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该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业务范围从电子产品扩展到各个品类,包括服饰、食品、家居和汽车。
京东股票的优势
- 强大的市场地位: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强大的品牌知名度。
- 多元化的业务模式:除了电子商务,京东还涉足物流、金融、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业务覆盖范围广。
- 优良的财务状况:京东的财务状况稳健,拥有充足的现金和强劲的盈利能力。
- 持续的创新:京东不断投资于技术和产品创新,以保持其在市场的领先地位。
京东股票面临的挑战
- 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非常竞争,京东面临着来自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激烈竞争。
- 成本上升:京东的物流和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
- 监管风险:中国政府对电子商务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可能会对京东的运营构成风险。
京东股票的长期前景
尽管面临挑战,京东股票仍被视为长期投资的明智选择。该公司拥有强大的业务模式、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以下因素支持京东股票的长期前景:-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这将为京东
目前只有初中生水平想关注下 当下什么行业最有前景?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风电等碳中和概念也火爆。
除此之外,市场上大多数人好像都在亏钱。 因为当下支撑市场的就是这些概念,以及今年刚出来的元宇宙。
但是市场新能源已经从去年炒到了今年,持续1年半左右,比亚迪也从50元上涨到300元的高峰,看起来似乎还没有止步。 如果此时,去跟随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要踩飞刀了。
那目前的行业中,哪些比较安全呢?
1 逆向投资
民航与公路运输,在疫情中,这两个行业都受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两个行业的前景都是相当确定的,中国人飞行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而且经过疫情,这些行业恰好处在估值的底部,具有相当的经济性。
但是民航中,有个国内与国外之分,目前国内行业已经恢复过来,但是国际航线还是亏损严重,民航巨头们现在一年亏损上百亿,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对航空公司可能产生损伤,所以建议的是搭配廉价航空。
2 军工
目前全球的经济进入衰退,各行各业都免不了受到影响,特别是消费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尤其受到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以白酒为主要代表的消费已经受到重挫,而且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军工则是逆周期的环节,国际环境的要求,以及军工特殊的周期,实现了共振。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军工是相当具有确定性与景气度的行业。
此前,我的观点是军工也是新基建的一个部分,因为国防建设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而新装备、新战术也是新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即使经济下行,军工也应该是向上的。
3 汽车
此前的文章中说过,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一个大的变革,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份额的扩张,一方面是对外的市场扩张。 过去是从会造到造好车之间转变,现在是好车到品牌之间的变革。 这中间会掺杂着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核心中国汽配商可能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变革的关键一环,但新能源汽车板块目前的市场已经出现过热的情况,这一点没什么好质疑的。 已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所以,汽车相关产业中,新能源虽然很有前景,但未来还需要业绩验证,并不是安全的。
4 必需品
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必需品中会有一些机会,因为可选消费萎缩会让必选消费部分扩张。 比方说以前是去饭店吃饭,现在要买食品回去自己做。 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必需品都会受益,而是那些受益于经济下行的板块。
目前最需要规避的是与原材料相关的,因为这类周期性的企业与原材料价格具有强烈的相关性,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其股价的波动性非常高,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下跌趋势,不要指望反弹,最好是快刀斩乱麻。
现在哪些股票值得买
值得购买的股票推荐:
1. 腾讯控股
2. 阿里巴巴
3. 美团
一、腾讯控股: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之一,腾讯涵盖了社交网络、在线游戏、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 它在社交应用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旗下的微信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也是移动支付的巨头之一。 其稳固的财务状况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战略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股票。
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拥有淘宝、天猫等知名品牌。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趋势的加强,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 同时,其云计算业务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增长,使其成为值得长期关注的股票。
三、美团:美团作为一家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涵盖了外卖、酒店、旅游等多个领域。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美团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前景。
以上三家公司均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股票市场存在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还需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等因素,并结合市场走势进行综合分析。
监管近期密集表态:蚂蚁金服们的野蛮生长要结束了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在资管、P2P网贷等领域落定后,下一个即将收紧的对象将是——“规模互联网金融机构”,而且这个进程很快就会到来。 消金界注意到,近来央行前行长、财政部、央行现任官员密集表态。 强监管信号频传 11月17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 但是他强调,这种现象“跟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对于Fintech,应该设计一种多渠道研发、相互竞争的体制,要保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的后果是可控的,不能放任不管了。 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谈到金融创新问题时表示,技术能够推动金融创新发挥更多的潜能,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金融创新“不确定性”的一面。 廖岷强调,过去几年,中国在金融创新上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现在需要时间去解决。 廖岷对新金融颇有研究,是监管层中比较熟悉金融科技的官员,在任上海银监局局长时,就表示,监管需要评估新金融业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要加强监管的一致性,防止监管套利。 就在同一天,另外两位央行官员的表态则更为直接。 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表示,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信息、营销和规模方面具有多重的优势,与传统银行直接形成竞争。 但她强调,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却不用像银行那样,向监管当局披露有关业务信息,也不用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这种不对等的监管要求产生了监管套利。 朱隽更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般实行混业经营,个别公司已经具备控股集团特征,增加了跨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播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企业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也不受金融安全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大金融科技公司的渗透与竞争,可能会侵蚀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增加金融稳定的风险。 徐忠强调,这种风险,加上网络的放大效应,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造成更高程度的市场集中,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建议,对大型技术公司的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避免相关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甚至大而不能倒。 监管层甚至聚焦到了具体某一互联网产品。 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明确表示过,“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 支付宝 已经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 监管层面的这些态度表明,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认识与监管,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这预示着监管思路或已成熟。 此前,央行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会尽快公布。 而据财新报道,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两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可能被列入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大名单。 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明年上半年也有望出台。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金融科技领域的巨无霸们,狂飙突进式地发展即将结束。 被央行点名的“互联网金控”公司 11月2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以下称《报告》),透过《报告》可以看出,“防范系统性风险”仍然是现在金融监管的主旋律,而在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报告发布的吹风会上,央行正式披露了5家金控试点公司: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 5家金控试点公司中,就包括两家互联网金控集团:蚂蚁金融和苏宁集团。 《报告》中还提到,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逐步向金融业拓展,获取多个金融牌照并建立综合化金融平台,并列举了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 京东 四家企业。 按照惯例,如果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实质控制权,就可以称为金融控股公司。 央行《报告》中提到的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京东都是具有多张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 阿里巴巴持股的金融机构包括网商银行、天弘基金、云锋金融、众安在线、支付宝、蚂蚁小贷、蚂蚁商城小贷等,拥有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银行等牌照。 腾讯作为大股东的金融机构包括前海 微众银行 、富途证券、好买基金、财付通和财付通小贷等。 拥有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等牌照。 苏宁云商在金融领域,则持有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易付宝、苏宁 征信 、苏宁商业保理、重庆苏宁小贷、南京苏宁基金销售、苏宁保险销售等股权。 苏宁金融集齐了银行、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保险等核心金融牌照。 京东虽被点名,但目前只有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销售、保险牌照,含金量高的银行、基金都没有。 除了被央行点名的这几家企业,网络、美团、小米、网易、新浪、奇虎360、携程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涉足金融业务。 互联网平台业务的“泛金融化”,实质上已冲击了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但“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金融”,在P2P网贷暴雷潮后,传统金融人士在公开场合感叹一些平台藐视风险的下场。 监管逻辑与思路 央行在《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对金控集团的监管逻辑和思路。 监管层的底线仍然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报告》种列举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七大问题:盲目介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 并指出,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盲点,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还在加速积累和显现。 下一步,将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手段。 这些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市场准入监管,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设置资产负债率要求,严格股权结构管理,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整体风险管控,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等。 《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不仅是传统金控集团的问题,现有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面临着挑战。 一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向消金界表示,互联网公司以后拿金融牌照会更难了。 不过,于监管层而言,监管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并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周学东在吹风会上表示,因为金控集团类型很多,要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将来制定出来的监管办法才能更有操作性,既适用于传统金控,也适用新金控。 对于已经成为互联网金控的互金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监管提出的7大监管原则,以及即将出台的《办法》。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监管的收紧,最先感受到的还是互联网金融巨头们。 无论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升级品牌为“京东数科”),都在不停的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但是强调自己的“技术”属性,并改变不了他们已经具有的“金融”属性:控股多家金融机构,具有多张金融牌照。 这些机构纳入金融监管已经板上钉钉,未来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会不会拆分也未可知。 在完成最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合约1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 要知道, 招商银行 ()目前市值仅为7100亿人民币。 中国银行()市值也在1万亿上下。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有关金控集团新规的出台,有可能影响蚂蚁金服等平台的估值。 外资可能会担心将这些平台纳入监管后,行政会有所干预。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消金界,如果将大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那么它们就会像银行那样,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规定,合规成本肯定会比现在更高了。 不过,蚂蚁金服们希望监管区别对待。 一位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建议对他们的监管与对传统金控集团的监管区分开来,不建议给他们增加过高的资本金成本,限制其发展规模。 但是从前面监管层的表态来看,监管就是担心蚂蚁金服这样的金控集团规模过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近期监管密集发声看,互联网金控的监管 “不会是挠痒痒”,但具体答案还要等《办法》颁布才能揭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控监管套利的时代结束了。
标签: 值得长期关注 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企业 京东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