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交易是指频繁买卖股票的行为,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可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过度交易的一些主要危害:
高昂的手续费
每次交易股票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包括佣金和点差。频繁交易会累积高昂的手续费,从而侵蚀投资者的利润。高额的手续费会严重影响长期投资的回报率。
稀释投资回报率
过度交易也会稀释投资回报率。这是因为频繁买卖股票会导致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缩短。如果股票的价格在投资者持有期间出现大幅波动,他们就有可能错过潜在的收益。例如,如果一只股票在投资者持有期间上涨 10%,但他们在中途卖出,他们将只获得 5% 的收益。
错失长期趋势
过度交易的另一个风险是错失长期趋势。当投资者频繁买卖股票时,他们可能会专注于短期价格波动,而忽视了更长期的市场趋势。这可能导致他们错过一些表现良好的股票,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投资回报潜力。
追涨杀跌
过度交易通常与追涨杀跌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基于情绪的投资策略,导致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买入股票,在市场情绪低落时卖出股票。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投资者在市场高位买入,在市场低位卖出,从而产生亏损。
如何避免过度交易
为了避免过度交易的危害,投资者应该专注于长期投资。以下是一些提示:
- 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并坚持执行。
- 关注股票的基本面,而不是短期价格波动。
- 只投资于你了解和相信的股票。
- 不要让情绪影响你的投资决策。
- 定期审查你的投资组合,但不要过于频繁。
结论
过度交易是一种危险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专注于长期投资,并避免追涨杀跌,投资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过度交易的风险,并提高其投资的成功机会。
北京电影学院明星班为何会成炒股班?
黄晓明深夜发表声明称:
7月3日证监会就“高勇案”已作出《处罚决定书》,本人没有参与任何股票操控。
我再次强调,本人不认识高勇,只是委托路某理财。
本人从未参与过“长生生物”股票投资。
本次事件确实是由我理财不谨慎所导致,对此次事件给大家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我一定从中吸取教训。
8月10日,证监会公布,北京护城河投资发展中心合伙人高勇控制16个账户操纵精华制药股价被开出18亿罚单。 这却让黄晓明出乎意料的上了热搜。
有自媒体曝出案件披露中的黄某明就是黄晓明,张某霞就是黄晓明母亲张素霞。 此后又有多家媒体表示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对此进行了确认。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证监会稽查人员透露,稽查人员在办案期间曾致电黄晓明,黄晓明曾挤出时间与调查人员见面三个小时。 “由于黄晓明平时比较忙,其账户一直由母亲来操作,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其参与或知悉股票操纵行为,因此不会对其追责。 ”
提到黄晓明,除了他的演员身份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他更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那么,黄晓明的投资版图长什么样?涉及哪些投资领域?有过哪些知名的投资动作?
投资版图:
投资47家公司,控股28家企业,担任9家企业法人
黄晓明很早就具有投资意识,颇具投资眼光和商业头脑,是最会赚钱的明星之一。 目前,他的投资领域已经涉及影视文化、商贸、投资、科技、医疗、互联网、餐饮等众多领域。
据企查查数据,目前,黄晓明投资的公司有47家,控股的企业有28家,担任法人的有9家。
北京电影学院明星班成炒股班?深扒黄晓明资本版图
但根据工商注册资料获知,黄晓明直接参股公司多达50家,其中直接控股公司28家,而通过这些公司,黄晓明还间接投资和参股到几十家公司当中。
以企查查数据来看,黄晓明名下最多的便是商务咨询和投资类公司,多达18家,包括著名的StarVC,也即北京大咖联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数量其次的是黄晓明自身的老本行,也即文化娱乐类公司,共15家,比较知名的有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也即黄晓明工作室。
投资领域
明嘉资本投资过同道大叔、寿全斋姜茶、火辣健身、第一车贷等多个项目。 2016年底,美盛文化()大股东美盛控股以2.18亿元收购同道文化(同道大叔),明嘉资本通过宁波明侨持股同道文化2%的原始股,在这次交易中套现436万元。
明嘉资本通过宁波明桥分别持有北京动如脱兔科技有限公司(火辣健身运营主体)和上海寿全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13%和2.95%的早期股份,其中2015年火辣健身完成A轮融资时估值已经3亿,2016年底又或近亿元第二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黄晓明在这些公司中的投资份额比例均比较小,以跟投为主。 火辣健身创始人徐威特在当初黄晓明参投项目之后曾表示,寻找黄晓明做投资人目的主要为借助黄晓明的知名度为火辣健身在品牌传播方面“背书”,这或许也是作为投资人的黄晓明受到如此之多创业项目青睐的原因之一。
2014年7月,黄晓明与任泉、李冰冰成立StarVC风投公司。 到同年年底前,StarVC先后投资了秒拍、韩都衣舍、坚果1G影院、果壳网等12个项目,最终成功了10个。 2015年,随着章子怡和黄渤也加入成为团体新的合伙人,黄晓明持股比例稀释到15.50%。
StarVC包括其名下企业、基金目前公开投资的项目包括进入B轮融资的肇观电子、亿欧网,进入A轮融资的优品财富、摩象科技等。
上市公司
华谊兄弟: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的时候,黄晓明以每股3元的价格买了180万股华谊原始股,后来又增持到360万股。 华谊挂牌当天收盘超过70元,这使得黄晓明一下就获得了约2亿元的收益。
文投控股:君联嘉睿目前持有文投控股8.37%的股份,黄晓明则持有君联嘉睿3.13%股份,间接持股文投控股()。
乐视网:黄晓明曾持有乐视影业0.07%股份,认缴出资额60万元,乐视影业估值一度达到百亿级别,黄晓明所持市值也达到700万元。 目前乐视影业已经更名为乐创文娱,脱离乐视网独立运营。
影视领域
2009年,黄晓明成立工作室,也就是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并控股100%且担任企业法人 。 《匹夫》是黄晓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此后,还投资了《精忠岳飞》、《中国合伙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撒娇女人最好命》、《何以笙箫默》等影视剧。
黄晓明的母亲张素霞担任东阳易星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并100%控股,主要投资黄晓明主演的一些电影,有记录的比如《无问西东》、《微微一笑很倾城》、《王牌逗王牌》等等,此前大火的《城市猎人》也是易星传媒的项目之一。
黄晓明会被追责吗?
据报道,证监会稽查人员透露,稽查人员在办案期间曾致电黄晓明,黄晓明曾挤出时间与调查人员见面三个小时。 “由于黄晓明平时比较忙,其账户一直由母亲来操作,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其参与或知悉股票操纵行为,因此不会对其追责。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律师和机构人士表示,黄某明、张某霞都不会被追责,此类案件中的追责主要针对违法主体,即交易的实际作出者,而违法被使用的账户的名义持有者通常并不承担责任,该案中的责任人也明确为高勇。
违法所得会否被没收?律师表示,“违法所得是违法行为产生的收入,这部分收入无论在哪个载体,是否转移,都会被进行相应的追讨。”
财新报道援引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这些自然人账户的所有人如果仅仅是出借账户,并不知道账户被利用进行市场操纵,这些账户也不会被冻结。
北影96明星班成炒股班?
有网友调侃,北京电影学院应该和中央财经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央戏精学院。
赵薇
2014年,赵薇夫妇耗资31亿港元拿下阿里影业9.8%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不到半年内,赵薇就套现近10亿港元。 后又在2016年10月,套现12.56亿港元。 两次减持,赵薇夫妇获益近8亿港元。
除了参股唐德影视、云峰创新、中国创意、大杨创世等公司外,更有名的则是赵薇与万家文化收购一事。
陈坤
相比同学赵薇、黄晓明的高调,陈坤的造富路相比低调很多。
据调查显示,陈坤投资的公司有十余家,集中在影视、餐饮、文化传播、美妆等多个领域。 陈坤也列于乐视体育的明星投资人之中,同时陈坤还间接持有亿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艺投资”)30%的股权。
2017年4月26日,美锦能源()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美锦美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恩贝投资、陈坤先生共同发起设立“嘉兴中顾嘉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的整体规模为10.01亿元,其中陈坤认缴出资5亿元人民币,首期实缴金额为5000万元。
2015年6月8日,龙星化工推出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0.34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8636.36万股,募集8.93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龙星化工定增发行对象就包括陈坤以及陈坤持股的亿艺投资,当时陈坤拟斥资1000万元,参与龙星化工的定增,亿艺投资斥资1600万元,认购154.74万股。 但2015年12月29日龙星化工公布终止定增公告,陈坤与A股的运作擦肩而过。
如何防范我国金融风险。。就这个题目,谁能给我写个论文大纲!!!急急急!!!
转轨时期我国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和控制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自从上世纪以来继原材料、产 品市场竞争之后的第三次竞争焦点,因而,金融体系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 至关重要。 但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 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 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 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 场的效率。 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 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这也正是从亚洲开 始并漫及到全球的金融动荡所深刻说明的问题。 转轨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由于货 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独立性不够等原因而产生的 金融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重。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转轨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路径演变,拟就影 响中国金融风险变化的因素进行梳理,并以不良贷款为核心,对中国金融风险进一步演变趋 势及可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 第一章 金融风险及其危害所谓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形势、政策、法律、市场、决策、操作、管理等诸因素的变化 或缺陷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意味着它有朝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一是未加防范 或防范不利使损失成为事实;二是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且措施得当,使损失没有发生或将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出现第一种可能,争取实现第二种可能。 金融风险,不仅破坏金融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削弱和抵毁金融业本身存在的抵抗各种 金融风险的能力,而且危及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风险发展到金融危机或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可以不放一枪一炮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挤到崩溃的边缘,出现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历史的和现实的、地区的和国家的以及国际社会的金融危机都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及 表现及主要因素分析 第二章 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及主要因素分析一、银行系统的风险。 银行系统的风险。 (一)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 2002 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但是,如果过多地强 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 不良贷款蕴含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公布的数据,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按照五级分类统计,2003 年末银 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 2.44 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 17.8%,这个比率远高于一 些跨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按照银监会提供的数据,2003 年 10 月,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 18.74%,四 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27 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 21.38%,外资银行整体的 不良贷款比率为 4.26%。 到了 2004 年第三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绝对值为 1.56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15.71%。 在 2002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曾经动用了 1127 亿元冲销不 良贷款,仅仅使不良贷款绝对值比 2002 年初减少 782 亿元。 而面对目前近 1.6 万亿元的不良 贷款,即使每年投入 1000 亿元银行利润冲销坏账,也需要十余年时间才能将不良贷款额、不 良贷款率降低到能够与世界跨国银行相当的水平。 (二)信贷投放过快潜伏着新的金融风险 2003 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而 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 进行对冲,M2 增幅持续高于 17%的年度控制目标。 2003 年年初,央行宣布 2003 年金融机构 贷款增加的总额应当控制在 1.8 万亿元以内。 到了 6 月份就已经突破了这个目标。 7 月份央 行公开表示务必要将信贷总额控制在 2.8 万亿元以内。 可到了 10 月份贷款总额就已经突破了 2.8 万亿元。 而且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 长期贷款比重增加。 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 而银行 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 在经济结 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 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采取了适度控制措施,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 场操作力度,实现贷款浮息制度,同时加强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窗口指导,直至采取行政手 段,以控制贷款扩张势头。 2003 年 9 月底,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利率从 6% 提高到 7%以遏制信贷增长。 准备金率的提高减少了商业银行大约 1500 亿元的流动性资金,促使同业 短期利率快速上升,筹资成本提高。 2004 年 4 月,存款准备金再次提高为 7.5%,并实行差别 存款准备金制度。 金融机构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 1100 亿元。 因此,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其他较 小的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紧缩,不得不寻求央行支持。 长期的流动性问题,仍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问题之一。 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 民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以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为主。 这样一种不合 理的结果自然不利于我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2(三)房地产金融隐含重重泡沫 在利率管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较大的存贷款利率差使金融机构能获得较高的利 润。 加入 WTO 以后,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 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商(包括投资者、开发商、建筑公司和抵押部门)一向被认 为是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 央行研究局的《中 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 报告数据表明, 2003 年房地产投资开发资金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 比 2002 年增长 29.7%。 房地产信贷在银行业整体信贷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0 年房地产信贷 比重为 6%;2001 年上升到 13%;2002 年达 17%;2003 年已高至 21%。 2003 年由银行贷出的房 地产开发贷款达 6657.35 亿元人民币(参见央行研究局的报告: 《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 持》 ),比上年增长近 5 成,是自 1993 年实施银根紧缩政策以来的最大升幅。 目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 往不足 30%,发展商“出地” 、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 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 贷款条件较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四)信用体制不健全隐含着银行风险。 信用体制不健全隐含着银行风险。 尽管 2002 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 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 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 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不能及时显现。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 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 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 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 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 变这种认识。 目前已出现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的现象。 继 2003 年银行 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 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 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 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五)行政干预加剧金融风险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 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紧密联系,行政部门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 影响, 。 这种关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在 2004 年上半年的紧 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 自然无法挽回。 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成为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 3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 信托投资公司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总行与分支行建立的规模较为庞大的一 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进行清理前的 1995 年底,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信托投资公司共有 393 家(其中地方性公司为 369 家) ,资产运用额仅次于当时的国家银行与城市信用社。 这类机构 在发展中演化为“金融百货公司”,不但与商业银行一样从事存贷款与投资业务,也大量染 指证券经营业务。 由于种种因素导致金融信托机构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增加。 据人民银 行统计,许多公司的逾期待收贷款占贷款总额的 50%以上,一些公司净资产为负数;全国所 有信托投资公司的帐面统计资本充足率为 6%,有些机构的这一指标为负数。 成为当前金融风 险主要隐患之一。 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之前,设置较为混乱,不但 数量众多,与证券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很不适应,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和对证券经营市场 的垄断局面,影响了市场的效率。 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监管落后, 使这些机构经营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大量证券经营机构通过各种渠道从商业银行拆借巨 额资金,申购新发股票和进行二级市场炒作,不仅使股票一、二级市场不公正交易严重,而 且将资本市场风险传导到货币市场,危害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 几乎所有证券经营机构在前 几年都通过开具大量空头代保管凭证,进行国债卖空,套取社会资金,用于投机交易,由此 积欠了目前仍在清理的数额惊人的债务。 随着参与证券市场投资人数的增加,各家证券经营 机构吸附大量支付保证金,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渠道进行监管,几乎没有一家证券经营机构 不挪用这部分资金头寸用于自营业务的,其中隐含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与此同时,随 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的过程中,不乏随意利用保单圈套社 会资金的较混乱现象。 而由于法规制度和现实市场环境的限制,迅速聚集的保费资金没有适 当正常的投资渠道,这其中的风险积累也值得重视。 三、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 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 金融资源基本上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配置 的。 就我国目前间接金融配置看,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不够,而非国有经济已成为 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非国有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 63%。 但直接 金融资源配置却并未适应这种国民经济格局的变化,银行信贷政策基本没有考虑个体私营企 业的需求,按 1997 年底的余额计算,全部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 6.75%, 对三资企业的贷款占 2.52%,对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单位的贷款占 0.52%,国有企业贷款占到 90%左右,但国有企业仅占全社会总产值的 1/3 左右,融资与产值贡献率极不协调。 这说明, 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资金在效率相对低下的环境中运行,如此信贷资金配置,不仅不符合经 济增长格局的要求,而且孕育的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 4四、资本市场风险。 资本市场风险。 在健全理想的股票市场上,股票应是能够长期获取股息红利的“投资证券”、能够支配 公司财产经营的“支配证券”以及获取价差资本利得的“投机证券”的统一体。 但在我国目 前的股票市场上,由于占大部分的法人股、国家股不能流通而造成了如下结果:一是尚无法 通过股票市场开展并购交易行为,加之董事会基本由国家股东与法人股东把持,从而不但使 已上市流通的股票难以起到“支配证券”的作用(通过场内股票买卖不能实现控股目的), 而且影响了股市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 二是导致分红回报率非常低,甚至根本不予分 红派息,这一方面由于目前的股份公司是按面值分红派息的,与利用人为高价筹集的巨额资 本金相比,分红率自然低,其中的不合理是显然的,难免不使股份公司异化;另一方面股份 公司中法人股份与国家股份的产权仍不清晰,其中蕴含的不平等使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者对现 金红利的要求极低,这使上市流通股票几乎失去了“投资证券”功能。 三是目前股权结构所 决定的产权关系不清晰及其衍生物(如流通权的不同、配股权转让的差异同表决权、分红派 息权相同的矛盾等)的影响,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均必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大幅度波动也就难免。 况且,非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的控股性质,以及他们对股市供求关 系的控制,使目前股份公司渐渐偏离了个人股东的广泛支持,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均无法将 股票作为投资证券、支配证券进行投资,而大多利用高股价进行投机,但这种投机又进一步 引起了股价上升与大幅度波动。 这其中的泡沫与风险将直接威胁到股市与股份制度的正常发 展。 第三章 金融风险在我国进一步演变的趋势一、呆坏账风险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升高 近几年,金融机构(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具体体现 为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质量问题。 尤其是那些呆坏账比例已经偏高、融 资能力及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容易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 的进一步深入,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的很大一部分终将转化为账面不良贷款,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长时间存在且不断出现高峰。 因此,单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 革和加强银行监管并不能必然消除不良贷款。 需要政府提供配套措施,使商业银行在保持经 营稳定的前提下,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 近年来,尽管监管当局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 不良贷款率仍然一直在高位徘徊。 在 1999 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政策性因素 造成的不良贷款之后,2000 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 10%左右。 此后,虽然监 5管当局不断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在高位徘徊且时有反弹。 2004 年,央行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一批拟上市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 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再次出现明显的双降。 但考虑到 2003 年末以来,中央政府为治理局部的经济过热,所采取的宏观紧缩政策,对 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项目进行了清理,撤销和停止了部分违规越权项目,可能会形成不 少新增不良贷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工作难度相当大。 而且过分地强调 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的降低,势必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扩大放款规模、回收有利的贷款来 达到短期内“双降”的目的。 二、房地产信贷隐藏着高风险 由于房地产信贷(开发、按揭等)业务中,银行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近几年房地产 业的银行信贷偿还尚未出现明显的拖欠情况,呆坏账率也不高。 数字显示,目前商业性个人 住房不良贷款率不到 0.5%,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不足 0.24% (央行研究局报告 《中 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 ),完全控制在安全线之内,房地产开发商的偿还情况相对正常, 令银行业对此警惕性不高。 但是,个人住房的信贷风险是有一段隐藏期的,真正暴露出来可 能要 3~4 年的时间。 再加上目前的个人信贷保障系统尚未健全,大批买家申请楼宇按揭时所 能提交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信息十分欠缺,令银行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 而不合理的收入 预期和价格预期更加刺激了部分收入不稳定、 收入水平偏低的消费者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住房, 一旦出现断供、收入情况变化或者房产价格下跌,银行便难免出现坏账。 尽管目前银行业对住房信贷违约现象进行了惩罚, 如北京市 14 家商业银行已经对住房贷 款设立了信用记录,在一家商业银行有违约记录的客户将无法从其他商业银行得到贷款,但 这样一种事后的惩罚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业潜在的金融风险。 三、利率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自由化过程中潜在着金融风险 从利率制度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缺乏弹性的官定利率制度,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 低利率政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这种制度很难准确及时地反映资金的 供求状况,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尽管不断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放宽了贷款利率的 浮动区间,允许存款利率下浮,但利率作为宏观金融市场供求状况的信号作用仍不能充分发 挥。 货币市场的分割,基准利率的缺乏,都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 金融市场行为的盲目性。 在国际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外汇体制改革的效果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2003 年以来, 外汇占款一直是基础货币快速投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数百亿美 元的资金涌入香港伺机进入大陆,中国金融体系面临更严重的冲击。 2004 年 8 月以来,机构 6客户和个人将外汇资产兑换成人民币的业务规模大幅度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早已扩大到 居民层次。 自 2004 年 10 月 28 日央行宣布加息以来,这种预期更加强烈,因此人民币面临着 强大的升值压力。 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 2%提高为 3%也不能缓和当前的压力。 “欧元之父” 蒙代尔认为, “一旦人民币升值,外商投资将急剧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城乡贫富 分化……中国将面临严重的金融乃至社会风险。 ” 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中,政府对资本管制能力的弱化,国外资本能通过各种地下渠道进 入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利润转移也难以监控,香港也日益成为资金进入或离开中国的中 转地。 国际资本投机冲击是近年来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因此一旦经济形势 发生变化,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冲击将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四、现有金融体系背景下的金融风险仍将长期存在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领了绝大部分业务,普遍持有较强的流动性,是同业拆借市场上最 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也是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 2003 年,人民币贷款对存款比率平均为 76.8%,外币为 80.8%。 而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则往往是资金的借入方,流动性不足, 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这样一种严重不平衡的结构必然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能满足 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 随之发展起来的地下金融活动,兼具创造性和毁灭性,其规模已达地 上金融活动规模的 1/3,监管当局很难对其进行打击和取缔。 地下金融活动给我国金融体系 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冲击,更多的是社会冲击。 第四章 在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可采取的政策措施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 加强宏观调控,促 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因此,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和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综合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关系,健全市场机制, 保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相适应,同时努力消除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 和资本市场发展不规范等因素带来的金融风险,形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显得 尤为重要。 一、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打破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快商业银行改革, 应积极建立国家财政部门、央行、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机制,借鉴跨国银行的经营模式, 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在金融稳定中的收益和责任,前瞻性地设计商业银行改革方案,促进银行、 保险、证券行业的协调发展,着眼于硬化商业银行的预算约束,并激励商业银行硬化国有企业 预算约束,创新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途径,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7地方政府应强化整体观念,维护中央政府政策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地区经济、金融体系 的发展。 在积极弥补市场缺陷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要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的关系,使之朝着激励相容的方向发展,稳定金融。 二、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 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 金融经营活动应在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应当针对我国已开始运 行的证券、期货、信托业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度;对于已有法律法规,在健全监管体系的 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确保健康的金融秩序 三、加快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改革 逐步规范各级金融市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减少对利率的管制,使其准确反 映资金供求状况、经济运行状况。 尽快完善外汇市场,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僵硬的稳定,放宽 浮动区间,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加强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 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金融机构改革主要是银行产权改革。 目的是解决国有银行产权关系不明、所有者缺位、 治理结构缺失、风险管理能力差、内部人控制等种种弊端。 目前开展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稳步推进。 而如何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建立 良好的盈利模式,任重而道远。 四、有效控制与防范 房地产金融风险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中央政府应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房 地产政策法规,对房地产业的发展给予战略性的指导。 具体到各级政府,要设置符合市场需 求的房地产开发准入门槛,严格土地批租,利用行政手段调节开发行为。 作为信贷供给方的金融机构, 应努力提高风险意识, 按照人民银行、 银监会的相关规定, 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准入门槛,切实加强信贷审查、管理、监管,警惕房地产泡沫出现,利 用信贷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要适度降温。 建立并逐步完善个 人诚信体系,严格审查住房按揭贷款,防止“假按揭”等投机行为,积极推进住房贷款证券 化进程。 五、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于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清理的基础上坚决与各级政府部门脱钩,杜绝经营资 金的财政化,主要应按金融信托的应有原则积极进行改组,尽量实行平衡过渡。 对于证券经 营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完善有关会计账户体系结构,充分发挥 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清算资金的监督作用。 8六、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 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就当前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已经确定的以“费改税”为重点的新一轮 财税改革,并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将现行税制范围内应收的税收及时足额地收缴国库; 通过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加强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 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当涉及到国有资产变现时,能够保证政府财政的应有收入;在节约的 原则下,调整财政公共投资方向,重点转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等等。 以此促进财 政机制的完善与财力的充盈,使其成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七、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立足于自防自救,防范金融危机, 及时减轻经济和金融体系失衡的程度。 首先需要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监控和 发布网络。 建立一套兼顾可比性、数据可得性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能及时根据监测的数据 衡量我国金融系统面临的风险。 特别要关注国民经济中的热点行业和新兴行业。 其次,央行 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联系。 及时根据宏观经济 运行数据以及风险监测结果,分析研究金融系统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 要 借助西方发达国家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经验,努力开展维护金融稳定的创新性和前 瞻性研究,积极探讨分散、转移、隔离、化解金融风险的办法,改变单一依靠央行再贷款救 助的现状。 9
分析基金投资切忌频繁买卖
分析基金投资切忌频繁买卖
一般来说,主动管理型基金申购费通常在1.5%左右,赎回一次大概在0.5%,一进一出大概就会产生2.0%左右的一个申赎费。 如果折腾两次,就将近4%左右的费率。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基金投资切忌频繁买卖,仅供大家参考!
太费钱
一般来说,主动管理型基金申购费通常在1.5%左右,赎回一次大概在0.5%,一进一出大概就会产生2.0%左右的一个申赎费。 如果折腾两次,就将近4%左右的费率。
你可能会说,现在很多平台都有打折。 不过你要清楚,打折的是申购费,赎回费是不打折的,虽然打完折的申购费只要0.6%甚至更低,但是如果累加起来还是很吓人的。 假如你是个爱折腾的人,有真正算过自己申购+赎回到底要花去多少费率吗?如果每次动手换基金前,先思考一下费率的问题,是不是就会大大减少折腾的次数呢?
买基金不是为了频繁买卖的,是为了赚钱的,但是赚钱的前提首先你要学会“省钱”和“养基”。 买基真的经不起折腾,在投资基金这件事上,“勤快人”并不一定就是赢家哦。
费时间
都说股市如战场,战场上争分夺秒,错过了一个好时机再想等下一个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但是卖出基金偏偏往往要等个“T+1个交易日”(T为赎回当日)甚至“T+4个交易日”以上才能成功,而且买基金一般也是要等个“T+1个交易日”才能确认,这样一来一去,大概一周的时间要花在申赎上,无形中增加了你的时间成本。
建议你在买基金之后,尽量耐心持有。 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看基金净值回调了就垂头丧气,明天看净值增长了又兴高采烈,于是被市场的波动所控制,不断买进卖出,最后往往会在漫长的申赎中白白浪费了很多好时机。
费精力
经常折腾,也就意味着追涨杀跌,在这过程中最难熬的应该是你的心态。 投资基金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只有在相对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市场波动的风险才能被较大化地稀释;你才能更充分的分享到市场经济增长的红利。 如果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必将“费神费力”,不仅影响工作生活,也失去了投资的本意。
基金不是股票,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它由基金管理人的运作业绩决定。
那么,频繁的申购、赎回基金究竟好不好呢?在美国,90%的投资者将养老作为投资共同基金的目的,基本上都是遵循长期持有的原则。
基金不是股票,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它由基金管理人的运作业绩决定。
即使去“炒波段”也并不容易做好,有机构做过一个统计,2007年7月5日,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某基金的申购笔数为566笔;2007年10月16日,市场处于阶段性高点,该基金的赎回笔数为1540笔。 能够同时做到低点买入,高点卖出的又有多少笔呢?只有2笔,这足以证明了要准确把握波动是多么困难。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选好基金、进行长线投资才是可靠的方法。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 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 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 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 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 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 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 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 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小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 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 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 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 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 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 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 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 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小白入门指导
★2021年买基金会不会血本无归
★投资基金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投资美股常用知识
★股票交易入门术语
★基金分类法存在哪些标准
★如何靠基金投资发家致富2021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2021股票放量下跌代表意思
标签: 频繁买卖股票会产生高昂的手续费并稀释投资回报率 避免追涨杀跌 专注于长期投资 过度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