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兴业证券股票:揭秘行业巨头,展望未来增长

admin 20 0

简介

兴业证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作为中国证券业的巨头,兴业证券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财务表现

营收和利润

2023年上半年,兴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72.69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净利润45.29亿元,同比增长17.58%。强劲的财务表现反映了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资产规模

截至2023年6月末,兴业证券总资产达2.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其中,净资产为520.73亿元。稳健的资产规模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业务结构

兴业证券的业务结构多元化,涵盖经纪、投行、资产管理、自营等多个领域。其中,经纪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贡献了大部分收入。

经纪业务

兴业证券的经纪业务规模庞大,客户覆盖广泛。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83亿元,同比增长18.02%。客户交易量、经纪佣金收入等指标均保持增长态势。

投行业务

兴业证券的投行业务实力强劲,在债券承销、股权融资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2023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13.98%。公司的项目储备丰富,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资产管理业务

兴业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产品线日益丰富。2023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增长16.42%。公司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产品深受投资者欢迎。

自营业务

兴业证券的自营业务稳健发展,为公司提供重要的收益来源。2023年上半年,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24亿元,同比增长26.73%。公司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确保了自营业务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

兴业证券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业内享有盛誉。公司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吸引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

渠道优势

兴业证券拥有强大的线下和线上业务渠道,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公司通过线下营业部和线上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产品优势

兴业证券的产品线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持续创新,推出差异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人才优势

兴业证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公司的员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助力公司的发展。

增长展望

经纪业务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预计经纪业务仍将是兴业证券的核心增长动力。公司将继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投行业务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投行业务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兴业证券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重大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

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资产管理行业有望持续发展。兴业证券将进一步拓展产品线,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

科技赋能

兴业证券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核心竞争力。

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波动和下行风险。兴业证券的业务将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表现造成不利影响。

竞争风险

中国证券业竞争激烈,新进入者不断涌现。兴业证券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监管风险

证券行业监管严格,兴业证券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响应监管政策变化。监管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投资建议

基于对兴业证券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该公司是一家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行业巨头。

评级:强烈推荐

目标价:25.60元

我们相信,随着公司核心业务的持续增长,科技赋能的不断加深,兴业证券的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我们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并投资兴业证券股票。

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哪个好?

财联社6月17日讯(记者 刘超凤 黄靖斯)6月17日,中证协发布2021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 根据中证协数据,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2021年的净资本、营收、净利润均排名行业前三名。

其中,中信证券2021年末总资产为9759亿元,逼近万亿;通过大手笔融资,净资本超越国泰君安成为行业第一。 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券商从2020年的5家增至10家。 华福证券净资产收益率(17.8%)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同比增加10%,成为去年“最赚钱”的券商。

2021年,有10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突破50亿大关。 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达到109.57亿元,也是唯一一家经纪业务创收超百亿的券商;国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为83.51亿元,广发证券72.91亿元名列第三。 代销收入排名前十的均为老面孔,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包揽前三;代销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3家,为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

尽管投行收入前三仍由“三中”包揽,但其座次较2020年发生了微妙变化。 其中,中信证券取代中信建投夺下投行“冠军”宝座;民生证券、国金证券等黑马姿态不改,双双入围前10,民生证券也是前十当中的新面孔。

资管业务方面,东方证券保持一贯的领先优势,以34.92亿元继续蝉联资管收入榜单第一;中信证券(29.32亿元)和华泰证券(18.53亿元)依旧分列第二和第三。 前10榜单中,仅招商证券为新面孔,此外,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财通证券资管收入跻身前十。

自营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以139.75亿收入居首位,比第二名超出约60亿;申万宏源位居第二,投资收入同比增加近30亿。

信息技术投入方面,华泰、中金、中信居前三,中金公司投入金额几乎翻一番。 华林证券、华鑫证券2021年以真金白银投入金融科技,IT投入占比均超过20%,东方财富则从第一名跌落第三名。 但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的IT投入占比已连续两年超过10%。

资产实力:中信华泰国君居前三

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2021年末,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12.5%;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

相比上一年,前十券商的总资产均实现稳定增长,且名单不变。 截至2021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为9759亿元,逼近万亿,居行业第一。 华泰证券(6415亿元)和国泰君安(6109亿元)的总资产均超过六千亿。

此外,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5467亿元)、申万宏源(4985亿元)、银河证券(4739亿元)、海通证券(4714亿元)、广发证券(4698亿元)、中金公司(4581亿元)、中信建投(4217亿元)。

净资本排名方面,中信证券通过大手笔融资,2021年末净资本已达到1212亿元,超越国泰君安成为行业第一。 国泰君安(1046亿元)、华泰证券(1009亿元)的净资本均超过千亿。

此外,净资本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海通证券(932亿元)、申万宏源(927亿元)、银河证券(839亿元)、招商证券(793亿元)、国信证券(760亿元)、广发证券(727亿元)、中信建投(669亿元)。

盈利能力:百亿净利润券商从5家增至10家

中证协表示,2021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

根据中证协数据,全市场106家券商2021年的营收中位数为20.05亿元。 营收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名列行业前三,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282亿元、255亿元。

排名前十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27亿元)、海通证券(222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广发证券(203亿元)、中金公司(200亿元)、国信证券(193亿元)、申万宏源(192亿元)。 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十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231亿元)、国泰君安(150亿元)、华泰证券(133亿元)、海通证券(128亿元)、招商证券(116亿元)、广发证券(109亿元)、中金公司(108亿元)、银河证券(104亿元)、中信建投(102亿元)、国信证券(101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华福成为去年“最能赚钱”券商

中证协表示,2021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ROE的高低虽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却是其盈利能力、股东实力的综合考量。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华福证券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其净资产收益率为17.8%,同比上一年提升30名,ROE增加超过10%。 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东方财富(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东莞证券(13.33%)、兴业证券(12.02%)、中信证券(11.82%)、银河证券(11.58%)、国信证券(11.38%)、招商证券(10.67%)。

信息技术投入:中金IT投入金额翻一番

证券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逐年增长。 根据中证协数据,2021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338.20亿元,同比增长28.7%,占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7.7%。 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近1200亿元。

即使是头部券商,也在明显加大IT投入金额。 2021年,华泰证券以23.38亿元信息技术投入金额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中金公司以18.56亿元排名第二,排名提升四个名次,IT投入金额相比去年几乎翻一番。 中信证券的信息技术投入为17.37亿元。

信息技术投入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国泰君安(15.36亿元)、招商证券(12.78亿元)、海通证券(12.09亿元)、中信建投(11.64亿元)、广发证券(10.74亿元)、银河证券(10.69亿元)、平安证券(10.11亿元)。

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方面,华林证券(25.17%)、华鑫证券(24.33%)位居行业前两名,以真金白银投入到公司金融科技领域,直接将这一比例提升至超过20%。 东方财富从2020年的第一名跌落到2021年的第三名,IT投入占比为14.26%。

IT投入占比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中金公司(11.82%)、平安证券(11.11%)、华泰证券(11.01%)、中泰证券(11.01%)、安信证券(9.4%)、国金证券(8.38%)、财通证券(8.12%)。

由于IT投入金额近乎翻一番,中金公司的该指标名次提升四名。 另外,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的IT投入占比已连续两年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计算本年度信息技术投入在上年度专项合并口径营业收入的比例。

财富管理实力:10家经纪业务收入破50亿,中信代销遥遥领先

2021年证券行业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 同时,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更是迎来大爆发,创收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投资咨询业务收入为53.75亿元,同比增长14.9%。 客户资产规模达7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机构客户买卖证券交易金额达606.77万亿元,同比增长30.7%。

2021年,有10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突破50亿大关,较去年新增2家。 其中,收入前五座次重排,广发证券取代招商证券从第5跃至第3,华泰证券从第7跃至第5,国信证券则跌出前5。 其中,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经纪业务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9.57亿元,也是唯一一家经纪业务创收超百亿的券商;国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为83.51亿元,广发证券72.91亿元名列第三。

经纪业务2021年收入排名第4-10分别为:招商证券(72.09亿元)、华泰证券(69.97亿元)、银河证券(67.04亿元)、国信证券(66.98亿元)、申万宏源(57.21亿元)、中金公司(55.27亿元)、中信建投(55.08亿元)。

2021年,A股市场日均万亿成交额渐成常态,沪深两市全年总计成交257.21万亿元,再刷新历史记录。 随着代销业务的大爆发,证券公司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2021年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创收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全行业“含财率”成色更足。

具体来看,代销收入排名前10的均为老面孔,其中进步较为明显的是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 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包揽前3,且中信证券拉开差距较大,是第2名广发证券的2倍有余。 此外,代销收入超过20亿元也仅中信证券1家,超过10亿元的为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

前10具体收入如下:中信证券(26.76亿元)、广发证券(11.73亿元)、中金公司(10.70亿元)、中信建投(9.69亿元)、国信证券(9.51亿元)、国泰君安(9.45亿元)、银河证券(9.16亿元)、招商证券(8.02亿元)、华泰证券(7.81亿元)和兴业证券(7.63亿元)。

经纪业务中,2021 年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前10为:中信证券(82.81亿元)、国泰君安(74.06亿元)、招商证券(64.07亿元)、华泰证券(62.16亿元)、广发证券(61.17亿元)、银河证券(57.87亿元)、国信证券(57.48亿元)、申万宏源(52.70亿元)、中信建投(45.38亿元)和中金公司(44.57亿元)。

投行实力:三中一华投行领跑,中信超越建投位居第一

2021年,注册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度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行收入前3仍由三中包揽,但其座次较2020年发生了微妙变化。 其中,中信证券投行创收69.33亿元,取代中信建投夺下“冠军”宝座,且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中信建投则退居第2,投行收入为55.26亿元;中金公司46.34亿元位居第3。 民生证券、国金证券等黑马姿态不改,双双入围前10,民生证券也是前10当中的新面孔。

投行收入排名第4-第10分别为:华泰证券(39.07亿元)、国泰君安(36.12亿元)、海通证券(33.19亿元)、招商证券(24.70亿元)、民生证券(20.30亿元)、国信证券(19.59亿元)和国金证券(17.84亿元)。

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协会表示,证券行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定位,主动适应注册制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功能,推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资管实力:东方资管蝉联榜首,招商证券新晋前十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平稳收官,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也步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企稳回升。 2021年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83.93亿元,同比增长9.0%。

具体来看,东方证券保持一贯的领先优势,以34.92亿元继续蝉联资管收入榜单第1;中信证券(29.32亿元)和华泰证券(18.53亿元)依旧分列第2和第3。 第4-10的位次分别为:国泰君安(17.08亿元)、海通证券(15.58亿元)、财通证券(13.16亿元)、中金公司(12.20亿元)、光大证券(11.21亿元)、招商证券(10.61亿元)和申万宏源(10.00亿元)。

前10榜单中,仅招商证券为新面孔,广发证券则被取而代之滑出前10。 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财通证券资管收入跻身前10,甚至力压中金公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和申万宏源等一众头部券商。

海外实力:中金和海通海外业务贡献四分之一收入

2021年证券公司国际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营收占比(简称“海外营收占比”)来看,山西证券、天风证券和信达证券等部分中小券商也毫不示弱,其业务出海决心丝毫不亚于头部券商。 此外,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2家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均超过四分之一,此外华泰证券和山西证券2家公司的海外营收也超过了一成。

具体来看,中金公司取代海通证券,成为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营收贡献最高的券商;排名前3分别是中金公司(23.54%)、海通证券(20.83%)和华泰证券(16.64%)。 山西证券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比达14.17%,排在第4;天风证券海外营收占比为7.75%,排在第5,足见两家中小型券商海外业务在公司整体布局的分量。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排名第6-10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7.65%)、国泰君安(6.02%)、银河证券(5.37%)、信达证券(5.25%)、招商证券(4.09%)。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营收占比排名前10的公司,头尾之间差距也颇为明显,中金公司占比高达23.54%,招商证券占比仍不足5%。

投资实力:中信证券、申万宏源增长最明显

近年来,自营业务成为券商提升ROE和营收的重要业务。 106家券商中,98家券商2021年实现了投资正收益,8家券商投资亏损。

投资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九家实现了同比增长,一家同比下滑(中信建投)。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139.75亿元)、申万宏源(80.89亿元)、中金公司(78.29亿元)的2021年投资收入排名前三,收入增长最明显的是中信证券和申万宏源,中信稳居行业第一并与第二名拉开近60亿的差距;申万宏源投资收入同比增加近30亿,排名提升4名。

投资收入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国信证券(73.3亿元)、华泰证券(72.22亿元)、国泰君安(69.99亿元)、招商证券(65.92亿元)、银河证券(62.42亿元)、中信建投(62.34亿元)、海通证券(53亿元)。

融资融券:中信、华泰同比增加30亿左右

融资融券业务是多数券商发力的重要子板块,也是非常依赖资本金的一项业务。 根据中证协数据,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两融收入增长较快,2021年分别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99.16亿元、88.02亿元,同比上年增加30亿元左右。

两融收入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66.56亿元)、广发证券(61.35亿元)、银河证券(59.05亿元)、招商证券(58.73亿元)、申万宏源(52.62亿元)、海通证券(45.97亿元)、国信证券(42.68亿元)、中信建投(40.42亿元)。

近期证券板块拉涨,中信证券认为β属性是短期核心驱动,供给侧改革及财富管理发展仍为中长期主线。 短期内,受市场交投活跃度上升与资本市场回暖影响,题材标的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于市场资金流入,表现出较强的β属性。 但是,证券公司的长期估值仍将由ROE决定。

ROE是证券行业板块估值的核心驱动因素。 中信证券认为,预计2022年证券行业ROE在5.5-6%左右,较2018年ROE增长63.2%,较2021年下降22.7%。 近三年,随着财富管理与去方向性投资业务的发展,证券行业ROE抗波动性逐步提升,有望推动头部券商估值修复。

平安证券也认为,2022年以来,市场景气度有所下滑,券商行情及业绩表现均承压,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券商稳定性更强。 一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短期承压,但居民财富积累、资管新规助力财富向权益资产转移,居民资产配置需求长期持续,叠加政策支持,财富管理业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落地、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扩容,助力券商重资产业务从方向性投资转向以做市和衍生品为代表的代客业务,有利于券商提升盈利能力、平滑利润波动,头部券商在牌照、资本、客户、专业能力等方面优势凸显、率先受益。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投资交易业务向客需驱动转型,以及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承接居民财富转移配置浪潮,是提升券商ROE的有效路径。 在证券行业持续走向头部集中的过程中,只有在风险定价、资本规模、金融科技和人才机制方面具备α优势的券商方能脱颖而出。 当前证券行业选股的三条逻辑主线为:受益于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综合券商;财富管理赛道的优质公司;交投活跃度提升驱动的贝塔品种。

请问持卷商股的的基金有那些

一、持券商股的基金主要有以下这两类:

(一)场外券商基金有:

1、易方达证券公司指数分级(),指数型;

2、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指数型;

3、招商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指数型;

4、富国证券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指数型;

5、鹏华证券分级(),指数型;

6、天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C(),指数型;

7、长盛中证全指证券公司分级(),指数型;

8、招商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代码()指数型;

9、融通证券分级A,()指数型。

以上基金都是可以通过支付宝、天天基金、银行APP等渠道购买的。

(一)场内券商基金有:

证券ETF

证券ETF

这两只基金是需要开通股票账户后购买,其手续费更便宜,灵活度更高。

二、券商股概念:

是指持有证券公司股权,可以分享证券公司的收益的一些上市公司。 券商概念股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 二是控股券商的个股,如陕国投、爱建股份等。 三是参股券商的个股,如辽宁成大、通程控股吉林敖东、亚泰集团、豫园商城和泰达股份等。

三、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券商板块基金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

1、基金规模是:1073亿元(2021-06-30),以易方达证券公司指数分级基金为例(),属于偏小的基金规模,是比较方便基金经理进行调仓的。

2、基金过往的收益,近3月:1247%;近1年:939%;近3年:9362%,从收益来看,基本上是正收益,还是一只不错的基金。

3、其次就是基金经理、基金晨星等级、基金类型、基金业绩走势等等多方面分析考虑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

一般基金都是有风险的,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其风险性。

证券业支持创新政策将继续推进,券商股明年怎么走?

券商题材股就是跟某样题材有关联的股票!

比如想奥运题材股拉 什么什么的!

券商概念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 二是控股券商的个股,如陕国投、爱建股份等。 三是参股券商的个股,如辽宁成大、通程控股等。

受券商大会影响最大的个股无疑是直接的券商股。 因为如果有利好消息传出,对于此类个股的主营业务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中信证券等个股也的确需要新业务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宏源证券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解决其所持有的ST祥龙、ST龙科等上市公司的股权,因为此项股权解决得好,将远远大于直接发债的影响。 道理很简单,发债毕竟是有成本的,而通过处理法人股,不仅解决了资产流动性问题,而且还会获得一笔可观的现金流。

券商重仓股受到的影响则各异。 因为券商重仓股的形成动因不同,归根结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动性投资形成。 这与基金一样,从二级市场寻觅战机然后伺机介入,属于券商的自营业务。 另一类是被动性投资形成。 这又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包销而来,新股包销与配股或增发包销;还有一种是合并而来,因为有些券商是各信托投资公司的营业部以及各小券商合并成大券商的,如此一来,这些前身的重仓股也带到了新的券商中,这就是被动无奈的投资。

券商概念股一览表:

邯郸钢铁 鑫发证券

武钢股份 长信基金管理公司

双鹤药业 北京证券/华厦证券

皖维高新 国元证券/安徽国元信托托资有限公司

南京高科 中信证券

葛洲坝 长江证券

S明星电 华西证券

亚盛集团 甘肃证券/西南证券

宏图高科 华泰证券

S华夏通 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航天机电 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投资管理公司

华升股份 湘财证券

上海建工 东方证券

上海贝岭 华鑫证券

雅戈尔 中信证券

华资实业 恒泰证券

伊力特 湘财证券/伊力特资产管理公司

青岛碱业 青岛万通证券

两面针 中信证券

中恒集团 广西国海证券

凯乐科技 长江证券

北京城建 国信证券

赣粤高速 国盛证券

九龙电力 西南证券

桂东电力 国海证券

山东高速 中信万通证券 /天同证券

盘江股份 华创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江苏申龙 东海证券

涪陵电力 东海证券

湘邮科技 东海证券

福建南纺 福建兴业证券

烽火通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交大昂立 兴业证券/昂泰投资资金信托

龙溪股份 兴业证券

大众交通 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光大证券

金陵股份 华鑫证券/中房置信托投资

百联股份 海通证券/东方证券/申银万国证券

大众公用 兴业证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浦东金桥 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申能集团 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

锦江投资 国泰君安证券

飞乐音响 华鑫证券/申银万国证券

飞乐股份 华鑫证券

豫园商城 德邦证券

陆家嘴 其他证券公司法人股4000多万股

ST大江 申银万国证券

苏州高新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成大 广发证券

华银电力 海通证券/泰阳证券

大显股份 大连华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制药 国盛证券/四川天风证券

锦江股份 长江证券/申银万国证券

厦门国贸 海通证券

SST金珠 西南证券

中储股份 太平洋证券

东方集团 民族证券

华北制药 河北证券

厦工股份 福建兴业证券

津劝业 天津渤海证券

世茂股份 海通证券

兰生股份 海通证券

东方明珠 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

上海九百 东方证券

海欣股份 长江证券/长信基金

亚泰集团 东北证券

中海海盛 招商证券

券商股为什么总涨不起来?那什么情况之下券商股才会涨?

周四,券商板块午后异动拉升,国盛金控一度封板,截至发稿,国盛金控打开涨停,涨幅回落至9%,东方财富、招商证券、浙商证券、天风证券小幅上涨。

展望2021年,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券商行业支持创新政策将沿着市场化方向继续推进落地,可以预期的政策创新包括试点T+0交易制度、融券制度、场内衍生品新品种以及发行制度继续优化。 市场交易热情维持高位,从供需匹配角度出发,一级市场融资规模维持稳定增长,二级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金额保持万亿水准。 证券公司结算模式以及公募基金投顾等新的服务模式不断出现,证券公司对传统三大客群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十四五”规划定调全面注册制,展望未来,证券公司整体业绩长期增长的空间已被打开,同时精品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有望深化。 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进程持续推进,社保、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和配置型外资等中长期资金有望陆续入市,或将成为沪深两市保持交投活跃的压舱石;参考科创板融券业务发展情况,A股融券规模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平衡市场多空态势,也是增厚券商利息净收入的新来源;注册制对券商展业效率和资本实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但较高的费率和跟投收益将有利于提高ROE中枢。

首创证券发行价是多少

券商已经难堪大用了!

1、散户多……太多人都看好牛市,又认为牛市第一受就是券商,所以就买,跌了就补,再跌再补……,而且很多还是抱着坚决不出的态度。

2、券商的业绩如果增长的话,有天花板;但是下跌的话却是无底洞……慢牛的提法,就让股市的疯狂会大幅降温,交易变少。那么券商的业绩保证就会与预期相差许多;而自营盘的话,也不会有爆发性的进账;做保荐公司呢……不好的企业,佣金收益少;好的企业呢,一般券商还轮不上;

3、最最最核心的就是……只要股市不是疯牛、狂牛,券商就不会有大用,就不会有大涨。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能够上涨的券商,必然是在次新+实力的券商中出现,老庄股的话,起色不会大。

所以,别再盯着券商了……特别是重仓的,赶紧减仓;否则你是浪费了时间,又折损了金钱。

预期明确的板块……在2021年的话,个人比较推荐:次新+ 科技 +有色;

中国券商的盈利模式是利用套期保值来割韭菜,以中信为首的无良券商专门坑散户,到处茅台3000 ,中信证券清除出中国股市,券商才会有春天。

结论:证券板块走得非常标准,正和我意。

适当说点这里面的逻辑吧。 绝对让客官明明白白进来、清清楚楚出去。

从3个方面来说:散户的逻辑、盈利资金的逻辑、罪魁祸首3个方面去讲。

1、散户的逻辑

step1: 最开始散户的逻辑很简单:券商是干什么的,收取佣金。 牛市来了,入市的资金多了,交易多了,佣金收得自然多了。 那业绩自然好了,那肯定要涨。

step2: 稍微高端一点的散户,他会看数据。 一看券商业绩,一看,嗯业绩不错,支持。

再看看宏观数据:去年上半年,券商的佣金已经达到了2019年的8成;

到第3个季度结束,券商总体佣金已经收了,1104亿元。

什么概念呢,这3个季度的佣金总额已经是2019年全年的14倍了。

全年的数据还没拿到,按照这个进度,估计在18倍左右。

券商行业几乎翻倍的收入啊?这券商不涨还有天理?啊?

ok,看看部分券商发布的2020业绩快报是不是这样。

部分券商公司2020全年业绩

大差不差,百分之好几十的增长。 再加上些财务处理和券商间的平衡,在预计的范围内。

这么好的增长,这么好的业绩,那还不干?

而且现在行情这么好,要发动行情,券商必涨,买买买。

step3: 哎呀,好像涨得不多嘛。 这时候散户逐渐开始认为,牛市里,不说券商肯定是领头羊,但是,他一定不是垫底的那个,能赚点平均收益就行了。

我。 。 。 这不是正确的废话吗?

step4:最近不行了,扛不住了,券商走出了中证1000的味道来了。

简直走了个翻版,由于券商是行业指数,波动来去要比中证1000更大一点,整体走势堪比复制。

和中证1000走差不多说明什么?抱团抱1000吗?不抱,市场的哄抬炒作资金根本就不在这里。

那证券里的都是什么资金?

再来看看沪深300走势

ok,到这一步,就想不明白了。

2、总有人在盈利,是谁

我在其他文章里一直说的, 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没有太多超额价值。

我打个比方,基金套利。

跟踪同一个指数的AB两支基金,你持有B。

在极端行情下,A暴跌了5%,B跌了2%。 这个时候你果断卖出B,买入A,A会在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回到和B一样的跌幅,你套利了3%。

为什么会回去呢?因为大家慢慢都看到了这里面的套利空间,如果很多人都可以很快地知道呢?那这里面的套利空间和时间就会很小。 一有差价,里面就会被填平。

回过头说券商,所有人都知道牛市来了,至少正在路上,所有人都会去布局券商,满怀信心。当这种共识越来越浓的时候,却没有形成有效推动,这种共识就会把盈利空间给填平,甚至被加以利用了!

那谁在里面挣钱呢?肯定不是持有上述 step 想法的多数散户,而是一些聪明的资金。

他们早就嗅到了散户的集体思维,早就开始了在券商里面的波段收割、低买高卖、网格交易、回落反弹交易等等等等。

而券商本身具备的高波动性,正合他们的意。

这些不一定是什么机构啊、主力啊什么的,什么主力去操盘一整个券商板块。 。 。

这是盈利资金应该表现出的盘面。 什么盘面?冲高回落,震荡,再冲高回落,如此往复。

因为这个板块里面,现在的盈利模式就是这样。

一个行情,他具备的盈利的道理是怎样,那他表现出来的行情就是怎样。

如果你对行情不满意,那说明你错了,你没有站在盈利的概率那一方。

那现在你觉得,是这部分盈利的资金蒙了你吗?让你错失了牛市的大涨吗?

其实不然。

3、到底谁蒙了你

如果真的读懂了上述2个小节(一个个字码的,写得比较精简,看个人理解力了),你应该能够得出答案了。

所有对行情不满意的,都是陷入了自己的执念里。

你认为业绩好就要涨?业绩好,股票不涨得比比皆是。

这里面会有各种原因,什么盘子大推不动、什么不达预期、什么没热点、什么公司太高端看不懂什么理由都有。

但总结一个就是,你不在盈利自己的模式下。

再举个例子简单明了的例子,工商银行(),人家明明就是个巨无霸盘子,然后呢,大家资金都是在里面吃股息的,享受经济周期和通胀带来的自然上涨。

你非不信邪,你非要进去做波段,完了牛市来了还要怪人家涨得不够多。

明白了吗?

还是那个道理,没有和盈利资金站在一边,人家玩的和你不是一条道。

那券商人家玩的是什么,券商里的盈利资金,都是以高抛低吸、网格交易之类的为主的。

这里面根本不是抱团资金、不是哄抬资金,都是理性的高抛低吸资金,你非要起哄的话,怪谁呢?

如果你关注类似的交易方法,你就会了解这波人的玩法,他们现在在市场里盈利,如果你非要拿着来跟牛市比持有涨幅, 你说,到底是谁蒙了你?

总结,在当下场内理性资金的盈利;逻辑下,这种行情走得很标准 ,马上又要反弹了,人家又要赚到波段了。

邀请

然后邀请你 来评论区聊聊天 ,互动一下,毕竟人需要交流,需要活络。

或者,纠正我的错别字,哈哈。

如果有你的支持,我会继续码更多好文。

我们,后会有期。

历经推迟后,首创证券A股上市即将步入最终阶段。 12月13日,首创证券即将进行网上、网下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约为273亿股,发行价格为707元/股。 申购简称为“首创申购”,申购代码为。

首创证券因此将成为截至目前2022年唯一上市的券商股。 而上一只上市的券商股是财达证券,于2021年5月7日挂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运用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统计后发现,自新股改革以来,A股上市券商无破发记录,新股未开板涨停板天数这一统计记录中,天风证券、中银证券均达到12个,财达证券、红塔证券、国联证券、国信证券则达到11个。

因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推迟发行

首创证券原来计划于11月22日申购。 但11月21日,公司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推迟发行公告,将网上申购日期推迟为12月13日,并于12月12日举行网上路演。

首创证券推迟网上申购的主要原因是,其发行市盈率高于已上市A股券商平均市盈率——根据公告,首创证券所属行业为J67“资本市场服务”,而截至2022年11月16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该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386倍。 首创证券707元/股发行价,如果将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21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为2298倍;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21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总股本计算为2068倍。 两者均高于行业过去1个月平均市盈率。

之后11月28日、12月5日,首创证券均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指出由于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因此“存在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给新股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不过,在选取资本规模、排名等相近的券商第一创业、国联证券、华林证券、红塔证券、财达证券、南京证券、中原证券等进行对比后,首创证券指出,公司发行市盈率未高于可比券商平均市盈率3982倍。

人造肉概念卷土重来 两条方向布局

2019-2025年全球植物人造肉市场规模变幻趋势  随着比尔盖茨等大腕力挺的“人造肉”研制和创造企业受到市场追捧,和汉堡王等快餐品牌在美国推出人造肉汉堡,“人造肉”成为新风口。 中国首席代“人造肉”产品预计于9月面市,除了口味与真肉接近之外,“零胆固醇”也成为首席代人造肉的另一卖点。 分析以为,随着人造肉推广速度不断加快,相关概念股有望受到资金的重点青睐。 事件驱动首款人造肉将于9月上市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制的中国首席代“人造肉”产品预计9月面市。 即将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饼”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已邀请许多老上海市民进行对照测试,大多数蒲幄者分辨不出二者区辞,而其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 除了口味上很像以外,其真正的卖点就在于营养成分,因为植物蛋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零胆固醇。 目前国内已经有60多家企业声称造人造肉,但大多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 从事人造肉研究的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介绍,中国人造肉刚刚起步,质地与风味与美国有差距。 李健介绍,和植物肉品牌已经暂时达成合作意向,他的团队主要是解决植物肉口味上的科知识题,这也是濒临的难点:“初创公司来找到我每翠实也是想解决植物肉风味上的一些科学的问题。 我们闻到的每一种食物滋味约摸有几百甚至上千种,所以怎么样去解析这些滋味的物质基础,把一些不好的物质去掉,这是我们濒临的一个难点。 ”  此外,双汇旗下史密斯菲尔德食品也推出人造肉产品。 2013年被万洲国际(原双汇集团)收购的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一系列以大豆为基础的素肉产品,加入“人造肉”战局,以满意消费者对肉类替代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事件动态 人造肉的市场空间大、增速块  根据人造肉的概念及创造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育肉两大类。 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为基础,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而制成的人造肉。 培育肉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取出少量干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育,最平生长分化成为的人造肉。 植物肉是真正的素食,而培育肉是动物性食品。 虽然植物肉和培育肉都属于人造肉的范畴,但是在主要原料、技术路线、生产成本、是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及性质上都存在差辞。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创造技术是植物肉,培育肉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饮食健康、环境保护等消费者习惯推动了人造肉市场的快速发展。 未来肉类产品缺口硕大,根据OECD的数据,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量达到8829.6万吨,欧盟与美国肉类消费量分辞为4426.7万吨和4134.9万吨。 目前美国肉类人均消费量为100千克左右,而中国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因此,未来中国的肉类消费量将进一步增添,预计2030年中国肉类产品的供赠缺口将达到3800万吨以上,该不足部分可由人造肉来填补。 全球植物肉市场增量大、增速快。 MarketsandMarkets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0%的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 由于全球消费者对植物性食品的偏爱越来越多,许多公司包括初创企业和老牌企业都陷入了这个高增长市场。 嘉吉(美国)和泰森食品(美国)等知名食品公司已投资于生产植物性肉类产品的初创企业,预计未来几年这将促进植物性肉类产品的销售。 国内植物肉起源早于Beyond-Meat。 目前,中国做植物肉业务的三大企业包括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宁波素莲食品。 其中,深圳齐善食蒲嵘立于1993年,产品包括高纤维蒟箬制品、大豆蛋白制品、小麦蛋白制品等近300个品种;江苏鸿昶食蒲嵘立于2010年,产品线丰富,囊括精致火腿、阳光美式、经典东方等系列多达上百个品种;宁波素莲食蒲嵘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品种丰富的素食类产品。 兴业证券表示,国内尚无人造肉行业巨头,未来发展空间硕大。 中国的肉制品格业三巨头,双汇、雨润和金锣及新希翼、温氏农业等大型农牧企业目前并没有涉足人造肉领域。 但随着人造肉工业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信服不久的将来,BeyondMeat、ImpossibleFoods等同类的工业化技术和产品会拓展到中国市场,同传统素鸡、素鱼等一起丰富国人的餐桌,从而带动肉制品龙头企业陷入人造肉领域,或者吸引新的入局者,从而撼动产业格局的调整。 投资机会 原料和加工+销售  银河国际以为,人造肉在短期内不太约摸取代真正肉类,主要是由于人造肉成本较高、产能有限和消费者偏好所致,但虽然如此,随着更多新公司陷入该行业和人造肉成本降至与畜肉相若,这些障碍将会消除。 这对肉类生产链的长期影响约摸是深远的。 农作物供应商:它们约摸会受益于更大的需求,因为BeyondMeat和Impossi-bleFoods等人造肉类供应商在提升份额后持续增添产量。 目前,由于成本等缘故,豌豆普通被用作人造肉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但也可使用其他农作物取代。 肉类加工商:短期内,预计对Tyson、Hormel和JBS等大公司的影响不大,因为它们亦准备推出高端人造肉产品。 但从长怨麓看或有一些负面影响,因它们的份额会流失至行业新加入者手中。 一些经营上游业务的综合生产商也约摸受到不利影响。 肉类替代品公司:随着BeyondMeat和ImpossibleFoods扩大产能,它们将受益于销量上升。 它们也约摸濒临养殖肉类供应商的挑战。 上游畜牧公司:随着人造肉带来的竞争加剧,养猪业长远的盈利能力将平缓化。 中国畜牧公司目前的估值意味着每头生猪的EV值为人民币5000-元,这样的估值显然虚高,因为每头生猪的长远盈利仅为人民币300-450元。 招商证券建议从两大主线布局。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而言,A股目前没有纯正标的,而国内消费市场硕大,小渗透率即可带来硕大市场规模,叠加猪肉供赠缺口矛盾和海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未来不消除有A股上市公司逐渐布局人造肉市场,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原料和加工:大豆种植龙头北大荒、种植+深加工的哈高科、双塔食品;销售类:零食龙头来伊份。

标签: 揭秘行业巨头 深入剖析兴业证券股票 展望未来增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