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股票:投资西部增长潜力,把握区域经济红利

admin 2 0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区域。云南股票市场也迎来了一波发展机遇,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云南经济的增长潜力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矿产资源丰富: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锌、 lead、金、银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磷灰石、钾盐等非金属矿产。这些资源为云南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业蓬勃发展:云南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香格里拉、丽江古城、洱海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近年来,云南省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云南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

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股票市场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云南股票投资机会:矿产资源股: Yunnan铜业、 云南锗业等矿产资源股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旅游概念股: 丽江股份、 云南旅游等旅游概念股受益于云南省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值得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股: 云南建投、云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股受益于云南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潜力。

投资建议

投资云南股票,需要考虑以下建议:长期投资:云南省经济的增长潜力巨大,但需要长期投资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分散投资:不要将资金集中在某一只股票上,应分散投资到多个股票中,降低投资风险。重视公司基本面:在选择股票时,应重点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把握区域经济红利:云南省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投资云南股票可以把握区域经济红利。

结语

云南股票市场正迎来一波发展机遇,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股票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投资者可以把握区域经济红利,通过长期投资、分散投资和重视公司基本面,在云南股票市场获得较好的收益。

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年来中国更依赖于什么政策

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此外,由于住房,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调整政府。 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贴息、税收,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 第三,积极减税,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 坚决控制高耗能、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首先,交通设施项目,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 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 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教育和医疗。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 运用补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投资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由“稳健”转为“积极”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 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1,消费难以启动。 因此,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 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农、中小企业:增收、减负双管齐下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 其中,支持启动农村消费。 加大农村沼气。 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15,0.17,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四、消费政策.42%。 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 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 三,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可再生能源,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首先。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 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 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 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 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 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 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 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 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 五、外贸政策:促进出口平稳增长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 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 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 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六、价格政策: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 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 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 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 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 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 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 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 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 七、农村政策: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 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 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 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八、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 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 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 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 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 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 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九、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 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 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 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经济改革政策: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首先,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 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 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 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执笔:杨**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 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 。 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一、财政政策

股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哪些因素会造成股票价格变动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市场内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1、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即资金面和筹码面的相对比例,如一定阶段的股市扩容节奏将成为该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是能影响市场中股票价格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国际收支等,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财务状况。 3、政策因素指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变化,新颁布法令和管理条例等均会影响到股价的变动。 具体可以分为很多方面:(1)经济周期或者经济景气循环是指经济从萧条、回升到高涨的过程。 当预期经济不久将走出低谷开始回升时,商人会补充存货,生产者利润将增加,从而投资也会相应增加,工资、就业及货币所得水平也将随之增加,此时,由于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将增加股票的价值(股息、红利、及资产净值增加),股票价格也就会上涨。 并会持续到经济回升或扩张的中期。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重点,对企业业绩的好坏,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政府采取产业倾斜政策,重点向交通、能源、基础产业投资,则这类产业的股票价格,就会受到影响。 财政支出的增减,直接受到影响的是与财政有关的企业,比如与电气通讯、房地产有关的产业。 因此.每个投资者应了解财政实施的重点。 股价发生变化的时点,通常在政府的预算原则和重点施政还未发表前,或者是在预算公布之后的初始阶段。 因此,投资者对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化,也必须给以密切的关注,关心财政政策变动的初始阶段,适时做出买入和卖出的决策。 (3)汇率变动利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那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的股票。 它通过对公司营业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反映在股价上,其主要表现是: 若公司的产品相当部分销售海外市场,当汇率提高时,则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情况下降,股票价格下跌。 若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那么汇率提高,使公司进口原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从而使公司的股价趋于上涨。 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货币资金就会向上升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将进人股市,股票行情也可能因此而上涨。 因此,投资者可根据汇率变动对股价的上述一般影响,并参考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 (4)物价变动普通商品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具体分析商品价格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幅度不是太大,且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这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于是公司利润会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 ②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股价没有相应上升,反而可能下降。 这是因为,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而完全转嫁出去,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股价也随之降低。 ③物价上涨,商品市场的交易呈现繁荣兴旺时,有时是股价正陷于低沉的时候,人们热衷于即期消费,使股价下跌;当商品市场上涨回跌时,反而成了投资股票的最好时机,从而引起股价上涨。 ④物价持续上涨,引起股票投资者保值意识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资者从股市中抽出资金,转而投向动产或不动产,如房地产、贵重金属等保值强的物品上,带来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价下跌。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 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呈正比关系,即货币供给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给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 (6)政治因素与自然因素政治因素与自然因素将最终影响经济,影响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从而会影响股票价格波动。 ①政治因素。 包括:战争因素、政局因素、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劳资纠纷等。 ②自然因素。 主要指自然灾害。 (7)人为因素在正常的股票市场上,能操纵股价的往往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大集团,如某些金融巨头运用手头的财势,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促使某些股票在市场上时而狂涨,时而暴跌,从而使他们在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大发横财,而使一些中、小股东在这场恶战中倾家荡产。 有些金融集团利用股市在疲软之时,低价大量买进,然后设法哄抬价格,以便低进高出。 一般在哄抬股价的过程中,仍在不断买进,并散发各种似是而非的谣言,以引诱散户跟进,从而使股市形成一种“利多”气氛效应,待股价达到相当高位时,再不声不响地将低价购进的股票出,这样大进大出就赚取了巨额暴利。 相反的,某机构也可以在股价高峰,不断卖出,并设法压底行情,造成一种股价下跌的气氛,等股价低到某一价位时,再把高价卖出的股票全部买回,以达到高出低进的目的,这一出一进就可使操纵者获取暴利。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哄抬股价或压低股价来达到目的。 但不论哄抬或压低行情,都必须造成有利于诱惑散户盲目跟进的市场环境才行,其最终获利的是操纵者,而吃亏的是盲目跟进的中、小股东。 所以,每个投资者要善于观风向,提高识别多头、空头陷阱的能力,在股市交易场所中保持清醒头脑和警惕型。 (8)公司自身的因素公司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利润、股息及红利的分配、股票是否为首次上市、股票分割、公司投资方向、产品销路及董事会和主要负责人调整等。 第一;公司利润因素。 公司利润大小直接影响到股息、红利的多少,从而会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 一般来讲,公司利润上升时,股价会上升,盈利下降时,股价也会随之下降,二者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 ①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消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 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跌。 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②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票价格则会上升。 ③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 反这,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又可能从银行和债券市场流向股市,从而,增大了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上升第二;股息、红利因素。 一般情况下股价跟股利呈同方向变动,公司分发股利的消息对股票价格会发生显著的影响。 公司宣布分发红利,将会引起股价上升,公司宣布取消红利,股价将会下跌。 (9)产业和区域因素主要是指产业发展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它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中观影响因素,因而它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结构性的。 A.在产业方面,每一种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 产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在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方面有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 蒸蒸日上的产业股票价格呈上升趋势,日见衰落的产业股票价格则逐渐下落。 B.在区域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对外交通与信息沟通的便利程度、区域内的投资活跃程度等的不同,分属于各区域的股票价格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即便是相同产业的股票也是如此。 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投资活跃,股票投资有较好的预期;相反,经济发展迟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其股票价格总体上呈平淡下跌趋势。 股票内在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未来预期实现盈利、贴现率和未来反复的年限。 企业未来盈利越多,其现值越大,股票价格也越高,而贴现越高,股票内在价值就越低,股票价格也越低。 多了解和关注下时态,对投资来说,在投资决策前,应在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基础上,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市场交易信息、市场环境信息等,听一听证券咨询分析,看一看专家学者的市场评论,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决策。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

十七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七大报告为我国经济今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把GDP总量实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发展为人均GDP实现翻两番。 鉴于我国2000年人均GDP为840美元,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应为3360美元,而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可见这个目标对经济增长速度要求不高,甚至在年均7%以下都可达到。 但其前提条件是,从原来的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实现总量翻两番目标,发展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 为此相应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二是在政治建设部分提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等。 四是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其中特别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五是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认为要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使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从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纸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 从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各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关注焦点和活动指南,而且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的热点。 实践证明,提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经济的粗放扩张已难以为继。 针对近两三年我国经济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是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以及从2005年以来持续出现“三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问题且未能有效解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实际上比原来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宽的要求,现实针对性更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报告在论述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我个人体会,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较,这一论述至少在内涵上有如下新的扩展: 第一,包括了改善或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 也就是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还要确保各类产品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是要改变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第二,包括了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内容。 我们不能像上个世纪末有的国家那样,经济虽然增长很快,但是贫富差距悬殊,广大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而是要努力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老百姓普遍增加收入,并大大增加政府的公共服务。 这样既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能改善消费和投资结构,逐步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第三,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并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起,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加快建立以企业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保护知识产权等提到战略高度。 第四,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突出位置。 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十七大报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特别提出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加强应对气候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的要求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分。 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突出改革开放,认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报告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举措,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这些年来,由于大力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已经走出困境,并逐步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1997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800亿元,而到2006年,国有工商企业共实现利润亿元,增加了14倍。 国有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要求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便更好地把国有资本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用于深化国企改革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国有股就能够比较规范地获得同非国有股一样的股息或红利,从而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盈利上交制度。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进一步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深化生产要素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控制,严重偏低,这在事实上鼓励了对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妨碍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今后要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使价格杠杆能很好地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报告提出,要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一是规范发展土地市场。 目前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中,只有15%是通过“招拍挂”实现的,绝大部分是行政划拨和批租协议转让实现的,腐败问题非常突出。 今后商业用地一律实行规范的“招拍挂”,通过市场进行;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价格形成要素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把环境损害成本列入决定价格的要素中。 这是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这几年经济两位数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由此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 实践告诉人们,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损害成本,是要补偿的,否则这种增长就不可持续。 因此,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必须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即修复环境和生态的成本。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型财政要向公共财政体系转型,这已是经济学界的共识。 怎样转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的状况,财政支出应更多用于改善对农民、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要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服务,比如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各级财政应予大力支持,使当地居民能得到同其他地区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修恢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 强调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税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重要,甚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现行的以间接税(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刺激各地粗放扩张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以增加本地财政收入。 原来的一些税收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也不利于科学发展。 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财税的政策,如提高资源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规范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民生等。 今后,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出台,并逐步完善财税体制。 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规范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是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依托。 报告重申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这写就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方面,要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在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方面,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方面,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等。 确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政府改革。 要转换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五年一任期,考核政绩一直以GDP增速为主要标准,这就使政府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热衷于粗放扩张,而把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一旁。 只有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转变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不再越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也不再以GDP论英雄,政府才能把更多精力用到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用到改善民生上面,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并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不是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力。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也是一大亮点。 把社会建设单独为一个部分展开论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放在经济建设部分附带谈到或只作简要论述,表明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纠正经济腿长、社会腿短有重大意义。 社会建设部分的标题很鲜明,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首先是讲教育。 报告把教育置于优先和突出位置,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明确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其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的要求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等。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公平与效率问题这几年在理论界争论不休。 报告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一方针政策的调整,对于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有重要意义。 与此相适应,报告还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规定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 这一切,都着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充分表明党致力于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第四,提出基本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 报告要求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其最大特点是全覆盖。 不仅城市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要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农村缺医少药问题,要求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把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小孩、待业人员纳入医保范围。 第五,明确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既不是市场化,也不是完全福利化。 报告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盈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最后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社会建设以这一节作结尾,说明经济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一致性。 社会建设好不好,可以说是检验经济发展是不是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建设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 所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快社会建设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把握区域经济红利 云南股票 投资西部增长潜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