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百济神州是一家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创新肿瘤疗法。该公司拥有广泛的管线,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和细胞疗法。
投资优势
- 强劲的财务业绩: 百济神州一直保持着强劲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这是对该公司创新疗法需求强劲的证明。
- 广泛的管线: 该公司拥有涵盖癌症多个领域的广泛的管线,包括肺癌、胃癌和肝癌。
- 有经验的管理团队: 百济神州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领导,在生物技术行业拥有数十年的经验。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产品商业化提供了途径。
投资风险
- 临床失败: 百济神州的许多候选药物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存在临床失败的风险。
- 竞争激烈: 该行业竞争激烈,有许多其他公司开发同类疗法。
- 监管障碍: 百济神州的疗法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 宏观经济因素: 整体经济状况,如利率变化和汇率波动,可能会对百济神州的业绩产生影响。
回报潜力
百济神州的股票具有显着的回报潜力。该公司有望继续增长,其广泛的管线和强劲的财务业绩使该公司成为长期投资者的有吸引力的选择。投资者应注意,生物技术股票风险较高,应谨慎投资。
结论
百济神州是一家具有强劲投资优势和风险的生物技术公司。投资者在考虑投资该公司的股票时应权衡这些因素,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决定。
怎么分析和选择股票呢?
这是一篇让你少走大量弯路的回答。 随着A股上市门槛降低,上市股票早已突破了4000支。 上市公司数量的井喷,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股价开始分化。 表面上看,市场整体没什么动静。 但其中不同公司的股价走势完全不同。 资本永远是最聪明的。 可供选择的公司变多,自然会去拥抱真正优秀的公司。 那些妖股吸引不到足够的资金,再也不能兴风作浪。 A股越来越理性,价值投资成为主流。 在这样一个选股的时代里,你反而不用花太多时间关注太多股票。 你要做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聚焦,集中精力挑选出不超过5个优质公司,并且坚定持有。 这足够让你的财富迈上一个台阶。 你也有很大概率击败机构投资者。 就像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的:选股就是选公司,选公司就要先选行业。 因为行业是公司所在的赛道,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公司的格局。 所以我会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梳理出各优质赛道的主要玩家。 只要耐心看完,你就会知道未来哪些行业的成功率更高,它们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在这些优质行业里有哪些主要玩家,它们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又是什么。 OK,我们这就发车。 文章很长,干货很干,但全文没有多余的废话,请一定一定,耐心读完。 以下是目录:第一部分:长牛黄金三赛道1、消费行业2、科技行业3、医疗行业第二部分:风险排雷1)不符合常识2)财务数据过于优秀3)关联交易4)存贷双高5)商誉过高第三部分:选股的注意事项第一部分:长牛黄金三赛道好行业必须符合两个标准:1)市场需求要足够大,而且能长久。 不管经济好坏,人们都离不开吃穿住行,生老病死,这些才是永恒的“黄金赛道”。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甚至是爆发式增长股价反应的永远是公司未来的业绩。 如果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却不增长,那股价也没办法上去。 比如高速公路,看起来是个躺着收费的好生意,但每年的过路车辆就那么多,还不敢随意提价。 那股价自然也不会上涨。 而在科技领域里,关键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的推出,往往能刺激人们的需求,获得爆发式增长,股价也会一飞冲天。 综合以上两点,你就很容易想明白,翻倍股往往会在三大领域出现:消费,科技和医药。 1、消费行业在很多老司机眼里,消费才是大A股真正的核心资产。 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也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因素:产品和销量。 产品包括质量和品牌,质量好,品牌响,价格自然就高,这是毛利率的来源。 销量则代表了这份毛利能被复制多少遍。 消费行业很广,可以拆解为三大类,具体可以看下面这张我总结的图。 其中标红的领域,是大牛股出没地,值得重点关注。 woc,真的,就这张图,绝对值得你一个赞1、白酒白酒是天生的命好行业,毛利率高,每年闭着眼睛涨价,从来不愁销量。 哪怕一时间卖不出去,积压的库存不但不会坏掉,还TM能升值。 不过要注意的是,白酒也分档次,大致可以分为三档,不用档次的白酒有不同的投资逻辑。 一线白酒:一线白酒是酒桌、送礼场合的硬通货,花多少钱都有人愿意买,根本不愁卖。 所以一线白酒业绩增长的逻辑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量价齐升”。 每年闭着眼睛涨价,还不断扩产。 贵州茅台:高端白酒第一品牌,A股股王,“酱香型科技龙头”。 不过茅台酒的产量已经基本达了上限,茅台镇的窖池就那么多,之后只能靠提价来提升业绩。 五粮液:“浓香型科技龙头”,深交所的股王。 泸州老窖:稳坐高端白酒第三把交椅,国窖1573打响了新年提价的第一枪。 二线白酒:二线白酒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有两个成长逻辑,一是跟随一线白酒涨价,二是跨区域的拓展。 洋河股份:江苏省内白酒龙头,加速布局全国。 山西汾酒:清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山西省内白酒龙头,加速布局全国。 酒鬼酒:馥郁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子品牌内参不断跻身高端品牌。 三线白酒:三线白酒走的是亲民路线,靠薄利多销,就看广告投入和渠道铺设给不给力。 顺鑫农业:牛栏山二锅头通过大规模铺设渠道,已经成功超越红星二锅头,成为国民二锅头头牌。 老白干酒:独有的老白干香型二锅头,在河北地区站稳脚跟。 2、乳制品乳制品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有亚洲平均水平的2/3,跟欧美相去甚远,所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乳制品具体可分为常温奶,低温奶,奶粉和奶酪。 常温奶不容易坏,拼的是上游奶牛场资源和运输渠道。 伊利和蒙牛是绝对的霸主。 低温奶添加的防腐剂少,更加新鲜,毛利率也更高,但有运输半径的限制,呈现出地域性。 比如,光明乳业就牢牢占据了长三角地区。 奶粉方面,中国飞鹤是奶粉龙头,主要面向二三线城市,抓住宝妈们买贵就是买好的心理,卖出了比国外奶粉更高的毛利。 奶酪是个增长很快的细分市场,奶酪渗透率正快速上升,妙可蓝多抓住机遇,成为这个赛道的龙头。 3、休闲食品随着消费升级,休闲食品的消费也越来越高,行业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 桃李面包:短保质期面包龙头安琪酵母:酵母是烘焙的必需添加剂,市场需求极大,而且行业对安全要求极高,构成了很高的壁垒,安琪酵母是行业寡头。 洽洽食品、来伊份、盐津铺子:主打瓜子的传统零食零售店。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零食界新秀,走互联网销售路线。 良品铺子定位高端,三只松鼠更加亲民农夫山泉:凭借一句“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成为了“水茅”,创始人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除了这些,可能有人会提到软饮料,比如奶茶。 但事实上,除了可口可乐和星巴克,绝大部分软饮料的生命周期太短,顾客口味变化太快。 大家现在只看到忙着开店的喜茶、奈雪,却完全忘了曾经能一年卖3亿杯的国民奶茶香飘飘。 4、调味品“油、盐、酱、醋”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刚性需求。 从邻国日本消费升级的20年经验来看,调味品规模上涨了8倍,几乎是增速最快的领域。 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同样增长迅速,而行业集中度又远低于日本,这也意味着行业龙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酱油龙头,酱油是调味品里最大的赛道,海天味业的市值曾超过万科+保利的总和。 恒顺醋业:醋业龙头,醋是调味品里仅次于酱油的第二大赛道。 金龙鱼:米面油龙头,米面油属于国计民生的产业,国家严格控价,毛利率比酱油低很多。 涪陵榨菜:榨菜龙头,也被当成经济的反向指标5、美妆直男我很晚才理解,为什么美妆属于必需消费品。 不但是刚需,还迅速增长,其中最大的趋势,就是国货崛起。 完美日记:依靠小红书和朋友圈迅速崛起的国货之光,出了几个爆款口红,主打性价比珀莱雅:国产护肤品龙头之一,同样主打性价比,业绩增长较快。 丸美股份:主打眼霜系列上海家化:曾经国产美妆龙头,却陷入内耗6、家电家电是个很大的消费赛道,而且中国企业很早就掌握了家电的全套技术。 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1、海外扩张,2、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井喷。 美的集团:家电龙头,美的很早就走多元化和海外扩张的路线,市值上成功拉开跟格力的差距格力集团:空调龙头,老大是大家都熟悉的国民铁娘子董明珠。 格力的成功主要靠质量过硬和销售铁军,但目前在多元化和海外扩张上的进展并不顺利。 海尔智家:冰箱、洗衣机龙头,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小熊电器、苏泊尔、九阳股份:小家电三巨头,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下喷涌的个性化需求。 老板电器:厨电双雄之一7、家居虽然房地产发展已经缓和,但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肯在自己家花钱。 顾家家居:软装设计龙头索菲亚:定制衣柜第一品牌欧派家居:橱柜龙头品牌喜临门、梦百合:床垫双雄,梦百合走记忆床垫路线,目前以出口为主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家居展示卖场龙头8、餐饮民以食为天,餐饮占据了我们消费的很大比重。 但餐饮却通常不是个好赛道。 因为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 所以餐饮企业没办法大量复制,也就做不大。 但是有一个赛道很特殊,那就是火锅。 火锅通过统一的食材和酱料,做到了标准化,又因为兼容所有食材,能满足任何人的需求,从而成为餐饮里的最大单品。 不过,头部的火锅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比如服务制胜的海底捞,主打一人食的呷哺呷哺。 以上就是消费品的主要赛道和玩家,不过随着消费升级,新的品类正不断创造出来,这是个永远有机会的赛道。 说完了消费行业,我发现已经写了3000字。 认真的你能读到这里,就说明你是一个能够保持沉浸式学习的人,请双击屏幕,为自己点个赞,然后休息一下,我们接下去就步入深水区,聊聊更加硬核的行业。 2、科技行业说到科技行业,大家都会兴奋起来,因为它陡然向上的曲线真的很性感。 不过,投资科技行业要注意,大部分科技股表现性感的时间很短,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 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 毕竟很多产业周期只有三五年的时间。 所以,我就在这里讲两个至少能发展10-20年的方向,新能源车和光伏。 新能源车在很多专业投资人看来,新能源车是未来20年里最大的机会。 因为它相比传统车有太大的优势。 不但环保节能,而且体验感更好,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百米加速。 最重要的是,电动车的智能化更高,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 在自动驾驶下,你可以在车里开会,看电影,睡觉,干任何事情,当然也可以“开车”。 如果你买了特斯拉股票,或者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股票,那么你现在可以点个赞后出去了,因为你已经自由了。 看好电动车行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掌握了新能源车中上游的大部分技术,跟芯片不一样。 这点很重要,这不但意味着不会被卡脖子,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能把利润留给自己,也留给广大A股股民。 新能源车产业链很长,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整车厂,都有投资机会。 投资中上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路线的变化,因为踩对和踩错是完全两个世界。 上游材料: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锂,钴,镍),以及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锂矿龙头。 其中,天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锂矿资源,但由于跨境收购的步子迈得太大,陷入了债务危机,不过到底是手里有矿,股价跌了一下就全涨回来了。 华友钴业、寒锐钴业:世界钴矿龙头。 不过要注意的是,电动车电池路线仍有变数,无钴电池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钴矿的确定性没有锂矿那么强。 当升科技、容百科技:锂电池正极龙头璞泰来:锂电池负极龙头,进入LG化学、三星的供应链天赐材料、新宙邦:锂电池电解液龙头。 我见过至少有2个私募基金经理,就靠这两个公司,在2020年获得了超过5倍的收益。 不过,电池正往固态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不再需要电解液。 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且电解液龙头也已经开始通过投资和研发,做了提前布局。 恩捷股份:隔膜龙头,同样,固态电池也不会有隔膜,恩捷股份也在寻求转型。 中游电池:宁德时代:正与LG化学激烈角逐全球动力电池的老大,国内动力电池无可争议的一哥。 公司技术投入非常坚定,虽然也付出代价,子公司接连爆炸,但无伤大局。 比亚迪:研发出刀片电池,极大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也引爆了汉系列车的销量。 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生产巨头,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一起,常年霸占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4名。 下游整车:下游整车厂有很多,包括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汽车的转型。 这里只列举在A股上市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 比亚迪:比亚迪上面已经提过,它主要的营收还是来自整车销售,推出了好几个朝代系列,刚推出的汉系列纯电动车非常火爆。 上汽集团:叫过滴滴的应该对满大街的荣威不陌生吧,上汽最近和阿里巴巴、浦东新区一起打造高端系列“智己汽车”。 长城汽车:根据业界调研,出乎很多人意料,长城汽车目前是自动驾驶技术积累最好的公司。 三花智控:电动车热控制供应商龙头。 特锐德:充电桩龙头。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充电桩将取代加油站,成为真正的刚需。 光伏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和新能源车很像。 作为成本更低,更环保的发电方式,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在未来社会中的发电占比会从目前的1.7%上升到23%,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光伏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商业模式彻底跑通,不再像几年前那样需要大量补贴,更不会发生无锡尚德那样外国不补贴就只能破产倒闭的事故。 而且,中国企业同样在整条光伏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 光伏的产业链比较简单,从上到下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发电组件——》电能传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光伏发电技术目前还有路线之争,最大的争论有两个,一个是电池片环节,有PERC和HJT两种发电技术。 我们不用管这英文代表的意思,只要知道PERC是现在的主流技术,但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上限。 HJT技术的上限更高,但目前成本不低,业内正在努力降低成本。 另一个就是硅片尺寸之争,目前主流的是180寸大小硅片,但210寸大硅片正迅速崛起。 每次技术和标准路线选择的背后,都是胜利者的无上荣光和无数失败者的黯然退场。 所以,在投资时尽量选择多方下注的龙头。 上游原料和设备:福莱特:光伏玻璃生产龙头福斯特:光伏玻璃的背板和胶膜龙头通威股份:硅料和电池片生产双料龙头隆基股份:硅片生产龙头,并布局全产业链,成为光伏真正一哥中环股份:硅片生产龙头捷佳纬创、迈为股份:电池片制造核心设备龙头,往HJT方向大力布局中游组件:隆基股份:全产业链布局,不解释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光伏组件龙头金辰股份:组件设备龙头下游传输:锦浪科技、阳光电源、固德威:逆变器龙头,光伏发出的是直流电,在运输时为减小损耗,需要转化为交流电,这就需要用到逆变器。 晶科科技:光伏电站运营商龙头3、医疗行业人离不开生老病死,一旦自己身体有事了,会不计成本的花钱。 所以医药行业也是刚需,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医药行业的潜力很大。 投资医药行业要注意两个地方:第一,部分医药细分领域有一定不确定性,体现出科技行业的属性,比如创新药研发。 第二,医药受监管的影响比较大,要注意政策带来影响。 下面是我整理的医药行业图,同样,重点关注红色区域。 1、创新药创新药领域经常出现爆款单品的现象,研发一个成功的大单品,加上专利的保护,足以养活一家几百上千亿市值的公司。 当然,也有用力过猛的,比如著名的吉利德公司,发明的丙肝神药彻底治愈了丙肝,结果病人没了,自己的生意也黄了。 看创新药企业,除了看它的成熟药品,还要重点关注正在研发中的药品和进度,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管线,因为这些才是业绩增长的根本来源。 恒瑞医药:创新药龙头,肿瘤病和心血管病是创新药最大的市场,恒瑞是最大的抗肿瘤药生产商,主要针对胃癌、乳腺癌。 贝达药业:深耕肺癌领域,在研药品数量非常多。 君实生物:深耕鼻咽癌和肺癌领域,仍处于商业化早期。 中国生物制药、瀚森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抗肿瘤细分龙头,但都在港股上市。 华海药业、天宇股份:心血管疾病原料药生产龙头。 人福医药:麻醉剂绝对龙头。 几年前有所膨胀,收购安全套厂家杰士邦,结果股价一落千丈。 之后重新聚焦主业,股价迅速反弹。 杜蕾斯:还是要摆正位置。 康弘药业:眼科血管疾病细分赛道龙头甘李药业:治疗糖尿病类胰岛素的生产龙头华东医药:业务横跨创新药、医药流通和医美,但创新药能力一般。 复星医药:业务较杂,靠投资收购覆盖了医药全产业,但都不精,后来研发成功淋巴瘤药品,开始受市场重视。 新和成:这个严格来说并不是创新药,但它是维生素生产的龙头。 2、外包服务创新药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还有很高的失败概率。 但研发和测试的过程却越来越标准化。 因此,很多创新药公司试图把研发试错的过程给外包出去,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这也就诞生了一个黄金赛道,外包服务。 跟卖铲子给挖金矿的人是一个道理,自己收取稳定的服务费,而且没有任何的风险。 随着专业度的提升,外包也越来越精细化,具体可分为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定制研发生产外包(CDMO),这些都统称CXO。 药明康德:综合性的医药研发外包龙头,覆盖CRO和CDMO领域。 康龙化成:CRO行业龙头泰格医药、昭衍新药:临床前CRO行业龙头药石科技:药物分子砌块领域CRO龙头凯莱英:小分子制药CDMO行业龙头药明生物:大分子药物CDMO龙头普洛药业:专注CDMO领域博腾股份:CMO行业龙头3、中药中药股的投资逻辑比较特别,除了中药本身的价格提升,业绩增量主要来自围绕中药养生功能开发的周边消费品。 片仔癀:中药一哥,生产用于活血的国宝神药片仔癀,配方受国家保护,其中的野生麝香别人无法获得。 片仔癀切入日化领域,面霜受很多年轻女性喜爱。 云南白药:用于跌打肿痛活血的神药,它是国内最大的牙膏生产商,利润也主要来自牙膏。 4、疫苗疫苗分为一类苗和二类苗,一类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比如卡介苗,乙肝疫苗。 二类苗是自主选择性接种的,比如HPV(子宫颈肿瘤),流感疫苗。 一类苗的价格受政府限制,并且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二类苗没有限价,市场还未完全普及,潜力很大。 所以,疫苗股的主要看点在二类苗。 智飞生物:靠独家代理HPV疫苗,成为疫苗一哥。 康泰生物:肺炎和狂犬疫苗生产龙头沃森生物:主打肺炎疫苗和HPV疫苗,但前段时间有个神奇的操作,公司突然想把研发顺利的HPV疫苗低价卖给别人,引来无数基金经理骂娘。 面对质疑,董秘爆出金句:你可以质疑我们的管理能力,但不可以质疑我们的人品。 华兰生物:血液制品公司,切入流感疫苗领域。 顺便讲一讲COVID疫苗,其实我国的COVID疫苗生产不难,国家委托上面这几家都在生产,但由于出了免费接种的政策,反而打压了这几家的股价。 毕竟国家肯定是以很低的成本价采购。 5、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一直是医药业的热门领域,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药不如械”。 因为医药需要经历漫长的临床试验和审核,而器械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但器械同样受政策影响比较大。 最近的集中采购政策,就瞄准了昂贵的器械行业。 原本2万元的心脏支架,被硬生生杀到700元一套。 利润被扒干,股价自然也一起趴下。 不过,由于器械本身市场潜力很大,那些能进入集中采购范围的优质企业,还是能凭借薄利多销,挤走竞争对手,最终获得业绩增长。 迈瑞医疗: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呼吸机、监护仪等生产,受益于COVID疫情。 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一家独大,由于尿毒症无法根治,患者对仪器有长时间的依赖。 乐普医疗、先健科技:研发心血管可降解支架。 大博医疗、凯利泰:骨科耗材龙头。 近年来,医疗行业受监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集中采购制度。 国家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采购,集中谈判,从而压低医药价格。 一次次灵魂砍价的过程,彻底扒掉了医药商利润的底裤。 也让相关医药公司股价大幅跳水。 当然,还有一部分公司,是不受集中采购政策影响的,而它们的股价也往往被错杀。 在这里,我特地整理了一份不受集中采购政策影响的医药公司。 其中不少公司的股价已经在被错杀后开始反弹。 WOC,肉都送到你嘴边了,还不赶紧点个赞,收藏一下!第二部分:风险排雷风险排雷是投资者下注前最重要的一道保险。 不然的话,对于财务造假,会计师有一套专业的排雷手段,不过我们不需要懂那么多,我总结了5个常见雷区,能帮你避免90%以上的坑:1)不符合常识公司的财务数字是公司经营的结果,它有随机性和波动性。 一旦有完美到不可思议的财务数据出现,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常识。 2) 过于优秀大部分情况下,市场充分竞争,人员、资金、信息自由流动,一家公司很难取得远高于同行的效率。 历史证明,很多过高的毛利率最终指向的就是财务造假。 被中概股开膛手浑水公司揭发的辉山乳业,就是谎称自己生产原材料,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毛利率,却最终被无情揭穿。 3) 关联交易这是个会计用语,在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和自己人的交易。 很多时候,公司看上去收入利润很高,但实际上却只是虚假交易,左手倒右手。 在乐视的财务魔术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被层层掩盖的关联交易。 4)大存大贷公司账上趴着很多存款,但同时,公司又拼命向银行贷款。 一般来说,贷款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有很多现金,又在短期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都会选择还掉一部分贷款。 存款和贷款都很高,很多时候就说明这存款并不是自己的,要么是问人借的,要么是伪造的。 嗯,没错,存款也可以伪造,比如著名医药白马股康得新就伪造了300亿存款。 5)商誉过高很多人一定记得18年的商誉暴雷潮。 这里的商誉是个会计概念,在公司收购时候产生。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用30块钱,溢价收购了一个账面只有10块钱的东西,那么就会在账上产生20块钱的商誉。 你可能会问,公司为什么要当冤大头?因为公司看好这块资产在未来能产生更高的现金流,对得起30块的价格。 但如果发现这玩意最终没那么值钱呢?对不起,20块钱的商誉就要减值,从而降低公司的收益。 有时候,商誉造成的亏损甚至会超过公司的资产。 所以,一定要警惕商誉/净资产的比重超过35%的公司。 第三部分:选股的注意事项一、公司再好,也要看价格再好的公司,也要有个合理的价格。 价格太高,来不及消化业绩的增长,股价就没办法继续上涨。 这时在高位进入,就会妥妥成为接盘侠。 永远记住,你真正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单纯地“陪伴公司成长”。 二、警惕估值过高的“抱团股”A股市场正越来越流行机构投资者抱团,很多公募基金为了业绩排名,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一窝蜂地去抱团龙头股,导致龙头股价格被迅速炒高。 一些打着科技、成长型名号的基金,一打开来,重仓股全是茅台、五粮液。 说难听点,这样的机构跟散户没什么区别。 而面对那些被他们炒高的抱团股,一定要有所警惕。 一旦抱团瓦解,股价也是深不见底。 三、挖掘细分赛道机会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其实这句话还要再加个条件,要在市场中赚钱,你需要有超越别人的认知。 因为你要挖掘信息的不对称性,那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除了我上面讲的大赛道和主要玩家,那些不被人关注的细分赛道,也大有机会。 因为少有人关注,就会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 当然,在这篇文章里,我说的大多是大赛道里的主要玩家,没办法覆盖很多细分赛道。 这些珍贵的市场机会,我会在每天的股市投研笔记中分享,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我哦。 好了,看到这里,你已经在选股方向上超越了90%的韭菜,从此省去大量瞎捉摸的时间。 在开始你的投资旅程前,我想再送你三句鸡汤:1、不懂不做,恪守自己的能力圈。 ——巴菲特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遵守,因为世界上的诱惑太多,赚快钱是人的本性。 2、优秀的投资体系,应该是从自我出发,在自己内心先定一个框架,有一个尺子,然后再拿着这个尺子去市场丈量。 “这姑娘看着不错,我要去搭讪”和“我的标准是大胸长腿,这姑娘符合,我去加微信”,是两码事儿。 从历史上看,顶级投资人,都无比专一,都是现有大胸长腿标准,再去加微信。 3、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分为两种:习惯了去做,和习惯了不去做。 看完这篇回答,不能让你赚钱,但行动可以。 如果这篇9000+字的长文,还不能满足你想学投资学到上头的欲求,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的这篇高赞回答:
百济神州中签号
百济神州中签号是指投资者在申购百济神州公司股票时,由证券交易所或相关机构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给投资者的一个独特的识别号码。 这个号码用于确定投资者是否成功申购到该公司的股票。 中签号的产生通常基于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和随机过程,以确保公平性和公正性。 具体的中签规则可能因不同的发行方式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中签号可能通过抽签、摇号或随机分配等方式产生。 这些规则通常会在发行公告或相关文件中详细说明,以便投资者了解并遵守。 对于投资者而言,获得中签号意味着他们成功申购到了百济神州公司的股票。 这通常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喜悦和期待,因为成功申购到热门公司的股票通常意味着投资回报的潜力。 然而,投资者也需要注意风险,毕竟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 总的来说,百济神州中签号是投资者申购该公司股票时获得的一个独特识别号码,用于确定是否成功申购。 投资者在了解相关规则和风险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做出决策。
ubsag和高瓴资本的关系
UBS AG也就是瑞银集团,是高瓴资本的海外账户。
一、UBS AG是什么?
UBS AG就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 。 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 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
瑞士联合银行(UBS)瑞银集团于1998年由合并而成。 瑞士联合银行是著名的,是世界领先的,在私人服务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为四百多万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
瑞银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的私人财富资产管理者,以资本及盈利能力也是欧洲第二大银行。 其中,瑞士银行共设有96个分行,全世界的雇员大约共有名。
瑞银集团的业务主要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及证券和资产管理三大块。
二、高瓴资本是什么?
高瓴资本是一家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公司,主要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2005年成立,创始人是张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高瓴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
高瓴资本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高瓴资本从创立之初起就定位于做具有独立投资视角的长期投资者,目前已在消费与零售、科技创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及先进制造等领域内投资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其中包括爱尔眼科、网络、腾讯、京东、携程、去哪儿、百济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递、蓝月亮、滴滴出行、美团、蔚来汽车、孩子王等。
请问谁知道瑞士银行UBS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发展历史,核心业务,营销业务的具体内容?急!!
中国香港有瑞士银行的分行
UBS in Hong Kong, 52/F, Two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0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0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viewImagekeyId=2755
52/F, Two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Hong Kong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0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0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Capital Asia Pacific (HK) Lt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Derivatives Hong Kong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East Asia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Holdings Asia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Hong Kong Nominees Lt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Investments Lt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Nominees Asia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Securities Asia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参考:appsubs/locationfinder/images/arrow
UBS Warburg Finance Asia Limited
Street Address:
52/F, Two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8 Finance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elephone:
+852-2971 8888
Swift No: 1)
Business Hours:
Mo-Fr 9am - 530pm
Driving Directions:
Two IFC stands on the water front of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with convenient access:
- Five-minute walk from MTR Hong Kong Station
- Five-minute walk from Central Ferry Pier
- Drive from Connaught Road Central and turn North into Man Yiu Street at Connaught Place
,我找不到分行, 但系录自invest/PageControl/ShowDynamicxact=newsdetail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 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 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 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 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 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 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 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 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 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①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 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 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 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 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表1是2001-2004金融年度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按资本规模的全球排名和主要指标变动状况,资料反映出近几年各项财务指标的进展状况,《银行家》杂志排列的指标较多,在此作者只截取了其中部分主要指标,另外,《银行家》杂志采用的是多重排名的方法,即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Core One Capital)为主要排名指标,另外辅之以按照银行资产、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率等排名。(表1采用的是资产(Assets)排名)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 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 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 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图1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了动态比较。 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 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TMT)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 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成功的经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无疑是全球最成功的银行之一,足可以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花旗集团及汇丰控股媲美,这与它的市场选择、业务取舍、团队精神、风险控制等因素密不可分。
市场选择
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伊始,不过是一家在瑞士有绝对市场份额、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金融机构,虽然客户遍及全球,但业务范围主要局限在瑞士国内,在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而瑞士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饱和度高,要谋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未来的发展,向外扩张成为必然。 欧洲本土虽然轻车熟路,也有相当的业务基础,但经济不甚景气,各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进入前景不太明朗,瑞士联合银行采用了“守”的战略,只谋求巩固欧洲这一片基本阵地。 亚洲当时正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相对有限且进入难度较大,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将其摆在次要位置。 美国金融市场庞大,进入壁垒少而自由度高,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高层毫不犹豫选择了美国市场。 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区位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经过几年拓展,美国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地,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都远远超过1/3。 2004年来自美洲(95%以上的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利润首次超过来自瑞士本土的利润,达到3891%,按照目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进展,2005年这一比例肯定超过40%。 有理由相信,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还会越来越大。
业务取舍
仅仅进入美国市场并不能保证一家银行能够像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一样成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的另一砝码是在业务领域有进有退,张驰有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行业取舍的基本原则是:进入自身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放弃自身有比较劣势的业务;进入前景明朗的业务,放弃前景不明的业务;进入业务互补的业务,放弃业务重叠的业务;进入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的业务,放弃可能高收益但肯定高风险的业务;扩大代理业务,减少自营业务;在公司业务和私人业务的选择中,重点发展私人业务。
对于任何银行的管理高层,要进入某些业务或实施某些收购比较容易,而要主动放弃某些初期拥有的业务却非常困难,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管理高层在业务取舍方面显示了非常的魄力。
首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第一家原来曾经拥有大量保险业务有主动退出的大银行,在其它许多银行还在热衷于对保险业的进入而实施全能化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选择了主动退出。
第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主动放弃了高收益证券和对冲基金投资,几乎完全撤出这两大投资银行趋之若骛的领域,也大量减持了泡沫过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股份,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灾。
第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购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在选择合适的购并对象实施购并时将其整合进自身业务,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收购普惠公司(Paine Webber),看重的是它的美国著名零售经纪商(Retail Brokerage)的特殊地位。 普惠主要以市政债券承销(Municipal Bond Underwriting)而闻名,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尽管这一业务有相当的市场规模,由于利润偏低,普惠公司对于其它银行没有多少吸引力,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一收购初期也不被大多数分析家看好,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认定了普惠,因为普惠的业务与华宝的业务几乎没有重叠,是一笔互补性很强的交易,收购使它能够在美国市场获得新的盈利空间。 现在分析家们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笔交易未来有很好的前景,它不仅仅只是填补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资产聚集的缺口,而且可以通过普惠帮助银行整体成长。 有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建立公认度和吸引出色的专业人才”。
由于自营业务存在巨大风险,但代理业务几乎没有风险,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便主攻代理业务。 在代理外汇交易领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处理全球交易量的大约12%,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也是美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根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占全球交易量的九分之一。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会由于内耗降低效率和丧失竞争力,瑞士联合银行成功的关键,是由于它打造了一个单一的企业文化,它吸收的大量的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企业的人才,唱的都是UBS的同一曲谱。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深知,谁经营品牌,谁累积财富。 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单一品牌的打造,1998年它就放弃人家视为“金字招聘”的SBC品牌,而全力树立UBS品牌,2005年,它又将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无疑有助于整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这部庞大的金融机器。
实行单一品牌有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会像瑞士信贷集团一样在集团内出现独立王国,也不会出现专业人才各伺其主而产生内耗。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员工心中只有公司利益,员工们相互协作,业务协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集团的整体壮大。
当然,只是实施单一品牌战略并不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培养的全部。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忠实人才的合力配置,做到人尽其材,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才能。
风险管理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的成功,与它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密不可分,有分析家形容现在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待风险“就像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
在业务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宁愿选择利润率偏低但收益稳定的业务,在客户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重点拓展高净值(HNW)客户,即不止是关注客户的交易规模,也同样关注它们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所以它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滚动了庞大的资产,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回报率。 有资料反映,近几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低风险的私人银行业务利润已经与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风险管理成功的一大诀窍是套期保值产品的开发和运用。 它聘任了大批套期保值业务专家,开发了一批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种具有风险的业务之中。
在金融分析家的印象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高度集中,而且极其保守。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不助长任何对风险的偏好。 很多分析家还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风险的局外人”。 什么地方有风吹草动,它就不会卷入、或将其头寸套期保值甚至不建立任何业务关系。
正是由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风险的谨慎态度,保证了它在全球经济并不甚景气、欧洲银行效益普遍不佳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UBSAG是什么意思?
UBS AG就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
UBS AG 现在在中国持有股票包括:深纺织A7820(万股)
柳工
北海港9019
瑞士银行的英语ubs ag中ag什么意思?
UBS AG就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 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 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
瑞士联合银行(---UBS)瑞银集团于1998年由合并而成。 瑞士联合银行是著名的,是世界领先的,在私人服务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为四百多万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
瑞银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的私人财富资产管理者,以资本及盈利能力也是欧洲第二大银行。 其中,瑞士银行共设有96个分行,全世界的雇员大约共有名。
该行是一家全能银行,为国内外客户(企业、个人、公共机构等)提供广泛的银行服务,其中包括流动资本贷款、建设贷款、特别融资、国际商业贷款、出口融资、项目融资、证券信贷与担保、投资咨询与托管、证券交易、证券管理与间接贷款、发行并经销股票、债券和票据,从事 银团贷款,经营外汇、银行票据、贵金属,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从事转移与支付等等。
瑞银集团的业务主要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及证券和资产管理三大块。
外国公司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公司法律形式,有限责任公司(GmbH)和股份公司(AG)是通常被外国企业首先选择的公司法律形式。 UBS AG指的是瑞士银行有限公司。 AG 中的AG是德语Aktiengesellschaft股份有限公司的缩写,等于英语的Inc
标签: 百济神州股票投资指南 风险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