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优于债券:构建稳健投资组合的重心

admin 1 0

在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时,股票和债券是两种常见的资产类别。近年来,股票的回报率一直高于债券,这引发了人们争论哪种资产类别更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核心。

股票的优势

股票相对于债券具有以下优势:

  • 更高的回报潜力:长期而言,股票的历史回报率高于债券。这是因为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而公司有增长和产生利润的潜力。
  • 对冲通胀:股票通常能够对冲通胀,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收益和股息往往会随通胀而增长。
  • 多元化:股票可以提供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机会,因为不同的行业和公司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和回报特征。

债券的优势

另一方面,债券也有一些优势,包括:

  • 较低的风险:债券一般被认为比股票风险低,因为它们代表着贷款而不是所有权。这意味着债券的价值不太可能出现重大波动。
  • 稳定的收益:债券通常支付固定的利息或收益,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 流动性:债券通常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轻松地买卖。

哪种资产类别更适合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

股票和债券都在稳健的投资组合中发挥作用,但它们的相对权重取决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 风险承受能力高: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寻求较高回报的投资者,股票可以成为投资组合的更重要组成部分。
  • 风险承受能力低: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寻求低风险和稳定的回报的投资者,债券可以成为投资组合的更重要组成部分。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除了股票和债券的相对权重外,资产配置也至关重要。资产配置是将投资组合分配到不同资产类别的过程,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和现金。适当的资产配置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并优化收益。

结论

股票和债券都是建立稳健投资组合的重要资产类别。股票的长期回报率普遍高于债券,使其成为构建投资组合核心的有吸引力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重要的是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确定股票和债券的最佳分配。通过谨慎的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构建一个平衡风险和回报的稳健投资组合。


演化证券学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从数学上明确地定义了投资者偏好,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的开端。 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 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 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 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归纳起来,EMH对于投资者的意义是:若市场弱式有效,则技术分析是无用的;若市场半强式有效,则基本分析也是无用的;当市场完全有效时,市场组合(Market portfolio)是最优投资组合,这意味着组合的被动管理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 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 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 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 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等人在《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 该学说以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为基础,创新运用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一套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势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在本质意义上,股市波动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 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演化证券学的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研究与实践,而且以市场生态为重要研究导向,因此对于真正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博弈策略框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则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股票市场里存在着宇宙中的某种自然规则,股票价格运行趋势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可以通过数学、几何学、宗教和天文学的综合运用来进行预测的。 江恩理论认为,市场的波动率或内在周期性因素,来自于时间和价格的倍数关系,当其内在波动频率与外来推动力频率恰好形成倍数关系时,便会出现所谓的共振现象,从而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中国已从过去的“企业走出去时代”转变为“个人全球配置时代”。 据胡润财富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大于600万人民币的家庭将达到346万户,其可投资金融资产将占据中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 更多的高净值人士已经关注时代的风口,先走一步,开始拥抱全球资产配置的时代。 什么样的人需要全球资产配置? 有投资能力和投资需求的家庭,都可以将资产的一部分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资产和风险都集中在人民币,因此分散一部分资金在非人民币的资产中,是抵抗风险的有效手段。 在进行资本投资(包括一级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股票,债券,对冲基金等)前,投资主体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有充足的现金流。 每个月扣除必须的家庭消费后,有较为稳定的结余。 2)净资产为正。 有充分的储蓄,对无法预期的意外事件(比如被公司裁员)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就提出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Modern Portfolio” ,告诉理性投资者应该用分散投资来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 他曾分析了11个国家股市的历史收益数据,得出国际化分散投资可以优化投资组合收益,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 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全球资产配置优于单一国家市场配置,这已经被无数学术研究、行业实践所证实。 从1991年初到2017年底,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票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4.20%,如果单看平均年化收益率,中国的股票市场还不错。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高达55.67%,对比相对更加成熟的美国标普指数,波动率仅为14.03%。 而且,上交所综指在过去26年里的最大回撤高达-75.42%。 如果投资者将全部资金全数投入中国股票市场,就要做好坚强的心里准备。 虽然中国股市有机会受惠于中国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但单一市场投资,特别是投资单一新兴市场,仍会令投资者面临相当高的风险。 假如投资者不巧刚好在高位买入股票,比如在07年股市泡沫爆破前几个月买入,那么在接下来一年内,所有持有的股票资产会缩水75%。 一年跌回2000年左右的水平。 从下图可以看到,从那次回撤的最低点到刚过的2017年,经过了10年的调整之后,上证综指依旧还没回到当初的水平。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单一市场波动率大。 如果投资者将资产的一部分配置于美国股市,或者发达国家市场,会怎样呢? 如果投资者将一半资产投在中国股票,而腾出另一半资金投入到美国标普指数上,那么我们的年化平均收益不但没降低,还略增加了些(14.92%)。 而且我们的波动率大幅降低到29.43%。 最大回撤也降低了。 因此,全球资产配置的原因概括来说就是: 1)市场有效性原则 尽量在多个市场进行多元分散,能够在保持投资回报的前提下降低投资风险。 2)市场难以预测 投资者很难准确地预测,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比如10年),哪个国家,哪个资产类型的投资回报会更好。 全球资产配置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得到一个相对来说低风险的投资回报。 全球资产配置有什么好处? 一、满足国内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结构性转型需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业内专家总结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四大特点: 首先是整体配置中,房产占比过大,金融资产占比低,比如美国家庭房地产占比27%,中国家庭占到68%,北京、上海则高达85%; 再是金融资产中,储蓄占比较高,而国外家庭仅为5%以内; 第三是保险意识整体不强,尽管近几年有所提升,但仍更多依赖社保而非家庭配置补充的商业保险等; 最后是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缺乏专业性的认知,股票及相关产品接触多。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142万亿元人民币,2007-2017年间增速达 年均20%,高净值近人群从39万增长至244万,其可投资资产从11万亿元增至63万亿元。 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追求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他们不再提心吊胆于日趋严格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而是转向追求更加自由、更加成熟的海外市场。 二、寻求更高的稳定性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大多数投资人想必还在对08年的经济危机印象深刻,很多国家楼市、股市等被绑定在一起,走向暴跌。 金融危机一旦出现,既是无法轻易扭转,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全球性资产配置避免单一市场风险。 三、有交易需求与其他需求 日益增长的高净值客户不完全拘泥于掘金本土,更有的将眼光放到了全国市场,而全球资产配置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本就是一种自然而言的选择。 另外,对于一些如果有出国、留学、移民等需求,全国资产配置则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最新的统计,全球个人金融资产境外投资(跨境+离岸)占总体可投资金融资产比例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净值用户,都已经达到了20%以上,而在中国却只有4.8%。 这意味着,在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平均只把自己总资产的不到5%投入海外,和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因此从与发达国家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上的差距来说,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单单将鸡蛋配置好几个篮子是不够的,遇见动荡,这些篮子都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几个篮子与鸡蛋配置到全球的资产配置市场中十分必要。 在此我们并不是吹捧外国市场多么好,仅仅是因为聪明人的眼光与格局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市场中。

偏债型基金股票比例

偏债型基金股票比例较低。 偏债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基金,其投资策略主要是获取债券的固定收益。 相对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债券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偏债型基金的投资重点通常放在债券市场。 在偏债型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例相对较低,通常不会超过整个投资组合的百分之三十。 这种配置比例有助于降低基金的整体风险,提高稳健性。 具体来说,偏债型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稳定的收益。 因此,基金经理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会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基金的投资者结构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来决定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虽然股票市场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波动性也较大,因此偏债型基金不会过多配置股票。 此外,偏债型基金的投资策略还包括对债券市场的深度挖掘和精选优质债券。 通过优化债券投资组合的结构和配置比例,基金经理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提高基金的收益水平。 因此,偏债型基金的投资重心在于债券市场,而非股票市场。 总的来说,偏债型基金股票比例较低是其投资策略和目标的体现,旨在实现稳健的收益并降低风险。 这种配置比例有助于满足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的需求。

标签: 股票优于债券 构建稳健投资组合的重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