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决策之前了解 600515

admin 7 0

但也需注意潜在的投资风险。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600515 股票可以作为分散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该股票也具有长期增值潜力。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仔细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结语

600515 股票是一家综合性化工、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凭借其领先的市场地位和稳健的财务表现,在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财务数据、行业竞争格局和投资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企吗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企吗?凤凰机场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27日,曾用名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总公司,注册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凤凰国际机场,法定代表人李令通,现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海航机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5633%,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占1819%,深圳平安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2506%,海南海建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占035%,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占008%。

中国通用收购海南航空维修基地了吗

海南航空:中国最具创新力和发展力的航空 安全记录超过国航,世界排名12,而其他三家航空在四十到五十之间。 skytrax五星级航空—航空服务世界领先。 另外海航每年都有数条新开航线,所以说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海航都是很不错的。

至于海航机场也还可以但却是不如海航好,其他的子公司好像都有点跟风的感觉,都不算很出色

海航集团的管理团队

2021年,民航业最重大的新闻就是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事件。

随着海南高院的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海航集团及其旗下公司正式进入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航重整工作在加快推进。

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板块航空板块和机场板块股权和控制权已经完成了移交。

12月8日,航空板块移交给了辽宁方大集团,实际控制人变为方威。

海南航空从此姓方。

12月24日,机场板块移交给了海南发展控股,实际控制人变为海南省国资委。

海南机场从此为国有。

此前,翼哥曾经分析过,方威花费410亿元买下了海航系十多家航空公司,主要包括:

海南航空、首都航空、天津航空、福州航空、祥鹏航空、长安航空、北部湾航空、乌鲁木齐航空、西部航空、金鹏航空、桂林航空、香港航空、天津货运航空等13家航空公司。

410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123亿元投资上市公司海航控股。

二是257亿元取得海航航空集团95%的股权。

三是30亿元救助资金。

那么海南国资企业海发控此番收购海航机场板块到底花费了多少钱?

一、收购海航机场板块:花费110亿元

根据上市公司海航基础公布的信息显示:

2021 年 12 月 10 日,海发控与海航基础等21家公司管理人、海航集团管理人签署了《重整投资合同》,海发控为收购海航机场板块共花费了110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收购海航基础花费855亿元。

海发控作为上市公司海航基础()战略投资人,以现金855亿元投资,取得海航基础 33亿元股 A 股股票,每股对价为 259 元。

其中:28亿股由海发控持有;

剩余5亿股股票由管理人用于海航集团风险化解。

也就是说海发控实际支付的对价为305元。

二是收购三亚翊航花费225亿元。

我们海航集团将 旗下321 家公司分为航空运输、机场运营、船舶制造、金融服务、酒店商业不同业务板块,由此组建六家业务管理平台公司:

航空集团:从事航空运输,25家。

三亚翊航:从事机场运营,3家。

金海智造:从事船舶制造,8家。

资管集团:酒店商业,23家。

资本集团:金融服务,37家。

股权管理:其他225家。

其中三亚翊航是机场运营平台,主要有博鳌机场运营权、美兰和凤凰机场的部分股权。

三亚翊航注册资本为 4018亿元,海发控持有 225亿元注册资本,持股 56%。

三是救助金2亿元。

为确保本次重整及本次投资可顺利实施而额外支付给管理人用于特殊支持的款项投资款现金2亿元。

二、海南国资大动作:更名、换高层

方威进入海南航空后,做了承诺,待遇恢复,干部不变,以观后效。

海南国资显然不会如此。

随着海发控进入海航基础。

迅速做了两件事。

一是任命了新的高管层。

有着丰富机场管理经验的杨小滨担任海航基础董事长。

这是海航基础加速去地产,回归机场主业的重要信号。

二是改名。

“海航基础”变为“海南机场”。

这是海南本土三家机场回归本源,加快去海航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角逐海南机场:三方势力

翼哥发现,随着海航基础即未来的海南机场控制权移交给海发控,海航基础的股东方出现了三方势力。

第一大股东:海发控

海发控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海航基础新的控股股东,持有28亿股,占海航基础总股本比例约为 2451%。

海发控作为第一大股东,成为海航基础新的主导者。

因此,海航基础也成了海南省国资委控制下的企业。

第二大股东:海航集团

虽然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并丧失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基础控股、海航实业、海航资管仍持有2385亿股,持股比例仍高达2088%,只比海发控略低。

当然这些股权以后将进入海航集团债权人所有的资管平台中。

如何处置这些股权值得关注。

第三大股东:债权人

此次海航基础转增股中,用于抵债的有1583亿股。

这部分股权占比为139%。

不过债权人较多,相对而言较为分散,很难用一个声音发话,所以虽然利益趋同,但这方势力较为分散。

四、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

以前翼哥曾经分析过,海发控曾经持有美兰机场的部分股权,在进入海航基础之前,已将股权悉数转让给海南省国资委,实际上就是为了此次收购扫清障碍。

因此,海发控认为:本次交易前未持有海航基础股份,下属子公司不涉及机场相关业务,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不过,由于海发控参与海航集团机场板块重整后,在取得海航基础控制权的同时还将取得三亚翊航控制权。

三亚翊航作为持股平台,将整合海航集团机场板块未纳入上市公司体内的相关业务及资产。

因此,海发控就避免与海航基础产生同业竞争事宜做出承诺,即在自本次交易完成之日起 5 年的过渡期内,采取以下措施:

1海发控将在过渡期内将海南博鳌机场股权注入上市公司,解决与上市公司在机场板块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

2将海航基础及海发控下属存在包括但不限于地产、物业管理等业务重合的企业的资产、业务全部整合至同一主体,通过资产、业务、股权等整合方式,使海航基础与海发控下属企业经营互不竞争的业务。

也就是说地产业务大概率要逐步退出。

大家关心的美兰机场的股权问题,实际上比较分散,实际管理权还是在海航基础,也就是将来的海南机场手中,对于这一点不要担心。

因为海南省国资委、海南航空都持有美兰机场的股权,将来还是有可能逐步转到海南机场旗下,至少确保海南机场在美兰机场中的大股东地位。

五、免税注入难度较大

对于免税方面的问题,海发控也进行了说明。

海发控认为,其下属子公司的主营业务中包括免税相关业务,但与上市公司海航基础不存在业务重叠情形。

海发控旗下全球精品拥有离岛免税品经营资质,主要从事免税品销售业务,是其旗下唯一的免税牌 照持有方和免税业务运营方。

而上市公司海航基础免税业务主要为持有海口日月广场及空港口岸等免税经营场地产权,通过向免税运营商出租获取租金收益。

虽然全球精品的免税业务与上市公司免税业务可发挥协同作用,但两者业务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环节,可以做出清晰划分,存在明显差别,不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短期内希望海发控的免税业务注入未来的海南机场,恐怕也比较难。

两者更多的发挥的是协同效应。

海南机场未来应该像上海浦东机场一样,通过向免税运营商出租获取租金,美兰和凤凰两大机场也有着天然的流量。

总之海发控110亿元买下海南机场是一件划算的买卖,毕竟上海虹桥机场就花费上海机场140多亿元。

当然两者不可比,毕竟海发控买下的是1/4的股权,而上海机场买下的是全部资产。

总之,回归国有的海南机场未来的路肯定是更宽的。

男,1953年6月26日生,山西人,高级经济师。

1984年毕业于联邦德国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

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得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管理毕业证书。

1990年7月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并主持海南省航空公司组建工作,先后担任海南省航空公司董事长、大新华航空公司董事长、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并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国民航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曾当选第二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及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及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被授予“海南十大功勋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5中国最佳商业领袖”、“亚洲最佳商业领袖”等荣誉称号。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男,1961年12月15日生,天津人,经济师。

1983年毕业于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经营管理专业,获经济管理系航空经营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1995年获得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3-1990年曾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计划司工作,在此期间,留学日本航空公司获得AOTS和日航颁发的证书。 从日本回国后,长期从事民航的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及经营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民航管理经验,并有较强的国际谈判和外经工作经验。

1990年在参与创建海南省航空公司和组建海航集团方面做出了卓越工作,是海航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之一。

2003年被授予海航功臣勋章,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长,并担任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长。

男,1963年2月生,湖北人。

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

1995年获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1年1月进入海航,海航创始人之一。

1991年1月-1997年9月海南省航空公司办公室主任、监事会监事长、董事长助理。

1997年10月-2000年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总裁高级助理、董事会首席秘书。

2000年-2013年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执行总裁、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荣获总裁基金特别奖、2003年被授予海航功臣勋章、2005年荣获海航集团董事长基金奖业绩明星杰出贡献奖、2006年荣获海南省第四届功勋企业家称号。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长。

男,1967年3月生,江苏人。

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财贸学院金融系(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1989年2月获硕士学位。

1999年7月毕业于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保险学院风险控制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0年至2001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1991年7月进入海航,海航创始人之一。

1991年7月-1993年11月海南省航空公司董事长助理。

1996年3月海南省航空公司美国首席代表。

1996年11月海南省航空公司总裁高级助理。

1997年9月海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1月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2001年2月-2013年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07年2月海航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

2011年3月海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被授予海航功臣勋章。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男,1963年8月生,北京人。

1985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获机械专业学士学位。

1986年9月至1988年3月,参加中国民航学院与美国San Jose University合办的FAA执照班,获FAA执照。

200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0年9月进入海航,海航创始人之一。

1993年9月-2000年8月海南省航空公司维修工程部总经理、飞行航务部总经理、总裁助理、总裁高级助理、副总裁、常务董事。

2000年8月海口美兰机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2001年2月-2013年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

2002年9月海南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12月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11月海航集团航空运输板块管理委员会主任。

2008年8月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董事长。

2008年10月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2009年2月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被授予海航功臣勋章。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 男,1967年3月生,天津人。

200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2008年获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2009年11月进入海航。

2009年11月天津市大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兼CEO、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2010年9月海航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11年3月海航大集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长。

2011年9月海航大集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1月海航基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8月海航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9月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 男,1977年10月生,安徽人。

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0年7月进入海航。

2000年7月-2006年1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

2006年1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

2007年7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

2007年9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2009年6月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董事长。

2011年2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2011年5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2012年2月海航新华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11月海航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

2013年1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海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男,1977年4月生,湖南人。

200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2012年获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0年7月在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

2003年2月海南美兰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

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历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项目开发与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国际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执行总裁助理。

2005年-2009年共青团海航集团委员会书记。

2010年1月任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12月任海航旅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2011年1月任海航集团国际总部(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海航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男,1977年8月1日出生,青海人。

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2014年获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9年7月进入海航。

2000年12月-2009年6月历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证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资本运作室经理、常务副总经理,项目开发与管理部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等。

2009年7月-2011年6月任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11年7月-2016年1月历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助理、执行副总裁、常务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首席执行官(D)、投资总裁。

海航集团破产了,从前的巨头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

问题在公司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并购扩张,之后资金链出现断裂,引发连锁反应,海航最终爆雷。 其实海航选择破产早就在意料之中,从2017年开始,海航这艘拥有万亿资产的超级航母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困境。 要知道,曾几何时海航一度在世界五百强里面排到了前两百名,包括其在海外大量并购资产,都让其品牌影响力无与伦比。

事情还要从1992年开始,海航经过改制成为了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其通过独特的杠杆融资模式,迅速增长,几乎每一部海航的发展都使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从市场融到大量的钱。 有了钱之后,海航自然不愿意安分,选择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并购,并购对象从地产,金融到旅游,航空都不错过。 与其资产一同增长的是,其巨额的负债。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海航累计债务超过12万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理财产品和其他类型的债券。 要知道即便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总资产也只有三千多亿,海航的负债已经比国内前三大航空公司的资产总和还要高了,不要说还债,光是梳理出这些债券,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海航不是没有想过自救,最早发行理财产品给自己员工,希望员工可以将闲置资金用于公司发行的理财,但该措施并没有起效果,最后海航不得不用兑换机票的方式来还钱。 还好国家及时出手,排除了专案小组,入驻海航解决债务问题,原本在2019年,海航缓过来了一口气,本想着接下来能够慢慢还债务。

但没有想到一场疫情下来,航空业遭到了重挫,海航自然也无法幸免,即便前期工作组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海航的经营状况,但一场疫情下来,海航最终还是无法挺过去,只能选择破产了。

破产之后,现在来看市场对海航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虽然海航依然负债累累,但其经营多年,拥有不少优质资产,其中境内12张、境外2张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这些都是优质的航空资源。 而且最重要它拥有大量海南当地的航线。

要知道这几年,海南开始自贸区建设,未来在免税市场的带动下,海南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开放期,而海航拥有这么多航线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目前市场还是有不少企业想要参与海航的分割,如果未来哟足够多的资金,注入海航,也许海航会迎来新的希望。

按照此前公布的时间表,6月底海航清算组或将完成包括战投选择在内的重整草案。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最终有意参投海航的资本方将很快陆续浮出水面。

鉴于海航重整难度大,严重资不抵债,时间跨度长,无论是重组方案还是后续的战投还都将经历复杂的协调和整理过程。

海航系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作者/星空下的馍馍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菠菜的星空

这则公告可急坏了热心网友们,大家纷纷热议,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了,海航的空姐还好吗?

网友的热议反映出两个问题:

为了替广大热心网友澄清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先从引起此次破产重整事件的源头说起。

1993年,名不见经传的海航还不能被叫做集团,只有1000万元身家。

那一年,海航通过内联股份制(接近现在私募的方式)筹到了公司第一桶金——25亿元,开启了海航最初的赛道。

此后的两年,海航以惊人的游说能力从华尔街募集到了索罗斯量子基金和美国债权人的资金(坊间传说有神仙相助),买下了更多的波音飞机,还通过循环抵押贷款的方式让海航的飞机越来越多。

得益于美国人的资金和海南政府的背书,海航终于在1999年登陆A股市场。 后来,正是靠着国内A股市场资金的支撑,海航才得以在2000年前后,国内航空业兼并重组的大浪中一路拼杀、存活下来。 当年,海航通过收购陕西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美兰机场、海南机场等,成为国航、南航、东航之外的第四大航空集团。

跻身四强的海航,还没有走上风平浪静的航道,就突遇了2003年“非典”的不测。 这让原本因兼并收购而空前紧张的海航,在“非典”爆发的当年亏了近15个亿。

也许正是这次“非典”的黑天鹅事件,让海航的决策者意识到,海航单一的航空业务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太弱,唯有多元化的道路才能够对冲风险。 这个多元化,在海航看来,既要有行业的多元化(跨界),也要有地域的多元化(出海)。

自此,海航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在航空相关领域:

2011年

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49%股权;收购全球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之一的SeaCO股权;

2015年

收购南非商务航空集团6%的股权;收购瑞士空港公司100%股权;

2016年

收购世界第一航空餐饮企业GateGroup;收购维珍澳洲航空13%股权;

2017年

收购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51%股权。

在金融领域:

2009年

收购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的航空租赁业务;

2016年

收购全球第四大飞机租赁公司——爱尔兰飞机租赁商Avolon100%股权;

2017年

先后收购德意志银行10%股权;收购美国资产管理公司OM Asset Management 100%股权;收购奥地利C-Quadrat 投资基金。

在地产/酒店领域:

2011年

收购凯雷集团旗下的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1180号90%股权;收购悉尼约克街1号办公楼;

2013年

收购欧洲第三大酒店连锁集团NH酒店集团20%股权;

2016年

收购美国ShorenStein房地产公司90%股权;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100%股权;收购比利时Rezidor酒店集团;同年,还收购了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部分核心地块房地产。

除了航空、金融和地产,海航集团还收购了 科技 、消费、 娱乐 等海外资产。

十余年之后的结果证明,多元化之路的方向如果偏了,无异于饮鸩止渴。 疯狂买买买之后的结果一定是债台高筑。 这些年,海航集团整体的负债率一直超过70%,远远超出同业平均水平。 2020年三季度末,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89%,超出同业13个百分点。

那到底海航前几年是如何维持资金运转、支撑豪横收购的呢?

1上市平台不断定增

以2015年为例,海航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陆续拿出定增方案。 其中,海航控股()定增240亿元,海航投资()定增120亿元,凯撒 旅游 ()定增8亿元,渤海租赁()定增160亿元,西安民生()定增9亿元,合计定增537亿元。

2兄弟企业相互担保

在海航控股()2019年年报中,仅关联方担保的表述就有21页之长、168项之多,合计担保总额433亿元,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高达6972%。 这其中,为其母公司海航集团担保总额就有274亿元。

3非经营性关联占款

海航系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海航集团、其他关联企业提供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更是多有发生。 例如,海航控股2018年就曾为海航集团提供657亿元流动性资金用于清偿其债权;海航基础也曾于2019年出现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且未履行任何公司治理程序。

换言之,一家上市公司给关联方输送资金,没有召开董事会、股东会讨论,更没有发布任何通知,悄无声息的就办了。

海航基础()于2019年出现违规的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资金担保情况

放出去的杠杆,终究要收回来。

如何收?海航靠的是旗下众多的上市平台的“互帮互助”。 所以这几年,海航系的上市子公司没少上演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温情”戏码,只不过买单的,最终还是手拿海航系股票的小韭菜而已。

除了从年报中可以清晰看到的问题之外,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比如说,海航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外汇指标,是怎么拿到的?循环抵押贷款和相互担保之下的银行贷款,又是如何源源不断获得的?

我没想明白,不知道神仙们想明白了吗?

海航集团债务的脓包破了,其实从另一个方面看反而是好事。 毕竟航空业务有口皆碑、机场资产一直升值,其他地产项目也是增值的,出问题的是海航集团的债务,而非这些资产本身。

此次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实际上是给了公司凤凰涅槃的机会。 破产重整,重点在“整”,而非“破产”。 破产重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债权债务的重新协商安排、公司业务和管理的调整改革,尽力使公司持续经营下去。

综上,当前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主要任务有四个:

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唯有破了过去积累下的高杠杆,海航才能真正带着美丽的空姐们继续飞起来。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2021第一雷:海航破产重整,中国企业债危机拉响警报

(王潇雨 摄影)

备受瞩目的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及相关联的一系列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事件自1月底正式对外公布并启动以来,因其波及面广、所涉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巨大,同时企业在自身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债权人承诺处置期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了这将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游戏 。 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等七家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也在2月18日发布公告称,10家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科航投资、海航技术、福顺投资)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而根据海南高院3月3日发布的编号为(2021)琼破1号-(2021)琼破7号共七份公告显示,海航集团一共将有325家公司共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高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召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听证会的公告》中指出:2021年2月10日,本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共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重整案,并于同日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

2021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向本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为公平保障债权人权益,申请将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6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纳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1年3月9日就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召开听证会。 根据同时公布的“被申请实质合并重整企业名单”,除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之外,此次破产重整所涉的企业遍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涵盖了包括航空、 旅游 、酒店、投资、文化、 体育 、地产、外贸、通信、重工等广泛的业态。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资产规模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以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为“敲门砖”,打开了与诸多地方政府的“友谊之门”,并在其他产业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落地。 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并形成了目前这种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标配”航空公司,有些地方甚至同区域内多家航司的情况。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已经在2月19日股票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 其中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理情况显示,海航控股作为海航集团旗下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拖累产生了超过六百亿元的债务,如果算上需关注资产则超过千亿。 根据海航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其计划在重整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

按照几个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表明,经过此次重整,海航集团将未来业务核心聚焦于航空主业,同时把此前分散投资的多家地方航企资产一并注入海航控股,同时还计划引入一家民企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 从地方航司到跨国集团,最终回归地方航司,这已经是目前为止对海航集团而言最好的结果。

这是2021中国企业债崩盘的第一炮,让所有高负债企业都后背发凉!

海航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3年多,曾多次化险为夷,但当大家都认为海航可以渡过难关的时候,它却突然倒下了,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在海航宣布破产重整的前一天,央视 财经 曝光了一组上市公司企业预亏数据。其中,10亿以上巨亏的公司竟然多达10余家,百亿巨亏的企业也非只一家!

其中,西水股份自2019年首亏之后,2020年更是爆出预亏271亿元,公司总市值只有不到45亿元,被市场称为亏掉了5个自己。(详细数据)

这些劲爆的数据,不禁让人联想,海航之后,是否还会有其它企业跟着破产重整?!海航是2021年第一家破产重整的企业,但绝不可能是唯一一家!

事实上,陷入债务危机的大型企业,并不在少数。 除了央视曝光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深陷债务泥淖,其中不乏500强企业,地产领域尤甚。 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过高的债务就成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的“雷”!

房产领域,华夏幸福被爆已有两笔中融信托计划违约,中融-融昱10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规模为982亿元,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剩余本金规模为亿元,合计超过2326亿。

有分析指出,华夏幸福缺乏造血能力的产业园区业务扩张速度过快,公司收入和融资能力无法弥补大规模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 平均8%的超高融资利率意味着公司每年背负170亿元的财务负担,导致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除了华夏幸福,富力、万达、恒大等一众房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债务难题,高负债经营已成地产企业常态。 2021年这将成为巨大陷患。

健康 领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宜华 健康 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共计1259亿元。 经公司财务部门核查,截至2021年1月18日,公司新增债务到期约33亿元。 尽管宜华 健康 希望通过引入新股东化解债务危机,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短期内债务危机难解!

能源领域,永煤集团、冀中能源等多家大型煤企爆发债务危机。

日化领域,广州日化龙头浪奇实业深陷债务危机,两名前高管被立案侦查。

实体领域,隆鑫控股60亿债务逾期。

汽车 领域,华晨、众泰因债务违约被申请破产清算。

服装领域,曾经风光无两的贵人鸟,坐拥Sandro、Maje、Aquascutum等知名品牌控制权的山东如意集团,也都深陷债务危机……

如果我愿意,这个名单还能拉很长!

有人说,在媒体的渲染下,中国企业的债务危机被夸大了。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媒体所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还有大量未上市企业的危机,由于不需公开披露,并未得到关注与报道。

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企业债务问题集中显现,已成必然!

所以,从现在开始,如何降负债、化解债务难题,已成所有高负债经营企业,必须要立刻、马上、现在就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已经爆发的,要想办法救场,没有爆发的,要防微杜渐。

中国上市企业一共就3000多家,已经爆出问题企业竟然超过1/3,这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事情。

上市企业,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脱颖而出的!这些企业本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率,但现在却危机重重,乱象丛生,着实让人唏嘘、遗憾!

事实上,绝大部分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上市之后,却急转直下,判若两人。

核心的原因,并不是商业本身的问题,而是资本催生了浮躁,大家都想着如何从资本市场上捞钱,却忘了发展企业(因为不需要了)。甚至,为了暴利,不惜杀鸡取卵,故意造假,制造不良:

獐子岛的扇贝都游走了,巨额亏损是由于猪不爱吃饲料都饿死了,巨额现金消失是因为遭遇电信诈骗……等等荒唐事不断上演,比科幻大片都魔幻!

其实,真正为了企业发展而负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量负债本质上是“为了负债而负债”!所以,解决中国企业债务危机的根本,并不在钱,而在制度、在人心!(完)

房地产龙头股排名前十(排名)

房地产的龙头股票包括万科、恒大、碧桂园等。 这些公司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投资者在选择房地产龙头股时,可以考虑这些公司的土地储备、项目规模和销售业绩。 以下是房地产龙头股排名前十:1. 保利发展():保利发展是一家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大型企业集团,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及销售。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32亿元,同比增长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5亿元,同比增长3.54%。 2. 金地集团():金地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3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8.13%。 3. 绿地控股():绿地控股是中国第一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排名第一位。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1亿元,同比增长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73%。 4. 新城控股():新城控股是一家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6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增长20.56%。 5. 万科A():万科A是一家位于深圳的房地产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公司。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1亿元,同比增长1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2亿元,同比增长5.02%。 6. 深振业A():深振业A是一家在房地产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7. ST全新():ST全新在近五个交易日中有四天上涨,整体上涨7.09%。 8. 深物业A():深物业A在近五个交易日中有四天上涨,整体上涨4.34%。 9. 沙河股份():沙河股份在近七个交易日中有四天下跌,整体下跌0.71%。 10. 深深房A():深深房A在房地产主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其他一些房地产龙头股,如ST基础()、皇庭国际()、嘉凯城()、深深房A()、荣安地产()、南国置业()、华夏幸福()、中房股份()、新城控股()、财信发展()等。 长三角一体化龙头股包括嘉欣丝绸、上海沪工、恒锋工具、新城控股、万科A、香江控股、绿地控股、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格力地产、滨江集团、招商蛇口、深物业A、金科股份、合肥城建、市北高新、苏宁环球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谨慎决策。

标签: 在投资决策之前了解 600515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