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飙:股票攀升至天价,投资者狂欢

admin 29 0

近期,全球股市迎来了一轮疯狂的上涨行情,主要股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投资者情绪高涨,狂热情绪蔓延。

原因分析

  • 低利率环境:全球央行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超低利率环境,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 经济复苏预期: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缓解,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普遍看好。
  • 资金避险需求:高通胀环境下,投资者寻求保值增值的避险资产,股市成为首选。
  • 散户涌入:疫情期间,大批散户投资者涌入股市,推高了股价。

主要市场表现

全球主要股指均创出历史新高:

  • 标普500指数突破4500点大关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站上16000点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逼近35000点
  • 日经225指数攀升至30000点以上
  •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板块表现

股市上涨行情中,不同行业板块表现分化:

  • 科技板块:受益于数字化转型和云计算发展,科技股领涨市场。
  • 医疗保健板块:新冠疫情推动医疗保健行业的增长,相关股票备受追捧。
  • 工业板块:经济复苏带动工业生产需求,工业股表现亮眼。
  • 能源板块:油价上涨提振能源行业盈利,相关股票走强。
  • 金融板块:利率上升预期利好金融业,银行股和保险股上涨。

投资者狂欢

股市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参与,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股票涨幅的截图和投资成功的案例,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的狂热情绪。

市场分析师警告,当前股价已经处于高估水平,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避免追涨杀跌的心理,理性投资,分散风险。

潜在风险

股市狂飙并非没有风险,投资者需要注意以下潜在风险:

  • 泡沫破裂:股价上涨过快,脱离基本面,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
  • 利率上升: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股价回调。
  • 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而导致股价下跌。
  • 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局势紧张或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

股市狂飙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投资者在参与股市时,需要充分了解风险,理性投资,规避风险,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


任泽平千万年薪怎样算出来高管工资这么高吗?

近期,恒大以1500万的年薪聘经济分析师任泽平任首席经济学家,这条消息随后刷爆了朋友圈。

尽管人们对金融界高管的高薪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次,吃瓜群众还是对这个天价薪酬表现得目瞪口呆。那么企业对这个高管薪酬是如何构成的?

其实,对于大量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中外,高管薪酬倒也不是什么秘密。 因为,按照证券法规,上市公司排名最靠前那一小部分高管的年薪是必须在公司财报中公开披露的。

根据美国2015年的一项统计显示,500家美国薪酬最高的公司高管平均薪酬,是一名普通美国劳动者的1000倍,这个差距还在持续增大中。

那么,为什么高管的薪酬会高得越来越离谱呢?让我们先从高管薪酬的基本面开始来分析:

一、高管薪酬的决定方式

薪酬的决定方式无非有两种:内部定价和外部定价。

内部定价就是要确保内部公平性,某人的薪酬跟组织的平均薪酬水平相比,不能特别高或者特别低;外部定价就是要确保薪酬水平在外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对外部市场的人才有吸引力,也能避免自家人才被其他公司挖走。

要同时保持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除了少数财大气粗的土豪企业,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情。

首先,企业手头的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优先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倘若把有限的薪酬预算像撒胡椒面一样撒给所有员工,内部公平性倒是保证了,但对少数优秀员工就显得不公平了。

那么,在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之间,企业到底应该偏向天平的哪边,通常与企业文化有关。 比如,很多国企都实行了限薪令,对国企高管薪酬封顶,对于那些并无这种限制的企业,CEO们当然希望高管薪酬可以和市场对齐,越高越好。

一个企业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时,通常会小范围界定一个具有可比性的公司群体,然后来对标这些公司的岗位薪酬。 大部分公司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时,都会对标50分位或75分位以上,也就是说,比这个群体里50%或75%的人的薪酬水平都要高。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对标在50%以下,因为这样做的话,相当于在告诉外界,我的公司很烂,连行业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这样的企业自然也很难吸引到高管加入。

如果每个人在制定薪酬的时候,都把自己定位为50分位或以上时,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也在原始的数据池(data pool)中。

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自然拉升了整个数据池的水平,反过来再次拉升其中那些处于50分位以上的高管薪酬。 以此循环往复,最后导致高管的薪酬也节节攀升。

二、高管薪酬的组成方式

高管的薪酬一般包括四大部分:工资、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和福利。

工资和短期激励(奖金)属于现金薪酬,其他员工也有这两项。

在很多公司中,区别高管和一般员工的是长期激励,这是企业为了鼓励员工为公司长期绩效和利益做出贡献而设立的一种薪酬形式,最常见的包括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相当于赋予员工一个以固定价格购买未来公司股票的权力;限制性股票则相当于直接将公司股份发放给员工,但是要在满足一定服务年限和绩效表现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兑现。

另外,很多大企业里还有专门针对高管的特殊福利,比如:高端医疗保险(含家庭成员)、用车、司机、延长休假等。

关于高管薪酬的组合方式,一般而言,长期激励在总体薪酬中占的比例大于50%,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不足50%。

下面这幅图来自薪酬顾问公司怡安翰威特的2016薪酬报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薪酬平均占到了70%以上,而相对应的是,国有上市企业的股权薪酬只占20%左右。

三、高管薪酬一定与企业绩效相关吗?

高管薪酬之所以金额高,除了市场对标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企业希望通过高额薪酬,能够激励高管们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绩效回报。

那么,那些拿着高薪的高管们,是否真正帮助企业获得了利益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短期激励,也就是常说的奖金:奖金的考核指标通常包括企业的短期财务表现,比如利润增长和成本降低等指标。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高管们容易在高额奖金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以牺牲公司长期的利益来换取短期财务数字的亮丽,甚至有的不惜在财务数据上造假。

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美国金融业高管们的高额奖金正是诱发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因为这些奖金“刺激了高风险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语)。

再来看长期激励:一方面,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市场波动的原因。 另一方面,和奖金一样,高管们同样可能会为了推高自家公司股价而不惜一切手段,通过牺牲企业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利益。

比如,高管可以操纵公司花大价钱去做股票回购,在短期之内推高股价,而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对产品的研发方面,本来可以对公司带来更加长远和巨大的利益。

历史上著名的安然和环球电讯公司事件就是前车之鉴:高管层为了从公司股票的升值中获利,采用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各种方法,短期内抬高股价,然后卖出股票从中获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四、如何让高管薪酬设计更合理?

如何让高管薪酬设计更合理,企业可以考虑的做法包括以下:

1.增加长期激励比例

长期激励的时限通常都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 通过期权、股票等工具提高高管整体薪酬中的长期激励比例,最明显的好处是将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

不但在期限上拉长,企业还可以在股票期权的兑现上设定绩效条件。 比如,某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条款就这样制订:有效期5年,从授予日满12个月起,激励对象可以在之后的4年分4期行权,每期行权比例分别为25%。

通过这种设计,获得股票期权的高管必须力保企业在长达5年的时间周期内保持良好增长的绩效,才能最终兑现全部的股票期权。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短期采取冒进措施,而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2.激励考核与行业增长系数挂钩

企业的业绩好不好,除了纵向的和自己历史同期对比,还有必要横向地与行业表现对比。 比如,某企业今年业绩和去年相比增长了10%,看似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是,再考虑到该企业所在行业当年的增长是20%,便知道10%的成绩其实并不理想。

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一家公司这样来设计高管的限制性股票,其计算公式为:限制性股票实际发放系数 = 100% + (公司股东回报 - 行业指数的平均股东回报)X 2。

按照这种计算,这家公司尽管股票涨得再高,但是假如低于当年的行业平均股东回报50%以上,最终公司高管能够拿到的股票数依然可以为0。

3.完善薪酬监管体系

上市公司一般会设立薪酬委员会,这是一个独立于人力资源部的部门,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汇报,专门负责高管薪酬政策的制订。

薪酬委员会成员通常有来自公司外部的有经验的独立人士或者公司的独立董事担任,和公司高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样来保证薪酬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4.递延奖金

递延奖金就是为了确保公司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有一个令人满意、可持续发展的绩效,从而将本该短期内发放的奖金递延到一个更加靠后的时间点发放,这是除股票期权外,另一种将高管和公司的中长期利益相结合的方式。

以上措施的实施,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高管薪酬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至少在较大程度上能保证将高管和公司长期利益结合在一起,这对一家公司的健康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越往上工资越高。

中国股票哪年开始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起始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初期十年,股市经历了多次牛熊交替。 以下是其中的关键节点:

这十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多次牛熊转换,市值、投资者行为和市场规则都在不断演变中。

牛市才关注股市的人,最好还是别炒股了

上半年最后一天,上证指数收2984点,但仅过了9天,上证指数就攀爬了将近500点,来到最高3456的位置,涨了15.8%。

这里面,“牛市启动机”证券板块在7月2、3、6日从778点狂飙到988点,三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6%。

市场如此疯狂的涨幅,自然引发一阵阵“牛来了”的呼喊声。 那些在2600点哭着喊着这辈子再也不炒股的人,又挥舞着钞票冲了进来,准备在牛市里大捞一票。

此外,那些此生一股都没买过的小白,也不想错过这场赚快钱的盛宴。 投一万块,什么都不用干,十天就可以赚一两千。 这样躺着赚钱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成交量说明了一切,上周五个交易日,A股的成交量连续5日突破了1.5万亿,周五当日成交金额达到1.62万亿,这种单日成交量,已经接近15年牛市的时的水平了。

所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再按照自媒体嘲弄韭菜的狂欢惯例,你必然会觉得,我写这文章是来劝退的?

毕竟股市七亏二平一赚,大部分想冲进来赚快钱的人,最后只会沦为韭菜,所以,靠炒股实现财务自由只是一个骗局,努力挣钱才是王道?

妖魔化股市,其实跟神话股市一样可恶,一样走向了极端,只不过符合大众痛恨股市的政治正确而已。

当过韭菜的需要发泄,没当过韭菜又不敢入市的需要优越感,剩下的那10%赚钱的人,在这些自媒体文章面前完全没话语权,自然只能听任股市被疯狂妖魔化了。

但事实上,股市是真的可以稳定赚钱的。 在我看来,无论你想不想财务自由,都必须将证券投资当作一种基本的理财技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杰里米·西格尔教授在他的名著《股市长线法宝》里有统计过,自1802年-2012年的210年时间里,一个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年平均真实收益率为6.6%,相比之下,债券(3.6%)、短期国债(2.7%)、黄金(0.7%)、美元(-1.4%),均远不如股票。

也就是说,在1802年买入1美元的股票,在2012年就会变为元。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可是美股啊,道琼斯指数从1906年的100点,涨到现在点,114年翻了260倍,而a股的上证指数十年了还一直徘徊在3000点,咱们的股市,能跟人家的股市比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但是,上证指数本身就是失真的,里面包含了st股及b股,价值有限,拖了后腿。相比之下,沪深300指数 历史 年涨幅8%,中证500则为9.2%,15年翻了6.7倍,看起来,是不是正常多了?

股市本身是经济的晴雨表,因此从长期来讲,注定是稳步上涨的。 巴菲特说,股票实际上就是企业发行的,年收益率达到12%的债券。

约翰·伯格也在他的《共同基金常识》里提到,股市的回报率≈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长率+市盈率变化率。 这就是股市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根本逻辑。

所以,普通人要不要炒股?绝对要。 不炒股,你就失去了躺着让财富增值保值的绝佳机会。

按照72法则,年收益率达到12%,每6年就可以实现资产翻倍,即6年2倍,12年4倍,18年8倍,24年16倍,30年32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8岁的时候投入10万元,年收益率12%,58岁的时候,这笔钱就会变成320万。 而如果是存放定期的话,则大概是30年才能翻倍,即30年后,10万不过是变成20万。

这时候,你可能又要问,既然股市的钱这么好赚,为什么还会七亏二平一赚,身边个个炒股炒到血本无归。

巴菲特一早就看透了真相:因为没有人想要慢慢变富。

6月初,股市还未大涨,我今年的收益率大概是8个点。 15年借信用贷炒股血本无归的同学听了之后,不屑地说:“8个点?这么少?我一天就要涨停10个点。 ”

30年实现32倍?我一个月就要。

所以,如果你长期投资股市,就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规律:熊市的时候,股市无人问津,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圈钱割韭菜的 游戏 。 牛市一来了,那些连户怎么开都不知道的人便纷纷冲了进来。

几年后,你问他们15年是多少点入市的,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是四千多点,而不是两千多点。

并且,这里面还有不少人是去借信用贷、搞融资融券,最后血本无归,欠下一身债。

毕竟,他们并不想分享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盈利收益率增长的红利,只是把股市当作赌场,希望短期内从中大捞一笔,一夜暴富。

问题是,股市长期的收益率有规律可循,短期却是无规律地剧烈波动的。

中证500年回报率约9.2%,但是,该指数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一年时间几乎翻了三倍,此后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腰斩。

股票的短期波动,受资金、消息、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人能够收集到市场所有的信息,又精准评估这些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并且,这些信息会严重影响市场情绪,导致股价剧烈波动。 而情绪这种东西,更是无法精准量化的。 牛顿炒股失败后就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规律,却算不出人性的疯狂。 ”

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大师也都会告诉你,价格在短期内都是无法预测的,他们在长期的投资生涯里,都遭遇过滑铁卢。 巴菲特在3月份抄底达美航空,亏损近50%。

事实上,如果股价的短期波动真的可以精准预测,绝对会有人在底部将全部身家押进去,然后精准逃底,实现一夜暴富。

但是,国外的投资大师的年华收益率,很多都在20%-30%期间,巴菲特投资生涯50多年,年回报率超过50%的屈指可数。

他们都知道,股价短期剧烈波动,长期却一定会发生价值回归。

对此,有一个很精妙的比喻。

股市就像牵着绳子遛狗,狗有时跑到前面,有时又在后面,但终会回到人的身边。 短期就是狗,长期就是人。

我们还可以用抛硬币来想象这个问题。 抛一万次,正反面的概率绝对接近于1:1,但如果只抛10次,完全有可能全部都是正面,或者全部反面。

选择正确的标的,长期持有,就相当于抛硬币一万次;企图在牛市来临时大捞一笔,就像希望只抛一次硬币,却赌中正面一般。

如果你把股市当作赌场,股市也会回报你以赌场的获胜概率。

我周围有一些人买六合彩、四四彩一夜暴富到买房买车的,但是,最后他们不仅把赌赢的钱全亏了,还欠下了跟原先赌赢的钱那么多的赌债。

道理很简单。 人是无法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钱的,如果赚到了,那就是运气,而你的运气不会一直好,靠运气赚的钱,最后也会全部亏回去。

你大概也见过,15年四千多点进去,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但从5100点断崖式下跌后,这些人就欠下了巨额的债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然会有追涨杀跌的赌徒行为。

为什么15年有很多人4000多点入市?不就是追涨杀跌吗?

问题是,4000多点不是2000多点涨起来的吗?为什么2000多点的时候,你不去收集便宜筹码,反而要到涨快完时才去跟风呢?

因为2000多点的时候,他们担心市场会继续往下跌,所以割肉离场。

就像3月份疫情大爆发,上证指数从3070一路跌到2600点的时候,办公室很多同事都在说,要等2500点,甚至2000点再入场。 还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里评论,这次下跌可以媲美15年的股灾。

涨的时候贪婪,跌的时候恐惧,所以才总是追涨杀跌。

但是,你总是在苹果一斤十块的时候买入,一斤五块的时候卖出,不亏钱才怪呢。

事实上,股市并不是只有牛市才可以赚钱。 中证医疗在今年1-6月份涨幅已经达到55%,消费、白酒同样表现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格雷厄姆说,股票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既然如此,那些真正“重”的公司,哪怕是在震荡市甚至熊市,都会逆势上涨。

所以,你可以炒股,也必须炒股,但炒股之前,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然后像学游泳一样,在下水体验的过程中增长技术。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只在牛市才入局的市场里,只要拥有常识,就已经战胜了大多数人。

彼得林奇说过,不做投资的研究,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 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更多的钱。

牛市才冲进去的人,有几个认真看了牌面,又有几个像日常购物一样认真地选股了?

标签: 股票攀升至天价 股市狂飙 投资者狂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