险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解决危机的方式就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一些其他国家的财政部长都给德国施压,迫使其采取措施解决欧元区危机。 以德国为最前线的欧元区北部的债权国与南部负债累累的债务国在对欧元区未来的意见上存在巨大冲突。 德国方面表示,说希腊需要更多的时间实现下调赤字的目标为时尚早。 这些小国家最终仍可能狼狈地退出欧元区。 问题的关键在于西班牙会不会申请欧元区的财政援助,以及希腊能否同意新的紧缩措施。 德国、芬兰和荷兰的民众反对接受欧元区其他国家政府的财政救助。 索罗斯说,在欧元区,政府无风险论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它可以被欧元债务的引进更正。 但是德国政治上不会接受这种方式。 操纵理论在索罗斯眼中,追求哲学就是追求人类的智慧。 1、什么是反身性?反身性是投资大师索罗斯所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索罗斯在大学时代,深受其导师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身性原理,同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他的金融证券实践,由此获得巨大的成功。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哲学对他的重大启示在于:它提示了人类认知活动具有的本质的不完备性。 人们只能在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判断都只是暂时有效的,并且都证伪的对象。 在股票市场上相应的理解应该是:用质朴无邪的、科学定义式的、量化的方法研判股票未来走势,会使投资者陷入一个一个的误区。 因为我们不能忽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K线走势的背后,有人的观念和灵性在发挥作用,如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买卖动机和欲望,职业投资者投资预期和投资行为,主力做开盘价、收盘价,刻意打压、拉抬等等。 股票市场现有的量化(各种技术指标)、形态化(如M头、头肩底、鸭头等)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在投资参与者的有意识、有思想、有预谋、有特定目的的交易行为面前,是相形见绌、必输无疑的。 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索罗斯在25年的投资商生涯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反身性理论。 所谓反身性,它表示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 例如,投资大众热情参与的行为自然会影响股价的涨升,而当涨升的意念形成后,又作用于股价,股价却不一定按大众意识的形成态势发展,往往令人失望地发生偏差性演变。 当投资大众悲观退出,股价也许又意外的飙升、震荡。 索罗斯指出,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现有的分析工具不可能准确预测股价走势和坐标位置。 因为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偏差,而这种偏差又影响交易活动的进程,不是预期与将来事实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预期所塑造。 市场是不均衡的,参与者本身不独立与事件之外,参与者本身所做的决定对整个事件本身也会有影响。 即参与者也会影响事件,使事件处在一个动态的波动中。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建立在“反身性理论”的基础之上,它的理论含义是:假设人的行为是y,人的认识是x,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y=f(x)它的含义是:有什么样的知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的,而客观世界又是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关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x=F(y)它的含义是:有某一类行为就会有某一类知识。 把上述两个式子合并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公式:y=f(F(y))x=F(f(x))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的函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 索罗斯将该函数模式称作“反身性”。 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回归系统”。 2、反身性理论模型索罗斯认为:“市场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参与者,他们的观点必定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许多偏向彼此抵消了,剩下的就是我所谓的‘主流偏向’。 ”“存在着一种反身性关系,其中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这两者又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索罗斯给出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表述的基本趋势,是指上市公司股票每股收益的变化趋势。 而股票市场众多参与者对每股收益变化的趋势产生的偏差会彼此抵消,那么,剩下的就是“主流偏向”在起决定性的影响作为。 如果股票价格的变化加强了基本趋势,我们称这个趋势为自我加强的,当它们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之为自我矫正的。 同样的术语也适用于主流偏向,可能自我加强,也可能自我矫正。 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当趋势得到加强时,它就会加速,当偏向得到加强时,预期和未来股票价格的实际变化之间的差异就会扩大;反之,当它自我矫正时,差异就缩小。 至于股票价格的变化,我们将它们简单地描述为上升的和下降的,当主流偏向推动价格上涨时,我们称其为积极的;当它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为消极的。 上升的价格变化为积极的偏向所加强,而下降的价格变化为消极的偏向所加强,在一个繁荣/萧条的序列中,我们可以指望找到至少一个上升的价格变化为积极偏向所加强的阶段和一个下跌的价格变化为消极偏向所加强的阶段。 同时一定还存在着某一点,在这一点上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联合起来,扭转了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 这两条曲线的一个典型走向可能如图所示。 起初,对基本趋势的认定将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的,但该趋势已经足够强大,并且在每股收益中表现出来(A—B)。 基本趋势被市场认可后,开始得到上升预期的加强(B—C),此时,市场仍然非常谨慎,趋势继续发展,时而减弱时而加强,这样的考验可能反复多次,在图中只标出了一次(C—D)。 结果,信心开始膨胀,收益的短暂挫折不至于动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D—E)。 预期过度膨胀,远离现实,市场无法继续维持这一趋势(E—F)。 偏向被充分地认识到了,预期开始下降(F—G)。 股票价格失去了最后的支持,暴跌开始了(G)。 基本趋势反转过来,加强了下跌的力量。 最后,过度的悲观得到矫正,市场得以稳定下来(H—I)。 我们认为,主流偏向就是指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证券商等行为团体(大股东),或者行为个人(小股东),对股票市场和对上市公司的具体股票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有没有前景、价格定位是否偏低、有没有价值回归的机会、各方面的条件是否允许适当炒作等),以及已经在实施、或者正在实施的市场交易行为(有意识、有动机、有目的的交易行为)产生的客观的市场表现结果和事实(用K线所表现出现的图表形态)。 如果真的是这样,“主流偏向”就是对股价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主力机构”、“庄家”这种投资主体和投资行为的代名词。 这实际上就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偶然或者必然的情况下发生的股票价格的操纵行为主体”。 索罗斯在美国这样一个比较成熟、规范的市场,为了避开严格的监控体制,避免社会公众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反感,把对主力机构、庄家对股价的操纵行为,含蓄、隐晦的描述为“反身性理论”,这不愧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的思维和风格。 索罗斯的“洞察力”,也就是窥探和理解交易者的动机和灵魂的能力。 然后,他利用这种操纵手段,恰到好处地把握这种游戏规则,这就是他“狙击全世界”、称雄全世界金融和股票市场的技巧和手段。 他的洞察力在于发现了在美国、以及全世界金融和股票市场上或明或暗的股票价格的操纵行为,并用“反身性理论”隐喻了股价操纵的整个过程。 他自己则从发现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盈利的机会:恰到好处的实施“做庄”的战略,或者准确适时地把握了“跟庄”的机会。 投资原则索罗斯是金融界的怪才鬼才奇才,他在国际金融界掀起的索罗斯旋风几乎席卷世界各地,所引起的金融危机令各国金融界闻之色变。 从古老的英格兰银行,南美洲的墨西哥,到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甚至连经济巨兽日本,都未能幸免在索罗斯旋风中败北。 索罗斯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使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用的资金数量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他的投资秘诀对一般投资者还是有借鉴启迪作用的。 下面就是索罗斯的24个投资秘诀:⒈ 突破扭曲的观念索罗斯通过早期哲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对真实的看法有所扭曲,而金融投资的核心就是要对人类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作文章。 ⒉ 关注市场预期索罗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不以为然,他认为供需关系的发展会受市场操纵,从而导致价格波动,而不是趋于均衡。 此外,未来价格的走势却又是由当前的买入或卖出行为所决定的。 因此要依靠自已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 ⒊ 市场的无效性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理论假定金融市场最终会走向均衡,而依据索罗斯的观点,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注定其是无效市场,即非理性。 依靠有效市场理论对行情的判断依据也是靠不住的,利用和把握了无效市场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使索罗斯的基金发展状大。 基金大鳄索罗斯:中国房地产挺不过三年⒋ 寻找偏差金融市场在不均衡中运转造成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寻找市场可能出现过度非均衡的倾向是发现投资机会的捷径。 ⒌ 发现联系市场参与者带着偏见操作,而偏见本身也能影响事件的推展。 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现实事态的进程存在反作用联系,未来的事件被期望所塑造。 ⒍ 揭示市场偏见根据反射理论,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偏见和认知缺陷将进一步导致市场波动,又将再次影响了投资人的期望——认知和现实间出现双向的回馈,这种不稳定将对投机者极为有利。 ⒎ 利用市场不稳定当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出现偏差时,金融市场会出现连续“涨跌” 的不稳定状态,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了了解市场想法的机遇。 ⒏ 把握混乱索罗斯以为,股票市场运作的基础不是逻辑层面,而是基于群体本能的心理层面,理解金融市场中混乱根源正是其挣钱的良方。 ⒐ 善用过度反应的市场散户投资人的认知缺陷和盲从会使市场过度扩大,而当偏差过大至超过某个临界点时,则会出现相反趋势。 索罗斯在大部分的时候会一边跟着趋势走,一边寻找趋势的转折点并准备反向投资。 ⒑ 基本面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不仅决定市场价格,而且还影响到“基本面”,从而反射理论将发挥作用。 一旦觉察到基本面受影响,则能快人一步。 ⒒ 先投资再调查索罗斯在投资实践中,总是根据研究先假设一种发展趋势,然后建立小仓位来试探市场,若假设有效,则继续投入巨资;若假设是错误的,就毫不犹豫地撤资。 ⒓ 预测趋势索罗斯善于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来分析行业和股票,以期发现预期和实际股票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获利。 ⒔ 勇于突破很多投资者的错误是明明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却因为缺乏自信而错失良机。 索罗斯的观点就是:如果你对某笔交易有很大的把握,就应该勇于大量注资,在高杠杆上保持平衡。 ⒕ 兼听则明索罗斯认为,除了凭借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之外,直觉在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很重要。 而他的直觉常常来自于对国际贸易状况宏观考虑以及从身边诸多国际金融权威人士了解到的他们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法和策略。 ⒖ 求生自保尽管用信用杠杆进行投资可以扩大盈利,但一旦出现错误将会损失惨重。 索罗斯成功的原因之一即是他擅长于绝处求生,发现错误时趁早平仓,及时撤退,以避免更大损失。 ⒗ 接受错误索罗斯认为,虽然犯错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这毕竟是游戏的一部分。 因此他在投资一开始常常假设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并提高警觉,如此一来,就能比大多数人更为及时地发现和矫正错误。 ⒘ 切忌赌徒心态在索罗斯看来,承担风险本身无可厚非,但那种孤注一掷的赌博式冒险应该及时制止。 ⒙ 思考和自省索罗斯对待金融市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耐心,他认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因而整个投资往往是一场持久战。 花时间去思考,学习和自省往往是等待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⒚ 忍受痛苦索罗斯曾说过,如果你未准备好忍受痛苦,那就不要再玩这种游戏。 投资者必须懂得如何保持冷静、承受亏损。 ⒛ 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钢铁般的意志是索罗斯成功的重要秘诀,他理解市场有非理智的一面,因此,他就如同牧羊人一样,在大部分的时间随着羊群移动,一旦出现一个机会就会敏锐地觉察到并冲到羊群前面。 21. 两面避险索罗斯是对冲基金领域里的大师级人物,他懂得在通过在多头和空头两面下注,将投资部位中风险资产的组成多样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索罗斯:中国股市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前会平稳运行22. 保持低调索罗斯在投资方面大开杀戒的同时,对自身常常保持低调,他对自己的投资策略总是讳莫如深,也很少将自己的秘密公布于众。 23. 善用杠杆懂得利用杠杆不但可以提高投资力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报酬率。 但是杠杆投资不仅需要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保持杠杆平衡的技巧和能力。 24. 最佳与最差索罗斯的宏观分析为关注大格局——国际政治、各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变化等。 然后他会选取一行业中最好和最差的股票并忽略其他股票,他相信这种套头策略会有很好的表现。

标签: 股票市场爆发可能会加剧金融不稳定 因为投资者冒险承担更多风险 金融不稳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