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股票的投资指南:判断赢家的关键因素和风险评估

admin 2 0

该怎么建立自己的股市操盘系统和体系

成功交易的一个秘密就是找到一套适合你的交易系统。 这个交易系统是非机械的,适合你自己个性的,有完善的交易思想、细致的市场分析和整体操作方案的,在风险市场的赢家都有自已的交易系统,因此寻找适合自已的交易系统与完善自已的交易系统是专业交易人士投资的一生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 什么是交易系统?交易系统是完整的交易规则体系。 一套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对投资决策的各个相关环节作出相应明确的规定。 这种规定必须是客观的、唯一的,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解释。 一套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 交易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它保证了交易系统结果的可重复性。 从理论上来说,对任何使用者而言,如果使用条件完全相同,则操作结果完全相同。 系统的可重复性即是方法的科学性,系统交易方法属于科学型的投资交易方法。 大部分投资人往往把决策的重点放在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上,其实这是非常偏颇的。 成功的投资不但需要正确的市场分析,而且需要正确的风险管理和正确的心理控制。 三者之间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险管理,再次才是分析技能,即所谓的3M系统(Mind、Money、Market)。 如果用一个比方来形容,对市场的判断在投资行为的重要性中只占1%而已,被大多数投资人忽略的东西,才是投资行为中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分析是管理的前提,只有从正确的市场分析出发,才能建立起具有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风险管理只有在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下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而心理控制正是两者的联系桥梁和纽带。 一个人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则往往会偏离正确的市场分析方法,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也常常会背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投资人若想在效率市场持续稳定的赢利,必须成功的解决两大问题:1、如何在高度随机的价格波动中寻找非随机的部分;2、如何有效的控制自身的心理弱点,使之不致影响自己的理性决策。 很多投资家的实践都证明,交易系统在上述两方面都是投资人的有力助手。 大多数投资者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对市场的认识没有系统的观点。 很多投资人根据对市场的某种认识,就片面的承认或否认一种交易思路的可行性,其实他们不知道,要想客观的评价一种交易方法,就要确认该方法在统计概率意义上的有效性。 无论是随机还是非随机的价格波动中不具备统计意义有效性的部分,只能给投资人以局部获胜的机会而没有长期稳定获胜的可能。 而交易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投资者有效的克服对方法认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交易系统还可以帮助投资人有效的控制风险。 实践证明,不使用交易系统的投资人,难以准确而系统的控制风险。 没有交易系统做指导时,投资人很难定量评估每次进场交易的风险,并且很难评估单次交易的风险在总体风险中的意义。 而交易系统的使用,可以明确的告诉投资人每次交易的预期利润率、预期损失金额、预期最大亏损、预期连续赢利次数、预期连续亏损次数等,这些都是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参数。 帮助投资人有效的克服心理弱点,可能是交易系统的最大功用。 交易系统使交易决策的过程更加程序化、公开化、理性化。 投资人可以从由情绪支配的处于模糊状态的选择过程转变为定量的数值化的选择过程,即单纯判定信号系统的反映以及执行信号所代表的决策。 交易系统几个核心内涵 1:心态核心。 在交易系统没有提出可交易各股时期,心态如何摆正,并且做到行与心合一,是交易系统能够发挥系统交易的首要条件。 如果,一套很好的交易系统,但心态急噪,无法忍耐空仓或者视那些持续飚升但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才为合理而又强行介入,那么,作为脱离交易系统控制,导致的失败,就不能归咎于交易系统程序失败,是心态失败导致了交易失败。 因此,偶认为,心态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交易系统的成败。 2:得失核心。 不同的资金起点,有不同的得失。 如100万与3万,年一倍,其交易次序是一致的,但掌握100万的个体,其将收益目标降低到年50%,其收益高于3万翻倍许多,其心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因此,导致了不同的交易系统性质,100万的个体很有可能看重中线交易系统,3万的个体很有可能看重短线交易系统。 3:技术核心。 市场获利模式就三种,超跌反弹、高抛低吸、强势追高。 1》超跌反弹,超,超到什么程度必反?弹,弹到什么程度必跌? 2》高抛低吸,高,高到什么程度为高?低,低到什么程度为低?吸,吸是一次还是多次? 3》强势追高,强,什么时期可以追,什么时期不能追?追,高到什么程度还可以追? 超跌反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析基点,那么,定义这个超,就可以采用历史统计来实现。 例如,高点下降超过60%,并且在形态、成交量分布等等技术,都达到适当,那么,这个超,就是必反的定义。 历史统计应该成功率非常高才对,如果,还是很低,那么,这个就不是超。 高抛低吸, 偶认为,从形式上,它应该是某种通道的产物,达到通道的上轨,抛出,达到通道的下轨,低吸(在你的系统中有使用布林线进行操作,但必须分析整个趋势处在什么状态,如果处在整理趋势之中是很可行的一种技术分析指标,但如果明显处在一个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之中,那么使用趋势线与通道线是明智的选择——当然在整理趋势中也适用,这样避免使用布林线等摆动指数所发出的模糊或错误信号)。 通道的下轨永远都都在K线之下,出现小概率在之上,应该是抄底系统信号。 通道的上轨永远都在K线之上,出现小概率在之下,应该是逃顶系统信号。 ——与布林线有同曲异工之妙。 强势追高, 当指数形成中级行情的时候,才追高,这种是比较安全的。 也可以在下降通道中追高,但这要取决于历史统计,实际上,强势追高是一种不理性的操作手法。 在追高的选股时期,可以肯定手中有资金,行情在上涨,这部分资金踏空,那么,如果有上面两种交易系统,就不存在踏空。 只存在速度上的不同。 4:控制核心 在交易系统出现信号时期,因为必然存在不确定性,就需要资金管理来将不确定性(偶称为风险)降到最大可控程度,这个并不是技术交易系统的内容。 假设,一个可以达到70%成功率的技术交易系统,如果加入资金管理,可以提升到80%,那么,这个技术交易系统的成功率就是80%,而不是70%。 5:跟踪核心 在交易系统出现信号时期,并交易介入。 后市趋势跟踪系统是否有转市的可能存在,如果存在,即立刻止赢。 因此,好的交易系统,还应该有一个配套的好的趋势跟踪系统存在,以决定趋势的终结,以便于,让利润奔跑。 6:空仓核心 当交易系统没有信号时期,是否能够达到空仓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交易系统成败的重大问题。 由此,可以清晰看到,技术交易系统只是交易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 当技术交易系统出现信号时期,并不是系统在做决策,实际上是人在综合做出行为决策。 一份好的交易系统,包含了心态、技术、要求、忍耐、控制等等。 所以,交易系统是综合分析系统。 来解决在正确的什么时机、选择正确什么对象、进行正确的行为的决策系统。 自己的交易系统。 1:交易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2;资金管理及应对事项。 3:指数顶底分析方法。 4:各股顶底分析方法。 5:交易系统复利统计。 (以控制空仓心态) 6:交易系统信号分布。 (以控制等待心态 说流程之前,先说说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股市的本质是博弈; A)从参与股市的人员看,股市博弈的本质是多方博弈; B)从参与人员的目标看,『股市博弈的本质是两方博弈』,即看跌卖出的空方和看涨买入的多方进行博弈; C)股市博弈的本质和下棋很相似,有人说股市如棋,此言甚是; D)多空双方在『不同的时间等级上』进行厮杀和纠缠,正如没有两盘完全相同的棋局一样,股市也是一样,过去不能预见未来,没有完全相同的股价走势,有的只是『相似的博弈原理和盈利模式』; 建立交易系统总体流程步骤一:『明确交易系统的依据』; A)说完股市本质,我们就应该知道建立交易系统的依据了; B)建立交易系统的依据就是:『在股市博弈总体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要发现和分离出股价运动的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科学交易观和正确交易方法论』; 建立交易系统总体流程步骤二:『构造交易系统』; A)要明确交易系统的目的:『克服人性弱点,便于知行合一』; B)要明确交易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和明确性』; C)交易系统随时间和证券市场外部环境变化,『本身要能够修改和进行参数调整』; D)交易系统的一些基本子系统:『行情判断、板块动向、风险管理、人性控制』; 建立交易系统总体流程步骤三:『检验交易系统』 A)检验交易系统包括:『统计检验、外推检验和实战检验』; B)要考虑交易成本; C)要考虑建仓资金量大小造成的回波效应; D)要考虑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的胖尾)对交易系统的影响; 建立交易系统总体流程步骤四:『执行交易系统』; A)日常操作主观要服从客观,『交易有依据、欲望要消除』; B)模拟操作不可少,即使不交易,依然要『仔细看盘、仔细复盘、揣摩多空主力的思路、勤动脑多实践』,最终做到『正确地知行合一』 系统交易,即按照一套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系统交易者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交易系统的开发中。 证券市场中,对于采用趋势型策略的系统交易者来说,成功开发一套交易系统的要素及其重要性比重,不妨设计大致如下:范围,10%;买点,5%;卖点,10%;止损,20%;资金管理,40%;对系统的理解、洞察、应变与创新,15%。 可见,资金管理是最重要的要素。 在系统交易中,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 (一)仓位。 即帐户中股票市值/(股票市值+债券市值+现金)*100%。 据道氏理论及后人的多次统计,一个市场中约75%的个股的走势是与大盘高度正相关的。 因此,根据大盘风险系数来决定仓位高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稳健的选择。 举例说,如果当前大盘风险系数是70%,那么仓位就应该是30%。 当然,大盘风险系数的判断是有很大难度的。 这里推荐三个方法,一个是台湾张松龄先生的表格打分法,把影响大盘的各个因素列出来并赋予权重,设计一张表格,每日打分;一个是某基金投资总监、《K线黄金定律》作者股乐先生提出的R28定律,即用R28与A股指数对照;第三个是最简单的,就是当前指数在最近一个显著运行周期内所处的位置,应用的原理就是周朝国立图书馆馆员老子先生提出的物极必反,反的高度可以根据历史统计取值。 (二)组合。 即持有多只个股时,每只个股占用多少资金。 这里说的组合与CAPM、APT基本无关。 每只个股占多少资金,取决于交易系统对每只个股所处位置的判断。 如果同时运用多个策略不同的系统,则还取决于每个系统的目标预期年均回报率。 另外,同一个系统又给出新的个股信号时是否换股,也是系统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三)分段。 即同一只个股的买卖分段进行。 基于趋势型策略的系统交易者,一般需要设立多个买入、卖出点。 比如说系统设定了有三个可能的买入点,那么每个买入点各应投入多少资金,这也是属于资金管理的内容。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同时属于买点、卖点、止损这几个要素的范围。 仓位、组合、分段这三个层次,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当判断大盘风险系数增加,须降低仓位时,组合与分段常常也同时受到影响。 理想的情况是系统本身对所有问题都定出明确的规则,但由于软件平台的限制,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对于中小资金的投资者来说,运用手工方法每日进行一下处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方法,相信也能达到基本的效果。 当然,不管是指标公式、选股公式、交易公式,还是交易系统,其生命都源于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是根据对股市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的非随机性特征及规律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制订的作战原则和总体思路。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大资金管理人和操盘手并不去编什么公式,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对交易策略有系统而深入的掌握。 当然,如果有了好的软件,他们把自己的策略放进公式里,也会省下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点上,你已经能编一些指标进行实战的操作,这方面是很优秀的)。 不过凡事均有利弊,过于机械则会损害洞察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交易系统的思路 ----(1)、从历史牛股的市值变化、股价变化、股本扩张、股本区间分析,寻找主力在制造什么样牛股。 ----(2)、从历史上赚钱投机者的操作频率、资产变化、赚钱的个股从什么价位持有到什么价位进行分析;从历史上赔钱的投机者的操作频率、资产变化、赔钱的个股从什么价位持有到什么价位,这些赔钱的个股在股本和业绩等有什么性质进行分析。 从而寻找最佳的操作频率;资产阻力位;股价阻力位。 ----(3)、通过对大单分析(这在你的交易系统说明中有充分的体表);股东数据分析;换手率分析;指数对大盘重心的偏离度分析。 寻找买点和卖点。 ----(4)、指数偏离大盘重心的程度与仓位线性关系探索,创立指数和仓位的年度方程和季度方程。 ----(5)、个股的排他性分析,特别是对回调个股的“时间、幅度、交易量”分析,空中加油的特性分析,确立参与目标个股的最优数量、最优委托笔数、和最优的委托时间间隔。 总之:一个交易系统的形成除了有市场普遍性具有的特点外,也应有每个人个人的性格特点,对于即日交易(秒——小时)、短线(小时与天)、中线(周与月)、长线(月与年)不同交易方式的人(其中已含有个人的操作特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市场(股票、期货、期权、价差交易、权证、基金、债券、外汇等)在交易系统中各子项的偏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就是使用的技术分析系统参数也应做充分的调整。 交易策略也应有主次之分从而使整个交易系统很明确。 不谈交易之前的分析策略,从交易一开始,交易系统最终要牢牢把握的就是三点(一个买点与二个卖点——止益目标点与风险控制点),从而在不明确的市场中以概率的方式获胜(截短扬长)从而获取总的利润。

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判断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在所有重要方面公允表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表示意见。 因此,各国审计准则一般直接沿用了会计文献中的重要性概念。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SAS No.47,Audit Risk and Materiality in Conducting an Audit)中指出,“考虑重要性是一项职业判断,审计师需要判断合理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SAS No.47认为“一些事项(不论个别还是累计)对于会计报告是否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公允表述是重要的,而其他一些问题则是不重要的”。 “在审计计划和执行过程中,审计师没有责任去合理保证能够发现不重要的错报或漏报”。 重要性标准具体运用于审计过程的两个阶段:一是在审计计划时,重要性是审计所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限度。 这时对重要性的判断决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 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是错报或漏报的个别或汇总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程度。 这时对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重要性判断决定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 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标准重要性标准不仅运用于财务报表的编报和审计,而且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重要性标准首先决定了一项信息是否重要,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是否有披露义务。 区分信息是否重要的意义在于使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得到投资判断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力图避免证券市场充斥过多的噪音。 美国关于重要性标准的定义首先是在根据1933年证券法的注册登记陈述中体现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在证券法颁布后的第一年规定:“一件事项如果得以正确地表述或披露,阻止或将阻止普通投资者购买该股票,则该事项为重要事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SEC采用综合信息披露体系,在S-X规程(Regulation S-X)中将重要性标准限定为“一个理性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注册证券时会认为该信息是重要的实质可能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信息披露中重要性标准不仅适用于向证券监管机构公开报送的财务报表,还包括其他财务报告(例如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盈利预测报告等)和非财务信息;重要性标准不仅影响证券发行的信息披露,还体现于二级市场的临时披露义务的履行。 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判断仍然贯彻“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标准,但具体方式有所差别(例如及时信息披露的可能性/重大性测试,二级市场信息披露“影响股票价格”和“影响投资者决策”并用的二元化标准等)。 但由于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这里不再详细讨论。 综上所述,不论会计规则制定机构从用户需求观的会计目标出发对重要性下定义,还是证券监管机构基于投资者保护观界定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都得到一致的看法,即将“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作为判断财务报表重要性的标准。 三、法庭对虚假陈述重要性的认定财务报表的编报和审计人员站在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作出重要性判断是一种事前判断。 事实上财务报表的某项或累计错报或漏报是否构成重要性,只有在事后产生争议时通过法庭的认定来完成。 因此重要性标准关系到对虚假陈述的认定和相应的民事救济和民事责任制度。 具体就财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的认定而言,各国的法律实践都认为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存在错报或漏报;二是错报或漏报具有重要性。 在美国重要性标准的形成过程中,法院的判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证券法颁布后的首例财务欺诈大案——巴克雷斯建筑公司案(1962)中,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发行债券上市申请表中的错误披露是否属于“重大”时,认为“每股收益”的高估15.3%不属于重大错误,营业净收益高估16.5%也不算重大错误,但流动资产和由此计算出的流动比率高估18.8%属于重大性错误。 法官的理由是:与公司股东相比,债券持有人或未来投资者对公司资金流动状况高估的关心更甚于对公司收益的高估的关心,尤其对曾发生过资金流动困难和将面临严重营运资金短缺的公司更是如此。 法官在判案中写道,“如果正确地陈述了或透露了事实,将会导致一般的精明的投资者推迟或趋向于推迟购买本案所涉及的证券。 ”重要性判断在实践中的困难与矛盾尽管FASB、AICPA、SEC和法庭在重要性标准的立场完全一致,但并未解决实务中的困难和矛盾:衡量重要性以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为尺度,但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审计师和证券发行人必须在会计信息到达信息使用者之前作出重要性的判断。 他们如何把握信息使用者心目中的重要性?实证研究表明,不但会计信息编制人员、审计师与会计信息使用者(证券分析师)对同一问题的重要性判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审计师的重要性标准也不一致(Woolsey,1973;Dyer,1975;Patillo,1976)。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法庭对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认定低于证券发行人或审计师把握的重要性标准,有关责任人就需承担重大虚假陈述的赔付责任。 为解决重要性标准在应用中的混淆不清甚至误用滥用,最简单的办法似乎是公布一套涵盖各种情况的、定量的重要性指南。 但无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是证券监管机构都认识到这种做法不可行。 FASB认为“不可能制定通用的重要性准则,广收并蓄有经验人士在判别中的思考要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 讨论重要性标准离不开每个企业的特定环境,不同规模、利润和经营性质的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不同。 因此在确立了重要性的原则规定之后,会计人员、审计师和信息披露义务人自身需要运用专业判断来评估特定情形中的重要性。 为克服既要代替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重要性判断,又要承担重要性判断不符合信息使用者期望的风险,职业界在长期实务中自发形成了一套判断重要性的便于操作的经验法则(Rule of Thumb),其中以净利润的5%或10%为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应用最为广泛。 重要性标准的滥用及治理对策如上文讨论,会计、审计及信息披露规则中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都是站在信息使用者的立场界定重要性做出实质性的概括。 但这种抽象定义不可能具体指导每个特定情形下的重要性判断。 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数量化的经验法则便于会计和审计人员具体操作。 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对重要性的判断一旦沦为数量化的门槛,就容易被误用或滥用,成为不正当会计处理并且推诿责任的护身符。 重要性判断的滥用已经引起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重视。 SEC前任主席莱维特发表的题为“数字游戏”的讲演(1998年9月)中呼吁遏制美国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将“滥用重要性”列于五类重点调查对象。 莱维特一针见血指出,“实践中,一些公司滥用重要性原则,他们刻意在财务报表中制造一些小错误,其金额尚未超过通常可接受的重要性界限。 当受到审计师或者监管者质疑时,他们会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小疏忽而已’。 若真如此,他们为何煞费苦心地出错,并将错误大小控制在重要性范围内?”以具体指导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判断。 SAB99并不否定职业界运用具体百分比对重要性进行初步判断,但强调重要性的判断必须站在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上考虑综合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其主要内容如下:1.强调了数量与性质并重的观点。 SAB99列举了一些将导致数量上较小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达到重要性的情况,包括:(1)帮助实现预期盈余(earnings expectation)的差错;(2)改变收益趋势的差错;(3)达到扭亏为赢或者相反目的的差错;(4)重要分部或业务发生的差错;(5)违反法规的差错;(5)借以满足债务契约的差错;(5)实现管理者报酬(如股票期权)的差错;(6)隐藏非法交易的差错。 2.要求在判断重要性时应考虑管理当局的意图,即使差错金额微不足道,但如果出于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动机,则应该作为重大差错对待。 3.在对待各报表项目的差错金额能否累计抵消的问题上,SEC持否定态度,认为分别各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有关项目错报或漏报的小计、所有项目错报或漏报的汇总,要统统考虑,不应相互抵减或抵消。 4.具体项目的重要性水平还取决于该项目能够精确计量的程度。 能够精确计量的项目(例如应付账款)与存在不确定性的项目(例如或有负债)相比,可以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的程度更低。

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的艺术:衡量与决策的关键指标

投资回报率(ROI),如同一把度量财务健康和盈利效率的尺子,它刻画了每单位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 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领域,ROI都以简单而直观的公式(税前年利润/投资总额)×100%来衡量,便于业绩评估和资源优化。 然而,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在于它忽视了时间价值和全局视角,可能导致局部利益优先。

计算的多样性

投资决策指南

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投资回报率并非孤立的数字,它受利率(资本生产力、供求和风险因素)的影响,且具有时效性。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提升投资回报。 理解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回收期,例如,流动性强的资产虽然回报可能较低,但回收快,风险相对较小。

全面视角与评估

投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如市盈率(PE)、权益净利率(ROE/PB),以及每股收益与买入价格的比率。 不同的资产类别和策略,其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范围各异,如成长股与非成长股就有不同要求。

实际案例与启示

总的来说,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但必须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市场环境来解读。 只有在全面评估和理性决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投资成功。

标签: 判断赢家的关键因素和风险评估 生物科技股票的投资指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