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股票:中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投资前景广阔

admin 40 0

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农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凭借其庞大的业务规模和稳健的财务表现,农业银行股票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银行股票的优势和投资前景,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农业银行股票概况

农业银行股票于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目前,该股票在A股和H股市场上交易,代码分别为601288和01288。

农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

  • 公司和零售银行
  • 信贷业务
  • 投资银行
  • 资产管理
  • 银行卡和保险

截至2022年,农业银行总资产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该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包括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

农业银行股票的优势

农业银行股票具有以下优势:

  • 庞大的业务规模: 农业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广泛的业务范围和庞大的客户基础。这为该银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增长潜力。
  • 稳健的财务表现: 农业银行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该银行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其利润和资产,并保持着较低的坏账率。
  • 稳定的股息: 农业银行是一家以支付稳定的股息而闻名的公司。该银行自2010年上市以来,每年都会派发结论

    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拥有庞大的业务规模、稳健的财务表现和良好的投资前景。该银行的股票具有稳定的股息收益率,低估值和强大的增长潜力。在投资之前,投资者需要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因素。农业银行股票适合寻求长期稳定回报和被动收入来源的投资者。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始终建议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六大银行是什么银行?

在中国的金融版图中,六大支柱银行犹如巨擘,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 其中,交通银行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银行,但其地位同样举足轻重。

工商银行,于1985年11月22日诞生,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它涵盖了公司和个人金融、资金、投资银行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致力于满足各种金融需求。

农业银行的历史可追溯至1979年2月23日,作为一家金融服务巨头,它的业务涵盖了公司和零售银行业务,以及资金管理等。 自2014年起,农业银行更是连续六年荣登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榜单,彰显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稳固地位。

建设银行成立于2004年9月17日,凭借其在银行业务领域的专长和卓越表现,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的第二名,展示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中国银行,成立于1983年,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它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吸收人民币存款和各类贷款发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

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成立较晚,但自2007年3月6日成立以来,凭借其在个人和公司金融、资金业务方面的全面布局,已成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一员,服务着日益增长的客户群体。

这六大银行,各具特色,共同支撑着中国的金融体系,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中流砥柱。 它们的稳健运营,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体现了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支柱作用。

中国第一大企业是哪个

一,如果以企业营收为标准,那么我国排名第一的央企就是中国石化集团。 如果以净利润为标准,那么我国排名第一的央企就是中国工商银行。 其中中国中石化集团是世界第三的石油公司。

二,一般来说,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共有97家央企,这部分央企都是由国资委监管,比如“三桶油”、国家电网等,这97家央企都涉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如果从广义层面讲,央企不只是以上97家,还包括23家金融类央企,比如四大国有银行、国开行、光大集团等等,这些央企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监管。 此外,还有3家文化央企,以及3家行政类央企,比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中国邮政集团。

这样算下来,我国共有100多家央企,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三,如果以企业营收为标准,那么我国排名第一的央企就是中国石化集团。 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中石化以296万亿的营收位居全国第一,是营收最高的央企,净利润达到576亿。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中石化亏损228亿元。

四,如果以净利润为标准,那么我国排名第一的央企就是中国工商银行。 据统计,2019年工商银行净利润高达312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天净赚855亿元;放眼全球,工商银行净利润位居世界第四位,排在沙特阿美、伯克希尔、苹果之后。 如果以员工总数为标准,我国排名第一的央企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 国铁集团拥有200多万名员工,是员工数量最多的央企。 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国铁集团亏损955亿元,为了控制成本,员工的薪资也进行了下调。 如果以税金额为标准,中国烟草就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央企。 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利税总额12万亿人民币,其中上缴国家税收超过11万亿人民币,在上缴税收方面,其他央企根本无法相比,中国烟草也为国家财政税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9中国十大赚钱企业中国烟草登顶税利相当于3个工行

说到中国最赚钱的大公司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国有四大银行,两桶油、电信运营商、保险公司、地产公司以及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 其实中国还有一个非常赚钱而且很低调点大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

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烟草总公司,看看它有多牛

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上市。 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纳税总额约12万亿相当于国有四大行+两桶油+腾讯+华为+网络+阿里的纳税总和,占全国财政收入总和的55%。

目前A股市值最高的企业工商银行约18万亿人民币,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公司市值约1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1万亿),如果中国烟草在A股上市市值至少能达到13万亿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烟民对中国税收的贡献有多大。

中国目前大约有4亿烟民,吸二手烟的人群高达10亿以上。 有专家认为提高烟草价格可以有效控烟,十年前有很多1块两块的香烟,甚至有一些不带过滤嘴的香烟只要5毛钱一包,发展到后来香烟起步价10元一包,直到现在10元15元一包的香烟慢慢消失,专家美名其曰,香烟价格上涨是为了有效的控烟。 事实真的会完全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抽烟

1抽烟可以提神让人兴奋。 "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不管是饭后还是人比较累的时候抽一支烟都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 特别是长时间开车、打麻将、上网、开会和讨论问题的时候抽烟的效果尤为突出。

2抽烟可以缓解压力,排除寂寞。 "我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很多人压力大,生活寂寞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默默地抽烟平复一下躁动的心。

3抽烟可以联络和交流感情。 很多时候从陌生人到朋友都是从一起抽烟开始的。 陌生人之间可能因为抽烟的共同爱好互相发支烟而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4抽烟是身份的象征。 开始抽烟象征自己长大了,抽好烟象征自己是有钱人,还有些人会认为男人抽烟更显得有男人味。

5进入烟民的圈子。 很多人本来是不喜欢抽烟的,随着身边抽烟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融入他们的圈子自己就开始慢慢地学着抽烟。

香烟价格上涨会直接导致几种结果

1香烟价格越贵吸烟就越能显示自己的身份,中国人特别爱面子,香烟价格越高,抽烟更能显示出自己越有面子,有经济实力。 未成年人会对香烟充满更大的好奇和渴望,吸烟人数可能会不减反增。

2香烟价格上涨对富人没有任何影响,影响的只是穷人。 吸烟除了可以提神,长期吸烟的人会对香烟有一定的依赖性,香烟价格上涨普通人吸烟的量可能会减少但戒烟的概率估计不大。

3香烟价格上涨,部分普通人抽不起真烟只能抽假烟,对于这一点毋庸置疑。 香烟价格如果大幅度上涨让大多数烟民都无力消费的时候市场上的假烟肯定会泛滥成灾。

4还有一部分烟民会选择抽旱烟,几十块钱一斤的烟叶可以抽几个月,价格便宜劲还大,就是抽的时候麻烦点。

由于烟的特殊属性,会让人上瘾,所以从古至今只有禁烟没有控烟之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禁烟似乎是不可能的,市场有巨大的需求能产生巨额的税收。 专家提议的控烟之举可能最终导致的是香烟销量有所下降但香烟带来的实际收入和利润可能更高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烟民,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家里吸烟,不要影响他人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也要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监督这种随时随地乱抽烟的行为。 如果不能完全禁烟就去而求其次培养年轻人一个很好的吸烟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全民的身体健康还是值得去做。

界动丨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电子烟行业:电子烟其实很赚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应该集中在房地产和互联网,如万达、恒大、阿里巴巴等。 然而,在2019年中国十大盈利企业中,除了腾讯,几乎没有房地产企业进入前十。 排名第一的中国烟草利润超过了所有中国公司。 以下是根据《财富》 500强列出的中国十大最赚钱企业。

1、中国烟草

在所有中国企业中,中国烟草公司说它是最赚钱的,而中国烟草公司说它是第二个,绝对没有人敢做第一个。 因为2018年1月16日,中国烟草2017年实现利税亿元,2016年实现利税亿元,2015年实现利税亿元。

连续三年,税收和利润总额突破万亿。 根据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这相当于38家工行、156家招商银行、48家中石油、163家阿里巴巴和153家腾讯。

此外,中国烟草公司中国烟草国际(香港)于2018年12月31日向香港交易所神秘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材料,赶上了2018年的末班车。

2、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市值最大的50家银行中排名第二。 此外,根据《财富》的最新数据,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中国工商银行是2019年十大盈利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 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的一年间,利润达到惊人的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离苹果只有60亿美元。

3、中国建设银行

2010年,中国的副部级部门曾以203亿美元的净利润在全球1000强银行中排名第二。 到2018年,这一数字增加了156亿美元,净利润达到358亿美元。

4、中国农业银行

2018年,中国副部级单位在1000强银行中排名第四,年均增长率为12%,从2009年的737亿元营业利润增长到2018年的2782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从2009年的65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88亿元,增长252倍,年均增长11%。

5、中国银行

中国唯一一家经营超过100年的银行。 在公布的2018年中期业绩中,本行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25%。 税后利润亿元,同比增长455%;股东税后利润亿元,同比增长521%。

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银行资产为2029万亿元,负债为1868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425%和444%。

6、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接近万亿元。 此外,2017年,该公司的新业务价值达到亿元人民币,集团的嵌入价值达到亿元人民币,使其成为一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短板的金融巨头。

2018,TSMC营业收入321亿美元,同比增长93%,利润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苹果的毛利润占全球手机利润的93%,但没有TSMC那么高。

8、中国移动通信公司

虽然2018年前三季度手机收入达到5677亿元,净利润达到950亿元,是前几年的最低水平,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2019年中国十大盈利企业之一。

9、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2018年前三季度总收入为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4%。 2018年第二季度,在游戏版本号发布暂停后,游戏行业受到了冲击。 每个人都认为腾讯会受到伤害,但第三季度总收入增长了7%,《王者荣耀》付费用户仍在增长。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认为腾讯是一家游戏公司。 事实上,腾讯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 这也是他收入增长的原因。 游戏收入正在下降,但整体收入正在多样化。 此外,腾讯还有超过10亿用户的微信,仍以10%的速度增长。 2019年,收入可能会更加惊人。

10、交通银行

中国最古老的银行之一,2005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最新的2018年中期财务报告中,营业收入为1019亿元,同比下降178%。 归属于股份的净利润

除了上述2019年中国十大盈利企业之外,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出人意料地未能上榜,以96亿美元的净利润在中国排名第13位。 以下是排名第11至20位的中国最赚钱企业名单。

11招商银行

12,阿里巴巴

13,国家电网公司

14,兴业银行

1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6,中国民生银行

17,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18,友邦集团

19,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0,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吸烟有害 健康 ,烟草一直国家管理得比较严的一面。 最近这几年,电子烟开始慢慢登上市面,不过国家对电子烟的监管也是比较严的,国家为了更好地监管电子烟市场,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进行约束,从2018年开始,几乎每年国家都会出台相关政策。 2020年7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电子烟专项整顿。

在国家的强力监管下,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烟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迷茫,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1月22日,中国最大电子烟制造商悦刻的主体公司雾芯 科技 在纽约证交所正式上市,这一消息一时间成为 社会 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雾芯 科技 才刚上市就收获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据相关数据套路,雾芯 科技 的开盘股价为2234元/股,与发行价相比高出86%以上,而到了截至收盘价之时,悦刻股价为2951美元/股,直接暴涨%,市值高达45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7月,悦刻是股价甚至还不到30亿美元,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悦刻的市值就翻了好几倍,让不少人感到非常意外。

从悦刻的发展来看,电子烟行业的发展前景显然不像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那样迷茫,相反的,这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 悦刻是中国最大的电子烟制造商,它成立于2018年1月,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 此外,悦刻的盈利能力也是值得称道的。

之前悦刻曾公布过它的自成立以来的营收报告,报告显示,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32亿元、15亿元和22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7万元、4775万元、109亿元,虽然第一年处于亏损状态,但悦刻很快就追了上来,且每一年的净利润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中国电子烟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有相关数据报道称,截至2019年,中国大概有287亿烟民,行业潜在市场规模为1129亿元。 但是电子烟的渗透率只有12%,相较于美国的324%少了很多,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潜在电子烟市场。

虽然中国的电子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悦刻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中国对电子烟的监管确实太严了,加之吸电子烟的长期影响和公共 健康 的影响是未知的,就更加增加了电子烟在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烟算是一种比较赚钱的行业。

界动传媒丨Jie Mobile

财经 界动态透析

《投资与证券》2010第10期,文章《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作者是谁?该文章从第几页开始?

作者 王光宇 从第21页开始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国有大型银行历来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政府金融杠杆的作用。 如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2.9万亿元,占比达到50%。 在负债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79.5万亿元,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0.6万亿元,也达到50%。 目前,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四家已在A股市场上市,农行也即将开始IPO。 分析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既可以一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和趋势。 尤其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手段,各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更需要对其年报进行跟踪和解读。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解读目前国有大型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上市。 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2009年国有大型银行经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各家银行借助于政策机遇积极进行“以量补价”,但营业收入增幅并不明显。 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末先后数次下调了利率水平,这给各银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净息差收窄。 尽管银行净息差收窄对各个银行的利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压力,但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的业绩仍然实现了增长。 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天量信贷的投放。 2009年,中央政府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有大型银行迅速抓住这一时机扩大信贷投放。 四家上市银行均持续加大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大力发展个人信贷市场。 从数据上看,2009年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全国9.58万亿元新增贷款的33.7%,希望借助于以量补价抵消净息差下降的影响。 如2009年工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增幅为24.2%,为历史上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 建行贷款增加了1.02万亿元,中行则在发展战略上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强调海外业务之外,开始重视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其作为缩小与工行和建行经营差距的突破口。 2009年中行新增贷款总额为1.17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50%,成为2009年国内银行业的“贷款冠军”,其大跨步加快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二季度后,由于预期未来信贷规模可能受到限制,国有大型银行继续执行抢占规模的思路,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以量补价。 反映到收入上,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总共获得经营收入8897.73亿元,同比增长0.86%。 这一略显保守的数字似乎显示着各家银行以量补价的战略并未彻底实现。 营业收入中,工行继续保持其老大位置,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微降。 建行和中行则均录得超过2300亿元的收入,建行收入微降0.16%,中行则实现了1.6%的增幅。 比较突出的是交通银行,该行经营收入虽然与其他三家差距不小,但却实现了5.58%的增幅,列四行第一。 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源自于此前计提的拨备回拨。 2009年四家上市国有控股银行的年报表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总共实现净利润约346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的净利润总额增长了17%。 这一成绩比营业收入的增长数字要靓丽许多。 就净利润收入的绝对数排行而言,工行以1294亿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建行以1068亿元位居次席,中行以810亿元排在第三位,交行则居于末位,其2009年净利润只有301亿元。 如果考虑净利润增速,则中行居首,2009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2%。 工行、建行、交行则分别为16.4%、15.3%和5.6%。 显然,不论从净利润规模还是净利润增速来比较,交行在四行中都处于靠后位置。 这一方面是其规模相对于其他几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源于交行2009年拨备覆盖率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08年底交行拨备覆盖率仅为117.10%,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达到150%后,2009年交行提高拨备覆盖率至151.05%。 这一动作保证经营合规的同时导致其净利润减少,并相应影响了净利润增速。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除了交行外均超过两位数,形势较好,但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前提取拨备的回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家银行受到资产减记的影响,纷纷计提了巨额拨备,而在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复苏的情况下,此前各行提取的拨备冲回,并随即成为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推手。 如中行2009年的拨备比2008年少提了67%,不考虑拨备因素,中行2009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260.84亿元,同比下降4%。 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905亿元,同比下降5.2%。 如果不考察拨备因素,只考察拨备前利润,则多家行的数字并不好看。 总之,各家大型银行的拨备回冲成为2009年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获取盈利的能力不断提升,一些主要盈利指标进入先进银行行列。 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代表着其赚钱能力,一般而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两个指标较多地用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 国际上常常将资产收益率超过1%的商业银行定位为先进银行,而根据2009年几家银行的年报,建行、工行和中行三家大型银行均已经超过这一标准,建行以1.24%居于首位。 此外,交行的0.94%也已经接近这一标准。 这显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全球银行业市场确实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从资本收益率来看,建行以20.87%位列第一,工行以20.15%紧随其后,数字也相当好看。 此外,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商业银行还经常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其盈利能力,这一指标就是信贷业务中的净息差(NIM)。 银行净息差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存贷息差。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的净息差可理解成其他行业的“营业利润率”。 2009年建行以2.41%的净息差居于首位,中行以2.04%居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这三项指标均居于上市国有银行的首位,显示了该行较强的盈利持续能力。 但是,受到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四行净息差水平相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可能是国有大型银行下一步经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净利息收入同比实现负增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源泉。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根据国家“保增长”的政策基调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借助于央行取消信贷规模管制等时机,大幅增加了信贷投放。 但遗憾的是,巨额的信贷投放并未反映在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上面。 相反,除交行外其他三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净利息收入水平来看,工行利息净收入2458.21亿元,比上年下降6.5%;建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18.85亿元,较上年降幅为5.8%;唯独交行保持了1.41%的增幅。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首当其冲地承担起宏观调控的任务(本博点评: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治使命,一定程度受到来自政府的指令制约,而非完全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经营——这也是一些市场人士诟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体制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拥有的许多“特权”。 )。 而由于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均大幅下调,主要靠存贷利差盈利的银行,盈利空间被大大收窄。 但是,各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既是2008年末央行下调利率导致的息差收窄传导到2009年的结果,也与2009年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有关。 如果从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净利息收入仍占绝对地位。 如除了中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之外,其他如工行和建行的占比均在15%左右。 这显示净利息收入在四大行收入构成中仍占首要位置,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仍显单一,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任务还较繁重。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尽管在利息净收入上出现普降,但另外的非利息收入却在各家大行中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无论在营业收入中的总占比,还是和2008年相比,几大行的数据均较为抢眼。 工行非利息收入较上年增长36%,建行增长29.85%,这正好对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形成抵消效应。 2009年,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大型上市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武器。 鉴于中间业务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同时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比较小,因此这方面的业绩成长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有着积极意义。 从增加中间收入的角度来看,各家大型国有银行均积极推进其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的进度,在实现收入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同时增进了中间收入。 从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来看,2009年四大行借助于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保持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了各自净利润的正向增长。 四大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为净利润的平稳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 如工行依托其个网点衍生的强大客户基础,积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不断高效扩展其分销网络,在银行卡、投资银行、对公理财和担保及承诺等业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9年,工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上年增长超过25%,列四行第二位。 建行则继续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资金监管、基金代销、银行卡、资产托管等方面发力,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0亿元,较2008年增长25%。 中行继续充分发挥其国际业务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结算、结售汇、贵金属销售、外币理财等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2009年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在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1.7%,居于四行第一。 交行借助于其银行卡、托管业务等,2009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9%,增速居四行的首位。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增进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2009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相比2008年仍然实现了“双降”。 就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2009年四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仍然比较好,也成功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 这一方面是资产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但也表明四家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保持了相对稳定,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持续的提升。 截至2009年末,四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603.5亿元,同比下降了13.61%。 四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值也由2008年的2.27%大幅下降至1.48%,不良贷款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其中工行1.94%的不良贷款率为几家银行的最高,交行1.36%的比例为最低。 但与此同时,2009年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政策推动下的积极放贷,也不同程度上引起了不良贷款的暴露。 尽管几家银行实现了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但从环比数据看,中行和工行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且个别分类贷款有轻微恶化情况出现。 如工商银行2009年年末关注类和损失类贷款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关注类贷款增加362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39.5亿元。 以上显示应对经营中的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2009年,考虑到巨额贷款可能会增加不良资产的暴露,为实现稳健经营,并顺应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要求,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到达标水平之上。 其中,建行2009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75%,同比增加44%,为四行最高。 2009年第三季度后,建行有意识地放缓了信贷投放的节奏,并大幅增加了拨备计提。 这一做法在四行中最为超前,显示出建行更为稳健审慎经营的理念。 而对于四行中的中行和交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均在151%左右,正好满足监管要求的150%,处于刚好达标的临界点。 资产充足率呈现下降势头,但资本对经营约束的瓶颈日益明显。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巴塞尔委员会8%的标准。 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多数在9%左右,也远超新资本协议4%的要求。 但随着2009年三季度后各大型银行放贷量的快速增加,资本也随之快速消耗,导致几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较2008年有所下降。 2009年末,四大国有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8%。 其中,工行的资本最为充足,其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资本充足率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15%,居于四家第二。 建行位于第三位,其资本充足率为11.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1%,也分别较2008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 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居同业首位的中行资本压力最为明显,其11.14%的资本充足率处于四行最低水平,较上年下降2.29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下降为9.07%,融资压力在四大行中居首。 2009年,中国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达到了50.4%,在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中增速排在首位。 这不仅使其受到人民银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处罚”,也使中行本已不足的资本缺口进一步扩大。 成本管理难度增加,银行净利润的持续增加面临挑战。 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指标是员工成本和成本收入比。 2009年各行纷纷加强成本管理,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继续压缩各项运营费用,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但在这一背景下,各家银行2009年的成本收入比仍出现了增长。 其中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至39%,中行增长3.6个百分点至37%。 唯一例外的是交行,其成本收入比出现了0.39个百分点的降幅,但其39.25%的数字仍使其居四行之首。 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上升,表明各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 就成本管理的情况进行银行间的比较,也可以考察人工费用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提取四家银行的员工费用和员工人数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 员工费用是指银行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的费用,这可以从各家银行年报“业务及管理费”项下的“职工费用”或“员工成本”中体现出来。 2009年的年报显示,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员工费用中,工行和建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分别为604.91亿元和511.38亿元,较上年增加13.6%和9.6%。 中行和交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则分别为454.74亿元和123.91亿元,也较同期有所增加。 如果考虑更有可比性的人均员工成本,可以发现,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人均员工成本最高的是中行,其人均员工成本达到17.32万元,工行以15.52万元的人均员工费用支出居于最后。 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成本管理难度的增进,可能源自于人员增加等刚性因素,也可能是银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调整的原因。 但从长远看这却会对净利润造成侵蚀,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也不利于增加股东权益。 2010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发展评析2009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在经营上仍有独特表现。 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机遇和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家银行自身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积极拼抢市场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结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对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进行简要的解读之后,可以继续挖掘出一些东西指导以后的工作。 目前在利差收窄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将中间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已公布的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来看,为应对利差收窄周期到来的影响,各家银行纷纷采取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大力发展收费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等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成为推动四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在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未来银行净利差继续收窄的趋势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目前仍然承担宏观经济调控义务的国有上市银行改善业务结构的方向。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 反观我国,近年来国有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业务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可供改进。 一方面,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十几个百分点,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中间业务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仍相对较少,业务范围较窄。 目前几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均普遍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领域,而现代银行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咨询顾问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 因此,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有许多工作等待开拓。 如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和私人银行业务,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等。 通过大力寻找中间业务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国有大型银行将能够持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政府政策调整频繁,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可能面临不良资产暴露,需要加强相应的业务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 2009年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均采取以规模换取收益的思路,纷纷比拼信贷投放,抢占市场。 大型国有上市均在信贷增量上大做文章,做大规模,以量补价,借以保持利润较快增长,在同业中不掉队。 信贷规模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变成了一种政治觉悟的体现。 但喧嚣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2009年各行发放的一部分贷款可能变成不良资产。 如发放的占比较高的信用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能成为各家银行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2009年,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投放了大量的“铁公基”类固定资产贷款,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储备贷款等业务领域,贷款集中度突出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容易引起后发的信贷质量问题。 2009年,各级大型银行均在房地产领域投放了大量的贷款,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2010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实行了一揽子调控措施。 可以想像,如果这些严厉的政策调控引起房地产价格深度调整,则国有大型银行必将面临信贷风险的过度暴露,不良资产比率也面临反弹压力,银行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信贷狂潮中,几家大型银行几乎都与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融资平台签订了大量的一揽子信贷支持协议,这些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存在的信用风险,可能成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下一步经营的重大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大型国有上市银行需要加强相应贷款的风险管控工作,同时在内部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跟踪,密切跟踪所投项目的综合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实施房地产贷款季度压力测试,及时将这些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为各自的持续经营排除障碍。 在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要处理好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资本实力历来是衡量银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则预示着银行贷款的扩张,银行规模放贷后又必然面临资本金的补充。 对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来说,既要面对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困境,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提高的监管要求。 2009年,银监会将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从8%上调为11%,这一数字在2010年再次被提升为11.5%。 这使各大型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局面愈发突出。 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案已经逐渐清晰,上市的4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几家银行采取发行可转债、A股和H股融资等方式解决。 如工行和中行均采取“A股可转债+H股配售”的方式,交通银行则采用“A+H股配售”的模式,建设银行采取“A+H同时配股”方式。 2010年,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关于大型银行2010年补充资本的相关方案,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采取“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五个原则进行。 从已公布的中、工、交三家大行融资方案看,已充分考虑到银行再融资对A股市场形成的资金压力,比如均争取在H股多融资,在A股多以定向增发、定向配股等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的融资方式进行。 除了借助于外部融资渠道外,几大行也可能通过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金。 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利润留存约为1785.8亿元,将为补充资本金提供后续支持。 但总的来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 这要求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在资本短缺的现状面前,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更注重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而加大资本缺口,以便维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标签: 投资前景广阔 中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 农业银行股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