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的策略性管理:员工、企业和税务专家的实用见解

admin 58 0

限制性股票是企业授予员工的一种股票奖励,在满足特定条件或达到特定时间后,员工才能获得所有权。这些条件可能包括持续就业、实现特定业绩目标,或达到服务时间。限制性股票通常被用作激励和留住关键员工的工具。

员工的考量

对于员工而言,限制性股票可以提供以下好处:

  • 潜在财务收益:如果股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员工可能会在归属期结束后获得可观的财务收益。
  • 保留激励:限制性股票迫使员工在归属期内继续为企业服务,这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生产力。
  • 税收优惠:在归属期内,限制性股票的价值无需纳税。这可以通过推迟税收负担来节省资金。

员工也需要考虑以下风险:

  • 股价下跌风险:如果股票价值在归属期内下跌,员工可能会损失资金。
  • 流失风险:如果员工在归属期内离开企业,他们可能会失去对部分或全部限制性股票的所有权。

企业的考量

对于企业而言,限制性股票可以提供以下好处:

  • 人才激励:限制性股票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成本效益:与现金奖金或其他形式的补偿相比,限制性股票可以作为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激励措施。
  • 股票回购选择:企业可以回购归属于员工的股票,用以提高每股收益或减少流通股数量。

企业也需要考虑以下风险:

  • 稀释风险:授予限制性股票会稀释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
  • 财务影响:在归属期内,限制性股票被视为企业财务报表上的费用。

税务专家的考量

税务专家可以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以下建议:

对员工

  • 了解限制性股票授予的税务影响,包括归属期内的递延纳税和归属期后的资本利得税。
  • 仔细考虑在何时出售限制性股票以实现资本利得最大化和税收负担最小化。
  • 咨询财务顾问,制定税收效率高的限制性股票管理策略。

对企业

  • 制定书面的限制性股票计划,明确概述授予要求、归属条件和税务影响。
  • 定​​期评估限制性股票计划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 咨询税务顾问,以确保限制性股票计划符合所有适用的税法。

策略性管理建议

为了有效管理限制性股票,企业和员工应该遵循以下建议:

  • 沟通和理解:企业应明确沟通限制性股票计划的条款和条件,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员工也应主动了解税务影响和其他相关事项。
  • 业绩导向:限制性股票应该与员工的业绩挂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励效果。
  • 归属时间表:归属时间表应设定为平衡员工保留和企业成本之间的考虑因素。
  • 灵活性:限制性股票计划应该足够灵活,以便适应业务和个人情况的变化。
  • 持续监督:企业应定期监督限制性股票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结论

限制性股票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激励员工、留住人才和提高企业价值。通过遵循本文所述的策略性管理建议,企业和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好处,并减轻潜在的风险。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本文首先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说明,引出探讨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其次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给出了一些有利于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改革的对策。 希望本文能够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和建议。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1

引 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创造利益的主要动力在于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积极程度,因此,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以企业的发展为根本的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改革,但对于员工管理的改革始终是不彻底的,这导致员工激励中出现各种问题,解决员工激励问题是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励机制概述

1、1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最早的激励理论重视利益对员工的影响作用,认为使用经济利益来激励员工是十分有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激励被认为“失效”,美国管理学教授提出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激励原则,即将人的社会性作为激励的作用点,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1、2 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有效的激励能够使企业的凝聚力更强,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之后,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会体现出十分一致的发展趋势,职业价值观的一致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凝聚力的增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实力快速增长,企业员工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能够努力工作,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利益形成的更快,有利于企业资本积累;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文化快速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激励机制的作用正是使企业所有员工的职业态度达到统一,统一的职业态度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1、3 研究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对企业管理加以重视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管理理念落后,在管理方法上也存在缺陷,单纯认为靠企业制度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去约束和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是不切实际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激励手段,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转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的途径,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激励理论,将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2、1 激励观念落后

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观念相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制度限制,企业结构相对冗繁,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企业改革中难以大展手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实际管理存在政企不分的状况,实际管理企业的并不是专业的企业管理者,这使得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得不到科学的解决。 目前很多国企的激励观念还停留在“员工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奉献”的角度,这与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建设有很大的出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佳也不足为奇。

2、2 激励方法单一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中的激励方式选择是十分单一的,主要以物质为主要的激励条件,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所承认的激励理论中满足员工需要是主要的激励原则,但是员工的需要被限定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上。 因此,选择多种激励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3 激励效果不佳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整个企业将表现出来人人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踏实做事,整个企业会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状态。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员工工作状态是相对散漫的,人浮于事的情况很多,可见激励机制的效果不佳。 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激励机制的使用并没有影响到员工的职业态度,管理者对员工经过激励之后的变化没有进一步强化,使得激励的反馈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3、改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3、1 采取合适的激励形式对员工进行激励

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只要企业能够给予员工在某种需要上的满足感,员工就会在工作上有动力。 纵观我国现代的社会发展,“赚钱”仍旧是每个企业员工的最主要信念,因此,只要企业能够给员工符合他们劳动价值的经济报酬,员工就会在工作动力方面有所增加。 丰厚的经济报酬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及公司的各种福利待遇往往会使员工对工作有多留恋,也会成为企业吸纳新员工的一张大牌,这正是内容型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重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管理者应该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作为重点。 根据员工自身的条件、了解员工对职业的规划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根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职位安排,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价值,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也是员工与企业建立情感的有效方式;对员工的考评应该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全从企业获利的角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会使员工觉得自己作更像是“机器”,而源于员工自身的考评标准则会使员工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 这些都是有效的精神激励的手段。

3、2 重视对激励的强化过程

无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还是强化理论,都重视企业提供给员工的“管理条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过程型激励理论中表现为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公平”的职业环境,在强化理论中表现为合理的企业环境使员工对激励产生正向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使激励的效果加以强化。 例如,企业按照员工的实际能力安排职位,而不按照入职的早晚和年龄的长幼或关系的亲疏来分配职位,这样就给了员工一个较为公平的工作环境,也使员工在竞争更高的职位过程中不受到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可靠的、公正的、严格的管理者的委任和合理的企业制度的制定是保证职业环境公平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员工才能感受到激励对自身职业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无论对员工进行管理还是对企业制度进行制定,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细化的掌握企业员工的心理、需要、能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管理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管理才能使每个员工认同和佩服。

有些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以员工的整体情况为标准,而是以领导层或者以优秀员工、特殊员工为标准,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大部分员工觉得“不公平”、“不信任”,在这种条件下,无论企业即便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员工也会因为对管理环境的排斥而将物质激励视为对“不公平”的补偿,而不将其当做接受激励的结果。 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结果使员工的情感反应是负向的,激励并没有被强化反而被弱化了。 因此,无论使用何种激励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符合员工实际、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加公平,才能使激励行为更加有效。

3、3 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而提高激励效果

工作不但是员工生存的一个必要的手段,而且也是员工自我实现的一个载体,为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增强员工工作的热情,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不断努力。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创设优美的环境。 员工工作的环境若是狭小、阴暗、紧密的话,会使其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样就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相反若是在明亮、分明、宽阔的环境中工作的话,员工就会心里舒适,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其二,积极向上的氛围。 企业的氛围和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关系,领导者若是能有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的话,则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也已爆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此外,领导者还需要注重和员工之间的交流,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其对自己的付出享受到满足,这样就会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使其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 其三,尊重员工。 现在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平等,随着思想、信息等方面的逐渐开放,沟通或是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为此,领导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来与员工进行交流,不能依靠权威足以来进行管理,而应该靠着自身的魅力来统摄员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企业的言论通道,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言论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还存在种种问题,而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是有必要进行改善的。 选择多种激励理论、采用多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励效果反馈,会使激励机制成为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2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在激励机制的运作中,主要以资金、福利、工资等物质手段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激励机制在各个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套适合企业本身的激励机制是关乎企业前途的重要的举措。

一、激励机制的作用

1、激励机制是员工潜在能力的激发器。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中每个员工加在一起的竞争力之间的竞争。 英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者曾对企业的员工做过一项实验。 实验表明在企业中工作的以时间为准的员工只在工作中投入了其%30的注意力和努力,而以实际工作件数计算工资的工作者则能投入其%80以上的注意力和努力。 这项实验充分说明了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激励机制是员工素质的把关口。 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工资,得到企业的认可与尊重。 而激励机制给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所以,激励机制鼓励着员工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断前进的企业所抛弃。 激励机制给了员工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是企业凝聚力的凝聚剂。 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凝聚力才能保证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一个企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为企业的大局着想,那么一个企业无异于一盘散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会毫无竞争力。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所有企业的员工都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就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1、员工升迁机制不健全。 对于员工来说最好的鼓励就是给那些工作优秀的员工一个晋升的机会。 晋升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企业对于个人的认可,更是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的融合。 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升迁机制不健全,员工没有得到平等的晋升机会,让有能力的工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这些现象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不利的表现,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不但要在工作方面上有效建立,而且还要落实和贯彻到员工的精神层次上,充分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也是企业取得更好发展的保障和关键因素。 企业要时刻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基本状况,在员工遇到困难时,及时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并且鼓励员工走出困境,这样才能帮助员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3、培训与发展的关键性。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工作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推进企业的发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必须要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工作,促进员工能够自觉和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只是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济状况,才会严重发生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运行或者倒闭,所以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方面,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4、建立健全的薪酬发放制度和标准。 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自身利益,明确掌握员工的自身需要。 每一位员工最关心的是薪资待遇问题,因为职位和部门之间的不同,所以员工的薪资待遇也是不同的,为了防止各员工之间产生误会和疑问,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还需要保证薪酬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发放标准,有效地防止员工之间发生关于薪资待遇的矛盾。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制度及策略

1、保障晋升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性。 企业在培训员工和晋升方面,需要保证晋升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晋升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和高度的透明性,一般都经过公开的笔试、考核实践技能、面试等一系列程序,最终选取出最优秀的人员。 坚决抵制那些利用自身的关系进入到企业的员工,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和方案,明确规定培训的目标,合理的分配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 在员工晋升方面,不但要做到上述所讲到的各方面工作,而且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建立出最合理最公平的竞争制度,激励员工积极上进,整体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每一个企业都会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文化管理过程中,不断改善和建立员工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建立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取得更好的发展。 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是管理和约束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重要方式,唯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能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利益。 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公平合理的特点,引导员工建立自我批评、自我管理、自我进步等工作理念,为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3、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明确建立合理、适当的工作目标,引导员工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和追求。 除了薪酬目标之外,国有企业应该重视引导员工对责任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追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迈进。 国有企业不但要在制度上激励员工选择继续深造和进修,而且还要定期开展各方面培训活动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从而才能真正满足员工追求自身目标的需求。 当员工实现个人目标时,他们就会主动和自觉地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状况,因而也会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职责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 另外,国有企业需要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很关键,唯有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同时也能留住优秀人才。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重视培养与激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尽一切努力为其创造出和谐向上、舒适宽松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将优秀人才的内在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因而他们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最大力量。

4、薪资待遇合理分配。 首先建立合理、完善的薪资待遇体系,保证薪资的公平分配和及时发放,实现员工的薪资待遇与工作时间的合理对接,并且要充分保障薪酬制度方面具备公开性和透明性,要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资待遇特点。 另外,可以建立积分制和淘汰制的工作制度,刺激员工对待工作的认真性和积极性,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其次,在分配员工福利项目方面上,要做到合理分配和落实到位,确保员工的各项奖金和各种假期都能及时发放和及时落实,鼓励员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

总体来讲,国有企业在制度规章方面上,要建立健全各方面奖惩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及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所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各方面工作应该全面贯彻和落实,同时也需要得到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3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约束机制,具有其他机制所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是具有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发挥最大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使企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笔者将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激励理论是出于对人的自我信任提出的,它认为人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人的动机则是出于对需求的追求,由此可见,激励实际上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其内在动力,这种动力通常表现出热情的情绪。 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取决于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激励理论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取得预期效果。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试验调查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是指能够对员工身体健康存在促进作用的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当这些因素低于员工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当员工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形成中性状态。 而那些能够带来积极态度和满意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

1、激励机制的简单化和物质激励的矛盾

很多国有企业在对激励机制的理解上存在失误,从而出现对激励机制的简单化现象,有些企业甚至直接将激励和金钱画上了等号。 有些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资和奖金上下足了功夫,严重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最终的结果往往没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由于没有对员工的真正关心和激励造成员工更多的不满,得不偿失。 出现这种情况的另一原因是企业在奖金和工资的发放上常常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长短而非工作业绩来看,致使那些原本积极性较高的员工出现不满,最终达不到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 另外有些企业对员工的精神需求体现出更多的关怀和激励,否定了物质的作用,使得很多想要实质性奖励的员工得不到激励。 如何处理好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这对矛盾,是国有企业在对激励机制进行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2、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的表面化

很多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中建立起了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在实际的激励实施上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导致照搬其他企业的激励机制而不是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 此外,绩效考核作为国有企业进行激励的重要措施,经过这多年的改革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制度,却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考核人员的懈怠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为激励机制提供科学公平的参考和依据。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途径

1、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

国有企业经营者要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实现最大激励效果。 这要求企业经营对企业员工加强了解,通过对员工的了解来确定员工占据主导的需求面,在进行激励时尽可能满足。 在物质激励中改变原有的增加基本薪金和奖金形式,适当的加入股票、股票期权等经济奖励方式。 财务管理者作为中间人,一方面要协助做好决策者的决策内容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到能否满足员工需求,务必要统筹全局,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安排好,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2、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为保障激励机制的公平合理性,企业务必建立起成熟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绩效考核标准,绩效的清楚记录能够促使财务主体形成积极主动地工作意识,尽心尽力的履行其职责,改变原来力不从心的工作状态。 另委派财务总监进行监督,为了避免在进行绩效考核中出现不合理的甚至卖人情的疏漏,财务总监要积极代表企业出资人的利益,既要保证出资人对激励机制的监管,同时要提高激励机制的完备性,从而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国有企业要积极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企业员工树立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理念,薪资待遇和激励奖励做到因人而异,以培养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 首先,奖励与部门工作业绩和质量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性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第二,企业要优待人才,在不违背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工资待遇向优秀者倾斜。 第三以岗定薪,在保证基础工资的前提下,对某些较冷门的、危险性较大的、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适当的增加工资,并且在员工激励时着重体现,保持其积极的工作态度。 第四,激励机制和惩罚并存,通过奖罚并举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改变员工懒散懈怠现状。

四、总结

综上所述,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都离不开良好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仅在于其对员工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内部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满足优秀员工的精神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力性,使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心,以强化国有经济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秩序的能力和实力。

;

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思路和方案

要留住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策略。 股权激励的目的是通过经济利益的绑定,让员工更积极地参与到企业运营中。 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需要考虑企业特定情况和六方面关键要素:1. 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常见的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和连锁终端股权。 限制性股票让员工在完成任务后可获得股票,风险小;股票期权在达到业绩条件后兑现,但可能伴随风险;虚拟股票给员工分红收益,但非实股,离开公司失效;连锁终端股权则激励终端员工积极性。 2. 明确激励对象:针对关键人员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终端店长,根据贡献确定股权分配。 同时,考虑让员工持股以增强团队稳定性。 3. 设定股权数量和价格:要考虑企业资金和员工贡献,明确股权分配标准,确保合理。 4. 确定股权来源: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股权,如股市回购或大股东转让,与股东协商实施。 5. 确定激励周期:通常设定为3-5年,以实现长期激励,减少人才流失。 6. 实施与管理:将方案转化为具体操作,包括管理机制、调整和退出机制,确保有效执行。 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需要深思熟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现人才稳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关注强叔谈连锁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企业运营工具和案例分析。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股权激励上有何优劣式

股权激励的模式大致有十种,即股票期权、期股、限制性股票(权)、虚拟股票(权)、股票(权)增值权、账面价值增值权、业绩股票、延迟支付、管理层收购及员工持股计划等,常用的有六种,即股票期权、期股、限制性股票(权)、虚拟股票(权)、股票(权)增值权、业绩股票。 小编为大家选择了六种常用的股权激励模式及优缺点介绍:(一)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模式是国际上一种最为经典、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 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 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于是否交易行使权利,即可以选择行权,也可以选择放弃行权,但义务方(上市公司)必须履行。 其内容要点是:公司经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的已发行未公开上市的普通股股票认股权作为 “一揽子”报酬中的一部分,以事先确定的某一期权价格有条件地无偿授予或奖励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股票期权的享有者可在规定的时期内做出行权、兑现等选择。 设计和实施股票期权模式,要求公司必须是公众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资实施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并要求具有一个股价能基本反映股票内在价值、运作比较规范、秩序良好的资本市场载体。 已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和方正科技等,实行的就是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优点:1、具有长期激励效果;2、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3、可提升公司业绩;4、可增加投资者信心。 缺点:1、管理者为自身利益而用不法手段抬高股价;2、管理者与员工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 (二)期股期股是激励对象(包括管理层、核心团队)通过部分首付、分期还款而拥有企业股份的一种股权激励工具。 可以有效解决经理人购买股份一次性支付现金不足的问题。 通常是企业贷款给激励对象作为其股份投入,激励对象对股份有所有权、表决权和分红权。 但所有权是虚的,只有把购买期股的贷款还清后才能实际拥有。 表决权和分红权是实的,但是所分得的红利在偿还全部期股价款之前不能取走。 要想将期股变为实股(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股份或股票登记部门登记的股票),激励对象必须把企业经营好,使其有可供分配的红利。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不仅期股不能变成实股,投入的本金都可能收不回。 与股票期权相比,期股对激励对象的约束性更强。 优点:1、股票增值与企业增值密切相关。 由于激励对象持有的股票价值与企业资产和经营效益直接相关,这就促使激励对象更为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期得益。 而股票收益难于在短期内兑现,从而有效避免了激励对象的短期行为。 2、有效解决激励对象购买股票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期股既可以通过个人现有资金出资购买,也可以通过贷款购买,还可以通过年薪收入、分红等支付,实现以未来可获得的股份和收益来激励其现在更努力工作的初衷。 3、防止收入差距实然拉大对企业内部的冲击。 期权的收益获得是渐进的,分散的,可以是任期届满或在任期届满后若干年一次性兑现,也可以是每年按一定比例匀速或加速兑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一次性使激励对象一夜暴富,导致内部员工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 缺点:激励对象的股票收益难以在短期内兑现,且承担和现有股东同样的风险。 (三)限制性股票(权)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公司将一定的股份数量无偿或者收取象征性费用后授予激励对象,但同时会对这种股票的权利进行限制。 即,激励对象不得随意处置股票,只有在规定的服务期限后或完成特定业绩目标时,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否则,公司有权将免费赠与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激励对象购买时的价格回购。 而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了限制性股票要规定激励对象获授股票的业绩条件,这就意味着在设计方案时对获得条件的设计只能是局限于该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及指标。 若用于非上市公司当中则称为“限制性股份”。 公司采用限制性股票肌,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核心团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 优点:1、留住关键人才的限制条件主要是服务较长的年限,有利于激励核心团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2、激励对象一般不需要支付现金购买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部分。 缺点:1、业绩目标或股价的科学确定比较困难;2、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较大。 (四)虚拟股票(权)虚拟股票(Phantom Stocks)。 虚拟股票模式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并非公司真正的股票,但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 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 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支付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 虚拟股票将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持有人只有股份的分红权和增值收益权,而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 当然授予虚拟股票也不需要到工商部门或证券交易部门登记,不用更改公司章程,操作方便。 但由于这些方式实质上不涉及公司股票的所有权授予,只是奖金的延期支付,短期激励效果较好,长期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虚拟股权激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股权形式的虚拟化。 虚拟股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股权。 公司为了很好地激励核心员工,在公司内部无偿地派发一定数量的虚拟股份给公司核心员工,其持有者可以按照虚拟股权的数量,按比例享受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 第二,股东权益的不完整性。 虚拟股权的持有者只能享受到分红收益权,即按照持有虚拟股权的数量,按比例享受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权利,而不能享受普通股股东的权益(如表决权、分配权等) 所以虚拟股权的持有者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利润的情况。 第三,与购买实有股权或股票不同,虚拟股权由公司无偿赠送或以奖励的方式发放给特定员工,不需员工出资。 虚拟股票与股票期权的区别:(1)相对于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并不是实质上认购了公司的股票,它实际上是获取企业的未来分红的凭证或权利。 (2)在虚拟股票的激励模式中,其持有人的收益是现金或等值的股票;而在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条件下,企业不用支付现金,但个人在行权时则要通过支付现金获得股票。 (3)报酬风险不同。 只要企业在正常盈利条件下,虚拟股票的持有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而股票期权只有在行权之时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持有人才能获得股票市价和行权价的价差带来的收益。 优点:1、它实质上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除此之外,不再享有其他权利,因此,虚拟股票的发放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股本结构;2、虚拟股票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 虚拟股票的持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营管理好企业,使企业不断地盈利,进而取得更多的分红收益,公司的业绩越好,其收益越多;同时,虚拟股票激励模式还可以避免因股票市场不可确定因素造成公司股票价格异常下跌对虚拟股票持有人收益的影响。 3、虚拟股票操作方便,只要拟定一个内部协议就可以了,也不会影响股权结构,也无需考虑激励股票的来源问题。 缺点:激励对象可能因考虑分红,减少甚至于不实行企业资本公积金的积累,而过分地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 另外,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分红意愿强烈,导致公司的现金支付压力比较大。 (五)股票(权)增值权股票增值权(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简称:SARs)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权)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 股权激励对象不实际拥有股票,也不拥有股东表决权、配股权、分红权,股票增值权不能转让和用于担保、偿还债务等。 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权后获得现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激励对象不用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方式获得股票增值权。 如,A公司2012年1月1日授予公司副总经理张三60万股票增值权,每股价值2元,由于实施了有效的股权激励,公司上下齐心努力,加速发展,A公司2014年12月31日,每股价值变成5元,即每股价值增加3元(5元-3元),A公司张三2014年12月31日所获得的股票(权)增值权为180万元(60万股*3元/股)。 股票增值权和股票期权的区别1、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不同。 股票期权的激励标的物是企业的股票,激励对象在行权后可以获得完整的股东权益,成为注册股东。 而股票增值权是一种虚拟股权激励工具,激励标的物仅仅是二级市场股价和激励对象行权价格之间的差价的升值收益,并不能真正获取企业的股票。 非上市公司是激励对象授予的股权价值增加部分的收益。 2、激励对象收益来源不同。 股票期权采用“企业请客,市场买单”的方式,激励对象获得的收益由市场进行支付,而股票增值权采用“企业请客,企业买单”的方式,激励对象的收益由企业用现金进行支付,其实质是企业奖金的延期支付。 优点:1、激励对象不用现金购买股票。 2、无需要去证监会审批,也不用去工商局变更登记、修改公司章程。 缺点:1、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二级市场的股价不能反应上市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使股价与经营者业绩关联不大。 2、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较大。 (六)业绩股票业绩股票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 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 激励对象在以后的若干年内经业绩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准兑现规定比例的业绩股票,如果未能通过业绩考核或出现有损公司的行为、非正常离任等情况,则其未兑现部分的业绩股票将被取消。 特点:1、高管人员的年度激励奖金建立在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基础之上,直接与当年利润挂钩,一般与当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相联系;公司每年根据高管的表现,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 2、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奖金在一开始就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本公司的股票,实际上在股票购买上有一定的强制性。 3、高层管理人员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行权时间上均有一定限制。 在业绩股票激励方案的设计中,应注意激励范围和激励力度的确定是否合适。 激励范围和激励力度太大,则激励成本上升,对公司和股东而言,收益不明显,现金流的压力也会增大;而激励范围和激励力度太小,激励成本和现金流压力减小了,但激励效果也很可能减弱了。 因此公司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激励成本、现金流压力和激励效果之间的平衡点。 一般而言,激励范围以高管和骨干员工较为适宜,激励力度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而言可以低一点,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应相对要高一些。 优点:1、能够激励公司高管人员努力完成业绩目标。 为了获得股票形式的激励收益,激励对象会努力地去完成公司预定的业绩目标;激励对象获得激励股票后便成为公司的股东,与原股东有了共同利益,更会倍加努力地去提升公司的业绩,进而获得因公司股价上涨带来的更多收益。 2、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激励对象获得奖励的前提是实现一定的业绩目标,并且收入是在将来逐步兑现;如果激励对象未通过年度考核,出现有损公司行为、非正常调离等,激励对象将受风险抵押金的惩罚或被取消激励股票,退出成本较大。 3、业绩股票符合国内现有法律法规,所受的政策限制较少,符合国际惯例,比较规范,经股东大会通过即可实行,操作性强。 4、对于激励对象而言,在业绩股票激励模式下,其工作绩效与所获激励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而紧密的,且业绩股票的获得仅决定于其工作绩效,几乎不涉及到股市风险等激励对象不可控制的因素。 另外,在这种模式下,激励对象最终所获得的收益与股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激励力度较大。 5、对于股东而言,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对激励对象有严格的业绩目标约束,权、责、利的对称性较好,能形成股东与激励对象双赢的格局,故激励方案较易为股东大会所接受和通过。 缺点:1、公司的业绩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很难保证,容易导致公司高管人员为获得业绩股票而弄虚作假。 2、高管抛售股票受到限制。

标签: 员工 企业和税务专家的实用见解 限制性股票的策略性管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