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中的金融财富:解锁酒类股票的价值和收益

admin 2 0

葡萄酒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行业,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从优质葡萄酒的价值稳步升值到全球葡萄酒市场的巨大增长,对于那些希望利用葡萄酒领域的金融财富的人来说,都有许多机会。

葡萄酒股票的价值

由于葡萄酒的稀有性、对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作为保值资产的吸引力,葡萄酒股票在金融市场中享有很高的价值。以下是一些使葡萄酒股票有价值的关键因素:

  • 稀有性:葡萄酒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受其葡萄园的规模、天气条件和产量的影响。稀有的葡萄酒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
  • 质量需求:对高质量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高净值个人中。这导致了优质葡萄酒价格的溢价。
  • 保值资产:葡萄酒被认为是一种保值资产,可以对冲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不确定性。在经济低迷时期,投资者往往会转向葡萄酒作为避险资产。

酒类股票的收益

除了其内在价值外,酒类股票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各种收益,包括:

  • 股息收益:许多酒类公司支付股息,为股东提供定期收入。股息收益率可能会因公司而异。
  • 资本收益:随着葡萄酒股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投资者可以从资本收益中获利。资本收益率取决于葡萄酒市场的表现。
  • 多元化:投资酒类股票可以为投资组合带来多元化,降低整体风险。

投资酒类股票的策略

要成功投资酒类股票,投资者应考虑以下策略:

  • 研究公司:在投资之前,深入了解葡萄酒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团队和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 多样化投资: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酒类公司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潜在回报率。
  • 长期投资:葡萄酒市场通常是周期性的,在经济低迷时期可能会经历波动。投资者应进行长期投资,以利用葡萄酒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

投资酒类股票的风险

与任何其他投资一样,投资酒类股票也存在风险。一些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包括:

  • 葡萄酒市场波动:葡萄酒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气条件、经济状况和政府法规。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葡萄酒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 竞争激烈:葡萄酒行业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不断涌现。这可能会给现有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带来压力。
  • 监管风险:葡萄酒行业受到广泛的政府监管。监管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和盈利能力。

结论

对于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并进行必要的研究的人来说,投资酒类股票可以提供潜在的金融财富。通过了解葡萄酒股票的价值和收益,采用合理的投资策略并管理风险,投资者可以利用葡萄酒领域的金融机会。


我先要一篇描述1988年通胀的文章

令人难忘的1988的通胀.1988,通货膨胀在告别中国几十年以后,重新来到了中国.其时家长正准备把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换成彩电,也准备为我将来的结婚准备一台,去商场了解的结果:华侨商店彩电无货,免税商店一台18寸的海信彩电的价格是人民币3500元,飞利浦彩电的价格是2000元现金+1000元外汇券。 较之3个月以前的价格,几乎上涨1倍.犹豫了半个月之后,所有的商店彩电全线断货,在从前,在烟草公司凭票供应1元8角钱的阿诗玛香烟变成了敞开发售的8元1包,家居商场将仓库的组合家俱用封条封上,上写:已预定,此前1套黄海组合家俱的价格是900元,而当重新打开封返斗宽条时标价是1500元,这就是1988年的中国,而在之前的这几年,人们的工资逐年的增加,加之大家都从嘴里面省钱,所以多多少少都有些积蓄,收入高的人已经成了万元户,而此时像我的父母这一代的人,正分享着改革的福利生活,对于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中年乐观憧憬,也正准备着家里陈设的更新,以及为儿女的婚事筹备打算,经此一轮汹涌快速的通胀,突然变得茫然起来了.当时作为学生的我,突然的开始关心起家里的经济大事了,而其实我当时正沉迷于现代浪漫诗歌的写作,认为经济是俗人关心的事情,油盐酱醋俗不可耐. 可眼瞅着父母半生的积蓄一夕之间缩水打五折,心情难免沉重,从而逼使自己琢磨起经济问题。 我们为什么没有预见到物价会如此飞涨呢?我请教身为高级工销友程师的父亲,他是个聪明人,但他也很无奈,因为这种情况他从来也没有碰到,倒是母亲在和周围人的聊天中,察觉物价有慢涨的苗头,提前收集了一些日用品.通货膨胀的事情,曾听49年以前经商的爷爷说过:卖掉绸缎收回的一万元再去进货只能打七折用,也就是说,每交易一次,你的现金就“毛”了一次,所以商家都关门倒闭,大家都把剩的一点钱置办了首饰和绸缎,关门回家。 我想1988国人的焦虑,部分来源于此,人们的情绪很不平静,要知道有的人的钱是从早年每月5元10元的速度来积攒的,比如自己家就是.要知道1978年以前的10元钱够1个学生1个月的生活费,而现在只能买1包云南香烟,这叫人们的心理如何能够平衡,当时一级工资也就是十几块钱而已.通货膨胀就是政府通过发行纸币来稀释民众财富,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此时在全面通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存在了一个内部价格、出厂价格、调拨价格,有权威的人仍旧可以买到涨价以前的价格,这也是从前民众看不到的特权力量,第一次公然的展示在所有民众面前,广泛的民怨从此产生了,以至于积聚到了令人难以回首的1989富人比穷人更能够挺过通胀,且不论富人多多少少都能够获得某些特权.所以1988年很多人立志要做一个富人,这也产生了第一轮的经商潮,恍惚记得十万青漏亮年闯海南,大面积的下海经商潮就是在这一年,其中坚持下来的一批人后来成为了当今著名的商界闻人,而从那时开始,老实巴交的工人开始沦为城市里的贫农,很多同龄的人就此开始了人生的分野,二十年过去,有的人早已成为福布斯榜的富豪,而另外大多数的人不说也罢.此所谓幸福的人的幸福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80年代的文化热、文学热就此降温,青年人喊出了诗歌已死的口号,回头来看,社会的兴趣从文化转向经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证券市场也是从这一年从深圳开始的,烟台的房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虽然人们并非情愿,但从这里这时开始,城市职工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社会的剧变如此集中的汇聚在1988、1989这两年里发生,深刻的影响了国人的命运,对于经济现象的兴趣,对于商业活动的参与,对于个人财富的追求,自此成为像我一样的青年的志向,回头看当年的烟台,个人生活愈困顿穷苦,愈是手捧泥饭碗而不是铁饭碗金饭碗的人,愈有下海经商的勇气.当下形形色色的商人老板们,多数是当年一些底层的人、遭遇生活挫折的人、受到巨大财务压力的人,很多人当时未必把当时的个体户生意当成一个事业,而只是为了改变穷困的生活,以及满足或大或小的物质欲求,或是主动或是被社会潮流挟裹,开始了自己新的充满风险、漂泊不定、前景未卜的创业,不知社会改变了他们,还是应该说他们改变了社会?通胀逼使着人们拥有实物资产来抵御通胀,在通胀的年代不拥有不动产或公司资产以及股票资产,就会在持续的通胀年代里沦为穷人,当今又进入了新的通胀年代,持续的时间将比1988年那次长的多,这是一个新的贫富分化的过程,在未来数年,社会洗牌的过程中,会有一批新的人群沦为新的穷人,而另一批人成为中产以至于富人,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痛失致富的机会却是绝大多数人群的宿命.令人难忘,启蒙、幸福、激动和伤痛的80年代.……抗通胀:别为赢一时而输一世 10招让你不赌也赢你赌不起的通胀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通货膨胀率的峰值接近15%,最优惠的利率达到21.5%,美元汇率崩溃;1994年的中国,CPI指数上涨24.1%,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1%,国债期货炒到爆仓,接下来连续几年经济“软着陆”2009年,美联储印钞速度史无前例,中国的货币信贷规模达历史峰值,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Inflation Dangers Threaten Our Money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物价狂飚的印象模糊,但种种迹象表明,历史不会忘记。 一方面,专家学者为通胀是否会来,何时来争论不休;另一方面,各路商家渲染通胀威胁,期望借此把房产、黄金、藏品卖个好价钱;更多平民百姓关注的是:手里的钱会不会“毛”?现在布局资产是否还来得及?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构成财富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但货币价值变动的时间曲线可不像人生财富曲线那样有规律可循,不可控的因素会令这条曲线上窜下跳。 如今,一场全民“赌通胀”的运动已然掀起,但又有几人对货币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呢?当别人狂热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冷静,通胀,真的不是谁都能赌得起的。 策划、执行/本刊记者 王雪吟、张志峰、罗燕红图/GettyCPI已经深入每人心中,面对可能来势汹汹的通胀,一场全民赌通胀运动的掀起也就不足为怪了,看看这三位先行者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他们,这样来对抗通胀房价迅速反弹,股指连创新高,还有原油、铁矿石、铜、天然橡胶?大宗商品、能源期货“涨”声一片。 前些日子经济学家还在说通缩,今天又嚷着通胀要来了,这可真让人看不懂。 据说,已有一批先知先觉者领先我们太多地采取了行动,譬如早在第一个季度就买入或股票或房产或黄金,严严实实抢了个先、抄了个底。 Ethan 理财新鲜人也玩另类投资Ethan今年28岁,硕士,毕业近三年,目前供职于一家500强外企。 虽然经验不多,但一听Ethan讲话就像个理论高手。 关键是,Ethan竟然对改革开放后的三次通胀都有点印象: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期,以及自己刚毕业的2007年。 虽然遇到三次通胀,但Ethan坦言自己的通胀对抗经验几乎为零。 前两次是因为年纪尚小,根本就没意识;而2007年那一次,自己刚毕业迈出校门,一穷二白,亦无担心身家贬值之虞。 现在,他积极投身“主动对抗”通胀阵营,因为不想“一不小心身价缩水”。 Ethan的主要资产配置是:股票、基金和很少人会买的红酒。 他认为现在的股指点位还比较低,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显示,通胀年代股票会领先开始上涨,涨幅至少有底部指数的三到五倍。 可以抗通胀的公司板块,包括房地产、资源、电力、钢铁等,也许远没有达到最后的价格。 而那些可以把成本转嫁出去的行业,尤其是这些行业中拥有定价权的公司都是投资非常好的选择。 曾经有所谓 “五金”概念:黑金(能源)、黄金、绿金(绿能)、蓝金(水资源)和土金(农产品),这正是全球最热门的投资商品。 他曾认真读过巴菲特1981 年《致股东的信》,觉得受益匪浅。 里面提到,伯克希尔·哈撒维表现好,是因为持有了能很好地适应通胀的企业。 这类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能力在无需担心市场份额和单位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轻易地提价(即使当产品需求平稳、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时也能如此),二是有能力将企业产出额大幅增加(更多是归因于通胀而非真实增长)与较少的额外资本投资需求协调好。 最近股市的涨势良好,但Ethan却说他其实没有关注。 他打算坚定持有,作三五年的长线观察投资。 而谈及股市的巨大波动和风险,他认为历次经验表明很多提前入场并愿意承受未知风险的人,最后都获得相当好的回报。 对于自己另辟蹊径,选择葡萄酒投资,Ethan说有两大重要原因,首先是看好市场前景,其次是有兴趣、自己也喜欢喝。 他说葡萄酒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8%-12%,一款“出身名门”的葡萄酒,经过橡木桶发酵、陈酿、瓶储等工艺,品质将随着酒龄的提高而稳定增值。 藏酒投资界也流传着一种说法,一次购买两箱优良“期酒”,待酒成熟后,投资者可以自己享用一箱,而出售另一箱的收入能重新买入两箱。 波尔多的一些好酒,在2001年期酒发售时每瓶300欧元,如今已涨到900欧元了。 股市具有较大波动性和风险,葡萄酒也不是常规投资渠道,Ethan的抗通胀之路激进而充满了新鲜人的风格。 许敏左手黄金,右手房产在猪肉一天一个价儿、CPI屡创新高的2007年,许敏把手中的股票清仓了!她2005年入市,当时“点位低,运气又好”,后来股市一路狂涨,屡创新高,她又及时离场——那一拨的辉煌经历她现在说起来还很激动。 不仅成功避免资产缩水,还实现净资产增值。 许敏今年四十岁,上几轮通胀她印象深刻,而且积累了一定对抗经验。 90年代中期那轮通胀爆发时,许敏还年轻,她眼瞅着手里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钱在不长的时间内缩水,心里深为没做任何准备而懊恼。 之后,她开始学习经济学知识,留心市场变化,关注政府新出台的政策。 因此才有了2005年抄底的传奇经历,她的总结是:一定要看得准,出手早,走得快。 现在,她说她对股票市场看不明白,不打算涉足,主要精力放在了黄金和房产上。 从今年年初,许敏开始买入黄金。 刚开始除了实物黄金,还买了一点纸黄金,但她说现在买纸黄金已经没用了,要买就得买实物黄金。 黄金的这波行情是从4月20日左右开始起来的,据专家说,美元的一路走跌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走高,给黄金价格带来很大的支持。 她印象较深的是6月1日金价还是272元/克,6月3日就涨到278元/克了。 与之前相比,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上涨近百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关口。 有很多人说,近期黄金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扬,已将达到历史的高点,投资黄金已经不保险了。 但许敏觉得黄金能够抵抗通胀的观念在大家的观念里根深蒂固,不会使大家失去购买热情,惯性,而黄金投资者们更是充满了跟涨不跟跌的勇气。 所以即使市场还在不断盘整,她也不会过多担心。 除了关注黄金市场,许敏近期还在海淀某名校附近投资购买了一处学区房。 该学区房交通便利,虽然现在买入价就不低,但是她坚信,好地段、好学校加上房子本身的条件,令这套学区房更显稀缺。 许敏说不动产投资具有一定的资金门槛,因此在选择时本着“商铺优于住宅,具有地标性的豪宅更优于一般住房”的原则的指导下,她也看了一些别墅、商铺,但最后还是没有出手。 除了自有资金的局限外,更多还是考虑到不论经济形势怎样,大家对于孩子的受教育支出是一定不会吝啬。 许敏相信她购买学区房是个正确的决定。 即使升值空间不大,跑赢通胀、保值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都在做这样的事了,她的银行理财顾问曾对她讲,银行里的放贷已经很忙了。 黄广生 实业“老鸟”的大生意年近半百的黄广生无疑是一只投资和抗通胀的“老鸟”了。 不仅经验丰富,黄广生理论水平还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他对市场的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入很多。 他认为上世纪的两次通货膨胀,80年代的那次主要是由价格“闯关”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引起的;90年代的通胀则主要是因为经济过热和信贷膨胀。 而这次是因为流动性泛滥实在太严重了,各国都采取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 由于本身从事实业生产,因此他格外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跟自己的企业生产有关的原材料。 每次市场情形出现变化,老黄都会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并结合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和自身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投资选择或者策略调整。 对目前市场的看法,他认为年底前物价不会全面大幅度上涨。 因此。 他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储备大量企业生产要用的原材料。 例如棕榈油、天然橡胶和生产模具的石墨。 石墨是一种石油衍生品,价格与油价密切关系,黄广生预计后期还会涨,而且使用周期也长,囤积不会变质,所以他决定多囤点。 有专家称,2008年企业缺少资金,当时是“现金为王”;2009年“信心为王”,憧憬经济复苏;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最稀缺的将会是资源,所以是“资源为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买什么都不如买资源。 在个人投资方面,老黄也买了一些黄金,他认为黄金白银永远比纸钞更可靠。 国际金价要到1200美元/盎司的水平才能创下历史新高,所以现在买入还是逢低。 而且中国的黄金储备也从2003年的600吨增加到如今的1054吨。 这可是政府领导我们储备黄金!黄广生说他身边还有朋友,以传世和文化价值为选择标准,投资古董、宝石什么的,他其实也很有兴趣,但是苦于不懂这一行,不敢贸然出手。 如果懂得的话,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记者手记通胀是一轮残酷财富再分配的竞争,在指导思想上最好不要抱着抄到底、闷声发大财的想法,保值是最好的出手目的。 除此之外,“变现性”及投资人本身对标的的熟悉能力,也应该列入考虑。 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了,做法才能不会偏离正道。 你一定听说过这个理论,想抄底的人永远都抄不到底,机会往往留给了那些无准备的人。 目前,市场状况还不稳定,政策也一定是伺机而动的。 我们能做的、必须要做的,只能是时刻关注市场的走向和尽量踩准国家宏观调控的步伐,努力和国家步调一致,千万别因为过于贪心而成为市场上那个接手烫手山芋的最后买单人。 特别是现在,万一通胀预期落空,应警惕被资金炒高的大宗商品、股市、房市再度回调,切不可盲目追高。 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才是第一要义。 通胀面前,个体是渺小的。 不想财富被卷走,就不要考虑如何去“赌”。 现在,摆正自己的位置,规划好未来,克服一时的冲动,谋定而后动。 别为赢一时而输一世在一部意大利喜剧片《野兽》中,有这样一段揶揄经济学之理性枯燥的情节。 男主人公为了抗拒女主人公的引诱,向身边朋友请教对策,那位朋友建议他在面对引诱时背诵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 果然,漂亮的女主人公极尽诱惑之能事,男主人公也丝毫不为所动。 把通货膨胀率读成了《金刚经》,看来源于西方的经济学和经济指标也深为民众所厌倦。 但就是如此乏味的通胀率现在却成了全民的谈资和赌注,原因很简单——它太重要了。 通货膨胀为什么重要不需要解释,就像有人抢你钱你为何愤怒一样易于理解。 通胀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每次“抢钱”的手法和时机难以琢磨,所以很多自以为赌赢了通胀的人最后却成了输家。 看右边这几个例子:Case 1刘杰 男 30岁 深圳在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匆忙举债买房,理由是售楼小姐的那句话——通货膨胀来了,房产最保值。 刘杰也意识到房产有泡沫,不过觉得通胀来了至少自己的收入会增加,所以买房长远来说还是划算的。 结果通胀来了,房价也跌了,金融危机冲击到公司业务,收入减少了30%。 Case 2李少峰 男 47岁 北京家里至今还有4台电视机,都是1994年买的,那一年物价上涨超过20%。 “只要别存钱,买点啥都行”——在这种大众思潮的引导下,李少峰囤积了不少“值钱的”大件,当然也包括了这四台电视机。 “没想到电视机价格跌的比钞票还快,早知道当初多买点国债就好了,那时国债利率可达到14%了。 李少峰想起来就后悔。 Case 3余欣 女 25岁 上海储蓄计划被通货膨胀打乱了,两年前刚毕业的她本来商量好和男朋友一起攒钱,期望五年后在父母的资助下买房,没想到通货膨胀汹涌而至,尽管存款利息在提高但也不甘心把钱存成定期,毕竟积蓄太少了。 索性开始乱花——反正明天的钱更不值钱,还往股市里投了一笔来赌一把。 结果可想而知:一点积蓄没攒下来,还被深套了一些。 财富管理的理论体系由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配置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三部分构成。 其中唯有货币的时间价值最难掌控。 也就是说个人可以主动地去调整资产配置,可以主动地进行人生规划,却无法主动地应对货币价值的变化,那些认为自己能“赌”赢通胀和通缩的人,往往像三个案例中的人物一样铩羽而归。 究其原因,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主动权在政府、在中央银行,没有规律和章法可循,这就像你参加一个赌局,怎么出牌什么规矩全是庄家说的算,你能成为赢家纯属侥幸。 连索罗斯这样的大鳄即使能赌赢英镑、泰铢,却在俄罗斯卢布上一败涂地,何况我们这些升斗小民。 所以,千万不要用常理和经验去应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 通货膨胀真的对债务人有利吗?通货膨胀是货币价值的缩水,那对于债务人来说意味着未来还的钱“少”了。 对这一点感触最深的就是2005年前买房的人,其中有些人当初买房的压力也不小,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房租价格的提高,每月2000-3000元的月供现在看起来算不上什么。 所以通货膨胀能减轻债务,赌在通胀来临之前进行借贷被认为是聪明的做法。 但是这个逻辑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首先要保证利息不会很快上升,因为这会增加债务负担;其次要保证个人收入的提高,否则通胀不会真正减轻你的债务压力。 这两个条件在2007年之前都具备,但之后就消失了。 2007年的时候还打算赌通胀的人大多都输了。 同样的逻辑,不同的条件,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经验和常识受到了挑战。 那未来的情况会怎样?可以设想,短期内社会平均收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普遍不好。 如果真的经济复苏,人们的收入开始提高,再配合上现在泛滥的流动性,必然导致CPI价格的上升,加息就接踵而至。 所以最乐观的估计,未来满足“通胀有利于债务人”这个逻辑的两个前提条件也不可能都具备。 当前增加负债率是胜率很小的一种赌博。 通胀来临前真的要持有资产抛弃现金吗?钱毛了,不值钱了,这是老百姓对通胀现象的通俗理解。 所以在通胀来临前还持有大量现金就显得很失败,应该尽可能的转换成能保值的资产,比如黄金、房产或者股票等等。 这个逻辑被2007年下半年同时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和物价飙升给推翻了,“现金为王”居然是那段时期最明智的选择。 记得当时巴菲特曾来到中国,有人问他通胀来了是不是应该更积极的买入股票,他的回答是现金的贬值不构成必须买股票的理由。 这个逻辑的实现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资产的价格不能处在泡沫的状态。 不幸的是,在如今虚拟经济已经超越实体经济的时代,一旦流通中的货币泛滥,往往表现为资产价格先上涨,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然后慢慢传导到最终的消费品上,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PI上。 所以当临近通胀时再考虑增持资产可能会有点晚,这时甚至应该抛弃所有资产只持有现金。 更深一步的讲,通胀前该持有资产还是现金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比如资产的价格是否已经很高、通胀会持续多长时间、自身当前时期的消费支出计划等等。 像案例中提到的跟风布局资产赌通胀的行为不可取,因为太多的条件不明朗,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短期通胀对现金的侵蚀。 通货膨胀时需要囤积商品吗?通胀来临,物价上升,那就多囤积点商品,价格涨上去就赚了。 老人们似乎更信奉这个逻辑,因为他们有过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 通货膨胀是由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稀缺的商品造成的,如果真的是由于商品的稀缺而引发的通胀,比如津巴布韦发生的恶性通胀,中国在1987-1988年发生的通胀(当时通胀的原因并非全由商品短缺造成,但价格闯关确实造成了混乱),那么囤积商品还是有用处的。 而如今发生的通胀一般是由货币泛滥造成的,这时囤积那些并不稀缺甚至还过剩的商品,就得不偿失了。 未来如果真的发生了严重通胀,那一定是源于当前的货币泛滥而不是商品短缺,囤积商品是没用的。 因为与通胀相伴的是产能过剩,也就是“滞胀”的局面。 假如你囤积了汽车(这是人们普遍觉得有价值的一种商品),那么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汽车成为了一件普通消费品,更新换代很快,价格也大幅下跌。 这与1994年那轮通胀后的电器价格走势是一样的。 把货币当作一把标尺,丈量财富人生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财——理财教科书上常常这么说。 但是从上面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到,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不能机械的理解。 货币从长期来看是逐渐贬值的,在不出现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国际货币体系巨变或经济永远衰退下去),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对货币价值变化的节奏、商品是稀缺还是过剩、社会财富的转移方向、资产价格的高低等等,没有清醒地认识,那么表面上的赢家实际上却变成了输家。 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单纯的赌通胀和赌通缩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要让货币在一生的理财规划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货币比作一把尺子,那么它会热胀(通胀)冷缩(通缩),用它来衡量商品的长度(价值),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在货币泛滥成灾的时候,任何商品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都变得有价值,但只有稀缺的商品和优质的资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所以一定要赶在货币泛滥之前布局这些商品和资产,抵消货币贬值的伤害,还能获得一定的增值。 同样,如果在货币收紧的时候,手中还能持有大量现金,或者保持收入的增加,那无疑对财富的积累很有帮助。 总之,货币的神秘和经济社会的复杂很难简单描述,但只要用心的使用货币这个尺子,就会丈量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穿越经济周期,无论经历通胀还是通缩,都能实现财富稳健的增值.而在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侧重配置不同的资产,令风险和收益取得平衡.开始配置你的未来富仑贝(化名),他是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大型国企员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大学生很金贵、工资在全国也是数的上的,所以对花钱有印象,对理财没印象。 他说毕业十几年,只有两套房子:由于买的早,70多平米的单位房现在已经值14万(买时4万);另一套大房子19万买的,目前增值5万,还有美元理财产品,目前亏损1000多,投资股票,亏损了50%。 他在BBS写他的理财经历我记得刚工作时8年的利息是14%,单位很多人都存的是8年的死期,因为这样到第8年就可以翻一倍。 ,当时感觉有钱真是好,每次到北京去,都要住星级饭店,买赛特的名牌服装、皮包、鞋?还有就是东跑西跑的旅游。

有一种金融逻辑叫“大益茶”

如果回到十年前,你会做什么?相信大部分的人的答案是:买房蔽弊余!买房!买房!尽自己一切能力去买房!房子,真的就这么好吗?有没有一种投资品,能够轻松跑赢房产收益,又不用你节衣缩食,降低生活水准,每个月准时准点偿还贷款呢?答案是有的!比如说,你买了大益茶。 我们来算一笔账:10年前,如果你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均价约元/平米),到如今差不多涨了6倍(均价约元/平米);如果你的房子买在郑州(均价约4500元/平米),到如今涨了大约3倍(均价约元/平米);如果你的房子买在西部城市如昆明(均价约5000元/平米),涨幅可能2倍左右(均价约元/平米)。 如果你在10年前买了大益7542(约1800元/件),涨幅约为4.6倍(约8400元/件)轻松跑赢一般城市的房价涨幅;如果买的是大益布朗孔雀(约5000元/件)涨幅高达13倍(约元/件)直接秒杀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房价涨幅。 所以,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0年前,你还会冒着开发商跑路的风险,担着每个月吃泡菜的代价去买房子吗?大益茶背后的金融逻辑大益茶为什么能成为投资品?它安全吗?有可替代性吗?1、价值增值逻辑普洱茶内含物会随时间而转化,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 即“年份越长,品质越好”,这是奠定普洱茶投资不断增值的卜颂基础。 2、流动性价值逻辑“越陈越香”并非是普洱茶才有的特性,白酒以及葡萄酒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质。 但是有“收藏价值”并不等于有“投资价值”。 为什么呢?因为流动性很多普洱茶企业在招商的时候,都毫无例外会提到普洱茶的巨大增值潜力,好像投资普洱就隐约等同于掘到金矿。 这些数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除了大益茶,其它茶的收益很难有保障,因为“有价无市”。 试想一下,如果你买的股票不能卖出,购入的基金不能赎回,你还会买吗?当然不会了!哪怕是刚需房,如果买入之后不能卖出,估计80%的人还是会选择租房住。 所以投资普洱茶的逻辑是一样的。 大益茶之所以是很好的投资品,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流动性”。 “流动性”意味着,你手头上的货想卖的时候就能卖出去,你的收益能够随时变现,而不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数字增长。 为什么大益茶具有流动性,而其它厂家的茶缺乏流动性或者说流动性很小呢?1、质量标准问题小厂茶,尤其是农家茶的质量水准,工艺标准很难保持恒定,产品中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是对于不懂茶的人而言,鉴别的成本太高,买茶必须自己变成“大师”,自然就阻碍了流动性发展;2、收益预期问题天价88青让形成了对比收益预期,当年十块钱不到的茶,现在据说6万一片,这样的“标杆”属于大益独门秘方。 其它厂家难以望其项背。 (备注:“88青宏滚”是勐海茶厂于1988年至1992年期间生产的7542青饼的特殊称谓)3、人数基数问题有一定基数的散户参与,有实力机构做庄,有人扫货,有人拉升,有人砸盘,有人囤货,有人交易——这种基于品牌认可而出现的大家“一起玩”的氛围,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一旦形成,又很难被代替。 因为只要有人获利,参与的人数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虽然有回调、有寒冬、有低谷,但是整体上是向上的,从一个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大益茶真的是一个相当靠谱的价值投资。 (图文来源:苏北大益普洱茶)

97年金融风暴索罗斯如何获利?

第三十章 扫荡东南亚自由浮动的货币有某缺陷,因为市场总会发生过度偏差。 ”第一节 不幸的预言大约一年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但在英国《经济学家》杂 志上预言:按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危险信号衡量,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 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从而有可能出现墨西哥式的经济大灾难。 接着,他又坦言,泰国的 墨西哥征兆比其他亚洲国家多,换言之,如果东南亚发生金融动荡之类的危机,那么,泰国 将首当其冲。 戈尔茨但及其所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南亚国家并不那么受欢迎,因为前者被亚 洲的后起之秀视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言人和装饰品。 在这些昔日的殖民地国家的领导人看 来,相信他(它)们无异于出卖本国的民族利益。 这是一道由历史编织的隔阂,人类从此失去了相互信赖、相互协助的可能。 偏见使人的 思维狭隘,愚昧又让人难以面对现实。 戈尔茨但先生并未得到东南亚诸国的重视,尤其是在泰国,朝野上下都为一道描绘未来 的蓝图所陶醉,如何又能接受得了前途未卜的预言。 就这样,戈尔茨但被赶跑了。 然而,被他所最先预言的灾难却如期降临了。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在手忙脚乱之中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 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泰铢顿时一泻千里,处于无人救助、无人敢救的悲 惨境地,并创出历史最低点的黑色纪录,货币风暴终于在一夜之间爆发了。 随即而来的是,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金融市场也开始剧烈动荡,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 吉特、印尼盾、新加坡元、甚至连经济闭塞的缅甸货币也纷纷走软下滑。 人们不禁担心,东 南亚诸国会不会重演一场由索罗斯担任导演而一手策划的类似于墨西哥式的金融大危机?直到此时此刻,泰国人乃至整个东南亚诸国人才认识到戈尔茨但先生的预言是何等之准 确,当然,对于戈尔茨但本人而言,东南亚危机只是被不拆散幸言中罢了。 第二节 泡沫中的六色光进入1997年,一直风平浪静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动荡不宁,5月以来,外汇市场更是倾 刻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 泰铣、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不断大幅贬值,印尼盾、新 加坡元等国货币也未能逃脱这一大劫难,均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 尽管有关国家的 中央银行采取了种种应急措施,打击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货币投机行为,千方百计地维护本国 市值稳定,却事与愿违,屡施各种方策之后仍无法解脱困局。 7月2日,泰国被迫实行浮动 汇率制,一天之内泰铢即狂跌20%。 与此同时,眼看就要倾家荡产的泰王国政府向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日本、美国等金融大户发出了求救紧急资金援助的申请,使得在泰国酝酿已久 的墨西哥式金融危机终于浮出水面,让世人一睹其面目。 90年代前期,当西方发达国家在衰退中苦苦煎熬,西方文明的殒落似乎就在眼前闪现 之时,东南亚经济增长却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令世界为之惊叹,连那些一向眼中无人的白 人老板也自愧不如,心中充满着嫉恨。 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 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并想当然地认为,21世纪即是亚洲的世纪,而亚洲的世纪即 是东南亚的世纪,世界权力的重心从此将向这个渐露雏形的地区偏移,云云。 然而,被舶来 的葡萄酒灌了个头重脚轻的东南亚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东南亚过去几十 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因而在如此局 限的增长模式基础上竟相放宽金融管制,与世界顶尖金融强手争吃大金融市场的“蛋糕”, 无疑是在沙滩上兴建摩天文厦,隐患重重,极易被外力击破。 这一点,老谋深算的乔治·索罗斯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索罗斯是一个惯于钻牛角 尖及历御碧吹毛求疵的人,东南亚出现了如此巨大的一个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他的掌心。 他一直 在等待着最后机会的到来,他要捞一大笔,创造出另一个类似于击跨英格兰式的奇迹。 其实,早在1995年,新加坡克罗斯比证券公司曾对亚洲七个国家经济状况作了一份研 究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劳工素质低下。 贸易肢举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上扬,正面临经济过热的 危险;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因超额生产能力、企业债台高筑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术劳 工等,将遭遇“成长性的衰退”(Growth Recessi0n),有可能陷入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 之中。 克罗斯比公司认为由于经济快速成长,东南亚企业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 能和公司人员规模,因此造成了“乐观的错误”。 有关当局加快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往 往又会对“乐观的错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届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突出表现为投机 行为高涨,泡沫经济四处膨胀,整个市场被蒙蔽在一片虚假繁荣的七色光圈之中,从而为诸 如乔治·索罗斯这样的“金融苍蝇”创造出绝好的进攻机会。 然而,沉浸在“东亚奇迹”的喜悦和梦幻之中的东南亚诸国,对上述忠告均置若罔闻, 态度类同于对待戈尔茨但那样。 这一切,索罗斯一直在心中暗暗高兴。 早在1992年,泰国的经济界人士,特别是金融界人士,就不知从何处冒出了一个奇怪 的念头,以为曼谷应取代即将回归中国的香港,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成为第二个香 港。 在这种简直就等同于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推动和刺激下,泰国政府一厢情愿地对 外国资本敞开了金融市场大门。 果然,外国银行带来了大量低息美元贷款,泰国金融业就此 大尝了甜头,财源滚滚,乐不可支,并开始对诸如房地产等基础产业产生浓厚兴趣,结果许 多银行一窝蜂似地把近30% 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业,使房地产业就如同中国北京的小胖子 一样盲目发展,供求严重失衡。 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使得银行呆帐、坏帐激增, 许多贷款难以收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 据日本大和综合研究的援引泰国有关方面资料,截 至1997年6月底,泰国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债权数额为4860 亿铢,为贷款总额的 31.5% 。 更有人估计,泰国金融业坏帐高达8O00亿到9000亿泰株(约合310~350亿美 元)。 肆意挥霍低息资本,巨额所需项目赤字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1996年泰国所需项目逆 差已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8.2%,而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债务危机那一年也只不 过为7.8%。 这样,泰国爆发危机就实属正常了。 泰国正在玩火自焚,索罗斯向部下发出了信息。 从1997年初开始,泰国房地产气泡开 始失去了光泽,并很快趋于破灭,外国投资者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便纷纷抛售泰铢。 索罗 斯一见时机已到,便浑水摸鱼,亲率国际金融投机大家,集中全力进攻建立在沙滩上的泰铢 堡垒。 一时间,泰国金融阵地发发可危,硝烟弥漫,其震动波及到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第三节 进攻!进攻!再进攻进入90 年代,国际金融市场风暴迭起,危机四伏。 经济学家们均认为国际金融市场周 围游荡着一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十分明显地感觉得到的“巨手”,一只可怕的魔鬼般的巨 掌。 对于这只巨手,经济学家给它冠以了一个比较通俗化的术语:热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粗略统计,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银行存款和其他短 期证券至少有7.2万亿美元,并且有与日俱增的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巨额热 钱的全球快速流动成为可能。 要调动巨额资金甚至只需打个电话或接个键盘,天大的交易在 市场上一秒钟之内即可成交,相反,为规避风险。 资金的快速撤离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自从 1992年索罗斯率众将英镑打得一败涂地,1994年索罗斯又伙同其他大户在墨西哥大闹天 宫,把这个中美洲最大的国家弄到了几乎要砸锅卖铁的地步,国际社会着实领教了这个来元 踪、去元影的索罗斯的厉害,各国似乎对其均敬畏三分。 在索罗斯的率领下,国际金融市场 上的热钱尤如脱组的野马横冲直憧,难以捉摸。 当某一地区资本收益率可观时,热钱便会蜂 拥而至,一有风吹草动,尤其达到了目的后,便又会如风卷残云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1997年7月25日,咆哮如雷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大骂闻名于世的大炒家乔治·索 罗斯是东南亚货币受投机者狙击从而大幅贬值的幕后“黑手”。 各种迹象显示,这位西方金 融市场“传奇人物”统帅套头交易基金组织自1992年狂沽英镑大获全胜之后,早把“猎 取”目标瞄准了亚洲新兴市场,伺机下手。 1993年这伙掌管套头交易基金组织的经理们在 马来西亚“小试牛刀”,初露风头。 当时,投资者普遍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的市值被低 估,看来必涨无疑,于是在索罗斯的号召下,国际热钱开始围剿林吉特,可是马哈蒂尔却偏 不买索罗斯的帐,坚决捍卫低市值的林吉特,马哈蒂尔和索罗斯各自统帅一方,在金融市场 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捉对撕杀。 1994年1月,马哈蒂尔下令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索 罗斯一看机会无多,无奈只得率各投机大户全线撤退,休兵养马,以备再战。 转眼又过了两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爆涨,繁荣日趋明显。 由于通货膨胀节节上扬,景气 过热的威胁不断加重,东南亚国家利率在各国中央银行引导下水涨船高,不断攀升,此举虽 可减缓通货膨胀上升的速度,但也因此吸引大批热钱涌人套利,为索罗斯等人出兵再战。 创 造了新的机会。 花旗银行曼谷分行一位高级主管指出,泰国银行业者每天经手的海外套利热 钱金额高达20至30亿美元。 此外.由于有利可图,银行业者本身也大肆从海外借人利率比 泰铢、林吉特等货币低上3一5个百分点的美元、日元和马克,然后出售这些货币,赚取利 差。 据统计,泰国各商业银行的海外借款总额已逾1万亿美元,其中95%属于不到一年的 短期借贷。 据新加坡外汇市场的消息,在东南亚各地外汇市场上,亚洲货币远期外汇市场每 日交易总值约达60亿美元,其中泰钵成交量增长最快。 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 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 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 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 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 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 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 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 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 区通货的泰铢下手。 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 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 场,以决胜负。 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 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 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 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 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 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 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 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 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 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 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 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 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 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 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 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 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 三管齐下,新 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 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 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 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 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 对于东南亚诸 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 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 先头 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 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 刹那 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 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 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 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 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 泰国人只得拿 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 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 门进行了各种准备。 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 上了。 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 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 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 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 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 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 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 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 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 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 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第四节 索罗斯飓凤大凡与索罗斯交过手的人,每每说起他,都不觉有谈“索”色变之感。 有人称他为魔 鬼,也有人称他是天使。 然而,索罗斯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具能量的人物,在世界上恐怕只有 北美的飓风能够与之相提并论:风起之前,谁也无法预测;只是一旦成风,所到之处,只见 断壁残垣,生灵茶炭,一派残不忍睹之景色。 事过之后,便又立即无影元踪,一派风和日 丽,普照万物之象。 当年大英帝国倾空国库之所有,耗尽上百亿美元,力图阻挡索罗斯这股北美飓风的袭 击,无奈,曾不可一世的大英王朝之威势早已日薄西山,随江东去,终究没能战胜索罗斯, 被迫将英镑贬值百分之十五,同时退出了欧洲货币蓝子一一一统一汇率机制。 区区索罗斯一 人就让欧洲统一货币进程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创伤。 至今,元气尚未恢复的英国人和欧洲人 还对索罗斯恨之人骨,提起索罗斯就连声诅咒他是“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 的犹太商人,嗜钱如命之徒)。 通过这一战役,索罗斯银行帐户里又增加了10亿美元。 随 后,索罗斯飓风又向南方席卷而去,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将这个拉美大国几乎摧残得国破 家亡,捞足了赚头。 此次,索罗斯飓风远渡重洋,千里迢迢,不辞艰辛,进攻东南亚众多小虎,虽三次进 攻,楔而不舍,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尽将这数亿小富民刮得惶惶而不可终日,一天到晚皆 忙于祷告救世主的仁慈。 索罗斯大举讨伐东南亚诸侯国,着实使他们领教了一番。 伴随抛售泰铢,抢购美元的狂潮,大批工厂开始倒闭,公司纷纷减员,物价大幅上涨,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急剧下降。 在索罗斯发起的悄无声息的进攻中,1997年7月29日.泰 国中央银行行长自动宣布辞职,而在此之前,泰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业已含恨告 老还乡。 大力光火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厉声点名责骂索罗斯,气急败坏的泰国人则发誓要将 索罗斯绳之以法,抓回泰国判刑人狱。 沉默,沉默,索罗斯一言不发,后来干脆就说是其手下所为,他冰人根本就是一无所 知,云云。 至于索罗斯基金的总管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在泰钵贬值之后则喜形于色、按捺不 住内心的欢悦之情。 大声宣布:“我们赢了!”继泰国战役之后,索罗斯飓风很快又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最大的国家。 刹那 间,印尼即出现了“黑色星期一, 印尼盾大幅狂泄,民众出现了抢购美元的狂潮。 自7月 21日以来,印尼盾汇率开始大幅下跌,其降幅已连破历史纪录。 从年初到8月20日,印尼 盾对美元已贬值23%左右,远远超出了政府一厢憎愿所制定的每年5%-6% 的指标,贬值幅 度之大,在东南亚仅次于泰国。 受汇率影响,雅加达证券市场的股票综合指数也一降再降。 仅8月份头三月就下降了20% 以上,一个月内降下150.55点。 印尼银行界、经济界及社 会大众哭天喊地,捶胸顿足。 印尼盾贬值后,给印尼经济带来的最明显影响,是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制造业成本大增, 导致包括汽车、计算机在内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建筑材料涨价,主要日常必需品价格也上 涨了5%至13%。 业内经济人士认为,物价上涨将使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从预计的6%以下升 至8%以上。 盾市贬值,由于货币利率的区制,各公司债务一夜之间剧增l00%,这样将导 致目前已超过1,100亿美元的印尼外债进一步攀升。 索罗斯飓风之威力又由此可见一斑。 索罗斯在东南亚大耍淫威震憾了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世界各国政界和经贸界人士纷纷 作出了各种反应。 由于索罗斯冲击波的余威仍在逞能,它又迅速波及到了巴西证券市场和波兰货币兹罗 提,随后袭击了新加坡、台湾和希腊,促使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于东南亚金融 之动荡而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并使从亚洲到拉美和东欧的货币与证券价值纷纷下降。 7月17日,手忙脚乱的希腊政府承认,他们不得不从国库拿出8亿美元支持德拉克马 (希腊货币),因为投机商纷纷打赌说德拉克马将下跌。 不稳定的局面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政府官员忐忑不安。 他们对1994一1995年索 罗斯在吕西哥兴风作浪所酿成的危机记忆犹新。 正是那场危机使吕西哥出现了严重衰退并震 动了整个金融市场,克林顿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当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持着 密切联系,它们当然也与受到影响的国家保持着密切接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和研究部负责人杰克·布尔曼说:”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确是认真 看待的。 我们对个别国家表示关切,也对可能开始出现一个市场蔓延到另一个市场的某种现 象感到不安。 7月19日,泰国货币出现了大幅度贬值,就在此前的一个星阀,中部欧洲的“宠儿” ——捷克共和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取而代之以浮动汇率。 在遥远的太平洋的另一头一一一 面半球也立即产生了反响:拉美的巴西和阿根廷感到了地震,它们的股市普遍出现了下跌, 并且风传巴西货币雷亚尔将会贬值。 就这样,拉美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圣保罗股票交易所 的指数下跌15%,这相当于道一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12oo点。 索罗斯飓风有可能产生回旋标效应,从而对美国自身经济构成威胁,尤其是如果它继续 蔓延的话。 俄亥俄州哥伦布银行第一银行投资曰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安东尼·陈说:“如果再发生 多次这样的动荡,就会给全球带来更多的不移定,这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的兴凤作浪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们务和贸易逆差激增。 这最终将 阻曰它们不久前仍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从而反过来有可能影响美国对这些国家商品和服务的 输出。 货币贬值有可能会助于这些国家向国外销售更多的产品,但同时使美国产品的价格大 大提高,尤其是在美元日益坚挺的时候。 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数据一一一麦格劳一一一希尔 公司研究金融的高级经济学家西亚·拉塔元不忧虑他说:“这是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危 险。 ”看来,索罗斯给美国带回的并不总是慈善资金。 或许有一天,他在美国也会成为某种类 型的不受欢迎的人物。 附录一法国《解放报》载文:货币台风席卷亚洲寄迹龙舌兰烧酒喝醉之后,如今又要被清酒灌醉?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会不会波及到东南亚 所有的新兴国家?自从泰国抹贬值之后(7月2日贬值了20%),从吉隆坡到雅加达,从仰 光到马尼拉,该地区内所有国家都出现了货币危机。 德意志银行亚太处首席经济学家说: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烟花燃放前的凡个小鞭炮而已。 ”他 认为,泰国铢贬值而引发的冲击波可能影响到亚洲、东欧以及拉丁美洲十几个新兴国家。 到目前为止,泰国铢贬值的多米诺效应已经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以及马来西亚 的货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星期五(11日),在投机商的压力下,菲律宾不得不任其货币 比索比价波动,几小时内贬值了近7% 。 同一天,缅甸的缅元在自由市场上的兑换价也达到 了历史最低纪录:240缅元兑换1美元(几个月来,这一比价一直保持在160 :1左右,几 周前开始出现下跌的趋势)。 比价的变动对商品贸易产生了影响:一些进口物品的价柏几天内上涨了近30%。 林吉 特(马来回亚货币)的投机活动日益猖撅,马亚西亚成了受害者。 为此,吉匠坡中央银行不 得不在星期五(11 日)决定将利率从前一天的9%提高到50%。 这样,投机活动(从银行 贷款到市场上出售)的成本一下就提高了。 该地区最具实力的国家——日本试图扑灭这场大火。 日本当局决定提供10亿美元的资 金以维持泰国铢的稳定。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度出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那样的大 灾难。 东京方面还试图让亚洲开发银行也行动起来。 香港和新加坡也参与了此次拯救行动。 据有关方面的消息说,曼谷正在寻求200亿美元的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代表团已 经抵达泰国,查清这里的金融危机的现状,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迄今为止,亚洲国家的腾飞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应如何解释这些“意外” 呢?法国储蓄及信托银行负责新兴国家的经济学家法迪勒·拉库阿说:“该地区大部分国家 都面临着工业投资过多、房地产危机、进口增加、经济增长放慢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泰国金融崩溃的起因就是房地产的投机。 5月中旬,那些在投资房地产的金融机构投入 了大量资金的国内外投资者发现,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已大不如前。 这些金融机构在房地产 领域总共投资了2,300亿法郎,无力偿还的贷款额总计达700亿法郎。 已建成的0万平方 米的办公楼中,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买主。 这还仅仅是一个估计的数字。 总而言之,大部分金 融机构无法偿还从国际市场上借来的资金。 怀疑的情绪开始产生,进而演变成为对出现灾难 的担心。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慢(今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3.5%,而1996年为7%, 1995年为8% ),泰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收回投资的希望越来越小了。 钱就这样流失了。 投机的气泡破灭之后,泰国体制上的种种脆弱性便开始表现出来。 首先是汇率体制的脆 弱。 泰国铢主要与美元挂钩。 一年多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比价不断上升。 对泰国来 说,美元比价的上升意昧着出口的下降。 其次是中国、印度和越南的竞争:泰国的出口还面 临低工资的竞争,这种竞争迫使一些企业家转向工资更低的地区。 这么一来,泰国的有关经济指标在许多专家眼里变得十分危险了。 无论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还是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或多或少都与泰国有着共同 之处。 为了帮助国内疾病缠身的银行,为了弥补贸易逆差,为了扩大工业投资,这些国家都 必须从国际市场上借钱。 然而,就像这些国家如今意识到的一样,外国的投资(长期以来是 这些经济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有利有弊的。 那些昔日十分有信心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时刻在 警惕着任何贬值的迹象。 为了保证国内货币的稳定,有关国家除了大幅度提高利率以外几乎 别元选择,而这将反过来窒息经济活动。 (法国《解放报》,1997年7月14日)

标签: 葡萄酒中的金融财富 解锁酒类股票的价值和收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