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创新为电力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admin 33 0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和可靠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在电力行业蓬勃发展。从智能电网到可再生能源,新兴技术正在为这一关键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更有效、更可靠的电力传输和分配。这些系统使用传感器、通信设备和分析工具实时监控和控制电网,从而优化电力流、提高效率并减少停电。

  • 智能电表:监测客户用电量,提供实时数据,帮助识别浪费并促进节能。
  • 智能变电站: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并优化电力流。
  • 分布式能源资源(DER):将分布式发电(如太阳能和风能)与电网相结合,增加电网韧性和降低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来源。这些清洁能源不仅可持续,而且通常比传统化石燃料更具成本效益。

  • 太阳能: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板成本正在下降,使太阳能成为住宅和商业建筑的可行选择。
  • 风能:使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成电能。风能是陆上和海上发电的可靠来源。
  • 水力发电:利用水坝或涡轮机将水的流动能量转换成电能。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且可靠的能源,但可能受到环境影响。

能源存储

能源存储技术,如电池和抽水蓄能,使电网能够存储多余的电力,并在需求高峰期释放电力。这有助于平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波动输出,使电网更加稳定和可靠。

  • 电池存储:使用化学电池存储电能,并根据需要释放电能。锂离子电池技术正在进步,使电池存储更加可行。
  • 抽水蓄能:利用两个水库,在需求高峰期将水从低水库抽到高水库,然后释放水以发电。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正在通过自动化、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彻底改变电力行业。这些技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为客户提供了新的服务和见解。

  • 自动化:使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任务,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以获得对电网性能、客户用电模式和能源市场趋势的宝贵见解。
  • 云计算:利用互联网上的远程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使电力公司能够访问最新的技术和降低成本。

结论

技术创新正在电力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储和数字化转型等技术正在改造电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碳排放。随着这些技术继续发展,电力行业将继续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进国家电网还是进航天科工

进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是中国最大的电力公司,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供应和输电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进入国家电网可以让你了解电力行业的运作机制,参与电力供应和输配电等业务。

国家电网和航天科工是中国两个重要的国有企业集团,分别从事电力交通和航天科技领域的经营和研发。 下面将介绍国家电网和航天科工的区别,包括业务领域、发展规模、技术创新等方面,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两个企业集团的特点和重要性。

1.业务领域

国家电网是中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生产、输配电和市场运营等业务。 它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供应和输电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而航天科工则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航天器的研制、发射和应用,包括卫星、火箭、载人航天等。

2.发展规模

国家电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拥有庞大的电力基础设施和输电网络,服务于全国31个省区市。 它的员工数量超过100万人,年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都居于全球前列。

而航天科工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一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项目,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嫦娥探月工程等。 它也是中国航天产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者。

3.技术创新

国家电网注重技术创新和能源革命,致力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它积极探索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网还致力于推动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通过研发新的电力设备和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7个路径

2021年年底,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发布《电力行业碳达报告》,报告提出了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的7个路径:

一是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

二是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

三是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服务全 社会 碳减排;

四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推动源网荷高效协同利用;

五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为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强化电力安全意识,防范电力安全重大风险;

七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

内容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既迎来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挑战。 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为基础,以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为基本方向,重点研究了电力行业碳达峰时序、电源和电网结构以及电力供应成本。 通过综合分析电力电量平衡、低碳电源贡献率、考虑规模化发展及技术进步的经济性,研究提出了确保2030年前、力争2028年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并逐步过渡到稳中有降阶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一是 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 二是 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 三是 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服务全 社会 碳减排; 四是 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推动源网荷高效协同利用; 五是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为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 强化电力安全意识,防范电力安全重大风险; 七是 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

内容简介

一、发展基础

清洁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 截至2020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6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3.4%。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截至2019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提前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安全高效发展达到新水平。 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投运“十四交十六直”30个特高压工程,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4万公里,变电容量45.3亿千伏安。 2019年,火电、水电、燃气轮机与核电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0%以上,变压器、架空线路等主要输变电设施的可用系数均超过99%。

电力 科技 创新日新月异。 核电、超超临界发电、新能源发电等技术取得积极进展,世界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远的 1100千伏准东 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乌东德电站送广东广西工程提前投产。

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2019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7%。 2016 2019年,电能替代累计新增用电量约5989亿千瓦时,对全 社会 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5%。

市场机制建设积极推进。 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初步建立,各类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种逐渐丰富。 发电行业率先开展碳交易。 截至2020年8月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约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92.8亿元。

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19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投资金额57.9亿美元。 中国主要电网企业建成10条跨国输电线路,12回110千伏及以上与周边国家相联的线路走廊,能源互联网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既迎来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挑战。 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 70年过渡期。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体量大,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任务更为艰巨。 能源电力减排是我国的主战场,能源燃烧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行业排放占约41%。 电力行业不仅要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行业自身的碳减排,还要助力全 社会 能源消费方式升级,支撑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全 社会 实现更高水平电气化要求。

二、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一)电力行业碳排放现状

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缓。 以2005年为基准年,全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累计提升19、16个百分点,火电供电煤耗累计下降61.5克/千瓦时;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60亿吨。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2019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8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0%;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77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32.7%。 电力碳排放占全 社会 四成左右。 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02亿吨,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建筑和工业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1%、28%和31%,火力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2亿吨。

(二)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我国电力需求还处在较长时间的增长期。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带动用电持续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传统用电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 能源转型发展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电能替代潜力巨大。 综合考虑节能意识和能效水平提升等因素,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全 社会 用电量分别为9.5万亿、11.3万亿、12.6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4.8%、3.6%、2.2%。 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最大负荷分别为16.3亿、20.1亿、22.6亿千瓦,“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5.1%、4.3%、2.4%。

研究对“十四五”及中长期电源发展设置了新能源、核电不同发展节奏的三种情景,情景一是新能源加速发展,203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投资最省。 情景二是核电+新能源加速发展,2028年电力行业碳达峰,投资比情景一高0.6万亿元。 情景三新能源跨越式发展,2025年电力行业碳达峰,投资比情景一高1.6万亿元,但“十四五”期间主要依赖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度,具有不确定性。 综合分析,推荐情景二,2030年前、力争2028年电力行业碳达峰,峰值规模47亿吨左右。

“十四五”期间,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需要新增一定规模煤电项目。 水电、核电项目建设工期长,一般需要5年左右时间,“十四五”期间新投产规模比较确定,预计到2025年水电达到4.7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8亿千瓦),核电0.8亿千瓦。 新能源按照年均新增0.7亿千瓦考虑,到2025年风电达到4.0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5.0亿千瓦。 由于新能源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仅为10 15%,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满足电力实时平衡要求,“十四五”期间,需新增煤电1.9亿千瓦。 考虑退役情况,到2025年煤电装机达到12.5亿千瓦。

“十五五”中后期,电力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逐步过渡到稳中有降阶段。 “十五五”期间,按照新能源年均新增1.2亿千瓦,核电年均增加8 10台机组。 预计2030年左右煤电装机达峰,电力行业碳排放于2028年达峰。 “十六五”期间,电动 汽车 广泛参与系统调节,进一步支撑更大规模新能源发展。 新能源年均新增2.0亿千瓦,核电发展节奏不变。 新能源、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低碳贡献率分别为58%、20%、22%,电力行业碳排放进入稳中有降阶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推高发电成本。 考虑规模化发展及技术进步,核电、新能源及储能设施的建设成本呈加速下降趋势。 但由于新能源属于低能量密度电源,为满足电力供应,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新能源装机,导致电源和储能设施年度投资水平大幅上升,据测算,“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电源年度投资分别为6340亿、7360亿、8300亿元(“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电源年度总投资分别为3588亿、3831亿、3524亿元)。 相比2020年,2025年发电成本提高14.6%,2030年提高24.0%,2035年提高46.6%。

重大技术创新助力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诸如碳中性气体、液体燃料取得重大突破,包括氢、氨和烃类等载体可以长期储存电力或用于发电, 将大范围替代火电机组,增加系统转动惯量,保障大电网稳定运行,电力生产进入低碳、零碳阶段,并辅以碳捕集、林业碳汇,实现电力行业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将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基础平台,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长周期新型储能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碳捕集技术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为依托,共同推进目标实现。

三、实施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以西南地区主要河流为重点,有序推进流域大型水电基地建设。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气电。 按照“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发挥煤电托底保供作用,适度安排煤电新增规模。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二)发挥电网基础平台作用

优化电网主网架建设,新增一批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先进智能配电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

(三)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

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电气化升级,大力提升交通领域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动建筑领域电气化发展,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

(四)推动源网荷高效协同利用

多措并举提高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水平。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推进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五)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推动抽水蓄能、储氢、电池储能、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跨越式发展。 促进低碳化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与智能电网技术迭代升级,加大前瞻性降碳脱碳技术创新力度。

(六)强化电力安全意识

强化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电力供应安全、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给大电网安全运行、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等带来的风险识别。 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防范电力安全重大风险。

(七)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

积极发挥碳市场低成本减碳作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 推动全国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制定电力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问题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实施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引导、推动“双碳”目标电力行业任务落地实施。

电力新技术都有什么

电力新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大数据分析等。

1、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先进电力系统,它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调度和自动化操作等手段,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服务。

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永不枯竭且能够自我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已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之一。 这些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管理和运营电网。 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可以实现对电网状态、负载变化、设备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和预测。 这样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的风险,并优化电网规划和资源配置。

电力新技术产生方式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 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电力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

21世纪能源科学将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例如,燃料电池是将氢、天然气、煤气、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类化学电源;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的高效和清洁利用技术也得到极大发展。

标签: 智能电网 技术创新 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创新为电力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