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股票交易量:提高投资表现和管理风险

admin 3 0

在股票市场中,交易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和管理风险。

交易量的重要性

交易量反映了在特定时间内买卖股票的股票数量。它提供了交易图表将交易量可视化,使投资者可以轻松识别趋势和模式。

提高投资表现和管理风险

跟踪股票交易量可以帮助投资者提高其投资表现和管理风险:

提高投资表现

  • 识别趋势:交易量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股票价格趋势,并从中受益。
  • 抓住交易机会:高交易量可以表明潜在的交易机会,例如突破或回调。
  • 判断市场情绪:交易量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情绪,并相应地调整其投资策略。

管理风险

  • 识别流动性风险:低交易量可以表明股票流动性差,这可能会增加退出头寸的难度。
  • 管理价格波动:高交易量可以帮助投资者预见价格波动,并采取措施管理其风险敞口。
  • 避免追逐趋势:过度反应于高交易量可能会导致追逐趋势,增加损失的风险。

结论

跟踪股票交易量是股票投资者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了解交易量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其纳入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提高其投资表现并管理其风险敞口。通过密切监控市场活动,投资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并最终实现更成功的投资成果。


什么是股指期货?它对股票的买卖有什么影响?

指数期货与普通的商品期货除了在到期交割时有所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以某一股票市场是指数为例,假定当前它是1000点,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指数目前现货买卖的“价格”是1000点,现在有一个“12月底到期的这个市场指数期货合约”,如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看涨,可能目前这一指数期货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点了。 假如说你认为到12月底时,这一指数的“价格”会超过1100点,也许你就会买入这一股指期货,也就是说你承诺在12月底时,以1100点的“价格”买入“这个市场指数”。 这一指数期货继续上涨到1150点,这时,你有两个选择,或者是继续持有你是期货合约,或者是以当前新的“价格”,也就是1150点卖出这一期货,这时,你就已经平仓,并且获得了50点的收益。 当然,在这一指数期货到期前,其“价格”也有可能下跌,你同样可以继续持有或平仓割肉。 但是,当指数期货到期时,谁都不能继续持有了,因为这时的期货已经变成“现货”,你必须以承诺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这一指数。 根据你期货合约的“价格”与当前实际“价格”之间的价差,多退少补。 比如上例中,假如12月底到期时,这个市场指数实际是1130点,你就可以得到30个点的差价补偿,也就是说你赚了30个点。 相反,假如到时指数是1050点的话,你就必须拿出50个点来补贴,也就是说亏损了50个点。 当然,所谓赚或亏的“点数”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这些点折算成有意义的货币单位。 具体折算成多少,在指数期货合约中必须事先约定,称为合约的尺寸,假如规定这个市场指数期货的尺寸是100元,以1000点为例,一个合约的价值就是元。 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交易的不同 1.股指期货可以进行卖空交易。 股票卖空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从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数量的股票。 国外对于股票卖空交易的进行设有较严格的条件,而进行指数期货交易则不然。 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指数期货交易中都包括拥有卖空的交易头寸。 对投资者而言,做空机制最富有魅力之处是,当预期未来股市的总体趋势将呈下跌态势时,投资人可以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股市见底,使投资人在下跌的行情中也能有所作为。 2.交易成本较低。 相对现货交易,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是相当低的,在国外只有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 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用于支付保证金(也叫按金)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税项。 美国一笔期货交易(包括建仓并平仓的完整交易)收取的费用只有30美元左右。 3.较高的杠杆比率。 较高的杠杆比率也即收取保证金的比例较低。 在英国,对于一个初始保证金只有2500英镑的期货交易帐户来说,它可以进行的金融时报100种(FTSE-1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可达英镑,杠杆比率为28:1。 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有研究表明,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股票现货市场。 如在1991年,FTSE-100指数期货交易量就已达850亿英镑。 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 期指市场虽然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基础之上的衍生市场,但期指交割以现金形式进行,即在交割时只计算盈亏而不转移实物,在期指合约的交割期投资者完全不必购买或者抛出相应的股票来履行合约义务,这就避免了在交割期股票市场出现“挤市”的现象。 6.一般说来,股指期货市场是专注于根据宏观经济资料进行的买卖,而现货市场则专注于根据个别公司状况进行的买卖。 股指期货市场的结构与功能 一、期货交易所 期货交易所指的是法律允许的具体买卖股指期货合约的场所。 期货交易所是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法律都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内进行,任何在期货交易所外进行的交易都是非法的。 尽管各类交易所近年来出现了公司化经营趋势,但世界上大多数交易所都是非盈利性的会员制组织。 我国1999年9月1日起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期货交易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其章程的规定实行自律管理;期货交易所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规定:期货交易所的注册资本划分为均等份额的会员资格费,由会员出资认缴。 期货交易所的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积累分配给会员。 并规定了期货交易所应当履行的十项职责:提供期货交易的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制定并实施期货交易所的业务规则;设计期货合约、安排期货合约上市;组织、监督期货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控制市场风险;保证期货合约的履行;发布市场信息;监管会员期货业务,检查会员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指定交割仓库的期货业务;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能。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明确了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机构。 期货交易所设会员大会和理事会。 会员大会是期货交易所的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组成。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 理事会由9至15人组成,其中非会员理事不少于理事会成员总数的1/3,不超过理事会成员总数的1/2。 期货交易所理事会可以设立监察、交易、交割、会员资格审查、调解、财务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具体职责由理事会确定,并对理事会负责。 期货交易所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若干人。 总经理是期货交易所的法人代表,是当然理事。 除了期货合约外,交易所也提供期权和其他现货金融工具的交易机会。 交易所设立的基本宗旨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集中市场,并制定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统一的交易法规让会员从事交易,监督所有交易的进行与有关法规的执行。 但是,交易所本身并不从事期货买卖。 会员有权利进场做交易,但并没有义务一定要进场从事交易。 二、清算所 清算所又称清算公司,是指对期货交易所中交易的期货合约负责对冲、交割和统一清算的机构。 清算所的建立是期货交易安全而有效率的重要保障。 有些清算所是交易所的一个重要部门(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有些清算所则是在组织机构、财务体系、运行制度等方面独立于交易所的机构(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大部分的清算所都是各自独立的机构,但也有几个不同交易所共同使用一个清算机构的情况,如国际商品清算所(ICCH)负责清算大部分英国期货交易所,市场间清算公司(The Intermartet Clearing Corp)则替纽约期货交易所(NYFE)与费城交易所(PBOT)清算。 P> 和交易所一样,清算所通常是个非营利性的会员组织。 清算所的会员通常都是依附于交易所的会员,除了拥有交易所的一般会员席位外,还要通过比一般会员更严格的财务指标规定。 所以,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分为清算会员和非清算会员,非清算会员要通过清算会员进行清算,并支付一定的佣金费用。 我国的期货交易所有组织,监督期货结算的职能,交易所下设结算部作为承担期货结算职责的机构。 全球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整合的趋势之一便是交易所和清算机构间日益增多的合并案例。 三、经纪商 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分为自营商和经纪商两种。 自营商是为自己在场内进行期货买卖的会员,而经经商本身并不买卖期货合约,而只是受非会员的客户委托,代替他们在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并从客户那里收取佣金以作为其收入。 在国外,有些交易所仅限私人拥有交易所席位,而有些交易所也允许企业、公司等机构申请拥有席位。 在美国,根据全国期货协会(NFA)的定义,期货经纪高(或称期货佣金商,FCM)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是一个代表金融、商业机构或一般公众进行期货或期权交易的商行或公司,也有人称其为电话所,经纪人事务所或佣金行,它是金融领域高度多样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商号专长于金融和商业性套期保值,其它的则致力于公众投机交易。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只能接受客户委托从事期货经纪业务,非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只能从事期货自营业务。 《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期货经纪是指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收取交易手续费,交易结果由客户承担的经营活动。 经营期货经纪业务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期货经纪公司。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期货经纪业务。 四、投资者 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范围很广,一种区分方法是分为自营商或专业投机商,套期保值者和大众交易者,专业投机商又分为”抢帽子者”,日交易者和大头寸交易者。 但更一般的区分是将投资者分为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 1.套期保值者 套期保值者是通过股指期货交易来规避股票交易中系统风险的交易者,它们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者主要包括证券发行商、基金管理公司。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2.套利者 套利者是指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以及不同股指期货市场,不同股指期货合约之间出现的价格不合理关系,通过同时买进卖出以赚取价差收益的交易者。 有关严格区分套利和图利的讨论见第六、七章。 股指期货的套利最常采用的是指数套利,当实际期货价格偏离理论期货价格时,可能通过同时买卖赚取无风险收益。 套利者的交易活动对股指期货市场是十分重要的,其交易活动可以使市场的错误定价迅速恢复平衡,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也是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传递渠道。 3.投机者 投机者是根据他们对股票价格指数走势的预测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以获取利润的交易者。 对股指期货的投机者而言,并不完全相同于商品期货或其它金融期货,因为投资者根据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通过股指期货市场低成本、高效率的间接投资股票市场。 五、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从整个资本市场或社会经济体系来讲,股指期货有三个的经济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 股指期货的价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所通过公开喊价或计算机自动撮合的电子交易形成的,有关期货价格的信息不停地来自各个分散的方面,交易者不断地利用有关信息,将其考虑到价格决定中去,以对期货价格变化做出合理的估计。 虽然单个投资者对相关资产的价格估计会有所偏差,但从市场整体看,集体理性会形成比较合理的期货价格。 由于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买卖差价小,瞬时信息的价值会较快地在期货价格上得到反映。 股指期货的集中、公开交易近似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及时传播对股票的价格预期和下一期股指期货的价格决定有重要的影响。 二是稳定市场和增强流动性的功能。 当股票市场价格和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偏离时,市场中的投机者、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能够敏锐地衡量出两个市场一方或两方的错误定价程度,通过比较交易成本,进行各种策略的交易操作,从而纠正市场的错误定价平抑市场波动,防止暴涨暴跌。 股指期货会增加因套利、套期保值及其它投资策略对股票交易的需求,从而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三是促进资本形成的作用。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托宾(J.Tobin)提出的Q比率的概念,企业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为Q比率,Q>1时,进行新的资本投资更有利,从而增加投资需求,Q<1时,公司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的资本投资更便宜,会减少资本需求。 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有所提高,即提高Q比率,就会增加资本形成。 证券的价格水平是由证券供求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而决定的。 股指期货能够增加由于套利交易和规避风险需求导致的股票需求,也可以使证券供给因预期性套期保值而相对比较稳定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资本形成。 股指期货市场另一方面的基本功能是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更有效地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 第一,证券资产在居民和机构的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投资者往往要根据各种资产收益率变化进行资产调整和重新配置,单纯利用证券现货市场进行大幅度的资产结构调整,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增大市场波动性和投资者交易的执行成本和佣金费用,而利用股指期货合约可能通过不同资产的暴露程度使综合头寸达到调整资产结构的要求,而不至于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交易费用也较低。 第二,证券承销商和发行人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预期性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保证证券发行顺利进行。 第三,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市场,以对冲风险为目的的交易约占总交易量的20%,充分反映了恒指期货对套期保值的巨大存在价值。 而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指数投资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以获取无风险收益。 第四,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间接投资股票市场,使自己专注于分析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和股票市场大势,免除从繁多的股票中桃选可投资股票的麻烦,以及减少投资股票市场的信息搜集、加工、处理成本。 六、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的一些特殊的功能 除了以上这些一般性功能,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第一,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提供条件。 发达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以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于用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但组合投资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 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很高,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必须提供包括股指期货作为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在内的一系列条件,股指期货市场已经与优化投资者结构联系在一起。 第二,股票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一方面,境外投资者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他们有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甚至出现大幅度的涨落调整,股指期货市场不单是满足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以吸引国外资本,也是在开放条件下稳定股票市场的需要。 第三,完善证券市场的结构,丰富市场层次,推动市场深化。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只有单一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即只有交易所交易市场,缺乏非上市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和机构投资者需要的第三、第四市场,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的需求,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难以使筹集资产、配置资源等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发展和完善各层次基础资产市场的同时,包括股指期货、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和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存托凭证等工具在内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市场深化和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股指期货的五大意义 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资产配置等功能,是国际资本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根据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开展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表现在: (一)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无法通过股票市场上的分散投资加以回避。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可为股票承销商在一级市场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二)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规范发展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不利于股市规范发展。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增加投资品种,能促进长期组合投资与理性交易,能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特别是我国将发展开放式基金,由于其可随时赎回 ,因此,必须有相应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相配套,才能保证开放式基金的安全运作。 可见,股指期货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的规范发展。 这一点已被国际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三)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由于缺乏风险回避机制,许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借助内幕消息进行短线投机以达到获利的目的,从而造成股市异常波动。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能够大量聚集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如果股票现货市场价格与股指期货市场间价差增大,将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 可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此外,股指期货交易发现的预期价格可更敏感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充分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四)改善国企大盘股的股性,为国企改革服务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促使一些大盘股的股性发生转变,提高投资者投资国企大盘股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成份指数样本股往往以大盘绩优股为主,国企大盘股占较大权重。 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参与这类股票交易的积极性,从而间接促进国企大盘股发行工作的开展。 Damod aran等人(1990年)对S&P500指数样本股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的5年间,指数样本股的市值提高幅度为非样本股的2倍以上。 另外,为解决国有股的上市流通问题,目前讨论的解决途径之一是成立大型基金,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基金的风险回避与安全运作,从而为国有股的上市流通提供服务。 (五)完善功能与体系,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可见,股指期货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不引进现代金融工具,我国资本市场在功能与体系方面都将是不健全的,不但难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而且难以为国际投资资本的进入提供回避风险的场所,不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及加入WTO;此外, 中国在开展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方面并无专利权,如日经225指数被新加坡抢先开发成功就是一例。 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国外还没有推出中国股指期货,但一旦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国外必将迅速地推出中国股指期货交易。 因此,为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这一点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股指期货的特点与功能 金融期货品种分为外汇、利率与指数期货三大类。 股指期货是指数类期货中的主导品种,也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与特点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指的是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的期货交易。 和其它期货品种相比,股指期货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股指期货标的物为相应的股票指数。 2、股指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3、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即不是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等功能。 具体表现在: (一)价格发现 股指期货交易以集中搓合竞价方式能产生未来不同到期月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反映对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同时,国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并有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 因此,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股票指数一起可起到国家宏观经济景气晴雨表的作用。 (二)套期保值 股指期货能满足市场参与者对股市风险对冲工具的强烈需求,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严格说来,个股的价格风险只能通过相应的股票期货进行风险对冲;但当股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个股或股票组合投资就可通过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2、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为规避股市总体下跌的风险,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股指期货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 3、当上市公司股东、证券自营商、投资基金、其他投资者在持有股票时,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市整体下跌的系统性价格风险,在继续享有相应股东权益的同时维持所持股票资产的原有价值;减轻集中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恐慌性影响,促进股票二级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三)资产配置 股指期货具有资产配置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引进做空机制。 做空机制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使投资人的资金在行情下跌中也能有所作为而非被动闲置。 2、便于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组合投资、加强风险管理。 3、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等。 海外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股指期货市场最初的产生是基于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指数投资基金)提供避险工具的考虑,一般不外乎这样三个条件:一是对机构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现实需求;二是金融创新的动力;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美国是最早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国家,其股指期货的产生发展得益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7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持续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导致股市暴跌,出现了对现货市场避险工具的需求;二是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退休收入保障法》要求退休基金管理人遵循“谨慎人原则”管理资金,严格分散和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强化了其避险需求;三是80年代初期券商承销收益和佣金收入大幅降低,迫使券商进行金融创新,努力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四是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后对《商品交易法》管辖范围的扩大为股指期货的产生扫清了法律障碍。 但是美国的情况并不能解释一切,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与其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尤其是QFII制度是密切相关的。 1、日本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到1987年,股指期货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从无到有的初步试验阶段。 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市。 但是,其股指期货合约却首先出现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交易。 按照日本当时的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被禁止。 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并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 而且,按照当时的证券交易法,日本国内的基金是被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 本国的机构投资者明显处于不利位置。 基于这样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第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受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采取现货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数所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作为交割标的。 第二阶段:1988年到1992年逐步完善的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国内股指期货市场逐步走上正轨。 50种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前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直到1987年股市暴跌后交易量迅速发展起来。 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证券市场无法开始交易,卖盘远大于买盘,由于涨跌停板的限制,交易刚开始即达到跌停板。 由于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实行现货交割,所以,境内投资者也无法实施股指期货交易。 而在SIMEX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却能够继续交易期货合约。 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的申请。 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当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 1992年3月,大阪证券交易所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了交易。 第三阶段:对股票指数进行修改,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成熟。 由于日经225指数采用第一批上市的225种股票,以股价简单平均的形式进行指数化。 针对这样的情况,大阪证券交易所根据大藏省指示,开发出了新的对现货市场影响小的日经300指数期货以取代日经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起开始交易。 此后,日本股指期货市场便正式走向成熟。 2、 韩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 韩国股指期货的产生源于其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正式引入QFII之后对于市场避险工具日益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没有象日本市场那样遭遇外国市场的竞争,其股指期货的推出较为从容,在法律法规、投资者教育、交易系统以及指数设计等方面的准备也更充分。 1981年,韩国宣布了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 1984年,韩国政府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的基金(韩国信投)间接投资境内的股票;到1992年底,境外投资者通过韩国信投对韩国的投资达到了150亿美元,接近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5%,加上当年QFII直接买卖股票的数额,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1%。 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投资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规避风险的工具,人们无法有效地管理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这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虽然从1985年到1990年,韩国股市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但每隔3至5个月,股市都会出现上下较为显著的波动。 这表明如果在韩国证券市场引入股指期货,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将会很高。 1987年11月,在全球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一”的暴跌之后不久,韩国修改了证券交易法,授权韩国证券交易所建立期货市场。 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韩国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对机构投资者指导和教育工作。 1996年6月,韩国?/ca>

短线操作的股民必须掌握的技能

短线操作的股民必须掌握的技能_短线操作股票的追高技巧

短线手这个称号是每天挣扎股市投资者追求的投资境界,如何做好短线是职业投资者都在研究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短线操作的股民必须掌握的技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短线操作的股民必须掌握的技能

首先做短线不等同于今天买明天卖,或者随意追买上升浪型运行完毕大幅上扬过强势股。 短线的买点,它指的是一个短线的技术低点并且图表上可以清晰的预计随后将展开一系列的上攻动作。 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走势状态。 所以我们更愿意将短线理解为“限时投资利润最大化”。 所以,弱势股的完全转强是我们购入的最佳时机;强势股的初期弱化的表现将是我们卖出的最佳理由。

其次,从道斯理论来看,尽管是做短线短期行为,但是短期行为不是对长期走势的否定,对一个短线品种的把握应该是看长做短,通常我们将一个图形分解为周线,月线,日线,60分钟线来观察,只有那些四种周期同时处于波浪理论中上升三浪的股票才是短线安全与收益最大化的保证。 当然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股票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如何取舍其中的轻重做为一个短线炒手来说是一个需要把握的问题。

最后,一个短线炒手同时应该是个基本面分析高手,由于基本面的分析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平时的博识应该是每个炒手的自修课程。 分析一个股票首先从它的形态入手,短线炒手拒绝任何的失去上攻动力的股票,也就是说一只真正值得介入的股票,其上攻的形态一定要完全完美,这种形态的完美不是仅仅表现在日线图表上。 应该将其展开看成各种周期复合状态下的攻击形态。 最重要的是分时报价震荡图上的上攻状态与上攻气势,关键技术点位是采取压单突破还是轻松突破。 这都是必须考核的指标。 从现行_商主力运做的习惯来看前者运用的比较多。 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关于上攻的浪型的如何判断完毕?我们没有完全分析清楚,只是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第一,大盘的见顶决定了个股上攻浪型运行完毕。 版块的回调加速了浪型的完毕。

第二,没有穿前期一年之内顶的股票可以认为是上攻浪型没有运行完毕。 所以笔者经常做的股票是一些在前期高点下蓄势突破的股票。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能够有能力穿过前期高点这里面牵涉到一些分析盘面的真工夫,如主力的试盘,夹板,逼仓,压盘,震仓,倒仓和反技术的高级技术骗线等等。 以后的论述中将进一步的阐明。

主力运做背离与同步

在价量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数学计算,绘制图片方法是技术分析方法的主要手段。 通常技术分析分为五类:指标类,切线类。 形态类,K线类与波浪类。 这是一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实战基本技能。 我们将着重分析其中的可利用性。

1、所谓指标类技术分析是指考虑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给出数学上的计算公式,得到一个体现市场的某个方面的内在实质的数字,这个数字叫指标数值。 例如传统的KDJ,MACD。 大家知道了指标是如何产生的便知道所谓的万能指标是不复存在的。 那些企图利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指标擒拿术证明自己的指标如何万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鬼把戏。

股市的未来预测性决定了指标是来实战的,不是靠几个做了手脚的数据戏来安慰自己。 这个通病在现在的股票软件开发商身上很流行。 有很多善良的投资者在初入股市的过程中不注意指标的特定范围和含义盲目的利用指标进行投资。 结果得出了一个指标无用论的论调。 其实在我们新兴的市场里主力庄家常利用广大股对指标的一知半解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指标一般分为预测型,讯号型指标,交易系统型指标三大类。 我们做短线的时候应该知道了指标的适用期限才能够将十八般武器全部使用灵活。

2、切线类指标是比较强调顺势的,趋势简单的说便是股票价格运行的方向,某种趋势形成之后若想改变的话是要足够影响它的外力。 所以一旦股票处于加速上扬期间的话持有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种趋势应该是从长期去把握。 切线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是一些趋势线与黄金分割线的技巧,这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适当的应用江恩回调带的理论可以对你有极大的帮助。

3、形态理论与周线理论:由于现阶段主力运作周期的加大,长庄股的粉墨登场。 日线图上揭示的传统理论信息容易被主力骗线。 所以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周线理论。 从周线上我们可以以战略者的眼光观察股价现在处于何种状态之中。 形态理论的效用才能达到完美的体现。 如果只注意所谓的短期日线形态,你将饱尝主力骗线的苦果。

4、波浪理论,这是天才掌握的理论。 非一般投资者所能够把玩。 尽管波浪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如同一千观众的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很难达到共识。 有个简单的办法,实际上可以用周线来划分个股。 只寻找股票的上攻趋势浪,具体哪一浪我们不管。 在上攻浪穿过前期头部以后惯性涨过数天后,如果有走软或者滞涨坚决出局。 由于创新高的股票大多数市场人士都看好,主力容易反做。 所以对一些创新高的股票坚决小心对待,一味的看多创新高的股票只会受到庄家无情的戏弄。

5、K线理论。 这个技术分析常常被主力用来作为骗线。 为什么很多主力喜欢用呢?在与一操盘手的交谈中得知,由于大部分股用的是钱龙盘,对于一个股票的判断多是基于对K线组合的一知半解。 其他的指标多半不看。

那么,现阶段主力是如何骗线的?请首先相信这一点“市场上都认为百分百赚钱的技术时往往意味着这种技术便开始失效了”!越是人多知道越是容易被主力反运做!举个例子,上影线反做,由于传统的理论上影线是代表股价抛压大,是做空信号。现在好了主力将其常常用来震仓洗盘,成为逼散户出局的信号!

蓄势突破的股票是你的银行

笔者观察了十年深沪股市的股票运行图,发现涨的最快又稳的最佳介入时期是前期头部向下6%的价格区域,这个区域往往是不引起市场投资者注意的地方,大家翻翻每天的涨幅榜大多数股票是在过头的时候走的无比坚挺。 那末我们可以在前期头部以下建仓介入该股票,突破头部的股票往往会出现一个加速上攻的过程。 这是主力为了快速脱离成本区域提高帐面利润。 那末好了我们赚上6%之后再来一个5%左右的利润,每次短线进出10%应不成问题。

这样比什么2.5%可要伟大多了。 现在问题出来了,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够突破前期高点,如何判断顺利突破呢?下面来具体介绍。

1、先决条件:现价格离主力成本区域不远。

如何判断主力的持仓成本,在分析家系统和指南针系统中有一个移动成本分布指标基本揭示了主力的成本转化的过程。 具体的运用参考有关分析家实战技巧的书。 第二种方法目测法,是根据密集成交区域的底部放量判断。 一般“元老派”股评都会使用该方法。 第三种方法,由于主力的成本往往高于实际成本,并且主力在拉抬股价的过程中由于技巧的高低不同所耗费的资金又不同。 实际上很多主力在洗盘中洗到动态成本线轨道处便止跌了。 这是肉眼和其他指标无法比拟的。 并且一个要突破的股票它的成本线与压力线是慢慢收敛,充分的揭示了主力在偷偷建仓。 只有拿的筹码与主力成本基本一致,在随下的一系列短线运做中胜算才能很高。

2、必胜决招--突破前主力明显的各种试盘动作。

一个主力为了成功的将前期头部的压力带顺利突破往往采取以下各种卑鄙的手段:

a,高开低走大阴线。 这种图形往往是场内控盘主力早盘高开后快速打压以至昨天的收盘价附近,使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心态不稳导致出局,以消化前期头部的压力。

b,上攻未果,主力在前期高点附近地区常常利用人们对所谓压力的“耿耿于怀”,早盘对敲冲高后,尾盘通过几笔大单将其打下,造成所谓的主力资金实力有限的假象,过了几天之后又急冲冲的梅开二度,再来一波。

c,偷量持续上攻形组合。 主力为了达到低位大幅度建仓的目的,常常连续性放量在前期头部以下地区造成敲山震虎的目的。 以便以后完全放量过顶。

d,先上后下,有的主力的心思更坏,为了消化前期头部压力,达到兼震仓的目的。 先向下洗盘再往上做。

以上的四种的试盘+洗盘的组合方式大概可以将大部分主力的欲穿越前期头部前的迹象归纳完毕。 其它的变化也逃离不了这几种方式,请读者烂记于心。

3、缓慢的上攻趋势线,通俗点说就是跑道线,在股票进行大幅拉升前都会有一个助跑期,一个能顺利通过前期头部的股票必然会有这一表现。 所以这点对把握股票上攻的节奏很有帮助。

短线炒手的心态与素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做股票炒的便是心态,确定良好的心态是取得短线博成功的前提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态比技术更重要。 提高个人素质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基本素质低下的人是不会成为顶尖高手的。

要想成为顶尖高手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这其中的捷径是多读有关的文化典籍如《金刚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等修身养性的作品。 如《金刚经》中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皆是如来,”意思是只有你具备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时,才有可能把握规律,把握真理。

在股市的征战中谋略也很重要,孙子兵法有云: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水因地制流,兵因故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 “引用到股市里来,便是要学会变化投资策略取得胜利!”

短线操作股票的追高技巧

票市场里的庄家,对公司的内幕消息知道得最为清楚,公司有什么异动他们会作出最早反应。 所以能够把握住庄家大户的动向,在股票市场上胜算就更高,而通过股票交易动态走势、成交量变化等可以观察到大户的动向。

股票行情的动态、走势,是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所依据的重要信息。 股市行情是一个信息包罗万象的载体,一切信息都要通过买卖成交量显示其真实含义。 如果哪只股票要送配股,虽然没有登报,但是股价和成交量一定会有所反映。 因为毕竟杜绝不了消息走漏。 有时大家看到所有股票全面下跌,惟有某一只股票不跌,甚至上涨,第二天出现的消息是这只股票要送配股了。 因此跟踪观察每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变化,是每一个有功底的投资者一定要做的功课。

一个中长线投资者,不需要经常到证券公司,而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行情报表来观察。 这种观察的方法可以避免随机行动。 随机行动就是在抛出了股票以后,看到股价又上涨了,股市上有人在追涨,所以耐不住又买回来了,实际到收盘前又跌了。 有的时候庄家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诱骗散户。

例如庄家根本没打算买,却以极低价格填上买入委托单,买进几十万股股票。 由于电脑识别不了,只知道买盘沉重,这就诱骗了那些本来不想买的人上当。 等买进以后,欺骗者的买单却撤销了,即使不撤单,当天也根本跌不到那个价格。 因此,投资者要切实避免这种容易上当受骗的随机运行。

喜欢短线或超短线的投资者,必须到证券公司去,通过直接的观察,包括通过对分析软件的分时指数走势图进行观察,以预测股价的趋势。 股票投资的成功,在于对股价预测的成功。 一般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当股价将要上涨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最新价等于卖出价,而且买入价和卖出价不断地拉开距离,这预示着行情马上见涨。

反之,最新价不断显示买入价,表示有人在朝买入价抛;或者出现股价距离拉开,表示有人不惜低价抛售,预示行情马上下跌。 例如,某股买入价是8元,卖出价是8.05元,但是突然出现了卖出价是7.9元,就说明有的大户以7.9元的价格在抛,8元也就成交了。 因为他们怕量大以后,股价迅速下跌,在8元上抛不掉,这是一种抛的技巧,这种抛法最迅速。 同样,买进的时候,也会出现刚才那种情况,明明卖出价是8.05元,买进价是8元,他怕自己的数量大买不到,出一个8.20元买进。 因为怕买不进而踏空,他多出0.15元,以图买进更大的数量。 两价格的距离拉大多少,要视买入或卖出的总股数决定。 你买10万股的,价格就拉得更大一点。 这是区别股价走势的一个依据。 因为买方一定是看涨,而卖方一定是看跌。

投资要赚钱,思维理智是前提,偏偏股市又是一个不理智的市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资深投资者积累了三维智慧的循环投资法则,其关键内容为量、价、时三个关键因素的循环规律。

就大盘而言,只要包含当时的较近前期的持续成交量能较大,那么大盘的短线未来个股机会就非常大。 只要包含当时的较近前期的持续成交量能不足,那么大盘的短线未来个股多数存在着下跌的危险。 我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机会的多寡只与包含当时的较近前期的成交量能有关,而与大盘指数的短时涨跌无关。

对于个股的机会来讲,最为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是与个股运行趋势顺势的转折点运动特征,即高位的阳线量能和低位的阴线量能;

第二是与大盘运行趋势逆势的转折点特征。 价格变化的跟踪意义主要在于不断用股票现价与基准价格相比来确定投资品种与投资时机。

第一是指个股与本身基本面群体均价的比较,第二是指股票现价与主力历史成本价的比较。 当股票现价低于基准价时,主力的动作风格有顺势特点,指数指标有较好的参考作用,此时跟风盘较为容易获得差价利益;当股票现价高于基准价时,主力风格有逆势特征,技术指标有反向参考意义,此时的庄股如果有较多跟风盘参与,下跌的可能性十分大。

谨记短线炒股的八个致命错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短线操作同样如此,有些操作原则需要我们无条件的执行,没有原则的短线操作注定是失败者。 短线操作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操作,它追求的是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收益,如果肓无目的去操作不可能实现短线操作的目的。 从多年的实战操作经验之中,我总结出以下八大禁忌,每一条都是短线操作的死穴,如果违背都有可能造成惨重的亏损。

一、介入没有成交量的个股。 短线操作追求的是时间和速度,成交量代表行情运行的能量,成交量不足难以实现短期内股价的暴涨,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没有成交量的个股不会上涨,一些整理形态之中的个股,成交量的萎缩只代表短期的蓄势整理,后势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们却难以把握这些处于整理蓄势之种的个股何时上涨,有些个股可能长时间进行整理,所以针对些类个股最好以观望为宜,等趋势明确之后再介入不迟。

对一些处于上涨趋势之中的个股,如果不是高控盘的个股,成交量的不足难以保证趋势的持续性,趋势的持续性值得我们怀疑,趋势随时有可能逆转。 没有成交量的个股说明主力关照不够,这样的个股涨和跌都有可能,把赚钱押在不确定性上可以肯定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成交量是短线操作的前提,如果没有成交量,最好不要介入,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我们讲过了几种无量上攻的状态,这种事情只是少数,只是一个点,不能代表一个面,要区别对待。

二、把好股票当作买进理由。 很多短线操作的投资者朋友买进股票的理由往往依据基本面,这种手法有点张冠李戴,基本面选股思路可能会选出好股,但事实证明好股不一定马上涨,有些好股可能会潜伏很久,下跌也很正常,基本面选出的股票不适合短线操作,短期来说,股价的涨跌同上市公司基本面好坏没有关系。

三、不止损。 短线没有长胜将军,止损是短线操作的保护伞,没有止损这个保护伞,短线操作可以说注定是失败,不管分析能力有多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短线操作不止损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手法,这样操作的结果会造成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会让风险尽量的扩大,这和投资的基本原理不相符。 有些投资者自认为经验老到,不止损,结果一样是损失惨重。

四、赚钱短线,亏损长线。 有些投资者短线的赢利目标太低,赚点小钱就沾沾自喜,落袋为安,但亏损时却总是要等亏得受不了时才止损,这样操作也犯了同上一条不止损一样的致命错误,就是让风险和收益不对等。

五、频繁炒作。 在投资理念一书中我用了大篇幅论述常炒必输,这里不再多讲,我一直强调,我不反对炒短线,但是非常反对经常炒短线,短线只是长线的调味济,切不可本末倒置。

六、追涨杀跌。 一些初入市的投资者总是喜欢追涨杀跌,这是很不成熟的一种操作手法,结果不言而喻,所谓的追涨杀跌要一个界定,如果上涨的初期介入不算追涨,股价刚刚突破压力位反而是最好的买点,下跌破位卖出也不算杀跌,问题是有些朋友总喜欢等暴涨之后再买进,等股价暴跌到心理崩溃,才去止损,这才叫追涨杀跌。

七、逆市操作。 很多操作短线的投资者喜欢逆市操作,这种贪便宜的操作手法会大大降低操作的成功率,我们在四大法则里讲过,顺势而为是短线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需共同遵守的原则,违背这个原则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大增,顺势者昌,逆市者亡,天经地义的真理。

八、在错误筹码上加码。 短线操作如果出现失误,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止损,千万不要在错误的筹码上加码,一些投资者亏损之后总是喜欢逢低摊底成本,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什么是ETF(金融)

一、什么是ETF?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 ETF管理的资产是一揽子股票组合,这一组合中的股票种类与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包涵的成份股票相同,每只股票的数量与该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比例一致,ETF交易价格取决于它拥有的一揽子股票的价值,即单位基金资产净值。 ETF是一种混合型的特殊基金,它克服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缺点,同时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 ETF可以跟踪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与开放式基金使用现金申购、赎回不同,ETF使用一篮子指数成份股申购赎回基金份额;ETF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由于ETF简单易懂,市场接纳度高,自从1993年美国推出第一个ETF产品以来,ET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10多年来,全球共有12个国家(地区)相继推出了280多只ETF,管理资产规模高达2100多亿美元。 研究表明,ETF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有助于吸引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和个人储蓄进入股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而且能够活跃二级市场交易,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二、推出ETF的意义 1、贯彻落实国务院“9条意见”,推动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并为今后包括指数期货在内的新产品推出打下基础; 2、通过扩大产品种类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相对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通过ETF的规模交易进一步增强大盘蓝筹股的流动性; 4、顺应目前国际上指数化投资的市场潮流,ETF目前已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其数量从1993年3只基金8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280只基金2100亿美元; 5、满足各方面投资者的市场需求,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用小资金投资大盘的机会,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套利模式。 三、ETF优点 1、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者购买一个基金单位的华夏-上证50ETF,等于按权重购买了上证50指数的所有股票。 2、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色 1)对普通投资者而言,ETF也可以像普通股票一样,在被拆分成更小交易单位后,在交易所二级市场进行买卖。 2)赚了指数就赚钱,投资者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担心踩上地雷股了;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不存在做空机制,因此目前仍是“指数跌了就要赔钱。 ” 3、结合了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的优点 ETF与我们所熟悉的封闭式基金一样,可以小的“基金单位”形式在交易所买卖;与开放式基金类似,ETF允许投资者连续申购和赎回。 但是ETF在赎回的时候,投资者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一篮子股票;同时要求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允许申购和赎回。 ⑴与封闭式基金相比: 相同点:同样可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就像股票一样挂牌上市,一天中可随时交易 不同点:①ETF透明度更高。 由于投资者可以连续申购/赎回,要求基金管理人公布净值和投资组合的频率相应加快。 ②由于有连续申购/赎回机制存在,ETF的净值与市价从理论上讲不会存在太大的折价/溢价. ⑵与开放式基金相比 优势: ①一般开放式基金每天只能开放一次,投资者每天只有一次交易机会(即申购赎回);而ETFs在交易所上市,一天中可以随时交易,具有交易的便利性。 ②开放式基金往往需要保留一定的现金应付赎回,而ETF赎回时是交付一篮子股票,无需保留现金,方便管理人操作,可提高基金投资的管理效率。 当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时,常常迫使基金管理人不停调整投资组合,由此产生的税收和一些投资机会的损失都由那些没有要求赎回的长期投资者承担;而ETF即使部分投资者赎回,对长期投资者并无多大影响(因为赎回的是股票)。 4、交易成本低廉 虽然ETF在交易所交易的费用还没有最后确定,但估计不会高于封闭式基金的费用,这就远比现在的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费低。 5、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当天套利的机会 例如,上证50在一个交易日内出现大幅波动,当日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而收市却平收甚至下跌。 对于普通的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当日盘中涨幅再大都没有意义,赎回价只能根据收盘价来计算。 而ETF的特点就可以帮助投资者抓住盘中上涨的机会,由于交易所每15秒钟显示一次IOPV(净值估值),这个IOPV即时反映了指数涨跌带来基金净值的变化,ETF二级市场价格随IOPV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投资者可以盘中指数上涨时在二级市场及时抛出ETF,获取指数当日盘中上涨带来的收益。 四、ETF品种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上证50ETF,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计划推出的第一只ETF。 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将陆续推出上证180ETF、高红利股票指数ETF、大盘股指数ETF、行业ETF等。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一起为中国内地首只ETF的推出作最后的准备。 1、第一只ETF――上证50ETF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上证50指数授权给华夏基金使用,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拔得头筹,成为中国第一个ETF的管理人。 华夏上证50ETF产品将采用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上证50指数,组合中的股票种类和上证50指数包含的成份股相同,股票数量比例和该指数成份股构成权重一致,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在上证所上市交易后,其申购与赎回也将通过上证所系统进行。 整个ETF的运作,包括公开募集现金认购、公开募集股票申购、上市交易、申购和赎回、套利、投资组合管理、会计和估值、信息披露以及客户服务等9个环节。 此次ETF的发行,首先将采用现金认购和一篮子股票申购相结合的所谓“种子资本+公开发行”多阶段发行方式。 现金认购经由交易所系统网上网下同时进行,分别适用于中小投资者和大额投资者,现金认购的方式主要是方便中小投资者和像保险公司这样不能直接买股置换基金的特殊投资者认购。 在现金认购结束后,ETF即告成立,开始将现金买成组合需要的成份股,并按照上证50指数指数值的千分之一折算成单位净值,进行份额的标准化,依照2004年7月7日上证50指数923.86收盘点位,其每份单位净值应该为0.元。 之后,基金将开放股票申购,这是为了方便上证50成份股持有者申购。 此外,一种名为集合创设的方式,也适合于证券公司利用股票申购方法和其他投资者合作,采取合规方式将库存股票转化为ETF,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在这一切程序结束后,ETF将申请在上证所上市,展开其日常的正常运作。 ETF申购赎回的基本单位初步设定为100万份单位,折合目前市值约92.38万元。 由于股票停牌等原因,ETF的申购赎回还将引入现金替代模式,允许投资者在遇到股票停牌、成份股流动性差以及成份股调整时以不高于申购总值5%的比例进行现金替代。 现金替代的溢价金额计算基础为单位股票的最新价,在正常交易时采用最新成交价,股价涨停时采用涨停价格,停牌且当日有成交时采用最新成交价,停牌且当日无成交时采用前收盘价。 方案初步确定,基金管理人可以确定现金替代的成份股,基金管理人对现金替代合理出价,并及时处理因申购进入的现金。 除了靠股票现金红利和新股申购收益正向抵消外,基金管理人也将以尽可能低的操作费用予以弥补,在正向因素收益超过基准3%时,基金收益将实行分配。 ETF的申购赎回组合股票清单的披露内容,将包括股票名称、数量权重和预估现金余额,并标明可以用现金替代的股票及替代价格。 这个信息每一交易日开盘前将通过上证所及华夏基金的渠道公开发布。 单位基金净值(IOPV)的发布,上证所将会根据申购赎回清单中成份股的价格行情变动实时计算估值,并和交易数据一起通过卫星实时传送发布。 五、ETF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对交易所而言:增加了市场的吸引力 ETF的推出,也使市场丰富了交易品种,完善了品种布局,有助于市场吸引更多具备实力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的加盟,有助于引导储蓄资金向证券市场的分流,有助于市场产品创新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2、对投资者而言:增加了投资机会 作为指数化产品,ETF的交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某一特定板块、特定指数、特定行业乃至特定地区股票的机会,那些以特定板块为目标的指数,除了继续发挥价格揭示作用外,将可以用作投资者的投资工具。 而且,这种无现金管理的ETF,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基金资产的使用效率,规避因应付经常性赎回不断调整组合而平添的交易成本和税负,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3、ETF交易对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影响不确定,可能加大市场波动 具有赎回选择权的ETF的较大日交易量可能产生构成指数的基础股票的交易增加。 然而,如果一些投资者运用这些股票作为跟踪总体市场运动的多样化组合的一部分,ETF交易可能减少基础股票的交易量。 ETF对股票市场交易量和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有增加与否的影响实证检验中,Park和Switzer(1995)、Switzer等(2000)、Lu和Marsden(2000)等人在不同的市场也出现不确定性的结果。 由于ETFs一般会采用程序交易机制,即一篮子地批量买入和卖出标的指数的股票组合,因此,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标的股票组合容量还较有限的情况下,ETF的推出有可能加剧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对股票市场产生“助涨助跌”作用。 4、ETF的推出与基金“封转开”的直接关联度不大 今年6月1日《基金法》正式实施后,我国基金“封转开”在法律上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具体何时实施试点,我们以为,现在与其说是取决于管理层的态度,还不如说更取决于市场是否走好。 在市场行情走好的过程解决这个历史问题是我们目前的看法。 5、ETF对现有的或者正发行的开放式基金的影响不大 尽管ETF具有兼封闭和开放的优势,但因其为指数化投资基金品种,因此,ETFs的推出,与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等品种的在申购赎回上的冲击并不大,可能更多地仅仅是对开放式指数化基金品种构成一定冲击。 六、ETF在全球的发展 自从1993年美国推出第一个ETF产品以来,ET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2002年,全球280只ETF管理的资产为1416亿美元;而2003年,281只ETF管理的资产却增加到2100亿美元。 成熟市场的资产管理业一直有这样一个理论,即长期来看积极投资很难战胜市场,其长期绩效要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以美国市场为例,1984-1994年间,积极股票基金尽管取 得了12.15%的平均年回报率,但仍低于SP500指数年均14.33%的回报率。 在我国已有指数基金运作的背景下,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交易便利性、信息透明度和费用成本上,不用现金申购赎回、实时揭示净值的ETFs,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和作用。 国内首只ETF开发大事记 1、2001年,上证所战略发展委员会研究产品创新时,提出最初的ETF设想。 由于缺乏合适的指数,当时曾考虑以现金模式进行。 2、2002年初,针对国有股减持的方案设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ExchangeTradeFunds)的基础研究工作。 3、2002年4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的建立了交流ETF研究成果的联系。 4、2002年7月1日,上证所推出上证180指数。 5、2002年8月,应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邀请,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参加了上证所在青岛举办的“上证180ETF设计方案研讨会”,并就ETF的方案设计做了专题发言。 6、2002年10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向证监会基金部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提交了ETF的专项研究报告:《上证180ETF总体规划》。 7、2002年11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与中国银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联合进行了ETF的市场需求调查活动,有关调查结果已提交上证所。 8、2002年12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专程拜访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一同就华夏基金管理公司设计的ETF产品与业务方案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ETF联合研究小组”进行了专项报告。 9、2003年1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参加了由上证所在浙江嘉兴举办的ETF产品方案研讨会。 10、2003年4月,上证所向证监会报告ETF进展,报送《关于尽快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报告》。 11、2003年上半年,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向上证所提交了多份研究报告。 12、2003年6月,应上证所邀请,参加了上证联合研究计划,并向上证所提交了专题报告《上证180ETF发行模式与运作管理研究》。 另外,2002年至2003年,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张玲,在上证所实习期间,参与了ETF项目的研究工作。 13、2003年10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与道富银行、道富环球投资咨询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14、2004年1月1日,上证所推出上证50指数。 15、2004年1月,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上证所ETF投资管理人招标并获得首批合作人资格。 16、2004年4月,上证所正式申请开发ETF。 17、2004年6月ETF获国务院认可、证监会核准。

标签: 提高投资表现和管理风险 跟踪股票交易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