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股票的全面研究:评估其资产组合、运营效率和股东价值创造

admin 11 0

简介

龙湖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专注于开发和运营住宅、商业和酒店物业。作为一家公开交易公司,龙湖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0960.HK。

资产组合评估

龙湖集团拥有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涵盖中国主要城市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其资产组合价值为人民币 1.4 万亿元,包括:

  • 住宅开发:约占资产组合的 75%
  • 商业物业:约占资产组合的 15%
  • 酒店物业:约占资产组合的 10%

龙湖专注于开发高品质物业,其项目以其卓越的设计、住宅舒适度和便利的商业设施而闻名。龙湖还积极扩大其在城市更新和商业写字楼领域的业务。

运营效率评估

龙湖集团以其高效的运营和低成本结构而著称。其运营效率指标包括:

  • 开发成本控制:龙湖严格控制其开发成本,使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土地获取策略:龙湖采用审慎的土地获取策略,专注于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优质地块。
  • 项目管理效率:龙湖实施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系统,可提高项目效率并降低成本。
  • 财务管理:龙湖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并利用其强大的财务能力为其运营提供资金。

龙湖的运营效率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并为其股东创造了高额利润。

股东价值创造评估

龙湖集团致力于为其股东创造价值,其记录包括:

  • 股息收益率:龙湖长期以来一直支付可观的股息,最近的股息收益率约为 4%。
  • 资本增值:在过去五年中,龙湖股票价值已大幅升值,为股东提供了可观的资本收益。
  • 再投资回报:龙湖不断将利润再投资于其业务,从而推动了其资产组合的增长和长期股东价值的创造。

龙湖集团对股东价值创造的承诺已得到其一致的财务业绩和长期股价升值的证明。

风险因素

与所有投资一样,投资龙湖股票也存在一定风险,包括:

  • 房地产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周期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可能导致物业价值和销售量的波动。
  • 竞争加剧: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可能侵蚀龙湖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 监管风险:房地产行业受严格的政府监管,可能对龙湖的运营产生影响。

结论

龙湖集团是一家强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高效的运营和对股东价值创造的坚定承诺。尽管存在风险,但龙湖股票为寻求稳定收益、资本增值和长期价值创造的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评价其资产组合、运营效率和股东价值创造记录对于对龙湖股票进行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杠杆企业的估价是企业价值评估吗

一、什么是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 根植于现代经济的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价值分析和价值管理的基础上,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活动.这里的企业整体价值是指由全部股东投入的资产创造的价值,本质上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在一系列的经济合同与各种契约中蕴含的权益,其属性与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相减后净资产的帐面价值是不相同的.二、企业价值评估的本质利用国际通用的、成熟的评估方法寻找中国企业中在通常情况下被遗漏、被低估的资产.三、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区别传统的“企业整体评估”是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示资产及负债的评估,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定位,并限制了企业价值评估方式方法的发展.其偏颇与限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评估价值,评估师的大量工作变成了审计工作;2、由于企业的每项资产必须分别进行评估,评估机构为控制经营成本,设备、房产、土地等单项资产评估往往聘用不了解资产评估的专业技术人员去完成,因而严重影响了评估的执业水平.同时,企业的房产和土地的价值评估业务似乎应该必须由专门的房产价值和土地价值的评估人员来承担,从而导致企业整体价值被肢解,影响了企业评估价值的准确性;3、由于评估往往仅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为准,造成了对账外资产的忽视和遗漏;4、由于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加总后不一定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其评估价值不能用来作为发行定价的参考,证监会实行了另一套股票发行定价机制,资产评估报告只能用来设立公司.资产评估行业错失了巨大的证券发行市场;5、同样是因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加总后不一定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资产评估报告只能做为委托方完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关手续的文件,而不能为企业股权交易提供有用的定价参考,不能满足股权交易市场的有效需求.企业价值评估逾越了传统财务报表中涉及的项目,而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区域政策、环保政策、交通条件甚至地理位置等)、行业分析、产品与市场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组织结构和权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信用分析、管理层经营绩效分析和财务评价(常见的有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发展潜力分析)等纳入评估体系.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流动资产、机器设备、建筑物及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是以各个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经营单位、分支机构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依据未来预期收益来评估其市场价值,它更多地考虑资产之间组合方式的协同效应带给企业价值的增值.四、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与企业价值观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被广泛运用于实践中.但是在我国,单项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已开始走向成熟,而企业价值评估还是一个新的评估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价值评估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1、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在我国,关于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认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这一定义,明确了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依法成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揭示了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组织不同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主要方面,即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企业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要独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负盈亏,设立企业的条件与程序要合乎法律规定等.关于企业内涵与本质的界定,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市场价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业被认为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业是在技术既定、信息充分、没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仅面临市场约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2、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可以说,它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关于企业价值评估,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日趋成熟.我国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企业的性质呈现多元化特点,企业价值评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迄今,经济发展历经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四个大的时代.不同时代,财富创造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创造的主体随之改变.相应地产生了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客户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企业价值理论.按照价值来源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二是以资本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三是以客户创造价值(包括效用体现价值)为主的企业.对于企业价值评估,劳动价值论的理念主要是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存在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且能够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商品可以上市、买卖,企业本身也可以兼并、收购、改制、重组、破产,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高低,企业价值=企业的成本价格十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付出了劳动就会相应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商品上,企业价值=企业未来生产的商品价值的现值-企业生产成本的现值.资本价值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死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死劳动,实际上就是资本,具体包括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资源资本等.可以说,在企业家眼里,一切都是资本,一切都能产生价值.资本趋于隐性化、人性化、智能化、自然化.按照资本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实物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无形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人力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资源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客户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就顾客而言,其购买的已经不完全是产品、服务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极具个性化的.认可才有价值,认可就是价值.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就有价值;客户不认可你的产品,就没有价值.客户购买得多,价值就高;客户购买得少,价值就低.可见,客户价值理论是企业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感知的,即企业价值来源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客户在感知价值时,除关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本身外,还关注相互间的整体关系,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更应包括维持关系的努力,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按照客户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效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用途,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主观评价.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决定,也就是由使用价值决定.这里的所谓价值,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感受.人们通常从生理、情感、智力、精神这四个层次上体验生活,这四个层次影响着人们对产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价值观念.按照效用价值论:企业价值=企业商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不仅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而且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同时,我国经济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洪流,产品的销售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制约,不少企业特别是不少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已经呈现多元化、无形化、智能化等特点,而许多国有企业又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承担着许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这些特点和因素的影响决定着我们的企业价值理论不能单纯坚持劳动价值论,也不能简单的套用资本价值理论.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适合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但我们的企业还根置于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绝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几千年来保守的生活传统,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的适应性也不具普遍性.五、企业开展价值评估的作用(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极其重要能够帮助管理当局有效改善经营决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是否可行,必须看这一决策是否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投资分析、战略分析和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可以帮助经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在实质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体现.会计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地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计指标基础上的财务业绩并不等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企业的实际价值并不等于企业的帐面价值.企业通过帐面价值的核算,常常无法对其自身经过长期开发研究、日积月累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这就引申出MBO实施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即管理层对所服务企业的估价,其中不仅包含对企业有形资产的估值,也涵盖对技术、管理、企业、人才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因此,企业价值评估帮助企业对这些会计失真信息予以关注、认真核实,充分了解会计失真信息因素,并进行正确的处理,以克服因会计失真信息导致的其他资产评估结果不实的情况.避免导致企业价值被异化,影响了企业价值的准确性.重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二)企业并购的需要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者已不满足于从重置成本角度了解在某一时点上目标企业的价值,更希望从企业现有经营能力角度或同类市场比较的角度了解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评估师进一步提供有关股权价值的信息,甚至要求评估师分析目标企业与本企业整合能够带来的额外价值.同时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以评估整体获利能力为代表的企业价值评估.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出现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让、合并等情况,如企业兼并、购买、出售、重组联营、股份经营、合资合作经营、担保等等,都涉及到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整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合资或转卖的价格.然而,企业的价值或者说购买价格,决不是简单地由各单项经公允评估后的资产价值和债务的代数和.因为人们买卖企业或兼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经营这个企业来获取收益,决定企业价格大小的因素相当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利用自有的资产去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所以,企业价值评估并不是对企业各项资产的评估,而是一种对企业资产综合体的整体性、动态的价值评估.而企业资产则是指对企业某项资产或某几项资产的价值的评估,是一种局部的和静态的评估. (三)量化企业价值、核清家底、动态管理对每一位公司管理者来说,知道自己公司的具体价值,并清楚计算价值的来龙去脉至关重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般关心的是有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常忽略不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形资产已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愈来愈被认为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在国外,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远高于有形资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亦相当可观.希望清楚了解自己家底以便加强管理的企业家,有必要通过评估机构对企业价值进行公正的评估.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落后,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四)董事会、股东会了解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需要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各项经营决策是否可行,取决于这一决策是否有利于增加公司价值. 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在实质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体现.会计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地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计指标基础上的财务业绩并不等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企业的实际价值并不等于企业的帐面价值.公司管理层仅仅以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报表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成果是片面的做法,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企业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已经明确,但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必须对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中以有形资产和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形成优化的资产组合作价人股已很普遍.合资、合作者在决策中,必须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由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估的结果既是投资者与被投资单位投资谈判的重要依据,又是被投资单位确定其无形资本人账价值的客观标准.(六)企业价值评估是扩大、提高企业影响,展示企业发展实力的手段.随着企业的形象问题逐渐受到企业界的重视,通过名牌商标的宣传,已经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企业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给企业创造了超出一般生产资料、生产条件所能创造的超额利润,但其在账面上反映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企业价值评估及宣传是强化企业形象、展示发展实力的重要手段.(七)增加企业凝聚力.企业价值不但要向公司外的人传达企业的健康状态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向公司内所有阶层的员工传达企业信息,培养员工对本企业企业的忠诚度,以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如何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 赵世刚 当前,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步伐明显加快,继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后,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也在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公开上市。 通过股改上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初步实现了股权多元化,规范和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市场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海外挂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国际监管标准要求,同时,基于境内外投资者的要求,也必须具备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传统的“以规模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切实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寻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规模效益管理转变为价值管理 深化价值管理是上市银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依托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往往忽略了自身的信用,非理性地强调“做大规模”、“效益立行”,而过度的规模扩张导致银行自身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 这种非理性经营的惨痛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的经营方式不仅违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而且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对于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而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海内外市场提出的资本回报要求,即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为此,上市商业银行要逐步将价值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经营管理当中,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价值的管理实现业务长期持续的有效发展。 价值管理强调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有机协调 上市企业的价值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支撑企业股票价格(或称股票市值)的价值。 价值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价值管理手段,实现上市企业市值最大化,进而实现股东价值(即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但是,由于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征,因此资本回报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通过会计核算体现的银行盈利,更主要的是衡量经过风险因素调整后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价值增加值(EVA)等新的指标,是建立在风险控制、持续发展等长期行为基础上的企业价值的增加。 利润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必定增加,上市银行的整体价值,并不仅仅基于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已经实现的利润,而是基于与适度风险相匹配的,即剔除风险因素后的真实盈利水平。 价值管理的核心就是强调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有机协调,实现业务组合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一方面,价值管理强调控制风险,要求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各项业务的发展都有充足的经济资本可以覆盖风险。 另一方面,价值管理又是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 价值管理不是单纯地排斥风险,而是排斥以过度风险为代价的“非健康”发展。 只有银行的各项战略决策、发展措施、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经营管理都将价值管理作为重要的标准依据,银行才能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上市银行要运用价值管理理念指导经营管理实践 价值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作为挂牌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价值管理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切实保证资产质量的真实性。 银行上市后,各方面对资产质量的监管都更加严格,任何资产质量的变化都将被真实披露,并直接体现为风险与收益的调整。 可以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贷款质量和减值准备增减的影响,资产质量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盈利的真实性和在市场上的信誉,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价值。 无论从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还是从促进银行稳健发展和良性运作的角度,都需要上市银行在夯实资产质量方面下功夫。 在这方面,中国银行已经推行DCF(贴现现金流)和MM(迁移模型)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促进资本配置的不断优化。 上市后的商业银行要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目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有效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实现最优化的收益风险组合,实现银行价值的增值。 同时,通过逐步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制,将价值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基层,引导基层将价值实现作为各项具体业务决策的依据,并以此衡量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在业务取舍、产品定价等方面都作出正确的选择。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必然趋势 提供有价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连接商业银行和客户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银行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客户自身管理水平和金融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已不满足于通过银行办理简单的金融业务,而是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 特别是由于中高端客户业务规模大、议价能力强,大大压缩了银行基础性业务的盈利空间。 面对这种情况,银行要注意捕捉不同重点客户的新需求,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多种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不仅要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更要挖掘和发现潜在的客户需求、引导客户创造新需求,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价值得到提高。 “以客户为中心”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而言的,改变了过去“银行先有产品,再向客户销售”的模式,而变成“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银行就设计和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体现了现代化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一种经营理念的转变,即面向市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管理客户关系,通过有效的分层管理,发现优质客户,争取优质客户,培育优质客户,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商业银行在全面研究和分析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银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在业务流程设计、产品开发、渠道建设、柜面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并满足客户不同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在实现客户价值提升的同时促进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金融服务开发与产品设计。 客户融资方式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群体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和服务组合是上市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还要领先于客户的短期需求,充分发挥“金融专家”的技术优势,设计开发出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金融产品,开发和引导客户需求并最终使客户获益。 针对集团客户财务集中管理需求而推出的资金归集和现金管理业务,针对个人客户日益强烈的理财需求而推出的多样化的理财产品组合都是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 不断完善组织框架、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 要以客户满意度作为流程设计的核心,实施服务流程再造,建立起一个对客户需求能够作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促进降低成本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的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通过推出多样化的存贷组合产品,不断提升电子化程度,加强汇划、票据清算、交换、现金配送等系统的改进,有效地提高服务客户的效率。 二是要加强客户群体细分,在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和综合收益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有效分配,强化对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三是要加强客户服务方式的创新。 逐步丰富和完善电话银行和电子银行产品的基本功能和内涵;逐步培养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服务的意识,积极分流和引导柜面客户到电子渠道办理业务;逐步提升后台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程度,使客户通过多种渠道获得银行服务,有效降低搜寻、操作和使用成本。 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产物,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因此,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 在现代金融领域中,能否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并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实现价值增长,是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价值管理的必然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在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下保持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全面风险管理概括为对商业银行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和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全程的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授信业务等信用风险领域,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仍然明显。 成为上市银行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表现更隐蔽、性质更复杂、管理难度更大。 特别是在上市改革的进程中,随着金融脱媒和流动性过剩的加速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 能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增加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指数,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需要强化风险的全员全程管理。 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银行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渗透风险管理,每一个部门都要有风险管理的责任,每一级管理者也都要有风险管理的责任。 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要把风险管理活动整合到业务活动中。 这种整合建立在细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特别要研究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所有岗位,细化对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和报告等流程,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 只有全面风险管理成为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与业务活动保持一致并得到持续改进,其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因此,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加强沟通,共享信息,提高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作者简介

杨华,金融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 他长期在产业和金融部门工作,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研成果奖。 他的著作包括《重振雄风》、《企业改革新探索》、《装备工业发展研究》、《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微观基础和宏观调控》、《中小企业群发展的资本视角》、《公司治理的本士化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价值创造》等,这些专著深入探讨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职业生涯中,杨华曾担任中央某部委政策法规体改司司长,法律事务中心主任,规划发展司司长,并在多所院校和研究院所担任兼职教授、特约研究员、博士后流动站指导导师。 他曾是中国投资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常务理事。 现为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部主任,他倡导科学监管理念,致力于推动监管措施和金融创新,这些举措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

杨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为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指导。 他致力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对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工作成果和理论贡献,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具有深远影响。

杨华的工作不仅限于理论研究,他还积极参与实践,通过担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部主任,推动制定和实施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监管政策,倡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实现长远发展。 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为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扩展资料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第2版)》对以公司法人为主体,资产组合为交易标的,并在资本市场完成交易活动的并购重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和梳理;运用标准的公司理财理论和估值技术,对并购的价值创造过程,并购动机,并购支付手段和监管制度等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并购重组的最新发展实践,诠释读了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剖析了并购重组最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公司并购重组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系统、全面和开创性的探索

标签: 运营效率和股东价值创造 龙湖股票的全面研究 评估其资产组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