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云煤能源股票: 碳中和时代的投资机会

admin 19 0

引言

随着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碳中和大势所趋,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这场转型中,云煤能源作为一家领先的煤炭生产商,正通过积极布局新能源,转型非煤化,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

公司概况

云煤能源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超过50年的开采经验。公司主营煤炭开采、销售和贸易,煤种主要包括焦煤、动力煤和炼焦煤。近年来,云煤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投资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

碳中和转型战略

云煤能源深刻认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全面的转型战略。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转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非煤化转型:公司将逐步减少煤炭开采业务,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 清洁煤炭生产:公司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碳排放,发展清洁煤炭产业。
  • 碳捕获和封存:公司将投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新能源布局

云煤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目前已拥有多座风电和光伏电站,并计划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投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还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拓展业务版图。

财务表现

云煤能源的财务表现稳健。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910亿元,净利润达到61.9亿元。尽管受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但云煤能源盈利能力较强,连续多年实现正收益。

估值分析

目前,云煤能源的市盈率约为11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基于公司的转型战略和财务表现,我们认为云煤能源的股票估值依然有上涨空间。随着碳中和大势所趋,公司转型成功后有望提升估值水平。

风险因素

投资云煤能源股票也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

  • 煤炭市场波动:煤炭价格受宏观经济和供需关系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 转型风险:云煤能源的非煤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存在一定的转型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
  • 政策风险:碳中和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的转型战略和财务表现产生影响。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云煤能源股票在碳中和时代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公司转型战略明确,财务表现稳健,股价估值合理。对于有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云煤能源股票值得关注和持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投资者应仔细考虑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十四五”规划划重点 20个主要目标下的投资机会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3月12日,《规划纲要》全文播发。 《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不仅设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一战略导向贯穿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全篇。 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规划纲要》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设立了20个主要目标,主要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扩大了板块覆盖,同时精简了指标总量。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的政策转向,是各家机构解读《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纲要》首次没有设定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代之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的表述。 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两项指标的目标设定,也挂钩GDP增长,前者要求“高于GDP增长”,后者要求“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对此,华泰证券固收/宏观团队指出,不预设GDP增速目标,体现了《规划纲要》“重质轻速”。 “一方面是考虑到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意在引导重视发展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推进改革任务与经济转型留有空间余地,减少政策刺激饮鸩止渴,以短期换长远。 ”华泰证券称。 在“创新驱动”方面,《规划纲要》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指标要<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在将“十三五”规划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改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同时,《规划纲要》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并设定了2.2%的增长目标(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 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发投入仍有提升空间。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低于美国和日本同期的占比(分别为2.84%和3.26%)。 粤开证券策略团队指出,上述变动意味着从政策端对加大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未来政策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在整体指标数量较“十三五”时期有所精简的情况下,《规划纲要》将“民生福祉”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20条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包含7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健康等各领域。 《规划纲要》纳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设定目标为年均不高于5.5%。 对此,浙商证券指出,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更加明确,此次规划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大过于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纲要》也新纳入“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 粤开证券指出,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于提升医疗水平的关注,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针对当前老龄化趋势,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方向。 《规划纲要》将“资源环境”板块更名为“绿色生态”,精简了部分国土开发和污染物排放指标。 粤开证券和浙商证券等机构均指出,此部分指标的设定,更加关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绿色生态目标更为聚焦于‘低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重点,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谋而合。 ”浙商证券称。 “安全保障”是本次《规划纲要》新设立的板块,共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分别订立了“<6.5亿吨”和“<46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对此华泰证券指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的目标是底线思维的体现,重点是灾害防治、稳定产量;而我国能源产量在2019年仅达39.7亿吨标准煤,达到2025年“<46亿吨”的目标还需要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在3%以上,较过去5年增速仍需再上台阶,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对外敞口过大的局面。 多方热议投资机会除了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20个目标,《规划纲要》还以数十章、数万字的篇幅一一指明战略任务和举措,同时专门辟出章节规划实施保障。 那么,本次《规划纲要》指明了哪些产业方向?围绕《规划纲要》,投资策略应如何布局?近日来,多家机构就上述问题作出解读。 “‘十三五’着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十四五’则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布局。 ” 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消费基金经理吴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机会的把握需要结合产业周期的节奏。 “‘十四五’时期除去预期充分的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外,要更加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新能源绿色产业及数字化发展等领域,比如粮食安全、工业元件安全、能源安全等细分赛道。 总的来看,硬科技、大消费仍然是未来投资主旋律,碳中和、碳达峰将带来能源结构调整等新机会。 ”吴越称。 光大证券十二个研究团队联合对《规划纲要》相关的投资机会作出解读。 其提出了四大核心关注点:“创新作为首位任务,如何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内需上升为‘战略基点’,内循环如何打通堵点?新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目标,5G如何能为中国赋能?‘十四五’期间,如何有序迈向碳达峰目标?”对此,光大证券环保电新团队指出,生态环境更强调质量约束,碳减排摆在重要位置。 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光伏、风电依然是重要倚仗。 与“十三五”相比,以光伏、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装机将进一步快速提升。 光大证券汽车团队指出,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以电动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将开启行业第三轮朱格拉周期。 建议关注乘用车中电动化转型积极、车型周期强势的个股,以及具备全球供应研发能力,卡位电动智能优质赛道的零部件龙头。 光大证券计算机团队指出,从“十四五”规划设计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来看,未来5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5年需要突破关键数字技术和关键应用场景,关键数字技术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招商证券从产业趋势角度解读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对A股的影响。 其指出,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主要涉及科技、消费、医药、制造、能源五大领域。 例如在消费领域,招商证券指出,要关注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关注日化、服装、消费电子领域高端品牌崛起;关注消费配套的冷链物流建设;关注外循环相关的跨境电商。 对此,吴越表示,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消费升级仍将是消费板块的投资主线。 从大的资产结构来看,与居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保健、养老、娱乐等消费服务业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商品消费一起,构建起更完整更坚实的‘衣食住行康乐教’居民消费生态场景。 ”吴越称。 中信建投证券也组织了旗下六大研究团队联合解读本次《规划纲要》中的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军工及新材料首席分析师黎韬扬认为,当前军工行业正站在供需拐点和成长起点上,“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大行业。 “在供需拐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实战需求旺、储备型号多、量产节点至’三大标准的整机及核心配套公司,以及在实战化练兵背景下需求集中释放的相关公司。 在成长起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行业空间大、国产化率低、转化效率高’三大标准的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 黎韬扬称。 中信建投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兼建筑首席分析师竺劲指出,在房地产行业,《规划纲要》主要强调了“平稳健康发展”和“保障民生”,体现了中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在不断精细,要求在逐步提升。

2022科技企业奔向碳中和 折叠屏手机供不应求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2022年, 科技 企业奔向碳中和

“降碳减排”、“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碳中和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除了挖掘新能源外,还需要各大企业共同努力,从产品或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以及 社会 责任的履行方面,助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也的确如此。 相关碳中和研究报告显示:多数国家已更新 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大趋势。

尤其是我国于2020年9月份正式向全球明确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且在2021年年初,“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也被成为碳中和元年。

在政策指导下,实现碳中和必将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 系统性变革,从而带来行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为此,在宏观政策的驱动下, 科技 公司也纷纷响应了碳中和。

华为围绕数据中心的降低碳排放和技术赋能来实现碳中和。 以华为DCIM解决方案为例,通过专注绿色减碳和智能运维,以能效优化技术驱动低碳化、智能化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助力数据中心节能减排。

腾讯则围绕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和城市智慧交通进行相关赋能。 2021年1月,腾讯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用 科技 助力实现0碳排放。 具体来看,通过T-Block技术,腾讯天津数据中心能减排二氧化碳量达5.24 万吨,碳排放当量约为种植286.4 万棵大树。

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三大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在互联网 科技 巨头企业的带头下,网络、联想、滴滴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整个 科技 圈呈现出全民皆要碳中和的景象。

有趋势就有机会,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布局风电项目,以ICT技术赋能相关解决方案,提升风能利用效率。 同时,分布式光伏、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也开始接入,实现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生成。

比如,为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践行双碳目标,国网河南电力基于华为云Stack大数据能力,首次实现了光伏和风电新能源参与电力平衡的精准计算。 数据显示,结合全省新能源电站的实时出力指数、当地的气象预测和 历史 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全省光伏可靠性处理提升15%,风电可靠性处理提升 10%,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将节约电源电网投资150亿元。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一

三峡集团发布消息,2021年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3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居世界第一。 据测算,34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替代标准煤约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 2021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海上风电装机量首次超过了英国,居全球第一名;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十亿千瓦;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了一万亿千瓦时。

折叠屏手机供不应求,行业中低端芯片依然紧缺

尽管目前折叠屏手机较此前有了飞跃式发展,但由于市场需求远高于厂家预期,当前市场折叠屏手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另外,目前折叠屏手机行业软件生态仍未统一,厂家生产一款不同尺寸的折叠屏手机,都需要与软件厂家一对一定制化匹配,所需投入较大。 而从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角度来看,行业竞争依然非常激烈,且已全面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此外,手机行业芯片依然紧缺,但当前主要是中低端芯片紧缺和高端芯片第一波产能紧缺,预计2022年底或2023年能有所缓解。

我国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速率创国际最高记录

国内半导体量子计算再迎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与美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及本源量子共同合作,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MHz——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最高值。 研究论文发表在1月11日的《自然 通讯》期刊上。

广东自动驾驶产业走在前列,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近三成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共有超5,800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3成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 从成立时间来看,超7成相关企业的成立时间在1-5年内,而成立时间达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6.5%。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拥有最多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有超1,600家,占全国的28%,其次,河北省有近1,000家相关企业,占比为17%。 从专利数据来看,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专利类型主要为发明专利,占比44.0%。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西湖欧米”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西湖欧米(杭州)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倚锋资本和老股东高瓴创投共同领投,幂方资本、老股东高榕资本和西湖科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继续推进蛋白质谱驱动的体外辅助诊断(IVD)产品和AI制药产品的研发。 西湖欧米成立于2020年7月,致力于开发和应用以蛋白质谱为主的多组学技术。

B站投资炎魔网络,后者经营范围含动漫 游戏 开发

1月12日,上海炎魔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B站关联公司上海哔哩哔哩 科技 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25%成大股东。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崔荣,注册资本133.33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动漫 游戏 开发;专业设计服务;网络文化经营;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

腾讯投资皓睿网络,后者经营范围含增值电信业务

近日,晋城市皓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深圳市易信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腾讯关联公司深圳市微恒信 科技 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100%。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洪丹毅,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管理服务等。

阿里京东“喜提”国电投,互联网大厂为何“拥抱”能源大厂?

2022年7月6日,阿里巴巴和京东同时传出消息,两家互联网顶流大厂各自与国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次合作非同一般,从合作方国电投的“咖位”上就能体现出来。 我国共有五大电力央企——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在营收和资产等指标上,国电投常年位居第二或者第三位。 此外,国电投还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

在这次合作中,京东和国电投将以共建综合能源生态体系、共创数智化供应链为目标,主要围绕县域综合能源、数字化升级、物资采购、智慧物流、能源供应、碳中和规划、产业生态等领域进行合作;阿里与国电投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结合提升生产力、“三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战略机遇研究与技术创新等领域进行合作。

简单来说,京东与国电投的合作偏向用供应链能力为能源企业“赋能”,阿里则偏向以数字化能力帮助国电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力等等。

合作也是相互的。 在互联网公司助力能源行业的同时,也将收获回报。 比如,国家电投将在运营减碳、价值链减碳、带动生态减碳等方面助力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目标。

“从人类使用能源的 历史 来看,电力与互联网一样都很年轻。 ”阿里巴巴在公布与国电投达成合作的消息时写道。

这场“年轻”的合作,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达成呢?

详解阿里、京东、国电投合作

就在这次合作协议公布前半个月左右,2022年6月20日,国电投发布公告,显示阿里、京东分别以1.8亿元和1.17亿元,中标其天枢云、天枢一号、电投云建设等项目。

其中,天枢云是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根据国电投的要求,应具备设备连接、边缘管理、终端控制、应用商店以及数据统一、汇聚、转发等功能,还要搭建国家电投集团和其各级下属单位之间互联互通、多层联动的智慧物联底座,对外提供端到端在线智能化的云上能源服务,数字驱动三网(能源网、政务网和社群网)融合;

天枢一号是一个综合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由国电投发布于2021年,集成了能源监视、调控、预测、分析、运维等9类功能;

电投云是一个企业私有云,全面建成后,将具备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应用灵活、组件标准等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投将集团级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的贵安新区,以支撑其私有云。 这里也是腾讯、苹果、华为等企业数据中心的所在地。

其中,阿里拿下的是电投云和天枢一号(服务器型)项目。 这也不难理解,目前,阿里云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云计算厂商。 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9.55%,连续六年实现份额增长。

京东收获的是天枢云和天枢一号(网关型)建设项目,由京东 科技 负责实施。 京东 科技 是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的渠道,在AI、云计算等领域有着比较强的技术实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6月底阿里、京东中标数字化转型大单后,7月初国电投宣布和阿里、京东进行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其合作范围远不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个很重要的合作领域是物流。

其中,京东物流与国家电投上海能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向国电投综合能源生态体系注入供应链优势能力,就光伏领域的产品仓储、配送、安装、运维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全力推进县域清洁能源布局,共建县域综合能源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

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不久之后的未来,乡镇农村的单位、工厂或者居民,可以在网上下单订购光伏发电产品,短时间内就能收到由京东物流配送的货物,并快速组装、并网发电,就像在京东上订购家具家电那样。

能源企业转型,少不了互联网大厂

能源巨头们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合作,其实早有伏笔。

2021年1月26日,国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就曾到京东 科技 参观调研,并与京东 科技 CEO李娅云进行座谈交流。

当时的报道称,国电投方面参观了京东视界、京东无人装备、京东无人超市、京东线上线下门店等。 在随后的座谈中,“双方就京东 科技 支持国家电投数字化转型,国家电投支持京东集团清洁智慧用能、率先“碳达峰”“碳中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并且“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合作对接机制,抓紧开展具体对接,争取尽快落地见效。 ”

阿里巴巴和国电投的接触稍早一些。 2020年8月18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等一行人,来到国电投总部拜访了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 “双方就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数据平台建设等业务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 ”

互联网行业的数字化实力和供应链能力,是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时代迫切需要的。 特别是2021年底,国资委对央企“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规定: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要达到50%以上。

当前,国电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已经超过了60%,已经提前完成了国资委的规定。 其中,遍布各个县城、农村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贡献良多。 2021年12月,国电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的县域破百个。 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不断支持下,县域屋顶光伏产业还将继续深入发展、普及。

为了实现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更强的供应链能力,帮助能源企业将光伏的触角伸向县域、村镇基层。 这正是在自营供应链上积累深厚的京东所擅长的。

而在数字化转型上,国电投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天枢一号”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促进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三网融合”。 而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有着持续投入,技术经验丰富,也能在短时间内拿出面向B端客户的解决方案,因此是能源大厂数字化转型的较优选择。

互联网大厂为何“拥抱”能源大厂?

互联网大厂涉足能源行业,并不是最近一天两天的事。

阿里和京东,都在物流领域进行过光伏发电的布局。 从2018年开始,菜鸟物流就利用仓库屋顶的空间布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2021年菜鸟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增城园区、东莞清溪园区、杭州下沙园区等6个园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过2500万度,大致相当于节约了一万吨煤炭;2021年,京东完成在12座“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还将用3年时间搭建1000兆瓦光伏发电能力,为京东85%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

与电力、能源系统的直接合作,互联网大厂在近年积累了一定经验。

比如,阿里云和蚂蚁金服早在2015年,就和南方电网下属的深圳供电局共建“互联网+”城市电网服务;京东零售曾经中标过国家电网2019年度办公物资采购项目,京东以企业业务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国电单位提供智能采购方案,服务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公司和能源行业的合作不断向深远推进。

2020年,京东为陕西省属能源国企陕煤集团搭建了“运销云”,促进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帮助陕煤业务流程缩短了40%、煤炭运输效率提升了30%、服务器成本下降了30%以上,助力煤炭的高效、绿色、清洁利用;

同年,国家电网一口气与阿里、腾讯、网络等41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几乎囊括了所有“顶流”互联网大厂,并发布了围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十大任务”;

2022年6月,腾讯云发布了“能源连接器(Tencent EnerLink)”和“能源数字孪生(Tencent EnerTwin)”两款能源自研产品,其中“能源连接器”打通了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微信小程序等大量腾讯系应用,便于应用在各类有人场景;“能源数字孪生产品”为能源产线打造1:1生产模型,帮助客户实时监测运行状况,起到节能减排和提升故障预警能力等作用。 最近,腾讯也与国家电网等能源巨头达成了合作。

在C端市场增量见顶之时,发力以能源行业为代表的B端赛道,成为了互联网大公司的普遍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能源赛道前景广阔,有数据表明,单单国家电网在2020年一年,投资电力信息化的资金就达4605个亿;另一方面,助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互联网大公司承担企业 社会 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看来,做传统行业的B端生意,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是一件既能得到实惠,又很有面子的事情。

再加上能源行业和“双碳”紧密相连,特别是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占了碳中和市场相当大的部分,助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也有助于互联网大公司进入碳中和市场。 碳中和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分析,未来30年为达到碳中和目标,近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规模,就将达到100万亿元。

从公益的角度看,互联网大公司与能源企业的合作,也能帮助其达成承诺的“减碳目标”。

比如,京东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京东的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的总体目标;阿里巴巴2021年发布碳中和行动报告指出,阿里将于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的碳排放强度减半,且在15年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必然需要在自身和合作伙伴身上一笔一笔勾画。

受制于能源企业的相对封闭性和业务复杂性,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仍对互联网公司在进一步进入能源行业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但不论如何,此次阿里、京东与国电投的合作如果能顺利落地,一定能为互联网大厂拥抱“能源大厂”开一个好头。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标签: 碳中和时代的投资机会 深入剖析云煤能源股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