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TSM)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指南将深入探讨台积电的投资机会,分析其增长前景和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增长前景
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增长
- 半导体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 人工智能、5G 通信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台积电的领先地位
-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厂,拥有业内最先进的技术。
- 台积电与苹果、高通和英伟达等领先科技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台积电的产能扩张
- 台积电正在积极扩张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 该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斥资数十亿美元扩建现有工厂和建立新工厂。
风险因素
市场竞争
- 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台积电面临来自三星电子、英特尔等公司的竞争。
- 新兴的半导体制造商也可能对台积电的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技术风险
- 半导体技术不断发展,台积电必须不断投资研发以保持领先地位。
- 制造过程的复杂性,也可能带来技术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 台积电位于台湾,地缘政治环境不稳定。
- 台海局势可能会对台积电的运营和股价产生重大影响。
估值风险
- 台积电的股价具有较高的估值,可能存在估值风险。
-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较强,股价可能会出现波动。
投资策略
鉴于台积电的增长前景和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投资策略:长期投资
- 对于相信台积电长期增长的投资者,建议采取长期投资策略。
- 半导体行业是长期增长趋势,台积电作为龙头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分散投资
- 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应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集中于台积电。
- 可以考虑投资其他半导体公司或相关行业。
关注财务业绩
- 在投资台积电之前,应仔细研究其财务业绩,包括营收、利润率和现金流。
- 持续关注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业绩和风险。
时机把握
-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半导体行业和台积电的股价走势。
- 在股价下跌或行业出现回调时,可能是一个买入的最佳时机。
总结
把握台积电投资机会需要对增长前景和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台积电作为半导体产业龙头,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竞争、技术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估值风险。通过长期投资、分散投资、关注财务业绩和时机把握,投资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把握台积电的投资机会,并降低投资风险。芯片-汽车-图灵体系结构杂谈
芯片革命:汽车电子与图灵架构的交融与挑战
全球半导体短缺的紧张局势似乎正在缓解,然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呈现出了复杂的一面。 近期,像英伟达、英特尔和台积电这样的行业巨头股价遭遇重挫,英伟达股价跌幅超过50%,反映了市场对于芯片供应和需求失衡的担忧。 费城半导体指数的大幅下跌,预示着半导体行业可能进入了严峻的低迷期,预计未来还将面临至少25%的下滑。
WSTS的数据显示,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的第二季度营收下滑1%,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显著增加。 市场预期的“戴维斯双杀”理论,即估值下降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打击,正在引发新一轮的股价回调,尤其是消费芯片市场,智能手机和PC的需求疲软,预示着芯片产业链的业绩和股价将进一步下滑。
消费市场冷却与半导体厂商的困境
疫情后一度引发的芯片短缺已经反转,消费市场降温,利率上升影响企业的采购决策。 库存高企和景气度下滑导致芯片厂商的股票遭受重创,例如英伟达市值缩水过半。 除了美国出口限制,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和挖矿业务萎缩,中国市场需求减少,共同推动了游戏业务的下滑,如英伟达游戏业务下降33%,数据中心业务也因高端芯片禁令而受限。
英特尔和AMD同样面临困境,PC市场需求的放缓、库存压力以及增长预期不足,使得AMD股价跌至55%低位,AMD CEO强调要在服务器和游戏主机市场取得突破。 高通和联发科的股价同样受到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高通跌35%,联发科跌50.6%,分析师警告联发科的营收可能面临压力,毛利率前景堪忧。 存储市场也进入下行周期,三星、SK海力士等大厂股价大跌,内存和闪存价格下滑预示着2023年存储业业绩将承压。
在半导体市场的变革中,电动汽车市场成为一股亮点。 汽车级应用成为模拟芯片增长的引擎,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和传感器需求激增,推动了2021年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74.67亿美元。 尽管面临价格压力,电动汽车市场的稳定需求为模拟芯片厂商提供了抵御市场波动的防护盾。
创新与转型:大疆车载的挑战与选择
大疆车载在智能驾驶领域采取非主流路径,如使用无人机数据采集,与特斯拉等主流厂商的技术路线有所区别。 览沃激光雷达技术的旋镜方案曾面临适配和性能挑战,但大疆车载在双目摄像头和鱼眼镜头的创新上引领行业,尽管非主流路线可能导致量产延期,他们仍坚持从基础能力出发,通过务实的L2级城市辅助驾驶技术积累口碑。
富士康跨界造车,虽然Model B和Model V的命名引发市场猜测,但其真正意图在于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寻求多元化发展。 富士康计划通过MIH电动模块化平台服务全球,模仿特斯拉的策略并非其目标,而是寻求在电动汽车市场中立足并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交融中,自适应AI系统通过学习和反馈提升效率,而Gartner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强调可持续性、元宇宙和AI安全。 图灵奖作品《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成为深入理解技术演进的基石,特别是RISC-V技术的发展,它预测了定制体系结构在通用处理器竞争中的未来角色。
经典著作的与时俱进
《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6版以权威性与时俱进,包含了RISC-V技术的最新进展,被赞誉为工程师的实用指南。 这本书探讨了性能增长、编译器优化和云计算等关键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洞悉定制体系结构的潜力和未来趋势。 作者约翰·L.亨尼西和大卫·A.帕特森,作为图灵奖得主,他们的贡献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体系结构领域的宝贵资源。
这是一部专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编写的书籍,旨在紧跟快速发展的体系结构领域。 通过审读者们的审阅和建议,本书内容得以精益求精,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学习资料。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球芯片短缺的困境?
一、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产能下降。 疫情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国际疫情迟迟无法彻底控制,病毒传播风险一直存在,防控力度小,防控措施滞后,导致芯片生产厂商无法全负荷生产,生产效率下降。 再者,由于芯片本身制造工艺流程复杂,高端芯片不同生产环节更是由全球不同厂商来完成,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运作,整个芯片制造流程便会陷入停滞,造成整体的产能下降,芯片源头供应量减少,但市场需求量依旧在递增,此消彼长,自然就造成了全球电子行业芯片短缺。 二、美国断供,加剧了芯片短缺状况。 美国将华为、中芯国际列入实体名单,禁止向其供应半导体元件与材料,意图通过彻底断供来遏制头部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自身对市场的掌控力,本就短缺芯片的年景加上刻意的针对,加剧了国内芯片短缺的状况。 作为科技领域新兴的人工智能行业,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又会面临怎样的影响?未来又将朝什么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可以用“短期无虞,长期影响较大”来说明芯片荒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是智能算法,算法是决定产品“智能化”的内核因素,而算法要落地到实际应用中,依旧需要芯片来承载;国内人工智能行业依旧处于展露头角的阶段,许多基础的智能算法对芯片性能并没有过于极端的要求,而28nm制程的芯片足以满足多数智能产品需求,目前在28nm制程的芯片上,我国是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国内芯片厂商目前的能力可以保证这个水准的芯片供应。 对于断供的尖端7nm以及5nm制程的高端芯片,除了高端智能手机应用外,其他智能产品短时间内不会应用如此尖端的芯片。 其次,尖端芯片供应是整个行业都在短缺,供不应求是行业常态。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通常会选择在核心算法上进行优化以匹配现有的硬件水平,且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应用程度对硬件需求也不高,市场处于培养成长阶段,从成本方面来看,高端芯片也并非主流配置。 最后,芯片短缺对人工智能行业长期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主流市场可能需求不大,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实验依旧需要尖端芯片进行落地应用,尖端芯片如果长期断供,对核心算法的升级会造成影像,也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尖端技术的进步。
孙兴杰:拜登画了个大饼,台积电投资美国能吃到多少?
直新闻: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参加了台积电在美国新工厂的典礼,并且宣布制造业回归美国,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对拜登总统来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是一个符号,是他上任之后不断推动产业补贴政策的一个成果,比如说《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这些法案促成了台积电的投资。 但事实并非如此,台积电到美国投资也不是拜登政府法案的结果,至少从时间线上看是没有因果联系的,至于说,台积电在美国投资是不是代表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拜登个人的意愿。 从拜登高规格参加台积电的典礼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现象:第一,制造业回归或者说加强对战略科技的介入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台积电投资美国跨越了特朗普和拜登,拜登也将这一项目作为自己的政绩,并不在乎这其实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口号的一部分。 第二,美国政府已经将战略科技产业作为安全战略的重心,除了通过一系列法案之外,还改变了以往的经济政策的理念基础,以强势姿态扶持或者改变企业的决策。 与拜登一起出席活动的还有一众美国科技巨头,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美国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纯粹依靠市场推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出现。 现在美国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同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因此,这是美国将半导体产业战略化和安全化的表现,不仅是两党的共识,也可能是政企共识,相关的企业当然会获得数额不菲的补贴和扶持。 第三,台积电投资美国并不全是市场行为,也涉及到产业从台湾向美国的转移,半导体产业在空间中的重新分配。 对台湾地区来说,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代表着产业转移,相关的人才和配套也要到美国,现在岛内有些人担心台湾产业被掏空,也不是杞人忧天。 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大规模转移无疑是消耗台湾的产业实力,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不小的冲击。 除此之外,半导体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逻辑上来,在美国投资也要权衡利弊,尤其是看美国有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以承接台积电,并且能够降低台积电的成本,现在来看,美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制造业相关的配套设施、人力和人才培养也跟不上,至于说拜登政府画的补贴大饼,台积电能吃到多少还是个问题。 直新闻:有媒体报道说,“苹果公司加快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的确最近一些消息也传出,苹果公司在调整其全球化的布局,越南、印度越来越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尤其是最新机型的组装和生产不仅在中国,还分配到了印度,由此带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苹果公司是不是将生产组装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去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苹果公司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它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苹果的动向就非常受人关注。 苹果的市值、体量以及在产业体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战略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 从战略层面来说,苹果公司的调整会带来相关产业全球布局的变化,背后则是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时代,苹果的确具有强烈的战略含义。 正因如此,苹果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 特朗普政府时期就要求苹果公司回归美国,苹果也计划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战以及疫情初期的混乱之下,美国唯一的苹果工厂也关门了。 这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化的苹果公司跟追求“美国优先”的美国政府的战略未必是契合的。 战略的另一个含义在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来自先进生产力,中国是苹果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郑州是全球最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当然,也依靠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的组装生产,郑州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动能。 代工工厂是苹果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吸纳就业,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代工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竞相争取富士康投资,自然也就具有战略含义。 从商业层面来说,苹果公司作为一家企业,其产品需要市场,中国人口规模大,中产阶级还在增长,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这是苹果不可能与中国进行“脱钩”的重要纽带。 另外,从生产来看,富士康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商,其实复杂生产体系的组织者,要生产苹果手机不仅需要土地和劳动力,更需要相关的配套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也就是说,苹果手机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更是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协同演化的结果。 对于“苹果离开中国”这样的消息,我们当然要关注,努力营造和维持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枢纽角色,同时也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自我提升,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延伸阅读:苹果布局“美国芯”,支持台积电在美建厂,理想可能遭遇骨感现实苹果再度释放出寻求分散供应链的打算,以在芯片采购上减少对亚洲的依赖。 据科技博客ExtremeTech11月18日报道,为解决美国芯片产品约60%进口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困境,苹果公司将与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合作,让后者在美国本土为其生产芯片。 19日,在曼谷出席APEC相关会议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表示,他清楚地知道,去美国生产的成本比在台湾至少高50%,但这并不排斥把一部分“美国最需要的、比其他公司先进的产能”移到美国。 分析认为,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 行业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如果一个企业抛弃体系配套、高效率低成本的现有产业链,违背资源配置规律,有可能丧失市场优势。 台积电产能被拉到美国根据美国彭博社15日的报道,苹果CEO库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苹果打算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在建的芯片工厂进行采购,这标志着苹果在芯片上为减少对亚洲的依赖迈出重要一步。 彭博社认为,库克指的可能是其独家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 台湾最新一期《商业周刊》封面故事的主题是首批台积电员工携家带眷搬迁飞赴美国凤凰城。 报道称,台积电2020年5月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如今当地厂房已经部分完工。 未来台积电还会有6架包机,运送超过千名台湾工程师到亚利桑那。 12月初,该厂区将迎来首批设备到场的典礼。 根据台湾《联合报》的报道,亚利桑那厂为台积电近年规划的在海外最大的投资案,斥资超过120亿美元,也是首座切入5纳米先进制程的芯片工厂,获得美方高度重视。 彭博社还报道称,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芯片制造霸主,已把这个产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台企,后者已占有全球9成以上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 美国之外,欧洲也是苹果分散芯片供应链风险的选择地,根据报道,库克在最近的访问中暗示,欧洲大陆将是另一个芯片来源。 在欧洲,台积电也正与德国政府洽谈,可能在德国设厂。 分析认为,苹果从2018年起开始对全球的供应链进行重构,但这一计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放缓。 在这期间,苹果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更加彰显。 不过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的最新形势,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 除了芯片外,据彭博社近期披露的消息,台湾电子代工企业和硕已开始在印度组装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14,成为富士康之外第二家在印生产iPhone14的苹果供应商。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至少有3家苹果的全球供应商在印度组装iPhone,除了富士康之外,还有和硕与纬创。 知情印度政府官员表示,富士康计划在两年内将印度iPhone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5.3万名,从而将印度南部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到7万人。 根据美媒的报道,2017年苹果大型供货商名单上,只有18家位于印度与越南,去年增加至37家。 之前苹果只会在印度生产旧款iPhone,今年9月则开始生产最新的iPhone14。 据传苹果很快就会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笔记本。 理想将遭遇“骨感”的现实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苹果供应链一直高度集中在东北亚地区,因为该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现在,苹果要打破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下形成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有违于经济规律。 项立刚认为,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求产业布局,是产业链溢出效应的表现。 但是苹果目前进行的产业链分散背后有着深深的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 目前,苹果分散全球供应链的行动尚处于起步阶段。 彭博社16日报道称,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5纳米技术以前是最先进制程,但现在最新技术已被3纳米技术替代,未来芯片技术会更进一步发展,因此苹果未来最新款的iPhone几乎不太可能使用亚利桑那州厂代工的芯片。 报道还认为,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月产能为2万片,只有台积电整体产能的1.6%,就算台积电又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二座芯片厂,美国工厂的总产能也根本无法满足苹果所有订单。 报道称,台积电美国工厂最可能代工的,可能是AppleAirPods、TV、HomePod或Watch使用的芯片。 苹果、英伟达、高通和AMD等美企急于宣布美国制造的芯片,但实际上的供应量将是“象征性”的。 台媒近日援引拥有“最懂鸿海的分析师”外号的柯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的观点认为,苹果供应链不可能完全撤出中国大陆。 根据台媒的报道,苹果最大的150家供货商都在中国大陆设厂。 目前苹果产品仍有80%的产能来自中国大陆,如富士康的郑州产业园大概承担80%的iPhone14系列的产能,且iPhone14Pro的产能超过85%在郑州。 “违背规律将丧失优势”2020年以来,台积电赴美设厂持续引发岛内担忧。 张忠谋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谈话时曾表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扩张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同时美国制造成本太高,台积电赴美建厂是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决定的。 在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将进一步在美国建设3纳米工厂时,张忠谋直言,“在美过多建厂,台积电必败”。 华西证券近日表示,由于“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工人资质”方面的差距,印度和越南无法取代中国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作用。 同时,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在人力成本、物流速度和政府支持政策方面保持优势。 项立刚认为,苹果若坚持打破既有产业链寻求重构将遭遇成本高企、效率降低的风险。 以富士康美国建厂进展缓慢为先例,半导体行业在美国重构产业链的前景非常不确定。 “供应链要高度集中于生产体系配套齐全的地区,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如果违背这种资源配置的规律,无疑就会丧失市场优势。 ”他认为,芯片企业在美国建厂,首先面临的是人工成本将大幅增加的问题;另外,当地企业文化以及工会制度也会限制生产效率的弹性,从而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再者,在苹果供应链上中国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苹果在印度或者越南新建供应链,那么大量的配套企业必须同期建成才能彰显效率和成本优势,否则,组装在印度,而零部件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产业链分散将成为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