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规范发展:监管部门鼓励股票壳公司规范发展,通过重组、收购等方式激活和盘活壳资源。

admin 1 0
监管部门鼓励规范发展:释放壳公司潜能,盘活市场资源市场现状股票壳公司是指那些已上市但业务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因缺乏持续经营能力而成为市场上的闲置资源。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升,壳公司现象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壳公司存在市场中。规范发展鼓励为了盘活市场资源,激发壳公司的活力,监管部门积极鼓励壳公司规范发展。鼓励壳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激活自身资产,提升经营水平,从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重组与收购资产重组是指壳公司通过置出原有业务或资产,置入优质资产或业务,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收购兼并是指壳公司通过收购或兼并其他公司,获得新的业务或资产,提升自身规模和实力。重组和收购兼并可以帮助壳公司甩掉不良资产,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价值重估。通过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技术和资源,壳公司可以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大回报。监管支持为了鼓励壳公司规范发展,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简化重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供财务支持,为壳公司重组和收购提供资金支持。优化并购规则,降低并购成本和障碍。加强并购后监管,防范借壳上市等违规行为。案例分析近年来,一些壳公司通过重组和收购成功规范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亮点。例如:ST实达:通过重组置入新能源业务,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公司,股价大幅上涨。ST金泰:通过收购一家半导体公司,成功进入半导体行业,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芯片公司。这些案例表明,壳公司规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双赢的局面。投资者启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壳公司规范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通过关注壳公司的重组和收购计划,把握壳公司转型的机遇,投资者可以挖掘潜在的投资价值。风险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壳公司规范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壳公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壳公司重组或收购的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壳公司可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其后续发展。投资者应审慎评估壳公司的重组或收购计划,理性投资。结语监管部门鼓励壳公司规范发展,为市场提供了盘活资源、激发活力的契机。通过重组和收购,壳公司可以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水平,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投资者在关注壳公司规范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风险,审慎投资。规范发展下的壳公司,将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间资本运作是什么(2)

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十八)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 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 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 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 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

(十九)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品批发零售、现代物流领域。 支持民营批发、零售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为民营物流企业承接传统、商贸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创造条件,支持中小型民营商贸流通企业协作发展共同配送。 加快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促进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搭建便捷高效的融资平台,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

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二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 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

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二十一)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国内合理流动,实现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

(二十二)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 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 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依法妥善安置职工,保证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

九、推动民营企业加强和转型升级

(二十三)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增加技术储备,搞好技术人才培训。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二十四)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制度,方便民营企业转让和购买先进技术。 加快分析测试、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机制创新,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平台。 积极推动信息服务外包、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二十五)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升级。

(二十六)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投资建设、节水降耗、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十七)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支持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开发战略资源,建立国际销售网络。 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支持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二十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 与有关国家建立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国际流动的政策磋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发展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通过签订双边民间投资合作协定、利用多边协定体系等,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争取有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和更多优惠政策。 健全和完善境外投资鼓励政策,在资金支持、金融保险、管理、质检通关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十一、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二十九)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 在制订涉及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要听取有关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

(三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要明确规则、统一标准,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三十一)各类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继续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工作常识和时事政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 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 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 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 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 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 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 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 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 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 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 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 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 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 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 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 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 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 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 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 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 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 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 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 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 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 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 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 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 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 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 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 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 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 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 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 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 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 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 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 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 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 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 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 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 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 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 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 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 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 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 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 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 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 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 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当经济出现过热时, *** 应采取什么政策

当经济出现过热时, *** 应采取什么政策

A减少财政支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应当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题目问财政政策,所以选A

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 *** 应采取什么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四种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紧财扩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扩财紧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双扩).经济过热, *** 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经济过冷, *** 应当采取双扩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能 *** 消费需求进而 *** 总需求,扩张的货币政策能降低利率, *** 投资,从而能够 *** 经济增长,走出萧条.另外两种政策搭配分别适用于经济繁荣但并不过热和经济衰退但并不过冷的情况.一紧一扩是为了防止政策导致经济过于偏向调整的一面.

巨集观经济政策在经济紧缩是应采取什么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巨集观经济执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 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 应该采取什么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巨集观调控,不可细化,过多参与经济建设,使经济发展市场化,减少政策干预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采取紧缩政策其实还要细细分析,分不同的程度。 如果回答考题,书上抄一段,如果想弄清楚问题那好好看书了。 通货膨胀是物价的大幅连续的上涨,那么找几个措施来控制消费或是投资

D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 *** 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 应采取什么样的巨集观经济政策来消除

都在用,政策好多,你指的是哪方面的,说不完

当经济过热需要抑制投资时 *** 应采取的税收措施是( )

为了遏制经济过热、投资过度, *** 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A提高税率和C减少税收优惠都是紧缩的财政政策,是正确答案。 E的提高折旧率,是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方向相反。 所以本题答案是AC。

在顺差过热的经济下,应采取怎样的巨集观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偏快,发展代价过大。 目前,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 这一轮巨集观调控以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一直是调控的重点,各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问题虽有所缓解,却没有根本改观。 投资增幅持续攀升。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 新开工专案继续增多。 上半年,城镇累计新开工专案9.9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3万个。 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有40%以上的专案在征地、环评、稽核程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一些新上专案存在不少不符合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问题,产品结构雷同现象也比较突出,存在着新的产能过剩隐患。 二是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去年3月末为14%,以后逐月持续攀升,今年5月末高达19.1%,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处于18.4%的高位。 目前,银行系统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金融机构存贷差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部分超过1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上半年新增2.15万亿元,占全年计划2.5万亿元的86%,同比多增加6937亿元。 在货币信贷总量扩张较快的同时,结构也不尽合理。 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快于短期贷款。 银行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专案和垄断行业集中,广大中小企业、农村获得贷款仍比较困难。 三是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仍然存在。 上半年已达614亿美元,同比增加218亿美元。 其中,6月份单月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全年贸易顺差将会超过去年。 上述三个问题已经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偏快,特别是工业增长加快,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突出表现为土地粗放使用、能源和环境形势严峻、生产资料价格攀升等方面。 经济执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再度盲目扩张,一些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势必使刚刚宽松的煤电运形势发生逆转,资源环境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剧;势必削弱市场约束的作用,延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序;势必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最终将增大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甚至出现大起大落,破坏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 此外,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粮食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加上禽畜产品价格回落,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上学难、看病贵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中心城市住房价格涨幅仍然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希望你满意!

*** 在教育公共服务上应采取什么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现就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大力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 *** 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 *** 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有利于加快转变 *** 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作为社会资本的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承担公共服务涉及的设计、建设、投资、融资、运营和维护等责任, *** 作为监督者和合作者,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加强发展战略制定、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等职责,有助于解决 *** 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型别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三)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 *** 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价支付依据,并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中期规划和 *** 财务报告,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担公共资金投入,符合代际公平原则,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有利于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 *** 性债务风险。 二、总体要求(四)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立足国内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 *** 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五)基本原则。 依法合规。 将 *** 和社会资本合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护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确保专案规范实施。 重诺履约。 *** 和社会资本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必须树立契约理念,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诚实守信、严格履约。 公开透明。 实行阳光化运作,依法充分披露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重要资讯,保障公众知情权,对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 公众受益。 加强 *** 监管,将 *** 的政策目标、社会目标和社会资本的运营效率、技术进步有机结合,促进社会资本竞争和创新,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积极稳妥。 鼓励地方各级人民 *** 和行业主管部门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的做法,总结提炼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坚持必要、合理、可持续的财政投入原则,有序推进专案实施,控制专案的 *** 支付责任,防止 *** 支付责任过重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带来支出压力。 (六)发展目标。 立足于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形成有效促进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培育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 *** 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场。 着力化解地方 *** 性债务风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专案改造,争取通过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减少地方 *** 性债务。 在新建公共服务专案中,逐步增加使用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比例。 三、构建保障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七)明确专案实施的管理框架。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专案实施质量。 进一步完善操作指南,规范专案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各环节操作流程,明确操作要求,指导社会资本参与实施。 制定合同指南,推动共性问题处理方式标准化。 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的标准化合同文字,提高合同编制效率和谈判效率。 按照预演算法、合同法、 *** 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 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等要求,建立完善管理细则,规范选择合作伙伴的程式和方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八)健全财政管理制度。 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统筹评估和控制专案的财政支出责任,促进中长期财政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公共服务成本财政管理和会计制度,创新资源组合开发模式,针对 *** 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不同支付机制,将专案涉及的运营补贴、经营收费权和其他支付对价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入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在 *** 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和管理,并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 存量公共服务专案转型为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过程中,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价值,防止公共资产流失和贱卖。 专案实施过程中 *** 依法获得的国有资本收益、约定的超额收益分成等公共收入应上缴国库。 (九)建立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发起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社会资本也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议发起。 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不同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公共产品或服务技术规范,加强对公共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监管。 建立 *** 、公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建立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将 *** 付费、使用者付费与绩效评价挂钩,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价的重要依据,确保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依法充分披露专案实施相关资讯,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接受社会监督。 (十)完善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机制。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加快理顺公共服务价格。 依据专案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健全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完善 ***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社会资本、公众和有关部门意见,确保定价调价的科学性。 及时披露专案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变化、公共服务质量等资讯,提高定价调价的透明度。 (十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相关立法,填补 *** 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立法空白,着力解决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运作与现行法律之间的衔接协调问题,明确 *** 出资的法律依据和出资性质,规范 *** 和社会资本的责权利关系,明确 *** 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为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稳定的政策预期。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立足当地实际,依据立法法相关规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规范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运用。 四、规范推进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实施(十二)广泛采用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 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其中,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特定领域需要实施特许经营的,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 (十三)化解地方 *** 性债务风险。 积极运用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方式,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专案转型为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和运营,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将 *** 性债务转换为非 *** 性债务,减轻地方 *** 的债务压力,腾出资金用于重点民生专案建设。 大力推动融资平台公司与 *** 脱钩,进行市场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在其承担的地方 *** 债务已纳入 *** 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 *** 举债融资职能的前提下,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通过与 *** 签订合同方式,明确责权利关系。 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进行变相融资。 (十四)提高新建专案决策的科学性。 地方 ***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统筹论证新建专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保证决策质量。 根据专案实施周期、收费定价机制、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和所需要的 *** 投入等因素,合理选择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运作方式。 (十五)择优选择专案合作伙伴。 对使用财政性资金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对价的专案,地方 *** 应当根据预演算法、合同法、 *** 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选择专案合作伙伴。 依托 *** 采购资讯平台,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专案采购资讯。 综合评估专案合作伙伴的专业资质、技术能力、管理经验、财务实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依法择优选择诚实守信的合作伙伴。 加强专案 *** 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十六)合理确定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树立平等协商的理念,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合理分配专案风险,按照激励相容原则科学设计合同条款,明确专案的产出说明和绩效要求、收益回报机制、退出安排、应急和临时接管预案等关键环节,实现责权利对等。 引入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考虑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如单方面构成违约的,违约方应当给予对方相应赔偿。 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 (十七)增强责任意识和履约能力。 社会资本要将自身经济利益诉求与 *** 政策目标、社会目标相结合,不断加强管理和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严格按照约定保质保量提供服务,维护公众利益;要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和升级,从工程承包商、建设施工方向运营商转变,实现跨不同领域、多元化发展;要不断提升运营实力和管理经验,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咨询、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要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促进专案增效升级。 (十八)保障公共服务持续有效。 按照合同约定,对专案建设情况和公共服务质量进行验收,逾期未完成或不符合标准的,社会资本要限期完工或整改,并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健全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依法积极协调解决争议。 确需变更合同内容、延长合同期限以及变更社会资本方的,由 *** 和社会资本方协商解决,但应当保持公共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专案资产移交时,要对移交资产进行效能测试、资产评估和登记入账,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 *** 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和管理。 五、政策保障(十九)简化专案稽核流程。 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建立专案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提高审查工作效率。 专案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程式,主动加强服务,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 (二十)多种方式保障专案用地。 实行多样化土地供应,保障专案建设用地。 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专案,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划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建成的专案经依法批准可以抵押,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待合同经营期满后,连同公共设施一并移交 *** ;实现抵押权后改变专案性质应该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专案,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租金收入参照土地出让收入纳入 *** 性基金预算管理。 以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以市、县人民 *** 作为出资人,制定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案,经市、县人民 *** 批准后实施。 (二十一)完善财税支援政策。 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的有效方式。 中央财政出资引导设立中国 *** 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援基金,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专案,提高专案融资的可获得性。 探索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专案转型为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 落实和完善国家支援公共服务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共服务专案采取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地方 *** 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与具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并通过引入结构化设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二十二)做好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应创新符合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特点的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为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提供融资支援。 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中长期贷款优势,参与改造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拓宽专案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专案运营主体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票据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 鼓励专案公司发行专案收益债券、专案收益票据、资产支援票据等。 鼓励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运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专案资产支援计划等多种方式参与专案。 对符合条件的“走出去”专案,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援。 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援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融资。 六、组织实施(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相关领域具体工作,加强对地方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和监督。 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资讯交流,完善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文化、卫生计生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积极运用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体系。 地方各级人民 *** 要结合已有规划和各地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动 *** 和社会资本合作专案落地实施。 (二十四)加强人才培养。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快形成 *** 部门、高校、企业、专业咨询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 统筹内部机构改革需要,进一步整合专门力量,承担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职责,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二十五)搭建资讯平台。 地方各级人民 *** 要切实履行规划指导、识别评估、咨询服务、宣传培训、绩效评价、资讯统计、专家库和专案库建设等职责,建立统一资讯释出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专案实施情况等相关资讯,确保专案实施公开透明、有序推进。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 ***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抓好落实。 财政部要强化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标签: 收购等方式激活和盘活壳资源 监管部门鼓励股票壳公司规范发展 通过重组 鼓励规范发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