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华大基因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于2013年上市,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业务布局
华大基因的业务布局涵盖以下领域:
- 基因测序和诊断
- 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分析
- 精准医疗
- 农业和畜牧业
长期价值评估
市场规模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和诊断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华大基因作为该领域的领先企业,将受益于市场的扩张。
技术优势华大基因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精准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的专有技术为其提供了竞争优势。
客户基础华大基因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包括医院、研究机构和企业。公司已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扩张策略华大基因积极实施扩张策略,包括收购、合资和国际市场拓展。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扩大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市场份额。
投资策略
长期投资华大基因股票适合长期投资者。公司的业务基础稳固,有望从基因组学市场的长期增长中受益。
估值分析基于华大基因的长期增长潜力,其股票目前估值合理。公司的市盈率与行业同行相符,并具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风险管理所有投资都存在风险。华大基因面临的风险包括技术变革、市场竞争和监管变化。投资者应在投资前充分了解这些风险。
结论华大基因是一家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的业务布局、技术优势和扩张策略为其股票提供了良好的投资价值。适合长期投资者考虑将华大基因股票纳入其投资组合中。
华大基因ipo是什么
华大基因IPO指的是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募股。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基因测序、基因数据解析和应用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的过程。 对于华大基因而言,IPO意味着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其业务,提高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整合,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这不仅是对公司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投资华大基因的机会。
华大基因IPO的具体流程包括企业申请、证券承销商协助、证券交易所审核等多个环节。 一旦IPO成功,公司可以募集到用于研发、市场拓展、并购等方面的资金。 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还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履行信息披露等义务。 此外,华大基因IPO的成功与否也将受到市场环境、投资者信心、公司业绩表现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华大基因IPO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步,这将有助于推动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了解和投资华大基因的机会。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和应用领域拥有显著优势,其IPO动态受到广泛关注。
疫情过后华大基因的发展看什么?
去年华大基因的业绩受疫情刺激,收入和净利润都暴涨数倍,股价从60多元涨到近200元。 但从去年7月开始一路下跌,从最高点到现在下跌幅度超过40%,接近腰斩。 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认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核酸检测的需求不可持续,业绩高增长缺乏持续推动力。 其次,股票市场整体热度有所下降,抱团股炒作风格转换,带动市场整体回落。
那么,疫情过后华大基因的业务会如何发展?是回到疫情以前的状态?还是更上一层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华大基因疫情以前的业务发展现状是什么。
华大基因是华大集团在A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疫情前,主要业务有 生育 健康 、肿瘤防控、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感染防控业务、多组学大数据和合成业务 ,其中生育 健康 是核心业务,目前主要是做新生儿产前检测的,占总收入比例接近一半,这块业务发展还行,还在全国推广中,渗透率逐渐提高,但是现在年轻人不爱生孩子是个坏事,不过短期看影响不大,这块业务短期的增长还不错,长期看还需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
肿瘤防控就是做肿瘤的“防”和“控”,这块业务市场前景很大,是兵家必争之地,单就肿瘤早筛这块现在就已经成就了几家独角兽公司。 华大基因目前在这块的投入在增加,目前收入占比较小,未来有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是给大型科研、医疗机构做解决方案的,简单说就是卖设备和耗材的。 这块挺重要,疫情以前收入占比能占到两成,增长也挺快,主要是To B的业务。
感染防控业务是直接受益去年疫情的一块业务,本来不是华大基因的主力军,去年一下子成为绝对主力,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入和利润,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外的核酸检测试剂需求,今年这块业务增长率肯定会下降,但是这块业务的地位随着国家的重视,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去年华大基因在中国和国外大建火眼实验室,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把华大基因的设备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很好的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 疫情过后,这些实验室怎么继续发挥作用?是否能成为海外业务的重要抓手?是华大基因未来几年的重要看点。
多组学大数据和合成业务是做科研外包的,各大科研机构、药厂、医院都科研的需求,基本上现在做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都会从基因层面做一些分析,也就是需要做基因测序,而做测序发论文是华大基因的强项,所以自然就发展成一门生意。 但是这块业务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基因测序的设备和技术在业内已经比较普及了,不是个特别神秘的东西,赚钱能力一般。 这块业务的比重最近几年在下降。
应该来说,经过去年的洗礼,华大基因既发展了业务,锻炼了队伍,又收获了 社会 的赞誉和信任,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空前高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生育 健康 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肿瘤业务的推进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未来三年,是华大基因非常重要的三年,我个人会关注以下三点:
一看华大基因如何转化抗疫红利,重点是海外市场
二看华大基因肿瘤防控业务进展,是否有明星产品落地
三看华大基因生育 健康 业务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两条腿怎么走
备注:华大基因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家公司,从华大的发展 历史 看,技术创新是最大推动力,发展过程和基因突变有点相似,存在不可预测性,有过好几次跨越式发展,也踩过一些坑,但总的趋势是积极向上的。 生命科学是未来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几个领域之一,也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领域,行业的前景不用赘述,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各国都在争着抢占技术制高点,中国作为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不能受制于人。 华大基因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发展对整个行业都有带动作用,期待华大基因未来给 社会 创造更大的价值,基因 科技 造福人类。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华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缩水38亿是怎么回事?
金陵晚报消息,作为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的招股书于3月14日晚间更新,并再度叩关A股。 从相关数据看,虽然这家公司一度被VC、PE挤破门槛,但在后起之秀的追赶下,所谓“神一般存在”的评价已大打折扣。
“当红炸子鸡”遭遇估值缩水
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早在2015年12月11日,华大基因便向中国证监会递送了公开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但后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中止。
“在基因领域,之前华大是神一般的存在,与大疆创新、光启科学并称为深圳‘三宝’。 ”当地投资界人士向《金证券》记者介绍。
这家公司更是投资界的宠儿。 最近几年,超过40家(含中途退出者)VC/PE先后扎堆跟进,不过有媒体曾算过一笔账,期间43家PE投了72亿,但至少23家本金浮亏。
资料显示,华大基因2014年5月开始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工作,并按照约100亿的整体估值作为增资和转让的定价基础;2015年上半年,华大基因先后引入和玉高林、中国人寿等外部投资机构,并按照191亿元左右整体估值作为增资和转让的定价基础。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目前总股本3.6亿股,公司拟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 简单测算,公司IPO募资计划中的估值为42.5元/股,其目前总估值约为153亿元。 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缩水38亿元。
基因界的腾讯还是富士康?
这固然与投资机构起初的盲目乐观有关,但从财务数据看,华大基因的业绩也并非外界想象中那么光鲜。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以及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5852.98万元、.52万元和.75万元。 公司2015年净利增长3.6倍,这是因为公司前身华大医学于2014年12月启动与华大科技的重组,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将其持有的华大科技合计57.6225%的股权评估作价对华大医学进行增资。
而根据此前公司披露的资料,2012-2014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10.47亿元、11.32亿元,同期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 对于如此大的业绩波动,华大基因此前并未在招股书中解释详细原因。 而在这次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中,2014年的净利润变成了5852.98万元。
前述投资界人士推测,可能华大基因独立发展的业绩表现跟不上公司一路飙升的估值,控股股东才启动了2014年底的重组。
追溯过往,2010年,华大从美国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使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 2013年,华大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从而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这也导致市场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说华大基因是“腾讯”,有着强大的生物学领域创新技术;一说华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测序的来料加工企业而已。
竞争对手正在谋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场被投资界热捧,竞争程度也在加剧。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华大基因2016年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大客户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户,采购额5739.55万元,占比3.35%。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之一,美年大健康对基因检测服务有旺盛需求。 然而,《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经自设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美因基因,并且已经在2016年11月顺利融资1.67亿元。
此外,华大基因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2016年该板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 而在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中,贝瑞和康一直被视为华大基因有力的竞争对手。 巧合的是,贝瑞和康也在谋求上市。 据上市公司*ST天仪(原天兴仪表)2017年3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4.46亿元、9.22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37亿元、1.42亿元。
可见,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2015年增长285.63%。 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方面,贝瑞和康9.22亿元的营收已经接近华大基因的9.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证监会就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发出《问询函》,总共提出了59个疑问要求华大基因解释。 证监会表示,华大基因历史上重组较多,主要通过收购股权和资产的方式,将华大控股下属一些板块纳入发行人体系。 因此,证监会要求华大基因说明:是否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业务等方面是否均独立于关联方。
对于外界疑问,《金证券》记者曾多次致电公司披露的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截至发稿,记者传送给公司邮箱的采访提纲也无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