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投资组合构建指南: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策略

admin 3 0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中,科技股已成为许多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科技股投资的风险至关重要,因为该行业固有的波动性。本文将提供构建多元化且风险可控的科技股投资组合的全面指南。

多元化策略

多元化是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的关键原则。通过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的科技股中,您可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作幅。

子行业细分

科技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组成,如软件、硬件、半导体和生物技术。通过投资每个子行业的代表性公司,您可以分散行业内的特定风险。

公司规模

科技公司在规模上从大型跨国公司到初创企业不等。投资不同规模的公司可以平衡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和回报潜力。

地理位置

科技股投资也不局限于某个地区。投资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可以降低汇率和政治风险。

风险管理策略

除了多元化之外,还有多种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帮助您保护您的科技股投资组合。

仓位管理

仓位管理涉及确定您在科技股投资中愿意承受的风险量。这取决于您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

止损单

止损单是当股票价格跌至特定水平时自动卖出的订单。这可以帮助您限制损失并防止投资组合的大幅波动。

对冲

对冲策略可以抵消科技股投资组合中特定风险的影响。例如,您可以购买与科技股相关的不相关资产,如债券或黄金。

定投

定投涉及定期投资固定金额的资金,无论市场状况如何。这有助于平均投资成本并降低市场时机的风险。

具体投资策略

以下是一些具体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您构建多元化且风险可控的科技股投资组合:

科技ETF

科技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篮子代表特定科技行业或子行业的股票。通过投资科技ETF,您可以自动实现多元化并降低特定股票的风险。

科技指数基金

科技指数基金跟踪科技股指数的业绩,例如纳斯达克100指数。通过投资科技指数基金,您可以获得广泛的市场覆盖范围和流动性。

主动管理的科技基金

主动管理的科技基金由基金经理管理,他们选择特定股票并管理投资组合。主动管理基金可能有更高的风险,但也有潜力提供更高的回报。

个人股票选择

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个人股票选择可以提供更大的潜在回报。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公司,了解其业务模式和财务状况。

结论

构建一个多元化且风险可控的科技股投资组合对于平衡增长潜力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采用本文概述的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策略,您可以创建一份投资组合,在不断变化的科技行业中蓬勃发展。

始终记住,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潜在的资本损失。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请务必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连平: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看未来15年我国财富管理七大机遇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落下帷幕。 从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来看,不但全面擘画了未来5-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点亮了一连串璀璨耀眼的发展机遇,将极大地提振财富管理行业和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机遇1: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规模空前的发展机遇

《建议》首先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 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包括“经济实力、 科技 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等。

当前,国内关于中等发达国家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 此前一些地方将“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当作“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但这显然不符合“中等发达国家”字面的含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突破1万美元了。 因此,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门槛需要向上抬升。

从国际比较来看,较为发达或高度发达的国家,如英、法、日等国2019年人均GDP都在4万美元以上,美国人均GDP更高达6.5万美元。 因此,2-4万美元的人均GDP,如捷克(2.3万美元)、葡萄牙(2.3万美元)、韩国(3万美元)等国家目前所处的水平,可大致被认为是中等发达国家,这也符合普遍的认知,而2万美元是中等发达国家的入门级别。

未来我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获得新一轮的增长红利,再延续15年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的话,到203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GDP有望达到2万美元。 我们认为,这一目标是相对可行的。 当然,如果再叠加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有可能达到3万美元甚至更高。

此外,《建议》还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目标。 未来5-15年在我国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将产生一大批新兴的高净值或较为富裕的人群,使得我国原有的200万高净值人群队伍迅速壮大。 按前述人均GDP增长预测,到2035年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很可是目前的2-3倍,也就是比目前新增200-400万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在目前200万亿元的基础上相应增加200万-400万亿元。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规模同样迅速扩张的中产阶层或准高净值人群,我国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规模空前庞大、全球首屈一指的财富管理市场。

机遇2:财富管理市场将更趋成熟规范

除2035年远景目标外,《建议》重点规划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市场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等。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对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影响深远。 一是有助于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统一标准、打破刚兑、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二是有助于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三是有助于财富管理机构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改变以往创新能力偏弱,大类资产配置种类相对单一的格局。 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从此进入了日益规范的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近年来还强化了对互联网金融欺诈的打击和对P2P乱象的整治,大量非持牌机构被市场出清,财富管理行业加快向规范经营回归,这对依法持牌、合规经营的财富管理头部机构将形成正向激励,推动其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走向专业化。

《建议》提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社会 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 健康 素质明显提高”。 在上述发展目标指引下,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者教育有望大大强化,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法治意识将不断提升,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将进一步形成。 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将在法律框架内厘清各自权利和义务,理性地解决纠纷,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与银行、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一样步入更加成熟、理性的发展阶段。

机遇3:金融开放将带来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建议》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这无疑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近年来,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步伐较快,机构生态渐趋多元,创新产品日益丰富,朝着规范、 健康 、有序的方向发展。 但与国际发达的财富管理市场相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还存在种类相对单一、服务模式粗放等不足,难以满足部分高端投资者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讲,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可选金融工具较少,是导致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财富中占比偏低的原因之一。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开放步伐明显提速。 2018年,我国宣布了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取消或大幅放宽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等;2019年,又进一步出台了两轮共19条开放措施,为提高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吸引了一大批外资银行、保险、投行等机构进入,极大地推动了上海、青岛、深圳等国内城市资管中心或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 以上海为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向纵深发展,针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提出了建设“全球资管中心”“亚洲资管枢纽”等目标,吸引了道富、法巴资管、荷宝资产、凯雷投资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落户上海。

外资机构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将吸引国内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在股权、产品、管理和人才等方面与外资机构开展合作,将国际上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风控体系运用到境内。 如近期中银理财和东方汇理合资设立汇华理财,建信理财与贝莱德、富登公司获批合资设立理财公司等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同时,不少外资资管机构和私募机构进入我国后,也在积极申请外资公募基金牌照。 对于国内一些以基金代销为主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其产品线将更加丰富,有助于满足国内高端客户跨境、跨行业、跨币种的投资理财需求,使得财富管理的供需适配性更加完善。

机遇4:老龄人群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财富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全面部署了2020-2050年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社会 财富储备”,如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

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受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延长带来的家庭财富提前透支风险等因素驱动,当前我国老年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国内财富管理的供给尚未完全匹配需求,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在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机遇5: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为财富管理行业创造新机遇

《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 社会 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经过多年 探索 ,我国基本形成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 其中,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为部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自主发展的年金制度,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目前,三支柱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第一支柱占绝对主导地位,覆盖9.7亿中国城乡居民,占我国养老金总资产的70%;第二支柱进展缓慢,参与主体多为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参与人数为2000多万人,占养老金总资产的30%,存在覆盖面窄、机构经济负担压力较大、缺乏持续加入意愿等问题;至于第三支柱,仍处于试点初期,占比几乎可以忽略。 但考虑到第一支柱已经满负荷运转、对公共财政拖累较重,第二支柱一般企业加入意愿不高,第三支柱反而是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值得期待的,这已成为监管部门和 社会 各界的普遍共识。 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就指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有效缓解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 探索 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满足基础建设和 科技 创新的资金需要。 中国证监会易会满主席也表示,将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 据预测,我国第三支柱如接近或能达到美国的发展水平,很可能将形成一个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的新兴市场。

相关政策实践近年来也正在积极推进。 2018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局部试点税延养老保险,对充实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进行了有益 探索 。 2019年以来,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正积极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拟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 从业务实践来看,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加快培养合格的养老金管理人才,打造权威的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等。

机遇6:大 健康 和康养产业前景广阔

《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进 健康 中国建设”“加快发展 健康 、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健康 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 健康 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 健康 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发展 健康 服务新业态等目标和举措。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共疾病面前都面临同等严峻的挑战。 疫情进一步提醒我国,要加快推进“ 健康 中国”战略。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统筹推进普及 健康 生活、优化 健康 服务、完善 健康 保障、建设 健康 环境、发展 健康 产业等任务。 在此背景下, 健康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加快涌现并扩大外延,大 健康 和康养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此过程中,高净值人群对于大 健康 和康养服务的需求无疑将更为强烈。 这就为以高净值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财富管理机构挺立潮头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 健康 保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出。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最近20年来,提供“院前、院中、院后”全程 健康 风险管理服务的主动管理型 健康 保险已经取代医疗服务成为整个 健康 产业链中的核心。 另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最适合在客户与国内外先进医疗资源、康养资源之间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并将其作为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揽子服务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机遇7:财富管理 科技 将加速发展

据统计,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创新”一词被提及多达15次。 文中处处可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 科技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数字化发展”等鼓励创新或 科技 创新的表述。

近年来,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金融 科技 迅猛发展, 科技 与金融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在银行、券商等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场景应用,深入到了前、中、后台各个方面。 国际上,智能投顾、理财规划软件、投资组合管理软件、数字化平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金融 科技 创新成果在一些先进财富管理同业得到了充分展示,金融 科技 对财富管理行业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在我国财富管理领域,金融 科技 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充满信心。 一是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金融 科技 加速发展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印发了《金融 科技 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 2021 年,要建立健全中国金融 科技 发展的“四梁八柱”;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也都提出了打造金融 科技 中心的目标愿景。 二是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具备后发赶超优势,会比较快地达到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差不多的水平,在一些财富管理细分领域,甚至有可能率先应用某些金融 科技 ,成为相关领域的引领者。 从近年来我国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实践来看,相关领域已经走在相关 科技 应用的世界前沿了。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将插上金融 科技 的翅膀,通过“理财顾问+财富 科技 ”结合的手段,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精准直达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财富管理领域金融 科技 的应用将主要聚焦于促进财富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财富管理行业客户服务效能、降低财富管理运营成本、增强财富管理的适配性等方面的场景。 在财富管理 科技 的驱动下,以往只能是少部分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能够享受的精准、个性化、定制化的优质财富管理服务将“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覆盖面更广的准高净值或中产家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未来5-15年,从需求端来看,在 科技 创新红利驱动下,我国将加速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迈进,居民财富积累及随之而来的财富管理需求将持续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市场环境将日趋规范,对外开放向深入发展,金融 科技 快速迭代,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供给能力将极大提升。 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必将充满生机活力,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大发展,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机遇期。

作者简介: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连平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 刘涛

股权投资类企业有哪些

股权投资类企业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股权投资类企业是一类专注于股权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以下是关于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详细解释:

私募股权公司:这是一种专门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的金融机构。 它们通过非公开募集的方式筹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私募股权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管理经验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和扩张。 投资阶段通常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后期并购等各个阶段。

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股权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投资初创企业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企业。 它们寻求的投资机会通常需要具有高风险和潜在的突破式回报。 风险投资公司通常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更为灵活和多元化,追求的是一种长远的资本增值。

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这是由一组投资者组成的合伙企业,专门进行股权投资活动。 这些企业通常通过集合投资者的资金,以股权形式投资于其他企业或项目。 它们通常具有特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偏好,如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阶段的投资。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专业的投资团队,负责投资决策和资产管理。

除了上述类型的企业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股权投资类企业,如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 这些企业都在股权投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策略,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机会。

创金合信鑫瑞混合基金怎么样

相对于老基金,新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灵活的建仓,且新基金的手续费费率更低,近期创金合信基金旗下又有一款新基金发布,这就是创金合信鑫瑞混合基金,那么这款基金怎么样呢?

创金合信鑫瑞混合基金怎么样?

对于一款新发基金,我们可以初步从风险收益特征、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角度去了解。

【1】风险收益特征:该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 该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主动管理,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2】投资策略:

资产配置策略:该基金将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主动投资管理策略,形成对大类资产预期收益及风险的判断,持续、动态、优化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比例。

股票投资策略:该基金将通过基该面分析,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运营状况健康、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稳健的股票投资组合。

【3】基金经理:王妍女士,中国国籍,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9年加入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任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监助理;

2014年8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行业投资研究部执行总监、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2月31日起任职);

创金合信鑫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月22日起任职);

创金合信鑫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3月2日起任职);

创金合信核心资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9月15日起任职);

创金合信研究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1月4日起任职)。

标签: 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策略 科技股投资组合构建指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