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海螺水泥价值:分析财务数据,把握投资时机

admin 14 0
前言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中,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对于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对于水泥行业巨头海螺水泥来说,了解其财务状况和价值驱动因素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海螺水泥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投资者深入了解其价值和投资潜力。

财务表现概述

海螺水泥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和稳健的财务表现使其成为投资者的热门选择。公司过去几年的财务业绩一直令人印象深刻:营收稳步增长:2015年至2021年,海螺水泥的营收从1800亿元增加到3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6%。利润率保持健康: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分别约为30%和10%。盈利能力强劲:海螺水泥的净利润近年来大幅增长,2021年达到440亿元。这些强劲的财务指标表明海螺水泥的业务基本面稳固,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1. 资产负债率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这表明公司拥有合理的债务水平。较低的资产负债率通常被视为财务稳健的迹象,因为它表明公司不容易受到债务风险的影响。2. 自由现金流海螺水泥的自由现金流稳定增长,2021年达到120亿元。强劲的自由现金流表明公司有能力为其业务提供资金并向股东分配收益。3. 股息收益率海螺水泥的股息收益率约为3%,这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稳定的股息分配政策反映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承诺。4. 市盈

Pe多少倍什么意思?

深入解析:PE倍数的含义与应用

PE,即Price-Earnings Ratio,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它在投资分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帮助投资者评估公司的价值。 拿中国A股市场的海螺水泥为例,这家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让我们以数据说话。

2017年,海螺水泥每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6元,而其股票的市场价格则为32.53元。 此时,如果我们采用静态PE计算,即用股价除以每股净利润,我们会得到12.23倍的倍数,表明市场对该公司未来盈利预期的估值。 另一方面,如果以2017年每股净资产18.10元和每股净利润2.66元为基础,静态PE则降为6.81倍,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不同看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的业绩表现出色,但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按照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理论,理想的买入时机往往是在股价低于账面价值时。 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估海螺水泥的PE倍数时,除了考虑当前的市场估值,还要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增长前景。

总的来说,PE倍数是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它揭示了市场对股票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 投资者在分析时,需要结合公司财务报告、行业趋势以及市场环境,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解读这个比率。 毕竟,投资决策不应仅仅依赖一个单一的数字,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海螺水泥」外资高位接盘、价值还不明显吗?

行业属性:水泥行业龙头。 公司内在价值在笔者眼里,海螺相当于白酒里面的茅台,玻璃里面的福耀!我们在看看其他人眼中的海螺。 高瓴资本的张磊在投资领域的辉煌业绩为人津津乐道。 而他出了一本新书《价值》,讲述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可读性和启发性对于普通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而张磊和其背后的高瓴最近高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美股持仓情况,无论是持有的在线办公Zoom,还是持有的国内造车三傻,收益均在100%以上,成绩闪耀。 那高瓴在国内的持股情况是否有参考意义呢?海螺水泥,高瓴于去年三季度建仓,目前是第七大股东。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更是早于高瓴建仓了海螺,位列第八大股东。 而今年的三季度,阿布扎比投资局也对海螺进行了建仓,位列第九大股东。 吸引了如此之多的QFII参与投资,侧面反映了海螺自身的实力与价值。 而这些大鳄可以说都是在高位接盘买入的。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水泥单一品牌供应商,公司组建于1997年9月1日,源于1978年成立的宁国水泥厂,1997年10月21日登陆港交所并挂牌交易(),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并于2002年2月7日登陆上交所(),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及广东阳春兴建了4条日产吨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熟料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水泥和熟料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此外公司的业务还包括骨料、混凝土和建材贸易。 截止2019年底,水泥及熟料业务是公司的主要的利润来源,贡献了近90%的利润。 但骨料及混凝土业务受益于公司庞大的熟料产能和丰富的矿山资源,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众所周知,水泥是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产品,很难靠自身的研发创新或者提升品牌溢价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所以想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本的控制便显得极为重要。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巧妙地结合到自身的经营发展中,成功地将对生产成本控制在业内平均水平之下,构建出一道护城河,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是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安徽省内沿江流域存储着大量优质的石灰石资源。 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材料,石灰石的价格决定了公司的利润与竞争能力。 据此,公司一直积极对矿山资源进行布局,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矿山开采权原值达到60.2亿元,过去10年复合增速为27.2%。 现有150亿吨石灰石资源储备,预计可维持公司接近40年的原材料供应。 公司充足的石灰石资源储备使公司在原材料上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长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其次,是对水路资源的利用。 安徽省内拥有6000多千米的内河航道,其中长江黄金水道400多千米,为水泥产品的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水泥产品具有明显的属地特性,其原因就是受限于运输成本及运输范围。 传统的陆路运输成本在0.5元/km,运输半径在300公里左右,而通过水路运输,成本降低为0.05元/km,运输半径则扩大到1000公里左右。 正因为如此,公司独创“T型战略”,即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缺乏资源但水泥需求较大的地区,以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粉磨站,通过水路将原材料运往当地,在当地生产水泥并直接销售到目标市场。 最后,公司在三费控制上也是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 得益于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参与持股,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整体的经营效率。 同时由于公司资产负债率很低,使得公司的财务费用低于行业均值。 因此公司的盈利水平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较高的盈利水平为公司带来了充裕的现金流,截至2019年,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理财)达717.6亿。 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亦不断提升,从2010年4.5%提升至2019年40.1%。 公司较好的现金流及较深的资金蓄水池增强了公司应对风险能力,也保证了公司分红政策的相对稳定。 公司股利支付率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0%左右,股息率更是从2010年1%左右提升至2019年4%左右,凸显了公司的投资价值。 行业及公司公司是我国水泥行业龙头,业务立足中国、走向全球。 公司发源于安徽,目前已发展为世界领先的水泥企业。 2019年公司熟料产能2.53亿吨,位居全球第二,从单一品牌供应量来看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 除水泥业务外,公司正大力发展骨料和混凝土业务,2019年末拥有骨料产能553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300万立方米。 行业供需格局稳步向好,需求已进入高位平台期。 供给侧改革是水泥行业主旋律,目前错峰生产、产能置换等政策实施力度日趋严格,且未来将走向标准化和常态化。 从中长期来看,水泥熟料产能将从总量上得到优化,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同步回升,从成本端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 同时,伴随矿山整治,自有矿山将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从上游进一步缩减行业供给,另一方面公司拥有的庞大矿山资源将使规模和成本的壁垒愈发稳固。 需求方面,2013年水泥需求增速达到10.55%的阶段性高点,并且需求量首次突破24亿吨,20亿吨以上的需求平台期至今已持续7年。 通过复盘发达国家的水泥市场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固定资本形成额绝对值的拐点对判断我国水泥需求拐点至关重要。 从人均GDP维度看,需求平台期或将继续维持2-3年,从城市化率维度看,需求平台期或能持续5-10年。 公司通过三大竞争优势构筑坚实壁垒:1)资源优势:从发展水泥产业而言,安徽省的矿产和水路优势得天独厚。 公司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创造性地实施了业内独一无二的“T型战略”,且该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2)成本优势:由于水泥是同质化极高的产品,成本是企业盈利的最核心变量之一。 与华东区域的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拥有区域内最大的单体产能和最低的吨成本。 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投资成本三方面,公司构筑了全方位的成本优势;3)规模优势:作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之一,公司吨费用指标也显著领先竞争对手。 由于公司两任管理层皆执行力强、管理有方,且员工持股比例高,极致的管理效率不仅带来低管理费用率,也是公司一直以来在业内的标签。 从估值水平上,目前行业和公司均被低估。 1)从水泥行业来看,其周期性正在逐步弱化。 近年来板块稳定的PE反映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已经稳定,其背后原因是价格已经进入稳中向上的通道。 从区域来看,水泥价格相对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已经很弱。 从水泥的季节性来看,当前供需格局也使得淡旺季切换时的价差在缩小。 因此,从行业集中度、议价能力、价格波动趋势等因素考虑,我们认为水泥行业盈利水平的向上弹性明显大于向下弹性,估值水平有提升空间。 2)从公司来看,水泥企业的PB估值较为稳定,且与ROE高度相关。 目前公司拥有大量在手现金,相对比例在行业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水泥行业对于产能扩张的限制使得公司的再投资需求进一步减少,因此公司具备提高分红率的条件。 另外,对标相应ROE水平的水泥企业,公司PB也被低估。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估值预期在未来将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水泥行业标杆性企业,行业供给侧改革和矿山资源化趋势将赋予其更大的长期投资价值。 同时,公司从业务和区域两个维度进行双向扩张,骨料、混凝土业务和海外市场都拥有巨大的开拓空间,公司规模将远不止于当下,是值得长期配置的周期核心资产。 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这是相当不错的一个配置选择,无论是价格,还是时间。 往 | 期 | 精 | 彩【快捷键】1分钟股票软件全精通,骨灰级炒家收藏!【费舍尔】靠炒股赚几千?别把时间浪费在赚许多次小钱上面。 【盈利加仓】赚大钱的唯一做法顺势交易中,分析方法几乎没有意义!

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

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_关于买卖股票的时机选择

巴菲特只是一个现象,但是价值的思维是正确的投资思维。 从格雷厄姆以《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开创的资产价值投资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

一、烟蒂哲学:用5毛钱买1块钱的资产

这是典型的格雷厄姆式的资产价值投资思维,无论是什么股票,都要秉持以足够便宜的价格买入的原则,对应于基本面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就是市净率(PB),该指标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如果市净率<=0.5,就达到了这种价值标准,如果对应的公司还是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则安全性更好。 如果对应的公司持续亏损或净资产本身已经接近为0(或资不抵债状态),则不具有参考价值。

在A股市场还是可以通过PB指标,寻找到这类股票,尤其是在银行业中。 但是,现实的主要问题在于,任何股票软件显示出来的市净率,本质上都是靠不住的,因为上市公司会有各种隐藏债务,虚估资产,甚至粉饰报表的问题,这在目前的市场中仍然比较多见,要进行资产价值的透彻分析,识别对应的陷阱,自行计算出一个上市公司真实的资产价值,从而得到真实的市净率,需要财务和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福尔摩斯式的探求精神。 在此之外,还要考虑上市公司是否有在多个市场(例如国外,香港)同时上市,其市值应该是所有市场上股票资产的总和。

二、通过常年分红可回本

卡尔方式的分红回本价值思维,是一个通过分红被动式套现至成本为零的价值思维,只对于常年分红的股票有明确的评价,对周期性亏损的行业或股票不具有必然的参考价值。 简单来说,对历史十年的年度平均分红进行计算后,以每年得到的分红与当前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分红回本率(分红回本期=1/分红回本率),就表达了通过多少年的分红,可以被动的将投入的成本套现回来,使得继续持股的成本为零。

通常而言,如果分红回本率达到5%以上(或超过贷款利息率,暂不考虑通胀和分红所得税),即20年的持股可以使成本被动降为零,与通常人们进行房贷分期付款方式的还款年限差不多,所以,这种价值思维,粗略等价于把钱贷款给上市公司,每年收取分红作为利息。

这种计算对于长期投资的选股是值得的,对于有送转股票的情况,需要进行折价计算,但也有更简单的不严格计算方式,即只看当年的分红回本率,这种方式可以用5%的分红回本率与前一年分红进行倒推,得到今年价格如果跌至X元,则达到此价值思维的安全介入边界。 当然,只以当年分红做计算,具有不稳定的特征,至少要在确定某上市公司确实常年稳定分红的基础上,在跟踪的过程中,计算此安全价格边界。

我们以工商银行为例,进行一下这种简单计算,工商银行十年以来都维持较高比例分红,比较稳定,因此长期来说,属于可跟踪的上市公司,这是基础,然后,2019年7月3日分红为每10股红利2.506元,即每股0.2506元。 以5%的分红回本率倒推计算,X=0.2506/0.05=5.012元。

由此得到,在分红回本价值思维方式下,工商银行的价格如果跌至5.012元或以下,就是安全介入的价值区间(在此区间买入,可以期望在20年内通过分红被动将持股成本降为零,如果考虑将分红复利买入,则会更快)。

三、护城河的简单内涵及ROE

巴菲特式的护城河价值思维,事实上没有设定价格安全边际,只确定上市公司资产优良而又具有不能被轻易超越的特质,由于表述的模糊性和涵义的广泛性,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从年头说到年尾也不可能说清楚,应当如何介入和退出此类股票,因为护城河价值思维,只是一个理念,并没有安全边际的明确标准,也没有投资操作的方法论,所以通常只能用于选股。 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这种价值思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护城河=难以超越。

从而,什么样的企业最难以超越,就是护城河最简单的内涵。 而我们朴素的常识告诉我们,各行业的一线股,领军企业,或者说,行业老大,是最难以超越的。 这类企业具有在一个行业内最高的市场占有率,最多的行业资源,最坚实的行业地位,对于消费类行业,往往同时也处于广大民众心智中的顶端,提到某行业,你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该行业最好的公司,就是这类公司。 这类公司所存在的唯一风险是,在多年后被某二线股超越,或该行业本身被某新兴行业颠覆和替代而消亡。

巴菲特说:如果非要用一种指标去选股,我会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那些ROE能常年持续稳定在20%以上的公司都是好公司,投资者应当考虑买入。 这给出了护城河思维下,识别对投资而言,优秀成长性企业的标准。

关于买卖股票的时机选择

一般而言,一只股票的最低点,应该是股票部分持有者最恐慌的时候。 对股票的未来没有信心,害怕手中的股票随时间不断贬值,进而影响买盘和卖盘的力量平衡。 造成股票价格断崖式下跌。 可能有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公司出现一个负面问题,管理层,核心竞争力等。 也可能有资本的身影,伴随短期的利空打压股价,造成一种恐慌的情绪,低价吸筹。

而一只股票的最高点,则是股票持有者或者市场极度不理智,极度亢奋的时候。 买入者没有去思考自己买的股票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单纯的被引导,随波逐流。 这里面有新闻,大v,证_分析报告等外部因素,也有股价的直观感受,身边朋友的推荐等。

事实上,以上的所有因素,都不是一只股票稳定升值的决定性因素。 可是,它够直观,来势汹汹,很多人来不及深思,一知半解就被裹挟进去。 能决定一只股票股价升值且站稳的因素有:公司利润稳步增长,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进一步拓展,具有良好的议价能力等。

我的做法很简单。 既然,一只股票某个时期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不可预测,因为我不知道人有多狂热和人有多恐惧。 没办法去量化。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一只优秀的具有成长性的股票,跌多了会涨回来,涨多了,会跌一些,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不断创新高。

股价总的来讲,是一条向上的趋势,那就够了。 在估值进入低估区,就开始买进,也不猜它的底在哪里。 等估值进入高估区,股价大涨,我就卖掉,或者根据自己的策略,部分止盈等,都行,看个人。

总结一下,就是在优秀的赛道找优秀的公司,建立一个优秀公司股票池。 哪只股票进入低估区,只要不是威胁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利空,都可以买入。 然后就等股票进入高估区,卖出,或者根据自己的策略执行就完了。

提醒一下,在A股注意政策的影响力。

什么时候卖股票

按照通用的说法,股票可以按照价值股和成长股分为两大类,虽然有人会说成长也是价值的一部分之类的话,但这个分类还是很好用的。

简单来讲,价值股就是指未来业绩预期增速较低的公司,而成长股则是指未来增长空间很大的公司。

理论上,价值股相对稳健,赚大钱难,但掉进坑里亏钱的概率也会小些;成长股是更能赚大钱的一类公司,相对而言坑也更多,风险会更大。

我在初入股市期间,主要是做价值股为主,毕竟我属于风险厌恶者,牢记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格言,对于初入市的朋友,我也更建议买入估值较低的价值白马会更稳妥。

到了如今的阶段,我倾向于采用“成长+价值”的组合型打法,兼顾进攻和防守。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对这句话我不怎么认可,因为买与卖是同样重要的事情,而更重要的事情是耐心,能拿住才是关键。

接下来说说卖出的法则:

我对价值股的估值要求很高,低估的时候才会考虑买入,在价值股的估值修复之后迅速卖出,决不恋战;

对成长股,我看的很重的是公司质地、现金流、未来成长空间、业绩增速以及公司的竞争壁垒、护城河,对估值要求相对比较宽松。

如果能以低估的价格买优质成长股就更加完美,这样超额收益会更丰厚,毕竟做生意成本是越低越好的。

成长股的卖出标准是公司基本面变坏、行业或公司不达我的预期。

所以,如果后期海螺水泥、万科、老板电器、中国平安等我持仓的价值股估值完成修复后,我也会做好跑路的准备;

而类似腾讯、中国飞鹤、宋城演艺、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成长股,我则会更加耐心的持有,除非是基本面变坏、业绩不及预期,或者找到更好的选择,否则不会轻易卖掉。

标签: 分析财务数据 把握投资时机 洞悉海螺水泥价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