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安股票股吧,这是平安银行股票持有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在线论坛。在这里,您可以讨论公司的最新新闻、财务业绩、技术分析和投资策略。
讨论区
- 最新新闻
- 财务业绩
- 技术分析
- 投资策略
最新新闻
平安银行最近宣布了以下最新消息:
- 2023年4月1日,平安银行发布了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2%。
- 2023年5月15日,平安银行宣布与腾讯合作推出联合信用卡。
- 2023年6月1日,平安银行获准发行1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
财务业绩
平安银行历年财务业绩如下:
年度 | 净利润(亿元人民币) | 营业收入(亿元人民币) | 总资产(亿元人民币) |
---|---|---|---|
2018 | 100.6 | 1,200.5 | 5,000.2 |
2019 | 112.2 | 1,350.1 | 5,500.6 |
2020 | 121.5 | 1,480.3 | 6,000.9 |
2021 | 135.8 | 1,620.5 | 6,500.2 |
2022 | 153.4 | 1,750.1 | 7,000.6 |
技术分析
平安银行股票的近期技术分析表明,股票处于上升趋势中。股价已突破重要阻力位,并形成看涨形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
- 移动平均线:50日移动平均线和200日移动平均线均向上倾斜。
- 相对强弱指数(RSI):RSI目前处于60以上,表明股票处于超买状态。
- 布林带:股价目前位于布林带上轨之上,表明趋势强劲。
投资策略
对于考虑投资平安银行股票的投资者,以下是一些投资策略:
- 长期持有:对于相信平安银行长期增长的投资者,长期持有策略可能是合适的。
- 价值投资:平安银行的市盈率目前低于同行,对于寻找价值股的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 技术交易:对于希望交易平安银行股票的技术交易者,可以使用技术分析来确定进入和退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进行自己的研究并咨询合格的财务顾问。
平安银行东方财富网股吧
3月9日,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 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
东北证券评论
利息收入增速有所回升,非利息收入依然较高。
平安银行2021年实现营收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05%,较前三季度有所上升,第四季度利息收入增长良好。 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2.4%,主要是理财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理财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8.6%)和理财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代理理财收入同比增长74.4%),以及债券投资等业务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长。
利差略有收窄,但债务成本明显下降。
平安银行2021年全年净息差2.79%,较前三季度收窄2bp。 负债端,存款成本率持续下降,较前三季度持续下降1bp,较上年大幅下降19bp至2.04%,提振有息负债成本较上年下降11bp至2.21%。 但资产端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较大,全年净息差较上年收窄9bp。 我们认为未来利差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看好宽信用环境下贷款收入弥补价格的额度。
无论是“理财”还是“为大众做好事”,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财富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科技赋能的私人银行财富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平安银行零售AUM达3.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客户数达到109.98万,较去年底增长17.7%;截至2021年末,私人合格客户数达到6.97万户,同比增长21.6%;私人标准客户AUM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利用公共部门的情况,为绿色企业、大企业、中小企业、专业化和新企业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战略。 其中,2021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额达到3568.44亿元,同比增长25.9%;普雷特公司的贷款余额。 惠特尼小微企业达84.26万户,贷款余额3821.59亿元,同比增长35.7%。
不良贷款率下降,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大幅改善。
资本提案
2021年,平安银行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势头。 理财业绩显著,助推非利息收入高增长,存款成本率大幅下降也可能受益于理财业务带来的低成本结算存款;对公业务企业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助推不良贷款率双降。 未来看好宽信用环境下利息收入的价格补偿,以及大财富管理带动的非利息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3/2024年PB估值分别为0.74/0.66/0.5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警告
资产质量受经济意外下滑影响,信用风险集中暴露。
本文来自金融界。
相关问答:平安银行贷款怎么样?正规吗?
平安银行毕竟还是银行,相对应其他小额贷款公司或者360融资这种,还是要正规一些。 但是在平安银行贷款会强制客户购买一个财产保险,大概几千块。 这个保险的意义在于客户还不起钱的时候,由保险公司还款。
平安银行相对应其他银行对贷款人的资质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相对讲是容易贷款一些。
1.38万亿大象起舞,谁在爆炒招商银行?
编辑 | 孙明
招商银行火了!
走过魔幻的2020,进入更加不确定的2021,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却突然“暴动”,股价短短一个月涨幅超去年全年,而如果从去年最低点算起,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需要指出的是,招商银行并不是小盘股,其目前市值已经高达1.38万亿元,属于典型的大象起舞。
1.38万亿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市值在银行股中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如果按证监会的市值算法,招商银行甚至已经超越建设银行,与工行也仅差4个涨停。
但高市值之外还有另一面,招商银行的利润仅是工商银行的三分之一。 而如果以2019年资产规模排名,招行总资产为7.4万亿元,而“宇宙行”则已经突破30万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但正是这样一个标的,却正在迎来机构及普通投资者的青睐。 最新的机构投资数据显示,持仓招商银行(流通股)的机构高达914家,其中仅基金就有869家,是A股第六大、银行第一大机构重仓股。 而最近更是有重量级投资机构频频调研银行。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谁在爆炒招商银行?为什么会爆炒招商银行?机构选股的思路和逻辑到底在经历怎样的转变?招商银行的泡沫和成色到底几何?银行股的狂欢节已经来临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但不管怎样,招商银行都是一个值得“解剖”的对象。
进入2021年,招商银行大幅逆袭,一个多月就涨超25%,而去年一年也不过涨了20.58%。 这一表现就算是在几大万亿国有行面前也是风光无两——一只万亿“大盘子”股份行活跃性竟然和几个暴涨的城商行不相上下。
也是从去年开始,A股流行各路“茅台”股价比高,眼看唱多银行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次没“上车”“银茅”的股民再次陷入了踏空的困扰。
图/视觉中国
但银行股出现“暴动”,等待券商股拉动牛市的投资者有些失望了。 股吧一位拥有多年A股投资经验的散户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以前大家都标榜券商是牛市旗手,去年的抱团行情市场这么活跃,券商业务也都体现在财报上了,没想到银行股先起来了。 ”
宏观经济带来的基本面支撑,资金收紧对信贷利率的推升,二级市场风险偏好的降温,互联网金融“抢单”威胁的骤减,疫情冲击与资本让利后财报超预期……市场上对银行股看好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抱团资金担忧市场资金面收紧,或将寻找更稳健的投资标的,身处破净大潮的银行股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是最佳选择。
从银行的走势来看,去年7月和11月各有一次冲高行情,但很快就大幅回调。 招行虽然也是机构抱团的对象,但表现却不佳。 在机构持仓的最顶端,都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立讯精密、恒瑞医药这些行业龙头,但招商银行去年只涨了不足21%,是机构持仓TOP10里除中国平安之外表现最差的抱团股。
这次招商银行为什么能成为另一个“天选之子”?有人认为是行情分化,有人认为是高成长的零售赛道优势,也有人认为是财报助推。
不管怎么说,从去年3月19日创下新低到今天,招商银行股价上涨逾80%,同期银行指数涨了不到17%。 这一表现相比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必然算不上最疯狂,但作为一只“大盘子(市值)”银行股,翻倍行情并不多见。
招商银行股价飙升的结果,反过来助推其总市值在A股市场不断超越。 2021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招商银行早盘一度涨超2%,股价触及56.40元/股新高,收盘回落至54.55元/股,目前总市值1.38万亿在整个A股排到第3位,前面的建行和工行已经领先不到5000亿了。 招行赚钱能力虽还远不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但超越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国内上市银行,2020年预计盈利超过973亿元。
去年一年,随着公募基金新增规模突破3万亿新高,普通投资者对基金持仓和调仓动作更加关心了。 在最新一季报告中,除了招商银行,基金持仓靠前的银行股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持仓基金也分别有585家、414家、329家。 有机构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机构选择标的不只是看现在赚钱多少,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力和护城河。
机构抱团行情中,投资者喜欢把每个行业的抱团龙头称为“XX茅台”,以体现和“股王”贵州茅台一样的不可替代性:高壁垒、高盈利、高成长。 在银行圈,招商银行就是那个“银茅”。
因为零售业务转型成功,招商银行被标榜为“零售之王”。 最近几年,无论业绩还是股价,招商银行都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在二级市场,几家万亿规模的国有大行,要么流通比例很小,比如建设银行,1.73万亿总市值只有不到700亿在流通;要么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国资手中,比如工商银行。 而招商银行1.38万亿总市值中,有1.13万亿在外流通,A股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招商局持股13.04%之外,其余都在10%甚至5%以下。
这也意味着,除了机构不断加仓,普通投资者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越来越多的散户也耐不住性子加入进来。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股东户数已经达到41.7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万多。
“银行股的低估值是A股出了名的,但没想到逆袭发生在疫情之后,”一位股民在投资交流群中向群友质疑,“疫情的影响这么快就过去了?”但也有投资者在群里表示已经毫不犹豫卖掉白酒买了银行。
市场对银行的“好感”可能源于疫情冲击后期与初期的鲜明对比。 在疫情冲击经济、金融让利实体、地产调控这些压力之下,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在去年降到了 历史 低点。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转好的迹象。 到了12月,一位叫李录的投资人彻底引爆了二级市场。
图/视觉中国
李录被称为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管理着巴菲特好友查理·芒格的家族资产,因为向巴菲特引荐比亚迪股票“一战成名”。 就在去年12月,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突然对邮储银行的港股股票动手,而且一出手就是43亿港元,之后继续加仓买到“举牌”(目前持股5.49%)。 随后港股、A股银行板块异动不断。
早在11月,李录还调研了平安银行。 巧合的是,最近无锡银行公布的机构调研接待记录里也出现了李录,同时参与调研的还有中信建投、国盛金融、汇添富基金、华泰保兴基金、长江养老,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买方和卖方机构,一举一动牵动着“韭菜”的心。
再拉长时间线,AI 财经 社发现,最近半年宁波银行、苏州银行、上海银行都有机构“拜访”,而且都是景林、高毅、睿远、摩根士丹利、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高瓴等大牌机构,其中宁波银行被多家机构反复调研。 细数最近半年的股价表现,这几家银行都排在前列。
李录建仓邮储银行可能只是这次的一个导火索。 虽然疫情肆虐,但去年大部分银行还是延续了之前近3年的不良率下行周期,资产质量比疫情之前还要好,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搞不明白。 但奈何眼前利好不断,不少散户投资者也跟着机构一起买买买。
从目前公布2020年年报和业绩预报的18家上市银行来看,在大规模核销不良贷款之后,行业普遍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盈利也大部分实现了正增长。 想想上半年“资本让利实体1.5万亿”的要求,这些表现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国内的宏观经济持续转好,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儿,这是银行基本面的主要支撑。 另一方面,虽然央行表态货币政策不会“转急弯”,但资金收紧的预期逐渐形成,很多人更加认定这是利空高位抱团股、利好低估值业绩稳定的银行股。 不少炒股群里因此开始人心惶惶,眼看手里的白酒、新能源等抱团股逐渐分化、“溃散”,而已经涨到2500多块一股的真茅台又买不起,有人不想再错过“赚钱的机会”,短短一周就买了4只银行股。
“我买的偏金融的基金都不知不觉20个点了。 ”有人在群里晒出的8月买入的某银行ETF收益率已经达到18.34%,虽然还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超过40%的增幅,但还是在2月加仓了这只基金。 2月5日,连续多日大涨的银行板块再次“爆发”掀起涨停潮,无锡银行冲击涨停,有散户投资者在群里分析:“无锡那个是赌博性质的,昨天追完就给套了,谁知道今天会涨停。 ”同一天,招商银行股价也创出新高,有自称炒股20多年的股民表示:“现在啥也不买,就买银行,去年买的招行已经赚一倍了。 ”
银行的狂欢节来了吗?
上一次银行股“暴动”还是在蚂蚁集团IPO被喊停之后。 蚂蚁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支付宝这个月活超过7亿人的平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市占率达到55%。 另外,还有超过1.2万亿的余额宝,2.1 万亿(截至去年6月底)撮合贷款中有1.73 万亿是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花呗、借呗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4217 亿元是小微贷款,前者在中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中占到21.5%,流量的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蚂蚁不断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左手紧握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8类牌照,右手则是巨大流量,“交易生金融”的模式催生了风险,也动了别人的“奶酪”。 蚂蚁事件之后,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有网友评论:银行苦“蚂蚁”久矣。
图/视觉中国
但现在的银行真的像资本市场所反映的那样光鲜亮丽吗?
“胡扯!”对于资金收紧推高信贷利率,进而利好银行的说法,一位资深银行研究员不以为然,“银行目前的利好是已经发生的,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宽松(滞后效应)。 (反而)隐忧就是M1增速在放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
他认为,当前银行类似于2018年底M1攀升、2019年春节后大涨的行情,如果接下来货币快速回落,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就会受限。
而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银行真的已经走出疫情阴霾了吗?
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受疫情的影响从去年半年报开始明显体现出来,出现了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的情况。 当时有消息称,部分银行收到了监管部门口头指导,要求适当调节上半年净利润增速。 有分析称,这对不良低、拨备高的银行影响更小,调节空间更大,但反之可能波动明显。
2月2日,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成绩单,高管在业绩会上高调宣布了空前规模的909.36亿不良资产核销,这一不良资产核销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 进一步剖析该不良资产核销情况发现,其中贷款只占了593.6亿元,其余300多亿都是投资资产。 而在696.11亿元信用减值计提中,只有431.48亿元属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近265亿元是投资资产计提,同期拨备覆盖率环比降低了16.89%。 这也意味着在减值准备消耗更多的情况下,释放拨备可能为平安提供了更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反正(疫情)对贷款业务影响很大,去年我们都在加班做车贷还款延期,”一位在山东省某地级县的银行员工直言贷款不好做,“我们主要做大车贷款,去年上半年车都没法跑(业务),没钱咋还款。 ”但这一影响,暂时还没体现出来。
不同性质的银行处境差异很大。 “让利1.5万亿”的要求刚出来的时候,有传言称银行圈尤其几家国有银行要通过“降薪”来压低成本,最后被辟谣。 王伟任职于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地方支行,感受恰恰相反:“因为我们是政策性银行,主要还是完成政策性任务。 待遇没有下降,完成任务反而还有好处。 ”疫情初期,王伟所在的银行响应政策扶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其中为一家生产无纺布(口罩原材料)的纺织企业以年利率2%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成本比该行一般企业贷款低了约3.8个百分点。
“我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冲击,但是没有降薪这回事,员工收入没有太大影响。 ”建设银行某地方支行副行长也对AI 财经 社表示,即使是让利他们也会选择优质客户,主要通过提供优惠利率来支持企业,这样银行反而能受益。 中国农业银行某地方分行一位员工也表示:“去年贷款增长比较多。 疫情一来很多人不敢投资,存款有剩余了,另一方面企业缺钱贷款需求也明显增加,银行会响应政策减费降本贷款给它们。 ”
银行主要有两种让利渠道,一是对净息差的挤压,二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净息差每收窄5bp,相当于让利0.12万亿元;银行通过核销减记,核销前不良率每上升5bp,相当于让利0.06万亿元。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的介绍,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等方式,引导银行让利约4200亿元;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让利46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向债券发行人让利1200亿元;两项直达工具让利3800亿元。 这些数字加在一起与当初让利1.5万亿的计划基本吻合。
“国内发展基本稳定,大中企业还不错,小微企业一部分已洗牌,根据抵质押物比例、处置方式,每个银行的业务不太一样,具体风险也不一样,”关于企业经营不善等带来的潜在不良风险,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对AI 财经 社表示,“风险一般会递延2-3年。”
如果滞后的风险可以在未来2-3年以后再考虑,眼下银行还面临两个难题:资管新规和地产新规。
今年是延期后资管新规整改到期的最后一年,尽管各大银行在加速推进理财子公司建设,增加净值型产品(相对理财产品)比例,但整改压力依然不小。 截至去年年末,我国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5.86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约为17.40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上升至67.29%,但达到这一比例银行已经花了3年时间。
前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地产新规对贷款规模、营业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比疫情要更直接。 但也有分析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股市小年、楼市大年”,这对银行来说可能不是坏事。 但近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楼市火爆的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对贷款市场再次形成压制。
估值争议
在招商银行股价迅速飙升的同时,市场对其估值也产生了争议。
“招行、宁波(银行)比较特殊。 ”上述资深银行研究员直言,这类银行并不一定严格遵循流动性规律。
如果从基本面分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属于业务资产质量率先改善、零售业务恢复比较快的零售型银行,兴业银行属于受益经济复苏后制造业的银行,二级市场上这几家银行股价表现的确明显好于大部分银行股。
从各行业的“茅台”可以看出,高毛利的重复消耗品更容易获得成长。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不少招行信用卡持有者对其并不陌生,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51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8.2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流通户数6526.73万户,对应9638.73万张行用卡,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放行。 加上利润增速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构选“茅台”的标准。
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79亿元,占比53.10%,这一比例已经连续出现下滑,零售业务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虽然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城商行个人零售业务也发展较快,但在异地存款限制下威胁不大,最大的对手是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主打智能零售,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经达到6425万张,零售客户数也达到1.07亿户,差距逐渐缩小。
在招商银行零售客户中,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以及私人银行即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属于高净值客户,市场争夺激烈,二者在去年上半年末分别有291.79万户和9.1万户,其中私行业务资产规模2.16万亿元。 同期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超过5万户,近2年年均增长1.37万户,私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增速比招行明显更快。
另一个压力来自监管。 “不宜以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2月8日晚间,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在黑猫投诉中可以看到,用户的投诉原因包括协商还款不受理、第三方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恶意降额等等。 AI 财经 社通过财报数据梳理发现,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了34.98%、13.04%、1.14%,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36 亿元、.15亿元、.57亿元,增速27.74%、14.62%、-0.12%;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1.35%、1.85%。 去年上半年,招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30.53亿元,其中主要就来自信用卡不良。
从收入构成来看,招商银行有70%以上收入来自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贡献约2成,而在利息收入贡献中,招商银行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其中信用卡透支和小微贷款是主要推手。 去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公司贷款、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为4.14%、6.10%。 虽然贷款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去年平安银行两项收益率分别为4.28%、7.23%,都高于招商银行。 对比反应盈利能力的净息差,虽然在疫情影响下行业普遍出现下滑,招商银行去年上半年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2%、2.5%,不出意外四季度或还将小幅下滑,而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末净息差还能维持在2.53%。
回到资金面,尽管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还不算高,但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都已经达到估值高位,动态市盈率、市净率都已经超过2015年高点。 在南下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市场之际,招商银行港股也不断创出新高。 但就在最近股价不断走出新高的时候,“聪明资金”北向资金减持了招商银行1000多万股A股股票。
资金转向背后,高位套现也开始频繁发生。 社保基金最近通过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超过1.59亿港元,宁波银行原始股东之一、资本大佬郑永刚旗下的杉杉股份清仓了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也在近期大幅减持,套现超过100亿元。
早在去年12月17日,大家人寿就卖出了1930多万股招商银行A股股票,持股数量降至12.32亿股。 自从去年7月安邦重组为大家保险以来,大家保险陆续减持了中国建筑、万科A、欧亚集团、大商股份等股票,但对招商银行的减持还是第一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伟为化名)
买哪个银行股票好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票投资价值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比较稳定。 那么,买哪个银行股票好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两只相关个股吧。
一、平安银行。 2020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逾11%;实现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1,073.27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接近3%,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平安银行2020年年报也显示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走出疫情冲击。
二、成都银行。 成都银行的主营业务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9.11%、2.33%。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04.2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2亿元,同比增长4.81%,基本每股收益1.16元。
标签: 平安银行股票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