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损失收获:出售亏损的股票以抵消收益并减少应税收入。

admin 38 0

纳税损失收获是一种税务战略,投资者通过出售亏损的股票来抵消应税收益,从而降低应税收入。当股票或其他证券的价值低于其购入价格时,就会产生亏损。通过出售亏损的股票,投资者可以抵消其他来源的收益,从而减少总体应税收入。

纳税损失收获的运作原理

纳税损失收获涉及以下步骤:

  1. 确定亏损的股票或证券。
  2. 出售亏损的股票或证券。
  3. 使用出售亏损产生的资本损失来抵消其他应税收益。

出售亏损的股票或证券时,亏损额将被视为资本损失。资本损失分为两类:短期资本损失和长期资本损失。短期资本损失是由于持有股票或证券不到一年的资产出售而产生的,而长期资本损失是由于持有股票或证券一年以上而产生的资产出售而产生的。

短期资本损失可以抵消短期资本收益,长期资本损失可以抵消长期资本收益。如果资本损失大于资本收益,则多余的损失可以抵消高达 3,000 美元的普通收入(对于已婚联合申报的夫妻,金额为 6,000 美元)。

纳税损失收获的好处

纳税损失收获有很多好处,包括:

  • 降低应税收入:通过抵消收益,纳税损失收获可以降低投资者的应税收入,从而减少整体税款。
  • 释放现金:出售亏损的股票可以释放现金,可以用来投资其他机会。
  • 记录交易:保留所有交易记录,以供纳税申报时使用。

    结论

    纳税损失收获是一种有用的税务策略,投资者可以使用它来降低应税收入。在做出纳税损失收获决定之前,考虑涉及的风险和收益非常重要。通过仔细评估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税率,投资者可以确定纳税损失收获是否适合他们。


股票收益如何缴税

【法律分析】:取得炒股所得收益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收益后次月的十五日内,预约至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然后携带相关资料现场进行税费的缴纳。 个人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十七、 将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修改为: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元的52超过元至元的部分103超过元至元的部分204超过元至元的部分305超过元的部分35(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本决定第十六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依照本决定第十七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计算缴纳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我学会计只想看懂各种的财务和资产报表 但对会计一点都不懂不知道从何入手请高手指点

正像你说的,学会计重要的是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与分析能力,比如看懂各种表中的会计科目的含义,所示的金额是什么性质等等所以,你应该从会计基础知识学起,你只想看懂各种的财务和资产报表,如果你自己能做,你自然就能看懂了会计基础知识100问问1、什么是会计?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4、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答: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5、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答: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答:包括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8、什么是资产?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9、资产具有哪些特点?答: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10、什么是负债?答: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1、负债具有哪些特点?答:负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第三,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 12、什么是所有者权益?答: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 13、所有者权益具有哪些特点?答: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第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 14、什么是收入?答: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收入具有哪些特点?答: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 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第三,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6、什么是费用?答: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7、费用具有哪些特点?答:费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或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8、什么是利润?答: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有税费之后的余额。 19、银行结算方式包括哪几种?答:1)银行汇票2)银行本票3)商业汇票4)支票5)信 用 卡6)汇兑7)委托收款8)托收承付20、 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哪几种?答: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21、应收账款指什么?答: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具体说来,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 22、坏帐指的是什么?答: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23、坏账损失指的是什么?答: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24、估计坏账损失有哪几种方法?答: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25、什么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答: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 26、什么是账龄分析法?答: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27、什么是销货百分比法?答:销货百分比法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28、什么是预付账款?答: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账款。 29、什么是存货?答: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30、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哪几种?答: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加权平均法4)移动平均法5)后进后出法6)计划成本法7)毛利率法8)零售价法31、什么是先进先出法?答: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2、什么是加权平均法?答: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量作为权数,除以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33、什么是移动平均法?答: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4、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 35、什么是实地盘存制?答: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记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 36、什么是永续盘存制?答: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37、什么是短期投资?答: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38、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答: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 39、什么是长期投资的成本法?答:成本法,是指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金额,并且在持有期间一般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增减而变动投资账面余额的方法。 通常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2)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0、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答: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41、什么是固定资产?答: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42、固定资产有哪几种分类?答:(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三)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四)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分为七大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43、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答: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44、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几种?答:有4种,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45、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答: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6、什么是年数总和法?答: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47、什么是无形资产?答: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48、无形资产的特征是什么?答:无形资产的特征是:1)没有实物形态。 2)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3)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4)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5)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49、无形资产包括哪几种?答: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50、什么是应付票据?答:应付票据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51、什么是债务重组?答: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52、什么是长期债券?答:长期债券是为企业筹集长期使用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 53、什么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答: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按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度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54、什么是实收资本?答: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 55、什么是资本公积?答: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者享有的资金,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56、什么是盈余公积?答: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57、什么是期间费用?答: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58、什么是管理费用?答: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59、什么是营业费用?答: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60、什么是财务费用?答: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61、营业利润由哪两方面构成?答: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62、什么是主营业务利润?答: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 业务收入净额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流转税后的余额,通常称为毛利。 63、什么是其他业务利润?答: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差额,即为其他业务利润。 64、什么是营业外收支?答: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65、什么是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66、什么是资产负债表?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67、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哪几种形式取得?答: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68、什么是利润表?答: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69、利润表主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70、什么是会计报表附注?答: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71、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会计假设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4)或有事项的说明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9)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10)收入11)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72、什么是会计政策?答: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73、会计政策具有哪些特点?答: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具体选择。 第三、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 74、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答: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75、什么是会计估计?答: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76、会计估计有哪些特点?答: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77、什么是会计差错?答: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78、什么是所得税会计?答: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有(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79、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会导致什么结果?答: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 80、什么是永久性差异?答: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81、什么是时间性差异?答: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82、什么是应付税款法?答: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83、什么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答: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84、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哪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答: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 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核算,其结果相同;但在所得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则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85、什么是递延法?答: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86、什么是债务法?答:债务法是指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金额。 87、什么是或有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哪些?答:或有事项,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1)未决诉讼;2)未决仲裁;3)企业对售后商品提供担保;4)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5)企业为其他单位的债务提供担保;6)污染环境而可能发生治污费用或可能支付罚金;7)在发生税收争议时,有可能补交税款或获得税款返还;88、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哪几个特征?答: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以下几个特征:1)或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证实。 4)证实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事项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 89、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哪两类?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 前者称为调整事项;后者称为非调整事项。 90、什么是调整事项?答:调整事项,是指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以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91、什么是非调整事项?答: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状况并不存在,而是期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其事项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为了对外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披露这类事项,这类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 92、什么是关联方关系?答:关联方关系是指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93、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关联方关系有几个主要形式?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给出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一)母子公司之间、同一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二)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之间;(三)合营企业;(四)联营企业;(五)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六)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94、什么是关联方交易?答: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95、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关联方交易主要有哪几种?答: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属于关联方交易,应以交易是否发生为依据,而不以是否收取价款为前提。 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交易类型主要有:(一)购买或销售商品;(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三)提供或接受劳务;(四)代理;(五)租赁;(六)提供资金;(七)担保和抵押;(八)管理方面的合同;(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十)许可协议;(十一)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96、什么是合并会计报表?答:合并会计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 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97、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对外提供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 其次,合并会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人为粉饰会计报表情况的发生。 98、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的特点是什么?答: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2)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 3)合并会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4)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有其独特的方法。 99、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 100、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答: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2)一体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

个人所得税调到3500后,相应的税率业相应得到调整了么?

三十二个变化1、计税工资。 财税[2006]126号,从2006年7月1日起,计税工资从原来的800元(东北地区为1200元)调整为1600元,劳务报酬所得的扣除标准仍为800元。 两法合并后,计税工资取消,形成内外资统一的工资核算办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 准予在税前扣除。 ”在现行税法中只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才可以享受此项政策,此项条款扩大了工资全额税前扣除的范围,当然主要是取消了对内资企业按计税工资进行税前扣除的歧视性规定,同时避免了对于职工工资薪金这部分所得的同一所得性质的重复课税。 执行日期是2008年1月1日起。 2、弥补亏损。 原来只有外资企业季度盈利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现在内资企业季度盈利也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前提是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者凭税务稽查的稽查结论。 3、《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第一行“销售(营业)收入”,旧表为主营业务收入,新表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对视同销售收入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时,基数没加进去,企业吃亏了。 2008年的新表(讨论稿)又有变化,候教授讲到。 4、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变化,过去企业季度盈利或新办企业在年度中间获利了,换算成全年的税率(小于等于3万元为18%,小于等于10万元且大于3万元为27%,大于10万元为33%)。 现在变为直接用盈利额乘以相应的税率就可以了,不用换算成全年的利润找税率。 国税发[2006]56号。 现在两法合并后统一税率为25%,照顾税率为15%、20%(微利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细则中规定的两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5%和20%。 其中能够适用15%优惠税率的企业只限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20%优惠税率的企业分有两种:一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二是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在此第二条所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是对旧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中预提所得税的调整,在过去,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为10%,而在新法中有所调增。 从2008年1月1日执行,不要要混淆。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1)制造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 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 100 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 3000 万元; 2 )非制造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 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 80 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 1000 万元。 5、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过去的计算基数为两个,现在变为一个,就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第一行“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 同时,服装生产企业(自2006年1月1日起)广告费由原来的2%变为8%。 (国税发[2006]107号),制药业为25%。 (国税发[2005]21号)广告费支出,超出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具体有1、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推进新技术的必要广告支出,高新技术企业的广告费可在税前据实扣除;2. 粮食类白酒生产企业不属于国家鼓励类生产项目广告费不得在税前扣除;3.一般企业的广告费支出按当年销售收入一定比例(包括2%、8%、25%)扣除,超过比例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两法合并后将统一为15%。 超出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6、教育经费由原来的1.5%,现在变为2.5%。 (财税[2006]88号文件)。 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和福利费一律以计税工资为计税基数。 工会经费以交纳的凭据为税前扣除的依据,如果没有上交不能税前扣除。 教育经费现在必须是企业支付出去才可税前列支,否则已经计提的要进行纳税调增。 应付福利费在新的财务通则规定不允许计提福利费,2008年税法将要与之保持一致。 具体处理方法在35问的23问答复。 7、投资收益。 旧申报表需要把投资收益还原成税前的,再找税率差补税。 新的申报表改为不用还原成税前的,直接按照纳税申报表中的行次填列就可以了。 同时,企业如果有投资损失的话,当年的投资损失只能用当年的投资收益来弥补,当年弥补不完的可以无限期往以后年度弥补。 8、关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 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不再设置当年支出比上年增长10%的前置条件。 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150%,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连续5年内补扣。 同时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的,30万元以下的可以一次性进成本,30万元以上的,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财税[2006]88号9、公益救济性捐赠,原来在表中的“营业外支出”列支,现在单独填列,基数从原来的纳税调整前所得变为纳税调整后所得。 自2008年开始,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基数变为会计利润的总额,比例由过去的1.5%(金融保险企业)、3%(一般)、10%(文化艺术)、100%(红、农村教育、老、青)统一为12%。 10、关于新的财务通则与新的会计准则的变化,最大变化是:新财务通则注重的财务管理,比如说筹资的管理、投资的管理、资金运用的管理,以前盈余公积——公益金可以计提5%,现在只允许法定盈余公积计提10%。 而新的会计准则注重的是会计核算,是具体的确认和计量,比如存货发出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引入新的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代替短期投资、持有日到期投资代替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无形资产明确了商誉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管理核算。 八项减值准备的借方科目统一为“资产减值损失”。 其中长期资产价值恢复时不准调整账目。 债务重组用现金清偿债务,营业外收入出—债务重组利得代替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代替营业处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11、税务局查补的应纳税所得额,原来为查补的税款直接乘以33%进行补税,现在查补的所得额并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亏损就不用补税,如果盈利的话,不能用这个盈利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而是直接补税,补税时用适用税率(小于等于3万元为18%,小于等于10万元且大于3万元为27%,大于10万元为33%)。 12、房产税。 从2006年1月1日起,房产所附属不可移动的设备,如消防设备、中央空调、排水设备、智能化的设备等等,这些设备要并到房产价值当中,计征房产税。 地下建筑物、人防通道等用于经营的也要征收房产税。 (国税发[2005]173号文件)。 纯地下建筑用于经营的房产按50%征房产税。 13、印花税。 从2006年1月1日起,购入的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或需要安装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要缴纳印花税,税率为0.3‰。 大地税发[2005]189号。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由原万分之三变为万分之五。 财税[2006]162号。 低值易耗品,资本公积14、土地增值税。 财税[2006]21号,从2006年3月2日起,个人或单位购买的住宅房屋要交纳土地增值税。 使用年限不够3年的要全额征收土地增值税。 3-5年的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 5年以上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过去以投资或合作方式经营并且共担风险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变为只要有一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就要征收土地增值税。 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 大地税函[2007]93号文件。 15、营业税。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这四技免征营业税。 其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是指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业务。 同时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或个体工商业户应税劳务、出租劳务,没达到3000元的免征营业税(过去为2000元)大地税函[2005]109号文件规定。 2007年又补充了2条减免税优惠:一是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高校后勤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设在校园内的食堂,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取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以及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但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取得的租金和其他各种服务性收入,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是个人向他人无偿赠与不动产,包括继承、遗产处分及其他无偿赠与不动产等三种情况可以免征营业税,但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6、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注销、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话,进项税额不用转出,也就是存货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同时如果有留抵税额,也不用退税了,即不征也不退。 代销的货物超过180天没有收到代销清单或货款一律视同销售,作征收增值税。 财税[2005]165号17、个人所得税。 个人购买住房未超过5年的,按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离、退休的人员再任职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的,可以扣除1600元,按工资薪金所得的九级超额累进税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同时也可以计提“三费”。 2008年执行新规定。 18、国税发[2006]162号,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规定:(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最近新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六号,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于2007年6月29日起执行,即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现为个人利息所得的5%。 19、安置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大地税发[2006]42号,(1)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在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的基础上,扩大到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2)提高定额减免的标准确定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定额扣减的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原只可享受每人每年定额扣减2,000元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现提高到每人每年可定额扣减4,800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过去安置下岗职工30%的经税务局批准可以全免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 20、业务招待费:内资企业,由原来全年1500万以内5‰,超过1500万的3 ‰,外资企业原来全年销售净额1500万以下的不超过销售净额的5‰,全年销售净额超过1500万的不超过销售净额的3 ‰;全年业务收入总额500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10 ‰,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500万元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5‰。 两法合并后,统一按和业务相关的业务招待费的50%税前列支。 21、关于车船税的变化,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6号,见7月20日会议资料上p132页(名称变化、费用标准变化)。 22、关于土地使用税的变化,国务院令[2006]第483号,大连市政府下发的文件 大政发[2007]74号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外资交税变化,费用标准变化)。 23、《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7]18号24、国税发[2006]31号文件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要注意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预收收入,不得做为三费计提基数,直到真正转为收入才能计提三费基数。 第一笔销售收入之前发生的三费可以往以后年度结转扣除,结转期不得超过3个纳税年度。 同时国税发[2003]83号作废。 25、财税[2006]1号文件规定: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新办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规定期减税或免税优惠政策期间,从权益性投资人及其关联方累计购置的非货币性资产超过注册资金25%的,将不再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优惠。 比如: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 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商业、旅游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自开业之日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可减免企业所得税。 26、《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 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27、《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1号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五点:(一)搬迁企业根据搬迁规则,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搬迁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因转换生产经营方向等原因,没有用上述搬迁收入进行重置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而将搬迁收入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可在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中将相关成本扣除,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三)搬迁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搬迁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推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搬迁企业从规划搬迁第二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28、〈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自查7月20日会议资料上147页。 29、《关于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转让土地有关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645号 ,见7月20日会议资料上P145页。 30、〈关于纳税人进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50号, 见7月20日会议资料上P130页。 31、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变化。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中为“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规定最实质的体现之一在于引用了计税基础一词。 新的企业所得税较现行税法更从实质的角度明确了固定资产大修理的范围。 (一) 发生的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50% 以上; (二) 发生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 2 年以上; (三) 发生修理后的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性能得到实质性改进或市场售价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四) 其他情况表明发生修理后的固定资产性能得到实质性改进, 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增加。 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各项会计业务在按照税法规定而非会计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得到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加长,经过成本—收益比的考虑,通常修理支出也在逐渐减少,因而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总在原值20%以上,配合固定资产存在折旧现象的特殊情况,修理支出也是一个动态递减的过程,因此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规定更为现实和合理。 32、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会计科目变化(19项30个科目变化)1)“现金”恢复为“库存现金”(指狭义的现金)。 2)“短期投资”更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产”。 3)“长期债权投资”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4)“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合并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5)“物资采购”恢复为“材料采购”。 6)“在途材料”改为“在途物资”。 7)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统一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8)“递延税款”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9)“应付短期债券”改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10)“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 科目取消,统一改为“应交税费”。 11)“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科目取消,统一改为“应付职工薪酬”。 12)“其他业务支出”改为“其他业务成本”。 13)“主营业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14)取消“营业费用”科目恢复 “销售费用”。 15)“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为一级科目。 16)“所得税”改为“所得税费用”。 17)取消“应收补贴款”,并入“其他应收款”18)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19)新增加“投资性房地产”、 “研发支出”、“累计摊销”、|“未担保余值”、“库存股”、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标签: 纳税损失收获 出售亏损的股票以抵消收益并减少应税收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