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仓股票的艺术与科学:确保财务成功的完整指南

admin 28 0

建立股票投资组合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艺术和科学。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阐述建仓股票的艺术和科学,以帮助您提高投资回报率并实现财务成功。

第一步:明确您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开始建仓股票之前,至关重要的是要明确您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您的目标可能包括退休储蓄、子女教育基金或购买房屋首付。一旦确定了您的目标,您就可以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即对亏损的容忍度。这将影响您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

第二步:研究和选择股票

选择股票时,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公司财务状况: 审查公司的收入、利润、负债和现金流。
  • 行业前景: 研究公司的行业趋势和竞争格局。
  • 管理团队: 评估管理团队的经验和成功记录。
  • 估值: 比较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等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
  • 技术分析: 图表趋势和形态分析可提供对股票价格潜在走势的见解。

第三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将您的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股票、行业和资产类别中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降低您的总体风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您的回报率。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多元化:

  • 行业多元化: 投资于不同行业的股票,例如技术、医疗保健和金融。
  • 市场规模多元化: 投资于大盘股、中盘股和小盘股。
  • 资产类别多元化: 将股票与债券、房地产和商品等其他资产类别结合起来。

第四步:确定适当的仓位规模

您对每只股票投资的金额必须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 投资目标: 您对这只股票的期望回报率是多少?
  • 风险承受能力: 您愿意承担多少亏损风险?
  • 投资组合规模: 这只股票在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应该多大?

第五步:确定买入和卖出点

确定合适的买入和卖出点对于优化您的投资回报至关重要。您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 技术分析: 图表趋势和支撑/阻力位可提供买入和卖出信号。
  • 基本面分析: 公司的财务业绩和行业趋势可以影响买入和卖出决策。
  • 止损单: 止损单可在价格跌至特定水平时自动平仓,以限制损失。

第六步:定期审查和调整

定期审查和调整您的投资组合非常重要。您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状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据需要调整您的资产配置、仓位规模和买入/卖出点,以保持投资组合与您的需求相一致。

结论

建仓股票是一项需要仔细考虑和执行的复杂任务。通过遵循本文中概述的艺术和科学原则,您可以创建和管理一个多元化的高回报投资组合,以实现您的财务目标。记住,投资涉及风险,因此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非常重要。


彼得·林奇身高

林奇身高6 英尺多一点,身材细长,体格健壮,他有一头银发,苍白的脸上焕发着英气。

1英尺=30.48cm 6英尺=6*30.48=182.88cm,也就是说林奇身高在183cm多点。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出生于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他曾是富达公司(Fidelity) 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已退休从事于慈善事业 。

个人经历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 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 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

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

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 即使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波士顿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 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 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 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 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 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8美元 。 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 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Fidelity),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教育背景

林奇1965年从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本科毕业, 在波士顿学院求学期间,林奇学习了历史,心理和哲学。 在大二期间,林奇曾经以每股8美元购买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后此股票就上涨到每股80美元。

1968年林奇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毕业。

成长记录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739美元,增值26.39倍(注意,每年复合增长率为29%,1.29的13次方是27.39,不是28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

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 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 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 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 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0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 ,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 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 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 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 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 ”

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 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

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回报母校

1999年彼得·林奇向其母校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母校教育学院的发展。 2000年波士顿学院决定将BC教育学院命名为林奇教育学院(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以此纪念彼得·林奇对母校BC的重大贡献及其杰出成就[4]。

成功秘诀

心态平和,从容不迫, 稳健而敢于犯险。

纤毫小事中觅先机。

投资策略及理论:

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 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

PETER LYNCH 投资理论

具体做法

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 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 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他认为应该将股票分类作为投资的第一步。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

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厌烦 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 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 6、充满谣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 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 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 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 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 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 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 14.主营业务单一的公司,认为“多样化恶化”。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 2、其龙头企业二世 3、不务正业的公司 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 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

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 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

个人观点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

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 相信自己。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

总括

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

名言及观念

“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 ” 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 2、你有余钱投资吗? 3、你有赚钱能力吗? 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更多的钱。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黄金规则

彼得·林奇是个投资奇才,作为一个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维更现代、投资技巧更新颖复杂,但我们从以下投资规则中能够看出,在骨子里他依然是与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脉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2.投资法宝不是得自华尔街投资专家,它是你已经拥有的。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

3.过去30年中,股票市场由职业炒家主宰,与公众的观点相反,这个现象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获胜,你可以不理会职业炒家而战胜市场。

4.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5.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 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 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6.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7.远射几乎总是脱靶。

8.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 业余选段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 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

10.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 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 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

11.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 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有大赢家。

12.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13.如果你想投资麻烦丛生的行业,就买有生存能力的公司,并且要等到这个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时再买进。

14.如果你用1000元钱买股票,最大的损失就是1000元。 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获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 个人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几家绩优企业,而基金经理却必须分散投资。 持股太多会失去集中的优势,持有几个大赢家终生受益。

15.在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注意观察的业余投资者都能在职业炒家之前发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罗拉多州1月份的暴风雪一样是正常现象,如果你有所准备,它就不会伤害你。 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机会,你可以挑选被风暴吓走的投资者放弃的廉价股票。

17.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在股市赚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的耐力。 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抛掉存货,你就应避开股市或股票基金。

18.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 不要理会周末的焦虑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论。 卖掉股票是因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恶化,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

19.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及股票市场的走向,不要去搞这些预测。 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20.分析三家公司,你会发现1家基本情况超过预期;分析六家,就能发现5家。 在股票市场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公司成就被华尔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机会,就如同打牌赌博时,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赢的机会一样。

22.当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时,时间站在你这一边,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头5年中错过了沃尔玛特股票,但在下一个5年它仍是大赢家。

23.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但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资共同基金吧。 这时,投资分散化是个好主意,你该持有几种不同的基金:增长型、价值型、小企业型、大企业型,等等。 投资6家同类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美国股市过去10年的总回报排名第八。 通过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资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处。

25.长期而言,一个经过挑选的股票投资组合总是胜过债券或货币市场账户,而一个很差的股票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在坐垫下。

炒股操盘手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注册之后再下载。 日内交易(day-trading)成长之道-摘自《华尔街操盘手日记》 传统交易员培训方案一上来就让交易员试着去抓大的行情,比如说,持有几天或更长时间。 这样固然助于交易员树立长远的眼光,但是训练的强度不够,以至于效率不高,成才率低。 新的培养思路则是让交易员去试着去抓很小的波动开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去抓大的行情。 这样的好处是训练强度很高,有助于尽快养成“坚决止损”和“顺势操作”等好习惯,并且在积累了足够的盘感和经验之后,交易员能更好的把握大的行情,更好的控制风险。 所以,学做交易最好从超短线交易(scalping)入手。 所谓超短线,就是每次只赚两三分钱就走人陪两三分钱也走人,每天做几百次的交易,想办法让赚钱的次数多于赔钱的次数。 因为每次的盈利都是美股两三分钱,所以每次的损失也必须严格的控制在每股三分钱以内。 这就要求交易员坚决止损,毫不犹豫,并且还要做到灵活果断,反应敏捷——机会来时迅速出击,情况不妙就平进平出或赔一分钱走人,不一定死等到三分钱的止损位才止损。 假设一个交易员一天做了300次交易,其中60%的交易赚钱,平均每次每股赚2分,另外的40%的交易赔钱,平均每次每股赔2分。 如果他每次的仓位都是2000股,那么,他的盈利的交易共赚进7200美元(2000*0.02美元*300*60%=7200美元),而亏损的交易共赔出4800美元(2000*0.02美元*300*40%=4800美元),剩下的2400美元的毛利。 交易成本大概是1000股双边2美元,300次交易共计1200美元,最后当天的利润为1200美元。 超短线交易的盈利模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一,坚决止损,把损失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及时赚钱的交易次数远大于赔钱的次数,也还是有可能赚不到钱:第二,有一定的正确率,60%~70%的交易赚钱即可,不要奢望太高;第三,每天的交易次数够多,只有次数多,才能保证概率的有效性;只有次数够多,才能充分发挥低成本高速度的优势;只有次数够多,才能尽快锻造出过硬的交易员——而这也正是为什么说“学做交易,最好是从超短线交易入手”的原因。 对于一个稳定盈利的超短线交易员来说,每天交易三百多笔,其中有两百笔左右挣钱,有一百多笔是亏损的。 面对这一百多笔亏损的交易,他每一次都要坚决止损,不可心存侥幸。 如果止损不坚决,恶果马上会体现出来。 散户如果止损不坚决,或许在短期之内并不会受到惩罚,反而还能尝到甜头,可能要等到一两年之后市场大反转的时候才能导致重大损失。 超短线交易迫使交易员每天一百多次的坚决止损,所以,能帮助他尽快养成坚决止损的好习惯。 同时,面对每天一百多次亏损的交易,交易员必须做到坦然接受损失,否则他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就天性而言,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坦然接受损失。 大的损失,比如失去亲人或意外伤残,小的损失,比如考试失利或财务失窃等等,都不那么容易接受,都会使我们经历或长或短的痛苦。 有人甚至深陷痛苦,无力自拔而选择轻生。 交易之所以那么难,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损失是交易中必然的一部分,而绝大多数人却不能坦然接受损失。 他们或逃避损失,所以不能坚决止损;或害怕损失,所以不能大胆建仓;或被损失激怒,所以不能保持冷静;或对损失耿耿于怀,所以不能专注于当前的交易。 超短线交易迫使交易员每天一百多次直面损失,所以,能帮助他更快地成为“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 交易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请客吃饭,是“刀尖添血,快意恩仇”的活,想砍人就得坦然接受赔钱。 经过几个月数万次交易的洗礼,超短线交易员能更快地做到坦然接受损失,把损失看成交易的成本——成本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并且也必须控制。 控制好损失——坚决止损并且坦然接受损失,是交易成功的基石,但是在这个基石之上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正确率才可能赚钱。 为了保证正确率,超短线交易员必须坚持顺势交易。 对他来说,抓反转是绝对错误,而且毫无意义。 为了在下跌过程中买在最低点,一个交易员可能要选错好几次才能最终抓住最低点,因为最低点只有一个,而在下跌过程中“长得像”最低点的确有很多。 就算真的买在最低点了,对于超短线交易员来说也不过是赚两三分钱走人——他不能因为觉得自己买在了今天的最低点,就抛弃既定的交易策略,开始长时间持有。 即使持有,也未必能赚更多,比如说,股价从最低点仅仅上涨了五分钱就进入了一个区间为两分钱的盘整,并且一直盘整到收市。 与其持有到收市,还不如及早了解,并在那两分钱的区间来回交易获利。 总之,对于超短线交易员来说,逆势操作会使正确率大大下降,即使抓住反转也得不偿失。 因此,必须坚持顺势操作——在上升趋势中不断地做多,而不去找最高点。 相应地,在下降通道中不断做空,而不去找最低点。 这样,超短线交易员能尽快地养成顺势操作的好习惯。 要想达到一定的正确率,超短线交易员还必须能够把握好进仓的好时机(timing)。 时机如果把握不好,即使是顺势操作也可能连续赔钱。 交易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制定数学上合理的交易策略,坚决止损,顺势操作,利用大数定律等等都体现出交易中科学的一面。 而对于建仓时机的把握则更多地体现出交易中艺术的一面——他要求交易员充分发挥他的洞察力、预判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并且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也正是这些方面体现出交易员的个人价值,因为交易中所有科学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变成程序得以完美地实线。 如果交易中没有那些艺术的成分,那也就不再需要交易员了,靠计算机程序自动交易就可以了。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上确实就有许多计算机自动交易程序,优秀的超短线交易员不仅在速度上和技巧上可以超过那些自动交易程序,而且还可以利用那些程序来赚钱。 总之,通过大量的高强度的操盘实践,超短线交易员能更快地提高对建仓时机的把握能力。 对于出仓时机的把握,在超短线交易员不构成大的问题,因为超短线交易员可以在出仓之后马上再杀进去,而对于散户来说,出的太早或是太晚都会导致利润大幅度流失。 超短线交易,除了能帮助交易员尽快养成坚决止损,坦然接受损失和顺势操作的习惯,并迅速提高对建仓时机的把握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锻炼交易员的心里素质。 超短线交易颇有一点像拳击比赛,只不过你的对手更为可怕——你永远都不能他它击倒,而它随时都可以把你打翻在地。 所以,时刻要注意自我保护,但又不能过于小心。 为了最终靠点数战胜这个可怕的对手,你要有旺盛的斗志,强烈的求胜愿望,充满自信和必胜的决心;你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勇敢果断地出击,在不利的时候迅速摆脱困境;你要非常坚韧,经得起一连串的沉重打击,愈挫愈勇,而又能保持冷静;你还要十分灵活,不断地调整战术,而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保持高度的自律,用强大的意志力来克制软弱、恐惧、贪婪、愤怒和冲动,强迫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 所有这些对于任何一种交易方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这些要求都很不容易做到。 只有那些经过高强度严格训练,心理素质极好的人才能够做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在交易上取得成功,而与此同时,不少退役的职业军人和职业运动员却成为优秀的交易员。 超短线交易这种特殊的交易方法要求交易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所以,也就好像把交易员放在一个大熔炉中经历千锤百炼,可以更快地锻造出钢铁意志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总之,通过超短线交易所特有的高强度大训练量的强化,一个新手可以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之内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深刻立即并认同重要的交易原则,而且有可能把某些原则变成近乎本能的习惯。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对于很多采用其他交易方式的交易员来说,恐怕要经过两三年的反复挣扎。 当然,超短线交易员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获得那样的收获。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历了极强的阵痛,所以,他完成蜕变的时间相对短一些。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想在交易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应该接受三四个月的超短线交易训练。 在超短线交易的基础之上,交易员可以尝试日内动量交易(intra-day momentum trading)。 这类交易法与超短线交易相比,次数有所减少,每笔交易的盈利目标有所放大,同时,对于进仓和出仓的时机也有更高的要求。 优秀的动量交易员(momengtum trader)沉着冷静且眼疾手快。 在股价无序波动时,他会耐心等待;而股价一旦启动,他会立即杀入;在股价运动开始失速或出现反转迹象时,他会立即平仓,锁定利润。 日内动量交易可以继续发挥职业交易员所拥有的优势——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 也就是说,低成本和高速度使交易员在出仓之后可以随时再杀入。 因此,日内动量交易的出仓原则是宁早勿晚,不允许账面利润的流失。 日内动量交易员会在股价出现回调之初就已出仓,而不会在回调过程中继续持有。 这样他就避开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当前的运动只是一个小回调呢,还是一个彻底的反转的开始。 这个问题对于散户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困扰。 散户交易成本高,不可能频繁进出,因此必须经常在回调中持有,忍受账面利润的流失,想在小幅回调之后继续先前的运动。 但是,很多时候“回调”持续扩大,最终演变成“彻底反转”,是本来赚钱的交易变成赔钱。 日内动量交易从原则上避免了这种困扰,因此更容易成功。 它的另外一个好处则在于,通过高强度的日内动量交易的训练,交易员将可以更好的把握趋势、反转和突破。 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交易员又可以更进一步地来尝试日内波段交易(intra-day swing trading)。 日内波段交易与日内动量交易相比,次数又要少得多,盈利目标则在于尽可能地利用趋势,止损位的设计既要考虑资金和风险管理,又要结合技术分析;建仓、管理仓位和出仓过程更为复杂,更有挑战性;另外,还要求交易员在盘前盘后做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优秀的日内波段交易员需要在交易前一天的晚上认真地研究市场,设计交易方案,为第二天可能出现的行情和机会做准备。 他必须从几千只股票中挑出10到20只股票作为重点追踪对象。 交易员的这种能力和准备工作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第二天的盈利水平。 美国股市开盘前,交易员必须了解一系列的信息,其中包括亚洲和欧洲各大市场的表现,全球重大政治经济新闻,已经公布和即将公布 的美国经济数据,美国股指期货走势,个股盘前交易情况等等。 基于这些新的信息,他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方案,进一步修正和确定他当天要关注的目标股票。 开盘之后,如果某只股票果然走出了预期行情,交易员会果断地按照计划建仓。 刚开始,他会进一部分仓位,入股股价继续按照预期方向发展,交易员会追加仓位,直至完成建仓过程。 然后,只要股票的主体趋势没有被破坏,交易员就会持有并管理自己的仓位。 所以,他需要判断股价当前的逆势运动到底只是“回调”呢,还是“彻底反转”的开始。 他既要尽可鞥不让“回调”把自己“震”出来,以便让利润继续扩大;又要尽早识别“彻底反转”,以免利润过分流失。 因此,他要判断大盘当前的运动将如何影响他的仓位,观察股价在关键点位的走势,分析技术指标和成交量的变化,感受股价运动的“疯狂”程度等等。 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促使交易员启动他的出仓计划,比如,先出掉一半,或者1/3. 出仓出的好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利润。 有的时候刚进的第一个仓位,还没来得及加仓呢,就得赶紧止损出来。 而偶尔在行情极好的情况下,交易员则可以一直持有到收盘时才获利出来。 整个交易过程颇为复杂,再加上市场瞬息万变,因此对交易员的交易技巧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他必须迅速地识别趋势;同时尽可能避开“假突破”等陷阱;耐心而又果断地选好初始入场时机;大胆而又巧妙地追加仓位;随时准备坚决止损或锁定利润,同时又尽可能避免过早出仓,力争最大限度地利用趋势。 此外,交易员还要善于对目标股票进行选择和取舍,把注意力和资金集中到最好的机会上去。 而最重要的是,交易员要有坚韧的意志,充满自信,严格自律,勇敢果断,专注灵活,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心态。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难度相当大的交易方法,比超短线交易和日内动量交易都更有挑战性。 并且,在日内波段交易中,职业交易员所拥有的低成本和高速度的优势并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超短线和日内动量交易都具有交易次数多的特点,所以都更大限度地利用了低成本高速度的优势。 而相比之下,日内波段交易的交易次数少,因此对于交易成本和速度的要求略低。 所以,散户通过折扣券商也可以在家操盘。 这些人被成为日内交易者(day trader)。 但是真正赚钱的day trader少之又少,而稳定挣钱的职业日内波段交易员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呢?交易成本和速度固然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散户由于交易成本高,不得不一开始就做这种高难度的交易,相当于还没学会走,就必须跑。 日内波段交易涉及环节颇多,必须把每个环节都把握好,才能赚到钱。 进得太早或是太晚,该加仓的时候没有加仓,或不该加仓的时候却加仓,出的太早或太晚,都会使本该大赚的交易变成只是小赚甚至赔钱。 而散户更严重更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止损不坚决,逆势操作,心态容易扭曲,缺乏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而这些问题都会使本来可以小赔的交易变成大赔。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日内交易者会在半年之内赔光所有本钱。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职业交易员先经过高强度的超短线交易和日内动量交易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才逐步过渡到日内波段交易,他们在超短线和日内动量交易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坚决止损,坦然接受损失和顺势操作的好习惯,并锻炼出良好的交易心态,再加上公司强制执行的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方法,使他们不会放任小额亏损越变越大,而能有效地控制住损失。 同时,他们通过数万次交易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盘感,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进仓,加仓和出仓的时机,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趋势,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从超短线交易入门,逐渐过渡到日内动量交易,再上升至日内波段交易更是合理,更有可能成功的交易员成长之道。 有些聪明的人先到证券公司(现在国内有些招聘美股交易员的公司,其中以加拿大swift trade的分公司对于新人的培训较完善但利润分成较低,国内有些期货公司为了提高市场活跃度雇有专职炒单员)做职业交易员,两三年后,交易技术和心理素质都练好了,可以靠日内波段交易稳定挣钱了,然后,才用自己的钱在家里做交易。 当然,许多优秀的交易员会留下来,继续利用证券公司的种种优势去尝试隔日交易——从持有三五天,慢慢过渡到持有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即常规意义上的短线和中线交易。 他们也可能拓展到其他交易品种,比如外汇、期货、债券、期权等等。 其中那些既有天分又十分气氛的交易员会最终成为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超越索罗斯,成为叱诧风云的金融大师。 也有一些成功的交易员会走上经营管理岗位,最终成为金融机构的总裁、副总裁。 而大金融机构的总裁、副总裁中则诞生出不少财长、央行行长、甚至总理。

资本运营的书籍有哪些

1、吴晓波的《大败局》;2、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系列;3、汪康懋的《新资本论》;

标签: 建仓股票的艺术与科学 确保财务成功的完整指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