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2024首周下跌,港股汽车板块踏上挑战之路
2024年首周,港股汽车板块下跌,今年如果成交量再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文 /《汽车人》张恒
2024年开年,全球股市均大幅走低。
第一周(2024年1日-7日),港股共四个交易日,恒生指数下跌3.00%,国企指数下跌2.8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57%。
原因在于:美联储的鹰派纪要曝光,美元利率峰值时间不但可能超预期,且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这直接导致了纳斯达克指数高位崩盘,也令港股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2024开年遭普跌
板块方面,传统能源和银行股涨幅居前;AI、新能源汽车、科技、生物医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汽车板块本周下跌5.13%,基本吞掉了2023年最后一周的涨幅,周成交额152亿港元,为过去13周的次低。 乘用车企全部收跌,无一幸免,其中新势力跌幅居前。
跌幅靠前个股有:蔚来周跌13.18%、理想汽车周跌8.29%、长城汽车周跌7.69%、北京汽车周跌7.46%、零跑汽车周跌7.14%、小鹏汽车周跌7.05%。
商用车企表现较好,潍柴动力周涨4.55%,中国重汽以0.00%的变动收平。
消息面上,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的速腾聚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资9.85亿港元,成为激光雷达上市公司第一股。 在IPO前,速腾聚创获得菜鸟、昆仲资本、中国移动等机构的多轮融资,同时得到吉利、北汽、广汽和比亚迪等汽车公司的投资。
本周,多家汽车品牌公布了2023年全年销量,除比亚迪超额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外,其它车企也纷纷刷新记录。
长安汽车2023全年销量超过2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超47万辆,自主品牌海外销超过23万辆。 广汽传祺2023全年销量40.65万辆,同比增长12.1%;MPV系列成为销量龙头,全年累销16.41万辆,同比增长59%。
随着车企销量创新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稳步增长,出口也创下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全年汽车产销约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900万辆,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
然而,这并未能在股市上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方面,受金融环境制约,恒生指数经历超过30个月的调整周期,成为港股近15年来最漫长的调整,汽车板块的表现则是“矮子里拔将军”;另一方面,资本普遍对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表达担忧——尽管销量创新高,但盈利预期并不乐观。
回望2023汽车股
受全球资本流动、美国银行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港股主要指数在2023年普遍下跌。
具体而言,恒生指数从2023年开年的点下跌至年末的点,累计下跌13.69%;恒生科技指数下跌8.83%,至3764点;国企指数下跌13.97%,至5768点。
自2018年触及历史高位点以来,恒指除2019年有所上涨外,已经连续4年下跌(2020年-2023年),近五年累计跌幅约为49%。
2023年,传统能源板块成为全年表现最佳的行业,涨幅为19.8%;而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则为最差,下跌30.9%。 港股汽车板块表现较好,累计上涨8.81%,但这是因为2022年大跌49.80%。
成交量方面,恒指2023年全年成交额为25.487万亿港元,连续三年下滑。 相较之下,A股2023年全年两市成交额为211.6万亿人民币。
2021年-2023年,汽车板块的成交额分别为2021年1.81万亿港元、2022年1.36万亿港元和2023年1.17万亿港元(不包括小米集团),同比分别下降24.8%和13.97%。
2023年,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大约3188.4亿港元,较2022年(3863亿港元)同比下滑17.46%。 然而,南向资金并不倾向于汽车板块,买入榜排名前十的行业没有汽车股。 相反,前十大汽车个股,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和小米集团等均在卖出榜单之中。
此外,港股公司回购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有199家公司回购股份,总额达1263.26亿港元,较2022年的1049亿港元增加20%。 这是第三年回购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回购额分别为381亿港元、1049亿港元、1263亿港元。
港股回购之最是腾讯控股,2023年回购了494.33亿港元;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分别以284.09亿港元和214.76亿港元排名第二和第三;长城汽车和长实集团分别以21.98亿港元和19.69亿港元排名第四和第五。 此外,回购额超过10亿港元的公司还包括中国石化、小米集团、快手、东风集团等。
从时间线看,2023年上半年,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和美联储利率前景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港股的信心;下半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担忧,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汽车板块则有些不同。 由于港股汽车板块市值前四的车企(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占据了整个板块的大半江山,尤其是前两家的占比近半,该板块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受这四家头部车企的影响。
1月份汽车板块大涨17.65%,2月份受价格影响下跌13.59%,3月份反弹7.09%,4月和5月分别下跌6.55%和6.78%。
6月和7月由于车市销量回暖,分别上涨了16.47%和17.83%,7月份汽车板块的涨势达到了全年的顶峰。 8月-11月由于整体环境偏弱,连跌了四个月。 12月微幅反弹了0.71%。 2023年全年汽车板块累计上涨8.81%。
以下是一些汽车板块中涨跌居前的公司及其年涨跌幅:
理想汽车是推动汽车板块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但其在财务和市场方面表现稳健,较高的单车均价和稳健的市场增速,使得投资者对其有较高的预期。
比亚迪股份虽然遭到巴菲特的抛售,但全年仍以涨幅收尾。 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导者,其12月销量超过30万辆,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三分之一,完成了全年目标。
吉利和长城在自主品牌中表现出色,前者是少数完成全年目标的车企,而后者在新能源领域后发而先至。 但与头部车企相比,这两家车企未能引起大机构的关注。
作为新势力中的技术派,小鹏和零跑吸引了大量跨国投资,销量维持在2万辆左右,股价表现积极。
蔚来作为新势力中的龙头,由于12月未推出新车且避免价格战,销量为1.8万辆。 尽管如此,蔚来融资能力独特,中东资本战略投资使其仍有一定资源。
小米汽车虽未正式交付,但市场预期小米将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创新与活力,小米集团的股价在年底持续上涨。
华晨中国涨幅靠前的主要原因是华晨宝马仍然是“现金牛”。 一旦公司完成重组,剥离坏资产,许多投资者认为凭借宝马的利润和分红,该股仍具不俗价值。
2023年商用车行业摆脱熊市,步入增长周期的转折年。 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等头部商用车企业业务明显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天燃气动力)重卡和发动机销量暴增,海外市场也增势良好。
恒大汽车、五菱汽车和车市科技因股价不足1港元,被戏称为“仙股”。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不交易此类股票,导致成交量极低,甚至可能无人问津。 这是港股的独特现象,也是香港股市的问题。
2024流动匮乏仍是难题
放眼2024,港股的调整之路仍然存在困难。
自1992年至今,恒生指数经历9次大幅调整,平均每次调整244个交易日,平均跌幅达43.75%。 然而,2021年以来的下调,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PE的估值创下近五年来的低点。 这也意味着,港股呈现出了显著折价。 以价值来看,是最有性价比的市场,也是南向资金源源不断抄底的主因。 但它的问题同样一目了然。
第一,流动性问题难以改善。
美联储年初的鹰派纪要,意味着高利率和美元的流出仍会在相当的时间内影响着香港股市。
本轮港股的持续低迷,同时伴随着流动性的不断降低。 而流动性匮乏导致的问题之一就是个股的分化。
港股成交量仅为A股的十分之一左右,使得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流动性充裕的股票进行交易。 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如比亚迪股份和理想汽车的日成交额可达10亿港元左右,而车市科技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仅为3904港元,相当于一台PS5的售价。
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将享有流动性溢价,如比亚迪以及新势力车企。 而缺乏流动性支持的股票,尤其是国有车企的股价则持续低迷。
行业领导地位、科技创新标签,以及股权结构,是决定股票进入机构投资者名单的关键因素。
新势力车企如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之所以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更先进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尽管这些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和业绩不及传统车企,但凭借充足的交易量和大股东的灵活交易策略,使它们的市值远超传统车企。
传统车企也都看在眼里,希望能通过新能源业务或全新品牌在香港独立上市,使股权结构更加现代化。 然而,投资者能否接纳这样的变革,仍需进一步观察。
第二,影响港股走势有变量。
一是美元涨跌周期;二是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三是国际形势。 目前,前两者已在港股充分反映悲观预期,后者则较难预测。
多数金融机构预计,外部因素对港股的影响将有望改善。 香港作为离岸金融市场,其流动性和投资风险偏好受全球宏观环境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港股有着重要影响。 虽然近期美联储鹰派势头再起,但美元触顶已是不争的事实。 美元必然在2024年发生转折,剩下只是时间的预期问题。
此外,随着南向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港股,以及人民币柜台交易的开启,令人民币资本在港股市场持股市值不断增长,话语权逐步增强。
因此,多数机构看好2024年港股表现。
国信证券预测,2024年恒生指数将在点至点之间波动,并维持超配评级。 银河证券认为,如果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缓解、中美关系改善,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将有助于推动估值较低的港股反弹,特别是先前外资流出较大的行业。 平安证券建议关注科技创新、景气修复和高股息三个方向,认为它们具备潜在的投资吸引力。 中金公司建议继续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关注稳定现金流、高端科技升级和出海等主线。
虽然对未来市场的预测难度较大,但相较于2023年,2024年市场预期已经降低,从逻辑和概率上看,2024年的情景大概率会更好。 从经济内生情况来看,2024年有底部筑稳和修复的可能性,估值、筹码结构等方面较过去几年有所好转,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2023年的港股汽车板块,新旧势力车企的角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新势力车企凭借技术创新和资本青睐迅速崛起,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后来居上,也希望能将其独立上市,这或将成为2024年港股市场的一大看点。
第三,AI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带动港股的发展。
投资者当前非常关注AI赋能其它产业共同催生的创新性机遇,智能汽车产业最有希望拔得头筹。 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在2023年走向了大模型时代,其中ChatGPT的问世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变革的重要变量。 马斯克在近期表示,相比车企,<a href=htt
小鹏、零跑跌超20%;赛力斯、江淮、北汽蓝谷暴涨超30%
10月,汽车市场大事不少,从上市车企人事调整,到外资汽车巨头纷纷来华,甚至不乏大众汽车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来华寻求新势力合作伙伴,并且抱得美人归……
不过,三大股指持续走低,汽车股也没能扭转前两个月连续下跌的表现,在“银十”创出月度三连跌。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新车市场发展风向的变化,汽车股五大板块不仅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走势,新能源板块还露出疲态,中国造车新势力7大个股更是无一上涨,10月全面飘绿。
1 五大板块表现分化,新能源持续降温其实从周度表现来看,10月汽车股走出了十分明显的反弹趋势。
受国庆节等因素导致A股、港股不同的休市安排影响,月初的第40周与第41周合并统计后,《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81只汽车股终于终结了贯穿整个9月的周度4连跌,并且在第42周经历了短暂下跌后,于第43周全面反弹,五大板块全面止跌回升,汽车股整体上涨4.1%。
周度市值的走势也不例外,虽然在月中的第42周汽车股整体市值下降至6.1万亿元,险破6万亿元关口,但仅在一周之后整体市值重铸,回归到6.3万亿元之上的水平。
虽然在周度层面上的走势实现反弹,但汽车股在10月的整体表现却并不算乐观,特别是在持续性下跌的同时,两极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从月度来看,三大股指虽然表现不一,但都没能摆脱下降的整体走势。 其中上证指数下跌2.95%,相比上月(-0.3%)降幅最高;深证成指下跌2.43%、恒生指数下跌3.91%。
在此背景下,汽车股平均股价下跌1.55%,虽然创下了连续三个月持续下跌的表现,但跌幅较上月(-2.36%)继续收窄,与8月(-11.38%)相比,收窄幅度更是接近10个百分点。
不过,与9月不同的是,在上述整体表现的背后,汽车股五大板块的表现更为离散,甚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其中,乘用车、商用车两大整车板块月度股价实现上涨,涨幅分别达到1.16%、1.07%。 不过,这并不代表位于上述两大板块的个股都能高枕无忧,相反,两极分化的表现同样渗透其中。
特别是乘用车板块,虽然位于其中的个股包揽了10月红榜,但同样的,在绿榜的5只个股当中,有4只出自乘用车板块,更多内容将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具体展开。
而在出现下跌的板块当中,经销商板块跌幅最为明显,达到了8.15%,相较上月扩大将近4个百分点。 紧随其后的是零部件板块,平均股价下跌4.29%。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曾经大热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没能伴随两大整车类板块止跌回升,平均股价下跌1.91%,创下连续4个月下跌的表现。
在该板块出现下跌的14只个股中,绝大多数均属于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而其余4只实现上涨的新能源个股中的3只涨幅十分有限,哪怕恩捷股份拉出两次涨停、月度股价涨幅达到11.85%,也没能扭转整个板块连续下跌的走势,可以说新能源个股的普遍走低,在较大程度上拖累了整个板块的表现。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从月度市值走势来看,新能源板块同样呈现出热度下降的趋势。
与上月相比,汽车股整体市值10月进一步下降至6.11万亿元,且这已经是自7月达到年内最高点的7.28万亿元后,连续第3个月整体市值蒸发。
其中最为明显的,正是前文提及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 据统计,该板块10月市值已经跌破2万亿元大关,降至1.99万亿元,创下年内新低。 同时,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在汽车股整体市值中的占比也随之降至32.55%,同样是年内新低。
2 赛力斯蝉联冠军,新势力个股全面飘绿10月,81只汽车股当中共有31只实现上涨。 虽然与9月相比仅多了1只,但登上股价涨跌红榜的5只个股个个都是狠角色。
正像前文所述,登上红榜的这5只个股全都出自于乘用车板块,其中赛力斯以46.25%的涨幅蝉联冠军。
需要指出的是,赛力斯在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实现涨停,9月股价累计上涨54.61%。 在10月9日A股开市后的两个交易日,赛力斯连续创出两个涨停,并且随后又在月中再次出现了两次涨停。 倘若按9、10月的时间跨度计算,赛力斯股价涨幅高达126.11%!
对于近两个月股价异常波动表现,赛力斯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赛力斯提示投资者,新上市并交付的AITO问界新M7引发了关注及热议。
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江淮汽车与北汽蓝谷,股价分别上涨38.06%与30.23%,排名由9月的第18、17位,升至10月红榜第2、3位。
其中,江淮汽车不仅和赛力斯相同,在月初A股开市时创下一次涨停,在2023年三季报发布前的三个交易日,连续创出涨停。 而北汽蓝谷则在10月中旬出现过两次涨停、进而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北汽蓝谷对此还专门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相比之下,曾经在8月排名第1位、9月排名第3位的精锻科技,成为10月汽车股中最大的遗憾。 10月19日,精锻科技发布三季报显示,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速明显落后于年内累计表现,更严重的是,精锻科技的盈利水平在第三季度出现了明显下滑,财报发布次日,精锻科技股价跌停,最终以22.69%的月度跌幅,“问鼎”10月绿榜。
绿榜上的其余4只个股全部出自于乘用车板块,更准确的说全都是造车新势力。
其中,就在发布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汽车约20%股权消息的当天,零跑汽车股价下跌10.87%,并且在10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再度下跌15.84%,最终以月度下跌22.13%的表现位列绿榜第2位。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双股表现略有不同。 其中小鹏汽车美股于10月9日,也就是前文介绍过的赛力斯、江淮汽车等在A股开市大涨的同一天,却出现了10.3%的下滑,随后又在10月18日股价下跌10.27%;其港股则在10月19日出现了8.93%的下跌,当时,正是小鹏汽车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李丰因贪腐被停职调查的消息刷屏的时间段。
最终,小鹏汽车美股股价月度下跌21.13%,排名由上月的第15位跌落至倒数第3位,其港股股价下跌17.37%,位列第74位。
相比之下,蔚来汽车双股虽然并未在10月出现单个交易日内达到两位数的下跌,但由于其双股股价整体下行,最终其美股股价月度下跌19.25%,位列10月汽车股绿榜第4位,其美股股价下跌18.96%,在绿榜中位居第5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蔚来汽车港股连续4个月未能摆脱绿榜“纠缠”。
新势力阵营中的最后一家——理想汽车表现虽然稍好,但其双股同样飘绿,其中理想汽车港股股价月度下跌3.33%,排名第44位,其美股下跌5.16%,排名第53位。 至此,由4家造车新势力组成的7只个股在10月无一实现上涨。
3 Views of AutosKline回看2023年内汽车股走势能明显发现,新能源板块正在摘下昔日璀璨的光环。 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后,整个板块不仅市值在汽车股当中的占比一路收缩,同时板块平均股价也连续4个月出现下跌,很难想象,曾经资本市场上的流量密码,所展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却和汽车股中受尽冷落的经销商板块十分相似。
在近期《汽车K线》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趋势之变》专题当中,能够看到在新能源市场,纯电动的热度早已不及过去,同时被称为“中庸之道”的插混、增程式热潮迭起、新品频出。
10月的A股市场已经正式收官,与上年同期相比,虽然深证成指没能守住10,000点关口,但值得肯定的是,上证指数站稳3,000点的同时,在中美国际关系向好预期等利好因素下,月末两市成交额重回万亿元水平。 再加上10月汽车股周度强势反弹,11月汽车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恒生指数开盘涨0.67%,恒生科技指数涨1.37%,其他的情况如何?
恒生指数开盘涨0.67%,恒生科技指数涨1.37%,其他的情况:
财联社11月4日电,香港恒生指数开盘涨0.67%。 恒生科技指数涨1.37%。 理想汽车icon涨5%,蔚来、小鹏汽车涨超4%。
恒生指数大涨5.64%,在过去的一周,香港恒生指数累涨8.73%是2011年10月底以来最大单周涨幅;15.63%,恒生科技更是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值得欣慰,太离高兴还太早了。 毕竟,过去的几个月,整个恒生指数的表现可谓是灾难级别的。
香港方面,如果疫情持续受控,继续恢复对外往来,经济就会稳定下来;至于楼市,整体来说,市民无须过分担心加息对楼市及金融的影响。
商品市场看,国内商品期货早盘开盘,跌多涨少,沪锡跌超2%,焦煤、焦炭等跌超1%,玻璃、热卷等小幅下跌;液化气、LU等涨超1%,棉纱、淀粉等小幅上涨。 货币看,隔夜离岸汇率来到670区间;央行今日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因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由于中美利差的存在,加上我们自身的房地产问题,以及明年初个人预判的美股危机(纳斯达克指数应会跌破点),后市沪指将在一定的点位维持区间震荡。 即3000点至3300。 不大可能突破,形成牛市。 这也符合滞胀的特征。 股市在区间长期震荡。
房地产的上涨,可能与美国加息等政策的影响,这个上涨,我认为只是暂时的,还是要观察一下后期的趋势吧!值得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