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股权融资是一种为企业筹集资金的有效方式,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增长、扩张和创新所需的资本。通过出售公司一部分所有权(即股份),企业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而不用承担债务或影响其财务灵活性。
股权融资的好处
- 获得资金:最明显的好处是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扩张、收购、研发或其他增长举措。
- 不稀释所有权:与通过债务融资不同,股权融资不会稀释创始人的所有权。这意味着创始团队可以保留对企业的控制权。
-
灵活性:股权融资通常没有与债务融资相同的限制性条款,p>
股权融资的流程
- 准备:确定融资需求、估值公司并准备商业计划书。
- 推介:向潜在投资者推介公司和融资机会。
- 尽职调查:投资者将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审查、法律审查和市场研究。
- 条款谈判:双方将就投资条款进行谈判,包括股权比例、估值和董事会席位分配。
- 关闭:一经达成协议,投资者将投资资金并获得公司股份。
股权融资的挑战
- 所有权稀释:出售公司部分所有权会稀释创始团队和现有投资者的所有权份额。
- 控制权丧失:随着投资者获得股份,他们可能获得董事会席位或其他控制权,这可能会限制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
- 披露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向监管机构披露详细的财务和运营信息,这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行政负担。
- 市场波动性:股权融资的价值可能受到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
结语
股权融资是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有力工具,但它也具有挑战性。通过了解股权融资的类型、流程、好处和挑战,企业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利用这种融资选择。当仔细规划和执行时,股权融资可以成为释放财务潜力并实现增长目标的强大引擎。
什么是战略性现金流管理
随着许多公司在经济衰退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出现了诸多公司看似健康却由于现金周转问题而崩溃。 事实证明,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 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 在中国,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问题越来越受到证券分析师和企业界的关注。 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金流管理成为许多报刊和著作讨论的热点。 本文从战略性现金流管理的特征人手,就现金流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流研究的成果不丰富尽管现金流量成为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现金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基本动力一缺乏现金的企业必定失败”逐渐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是关于现金流的管理问题并没有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足够重视。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关于现金流管理的研究成果很少。 国际上开展现金流的研究热潮起源于美国1975年发生的公司的破产事件。 该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企业,其破产原因是过于重视会计利润与营运业绩而忽视了现金流的均衡性。 该公司的破产以及诸多类似现象的出现,使许多企业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也吸引了许多金融、财务等方面学者的研究兴趣。 从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金流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1)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企业内外和企业营运对现金流产生的影响,代表性的是丹尼森关于销售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对现金短缺诱导效应的研究;(2)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中的作用研究,代表性的是瓦尔特的现金流指标与危机预警的财务分析;(3)现金流与投融资活动关系、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及股利支付行为与现金流关系的研究,主要以詹森的自由现金流理论和梅耶斯、麦吉娅夫的啄食顺序理论为代表;(4)尤金·法玛(Eugene Fama)、詹森(Jensen)等人的现金流信息对外部市场有效性影响的研究;(5)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的研究,主要以詹森(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为代表,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倾向于以资本形式外溢越出企业边界,寻求外部收益,提升企业价值。 从实践方面看,实务界对现金流的关注和管理实践还非常不系统和规范。 尽管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实务界的广泛借鉴。 许多跨国公司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强化现金流管理问题,但大多都是以现金流分析为主,大多企业只是把经营性现金流量或自由现金流量为作为指标纳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现金流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我国对现金流管理的关注不够我国初步关注现金流状况也始于近几年,初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所以,关于现金流的理论和实践更是匮乏。 首先,我国在现金流管理理论上的成果极少,关于现金流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外成果的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等信息反馈层面,缺乏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控制方法、应用技术以及制度规范的系统研究。 其次,我国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公司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 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只是泛泛的介绍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流程、流速和风险预警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更没有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相匹配。 第三,现金流量管理的手段也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最后,由于中国企业的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仍是 “利润导向型”,对于业绩质量问题重视远远不够,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所以,企业实践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和被动性特征。 一些企业只有在发不出工资、没钱购买原材料、需要动用现金交税的时候才注重现金流管理。 要系统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提高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还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不懈努力,要从观念上确实重视现金流管理,把现金流量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来研究和对待。 避免就现金流谈现金流,要从战略性现金流的特征人手,关注影响现金流管理的重要因素和指标,建立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特征 一、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以公司理财目标为导向公司理财目标是公司从事理财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公司理财行为的方向和指南。 关于公司理财目标有不同的观点,如利润最大化观点、每股收益最大化观点、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等。 从大量的关于各种观点的分析来看,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似乎以价值作为目标导向更加合理,以多利益主体的协调更具有现实意义,以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的分别确定终极目标和具体(阶段)目标更加科学。 现代公司制度下的公司理财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所以,在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定位时,应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应该区分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或称短期阶段目标)。 终极目标是起主导作用的目标,是公司理财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具体目标是在终极目标的制约下,体现公司理财活动阶段特点和公司管理阶段重点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具体目标是动态的、有阶段性特点和侧重点的,应该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根据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公司管理的重点具体决定;而公司理财的终极目标应定位于“公司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最大化”。 作为公司理财对象之一的现金流量管理必须把公司的理财目标作为导向,围绕理财目标实施管理。 二、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匹配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往往还有种子期。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关注的目标和重点会有所不同,现金流量循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准确分析和识别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定位,并能够根据对现金流量的需要,提出合适的财务结构。 所以,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与各阶段的特点相匹配,要突出重点,不可一视同仁,等而视之。 同时还要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之间的转化和配合。 在初创时期,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通常表现为负值,即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这一时期现金流量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要维持现金流不短缺,而现金流的主要来源是投资者的资本。 在企业的成长期,随着业务的扩张发展,现金流入增加,资金压力较前期有所缓解,但此阶段企业规模扩张的压力也较大,企业会有大量的营运资金占用。 所以,正确处理好企业规模扩张与现金流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是此阶段的核心问题。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比较稳定,现金流入量充沛,现金流出平缓,现金净流量基本稳定。 企业如何使成熟期尽量延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这一阶段必须处理好盈利性和可持续性的关系,企业应当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收益,以及企业后续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储备作为重点。 关注自由现金流量的管理。 在衰退期阶段,企业经营业务开始退缩,现金流入不足,由于滞后效应,相对现金流出量较大,在此阶段企业现金流量循环可能会出现断流,导致供血不足而破产。 在此阶段,应该把企业新业务的投放和现有资产的尽快变现作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点。 三、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的动态平衡流动性是企业为偿付其债务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或通过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描述。 如果企业有充分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则企业具有强的流动性。 流动性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循环的效率来创造。 收益性是企业通过经营使其获利的能力的表现。 企业的收益能力取决于管理层将其所掌握的现金等资源投放到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或项目中去实现增殖,所以,无论将现金投资于流动资产,还是投资于固定资产、股权等长期资产,都应以提高或维护必要的收益性为基本取舍标准。 增长性是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表现。 自我积累能力集中表现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现金净流量的大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利用效果。 企业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自我积累和发展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的动态平衡,就是要处理好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利用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现金流入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维护适度的流动性,现金流出管理的任务则是侧重于收益性的提高,而现金净流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处理好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平衡。 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策略 一、必须围绕企业价值创造进行现金流量管理企业价值是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可以采用许多指标,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现金流是价值评估最好的方法。 即企业价值取决于它在当期和以后各期创造的现金流量的能力。 从定价思想看,就是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为企业定价。 即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以适当折现率所折现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价值创造是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者运作的基础和导向。 战略现金流管理,就是既要研究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价值创造角度探讨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又要研究现金流量的可持续模式,确保企业终极理财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关注“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为维持持续经营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营运资本投资之后可实际用于所有者进行收益分配的现金流量。 简言之,就是支付有价值的投资需求后能向股东和债权人派发的现金总量。 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前利润+折旧和摊销-资本性支出。 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价值评估的基本决定因素,企业拥有自由现金流量表明企业在满足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仍有部分现金流量可以自由的分配给投资者或者继续投资于企业内部以求进一步发展并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拥有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是许多投资机构追逐和投资的对象,其证券价格也往往会有良好的表现。 关注自由现金流量就是要关注影响其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要处理好企业持续发展和股东分红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必要的资本支出,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要满足公司股东现金分红的需求,保证公司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就是即要防止损害股东利益,又要避免过分强调所谓股东利益的过度经营问题。 三、必须关注“现金转换周期”(CCC)企业资金周转是以现金为中心的,资金周转始于现金终于现金,是衡量企业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对于现金转换周期的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比率分析得到,包括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存货周转天数(DSI)以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 现金转换周期计算公式:CCC=DSO+DSI-DPO每个企业都要认真关注和控制现金转换周期,要随时关注现金转换周期是否合理,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过长意味着营运资金占用过大,周转速度过慢,应该缩短周期,以减少投入的营运资金;过短,意味着营运资金投入不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交货风险。 判断标准就是在保证正常经营和交货情况下,尽量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 建立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要真正做好现金流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必须在关注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基础上,从组织、战略和经营等层面建立起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总体上要健全现金流管理的组织体系,同时要制订企业现金流管理控制的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合理划分企业内部各责任单元的职责和权力,是现金流管理措施有效推行的重要保证。 当然,现金流管理的组织体系要和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相适应,既要与依托于公司组织结构,又要有相对的专业性。 在确定现金流管理控制指标体系时应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赢余、营运资金额度应合理、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长期投资及融资计划应与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创造能力相适应等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标准。 战略层面上,一方面要做好企业战略周期的现金流规划。 企业现金流规划是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现金流流向进行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是一项全方位的战略工程,对企业全部现金运动乃至全部资源运用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企业战略对于企业全局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作用,因此,必须领会企业战略精神,客观的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确保现金流向与环境变化相协调。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偏离企业战略所规定的大方向和总目标,才能极大提高战略现金流管理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做好投资行为与融资方式的匹配与动态平衡。 要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和投资的客观规律制定企业融资的战略目标与原则,寻求各种有效的融资组合,并确定可靠的现金流向战略。 如以自我积累作为战略发展思路的企业,要注意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扩张的动态平衡;以外延扩张作为战略发展思路的企业,要把资本结构的优化作为切入点,把确保现金流的持续保障作为标准,做好自由现金流与股权等直接融资以及债务等间接融资方式的匹配与动态平衡,控制财务风险,切记“短贷长用”这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大忌。 否则,资本和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政策性调整,哪怕是临时性现金流断裂对企业的打击将也会是毁灭性的。 经营层面上,必须把企业经营内在质量的持续改进作为控制目标。 第一,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的资金运行,具体表现为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则是其综合表现形式。 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必须将战略规划转化为企业的总预算,通过现金流预算,使企业各项战略具体化。 现金流预算包括总预算和日常预算,现金流总预算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宏观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安排,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日常现金流预算统管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安排,保证现金流持续、健康、有序的周转,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第二,要优化现金流的管理流程。 要做好现金流转的程序和内控关键点的安排,现金内控制度的设计,企业信用政策的安排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销售货款的回笼及其流程的安排。 通过制度来规范涉及现金流的组织、岗位、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内控手续与程序。 每一个内控环节要落实明确的责任和业绩的考评。 第三,要抓住影响现金流的关键要素。 现金流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即现金流流速管理,如前所述,现金流流速可以用现金转换周期衡量,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就是要在满足企业运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现金转换周期。 缩短现金周转通行的途径有:(1)缩短存货周转期;(2)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3)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第四,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现金流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并要掌握企业现金流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现金流风险就是可能发生的现金流转不灵的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可避免企业会遇到市场突变、政策调整等风险,通过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起一个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和忠诚的客户资源。 一旦出现现金流的临时困难,也能够及早化解。 做好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应注意企业评价标杆的选择,即业绩评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实现由主观的会计收益到客观的现金流指标的转化;要注意改进现金流量报告方式,并积极借鉴国外关于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对企业结构及绩效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应孤立地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应把它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重视。
什么是战略性现金流管理
随着许多公司在经济衰退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出现了诸多公司看似健康却由于现金周转问题而崩溃。 事实证明,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 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 在中国,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问题越来越受到证券分析师和企业界的关注。 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金流管理成为许多报刊和著作讨论的热点。 本文从战略性现金流管理的特征人手,就现金流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流研究的成果不丰富尽管现金流量成为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现金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基本动力一缺乏现金的企业必定失败”逐渐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是关于现金流的管理问题并没有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足够重视。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关于现金流管理的研究成果很少。 国际上开展现金流的研究热潮起源于美国1975年发生的公司的破产事件。 该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企业,其破产原因是过于重视会计利润与营运业绩而忽视了现金流的均衡性。 该公司的破产以及诸多类似现象的出现,使许多企业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也吸引了许多金融、财务等方面学者的研究兴趣。 从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金流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1)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企业内外和企业营运对现金流产生的影响,代表性的是丹尼森关于销售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对现金短缺诱导效应的研究;(2)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中的作用研究,代表性的是瓦尔特的现金流指标与危机预警的财务分析;(3)现金流与投融资活动关系、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及股利支付行为与现金流关系的研究,主要以詹森的自由现金流理论和梅耶斯、麦吉娅夫的啄食顺序理论为代表;(4)尤金·法玛(Eugene Fama)、詹森(Jensen)等人的现金流信息对外部市场有效性影响的研究;(5)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的研究,主要以詹森(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为代表,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倾向于以资本形式外溢越出企业边界,寻求外部收益,提升企业价值。 从实践方面看,实务界对现金流的关注和管理实践还非常不系统和规范。 尽管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实务界的广泛借鉴。 许多跨国公司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强化现金流管理问题,但大多都是以现金流分析为主,大多企业只是把经营性现金流量或自由现金流量为作为指标纳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现金流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我国对现金流管理的关注不够我国初步关注现金流状况也始于近几年,初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所以,关于现金流的理论和实践更是匮乏。 首先,我国在现金流管理理论上的成果极少,关于现金流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外成果的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等信息反馈层面,缺乏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控制方法、应用技术以及制度规范的系统研究。 其次,我国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公司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 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只是泛泛的介绍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流程、流速和风险预警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更没有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相匹配。 第三,现金流量管理的手段也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最后,由于中国企业的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仍是 “利润导向型”,对于业绩质量问题重视远远不够,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所以,企业实践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和被动性特征。 一些企业只有在发不出工资、没钱购买原材料、需要动用现金交税的时候才注重现金流管理。 要系统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提高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还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不懈努力,要从观念上确实重视现金流管理,把现金流量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来研究和对待。 避免就现金流谈现金流,要从战略性现金流的特征人手,关注影响现金流管理的重要因素和指标,建立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特征 一、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以公司理财目标为导向公司理财目标是公司从事理财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公司理财行为的方向和指南。 关于公司理财目标有不同的观点,如利润最大化观点、每股收益最大化观点、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等。 从大量的关于各种观点的分析来看,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似乎以价值作为目标导向更加合理,以多利益主体的协调更具有现实意义,以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的分别确定终极目标和具体(阶段)目标更加科学。 现代公司制度下的公司理财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所以,在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定位时,应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应该区分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或称短期阶段目标)。 终极目标是起主导作用的目标,是公司理财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具体目标是在终极目标的制约下,体现公司理财活动阶段特点和公司管理阶段重点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具体目标是动态的、有阶段性特点和侧重点的,应该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根据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公司管理的重点具体决定;而公司理财的终极目标应定位于“公司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最大化”。 作为公司理财对象之一的现金流量管理必须把公司的理财目标作为导向,围绕理财目标实施管理。 二、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匹配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往往还有种子期。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关注的目标和重点会有所不同,现金流量循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准确分析和识别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定位,并能够根据对现金流量的需要,提出合适的财务结构。 所以,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与各阶段的特点相匹配,要突出重点,不可一视同仁,等而视之。 同时还要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之间的转化和配合。 在初创时期,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通常表现为负值,即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这一时期现金流量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要维持现金流不短缺,而现金流的主要来源是投资者的资本。 在企业的成长期,随着业务的扩张发展,现金流入增加,资金压力较前期有所缓解,但此阶段企业规模扩张的压力也较大,企业会有大量的营运资金占用。 所以,正确处理好企业规模扩张与现金流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是此阶段的核心问题。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比较稳定,现金流入量充沛,现金流出平缓,现金净流量基本稳定。 企业如何使成熟期尽量延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这一阶段必须处理好盈利性和可持续性的关系,企业应当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收益,以及企业后续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储备作为重点。 关注自由现金流量的管理。 在衰退期阶段,企业经营业务开始退缩,现金流入不足,由于滞后效应,相对现金流出量较大,在此阶段企业现金流量循环可能会出现断流,导致供血不足而破产。 在此阶段,应该把企业新业务的投放和现有资产的尽快变现作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点。 三、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的动态平衡流动性是企业为偿付其债务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或通过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描述。 如果企业有充分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则企业具有强的流动性。 流动性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循环的效率来创造。 收益性是企业通过经营使其获利的能力的表现。 企业的收益能力取决于管理层将其所掌握的现金等资源投放到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或项目中去实现增殖,所以,无论将现金投资于流动资产,还是投资于固定资产、股权等长期资产,都应以提高或维护必要的收益性为基本取舍标准。 增长性是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表现。 自我积累能力集中表现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现金净流量的大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利用效果。 企业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自我积累和发展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的动态平衡,就是要处理好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利用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现金流入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维护适度的流动性,现金流出管理的任务则是侧重于收益性的提高,而现金净流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处理好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平衡。 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策略 一、必须围绕企业价值创造进行现金流量管理企业价值是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可以采用许多指标,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现金流是价值评估最好的方法。 即企业价值取决于它在当期和以后各期创造的现金流量的能力。 从定价思想看,就是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为企业定价。 即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以适当折现率所折现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价值创造是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者运作的基础和导向。 战略现金流管理,就是既要研究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价值创造角度探讨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又要研究现金流量的可持续模式,确保企业终极理财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关注“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为维持持续经营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营运资本投资之后可实际用于所有者进行收益分配的现金流量。 简言之,就是支付有价值的投资需求后能向股东和债权人派发的现金总量。 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前利润+折旧和摊销-资本性支出。 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价值评估的基本决定因素,企业拥有自由现金流量表明企业在满足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仍有部分现金流量可以自由的分配给投资者或者继续投资于企业内部以求进一步发展并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拥有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是许多投资机构追逐和投资的对象,其证券价格也往往会有良好的表现。 关注自由现金流量就是要关注影响其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要处理好企业持续发展和股东分红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必要的资本支出,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要满足公司股东现金分红的需求,保证公司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就是即要防止损害股东利益,又要避免过分强调所谓股东利益的过度经营问题。 三、必须关注“现金转换周期”(CCC)企业资金周转是以现金为中心的,资金周转始于现金终于现金,是衡量企业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对于现金转换周期的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比率分析得到,包括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存货周转天数(DSI)以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 现金转换周期计算公式:CCC=DSO+DSI-DPO每个企业都要认真关注和控制现金转换周期,要随时关注现金转换周期是否合理,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过长意味着营运资金占用过大,周转速度过慢,应该缩短周期,以减少投入的营运资金;过短,意味着营运资金投入不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交货风险。 判断标准就是在保证正常经营和交货情况下,尽量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 建立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要真正做好现金流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必须在关注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基础上,从组织、战略和经营等层面建立起现金流管理的全面控制体系。 总体上要健全现金流管理的组织体系,同时要制订企业现金流管理控制的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合理划分企业内部各责任单元的职责和权力,是现金流管理措施有效推行的重要保证。 当然,现金流管理的组织体系要和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相适应,既要与依托于公司组织结构,又要有相对的专业性。 在确定现金流管理控制指标体系时应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赢余、营运资金额度应合理、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长期投资及融资计划应与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创造能力相适应等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标准。 战略层面上,一方面要做好企业战略周期的现金流规划。 企业现金流规划是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现金流流向进行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是一项全方位的战略工程,对企业全部现金运动乃至全部资源运用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企业战略对于企业全局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作用,因此,必须领会企业战略精神,客观的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确保现金流向与环境变化相协调。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偏离企业战略所规定的大方向和总目标,才能极大提高战略现金流管理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做好投资行为与融资方式的匹配与动态平衡。 要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和投资的客观规律制定企业融资的战略目标与原则,寻求各种有效的融资组合,并确定可靠的现金流向战略。 如以自我积累作为战略发展思路的企业,要注意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扩张的动态平衡;以外延扩张作为战略发展思路的企业,要把资本结构的优化作为切入点,把确保现金流的持续保障作为标准,做好自由现金流与股权等直接融资以及债务等间接融资方式的匹配与动态平衡,控制财务风险,切记“短贷长用”这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大忌。 否则,资本和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政策性调整,哪怕是临时性现金流断裂对企业的打击将也会是毁灭性的。 经营层面上,必须把企业经营内在质量的持续改进作为控制目标。 第一,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的资金运行,具体表现为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则是其综合表现形式。 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必须将战略规划转化为企业的总预算,通过现金流预算,使企业各项战略具体化。 现金流预算包括总预算和日常预算,现金流总预算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宏观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安排,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日常现金流预算统管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安排,保证现金流持续、健康、有序的周转,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第二,要优化现金流的管理流程。 要做好现金流转的程序和内控关键点的安排,现金内控制度的设计,企业信用政策的安排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销售货款的回笼及其流程的安排。 通过制度来规范涉及现金流的组织、岗位、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内控手续与程序。 每一个内控环节要落实明确的责任和业绩的考评。 第三,要抓住影响现金流的关键要素。 现金流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即现金流流速管理,如前所述,现金流流速可以用现金转换周期衡量,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就是要在满足企业运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现金转换周期。 缩短现金周转通行的途径有:(1)缩短存货周转期;(2)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3)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第四,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现金流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并要掌握企业现金流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现金流风险就是可能发生的现金流转不灵的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可避免企业会遇到市场突变、政策调整等风险,通过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起一个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和忠诚的客户资源。 一旦出现现金流的临时困难,也能够及早化解。 做好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应注意企业评价标杆的选择,即业绩评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实现由主观的会计收益到客观的现金流指标的转化;要注意改进现金流量报告方式,并积极借鉴国外关于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对企业结构及绩效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应孤立地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应把它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重视。
标签: 解锁财务潜力的终极指南 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