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话“三青子”什么意思
三青子
【基本解释】:
--------------------------------------------------------------------------------
1.胡闹;无赖。
【词语分开解释】:
--------------------------------------------------------------------------------
青子 : 1.橄榄的别称。 2.指梅实。 3.泛指尚未黄熟的果实。
三 : 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社会话“碎催,三青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回答:
1、碎催,别称小催巴儿、碎催子,是指跑腿、跟班。
2、三青子,北平方言。指狡诈无理的人。
延伸:
“碎”是零碎儿,干小活儿。“催”是被使唤、被支使。
“碎催”就是指伺候人、跑腿儿的,打杂儿的。
适用:称职位低下的人或贬低人。也用于自谦。
现多为贬义,或自谦。
让人使唤来使唤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找他去做的那种人,不过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儿来说,刚进工作岗位都会有被碎催的一段时间吧!碎催也只能碎催一段时间,要是被碎催很久,那这个人只能说是忒没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碎催
三青子的来历
“怎么着?耍三青子是不是?” 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里的这句台词,把已经沉下去半个多世纪的北京市井俚语“三青子”又搅回到水面上来了。这两年,已不难听到“三青子”这个词儿——“这帮混蛋,都有点儿三青子劲儿” ,“你有理讲理呀,少来这种三青子” ,“好的时候人模狗样的,犯起浑来又成了三青子”……。
“三青子”究竟什么意思?不仅外地人不大明白,就是六十岁以下北京土生土长的人恐怕也难以说清楚,人们只能从这个词儿出现的语言环境作负面的推断。有人说这个词儿是指“性情乖张,蛮不讲理” 、“流氓、无赖”等等,这样理解大致上差不离儿。有人说是指那些“好说损话的人” ,则欠准确全面。至于说这是黑社会的黑话,则有点离谱了。要真正弄清它的含义和色彩,还得了解它的来历。
严格地说,“三青子”算不上传统的北京土话,它的历史很短。小时候在北京,喜欢听侯宝林、郭启儒说相声,没听见他们用过这个词儿。老舍的作品够京味儿了吧?里边哪儿有“三青子”?北京解放以后,这词儿指代的对象消失了,原来好用这词儿的市井小民们也就不大说了。
本来是产生于学生中间的这么一个词儿,很快就传到了社会上变成了骂人的市井俚语,各种各样相关的儿歌民谣如“念书的不理三青子,上学的躲着二流子” 、“三青子,二愣子,榆木疙瘩板凳子”等等,也随之在街头巷尾广泛流传开了。这充分说明,三青团的形象在北京人心目中是何等丑恶。
耍三青子什么意思
耍三青子意思就是耍胡闹耍无赖。
无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ú lài,原意指没有出息,无所依赖。后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引证解释
无所倚靠;无可奈何。汉焦赣《易林·泰之丰》:龙蛇所聚,大水来处,滑滑泲泲,使我无赖。《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宋苏轼《策别二一》:“彼皆知其不过十年而复为平民,则自爱其身。
而重犯法,不至於叫呼无赖,以自弃於凶人。明归有光《上总制书》:“况兵燹之馀,继以亢旱,岁计无赖。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若以纳税定选权……北方如陕西、甘肃,益以销铄,而东三省与新疆尤无赖。
指撒泼放刁等恶劣的行为。《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祐平生,狼抗无赖。”《新五代史·梁文惠皇后王氏传》:“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潘华?益无顾忌,日逐与无赖小人酒食游戏。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你要好好走哇?不能再耍无赖啊。
指无赖子。《晋书·卞壸传》:“峻拥强兵,多藏无赖。《隋书·诚节传·陈孝意》:“前郡丞杨长仁,雁门令王确等,并桀黠,为无赖所归。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人叫做石老鼠,是个有名的无赖。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上虞同乡会本为无赖所把持,出面索人,又为不佞所御退。
“三清子”的“三清”是哪三清?还有三清子到底是形容什么样的人?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