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医疗保健行业是一个增长迅速、有韧性的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对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政府对医疗保健的投入也在增加,这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复星医药作为中国领先的医疗保健企业之一,将受益于这些行业趋势。该公司在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拥有强大的业务。
公司优势
复星医药拥有以下优势:
- 多元化业务:公司在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拥有业务,这有助于分散风险并抓住行业增长机遇。
- 强大的研发能力:复星医药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丰富的产品线,这使其能够开发创新产品并满足市场需求。
- 广泛的销售网络: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这有助于其产品覆盖更广泛的市场。
- 良好的财务状况:复星医药的财务状况良好,这使其能够投资于业务增长并维持稳定分红。
技术分析解读
复星医药的股价近年来表现良好。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该股目前处于上涨趋势中。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指标:
- 上升趋势线:股价一直沿着上升趋势线运动,这表明多头占主导地位。
- 移动平均线:20 日移动平均线和 50
现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民营医院有哪几家
恒康医疗、诚志股份、复星医药、双鹭药业、益佰制药、马应龙、康美药业、三精制药、贵州百灵、千红制药。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平潭发展事件:5月20日晚,公司公告与台湾中振投资有限公司在榕投资创办福建严复纪念医院项目,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并签署投资意向书。 建院方案为“大专科小综合”,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制,将引进并依托台湾知名医疗专家管理团队负责医院管理和运营。 点评1、首次进军医疗领域,有利于公司未来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 我们认为,此次进军医疗领域,是公司依托大股东在福州及台湾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的有利尝试,表明了大股东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积极愿望,利于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 2、平潭综合实验区二线卡口和监管查验设施已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全岛封关运作条件已经具备。 据中国平潭网报道:2014年5月16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平潭封关运作设施组织验收。 验收组认为平潭二线卡口、环岛巡查监控设施和信息化系统三大平台基本建成,正式通过验收,具备启动实施封关运作条件。 二线封关对平潭的发展具备里程碑式意义,标志平潭岛开发驶入历史快车道,平潭发展()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3、平潭发展作为参与和主导平潭开发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业绩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中福实业广场一期将在7月实现预售,9月实现封顶,为2015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4、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2元。 公司为平潭概念最直接受益标的,我们预测业绩反转概率较大,预计2014-15年EPS0.15/0.45元,未来有望大幅受益平潭岛开发,参考自贸区可比公司估值,给予目标价12元。 和佳股份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公司与揭阳市慈云医院签订了《合作框架意向书》,本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为8,000万元,该项目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1-2年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点评订单稳步增长:本次中标的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医用气体设备、洁净手术室、医用信息化系统、血液净化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及DC-CIK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等,其中涵盖了公司自有生产能力的制氧系统及肿瘤治疗中心等,订单总额达到8000万元,在公司订单规模中较大。 订单驱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原有业务主要为肿瘤和制氧设备的制造销售,2013年起公司开始逐步摸索采用BT模式进行总包建设的经验,年内签订7个框架合同,这些合同将于今年逐步进入招标流程。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项目总金额4亿元、河南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总金额1.5亿元,且2014年公司预期新增15-20亿元新合同,相对公司2013年7.4亿元的总收入,这些医院建设合同将带来数倍于公司年收入的销售金额。 医院总包建设业务模式有坚实的需求:新医改“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带来县级医院快速发展,新建、扩建是常见状态。 目前县医院短期现金流好、政策严控长期贷款,给公司以资金换市场的买方贷款模式带来了大机会。 借助于资本优势、一站式采购的产品群优势,公司收入提速是大概率事件盈利预测及公司评级:公司商业模式升级将带来快速扩张,我们认为有望复制尚荣医疗()的成长路径,借助目前医改机遇以及资本实现快速发展。 近期收购透析器械公司失败对公司股价造成较大影响,但公司未来并购仍是大概率事件,看好公司外延式发展。 我们估计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59、0.87、1.33元,对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PE分别为44X、30X、2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应注意BT模式资金链风险,医院总包建设合同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恒康医疗公司公告: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收购萍乡市赣西医院75%的股权并通过增资持有萍乡市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 医疗服务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预计2014~2015年EPS为0.52、0.77元、24倍,目标价31.20元,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萍乡市赣西医院为二甲综合医院。 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国企萍乡钢铁厂职工医院,2000年更名为萍乡市赣西医院,2004年正式与萍钢公司脱离,实行股份制,注册资本1500万元。 为非营利性(非政府办)二甲综合医院。 截止2013年12月31日,赣西医院的资产总额为.97万元,负债总额6506.06万元,净资产4946.90万元,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106.55万元,结余706.06万元。 以上数据未经审计。 股东为陶明等5个自然人,陶明是赣西医院的实际控制人,现担任赣西医院的董事长,陶明承诺保证促成目标医院全体股东会按照双方约定条件将目标医院75%股权转让给公司并通过增资达到公司持有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 预计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持续扩张。 公司前瞻性的判断医疗服务将迎来政策春天,12年成立永道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的平台。 公司战斗力强,并购效率高,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德阳、资阳医院、蓬溪中医院、邛崃医院、大连辽渔医院),预计现有医院14年将贡献超近亿元净利。 公司在医疗服务布局的思路为“大专科小综合”,大专科主要为肿瘤、妇产科等医疗需求比较大的科室。 小综合主要为在二三线城市并购在当地品牌口碑较好、又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医院,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公司医药工业保持稳定增长,14年起公司的并购项目--医疗服务产业、中药饮片、日化及保健品开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公司后续还有新的医疗产业并购项目。 预计2014~2016年EPS为0.52、0.77、0.97元,对应PE分别为36、24、19倍,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服务扩张低于预期。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金陵药业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增长13.0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02亿元,同比增长3.76%;基本每股收益0.31元。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 点评1、药品产销稳步增长。 公司是由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南京军区原4家军办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现代化上市公司,形成了以中成药为主,中西药相结合为发展目标的战略格局。 公司主要产品和品种有:脉络宁系列产品、塞莱乐、双香排石颗粒、慢咽宁、明胶海绵等一百六十多个产品与品种,其中“脉络宁注射液”、“胃得安片”、“香菇多糖注射液”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公司“桂冠”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脉络宁注射液”工艺方法被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目录》(中成药部分),密级为秘密;2013年“脉络宁注射液”再次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药物目录》;同时公司的香菇多糖注射液、速力菲、明胶海绵等产品的市场份额领先。 2013年销售公司对脉络宁的销售格局和销售队伍的工作模式做了较大的调整,由做大做强一级市场,转为做深做细广覆盖二级终端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盈利品种产销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保障了公司药品业务的稳步增长。 2、股权划转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 2014年3月公司公告,控股母公司金陵集团拟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3亿股限售流通A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5.23%)无偿划转至新工集团,转让后新工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南京国资委不变。 股权划转,有利于理顺股权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实行集团人、财、物集中管理,增强集团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而进行的。 预计本次收购完成后,新工集团直接持有金陵药业()相关股份,有利于新工集团加大对金陵药业业务发展及资本运作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金陵药业做强、做大。 3、医疗服务业务前景光明。 公司拥有较好的运作医院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现控股两家综合性医院:宿迁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仪征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2013年,两家医院经营实力稳步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宿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6.82亿元、仪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2.10亿元。 预计未来随着仪征医院住院大楼的投入运营,仪征医院的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同时预计在股权划转完成后,不排除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展资本运作的可能。 4、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6%、20.5%和19.9%,EPS分别为0.36、0.43和0.5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26和22倍。 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1)医疗服务业务开展不达预期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人福医药扣非后净利润增长10.5%,符合预期。 201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6.1亿,增长16.6%,净利润9267万,增长8.3%,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为8900万,增长10.5%,EPS0.18元,符合预期。 宜昌人福麻醉药收入增长约利润增长约15%。 宜昌人福1季度收入与利润分别增长约10%、15%,麻醉药同比增长约10%;血制品业务受制于新版GMP改造,3月恢复生产,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一季度利润负增长;商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均在20%以上;新疆维药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持平,主要受淡季效应影响;葛店人福受米非司酮国家销售政策等多方面影响,一季度利润有所下滑;人福普克制剂出口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期间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有大幅改善。 2014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29.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营销费用率1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由于收入结构改变,低费用率的医药商业业务占比提高;管理费用率9.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主要是物价上涨导致的人工和日常开支增加。 受益于再融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一季度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0元,与去年相比有巨大改善,主要是销售回款额较全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 公司秉承“聚焦医药主业,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内生成长与外延发展并举,逐步培育多个过亿利润单元。 宜昌人福是麻药镇痛龙头企业,行业壁垒高,麻醉药业绩增长持续性强,血制品新浆站拓展顺利,巴瑞医疗发展模式升级,新疆维药具备资源价值,均有望经过培育成为过亿利润单元。 我们维持14-16年每股收益预测1.00元、1.30元、1.70元,同比增长27%、30%、30%,对应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16倍,考虑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维持买入评级。 复旦复华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9.73%;营业利润3889.1万元,同比下降3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1.2万元,同比增长20.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94亿元,同比增长2.65%;基本每股收益0.098元。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 点评1、依托复旦大学,医药、软件、园区稳步发展。 公司是复旦大学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复旦大学科技开发公司。 依托复旦大学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公司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中,成功确立了以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园区房产为核心的科技产业体系,目前已拥有中国重要的对日软件出口平台,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以及广纳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目前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均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大产业在各自专注的领域中能够提供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在相关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医药板块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发动机。 2013年,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药业营业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47.3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1.46%。 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自身专注的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等核心治疗领域加强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重点品种的销量,保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同时药业公司冻干粉针剂正式通过新版GMP认证,确保了这一剂型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 此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工作持续推进,为企业未来扩大经营规模奠定基础。 软件板块略有下降,园区发展保持稳定。 2013年,子公司上海中和软件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8.9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13%。 2013年,对日业务方面,巩固深化了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日元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与其他日本客户也维持了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但由于受到日元持续贬值的较大冲击,对日业务的人民币收入和利润同比均有下滑;欧美及国内业务方面,市场拓展较为顺利,在不断稳定与原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客户,实现了增收增益。 在园区发展方面,复华园区公司经营保持稳定,在嘉定复华园区厂房出租保持“零空置”的基础上,提高了项目的租金水平,并成功引进了多家注册企业,稳定了园区招商的经济效益;另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厂房土建工程竣工,并完成了海门市相关部门的联合竣工验收,复华园区海门公司项目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基建工作均已完成,招商大楼也正式开工进入施工阶段。 2、增发获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新股,拟融资不超过4.3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运营资金,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目前增发预案已于2014年2月份获得证监会批准,目前正在办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事宜。 此次增发,上海上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4500万股,上海复旦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1500万股,预计增发后,上科科技和复旦控股将成为发行后第二和第三大股东,两个公司都主要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在产业投资领域经验丰富。 借助此次增发,公司不仅增加了运营资金、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预计此后会借助复旦大学的资源优势(目前复旦大学在医学、IT等学科领域仍有较为丰厚的资产贮备),在资本整合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3、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8%、65%和57%,EPS分别为0.24、0.40和0.6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25和16倍。 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软件行业对日出口景气度下滑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3)园区建设及招标开展不达预期风险。 北大医药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长18.92%;营业成本18.98亿元,同比增长19.60%;实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802万元,同比增长2.4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11.44亿元,同比增长7.5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 点评1、公司药品产、销、研实力雄厚。 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生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研制和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洛伐他汀生产基地和磺胺类药物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产品涵盖抗微生物类、心脑血管类、维生素类、镇痛抗炎类、消化系统类、精神障碍类、抗肿瘤类、免疫调节类、代血浆类等近20个大类,一百多个原料药和制剂品种。 公司是通过国际认证最多的中国制药企业之一,全部产品均通过GMP认证,其中有近20个产品获得美国DMF注册号,12个产品通过FDA认证,7个产品获得欧洲COS证书,药品生产实力雄厚。 同时公司宣布建设麻柳制造基地,整合销售流通业务,实现从前端中间体与原料药生产、到制剂药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整体议价能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获取更多市场机会。 2011年定向增发后,北京北医医药优质资产注入北大医药(),打通了制造与流通环节,实现从原有的医药制造业延伸至医药流通领域,构建了以上海、北京、武汉、重庆为核心辐射全国的销售流通平台。 北大医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多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厚的学术基础和资源,发挥方正医药研究院、北大医药国家级技术中心、北大医药重庆大新微生物药物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研发布局,实现从创新药物研发到产品工艺技术革新的产品创新全覆盖。 公司在产品创新、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2、公司更名体现集团从药到医的产业布局思路。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占本公司总股本40.2%以上的股份,北大方正集团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控股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大学。 2013年5月,北大医学部与方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大医学部为方正集团开展医疗医药事业提供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术交流、医疗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此前北大医学部旗下拥有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一院、三院、六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等八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甲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了北大医学部第九家附属医院;方正集团旗下的医疗产业集团更名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西南合成更名为“北大医药”等等这些方面都显示了北大方正集团在医疗产业整合上的思路,即:逐步打造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综合型医院/专科医院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医疗产业链。 除了北京市内的三甲医院之外,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以收购湖南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湖南省内唯一一家具有三级医院资质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为标志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2014年2月27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宣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心理医院(营利性医院);2014年3月初,与贵阳市政府达成的战略协议涉及30亿元,包括和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合作,同时参考北大国际医院的模式,将新建一家营利性医院,这些举措表面北大医疗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在医疗服务领域发力。 在年报中公司公布了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打造医药产业链、推动资源整合之外,还计划依托股东资源、布局医疗服务业;特别是在医疗服务业领域,实现在医疗器械、医院等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 公司股东自建及收购的医院将逐步与公司现有业务相结合,增强与公司现有医药业务的协同。 北大医药作为方正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上市公司,未来依托集团医药资产整合逐步推进,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3、盈利预测及评级。 只评估公司现有产品业务,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22.2%和20.9%,EPS分别为0.16、0.20和0.2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64和53倍;虽然目前公司估值较高,但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药品安全风险;2)控股股东医疗服务行业布局进展低于预期风险。 安科生物事件: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27.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87万元,同比增长21.54%;扣非后净利润8578万元,同比增长32.69%。 每股收益0.38元。 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每10股转增2股。 预告14年一季度盈利1500万-1900万元,同比增长10.62%-40.12%。 生长激素、干扰素双双提速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中药和化药。 2013年生物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6.54%。 干扰素销售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3.58个百分点至17.58%。 医保报销和门诊药费比限制了长效干扰素的应用,普通干扰素近两年增速加快,公司干扰素增速连年提升。 重组人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8.95个百分点至40.22%,毛利率与12年基本持平。 公司通过开办合作门诊等方式加大生长激素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安苏萌的品牌形象,在生长激素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公司安苏萌的高增长还将持续。 余良卿继续维持高增长势头2013年余良卿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净利润2891万元,在各块业务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 主导产品活血止痛膏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5.29%。 以活血止痛膏为代表的外用贴膏剂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国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包括商业连锁、代理招商、区域承包等多种模式并存的销售网络,工艺创新研发也取得进展,多项专利获得授权。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公司长效生长激素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完成临床等效性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年内有望获批。 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精子活体染色试剂盒获得生产批件,生长激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适应症、替诺福韦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分别为0.47元、0.61元、0.77元,对应当前价格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26倍、21倍。 我国生长激素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公司通过合作门诊开发地级医院市场效果显着,营销改革逐步释放了余良卿中药老字号的品牌潜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干扰素降价;新药获批的不确定性;活血止痛膏增速放缓通策医疗2014年4月28日,我们前往“通策医疗()”,与公司管理层就口腔业务、生殖业务、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现将核心要点介绍如下1、杭口一季度增长20%以上,昆口一季度实现1700多万,增长42%,净利润112万,其中平安路一季度实现收入300万,希望路每月有50万收入。 宁口一季度增长47%,收入1317万,利润170万。 诸暨分院刚开业一个季度收入250万,当期就实现盈利。 沧州大幅增长50%,存量医院在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做的不错,今年都进入快速增长期。 公司原来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但是现在发现“郑口”模式更适合公司,即合作建设分院,未来将形成区域性成熟总院+分院模式;未来考虑会在浙江省每个县都开一家分院,最快的是上虞,后面还有绍兴、湖州、温岭等。 2、公司对该项业务的要求是不着急,目前主要希望其把所有的技术准备工作做好,放慢步伐。 公司认为由于引进波恩,具有非常好的标准与管理体系,公司希望一定要做到国内最顶尖和最优秀的IVF中心,才开始考虑扩张和盈利。 有很多地方生殖中心与公司谈合作,但是公司还是希望先把重庆和昆明两地做成中国区的样本医院后,总结经验再复制。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人员培训、设备采购等工作。 昆明方面:目前已经完成技术手册的汉化工作,并形成书面文件。 4月初对护士和医生进行培训,全部根据波恩的资料和标准进行培训(含护士的每日护理工作流程系列),5月底还要到波恩总部进行深度培训与交流。 设备安装:目前处于施工单位招标阶段,大概需要3个月装修时间,预计8月底可以完工,9月份申请,正常情况下审批过程需要2个月时间,计划年底可以试运营。 爱尔眼科看好公司全国眼科龙头地位在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进一步巩固。 公司目前正在搭建中心医院(省会医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的三级连锁网络体系。 公司目前拥有50家连锁眼科医院,目标在2020年覆盖大部分地级市,达到200家眼科医院,实现100亿元收入的目标。 预计今年新开17-18家医院(大部分通过并购基金投资建设,暂不并表)。 新建医院已开展大量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将以地市级为主。 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实际上是在其他省份复制湖南市场的成功经验(目前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已经覆盖了12个),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形成垄断性领先优势。 国家鼓励“大病不出县”,中国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地市级城市(含乡镇),理论上90%以上的患者将就近治疗。
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谁更具有发展空间?
答案是:复星医药比恒瑞医药更具有发展空间。
理由如下: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证明复星医药比恒瑞医药更具有发展空间:
第一,从技术面相比
恒瑞医药从技术面看,已经完全破位了,股价已经连年线都跌破了,整个趋势已经重心下移,从技术面来看,继续下发展概率大。
复星医药从技术面来看明显的强于恒瑞医药的技术面,复兴医药目前已经站稳了各大均线,形成了金叉,似乎重回上涨趋势,不排除接下来复星医药股价启动第二浪拉升。
所以从两只股票技术面看,复星医药的潜力会更大。
第二:从业绩相比
如上图,上半年恒瑞医药的业绩情况,主营收入是113亿,同比增长12.79%,净利润为26.62元,同比增长率10.34%,恒瑞医药业绩不错,保持稳步增长,确实是一只成长股。
如上图,复星医药的半年报情况,主营收入是140亿元,同比负增长1.02%,净利润为17.15亿元,同比增长13.10%
从半年报的业绩情况来看,恒瑞医药强于复星医药,但一家公司的发展空间不能完全用业绩能证明潜力,从业绩来看两家医药企业都不错,只是恒瑞医药更好。
第三,从估值相比
截止今天收盘,恒瑞医药收盘价为88.58元,截止目前每股收益为0.502元,当前市盈率为88.3倍,说明现在的股价超高,存在泡沫,有泡沫就需要价值回归,未来股价下跌概率大。
如上图,这是复星医药的情况,收盘价是50.55元,每股收益是0.669元,市盈率为37.8元,虽然处于高估,但复星医药的泡沫没有恒瑞医药的泡沫大。
如果同样按照88.3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复星医药最起码还要大涨一倍多,股价最起码要达到120元。
综合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股票技术面、业绩方面、以及估值方面相比,很明显的就是复星医药具有优势,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复星医药要不恒瑞医药更具有发展空间的真正原因。
医药行业研究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其具有弱周期性、产业链长、行业及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较大、竞争结构分化等特征。 因而医药行业研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对医药行业有基本的认识。 1.医药行业的特征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医药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药制剂、中药、生物制药等,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疗服务等。 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原料药和下游医药流通比较稳定,中药则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容易出现牛股的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因为一般新的化学药出来如果效果好的话,会持续给公司带来巨大收入。 比如:恒瑞医药在2011年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广泛认可的抗癌药。 由此,恒瑞医药从2011年至今股价翻了10倍有余。 再例如生物医药的智飞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9价HPV,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医药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细分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大部分医药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相当部分生物医药产品和一些创新药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如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等,还有一些产品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磺胺类等药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医药股股性活,而有些医药股死气沉沉了。 简单的举个例子:从股性的角度上讲 恒瑞医药(创新药,成长型行业) > 鲁抗医药(青霉素、成熟型行业)> 新华制药(磺胺类,衰退型行业) 医药行业竞争结构:医药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所构成,各个子行业的运行情况与行业竞争结构各异。 总体比较下来,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好,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差。 但在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化学药制剂中专利药品和独家产品的竞争环境也非常好,普药则很差;中药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品牌中药的竞争环境很好,普通中药则很差。 在对竞争环境的分析需要针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2.医药行业的核心—供需单颗药物对量的需求较低,所以一旦药物量产,满足市场是很容易的,因此,医药行业研究的重心在于需求端。 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医药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比如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对医药的需求产生影响。 微观上来看,具体细分领域的需求还需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细分领域疾病的发病率;(2)各项政策,特别是医保政策是否会对该类药品的消费有拉动;(3)这种需求的增长能否落实到具体公司。 例如国内我们通过肿瘤的发病率快速提高这一信息,跟踪到抗肿瘤药物市场正在高速增长,而在全民医保的拉动下,抗肿瘤药物又是受到拉动最大的一个领域,从而得出抗肿瘤药物龙头企业相关产品将高速增长的结论。 3.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增长来源带来医药行业投资机会的点比较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寻找投资机会: (1)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整体景气度的提高,可以从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情况,利润率的水平,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 (2)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一种新的重磅药品往往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制剂企业来说,对其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跟踪,和了解公司产品在渠道中的销售状况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以仿制药为主,需要掌握同类药品专利过期的时间,产品价格波动等。 (3)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对政策导向进行解读,看政策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仿制药企业的影响; 从医药行业的各子行业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资逻辑差异很大,推动公司增长的动力也不相同。 3.1 化学原料药 化学原料药行业习惯上被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 3.1.1 大宗原料药大宗原料药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利润的推动往往决定于价格和销量。 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近两年股价大涨的新和成,近几年来它的主营维生素一直在涨价,但这个涨价并不是因为需求强劲,而是由于环保政策影响,维生素开工受限,以及维生素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几家公司联合挺价。 所以,维生素出现了趋势性上涨。 3.1.2 特色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和大宗原料药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讲求速度。 特别是新药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原料供应,溢价能力逐步减弱,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比如早期的华海药业、天宇股份。 但近几年中,由于行业成长性的阶段性弱化(绝大部分领域的原料药都很明朗),使得这一领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3.2化学药制剂行业 化学药制剂企业可以分为仿创型化学药(创新药)企业、OTC制剂企业和普药制剂生产企业。 OTC的化学药和中药企业共性很强,其中中药OTC企业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们放在中药部分讨论。 3.2.1仿创型化学药企业 仿创型企业的典型是恒瑞医药,公司过去主要通过抢仿专利药商在国内未获保护或者是专利保护过期的产品而开拓市场。 后来,随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增强,开始了发展创新药,形成了仿制药+创新药结合的产品线。 当然,我国大多数药企转型都是在走同样的路线,其中往创新药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科伦药业、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等。 通过创新开发新品,这类公司是医药行业最容易出现牛股的公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举个例子,兴齐眼药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剂企业,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发出了针对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的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前景可期,公司股价则由20元涨至100元附近,涨幅近5倍。 3.2.2普药制剂生产企业 普药即常规药物,相对于新药而言的,这类产品通常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市场相对成熟,没有专利等保护壁垒。 国内的化学药制剂企业大部分是普药制剂生产企业,这类公司大多产品毛利率低,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其可能的看点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费用压缩带来的利润增长。 这种类型的公司股价一般走势平稳,比如:华润双鹤、现代制药、中国医药、华东医药、京新药业、普利制药等。 3.3中药制剂 中药主要分为4种,中药饮片、品牌中药、现代中药、中药OTC3.3.1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由于其市场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于50%,品牌中药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中药饮片领域以准入标准低,规范程度差,市场分散为主要特征。 所以这个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赛道。 我们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药业、红日药业、香雪制药、太龙药业等股价长期表现很一般。 3.3.2品牌中药 品牌中药是中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公司,其产品品牌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对刚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 从以往来看,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往往依赖于两点:(1)产品价格的提升;(2)产品应用领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 典型代表企业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例如:云南白药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价在16-18年间有不错表现,而片仔癀则拓展护肤品路线,股价也十分强势。 但同仁堂和东阿阿胶,近几年产品一直比较单一,股价则表现一般。 3.3.3现代中药企业 现代中药企业区别于品牌中药的企业的特征在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包括剂型创新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累,其发展往往依托于产品的创新,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梯队,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天士力、康缘药业等。 但注意一点,中药注射液一直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很难大规模推广。 如天士力在美国开展的复方丹参滴丸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迟迟未能交出满意结果。 3.3.4 OTC药 ORC药即非处方药,该类产品特点有:(1)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2)患者是产品消费的决定者,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3)品牌是OTC类企业最重要的要素。 典型的OTC中药企业有江中药业和华润三九。 在国内,部分OTC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钙,三九感冒药系列,但更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营销不能持续创新,新品不能出现,增长就很难持续。 4.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企业的类型众多,在国内市场,目前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主要还在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药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 A股单纯研发生产创新型生物药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化药/中药企业转型。 此外,该类型公司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亏损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较多。 4.1 疫苗 疫苗分为必打疫苗(一类苗)和选打疫苗(二类苗),一类苗市场规模大,但被国家严格控费,此外需求量也是计划型。 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华兰生物(免疫规划苗)等,这些公司的一类苗往往是公司的稳定的利润来源。 但二类苗现阶段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增长是比较迅猛的。 我们疫苗企业纷纷加入二类苗研制,比如智飞生物的HPV宫颈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 这几年,二类苗是生物医药领域的蓝海,并且由于安全性问题,国家对疫苗行业是高度管制的,进入壁垒十分高,玩家就那么几家公司。 因此,疫苗行业是医药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 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华兰生物凭借着在流感疫苗的龙头地位,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从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余。 4.2血制品 血液制品的典型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 因为血液制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制品均不允许从国外进口。 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 目前政策性壁垒使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新进入者的封闭性行业,有利于行业内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不过,血制品行业整体上已经比较成熟,行业增速不高,对这个行业的研究重点则在于:(1)终端血制品价格政策的变化;(2)企业分离技术进步对吨血浆的产值的提高程度。 比如,在早期上海莱士的血浆分离技术是业内最强的,整体毛利率也高于华兰生物,公司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大关。 但此后,由于公司经营问题以及其它公司技术的赶上,公司的优势日渐消失,股价才开始转弱。 4.3诊断试剂诊断试剂行业本身是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国产企业由于在诊断仪器方面较为落后,早期发展多以代工贴牌生产诊断试剂为主,后逐步向仪器试剂同步发展,所以也有将该类型公司归类为医疗器械行业。 代表公司有安图生物、科华生物。 对该类公司的分析重点在于:(1)后续产品的研发进度;(2)新的应用领域。 比如:安图生物早期在诊断领域完全不低外资企业,但是公司陆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于 17 年 9 月顺利发布了国产首条TLA 流水线。 该流水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能与外资企业在大型医院主战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一举奠定了公司股价从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基础。 5.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但是国内的企业产品层次普遍不高,研发能力薄弱,还属于初级制造业水平。 目前国内大型医疗器械市场都被海外巨头占据(以GPS为代表),国产企业和这些国际巨头相去甚远,但差距大同样意味着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大。 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做的最好的是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分析仪器和监护仪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后A股上市。 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领域如心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也较为成功,代表企业乐普医疗。 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主要关注:(1)生产成本:中低端产品对钢材等原料成本比较敏感;(2)产品档次:高端意味着高利润;(3)研发能力:持续发展能力。 6.医药商业 医药商业是一个低毛利率,依靠规模和服务取胜的行业,医药商业有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医药批发主要企业有上海医药、中国医药、国药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业主要有:一心堂、大参林、益丰药店、老百姓等。 医药批发商受到医药终端多样性的影响,在医药行业批发环节将一直存在,零售环节受制于国内医院以药养医的影响,总体规模偏小,但发展迅速较快。 这也是为什么医药批发行业的股票股价要远比医药零售走得差的原因。 在美国,3大医药批发商占据了全市场97%的份额,而我国最大的国药控股的市占率也不足10%,因此未来的主要看点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7.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分很多种,比如CRO、CMO、民营医院等均属于医疗服务范畴。 7.1 CRO/CMO CRO即临床医疗服务,比如一家药企要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很难的,所以在研发国产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于是就形成了CRO企业。 随着创新药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CRO行业十分景气,并且这种景气趋势可能会随着创新药的浪潮延续5-10年,甚至更久。 比如:泰格医药从2017年开始,连续净利润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股价上涨近5倍。 相关的企业还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博腾股份等等。 除了CRO之外,由于医药的品种多样化及细分领域需求较少的原因,有些企业不愿意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线,所以它需要将药品生产外包,这类承接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叫CMO,可以理解为医药生产代工企业。 一般CRO企业也会有CMO业务,相对在代工业务做得比较凸出的有凯莱英、博腾药业、药明康德等。 另一类与CRO息息相关的即是小分子库,因为医药的研发需要运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发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买让别人帮忙设计或者买别人的成品,这里的小分子设计龙头即药石科技、药明康德等。 由于创新药的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历史上重庆啤酒研发乙肝疫苗失败,带来了股价的暴跌。 CRO/CMO行业由于只收取服务费,所以业绩会更加稳健,是投资创新药的不错方向。 7.2民营医院 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医院。 近年随着医药加成取消公立医院创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医院的扩张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支持。 民营医院受制于公立医院一直发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现象,事业编制限制了人才流出。 尽管医生多点执业正在试行,但民营医院总体上医疗人才依旧匮乏。 另一方面,医院对设备要求较高,民营医院在昂贵的检测设备投入不及公立医院。 目前来看,医疗服务发展较好的主要有两个方向:(1)专科连锁。 这类商业模式一般对设备要求较高而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可复制性强。 典型的如体检公司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高端医院。 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收费昂贵但是服务好。 代表如复星医药参股的和睦家医院。 对于这个行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则是:(1)模式的可复制性、(2)规模扩大后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举个例子:通策医疗通过兼并,将浙江地区几家大的口腔医院占据,成本和管理非常好,业绩十分优秀。 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所以通策医疗10年涨幅近20倍,同样的还有眼科医院爱尔眼科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复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价表现平平。 8.监管及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强监管一直是行业常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具体的影响政策统计为以下几点:8.1医保政策 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局(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 8.2新药审批政策 以往国内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药品批文现象严重。 如今医药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药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药制剂企业、现代中药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影响比较大。 8.3生产批准政策 药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制。 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 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 8.5环保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对制药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 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药企业。 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药等股价大涨。
标签: 行业趋势 把握复星医药股票投资机遇 公司优势和技术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