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投资备忘录:了解航运、铁路和航空的最新趋势

admin 2 0

运输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货物和服务。随着人口增长、全球化不断加深以及技术进步,该行业正在不断发展。本文将探讨航运、铁路和航空三个主要运输细分领域的最新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1. 航运

航运是全球商品贸易的关键因素。以下是一些影响航运业的最新趋势:

  • 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全球贸易量的不断增长推动了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随着企业寻求更具成本效益和高效的运输方式,集装箱化变得越来越普遍。
  • 巴拿马运河扩建: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允许更大的船舶通行,从而显着提高了运力。这导致了航运成本的下降和贸易流量的增加。
  • 自动化和数字化:航运业正在通过采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变得更加高效。这包括使用人工智能 (AI) 来优化路线规划、自动化码头操作,以及实施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 可持续发展:航运公司面临着减少碳排放和提高环境绩效的压力。这导致了对更节能的船舶、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2. 铁路

铁路是运送大宗商品和长途乘客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影响铁路业的最新趋势:

  • 客运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乘坐火车旅行,因为这是舒适、经济和环境友好的选择。高铁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铁路旅行的吸引力。
  • 货运增长的多样化:铁路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 财务业绩:运输业公司的财务业绩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周期、燃料价格和竞争对手的活动。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财务指标,以确定财务业绩的趋势。
  • 多元化投资组合:考虑到不同运输细分领域的差异性,在航运、铁路和航空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组合是一个明智的策略。这有助于降低风险并提高回报潜力。

结论

运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受到多种趋势的影响。通过了解航运、铁路和航空领域的关键趋势,投资者可以为未来的投资做好明智的决策。行业增长潜力、技术进步、监管环境、财务业绩和多元化投资组合等因素对于最大化投资回报至关重要。


初一地理期中复习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厂的大洲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 国家东亚 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等南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 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北亚 俄罗斯的一部分4.地形:① 地形特点: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5.河流:亚洲大河受地势影响,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河流 流向 特征 注入海洋长江 自西向东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黄河 自西向东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太平洋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北冰洋恒河 自西向东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洋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印度洋二、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推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人文环境一、 人口最多的大洲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世界净增人口60.55亿×1.3%=7871万人 亚洲净增人口数36.8亿×1.4%=5152万人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4、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日本为预防地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多地震;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山坡地区;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气候湿热,人们过聚居生活;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气候湿热,多河湖;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严寒;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5.经济发展旅异:亚洲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 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 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一、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地形特点:以丘陵、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狭少,分布在沿海地区。 关东平原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 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为“圣岳”。 6、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日本的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追问: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但日本也有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管理效率高。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3、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像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5、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第二节 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中南半岛的南部又称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 其中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3、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第三节 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印度政府推选计划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5、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主要家产品为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盘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第四节 俄罗斯一、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跨亚欧两洲,也跨东西半球。 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主要邻国西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有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国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欧洲部分虽然面积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业、农业、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历来被公认人欧洲国家。 3、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大河和山脉成为地形区的重要分界线。 4、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四大河流,“母亲河”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也是著名的内流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很高。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主要湖泊有: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二、俄罗斯的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1、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 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周围被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①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国家;②中东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③石油输出路线:a: 运向日本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B:运向西欧、美国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C:运向西欧、美国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3、匮泛的水资源:是战争的导火线,是本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着狭小的地中海气候。 匮泛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但多数民族在这里汇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这些国家被叫做“追问: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人信仰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第二节 欧洲西部一、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与农业1、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平原分布在中部,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 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流深入内陆。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3、三者之间的关系: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二、欧洲西部的国家、工业和旅游业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形成了。 它有25个成员国,都有是经济发达国家。 欧盟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工业中心多,面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来密集地带。 3、繁荣的旅游业: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南欧阳光灿烂的地中海海边风景区和沙滩浴场,北欧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运动的好场所;独特的风土人情,古老的城堡,庄严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使欧洲西部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 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欧洲著名的三大旅游国。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本区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2、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是很多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如咖啡、可可;此外,本区很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刚石、铜。 3、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①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 4、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始终不能自给。 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1、地形: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 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 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 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 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2、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3、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 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5、澳大利亚养羊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它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 因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通对于其它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6、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 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 7、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铁矿;东部沿海的煤矿和东北部的铝土矿。 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也是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 美国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第二节 巴西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首都是巴西利亚。 最大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 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第十章 极地地区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3.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辽宁交通有什么背景啊 还有成就 谢谢大家了

辽宁位于祖国的东北部,南濒浩瀚的渤海与黄海,背幅广袤的工业腹地,沿海城市众多,港口密集,交通发达,是我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也是我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辽宁港航人高举毛泽东细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交通厅的具体指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实现了港航事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六十载春秋,充满了艰辛与奋斗,成功与喜悦,六十年岁月铸就了辽宁港航闪光的勋章!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成绩斐然,功能结构不断满足需求,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水运市场蓬勃发展,管理机制健全完善,行业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年年来,辽宁港航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已经成为全省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综合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先导作用,促进了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四盟连通世界的海上门户。 回首六十年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解放初期,留给新中国的青岛港是个烂摊子。 在解放前的20多年中,辽宁几乎无港可言,航道从没有疏浚过。 稍大一点的船舶就要随着潮水出入,万吨货轮满载就无法出港。 仓库漏雨、码头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而船舶,还是陈旧的舢板船和木质船。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辽宁港航一举扭转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码头能力长期严重不足的状态,曾经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压船、压港、压货”瓶颈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经过“八五”“九五”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尤其是在“十五”期间,辽宁港航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对外开放双重战略机遇,改变单一的港口生产和船舶运输,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港口群和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灵活高效的运输船队,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 辽宁港航已经成为经济总量占全国1/3的东北、环渤海地区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和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重要衔接纽带。 港口建设成绩斐然建国60年以来,在旺盛的运输需求带动下,辽宁港口事业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 资料显示,1978年的沿海吞吐量合计不足1000吨,随着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振兴与持续高速增长,港口建设与生产逐年提升。 1985年底,全省共有大、中、小商港11个,共有码头139个,其中生产性码头96个,万吨级泊位26个。 码头总长度米,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70万吨,是1949年的32倍,是1978年的4倍多。 “九五”期间,全省港口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13亿元,共新建泊位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7个,集装箱泊位3个。 新增吞吐能力1905万吨,85万标准箱,其中地方港口累计完成投资9.85亿元,新建泊位10个(5万吨级),新增吞吐能力655万吨。 到2000年底,全省港口泊位达到250个,比“八五”增加了48%,其中:深水泊位81个,吞吐能力达到万吨,比“八五”增长了31%,其中:地方港口泊位达到64个,(深水泊位14个),吞吐能力达到1292万吨,形成了以大连港、营口港为枢纽,丹东港、锦州港为两翼,大中小港口合理分布的沿海港口体系。 港口生产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九五”期末港口吞吐量达到万吨,其中外贸4850万吨,分别比“八五”期间提高了55.7%和17.2%。 跨入新世纪,辽宁港口发展再次实现腾飞。 到2002年全省共有港口10个,生产性码头泊位267个,比1990年增长了2.4倍,其中深水泊位83个,比1990年增长了2.7倍。 到2002年底,完成港口吞吐量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60万TEU,分别比1990年增长2.4倍、1.3倍和123倍,年平均递增7.5%、2%和49%。 2001年大连港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胜利实现亿吨跨越,成为全国第七个国际亿吨港口。 2003年,辽宁港口以其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深切关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共中央11号文件的颁布,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赋予了辽宁港口再开放、再提速、再发展的良机。 为早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而为之,为辽宁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2003年底,全省拥有生产泊位27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8个;完成货物吞吐量1.9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万标准箱。 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6.3%、26.2%。 辽宁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枢纽港,丹东港和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它中小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港口布局。 “十五”期间,备受瞩目的辽宁港口勇担重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在全国港口行业率先引入民营资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运用股票上市,通过内外合资合作、国际国内信贷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港口集团的战略合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成了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最新崛起的作业效率最佳的集装箱码头;世界先进水平的30万吨原油码头;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矿石码头;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粮食专业码头;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滚装专用码头,具备了完善的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原油、成品油、铁矿石、散粮、煤炭、散杂货、钢材、商品汽车、液体化工的装卸、仓储、运输、服务及滚装运输、火车轮渡等功能,为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十五”期间,辽宁港口全面开放,使辽宁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航运往来,每年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80%以上的外贸运输,90%以上的集装箱外贸运输,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叙写着辉煌的篇章。 “十五”期间,全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0.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20万标准箱,吞吐量年均增加3000万吨,其增加规模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型港口,2006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68万标准箱。 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8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44万标准箱,接近于“十五”期间的一半,相当于1978年到2000年22年间的总和,大连港吞吐量在2亿吨基础上再次突破,营口港吞吐量突破1.5亿吨。 辽宁港口南联北开、辐射国际的对外开放格局,物流园区功能的日益完善,“区港联动”全面实现,促进了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辽宁的石油、化工、钢铁、大型机械、电子、服务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辽宁港口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桥梁。 航运市场蓬勃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实行开放搞活政策,贯彻沿海与远洋并举,中央、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形成了适应性较强的多层次、多样式的海上运输结构,逐渐优化船舶结构,沿海货轮逐渐代替了托驳船,船舶吨位有所增加。 省委省政府、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一改“重陆运、轻水运”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上运输,发展地方船队,批给外汇额度,允许企业贷款购置国外二手船,开展为外贸进出口服务的运输工作,开创了航运事业的新局面。 1985年末,全省海上运输拥有各种营运船舶825艘,66.99万载重吨,全年完成货运量1132万吨,272.19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88.7万人次,万人公里。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出口”等多项措施作用下,国家经济出现明显转机,给水运带来巨大物流,也给我省船队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交通部、省交通厅的政策支持下,我省水运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九五”期末,我省拥有水运运输业户405家,其中水运企业105家(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企业25家,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企业89家)。 拥有营运船舶833艘(其中:货轮630艘、客滚船30艘),135万载重吨,3万客位。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25家,外商独资企业及分公司8家,外商驻我省办事处143家,国内水路运输服务企业298家。 “九五”期末,全省货运量达2800万吨,货运周转量为510亿吨公里,分别为“八五”期末的102.8%和74.2%(注:由于船舶结构调整,中远大连公司远洋船下线很多,故使运距大幅度下降)。 客运量达6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万人公里,比“八五”期末分别提高了17.1%和27%。 “十五”期间,伴随着港口的全面繁荣,辽宁航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资料显示,2002年末,全省拥有水运业户435户,营运船舶1752艘,客位,载重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681%、224%、235%和164%,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6.95%、7.38%和4.2%。 全省完成货运量2800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运量598万人,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分别比1990年增长162%,171%,181%和12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4.57%、5.1%和1.88%。 辽宁航运在“十五”期间,紧紧依托密集的疏港公路、发达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铁路、航空、管道网络,辽宁航运大力发展客滚船、内外贸集装箱船、大型散杂货船、液化气特种船,淘汰老旧船舶,提升单船运力,形成了船龄合理的梯形层次分布,运力总量达324万吨,相当于“八五”和“九五”十年的总和。 航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输船队,构建起具有地方特性的国际油品运输、日韩近洋货物运输、冷藏鲜活运输和国内渤海湾客滚运输、成品油运输、集装箱、散杂货运输的航运体系以及较完善的国际、国内多式联运和物流系统,一改计划经济单一、传统的局面。 从而将辽宁与全国沿海各地和世界紧密的连接,实现经济往来的良性互动,满足了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货运船舶日趋大型化、专业化,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投用,打造了中国油轮运输的品牌,客船日趋快速化、豪华化、舒适化、国际化,四艘“岛”字号客滚船代表了我国海上客运的最高水平,拉近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距离,使四大航运热点之一的渤海湾市场成为全国运量最大的客运市场;大仁、营仁、丹仁航线的开通,成为促进我国与韩国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绿色通道”。 “十五”期间,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万吨,货运周转量5599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3061万人,客运周转量41亿人公里。 2006年,全省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303万吨、货物周转量221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5%和27%;客运量72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2亿人公里。 辽宁航运建立了公正、诚信、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体系,在通关时效、整体运作、服务经营和科技应用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成立的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在我国航运交易史上率先实现口岸通关及物流发展“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易,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查验功能以及信息、金融、市场交易、物流等服务功能集为一体,大大提高了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效率。 规范、统一、有序的航运市场有效地促进了1200多家水运及辅助企业经营国际化、服务物流化,管理数字化、制度现代化。 中远、中海以及国内外大型航运集团,加速了辽宁航运的战略合作进程,其组建的远洋运输公司、客轮有限公司、海运公司已经成为我省海运的骨干企业。 伴随着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实现,航运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日渐规模化、集约化,个体水路运输业户与航运辅助企业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企业化经营, 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水运民营企业比重达到70%以上。 日益发展壮大的辽宁航运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是东北老工业的振兴强有力的“催化剂”。 后记港航兴则产业兴,沿海兴则内地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以开放促进调整,港航带动产业,沿海辐射内地,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成为振兴东北的重要前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辽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牢牢把握振兴和开放的双重机遇,审慎提出“五点一线”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全面建设五大临港工业区——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丹东产业园区、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全面促进全省经济的加速腾飞。 辽宁港航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的分层次布局和航运的集疏运网络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创造了先决条件。 “十一五”期间,辽宁港航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以提升水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和发挥交通先导作用为目标,按照“强化通道、构建网络、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突出枢纽、港航一体、统一市场、提升服务”的发展,重点建设 “一条主线、一个中心、四大系统和一个体系”。 形成能力适应需求、功能科学完善、资源配置合理、管理手段先进的港口群和水路运输系统,为“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快速推进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积聚港口群优势和水路运输能力,为环渤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创造有力的交通条件,为进一步牵动腹地经济提速、升级,带动整个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支撑与保障。 届时港口将投入700多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泊位将达到470个,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5.7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66万标箱,分别约相当于目前的2倍和5倍。 水路运力总量将达到1000万载重吨、0.92万TEU、4万客位。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的海洋经济大发展时期已然到来,辽宁港航凸显出更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辽宁港航好像高昂的龙头,将带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一同腾飞,辽宁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什么是航海股

航海股是指涉及航海运输及相关行业的股票。

航海股涉及的领域广泛,具体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航海运输业是航海股的核心部分,这包括远洋运输、近海运输以及港口运营等。 这些公司的股票通常与船舶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密切相关。 其次,航海技术设备也是航海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导航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船舶自动化系统等制造企业的股票。 此外,与航海相关的服务业,如海事咨询、船舶维修和海上救援等行业的公司股票也属于航海股范畴。

航海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因此航海股的表现往往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航运需求的增长会推动航海股的表现向好,反之亦然。 此外,航海股还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如燃油价格、船舶订单量、港口设施的发展状况以及海洋天气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航海股的市场表现产生影响。

投资航海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投资者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航运市场的需求变化。 同时,还需要关注航海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 此外,对于具体的航海公司股票,还需要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地位以及管理团队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航海股是一个涉及航海运输及相关行业的股票投资领域。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航海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时需要关注多个因素的变化,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标签: 铁路和航空的最新趋势 运输业投资备忘录 了解航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