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警告:及时了解市场动荡并减轻您的损失

admin 2 0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了解潜在的动荡并采取措施减轻您的损失至关重要。抛售警告提供了一个关键工具,可以帮助您保持警惕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什么是抛售警告?

抛售警告是一种市场信号,表明资产价格正在快速下降。它通常由交易量激增、抛售压力增加和缺乏买盘支撑等因素触发。

抛售警告的类型

有不同类型的抛售警告,包括:

  • 技术抛售警告:基于技术分析指标,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 (RSI) 和成交量。
  • 基本抛售警告:基于经济或行业事件,如经济衰退、监管变化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 心理抛售警告:基于情绪和从众行为,当投资者因为恐惧或不确定性而大举抛售时。

识别抛售警告的迹象

识别抛售警告的早期迹象对于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迹象:

  • 资产价格快速下跌
  • 交易量大幅增加
  • 卖出订单超过买入订单
  • 技术指标表明超卖
  • 负面新闻或事件

应对抛售警告

当您收到抛售警告时,采取以下步骤可以减轻您的损失:

  • 保持冷静:恐慌只会导致糟糕的决策。保持冷静并全面评估情况。
  • 评估您的投资:考虑您投资的资产的本质和价值。如果基本面仍然良好,您可能无需抛售。
  • 采取止损措施:止损单可以自动在资产价格达到特定水平时平仓,从而限制您的损失。
  • 考虑分批卖出:如果您决定卖出,请分批次卖出。这有助于最大化您的收益并降低市场冲击的风险。
  • 保持纪律:制定一个坚定的计划并坚持下去。避免基于情绪做出决定。

抛售警告的局限性

虽然抛售警告很有价值,但它们并非万无一失。一些局限性包括:

  • 假信号:抛售警告并不总是准确的,有时可能是错误的信号。
  • 时间滞后:抛售警告可能会滞后于市场,这意味着您可能会在价格大幅下跌后才收到警告。
  • 过度反应:过度依赖抛售警告可能会导致过度反应和过早抛售。

结论

抛售警告是了解市场动荡并减轻投资损失的有价值工具。通过识别抛售警告的迹象,评估您的投资并制定一个坚定的计划,您可以提高您的投资成功几率。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抛售警告的局限性,并采取全面和纪律的方法进行投资。


货币战争

所谓“次级债”,就是指次级抵押信贷(sub-prime mortgage),这是相对于优质抵押信贷(prime mortgage)而言的。 简单地说,就是按揭贷款提供商向那些信用记录不怎么好,收入不太高或不很稳定,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购房人出借的购房贷款(当然以房产作抵押),在收取较高利息的同时,也相应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因为这些购房人的信用度不高,美国的房价也不像中国一样疯疯癫癫的)但是按揭贷款的提供商们并不愿独自承担这么高的贷款风险,当然也是为了及时收回货币满足自己的现金流(因为靠收利息太慢了),所以就利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美国的金融投资市场极为发达,数以千计的金融衍生投资产品可供选择),将手里这些以房产和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债券化,也就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债转债(中国国企改革的巅峰时刻,朱某某就做过,但中国利用行政手段什么不好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依靠他们手中的债券再向金融投资市场进行再融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市),尽管这样做会降低他们的收益,但能够使这些放贷者迅速回笼资金,形成现金流,同时也化解了自己收不回贷款的风险。 但是,风险还是产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投资市场的泡沫。 大家应该还记得吧: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紧接着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确切地说是导致美国的金融投资市场冷却。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鼓励投资,美联储2001年把联邦基金利率调低到了1%,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流动性资金,但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信贷和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暴涨导致泡沫。 就在这期间,房地产领域的次级抵押信贷市场也随着资产价格暴涨和流动性泛滥而加剧了其内在的风险,那些按揭提供商努力放贷--努力卖债券,同时很多获得贷款的人成了炒房者。 市场蒸蒸日上,没有人在乎风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泡沫终于出现问题了,众多贷款人彻底放弃了还款义务,因为他们信用本来就有问题,所以不回在乎失去信用,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不还贷款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几家按揭提供贷款商的破产,然后,次级抵押信贷债券这个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开始显现出来,进而变成了垃圾。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这种情况下,受损失的仅仅是投资这个金融投资品种的机构而已,应该不会发生大面积风险。 可是,这个泡沫已经太大了,在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本市场中,竟然有众多的基金和机构身陷其中,然后,由于风险导致了恐慌,而恐慌又极其具有传染性,美国市场上所有投资人一旦了解到自己的基金跟次级债有染或有关系,就立即要求赎回资金。 于是乎,基金开始抛售次级贷债券,进而发展到抛出其它股票和金融投资产品已回收资金应对投资人挤兑,所以,一连串的危机从债市传导到股市,还会传导给期货市场。 整个金融市场对风险突然异常敏感,流动性货币由于一连串的恐慌突然枯竭,形成资金连断裂。 有次级贷纪实备忘录为证:今年2月——贷款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表示忧虑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问题的证据开始冒头,全球股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震荡。 借款方第四季度违约数据出炉,服务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专业贷款机构开始报告当季出现亏损,从规模最大的NovaStar开始。 不到两周,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们担心其能否继续经营下去。 现在,这两家公司都面临集体诉讼,指控公司高管误导投资者。 4月2日,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5月——瑞银(UBS)对冲基金游戏结束5月4日,瑞银宣布,成立内部对冲基金的尝试已告失败。 该公司被迫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重新并入其投资银行部门,而该基金成立还不到两年。 瑞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这只规模约为45亿欧元(60亿美元)的基金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亏损了1.5亿瑞士法郎(合1.23亿美元)。 此举使瑞银产生了3亿美元的重组支出。 到7月初,瑞银首席执行官胡皓华(Peter Wuffli)被解职,部分原因在于董事会对他在处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问题上的担忧。 本周,瑞银警告称,市场动荡可能导致瑞银今年下半年利润“非常疲弱”。 6月——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马失前蹄6月19日,有消息称,曾贷款给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Bear Stearns Asset Management)旗下两只对冲基金的一些投资银行,即将扣押贝尔斯登资产,以收回现金。 负债比例很高的这两只基金投资于被认为非常安全、评级较高的复合债券产品,而这些产品投资于以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 消息传出之后,大量其它基金也报告在类似债券投资方面蒙受巨额损失。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Basis Capital,伦敦Cheyne Capital和Cambridge 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国的Braddock Financial和United Capital。 贝尔斯登问题曝光一个月后,投资者被告知,他们在贝尔斯登一只基金投入的资金已血本无归,而第二只基金,只能拿回投资额的9%。 7月——私人股本运转失灵7月25日,用于联合博姿(Alliance Boots)和克莱斯勒(Chrysler)收购交易的融资遭遇严重问题,这加剧了市场对于发生信贷危机的担忧。 这是私人股本规模最大的两笔交易。 之后数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资者担心,信贷状况趋紧可能会使收购热潮出轨,而正是收购热潮推高了股市,因为投资者认为,几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购。 这一消息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领域都面临潜在的信贷问题,它们开始尽可能控制这些风险。 7月至8月——危机扩散至股市投资者对于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引发了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 被誉为华尔街 “恐惧风向标”的Vix指数多次触及多年来高点。 尽管本周数据显示,股市整体走势为下跌,富时100指数(FTSE 100)跌至6000点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点以下,但几乎每日走势的大幅变化令其它市场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种走势给定量(或“黑箱”)对冲基金带来严重问题。 此类对冲基金在市场震荡时迅速发展,但当交易模式突然变化时会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在上周体现得最为明显,当时高盛(Goldman Sachs)被迫动用20亿美元自有资金,为旗下Global Equities Opportunities基金纾困。 8月——各国央行被迫干预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已远远超越了美国银行业和小型专业贷款机构的范畴。 一些投资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及其它机构运作的复杂证券的货币市场基金,对希望赎回的投资者紧闭大门。 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贷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类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都受到牵连,它们难以获得维持自身运作的短期融资。 为其提供支持的银行本应介入,提供所谓的流动性安排,为这些机构提供支撑,但这些银行同样也迫切希望减少信贷风险,目前正想方设法置身事外。 德国产业投资银行(IKB)出现的问题,致使国内同行于8月2日为其纾困,但这种做法结果加剧了不安状况,导致银行间市场隔夜贷款利率迅速走高。 欧洲央行(ECB)被迫采取了措施,美联储(Fed)、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俄罗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也紧随其后,向市场注入维持这些机构继续运转所需的短期资金。 纵观此次事件的果场,可以得出结论:地产市场的迅速扩张以及房贷机构不负责任地大量制造不良贷款,当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从这个市场的最脆弱的环节,也就是---贷款人不还款这个环节开始惩罚这个市场,从而使这个市场的流动性突然枯竭,就像心肌梗塞一样,让这个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现金应对各种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 这就是次级贷危机的本质。 当然美联储和欧洲几大央行还是老办法,减息和向市场投放资金。 减息,是不合理的办法,因为这样等于让政府和纳税人为那些不良贷款人的行为买单。 投放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性质一样,但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做得非常好,详细的做法还要看最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不论这次次级贷危机到底还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平息下来,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让这个市场重拾信心是最重要的,投资人有了信心,就有了对未来财富的预期,只有投资人自己的好转才能使这个市场好转过来。 借用《华尔街日报》中的一句话:次级债危机昭示着,这个由流动性过剩为基调的全世界经济长期繁荣局面的结束,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将发生变化,而此次次级贷危机就是这个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泡沫形成过程中潜伏的最脆弱的部分先出现问题,然后再逐渐向不脆弱的部分扩散。 (本人自己翻译的,见笑了)有必要再说一下此次次级贷事件的始作俑者,罗斯柴尔德家族先从正面了解一下这个神秘而又富可敌国的犹太家族:以下转自《货币战争》一书的部分内容“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 因为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所谓“大隐隐于朝”。 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仍在经营着银行业务,但是如果我们随机在北京或上海的街头问100个中国人,其中可能有99个知道美国花旗银行,而不见得有1个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 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如果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 奇怪却并不意外的是,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而其知名 度是如此之低,其隐身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迷。 保守的估计是50万亿美元!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是怎样赚到如此惊人的财富的?这就是本人要告诉你的故事。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 1798年,他被父 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 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 (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 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 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 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 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 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 “孩子们”。 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 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 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 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 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 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 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 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 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5]。 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 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 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 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 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 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 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 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 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 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 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 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 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终于到达了伦敦,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1/3的士兵,法国完了!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 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 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 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 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 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 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这次次级债危机实际上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夺回自己丧失的领地。 最近几十年来,华尔街不太听话了,倚仗着自己创造的衍生品和结构产品,以为可以凭借“金融工程学”摆脱罗斯柴尔德密室政治的控制。 作为传统的犹太人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重视关系、重视阴谋、重视组织,对于那些天花乱坠的衍生品、金融数学等等不太看重,更不会去潜心研究。 结果,在这个交易第一的时代,华尔街巨头们逐渐认为罗斯柴尔德不行了,自己可以凭借强大的交易实力,打破罗斯柴尔德银行家的垄断。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华尔街巨头以为自己创造了货币,可它们创造的毕竟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货币的低劣替代品。 罗斯柴尔德家族经过对媒体、银行和政府机构的妥善安排,从今年2月开始,对次级债这个华尔街巨头的软肋发动了攻击。 其次序无非是一开始引诱华尔街巨头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次级债,然后通过其控制的媒体和专家夸大次级债的风险,促使市场崩盘,同时又控制了银行系统,使华尔街巨头普遍出现流动性危机,濒临破产边缘。 仅仅半年之内,高盛、瑞士信贷、贝尔斯腾等华尔街巨头已经被整的死去活来,甚至到了必须廉价卖出股权来救命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柴尔德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利益交换,吸收了大量华尔街巨头的血汗和骨髓,于是从8月开始控制各国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于是,一场次级债危机就开始化解。 不过,如果认为次级债危机到此为止,那可大错特错了。 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目标是夺回近年来有所丧失的领地,如果华尔街巨头还有不老实的,它们肯定会以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予以打击。 再就是中国问题,中国在次级债中投资较少,牵扯不大,可是下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下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将选择哪种资产来打击中国?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会计角度解释金融危机的产生

写不下啦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金融危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纵观近一个世纪经济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近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使金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金融危机的爆发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缺陷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从会计学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防范和减轻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金融危机的研究比较多,但从微观层面尤其是会计学角度对其研究的较少,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补充这方面的欠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早期的马克思、费雪等到后来的克鲁格曼,从1929年的“大危机”到 2007年至今的美国金融危机,涌现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微观层面会计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 弗里德曼和斯瓦茨等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市场上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积累并不是缘于市场内部的市场恐慌和普遍非理性,而是来自于市场外部,尤其是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不当。 [1]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认为债务和货币单位的购买力这两个方面混乱是对整个经济造成破坏的最主要因素。 过度负债和物价下跌是促使经济从繁荣的顶点转向萧条的关键原因,他注意到了物价下跌引起抵押物价值的下降从而影响借款人所能借到的贷款数量。 [2]沃尔芬森认为,由于过度负债,在银行不愿提供贷款或减少贷款的情况下,债务人必然降价出售资产,这将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提高,另一方面使债务人拥的财富减少,即按降价后的资产价格估价其净资产减少,这两者都削弱了债务人的负债受力,增加了其债务负担。 因而在债务一通货紧缩循环中,负债欠得越多资产降价变卖就越多,资产降价变卖越多就越贬值,债务负担就越重,正像费雪所说的“债务越还越多”,最终引爆金融危机。 [3]海曼•明斯基继承了费雪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中的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他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贷款人的相对特征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融资方式和金融脆弱性的概念,成为对费雪理论的重大发展。 [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在1981年提出的银行体系中认为在过度负债的经济状态下,经济、金融扩张中积累起来的风险增大并显露出来,银行可能遭受贷款损失甚至破产,所以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提高利率减少贷款,银行的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引起企业破产,迫使其出售资产以清偿债务,造成资产价格急剧下降。 这种状况会引起极大的连锁反应,使本来就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得更快。 [5]《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吸取的教训》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会计披露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缺乏透明,可靠和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嗣实证方法分析了东亚5国对国际会诗准则的严重背离 提出了加强监管和遵循国际会讨准则的政策建议,因此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报告认为对国际会计核算和报告准则的持续不遵守增加了未来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分析人士的决策仍旧缺乏可靠的微观经济指标,而将这些微观经济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就能提供预警信号。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东亚国家,要加强制度建设,有必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会计法规,并建立确保这些准则得以贯彻的机制。 并提出建议:政府必须努力将其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富有效率和效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来监督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运用。 考虑到全球范围内会计发展的迫切需要,世界银行集团应在会计改革中起到推动者的作用。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需要针对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努力制定更详尽的披露要求。 与此同时,看来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金融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远离投机者。 [6]2、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我国众多学者专家对此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主要以1994 -1995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分析对象。 吴晓根在《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中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同东亚金融危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计在金融危机的防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会计披露,有助于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会计披露缺陷包含有两个层次:一是会计准则的设计缺陷,即会计标准本身存在的缺陷;另一是会计准则的运行缺陷,即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缺陷。 对于前者,只有通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来弥补;对于后者,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自律来弥补。 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不仅是个会计问题,它更是个金融问题。 从该种意义上说,会计改革又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 [7]薛邦城,万红波在《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和财务审计分析》中认为导致企业不能承受金融危机冲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会计制度,包括会计信息失真;没有很好地遵循稳健或谨慎原则;没有很好地贯彻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没有很好地贯彻全面而又重要性原则;审计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同时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财务杠杆系数太高,财务公司的短期预测行为和投资决策的失误,缺乏现DAI理财意识,没有根椐企业理财学的原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 作为理财目标也是其中原因。 [8]孙军政在《会计信息与金融危机》中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正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纵外汇市场,从而引发市场恐慌,加上其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加强对监管的重视,尤其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所作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银行的财务报表几乎根本不遵循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特殊揭示的要求企业对有价证券等流动资产的跌价以及长期资产减值没有加以确认,大量不良资产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加以披露。 [9]周敏霞在《透过金融危机看金融监管》中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选择。 必须提高金融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打击和减少金融犯罪活动。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遵循会计制度,充分披露金融风险,使财务信息客观化,防止人为操纵财务报表。 [10]张基峰,林俊颖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思考》中提出了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一些缺陷:1)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一致2)贷款计息方法不同引致的资产质量信息不一致3)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未予明确4)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规定,以及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划转规定的不明晰留给企业过大的选择空间等。 [11]王诚军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金融危机“帮凶”?》中道出由于目前还在上演的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而引起公允价值准则受争议的处境: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银行家指责为“帮凶”。 美国银行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但会计界断然否认它是导致危机的主因之一。 [12]潘经明在《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中认为亚洲金融惫机,是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危机,通过深层次分析.也表现出会计管理危机,对我国会计改苇的警示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深化会计改革拓宽了思路。 要求会计改革彻底走出国绕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打转转的思路。 站在市场经济的高度.立足市场.立足建立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 把规范各种经济成份的会计管理,建立统一、高效、会计管理方法,按国际惯例的要求确立我国的会计管理方法。 一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迫在眉睫,会计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反映出会计对市场适应程度。 二是重塑会计管理目标。 三是全面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13]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较早,且不断发展完善,较国内研究要成熟。 主要从早期的经济周期理论到货币理论,债务-通货膨胀理论等,认为过度负债银行不愿贷款,迫使债务人降价出售资产,进一步削弱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进而恶化为金融危机。 不足的是国内外学者从微观层面对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的较少。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1、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本文通过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校图书馆的各类期刊、阅读国内外有关著作等手段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阐述金融危机特征及其危害性,探讨金融危机发生会计方面的原因时联系近代典型的重大金融危机来进行研究分析。 2、主要研究思路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述金融危机的特征和危害。 结合实例从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会计原则方面揭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阐述会计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出防范金融危机的会计对策。 二、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危害性(一)金融危机的定义及特征理论界对金融危机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是一个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 相对传统金融危机,现代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如下特征:1、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金融危机并非近年才有,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偶然现象。 其中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仅有的一次由于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波及面较广的金融危机。 二战以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最终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受到冲击,不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债务危机四处蔓延。 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频率有明显加快的趋势。 首先是因金融衍生品投机失利的“巴林事件”和“大和事件”震惊了世界,随后发生了北欧银行危机,时隔不久,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典范的墨西哥发生了危机。 据统计,自1980年到1996年,共有133个发生过银行部门的严重问题或危机。 1997年7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人们刚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来,2008年爆发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首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可以说,20世纪后至今发生的金融危机的频率和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2、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在使各种金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步趋向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风险和危机也全球化了。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 纵观数次金融危机,无论是1992—1993年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贬值所导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或是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所引发的拉美危机,还是1997—1998年泰国货币危机所演变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至今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因此不难看出,现代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传染效应的加强,由传统的单向传染趋势变为了现代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染趋势。 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变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金融危机的超周期性和超前性传统金融危机多表现为周期性金融危机,即指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的金融危机,伴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起伏跌宕。 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 现代金融危机则更强调它的超周期性和超前性。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各国纷纷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府干预,经济危机的周期波段有所延长,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得到了控制。 然而此后全球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却似乎脱离了经济周期的轨道。 社会的证券化、资本化、货币化不断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脱钩,当此类经济运动的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使现代金融危机的敏感性、超前性和突发性均有增强趋势。 考察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拉美各国,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各国情况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都大抵如此。 (二)金融危机的危害1、对金融体系的危害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银根骤紧、银行发生挤兑或停兑、金融机构倒闭、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储备耗尽等。 当经济衰退或资金借贷严重失衡时,就出现了信心危机和挤兑存款,从而引发银行业危机和全面的金融恐慌。 金融危机还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暴跌。 当人们对于金融资产价格、整体经济的信心急剧丧失时,人们会在短时期内采取一致的行动,抛售各种有价证券,进而导致证券市场危机的爆发,进而导致货币供求均衡、资金借贷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关系被破坏。 严重的金融危机会干扰资金、信息和商品的正常流动,导致信用过程的中断和货币供给的减少。 最终冲击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导致金融体系的混乱和某些金融制度的失效,使之无法正常运行,阻碍金融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2、对实体经济的危害现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紧密联系,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 以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居民家庭消费力不断下降、企业订单逐渐萎缩以及银行信贷日益收紧,不少企业举步维艰,最终滑入破产倒闭的深渊。 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 3、对社会的危害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 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企业倒闭,就意味着大批的失业人员。 金融危机引发的物价上扬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能激化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引起政治上的论争,造成政局不稳。 金融危机往往使发展中国家财富大量外流,对国家经济利益,甚至经济主权造成直接损失。 危机国政府为在短时间内筹措到一大笔资金来抢救市场,不得不接受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苛刻条件,大量的国家利益被别人轻易地廉价地拿走,国家经济实力显著下降,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因而减少,对长期国家利益构成威胁,这是金融安全受到损害的最高表现。 三、金融危机发生的会计学视角分析国内外许多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人士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的也提出了比较有效的对策,为金融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防御措施。 金融危机爆发是由许多因素累积一些微观层次的问题长期未被发现而引起的。 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的原因,但却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下从会计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披露缺陷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1、会计信息不对称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和资料向法定相关主体报告(上市公司要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外部人员很难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融资等目的,必须向投资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经营信息。 会计报表就成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员获取企业信息最可靠、最容易的途径。 如果缺乏充分的会计披露,就阻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取必要和及时的信息,使他们难以在成功企业和可能不成功的企业之间进行选择。 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在近几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披露都存在严重缺陷,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获取,也就是说增加了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Gertler(1998)、Bernanke和Gilehrist(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更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在借贷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最终借款人对其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投资者对影响投资收益的所有变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的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参与者行为均衡的性质以至金融资产价格均衡的性质,造成了金融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的合理性,使金融市场的完善性大打折扣。 “逆向选择”降低了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道德风险”削弱了金融市场的资金动员能力。 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此而产生了市场的有效运作。 当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积累到致使市场不能有效地在储蓄者和有生产投资机会的人们之间融通资金的严重程度,金融危机便产生了。 “次贷危机”爆发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实际上是由次贷衍生出的金融工具链条过长又缺乏监管、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造成的。 次贷危机中,贷款机构将钱借给实际上没有还款能力的次级贷款者,投资银行又将这些次级贷款资产打包进行证券化,进而又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证券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的次贷风险分散出去了。 因为次贷的风险已经从贷款机构分散出去,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就没有了风险控制的动机和激励,于是大量放贷。 但是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和房地产价格的走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提高,次贷资本链条从最初端开始断裂,进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危机和全球的危机。 2、会计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容易引发金融危机(1)隐瞒关联方关系 。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许多企业为了大量举债,用掩盖关联方交易的方法来获取借款。 由于东亚五国的大多数大型企业在金融领域内都设有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这些企业利用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即使在未支付利息或未清偿到期借款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新的借款。 另外,即使是非银行集团的成员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签定信用协议的方式,来获取长期或短期信贷支持。 按理,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债务负担和关联方款项的往来,本应能揭示其真实数额,可事实上,东亚国家的报表上对这种关联方披露很少。 这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没有偿债能力,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还能贷款,最终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之一。 在次贷危机中,某些投资银行为了将低质的房屋抵押债券不列入其资产负债表中,出资设立了结构性投资载体或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or SIVs)。 通过将次级抵押债券卖给这些SIVs公司,投资银行可以充实新的资金,并减少了负债从而美化了资产负债平衡表。 当SIVs公司将这些债券再卖给其他投资人时,投资银行便可以确认利润。 然而这些投资银行和SIVs的关联方关系并未披露,大部分的投资银行通过对SIVs提供信贷额度,从而对它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或影响。 由于投资银行卖给SIVs的债券并不能满足终止确认的条件,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确认相应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投资银行应将抵押债券产生的负债保留在自己的账面上,并记录所有的投资损失。 可是在初期,许多银行利用表外业务,通过不合并SIVs资产负债表来模糊投资人的判断。 后期,有些银行出于名声或者不想让SIVs破产的角度,同意SIVs并不是和投资银行相分离的独立公司,遂将SIVs的交易入账并登记其损失。 但是当这些以前未记录未披露的债务突然出现在投资银行的报表上时,投资银行的股东们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在2007年第四季度将490亿美元SIVs损失入账的时候,其股票价格就开始下跌。 (2)衍生金融工具披露。 各种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本意是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投资的风险。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是把双刃剑。 如果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和监管不及时、不恰当,也会爆发金融危机。 因此比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用更为重要和严格的是其信息的披露和风险的控制。 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金额巨大,过程复杂,作为表外业务使投资者无法根据传统财务报表估计和判断其风险和报酬。 此次次贷危机中,对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次贷危机的核心是非传统贷款的爆发,包括次级抵押贷款。 这些贷款由房屋抵押经纪人卖给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再次将它们包装成更加复杂的结构债券,将大量的信贷违约调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及其它与债券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销售给各种金融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人。 由于CDS是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没有专门机构监管它的交易,另外持有者不愿对其风险进行真实的披露,导致CDS的市场有很大的不透明性。 美国国际保险集团(AIG)自2006年以来,其CDS的成本就急剧上升,但AIG并未重视它的风险。 在2007年第四财季出现亏损之前,AIG从来没有在其年报中披露过CDS。 2008年初AIG宣称,根据内部估值模型,由于CDS产生的损失约9亿美元。 但最终AIG在3月底宣布了因CDS而减记了超过110亿美元次贷相关衍生资产。 2008年11月10日AIG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集团亏损245亿美元,其中,CDS业务当季的资产减记规模超过70亿美元。 可见正是CDS导致AIG陷入了流动性和资本不足的危机中。

美联储加息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在11月4日周五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称,如果利率升至高于预期的水平,可能会出现金融困境,从而损害经济,该报告强调了其控制顽固通胀的风险。 这一每半年发布一次的报告称,随着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最终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流动性紧张以及包括在超低利率时代大涨的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 除了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外,该报告还强调了一系列风险,包括全球经济疲软、“高得无法接受”的通胀和地缘政治动荡。 报告认为,这些风险放大了某些资产类别的波动性。 房价对加息反应特别敏感美联储在这份报告中认为:鉴于房地产估值处于高位,房价对冲击可能特别敏感。 虽然随着美联储加息,近来美国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但美联储在这份报告中表示,与租金等指标相比,美国房地产估值仍然偏高。 美联储表示,有迹象表明,新房按揭贷款拖欠率正在攀升。 美联储加息或带给金融市场损失美联储在这份报告中承认: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遭受损失,减少他们获得资本的机会并提高他们的融资成本,从而对资产价格、信贷可用性和经济造成进一步的不利影响。 美联储副主席莱尔布雷纳德在同时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当今全球货币政策同步迅速收紧、通胀上升以及与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相关的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等因素,增加了核心流动性紧张或隐藏杠杆问题带来的金融系统脆弱性扩大的冲击。 随着利率迅速上升,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引发了人们对市场意外崩盘的担忧,尤其是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 美联储表示,除了新房按揭贷款拖欠率上升之外,企业的信用等级下调速度也在加快。 然而,美联储指出,美国银行系统内的杠杆率仍然相对较低,大型银行资本充足,“即使在经济大幅下滑期间”也能吸收冲击。 美联储补充说,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已开始降低其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它们对信贷损失的脆弱性看起来是“中等”水平。 美联储的报告称,在金融市场估值下滑之前,美国的银行一直在努力出售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承销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高风险贷款,这阻碍了这些银行向其他大型但评级较低的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 美联储:警惕外国风险输入尽管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推动下,银行和交易商今年通过其交易业务获利丰厚,但最近英国主权债券市场的混乱引发了美联储的担忧。 当时英国金边债券遭到的抛售让人们得以一窥市场动荡能蔓延到什么程度。 由于英国养老基金出售部分投资组合以满足巨额追加保证金要求,一度引发美国债券市场的动荡。 美联储指出,由外国风险引起的波动,包括地缘冲突风险,可能“给对冲美元头寸和市场运作的机构带来风险”,同时也给借入以美元计资金的新兴市场带来困境。 美联储写道:持续或更极端的市场波动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挥作用。 短期融资市场的“结构脆弱性”可能会进一步放大这个问题。 美联储强调美债市场流动性紧张在这份半年度金融体系风险评估中,美联储还强调了美国国债和其他一些关键金融市场“紧张的”流动性状况。 报告称:市场深度等流动性指标表明,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仍低于历史标准。 流动性低会放大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最终可能会损害美债市场运作。 报告称,流动性问题“也可能增加依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的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风险”,同时指出潜在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扩大金融稳定风险。

标签: 抛售警告 及时了解市场动荡并减轻您的损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