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股票:专家技巧指南,实现并购交易获益最大化

admin 2 0

简介

并购是企业追求增长、扩大市场份额和加强竞争力的常见战略。并购股票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这些交易的机会,并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在投资并购股票时,精明的策略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专家技巧指南

1. 把握时机

在并购交易周期中把握正确的时机至关重要。早期识别潜在目标和谈判有利条款至关重要。考虑市场的整体趋势和行业动态,以预测潜在交易影响。

2.全面尽职调查

在投资任何并购股票之前,进行彻底的尽职调查以评估其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和市场潜力至关重要。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

3. 评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并购交易带来的附加价值或收益。仔细评估目标公司与合并公司的协同作用潜力。协同效应可能包括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扩大市场准入。

4. 考虑整合风险

并购的整合过程可能具有挑战性,并带来风险。考虑合并文化、整合运营和实现预期协同效应的困难。仔细评估公司的能力和整合计划,以减轻风险。

5. 分析收购溢价

收购溢价是收购方支付的对目标公司股价的溢价。评估收购溢价的合理性至关重要。过高的溢价可能会稀释投资者的股权,而过低的溢价可能表明交易价值被低估。

6. 了解交易类型

不同的并购交易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响。了解交易的具体结构,例如股票收购、资产收购或合并,以评估其对投资者权益的影响。

7. 监测监管审查

某些并购交易可能会受到监管审查。了解反垄断法规和监管机构的潜在担忧。监管审查可能会延迟或阻碍交易,并影响投资者的回报。

8. 寻求专业建议

在投资并购股票时,寻求合格的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的建议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提供见解、帮助评估交易和管理风险。

投资策略

1. 多元化投资组合

投资于不同行业和阶段的并购股票的组合可以分散风险并提高收益潜力。避免集中投资于任何一笔交易。

2. 波段操作

波段操作涉及买入股票,持有到价格上涨,然后在利润回落时卖出。并购股票提供短期波段操作机会。重要的是要管理风险和避免频繁交易。

3. 长期持有

对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并购交易的股票,采用长期持有策略可以产生丰厚的回报。仔细选择财务状况稳健、协同效应强的公司。

结论

通过遵循这些专家技巧和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提高他们在并购交易中获益最大化的机会。把握时机、进行尽职调查、考虑整合风险并寻求专业建议至关重要。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波段操作和长期持有,投资者可以建立一个平衡的并购股票投资策略,以实现可观的收益。


请问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股票之间的关系?

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基金(fund),作为一种专家管理的集合投资制度,在国外,从不同视角分类,有几十种的基金称谓,如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按设立方式划分,有封闭型基金、开放型基金;按投资对象划分,有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等等。 但翻遍这些基金名称,把“私募”和“基金”合为一体的官方文件的“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英文一词,却未发现。 在我国近日,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资基金。 首先,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 第三,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什么是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 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 在美国,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通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按有关规定,私募基金则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主要通过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 如在美国,对冲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若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义参加,家庭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若以机构名义参加,其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而且对参与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 因此,私募基金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投资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 第三,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此外,私募基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金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 从国际目前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 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管理人与基金是一个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公募(Public offering)就是公开募集。 公开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 第二是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 私募(Private Placement)就是私下募集或私人配售。 私下的意思如上:第一,不可以做广告。 第二,只能向特定的对象募集。 所谓特定的对象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对方比较有钱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二是指对方是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别的机构或者人。 第三,私募的募集对象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200人以下。 在我国,通常而言,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指一种针对少数投资者而私下(非公开)地募集资金并成立运作的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的优势:1.产品更有针对性。 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有可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 2.更容易风格化。 由于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的投资者更有理性,双方的关系类似于合伙关系,使得基金管理层较少受到开放式基金那样的随时赎回困扰。 基金管理人只有像巴菲特那样充分发挥自身理念的优势,才能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 (来源:基金入门网:)3.更高的收益率。 这是私募基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超越共同基金之处。 由于基金管理人一致更加尽职尽责,有更好的空间实践投资理念,同时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反而更高。 正因为有上述特点,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 私募基金的特征由此可见:第一,私募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主要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第二,私募基金一般只在“小圈子里”(仅面向特定的少数投资者)筹集资金;第三,私募基金的销售、赎回等运作过程具有私下协商和依靠私人间信任等特征;第四,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通常较高,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等组织机构,一般都要求具备特定规模的财产;第五,私募基金一般不得利用公开传媒等进行广告宣传,即不得公开地吸引和招徕投资者;第六,私募基金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通常也会以自有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形成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第七,私募基金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即政府通常不对其进行严格规制;第八,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严格;第九,私募基金的保密度较高;第十,私募基金的反应较为迅速,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运作空间;第十一,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即高收益的机率相对较大);第十二,其他。 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私募基金的主要运作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承诺保底,基金将保底资金交给出资人,相应的设定底线,如果跌破底线,自动终止操作,保底资金不退回。 第二种,接收帐号(即客户只要把帐号给私募基金即可),如果跌破10%,客户可自动终止约定,对于赢利达10%以上部分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此种都是针对熟悉的客户,还有就是大型企业单位。 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1、公司式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 目前公司式私募基金(如某某投资公司)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 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 比如:(1)设立某投资公司,该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有价证券投资;(2)投资公司的股东数目不要多,出资额都要比较大,既保证私募性质,又要有较大的资金规模;(3)投资公司的资金交由资金管理人管理,按国际惯例,管理人收取资金管理费与效益激励费,并打入投资公司的运营成本;(4)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每年在某个特定的时点重新登记一次,进行名义上的增资扩股或减资缩股,如有需要,出资人每年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将其出资赎回一次,在其他时间投资者之间可以进行股权协议转让或上柜交易。 该投资公司实质上就是一种随时扩募,但每年只赎回一次的公司式私募基金。 不过,公司式私募基金有一个缺点,即存在双重征税。 克服缺点的方法有:(1)将私募基金注册于避税的天堂,如开曼、百慕大等地;(2)将公司式私募基金注册为高科技企业(可享受诸多优惠),并注册于税收比较优惠的地方;(3)借壳,即在基金的设立运作中联合或收购一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最好是非上市公司),并把它作为载体。 2、契约式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2)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3)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应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 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是其设立与运作很难回避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 3、虚拟式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 比如,虚拟式私募基金在设立和扩募时,表面上是与每个客户签定委托理财协议,但这些委托理财帐户是合在一起进行基金式运作,在买入和赎回基金单元时,按基金净值进行结算。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每个基金持有人以其个人名义单独开立分帐户;(2)基金持有人共同出资组建一个主帐户;(3)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统一管理各帐户,所有帐户统一计算基金单位净值;(4)证券公司尽量使每个帐户的实际市值与根据基金单位的净值计算的市值相等,如果二者不相等,在赎回时由主帐户与分帐户的资金差额划转平衡。 虚拟式的优点是,可以规避证券管理部门对基金设立与运作方面的审批与监管,设立灵活,并避免了双重征税。 缺点是依然没有摆脱委托理财的束缚,在资金筹集上需要法律上的进一步规范,在资金运作上依然受到证券管理部门对券商的监管,在资金规模扩张上缺乏基金的发展优势。 4、组合式为了发挥上述3种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可以设立一个基金组合,将几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组合式基金有4种类型:(1)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2)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3)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4)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私募基金的现状正是因为有上述特点和优势,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和国际金融“狙击手”。 在国内,目前虽然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但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从事的集合证券投资业务却早已显山露水,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已经具备私募基金应有的特点和性质。 据报道,国内现有私募基金性质的资金总量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大多数已经运用美国相关的市场规定和管理章程进行规范运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经济学家。 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只能默默无闻地生存在不见阳光的地下世界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基金市场的开放已为时不远,根据有关协议,5年后国外基金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由此,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尽快赋予私募基金明确的法律身份,让其早日步入阳光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私募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而且可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交易成本,推动金融创新,并不断创造和丰富证券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渠道,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私募基金发展回顾: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这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此期间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众多的咨询顾问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1999年-2000年:盲目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 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2004年,私募基金开始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信托投资计划,标志着私募基金正式开始阳光化运作。 2006年,证监会下发了有关专户理财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基金公司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每笔业务的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最多可从所管理资产净收益中分成20%。 由于专户理财只向特定客户开放,且有进入门槛、不能在媒体上具体推介,事实上就如同基金公司的私募业务。 2007年,《合伙法》颁布,私募基金开始建立合伙企业,标志着私募基金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私募基金的特点:目前,国际上开展私募基金的机构很多,包括私人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特别是随着国际上金融混业趋势的发展,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该业务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金融服务业中的核心业务之一。 与现存的公募基金和西方较规范的私募基金相比,我国的私募基金具有更多的特点:1.针对性更强。 由于私募基金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实现了投资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 如果说公募基金是面向大众的“大锅菜”,则私募基金就是针对少数富裕阶层和机构的“小炒”。 目前市场上的公募基金特色不明显、收益不突出,对于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投资者和机构来说吸引力不大,追求高收益、承担高风险的私募基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从我国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看,这种特殊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 2.灵活性更高。 私募基金所需的各种手续和文件较少,受到的限制也较少,至少在目前实际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如对单一股票的投资占净值的比例没有上限,不必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因此,私募基金的操作非常灵活自由,投资更具有隐蔽性,投资组合随机应变,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更大。 3.激励性更好。 表现在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方面,往往只给管理者很低的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其开支或者根本就没有管理费,其主要收入从基金收益中按比例提取。 在风险方面,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发生亏损时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但国内大部分私募基金这一比例一般高达10%—20%。 基金经理人自身承担较大风险保证了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高度一致,实现了二者之间的激励相容,这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严重弱化的弊端。 4.私募游资作为市场上嗅觉最灵敏的资金集团之一,在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 精准、暴利、神秘、是私募的代名词。 私募基金中国发展现状和特点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出现对中国的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怎样选择好项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何对企业估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何选择管理模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投资基本程序以及如何筹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六大层面郑锦桥为您立体传授私募基金制胜之道!我国私募基金的代表人物:赵丹阳、李振宁等。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三大路径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根据其内涵一般可以分为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也可称为风险投资基金)三种。 我国私募基金通常专指从事与证券市场投资的、非公募形成的机构投资者。 据估计,我国A股市场的私募基金规模大约有5000亿元人民币,规模较大的单一基金数额估计约2-3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外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的竞争,我国私募基金也面临着结构性变动。 以上提到的三种基金模式将是我国私募基金结构性变动的方向。 一、股权分置改革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股权分置改革是政府的既定目标。 改革结束后,我国股票市场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将是改革之前的3~4倍。 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也将比全流通之前简单得多。 敌意收购(hostile acquisition)的压力也将迫使现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加密切地与股东合作,以避免被收购的被动局面出现。 此外,股票全流通后,为达到产业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之间的相互收购也将变得容易且更有经济效率改善的意义。 通常上市公司不论何种形式的收购,都会给其财务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导致股票价格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必然对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带来变化。 其中有些私募基金可能专注于这样的业务,由目前的普遍投机性私募基金转变为专业化从事上市公司并购甚至产业并购的合作伙伴性基金(M&A Fund)。 这种收购基金正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为数庞大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中的一种。 以近年来在我国多有斩获的美国凯雷集团为例,该公司自有资金约为80亿美元,而投资带动的资金可达800亿美元,比我国A股市场全部私募基金的总数还要多。 强大的资金优势、政治优势和全球资本上谙熟的人脉关系,对一些并购项目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外科手术式的操作,即整体收购,不用十分费力地拿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取超过30%的年收益率。 此外,近年来在内地非常活跃的房地产投资商凯德置地(capitaland),其母公司则是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大型房地产商嘉德置地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 这些国际投资机构,以全球化的金融眼光来看待机会,巧妙地组合资产,进行跨国金融市场套利。 在国际私募股权基金迅速发展的状况下,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的政策限制,将逐渐变得宽松。 以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规模,有3亿元左右人民币自有资产的私募基金可以向这个方向摸索,通过3倍的杠杆比例,带动10亿元左右的投资。 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国际并购基金的商业模式,争取寻找跨国金融市场套利的机会。 二、纯投机型的私募基金将向对冲基金的方向转变随着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的实现,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将增加数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加上证券监管严格程度的增加,单个的机构投资者很难像以前一样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获取超额的利润。 此外,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被人们认识,通过合谋锁定股票数量,从而推高股价的操作方式变得越来越多风险。 由于股票数量的增加,以及单一机构持有股票引起的要约收购披露义务,使得单一股票中的投资者呈现一种类似于垄断竞争或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单一的机构很难具有绝对优势。 最后,将来股票市场有了做空机制以后,股票价格更具有易变性,方向更难确定。 因此,单纯的锁定价格并且推动价格上涨的盈利模式需要改写。 由于上述三个原因,对于单纯从事股票买卖的投资机构,只能遵循有效市场理论的指导,对价格的瞬时偏离进行适当的投机。 然而,在一个逐渐成熟的二级市场上,价格非理性波动所出现的套利机会时间十分短暂,并且股票数量的增加和持仓品种的增加,私募基金经理通过个人盯盘的方式也将变得不适用。 因为基金经理受个人体能和智力的影响,在瞬时的价格波动中,难以很快判断投资机会。 因此,通过编制计算机模型和程序,并且将交易指令嵌入到这种程序中,成为私募基金管理资产的最佳方式。 所不同的是,在交易指令嵌入程序时,基金经理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预期收益率和与其风险承担系数。 当基金管理人对自己所管理的资金的风险偏好有完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投资策略时,市场机制的最佳配置资源的功能才得以体现。 这种方法是西方大型金融市场投资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而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其用途逐渐成熟。 比如最近上市的宝钢权证,就完全可以用计算机设定的模型进行交易,其控制交易风险的能力远远高于交易员(操盘手)的瞬时决策。 这种私募基金实际上最后将演变成为比较典型的对冲基金(hedge fund)。 目前国内已经有声称为对冲基金的投资机构,但是其网站显示,其设计的产品还显得偏于狭窄,难以与当前的市场状况相匹配。 从事对冲投资的机构,对资产的规模不受限制,最主要的是开发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转移技术。 三、具有创投背景的私募基金可转型为风险投资基金上个世纪末,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全国各地成立了不少风险投资机构。 由于当时纯粹意义的风险投资环境并不十分成熟,而股票市场火爆,不少风险投资公司将一部分投资转向二级市场的股票,有的后来变成了主要在二级市场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但是随着我国证券主板市场逐步完善,以及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成功的示范效应,这些机构有可能重新被激起参与风险投资的兴趣。 同时,由于其有参与二级市场的经验,其投资的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主业很有可能是其风险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而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的增加,上市公司必须实实在在考虑其并购的项目能够为其经营业绩加分,而不同于过去市场中单纯的为制造题材的收购。 这种条件下,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被投资项目的创业者、以及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者,可能得到多赢局面。 虽然这种模式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有内幕交易的嫌疑,但是以现行国内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空间,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上述这种投资模式,可以成为一部分有创业投资经验和背景的私募基金探讨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我国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掘金的领域。 据安永公司的统计,2004年,我国完成的风险投资金额已经达到12.7亿美元,而在2002年,这个数据只有4.18亿美元。 其中外资已经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较而言,外资在项目选择和退出机制上更具有优势。 比如高盛对蒙牛的投资,以及凯雷集团对携程网的投资。 这样的盈利模式是我国具有风险投资经验和背景的私募基金所必须关注的。 一般从事该类业务的投资者,应当具有 5000万元以上人民币资产。 通过制定合理的资产组合,从事跨市场套利。 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打开了空间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显著现象,首先是私募基金的发展速度很快,业绩令人瞩目,其模式越来越受到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 根据欧洲私募股权与创业资本协会统计,2003年欧洲私募股权的总投资额达到291亿欧元,总的融资量达到270亿欧元。 普华永道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私募股权投资额占GDP的份额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分别为0.97%、0.28%、0.23%。 近5年来,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总量增长了一倍,达到目前的约7000亿美元的规模。 此外,全球对冲基金增长迅速,1990年全球大约有390亿美元对冲基金资产,到2003年,已达到6500- 70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5%。 过去5年,美国退休基金总数约5万亿美元资产,在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中投资的比例从2%增长到5%。 著名的加州退休基金、宾西法尼亚州退休基金,以及通用电气等,都放宽了对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比例,而欧洲的许多退休基金也提高了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比例。 在创业投资方面,2003年,仅欧洲管理的资产就有约亿美元,这些分布在36个欧洲国家,平均每个国家的风险投资资产为约500亿美元,是我国的近40倍。 可见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养老基金从2001年到2075年的收支缺口将达到9.15万亿元人民币。 以现行的投资体制,应付如此大的开支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充实账户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率。 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办法之一就是将部分资产委托给表现优秀、诚实信用的私募基金管理。 根据美国市场1995- 2000年间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业绩对比,表现最好的前10名的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53.6%,而表现最好的共同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6%,同时表现最差的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7.7%,而表现最差的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9.8%。 对冲基金这种私募基金形式收益水平显著高于共同基金这种公募基金。 我国私募基金应当认识到上述这些国际私募基金界出现的新动向,应当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摸索适合自己请问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股票之间的关系?2011年

工程承包领域的并购专家瑞典斯堪斯卡公司

斯堪斯卡公司 (Skanska) 是瑞典很大的工程建设企业,也是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领军企业。 长达120至年的发展过程中,斯地斯卡确立了集中核心业务:以各户为中心的战略原则,凭借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丰厚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公司在实施并购,资源整合、风险管理上有着不凡的表现。 特别是,斯堪斯卡以并购模式进入美国市场。 随后成功复制美国市场发展模式到欧洲等地区的这一创举,使其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商领域名副其实的并购专家。

斯堪斯卡公司小档案:

公司名称:Skanska,中文名称为斯堪斯卡公司,简称斯堪斯卡

所属国别:瑞典

公司成立时间及总部所在地:成立于1887 年,总部设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公司上市时间:1965 年在瑞典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股票代码 SKAB. SS

经营规模:2010 年营业收入达到 169.6 亿美元,实现净利润 5.6亿美元

人员规模:截至 2011年10月,在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总共有名员工

公司 LOGO: SKANSKA

公司网站:http: //

一、公司概述

斯堪斯卡公司是瑞典最大的建筑企业,至今已有125年的 历史 ,目前还是世界 500强企业、全球覆盖地域最大的工程建设及设施管理公司、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之一,并且长期占据国际工程承包商前五强位置,另外在多个业务领域都颇有建树。

建筑和房地产开发是斯堪斯卡公司的核心业务,另外公司还积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斯堪斯卡的业务遍布瑞典、美国、英国、挪威、波兰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开发极为成功,并在欧洲其他国家复制美国模式,进而巩固了斯堪斯卡在各个市场领域的地位,目前公司整体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2010 年斯堪斯卡的营业收入为 169.6 亿美元;实现净利润5.6 亿美元;总承包收入146.4 亿美元,位列2011年 ENR 全球承包商225 强排名第16名,国际承包收入 116.3亿美元,位列2011 年BNR 国际承包商225强排名前5名。 另外,2011 年度 ENR 工程承包9个细分领域的排名中,斯堪斯卡在5个领域居于前十强之列,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商中的亮点企业。

二、斯堪斯卡公司的战略

(一)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企业愿景:成为目标市场的领先者,成为建造与开发领域客户的第一选择。

企业使命:为人们的居住、旅行和工作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企业价值观:为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的目标:成为工程建设领域财务和质量方面的佼佼者。 财务方面的目标主要是公司有良好的财务表现,超越行业平均水平;质量方面的目标是财务目标的保证,具体体现在公司的 “五个零”战略目标:零亏损项目、 零现场事故、零环境污染事件、零道德违反行为和零缺陷。

(二)1997~2006 年的10年战略演进

1997~2006 年是斯堪斯卡公司高速发展的10年。 期间,公司的营业额最高上升了3倍多,年均增长率约20%;国别市场由4个发展到11个;雇员人数由 3.5万人最高上升5.67万人。

1997~2006 年,斯堪斯卡经历了两任总裁 Claes Bjork 和 Stuart Graham。 此二人都出自于斯堪斯卡(美国)公司,在公司的国际化扩展过程中紧密配合。 在执掌斯堪斯卡公司期间,二者在战略思想上有很大的延续性,同时也有显著的区别。

1.集中主业、实施并购、快速国际化战略

Claes Bjork 手 1971 年加入斯堪斯卡公司,后来被派往美国工作,是美国扩张神话的主要缔造者。 他在公司急需扩张市场而业务过于分散 (除了建筑业务外,还经营伐木业、厨房用具、地板、建筑材料等业务)的形势下走马上任。

在新战略的指引下,1998--2001 年间,公司出售了几乎所有与核心业务无直接关系的业务和资产,为大规模的收购提供了 充足的资金,也强化了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 这一时期,斯堪斯卡的业务增长迅速,特别是 1998~-2001 年,公司成功进行了10多起收购行动,业绩增长高达 30%。 同时由于公司不断提升其为客户提供从概念设计-建造-维修服务的全方位服务能力,公司的营业额在 2001年达到了 历史 上最高的 165亿瑞典克朗,其中,国际市场收入比重由 38%跃升到 83%。

2.利润最大化战略

2002年末,Claes Bjork 卸任,2003 年初,Stuart Graham 走马上任,同时他也是公司首位非瑞典籍总裁。 Stuart Graham 做事风格注重实际,是个结果导向的人。 Stuart Graham 上任时,斯堪斯卡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建筑公司,业务规模非常大。 同时,大规模扩张也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公司在资源分配上缺三足够的控制力,不少项目因缺乏严格的评估和研究就盲目投标而发生亏损。 2002年前后,公司的盈利前景受到很大挑战。 在此情况下,2003 年,Stuart Graham 领导公司开始新一轮的战略转型。

在新战略中,公司继续重申公司 “成为世界级领导者和客户的第一选择”的总体战略目标,也延续 Claes Bjork 提出的在主要领域、主要市场做到规模和利润均数一数二的目标,但是在规模与利润的天平上,Stuart Graham 更加偏向于利润。 Stuart Graham 说:“我们在项目开发领域和综合服务领域内已经取得领先地位。 我们己经拥有了规模,现在是将工作的焦点集中在实现利润的时候了。 ” Stuart Graham 将新战略命名为 “卓越绩效”或“利润最大化”战略。 Stuart Graham 在各种场合表示,这个战略要执行 4~5年,使斯堪斯卡公司成为世界上不一定最大但却是最赚钱的建筑公司。

(三)2007 年以来公司发展战略

2007 年以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发挥整体综合优势。 尽管四大板块业务各有不同,但是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策划、开发、投资、设计、建筑、销售、运营管理等全面服务,同时各板块的专业技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和赢利能力。 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这种为客户提供整体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将会向各个市场推广,斯堪斯卡将成为一个综合的服务商,并在各个环节中获得相应利润。

斯堪斯卡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 斯堪斯卡在世界各地市场的运营由其当地公司,一方面当地公司对市场环境、客户和供应商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又可以获得斯堪斯卡的全球品牌、强大资金和专业技能的支持。 所以斯堪斯卡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优势:既是一家有全球系统支撑的当地建筑公司和项目开发商,又是一家由当地公司支持的国际建筑商。 有利于集团整体多元化的发展,进而提高集团整体效率。 斯堪斯卡公司的业务王要包括四大板块,但是通过区城划分。 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事的业务重点有所不同,进而避免了集团内部公司之问同质项目的竞争。 同时,各地区拥有各自的重点发展方向。

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对国际企业的复杂业务活动实行统一有效的专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能减少对管理人员数量的需求这种一维单向的组织结构可以避免机构、人员的

重复设置和多头领导,使集团能够用较少的管理人员实现对庞大复杂组织的控制。

第四,有利于减少各子公司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斯堪斯卡,因为集权,成本核算和利润考核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公司总部(金融服务部),公司之间不存在利润核算问题,减少了子公司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同时,斯堪斯卡的组织结构也具有局限性,比如加大了总部的协调工作量,地域扩张对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等,但是通过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结构调整,斯堪斯卡能够很好地实现多元化与一体化、集权与分权,能使企业具有较高效率的决策机能和通常的信息交流渠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三、分业务和市场发展状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之,斯堪斯卡的服务领域涉及服务业、制造业、能源、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石油化工、危险废弃物处理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建筑业务是斯堪斯卡公司的核心业务。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着重发展项目开发类业务,包括住宅开发、商业开发与运营两类。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公司开始发展基础建设领域的融资类项目,至此形成了建筑、住宅开发、商业开发和运营、基础设施四类项目为主的业务结构。 在总承包领域,斯堪斯卡在房建、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信工程等承包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长期以来,建筑业务是斯堪斯卡公司收人和利润的主要来源,2010年,建筑业务营业收人占总营业收人的 90%,营业利润占比为 71.2%,利润率为 3.9%。 1.建筑业务。

2005--2010年,斯堪斯卡公司建筑业务营业收人基本稳定在1100~-1400亿瑞典克明之间,起伏不大。 在稳坐瑞典本士建筑企业龙头宝座的同时,源于国际市场的建筑业务量也发展迅猛。 从盈利能力上看,近几年斯堪斯卡的建筑业务利润率逐步提高并靠近 4%。 另外,从客户类别看,政府客户是公司建筑业务的主要客户,2010年的建筑业务收人中有58%就来自政府客户,其次是工业企业客户,其业务量占到14%。

1.商业地产开发业务

斯堪斯卡的商业开发与运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写字楼、购物中心和物流中心三大领域,为客户提供策划、开发、租赁和商业资产处理服务。 目前,斯堪斯卡的商业地产开发业务主要由北欧和欧洲商业开发公司负责,市场主要集中在瑞典、丹麦、波兰、捷克和勾牙利等几个国家,其中建筑业务收人分区域构成北欧部的业务量占总量的 80%左右。 在商业地产领域,斯堪斯卡最大的客户群体是承租客户,其次是投资者。

2. 住宅地产开发业务

斯堪斯卡的住宅开发业务主要分布在瑞典、挪威、波兰、爱沙尼亚、捷克、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市场的客户提供住宅开发全产业链的服务。 包括出租、开发、设计、建设、采购、工程管理等。

住宅地产开发业务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受 2008 受经济下滑的影响,斯堪斯卡在北欧的住宅开发全产业链受到重创,并在2008 年夏季后恶化。 2008 年和 2009 公司的营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直到 2010年才开始回升到正的营业利润,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克朗,营业利润5.6 亿克朗,利润率为7.4%。 以区域分布上看,北欧是公司住宅开发业务的最大区域市场,2010年来源于这个市场的收入占板块收人的93%。

3. 基础设施业务

斯堪斯卡的基础设施业务包括基础设施领域的私人融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桥梁、学校、工厂和 社会 基础设施等。 基础设施开发事业部于 2005 年成立公司,专门负责该类项业务的运作。 基础设施业务是斯堪斯卡的新兴业务,由于投资期较长,目前还没有进人投资回报期,所产生的现金流几乎为零,但是盈利能力较强,利润丰厚。 2010 年基础设施业务营业收人3.2亿瑞典克朗,创造了2.97 亿瑞典克朗的利润额,利润率达到 93.1%,对公司的收入贡献率仅 0.3%,利润贡献率却达到 4.8%,是斯堪斯卡公司四类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预计末来,基础设施业务将成为公司发展的种子业务,而公司的资金实力将有力地促进该业务的发展。

四、通过并购成功拓展美国市场

斯堪斯卡于 1971 年通过地铁项目进人美国市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使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做大做强,公司在认真研究美国市场10年后,从 1982 年开始,围绕房屋建筑和士木工程领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收购活动。

在土木工程领域,斯堪斯卡在 1982 年到 2002 年间陆续收购了 5家美国公司,在房屋建筑领域,1990 年至 2003 年,公司先后收购了 8 家美国公司。 尤其是 1994 年收购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工程公司之—Beers 建筑公司,使公司非瑞典本土的市场份额比例大增。 这些收购使公司的业务覆盖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主要州,奠定了公司在美国建筑市场的地位。 1996年,公司国际市场份额的比例首次超过 50%,到 2000年,斯堪斯卡美国公司已成为全美400强中排名第五位的大公司。 近 10年间,来自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平均占斯堪斯卡总收入的 30%以上,美国市场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国家市场。 而斯堪斯卡连续三任总裁兼 CEO 都是从美国公司晋升起来的,充分体现了美国公司的成就和影响力。

1.斯堪斯卡公司的并购策略

斯堪斯卡之所以能成功地在美国开展收购,上方面取决于美国市场的开放性和市场门槛低,有大量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供收购;另一方面是公司采取了成功的收购策略。

斯堪斯卡公司成功的收购策略包括:首先,选择恰当的收购对象。 斯堪斯卡公司所进行的收购,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这样有利于整合。 另外,公司的收购对象是有良好记录的私人建筑公司,确保其是优质的资产。 其次,公司对收购持谨慎的态度。 在收购之前,公司总是认真研究当地市场和环境,以判断收购是否合适。 再次,公司坚持低价收购,这样能确保收购的公司能很快赚回收购成本。 最后两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保留被收购公司原有的管理团队,以利于被收购后的稳定经营;母公司强大的财力保障也是公司成功进行多次收购的基础。

斯堪斯卡尤其重视整合管理。 考虑到美国市场的特点,公司对美国公司采取分权管理模式,放手让其下属公司自我管理。 公司,总部除了给子技术、资金和重要决策方面的支持外,管理和具体运作基本是美国公司自主的。 后来随着美国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斯堪斯卡加强了对美国公司的管理,对美国的子公司进行重组,最后形成了斯堪斯卡美国房屋建筑公司和斯堪斯卡美国土木工程公司,但分权管理模式却没有本质改变。 可以说,有效的分权式管理是斯堪斯卡公司在美国成功的关键因素。

2.美国发展模式的复制

斯堪斯卡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在美国大获成功,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公司发展的模式,随后,公司在欧洲其他国家迅速推广此模式,进而促进了斯堪斯卡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巩固了公司在各市场领域的地位。 在2011 年度 ENR 区域市场排名中,斯堪斯卡是美国和欧洲两个地区的 10 强承包商,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在欧洲,公司业务主要分布在瑞典、挪威、丹麦、波兰、捷克及英国,并且在这些区域市场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私募投行业务能做什么

私募投行业务的主要职能包括:企业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咨询。 一、企业融资私募投行业务的核心功能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私募投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实现快速发展。 同时,私募投行也会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二、并购重组私募投行在企业的并购重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投行专家会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进行价值评估,提供并购策略建议,协助完成并购交易。 此外,私募投行还能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资产管理私募投行还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 这包括为企业制定投资策略、管理投资组合、监督投资绩效等。 私募投行凭借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技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四、资本市场咨询资本市场是私募投行活动的重要舞台。 私募投行通过深入研究市场趋势,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咨询,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 此外,私募投行还能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IPO筹备等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私募投行业务涵盖了企业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咨询等多个方面。 凭借专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私募投行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资产增值。

标签: 实现并购交易获益最大化 专家技巧指南 并购股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