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险:稀土永磁行业受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影响。

admin 10 0

行业风险

稀土永磁行业受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对稀土永磁行业的需求有直接影响。例如,经济增长会增加对电子产品、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等商品的需求,从而推动对稀土永磁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会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从而导致稀土永磁价格下跌。

行业竞争

稀土永磁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有许多国内和国际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加剧会导致价格下跌和利润率下降。新进入者的加入可能会增加竞争,使现有企业更难保持市场地位。

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也可能对稀土永磁行业构成风险。例如,新材料或制造工艺的开发可能会导致稀土永磁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对稀土永磁的需求。环境法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稀土永磁的使用和制造。

应对行业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行业风险:

  • 多元化产品组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他们可以生产用于各种应用的稀土永磁。

  • 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通过控制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例如,他们可以与供应商协商更优惠的价格,或实施精益制造流程。

  • 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例如,他们可以开发新产品或技术,以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 建立战略联盟: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降低风险。例如,他们可以与供应商或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稳定的供应链或市场。

结论

稀土永磁行业是一个受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竞争和技术变革影响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并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化学功能材料的认识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 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 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 比例 。 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 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 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 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超导材料 以NbTi、Nb3Sn为代表的实用超导材料已实现了商品化,在核磁共振人体成像(NMRI)、超导磁体及大型加速器磁体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应用;SQUID作为超导体弱电应用的典范已在微弱电磁信号测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灵敏度是其它任何非超导的装置无法达到的。 但是,由于常规低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太低,必须在昂贵复杂的液氦(4.2K)系统中使用,因而严重地限制了低温超导应用的发展。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出现,突破了温度壁垒,把超导应用温度从液氦( 4.2K)提高到液氮(77K)温区。 同液氦相比,液氮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冷媒,并且具有较高的热容量,给工程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另外,高温超导体都具有相当高的上临界场[H c2 (4K)>50T],能够用来产生20T以上的强磁场,这正好克服了常规低温超导材料的不足之处。 正因为这些由本征特性Tc、Hc2所带来的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潜在能力,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对高Tc超导机制、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合成工艺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是非常复杂的多元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涉及多种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些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晶体化学、工艺技术及微结构分析等。 一些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如非晶技术、纳米粉技术、磁光技术、隧道显微技术及场离子显微技术等都被用来研究高温超导体,其中许多研究工作都涉及了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在单晶、薄膜、体材料、线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生物医用材料 作为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医用材料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预计20年内,生物医用材料所占的份额将赶上药物市场,成为一个支柱产业。 生物活性陶瓷已成为医用生物陶瓷的主要方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方向;医用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重点是强韧化生物复合材料和功能性生物复合材料,带有治疗功能的HA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能源材料 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IBM公司研制的多层复合太阳能电池,转换率高达40%。 美国能源部在全部氢能研究经费中,大约有50%用于储氢技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十分活跃,关键是电池材料,如固体电解质薄膜和电池阴极材料,还有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用的有机质子交换膜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高技术新材料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其研究开发在日、美、德等发达国家十分活跃,主要研究方向是:①直接面临的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材料技术,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CO 2 气体的固化技术,SOx、NOx催化转化技术、废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材料制备加工中的洁净技术以及节省资源、节省能源的技术;②开发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协调性材料,如仿生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氟里昂、石棉等有害物质的替代材料、绿色新材料等;③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 科学家预言,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 国外在智能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很多技术突破,如英国宇航公司在导线传感器,用于测试飞机蒙皮上的应变与温度情况;英国开发出一种快速反应形状记忆合金,寿命期具有百万次循环,且输出功率高,以它作制动器时、反应时间,仅为10分钟;在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等智能材料驱动组件材料在航空上的应用取得大量创新成果。 国内功能材料发展的现状和差距 我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发展,在国家攻关、“ 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中,功能材料都占有很大比例。 在“九五”“十五”国防计划中还将特种功能材料列为“国防尖端”材料。 这些科技行动的实施,使我国在功能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863”计划支持下,开辟了超导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等新能源材料,金刚石薄膜,高性能固体推进剂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等功能材料新领域,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技术均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推动了镍氢电池的产业化;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片式电子组件为目标,我国在高性能瓷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并在低烧瓷料和贱金属电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实现了产业化,使片式电容材料及其组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高档钕铁硼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在某些成分配方和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功能材料还在“两弹一星”、“四大装备四颗星”等国防工程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目前世界各国功能材料的研究极为活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新技术、新专利层出不穷。 发达国家企图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在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形成技术垄断,并试图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这种态势已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新型稀土永磁、生物医用、生态环境材料、催化材料与技术等领域加强了专利保护。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功能材料的创新性研究不够,申报的专利数,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国际专利数与我国的地位远不相称。 我国功能材料在系统集成方面也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和发展。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功能材料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新材料。 发展重点 高温超导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稀土功能材料 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绿色奥运工程材料与技术 分辨离膜材料与技术(海水、氯碱膜) 印刷(制版、感光)、显示( OLED)材料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 关键技术选择 能源材料 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能源装置,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节能效果,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0%,不产生NOx,已成为发达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新能源技术。 但目前研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达800~900℃,其关键部件的材料制备总是成为制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 应突破的关键技术主要有:a)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b)新型电解质材料及电极支撑电解质隔膜的制备技术;c)电池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制备技术;d)电池的结构、性能与表征的研究。 ②光电转换效率大于 18%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商品化; 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大于 18%的低成本、大面积、可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 ③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光电、热电、热交换)及其与风力发电的耦合技术;建立总体利用效率达15%的追尾聚集光式太阳能光电、热电、热交换系统并实用化,建立太阳能综合利用与风力发电耦合的实用型分布式地面电站,并可并网供电。 稀土材料 ①稀土催化材料②稀土永磁材料 突破高性能 (N50)、高均匀性、高工作温度、低温度系数的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和高性能(磁能积20MGOe)粘结稀土永磁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③高亮度、长寿命白光 LED节能照明系统 低成本、高亮度、长寿命白光 LED节能照明系统产业化并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生物医用材料 ①生物芯片; ②生物兼容性好、可降解或可诱导再生的人体软、硬组织替换材料;③具有分子识别和特异免疫功能的血液净化材料和装置。 生态环境材料 ①有机膜分离技术:海水(或盐碱水)淡化效率达 50%的有机膜实用化和产业化。 ②固沙植被材料与技术; ③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及其关键工艺技术: 突破日产 2000吨的流态化水泥烧成技术,其单位能耗与粉尘排放低于目前的新型干法工艺;实现纯氧燃烧生产浮法建筑玻璃的产业化。 特种功能材料 ①无机分离催化膜:突破无机分离催化膜(透氧膜、分子筛膜、透氢膜)的关键制备技术,建立无机分离催化膜用于天然气催化转化制备合成气和液体燃料、天然气直接转化制备乙烯、生物质原料制备乙醇、天然气制氢等方面的示范性生产装置。 ②大尺寸光学金刚石膜; ③有机磁性材料 :突破本征有机磁性材料的关键技术。 ④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为什么中国不能像中东国家依靠石油发大财那样依靠稀土资源发大财?-

整理来的。 。 。 解释了稀土资源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计划发展掌握定价权,不能再给别人做嫁衣裳了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 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 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 而中国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国家的贪婪。 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 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 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 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我国稀土重要用户。 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行公开掠夺之实。 遗憾的是,至今未见政府有效的控制举措。 许多专家呼吁的战略储备制度,至今不见动静。 而且,由于并未真正认识到稀土战略价值,导致中国的稀土开发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资源浪费——生产无序、竞争无度,中国在拥有对稀土资源垄断性控制的同时,却完全不具有定价权,稀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 一拥而上的盲目开发以及宏观规划水平低劣,导致中国并未成为稀土开发大国,中国稀土科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鉴于稀土在提升军事科技方面的显著作用,如果任这种趋势发展,中国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将构成对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严重的威胁,中国将为其短视以及不负责任的生产开发付出代价。 目前,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日本、韩国、美国,前二者与中国存在种种纠纷,后者则在台湾问题上构成对中国最大的现实威胁,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战争主要参与者。 事实上有些对抗已经在中国东海、黄海上演。 但是,在这些对抗发生时,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胁中国的战机、舰艇与导弹,监视中国的雷达上的关键部件可能就是中国不计后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 美日韩都是稀土科技大国。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有关稀土应用的材料科学、雷达、微电子产业上甚至拥有比美国更强的技术制造能力。 美军现役武器中,潜艇用高强度钢,导弹微电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战机引擎的特种陶瓷也是日本研发……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微电子芯片、高强度钢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无法被制造出来。 ------------听听别人怎么说,或许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 此好处有三: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从根子上杜绝地方对稀土的无序开发以及偷盗行为,因为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为一些政府和个人被国际市场的蝇头小利所惑;第二,解决产业整合,淘汰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开发浪费严重的小企业,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第三,为中国稀土科技争取技术开发、升级的时间,但是必须认识到,要在短期内追上国际水平,仅靠消极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曾说:“中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钡、锑和铟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中国或许不该去掐别人的咽喉,但必须未雨绸缪,不要让别人在未来掐住自己的咽喉。 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科联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双利曾不无忧心地指出,“我国的稀有金属储量也不多了。 ”------------开发过度贱价卖,连年亏损 石油,工业的血液;稀土,工业的维生素。 但在中东石油大亨在享受超额利润之时,中国的稀土供应商仍在努力摆脱亏损的梦魇。 虽然,中国拥有全球超过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 现实是,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2006年后,中国开始对“稀土矿的开采、加工和出口”进行调控,出口量从2006年的5.33万吨下降至2008年的3.46万吨,稀土产品价格曾进入一个上升通道。 以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为例,2007年上半年,其价格从2006年初的约7万元/吨,上涨至约17万元/吨,不过,随后便一路下滑,2009年8月初,其价格重新回到7万元/吨。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称,目前,稀土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1985年的水平。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则表示,稀土产品供过于求,是价格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 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亦直指,中国稀土业存在“整体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整合难度大”的弊病。 8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透露,工信部即将出台《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王新林表示,这一个规划“旨在推动稀土产业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案还在制订中,因为涉及多个部委,需要时间协调各部门的意见”。 稀土不“稀”被称为工业产品“维生素”的稀土,通过少量添加,能够大幅改善相关产品的性能。 不过,虽然中国拥有全球超过一半的稀土储备和90%的稀土生产量,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能够掌控世界稀土的供应命脉。 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稀土并不像石油一样紧缺”。 事实上,稀土行业面临的是全球性过剩。 据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世界石油资源仅够使用40年,但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过2亿吨,够用上千年。 目前,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大概为10万吨/年,但仅中国的稀土产品生产能力就已超过20万吨/年。 其中,全球最大稀土产品生产企业——包钢稀土(),未来大约可生产900万吨稀土产品,仅其一家即可满足全球需求90年。 需求不足,是中国稀土业最直接的困境。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表示,“供过于求,一直是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 2008年年中至今,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9年一季度,以稀土使用量最大、占整个稀土产品应用三分之一的钕铁錋(一种永磁材料)为例,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钕铁錋生产商中科三环()表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订单大幅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42.38%。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包钢稀土副总经理张日辉也表示,“稀土需求不足,价格起不来,今年上半年我们预计会亏损”。 “总体上,稀土还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价格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的。 ”在王新林看来,“中国稀土并不拥有像中东石油一样的定价能力,不能片面强调稀土定价权。 ”----------------没技术含量,进不了高端产业链的大门【摘 要】 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80%以上,却没有能力像欧佩克控制石油,巴西淡水河谷与澳大利亚两矿控制铁矿石那样拥有定价权。 文章探讨了这种情况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2009年稀土价格变动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 定价权;稀土;缺失 从广义上讲,定价权是一种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能力。 结合我国现实而言,定价权是指:我国能够在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避免遭受重大经济利益损失;在微观上,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国际贸易中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有效管理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一、我国缺失稀土定价权的表现 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当某一势力对一种产品的供应量占有一定的比例时,就会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而这种垄断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我国的产量自然足以控制市场——中国稀土产品供应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85%以上。 然而,中国稀土产业正面临着自家优势产品由他人定价的巨大尴尬: 在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增加的同时,稀土产品的出口价格却长期在低谷徘徊,行业出口效益也不断下滑,并陷入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 在世界市场对我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性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却没有像三大矿业巨头拥有对铁矿石的定价权那样掌握对稀土产品的定价权,而是在绝对的市场优势下,捧着“稀土”却只卖出了个“土价钱”! 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 虽然通过几年的生产总量控制和保护性开采,2006年稀土各种产品价格均有所回升,但到了2007年下半年,价格又开始出现了不利的波动:从2007年底到2008年5月,全国稀土价格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大跳水”:原矿从7.6万元/吨降到了6.4万元/吨,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每吨22万元一度下降至每吨13.5万元……仅仅半年时间,几乎所有的稀土原矿和产品都出现价格持续下滑现象。 而到了2008年末,镨钕氧化物的价格已经跌至9.5-10万元/吨,金属镨钕的价格更是跌至5-5.4万元/吨。 显然,与外国铁矿石价格“高不可攀”截然相反,我国稀土的价格可谓是“物美价廉”,整个稀土行业始终未能走出“多产不多得”的怪圈。 二、稀土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1、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过度,资源流失严重。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许多地方争相建立稀土企业。 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落后,过量开采行为非常突出。 整个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乱采滥挖等现象十分严重,从而造成大量稀土资源流失。 目前,全国仍有开采、冶炼等各类稀土企业80多家。 另外,稀土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流失。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稀土产品价格一改持续上涨态势,普遍出现下跌。 而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产量偏大,而产量偏大的直接原因就是一些省份的稀土矿区受利益驱动,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为保护稀土资源,政府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约束性政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整个行业的管理和协调困难重重;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违规审批的现象屡禁不绝,当地政府以罚代管,对非法开采缺乏有效监督;行业协会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其属民间社团性质,缺少相应的行政制约能力,其调控、管理相对乏力。 (2)产业集中度低,生产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稀土企业多、小、散、乱,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力不强。 市场好时,就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散,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成为拉动稀土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因素。 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稀土生产国,其国内只有一两家稀土企业。 中国稀土业曾经尝试走“协调一致,联合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一直未能实现。 (3)产能过剩,供需严重失衡。 事实上,这一情况已得到政府的重视。 2006年,国土资源部首次下达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在全国停发新的稀土矿采矿许可证,并自2007年起,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 然而,该政策的效果却一般。 2007年全球稀土供需缺口为5570吨,这是7年来的第一次供小于求,稀土价格因此升幅不小。 即使如此,当年我国实际产量还是超过了政府指标3万吨。 而正是由于全国部分省(市)稀土资源开采总量过大,今年上半年稀土价格一改之前全面回暖的趋势而大幅下滑,所以自2008年6月1日起,赣州、包头、江苏三大稀土产业基地迫于无奈,联合实施稀土矿山停产和加工企业限产以稳定价格。 2、稀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在稀土出口贸易中,由于国外大买家只有几家,而国内却有上百家稀土生产企业,我国稀土出口一直是多头对外。 国内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往往互相压价,各自为战,开展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削弱了稀土企业的价格谈判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出口企业竞争激烈,变相降价,使外国进口商从中找到了对中国稀土压价的有效方法:在中国企业降价时大量进口,价格上涨时停止进口,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进口。 但中国出口企业等不到涨价就又开始降价了。 于是国外买家又趁机扩大购买。 购买量的增加又造成市场需求上升的假象,驱使国内企业扩大生产,再次跳入低价竞销的怪圈。 (2)技术研究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稀土产品分为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低端产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高端产品)。 而我国的稀土行业在稀土产业链中只占有非常初级的生产阶段,也就是从成分复杂的稀土矿石中分离出具体的稀土元素;即便有加工行业,也依然停留在初级的提纯、烧结、粉碎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日、美等发达国家掌握了生产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专利,制约着我国稀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的转移。 正因为我国的稀土产业链不完整:初级产品过多、科技含量不高,从而给了国际稀土行业机会,让对方能够拼命地压低中国出口的稀土初级产品价格。 回顾以上所说的稀土产业发展以及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我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走低的两个关键原因在于市场秩序混乱和产品附加值低。 具体解释如下: 首先,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滥采滥挖现象严重以及稀土企业多、小、散、乱,产业集中度低,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稀土市场秩序混乱,各个出口企业在出口中必须与近百家其他出口企业相竞争,形成了多头对外的不利局面。 同时,由于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非价格竞争力弱,数量过多的出口主体们往往会选择低价竞销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订单,使得有限的国外大买家相对于我国稀土企业处于优越的讨价还价地位。 结果是,国外买家具有相当强的价格影响力,其将市场价格不断压低。 随着稀土价格走低,一些国外买家趁机扩大购买,造成市场需求上升。 在需求旺盛的刺激下,本已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势必进一步加剧,导致产能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降低,产业竞争力被不断削弱。 其后果在出口贸易中表现为低价竞销愈演愈烈,稀土企业随之陷入“多产不多得”的恶性循环。 而中国稀土产业欲向产业链高端的转移却又受到日、美等发达国家掌握的高端核心技术专利的制约。 三、让稀土产品的价格实现“价值回归”的应对措施 1、加大矿山开采整治力度,规范稀土矿业秩序 2、加强协作与互动,进一步统一规划管理 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应继续加强职能建设,以进一步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而各省在稀土产业治理工作上,要打破地区界线,加强联合行动。 3、加强行业的自律和联合,整顿稀土市场秩序 一方面,尽快重新成立国家稀土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统一协调出口产品数量和价格,引导出口企业建立价格联动机制,打破国外买家对市场的控制。 另一方面,继续探讨组建稀土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联合与资产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公司,以最强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摆脱价格困境。 4、调整产业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积极采取措施加快稀土选矿、分离等生产领域及稀土应用领域的技术进步。 为此,要加大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稀土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 5、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以稳定市场价格 当国际市场上稀土价格较低时,可以进行保护收储,控制出口量,避免资源流失;当稀土价格符合国家和行业利益时,则把储备稀土投放到市场上,实现稀土储备的轮换和经济利益。 通过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收储,缓解供求矛盾,稳定市场价格,并增强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地位,进而打破国外买家对价格的控制,提高我国对稀土价格的影响力。 四、2009年稀土价格变动趋势展望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使得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大幅萎缩,对稀土产业而言是经济下行走势下的周期性困难,使原本已处于定价弱势地位的我国稀土企业变得更加被动,从而进一步拉动了稀土市场的价格下行。 由于我国的稀土产业对国际稀土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产品近70%出口欧美和日本。 而欧美和日本经济下滑很厉害,所以现在国外客户订单已经没有了,国内需求也很少了,2009年稀土市场仍然遭遇冬季寒流。 但同时必须看到经济灰暗中的亮点:对稀土产业而言,尽管普遍遇到困难,但产业总体是健康发展的,其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未发生偏移。 而且,由于稀土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我们应对危机的条件和手段是过去任何一次大的经济波动所不能比的。 此外,还要进一步看到,随着危机必然带来的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和重组,很多发展机遇已经悄然出现。 只要顺势而为,把握得当,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困难可以变成机遇,压力可以成为动力,小机遇可以转化为大机遇,甚至可以带来一次产业变革。 比如,从产业看,黑钨、离子型稀土和钽铌是江西在世界具有独特和垄断优势的有色金属资源,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多次失去重大发展机遇,以至徒有资源优势而无产业优势。 这次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再一次为江西钨稀土钽铌产业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总之,争夺稀土定价权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艰辛的,中国的稀土行业必须经历行业重新定位、企业资源整合、企业与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提升全行业的科研优势、改变产业结构等过程。 同时,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在整个整合过程中的介入必不可少。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稀土产业也许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实现应有的利润。

纳米材料有什么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纳米技术应用的领域有哪些你不知道

纳米研究在创造成千种新材料方面非常成功,但是分子自我组成有用的物体或是建造微型纳米机器方面仍只是设想而已。 决定单个原子行为的定律与主导大型材料的定律不同。 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必须首先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并充分利用其特性开展具体的活动。 比如,以煤或石墨形式存在的碳元素结块不带电或光学性质,但是微型碳纳米管具有这些特性。 碳纳米管的这些独特性质对于增强轻型自行车零部件的特性非常有用。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工程师对于更加精确地操作不同元素的单个原子所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

NNI的资金投入收到了成效:已经批准了2000~3000种人造纳米材料用于新产品。 但是蜂拥而上寻找纳米技术的新用途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许多分析人士怀疑其中有些纳米材料可能具有毒性,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经过严格测试,比如美国联邦药品管理局(FDA)要求药品在出售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 FDA对于新药测试的规定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一种新药开发和获得批准需要7~10年时间,花费达5亿美元。 对于每一种纳米材料也作相似的规定可能会减缓甚至中断大部分的纳米技术研究。 只有一小部分开发出来的纳米材料有足够大的市场能承担得住如此巨大的测试费用。

FDA的确要求纳米技术必须经过基本的毒性分析。 是否我们应当更为谨慎地采取更多预防性措施,并要求对纳米材料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更多的测试。 还是说纳米技术的潜在好处需要我们加速这一领域的研究?如果我们不等上20~30年看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怎么能知道如何解决潜在的风险?要有多少例的癌症、肺病以及精神疾病才能证明目前对纳米材料的健康风险所进行的测试是不够的?对纳米材料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很困难,因为难以确定这种材料会加工成食物还是药物,还是不会用来吃的东西,人一旦吃下去,到底有没有害。 比如说,FDA一直很担心几十年来一些产品被标榜为食物补充品,从而不用像药品一样需要成本很高的测试,但是这些产品可能也是有害的。

可以假设的是,如果防水织物的涂层是有毒的纳米材料,随着衣物的老化涂层可能会气化,从而可能被人体吸入。 此外,有些材料在转化为纳米粒子时会改变性质,就像水在不同温度下可能会变成晶体、液体或蒸汽。 再比如,如果你摄入了一点银,它会经过身体的系统不会造成伤害。 在印度,银箔用来装饰甜点,可以当作食物服用,但是在美国不允许将银作为食物,因为银盐,以及与其他分子在一起的含银化合物是有毒的。 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其他的银盐以及银纳米粒子是反微生物的,经常用于作为医疗装置的涂层,比如伤口敷料,甚至用在洗衣机中以阻止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病性疾病演变为对抗生素免疫,银纳米粒子的抗菌特征将变得更加重要。 但多数人无法清楚是否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银纳米粒子可能与其他分子结合形成有毒的化合物。

太阳能电池或电池中采用的纳米材料是不可摄入的,但重点应当是在装置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废物的产生和废物处理问题。 生命周期分析是用于确定一个大型项目的影响或新材料应用的指标之一。 对于风险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非常认真的执行者,会努力控制偏见对其研究结果客观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篇好的报告应当注意那些目前仍不知道的,要么是因为没有或不能开展必要的研究,要么是因为各种行动造成的结果太复杂,无法进行分析。 在最好的情况下,在决策过程中考虑的各个问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进行说明。 在具备很多具体条件约束的背景下,认真的分析可以相当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报告将充满表明客观性的数字和图表。 当然,环境影响报告和风险分析也可以包含许多价值判断,什么更重要、什么不那么重要,以及导致研究结果产生偏见的其他主观因素。

在加速发展和长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往往加速发展会获胜。 特别是在风险尚不确定,预计的利益巨大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公众健康和环境风险加大是其中的权衡取舍之一。 在产生和储存能量的纳米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机会成本。 全球气候变化和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都是紧急事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效益低的工业产品的发展提供补贴。 政策制定者格外注重潜在的好处,希望通过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将最终使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成本与其他非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竞争力。 尚无证据表明能很快实现这一目标。 清洁能源的成本会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不会低于煤电的成本。

同时,机会会失之交臂,因为额外的钱都花在了资助清洁能源,本来这笔钱可以用来资助其他的社会发展需要。 政策制定者对于因为全球变暖应当放缓发展的观点持不同的态度。 因此,我们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对各种能源选择做出综合的权衡。 清洁能源的倡导者认为对各种能源进行成本比较是一种误导。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并不为他们的产品造成的环境和公众健康损失负责。 他们提出对煤炭和化石燃料征收碳税,以弥补社会成本,实现公平竞争。 但到目前为止,政客们对于如何应对碳排放税实施可能遭到的抵制并没有多少兴趣。 对于很多政客而言,特别是那些所代表的选区拥有很强的石油工业,抵制碳税是否认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理由。

标签: 稀土永磁行业受宏观经济因素 行业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影响 行业风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