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李骥,沈颖洁)
1. 国内抗老化助剂行业龙头
1.1.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技术领域的龙头,产品种类齐全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抗老化助剂供应商。公司是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品和技 术供应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发展成为全球高 分子材料抗老化产品配套最齐全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的产品覆盖了主抗氧化剂、 辅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复配定制 U-pack 系列共五个系列、 几百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橡胶、化学纤维、胶黏剂等所有种类的高分 子材料。
全球化营销网络,外延内生可持续化发展。利安隆于 1994 年开始从事高分子抗 老化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5 年开始自主品牌的全球推广和销售,此后在欧 洲、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相继成立分公司,建立起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网络, 实现 72 小时覆盖全球主要客户群的服务承诺。2017年上市后,公司通过外延内生不 断扩充产品线,2017 年收购常山科润补充紫外线吸收剂产能,2018 年收购衡水凯亚 扩充 HALS 产能,同年开始投资珠海基地布局通用型抗氧剂,2020 年开始收购康泰 股份进军润滑油添加剂行业,2021 年迈入生命科学领域,涉足核酸药品单体和医 美 产品聚谷氨酸。
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李海平。截至 2021 年半年报,李海平先生通过天津利安隆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利安隆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 28.05%的股份。天津聚 鑫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有 7.70%股份,山南圣金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 3.05%股份。
2020 年 11 月 16 日,公司发布《关于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完成的公告》,公 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大宗交易和市场竞价的方式累计买入利安隆股票 506.68 万股,占公司现总股本 2.05 亿股的 2.47%,成交金额为 1.92 亿元,成交均 价为 37.88 元/股。
1.2. 强化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业务,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抗老化剂产能持续扩张,生产采用备用生产线模式。利安隆中卫、利安隆科 润相关生产线建成投产,2020 年末,公司抗氧剂产能达 34900 吨/年,光稳定剂 产能达 21100 吨/年。2022 年 1 月,公司表示利安隆珠海项目一期 6 万吨抗氧剂 已于进入试生产阶段,为公司短期业绩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产能基础。在产能不 断扩张的同时,公司注重交付的稳定性,公司采用每一个产品系列有两个生产基 地生产的“备用生产线”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满 足其个性化定制需求的 U-pack 产品,从而对竞争对手形成产品配套竞争壁垒。 公司的 U-pack 生产线已经实现在利安隆天津和利安隆中卫两个基地生产,正在 建设珠海更大规模的 U-pack 生产线。
强势进入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润滑油添加剂行业进入壁 垒高,需要长期的积淀,公司拟收购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股份有限公司 92.21% 股权,从而进入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康泰股份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为数不多 的规模化企业之一,有成熟的产品线布局、领先的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在 并购完成后,公司强化整合促进内生式增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前瞻布局生命科学领域,启动第三增长曲线。公司依托天津大学的优质项目, 投入生命科学领域早期的项目研发及产业化,2021 年,公司与苏州吉玛基因股 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天津奥瑞芙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主营核酸药物单体业 务,已在天津汉沽基地开启中试车间建设,并且已经建成生命科学研究所,深入 研发核酸药物单体技术。公司还联合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医美产品聚谷氨酸,目前 处于中试阶段。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寻求更广 阔的空间。
1.3. 业绩表现出色,持续保持高增长
业绩稳定高增长。2012 年以来,利安隆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高增长, 2012-2020 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为 29.19%,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 30.31%。上市以来,公司基本保持 20%以上的高增长,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 影响,公司下游产业景气度下降,公司收入增速下滑至 25.50%。2021 年前三季 度,利安隆实现营收 25.25 亿元,同比增长 45.30%,实现归母净利润 3.00 亿元, 同比增长 40.51%,恢复高增长态势。
毛利率维持高水平,主营业务突出。自 2012 年以来,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维 持在 25%以上,从 2014 年到 2018 年,公司的毛利率稳步增长,2018 年毛利率 达到 31%,2020 年下降至 27%,主要原因系 1)公司为开拓市场外购了部分产 品进行销售;2)原材料价格波动;3)2020 年,物流费用计入成本。公司主营 业务突出,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 88%,从 2016 年之后,光 稳定剂在营收的比重逐渐上升,在 2019 年以后超过抗氧化剂,成为公司最大的 营收来源。
注重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利安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建设研发 大楼,设立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同时与天津大学、浙江大 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 2014 年公司研发人员仅 66 人,到 2020 年,公司已建立起一支 290 人的研发团 队,研发人员占比为 15%。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加,自 2014 年开始,研发支出 维持在营业收入的 4%以上,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 1.10 亿元,占营业 收入的比例为 4.36%。公司在技术创新上,开展了多项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技术 改进,并在三废减排、提质降耗、达产增效上取得显著成效。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持续优化。公司上市以来,全球营销网络逐渐完善,销 售费用率不断优化,2020 年大幅下降原因系会计准则调整,物流费用计入成本。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 3.05%,在 2020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 优化,达历史最低水平。2019 年以来,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费用率持 续优化,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3.88%,创历年新低。(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抗老化剂:全球需求稳定增长,国内进入高速成长期
2.1. 抗氧化剂:国内外行业集中度分化,市占率提升点在海外市场
抗氧化剂延缓或抑制材料遇氧分解过程,用于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抗氧化剂 是在高分子材料的聚合物体系中延缓或抑制材料受大气中氧或臭氧作用而降解的 过程,从而防止材料老化并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类化学助剂,添加量在 0.05%-1% 之间。
抗氧化剂可分为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通常主抗氧剂能捕捉在聚合物老化中 生成的含氧自由基和碳自由基,从而终止或减缓热氧老化的化合物产生,其中芳 香胺类价格低廉、效果优异主要用在橡胶制品中;受阻酚类抗氧剂不污染制品, 用途更为广泛,是主流品种。辅抗氧剂主要分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含硫抗氧剂, 它们均能够将热氧老化链反应中生成的聚合物经过氧化物分解,使之生成失去活 性的化合物而不是具有活性的自由基,从而终止或减缓热氧老化的产生,由于它 与主抗氧剂常有协同效应,并只在与主抗氧剂并用时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故被称 为辅抗氧剂。
据 Eurostat,塑料、橡胶等五大高分子材料 2017 年全球合计产量接近 5 亿 吨,其中国内产量近 1.7 亿吨,约占全球的 1/3。2018 年全球主流地区抗氧化剂 消费量约 52.38 万吨左右,中国抗氧化剂消费量约 16.82 万吨左右(备注:不包 括胺类抗氧化剂),占比 32.11%,与高分子材料产量占比基本吻合,我国作为全 球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地,抗氧剂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我国抗氧化 剂消费结构以受阻酚和有机亚磷酸酯为主,各自占比约 49%和 44%,主流主抗 氧剂中 1010 和 1076 则是受阻酚类抗氧剂,主流辅抗氧剂中 168 和 626 均为有 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全球抗氧化剂行业集中度高。目前全球主要有 50 多个抗氧化剂生产厂家, 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巴斯夫、松原、Addivant 等知名企业。国内在通用 型抗氧剂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在专用型抗氧剂领域,本土企业与 海外巨头还有一定差距,有相当数量的品质仍需依赖进口。利安隆经过近十年的 快速发展已形成和巴斯夫同台竞争的态势。目前亚洲为全球抗氧化剂主要生产地 区,占全球生产量的 50%~60%左右,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及日本是亚 洲地区的主要生产地区,其中中国抗氧化剂产量在亚洲占比最多,占比达到 30%~36%左右,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市场。
国内抗氧化剂生产厂商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国抗氧剂生产厂家众多, 大部分抗氧剂生产企业以生产受阻酚类抗氧剂为主,产品种类较为单一。2019 年国内抗氧化剂主要产能约 21.7 万吨,生产规模最大的是临沂三丰化工,每年 产能约 5 万吨,约占 23%的市场份额;利安隆每年产能约 3.59 万吨,约占 17% 的市场份额,其他较大的企业产能在 2-3 万吨。临沂三丰和营口风光以生产通用 型抗氧剂为主,主要供应中石化、中石油体系,市场份额较为稳定;利安隆过去 偏重专用型抗氧剂,随着珠海基地的扩张,通用型抗氧化剂产能也将大幅提升。
2.2. 光稳定剂:跨国巨头主导行业,东亚是全球主要需求增长点
光稳定剂抑制或减弱光对高分子材料降解作用。光稳定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 者减弱光对高分子材料降解作用,提高高分子材料耐光性的化学物质,其通常与 抗氧化剂协同使用以抑制高分子材料的光氧化降解,添加量在 0.01%-0.5%之间。 光稳定剂主要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等。其中,紫外 线吸收剂(UVA)通过大范围波长的紫外光,并将其转变为无害的热和荧光释放 , 对易变色材料起防护作用,属于预防型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 是通过捕获自由基、分解氢过氧化物、捕获重金属、猝灭单线态氧的协同作用达 到光防护效果,属于灭失型光稳定剂。光稳定剂主要应用在农膜、包装膜、注塑、 型材、通用拉丝、家电面板、鞋材、光伏和涂覆等聚乙烯和聚丙烯制品,专业化、 差异化程度高,有较高的附加价值。
全球光稳定剂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光稳定剂消费占比不断提高。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全球光稳定剂市场规模达 13.3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全球光稳定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15.6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5%。根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2018 年全球光稳定剂消费区域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及 中国,共占全球消费消费量 92%,日本消费量占全球 8%。中国光稳定剂消费占 比不断提高,从 2005 年的 16%增长至 2018 年的 29%。从地区增速来看,2018 年,欧美地区的消费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 2-3%;中国和印度是光稳定剂消费 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和 6%。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在全球光稳定剂市场中,受阻胺光稳 定剂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统计,2019 年全球光稳定剂中受阻胺光稳定剂消费占比约 70%,紫外 线吸收剂消费占比约 20%、猝灭剂市场占比约 10%。2019 年中国受阻胺类产品 消费占比 62%,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消费占比 21%,其他消费占比为 17%。
国际市场由海外跨国巨头主导,行业格局呈现长尾分布。全球光稳定剂主要 生产厂家约 30 多家,光稳定剂的全球市场由海外跨国巨头主导,巴斯夫和松原 两家公司占据全球 45%的市场份额,美国的氰特(Cytec)、日本的 Chemipro、 中国台湾省永光化学以及内地利安隆、天罡、联盛等企业在市占率上与上述两家 企业有一定的差距,但整体呈现长尾分布,市场较为分散。
国内企业专注于突破单类产品。国内企业依靠技术突破、高性价比产品逐渐 抢占市场,产品线较为单一,多专注于一类光稳定剂的生产。目前国内光稳定剂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利安隆、宿迁联盛、北京天罡,产能均在 2 万吨左右,分别 占据 5%的全球份额,宿迁联盛扩产后新增 1 万吨产能。杭州帝盛产品聚焦于高 毛利率的紫外线吸收剂,特别是应用最广泛的苯并三氮唑类;宿迁联盛、北京天 罡和振兴化工主要以生产受阻胺类为主;利安隆同时涉足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 两大类,并通过收购常山科润和衡水凯亚扩大两类产品产能。
2.3. 受下游市场需求及政策推动,抗老化助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抗老化助剂作为高分子材料提升性能的必添辅助剂,由于下游的橡胶、涂料、 化学纤维、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增速较好,抗老化助剂将较长 时期保持稳定的增长。
全球高分子材料市场稳定增长。根据泛欧塑料工业协会(Plastic Europe) 及 Markets and Markets 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 年塑料制品市场规模约为 4,683 亿美元,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596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4.94%。根据 Statista 和 Eurostat 发布的相关数据,2019 年全球合成纤维产量将达到 7000 万 吨,自 2010 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4%。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发布的相 关数据,2020 年全球胶黏剂和密封胶市场规模达到 630 亿美元,至 2025 年市场 规模将达到 8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8%。根据 Statista 和 Markets and Markets 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 年涂料市场规模约为 1472 亿美元,至 2025 年 市场规模将达到 179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0%,2020 年合成橡胶市场 规模约为 288.8 亿美元,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78.2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 长率 5.5%。
我国已成为全球高分子材料市场的增长中心。根据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相关数据,2017 年塑料等五大高分子材料全球合计产量接近 5 亿吨,其中国内 产量近 1.7 亿吨,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塑 料制品年产量由 2010 年的 5830.60 万吨增加至 2020 年的 7603.20 万吨,复合 增长率为 2.69%;我国化纤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成为产品覆盖面 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2010 年我国化学纤维年产量 3090.00 万吨,2020 年增 加至 6126.50 万吨,复合增长率为 7.08%;2010-2020 年我国涂料产量年均复合 增长率为 9.79%;2010-2020 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09%; 2010-2018 年我国胶黏剂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71%。除塑料制品外,我国其 他四大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增长率均高于全球增长率,无论产量还是成长性,我国 均为全球高分子材料最为重要的市场。
政策驱动加消费升级,高分子材料有望加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已成 为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国家各类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 2015 年国家将新材料列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并突破发展,以高性能结构材料、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2019 国家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指导高分子橡胶、水基型胶粘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的发展。一系列产 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化学助剂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消费 升级和产业升级,以高性能、轻质、低毒性的高分子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无机材 料已经成为节能环保的一个趋势,进一步提升高分子材料抗老化性能是今后一段 时期的技术热点,抗老化助剂对下游高分子材料的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国内头部企业逐步上市,有望追赶国际巨头。2017 年 1 月,利安隆上市, 一度是国内唯一一家高分子助剂上市公司。2021 年 12 月,国内抗氧化剂公司风 光股份上市,产能 18000 吨/年,主要生产集成助剂,募投项目为烯烃抗氧剂催 化剂项目,其中抗氧剂规划 66700 吨/年,投产后产能大幅上涨。2021 年 9 月, 联盛科技申报上市,根据招股说明书,联盛科技拥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产能 27088 吨/年,募投项目中,光稳定剂产能规划为 6200 吨/年。2021 年,国内头 部抗老化剂企业开始逐步上市,随着资本的赋能,国内企业将缩小与巴斯夫、松 原等国际龙头的差距。(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润滑油添加剂:外资垄断,国产化趋势逐渐显现
3.1. 康泰股份为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龙头
利安隆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形式收购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龙头康泰股份。 康泰股份是目前国内经营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公司之一,公司拥有 18 大系列 260 多个添加剂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润滑脂、石油助剂、 燃料油及乳化炸药等领域,并最终应用于海陆空交通运输、各种工业设备、各类 金属加工环境以及特种作业领域等,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至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 地区。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逐步完善自有产品生产线,在锦州、义 县设置 3 个生产基地,拥有磺酸、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抗磨剂和复合 剂等生产线,可生产品种达 100 多个。
润滑油添加剂增强润滑油性能,添加比例为 2%-30%。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 加剂两部分组成,是目前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润滑材料,是机械和工业设 备运作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占比在 70%- 98%之间,虽具备一定的润滑特性,但仍未达到直接使用要求,还需加入不同功 能的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润滑油在机械系统中的效率并增强其性能, 或延长润滑剂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稳定性。润滑油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润 滑油(包括天然气发动机)、铁路机车发动机油、船舶发动机油、工业润滑油、 润滑脂、乳化炸药等领域。润滑油添加剂一般占润滑油总体比例约 2%~30%左右 (通常液压油加剂量较小而重负荷发动机润滑油加剂量较大),可以分为单剂和 复合剂。
疫情短暂影响业绩,业绩即将重回正轨。2020 年康泰股份实现营收 4.45 亿 元,同比下滑 20.76%;实现归母利润 3332 万元,同比下滑 35.77%。2020 年公 司营收利润大幅下滑原因系:1)公司第一大客户青岛阿特拉斯及其商业伙伴属 于外资企业,历年其负责人都会亲自前往公司洽谈合作事宜,2020 年受境 内外疫情影响,其负责人未能来境内与公司进行当面充分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 导致青岛阿特拉斯及其商业伙伴在终端客户对部分产品招投标时未中标。2)因 路博润战略调整,子公司北京苯环与路博润签订的《经销协议》之补充协议对北 京苯环经销路博润产品类别由“发动机油添加剂及传动系统应用添加剂”调整为“金属加工液添加剂产品”,使得公司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经销路博润产品类别 大幅缩减。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55 亿元,实现净利润 2406 万元, 年化营收利润同比 2019 年仅小幅下滑,公司业绩正在重回正轨。
添加剂超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应用方案。康泰股份采取“添加剂超市”产 品经营模式,具有 200 多个润滑油添加剂品种的经营能力,利用近 20 年来掌握 的添加剂应用技术和积累的供应商资源,为客户提供品种齐全的添加剂,并在最 短时间内满足其采购、配送等要求,努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的服务。公 司为客户提供润滑油添加剂相关的咨询、培训、生产指导等服务,对于有特殊需 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添加剂应用方案。由于生产润滑油所需的添加剂种类繁多, 下游客户分散采购成本高、耗时长,质量也难以保障。
二期项目有望提高公司产能利用率。康泰股份自设立以来,先后建设了 6 条产品生产线,产品涵盖磺酸盐(清净剂)、分散剂和 ZDDP 等单剂产品,内燃机 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和液压油复合剂等复合剂产品,以及烷基苯磺酸产品。 公司烷基苯磺酸等产线产能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系磺酸盐生产线的产能不足, 康泰 3.8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建设项目建设投产后,磺酸盐产能将达 2万吨/年, 基本匹配烷基苯磺酸的产能,届时产能利用率有望大大提高。复合剂是直接面向 下游润滑油生产企业的产品,目前国际国内复合剂市场主要被国际四大添加剂生 产企业所占有,公司与四大添加剂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复合剂产线 产能利用率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公司的无灰分散剂在很大程度上供复合剂产 线使用,因此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与复合剂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3.2. 全球润滑油市场持续增长,润滑剂添加剂行业发展向好
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全球润滑剂添加剂市场规模较大且基 本趋于稳定增长。据全球咨询和研究公司克莱恩(Kline & Co)及上海市润滑油 品行业协会的统计,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从 2012 年的 400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442 万吨,市场规模由 133 亿美元增长到 143 亿美元。考虑到印度、巴西等 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以及上一轮美联储停止缩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润滑油添 加剂的实际年消耗量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预计至 2023 年,全球润滑油添 加剂需求量将增加至 543 万吨,市场规模约为 185 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润滑油消费国之一,我国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量由2013年的75万吨增长到2018 年的 91.9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4.2%。据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的预测,至 2023 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将增长至 112 万吨,市场规模约 38 亿美元。
内燃机油占据润滑油添加剂过半消费量。按照不同用途,润滑油可分为重负 荷发动机油、乘用车发动机油、工业发动机油、金属加工业通用工业润滑油等细 分品种,其中重负荷发动机油和乘用车发动机油等内燃机油的市场份额占比约 46%,但就润滑油添加剂用量而言,重负荷发动机油和乘用车发动机油的用量占 比约 60%,原因在于上述两类润滑油多应用于靠燃烧产生动力的内燃机,内燃机 尤其是汽车发动机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较高,使用的添加剂比例也就更高,添加 剂占比大约为 10-15%左右,这类润滑油对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增长的影响比较 大。
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占据大部分需求。从全球看,按照润滑油 添加剂的功能分布来看,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占据了大部分需求, 合计占润滑油添加剂总需求量的 65-70%左右。其余添加剂中,抗磨剂占 6-7%, 抗氧剂及摩擦改进剂各占 4-5%,乳化剂占 3-4%,其他添加剂合计占需求量的 11-12%。国内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结构与全球的需求结构相似,需求量排名前 三的润滑油添加剂同样是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清净剂,三种添加剂合计 占需求总量的 65%以上。
不同发动机油对单剂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按照不同用途,润滑油可分为 多种润滑油,不同的润滑油因工作条件的不同对添加剂的需求也各有差别,如重 负荷发动机油和乘用车机油对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清净剂的需求量都较大, 但也存在结构性差异。在重负荷发动机油的添加剂中,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 和清净剂的用量占比分别为 38%,26%和 23%,但在乘用车发动机油的添加剂 中,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用量高达 41%,其次为分散剂 31%,清净剂的用量相对 较低为 11%。金属加工液这类非内燃机油在添加剂的用量差异更为明显,其用量 最大的添加剂分别为防腐剂、乳化剂、润滑性添加剂和极压抗磨剂,对分散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和清净剂这三大单剂的用量较少。
全球润滑油市场增长点主要在亚太地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及中国润滑 油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润滑油销售额将会达到 1788.7 亿美元。近年来 全球的润滑油行业产能及发展重心正在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 转移,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全球润滑油需求量增长最 快的地区,据 GP Global 公司预测,亚太地区的润滑油需求份额将从 2015 年的 46.9%增加到 2021 年的 49.9%,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将从 2015 年的 6.9%略 增至 2021 年的 7.1%。据瑞丰新材招股说明书,2018 年中国润滑油消费量约为 687 万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润滑油消费国之一,但是剔除船用油后的人均润滑 油消费量不足 4 千克,与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耗 15-20 千克的水平依然有 一定差距,有较大的增长。
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 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常年位居世界前列,截至 2021 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 量已达 3.95 亿辆,同比增长 6.18%,2010-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6.05%。但人 均保有量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2020 年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 160 辆,而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为 837 辆、747 辆、695 辆、670 辆、591 辆,远远超越了我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 作为全球的基建大国,我国工程机械的使用量一直保持着高使用强度,对润滑油 的消耗极大,是润滑油及润滑油添加剂另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自 2010 年的 447 万台增长到 2017 年的 747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 7.61%,2018 年的销量为 99.94 万台,持续保持 增长趋势。随着我国机动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工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国内润滑油 添加剂市场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3.3. 产业集中,四大润滑油添加剂企业占据全球 85%份额
国际四大润滑油添加剂企业占据全球 85%的市场份额。路博润(Lubrizol)、 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 Oronite)、雅富顿(Afton)在技 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有深厚的积淀,控制了全球 85%左右的添加剂市场份额。 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以销售复合剂为主,其生产的单剂一般都是自用,同时向 外部单剂厂商购其不生产或产能不足的单剂产品。除以上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 之外,国外还有科聚亚(Chemtura,已被 LANXESS 公司收购)、巴斯夫 (Basf)、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罗曼克斯(Rohmax)等生产添加剂单剂为 主的知名特色润滑油添加剂公司。这几家公司虽然受规模限制,产量较小,但在 各自专业领域均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因而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持续加码国内市场。早在 21 世纪初,四大润滑油添 加剂就开始加码中国市场,2006 年 1 月雅富顿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雅富顿化 工(苏州)有限公司,从事复合剂的生产,此后继续在苏州开办了生产金属加工 液和添加剂的工厂。2010 年 1 月,路博润在珠海设立路博润添加剂(珠海)有 限公司,开始在中国市场从事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润滑油添加剂及相关产品。 2013 年 11 月,润英联在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设立润英联(中国)有限公司,从 事润滑油复合添加剂(轿车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重型柴油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 的生产,一期项目产能达 10 万吨/年,2020 年 1 月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动,重点 满足国内及亚太地区日益提升的高端润滑油市场需求。2015 年 3 月,雪佛龙奥 伦耐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投资建设润滑油添加剂项目,该项目于 2018 年 10 月举行了开工仪式。
国内企业单剂市场取得突破,复合剂市场仍由外企和合资企业主导。随着国 内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少数具 有一定行业影响力且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的润滑油添加剂公司,除了在某些细分产 品上替代进口厂商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还逐步开始在部分高端产品市场上 与国外单剂厂商展开竞争,现阶段主要有锦州康泰、新乡瑞丰、上海海润和无锡 南方等企业。复合剂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润滑油添加剂公司或其在国内设立的合 资企业所占据,尤其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高端复合剂产品,国内新乡瑞丰开始 转型,加码复合剂市场。
民营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崛起,国产替代有望。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起步 和很多行业相似,通过合资公司以市场换技术,因此在兰州和锦州诞生了国内最 早的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分别是路博润和兰炼的合资公司以及润英联和锦州石化 的合资公司。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民营润滑油添加剂公司逐渐崛起,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部分单剂上以极高的性价比优势对外资的产品起 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并在不断的提高市占率。国内新乡瑞丰近年也开始转型, 逐步加码复合剂市场,开始与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正面竞争。利安隆收购康泰 股份也将为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注入一股新的血液。
3.4. API 认证壁垒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国内行业标准即将落地
API 认证是润滑油添加剂企业进入主流市场的必经之路。润滑油行业经过多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应的行业惯例,其中之一就是 API 认证。润滑油企业对 API 认证极为看重,所有主流润滑剂在瓶身上均有著名 API 等级,因此润滑油添 加剂公司想要进入主流市场首先需要通过 API 认证。
API 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简称,创于 1919 年, 是美国第一家商业级的商业学会,在 1924 年制定了 API 规范,对石油行业相关 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技术规范指导,在全球影响力极高。在润滑剂的 API 认证当中, 通常用字母“S”表示汽油发动机,“C”表示柴油发动机。第二个字母的顺序越 靠后,表示该润滑油的等级、质量越高。目前汽油机油在用的等级为 SJ 至 SP, 柴油机油在用的等级为 CH-4 到 CK-4。
API 认证壁垒高,中小企业难以突破。API 认证主要是针对复合剂,在 API 认证过程中,会测试添加剂的各项指标,一旦一项指标无法通过,重新调整后需 要从头测试。从配方调整难度上看,API 认证过程中,一项指标不通过,调整配 方后,产品的其他指标会产生相应变化,单剂配比影响的不是单个指标,所有指 标都随着单剂的配比进行网状变化,大大加大了配方的难度。因此,对于中小企 业来说 API 认证难以突破。
国内标准落地在即,国内市场门槛有望降低。2016 年,在中国石油润滑油 公司的大力倡导下,由中国内燃机学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于上海签署 成立“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康泰股份、瑞丰新材等国内添加 剂头部企业是联盟成员单位,参与制定标准。创新联盟的核心目标是力争在五年 内通过研究中国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发动机机型,开发与之配套的润滑油自主标准, 改变中国自主发动机要适应国外油品技术要求的现状。2018 年 2 月,联盟推行 的 4 项台架石化行业标准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立项批复。2021 年,中国 D1 柴油机 油自主标准 4 项台架石化行业标准开发和国标修订进入了最后阶段,国内标准即 将落地。国内标准落地后,由于商用重负荷柴油发动机自主化水平较高,润滑油 台架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将得以优化,国内市场认证的资金门槛有望降低,中小企 业有望借助国内柴油机油市场的单点突破,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4. 利安隆:战略布局前瞻性强,商业模式成熟高效
4.1. 战略布局清晰,具有持续成长性
外延内生保持抗老化剂业务稳定增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抗老化剂 行业,依托原有业务扎实的基础盘,保持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2017 年上市 后,公司在抗老化剂领域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常山科润和衡水凯亚的收 购,弥补了在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产能不足,并通过入股内蒙古 优尼克,扩充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间体产能,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持续增长 提供保障。2018 年,公司投资建设珠海基地,开始发力通用型抗氧剂,丰富抗 氧剂产品线。公司通过外延内生,保持抗老化剂业务的稳定增长。
强势迈进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壁垒极高,需要通过 API 认 证才能打入主流市场,同时润滑油企业、发动机厂、整车厂对润滑油添加剂仍具 有很强的约束作用。公司拟收购锦州康泰 92.21%股权,进入润滑油添加剂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康泰股份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为数不多的规模化企业之 一,有成熟的产品线布局、领先的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近几年,康泰股份 业绩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产能建设匹配不合理所致。公司收购康泰后,会协同 部分客户资源,输出先进管理经验,发挥康泰的现有产能,打开康泰销售渠道, 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前瞻布局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已经建成生命科学研究所,布局生命科学领域。 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医美产品聚谷氨酸,已进行到中试阶段。 2021 年,公司与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资成立公司,发展核酸药物单 体业务,并已在天津汉沽基地开启中试车间建设,深入研发核酸药物单体技术。 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4.2. 全球营销网络快速响应,客户覆盖全球知名高分子材料企业
全球营销网路,实现 72 小时快速反应。公司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 的重要战略,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符合企业自身发 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公司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球、直销和分销有机结合、有能力提 供本土服务的全球营销网络。通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由设立于香港、美国、 德国、日本的运营公司,和设立在广州的华南办事处、苏州的华东办事处,以及 在全球多个地区的分销商一起构成的营销网络已经颇具规模。公司向全球客户承 诺建立 72 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即 72 小时物流、售后服务送达客户,为此公司通 过十年时间建立起了覆盖全球主要客户群的物流网络和本地化服务的服务网络。 公司健全的营销网络也为后续新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客户覆盖全球知名高分子材料企业。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剂由于同时加入品种多、 添加比例小但对下游客户的产品质量影响大的专业特点,进入下游客户特别是大型 客户难度较大,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型业务。公司通过多年的深耕,客户几乎涵盖 所有高分子材料及各个应用领域全球著名的高分子材料公司,囊括了巴斯夫、艾仕 得、朗盛、科思创、汉高、DSM、PPG、杜邦、LG 化学、三星集团、三菱工程塑料、 富士集团、旭化成、关西涂料、中石化、中石油、金发科技、万华化学、华峰集团 等众多全球知名高分子材料制造企业。借助公司已拥有的大客户群,公司有望通过 现有高端客户的推荐取得大型客户体系内的其他关联企业的订单;另一方面可以凭 借系列化产品形成的集成供应能力,通过向现有客户实施渐进式拓展,逐步增加向 客户供应的产品种类,从而获得新的业务机会。
4.3. 全国六大生产基地,单产品双基地规划
六大生产基地,遍及主要消费地。公司现有利安隆天津、利安隆中卫、利安 隆凯亚、利安隆科润、利安隆珠海和内蒙古优尼克六大生产基地,遍及华北、华 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公司客户主要为塑料、化纤、涂料等高分子材料,其中 塑料对抗老化剂的需求最大,就用量最大的聚烯烃而言,我国煤制烯烃主要集中 于华北及西北地区,轻烃裂解和大炼化项目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公司生产基地 均能就近覆盖。
双基地布局,保证供货稳定性。公司所有产品线均有两个生产基地覆盖,从 运营效率上看,公司客户遍布全国,双基地布局在于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订单,降 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供货速度;从交付稳定性上看,化工企业因不可抗力而生 产停滞的情况不少,双基地布局可以在一个基地生产暂时停滞时,另一个基地通 过提高生产负荷的方式保证现有客户的稳定交付,减少延迟交付,增强客户对公 司的粘性。
5.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假设:
1)抗氧剂:随着公司市场的开拓,珠海项目的投产,公司抗氧剂市占率逐 渐提高,预计 2021 年-2023 年公司抗氧剂实现营收 12.45 亿元、18.05 亿元、 23.47 元。
2)光稳定剂:随着公司市场的开拓,凯亚基地的投产,预计 2021 年-2023 年公司光稳定剂实现营收 14.85 亿元、17.82 亿元、21.38 亿元。
3)U-Pack:预计 2021 年-2023 年公司 U-Pack 实现营收 3.09 亿元、3.70 亿元、4.44 亿元。
4)润滑油添加剂:假设公司收购康泰股份落地,乐观预期下今年将贡献三 个季度业绩,叠加 2022 年新产能投产,预计 2022 年-2023 年公司润滑油添加剂 业务实现营收 3.83 亿元、5.17 亿元。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30.38、43.40 和 54.45 亿元,对应 PE 23、16、13 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