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股票:全面分析当前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

admin 15 0

当前市场趋势

碧桂园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其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最近,碧桂园股票经历了大幅波动。以下是一些影响碧桂园股票表现的关键市场趋势:

  • 中国房地产市场放缓: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导致新屋销售和价格下跌。这给碧桂园等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压力。
  • 融资成本上升:随着全球利率上升,碧桂园等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也随之增加。这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和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碧桂园股票的价格。

投资策略

鉴于当前的市场趋势,投资者在评估碧桂园股票时应考虑以下投资策略:

长期投资

对于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前景的投资者来说,长期投资碧桂园股票可能是合适的战略。该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庞大的土地储备和良好的财务业绩记录。尽管近期市场波动,但长期投资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回报。

价值投资

碧桂园股票目前的估值较低。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机会,他们可以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投资者应注意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仔细评估碧桂园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

对冲风险

为了对冲碧桂园股票的风险,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其他资产,例如债券或黄金。这将有助于减少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市场时机

市场时机对于投资碧桂园股票也很重要。投资者应关注房3ctd>7.14市盈率7.810.2市净率1.01.2

风险与挑战

在投资碧桂园股票之前,投资者应意识到以下风险和挑战:

  • 房地产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会给碧桂园的销售和利润带来负面影响。
  • 融资风险:碧桂园依赖外部融资来资助其运营。融资成本的上升可能会损害公司的财务业绩。
  • 监管风险: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能会影响碧桂园的业务。
  • 竞争风险:碧桂园面临着来自其他房地产开发商的激烈竞争。
  •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和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可能会给碧桂园的业务带来风险。

结论

碧桂园股票是一项潜在的投资机会,但也面临着重大风险和挑战。投资者在评估碧桂园股票时应考虑当前的市场趋势和财务状况,并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以管理风险和最大化回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对冲风险和市场时机可能是投资者在投资碧桂园股票时可以考虑的策略。


碧桂园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政策逐渐回暖,但很多民营房企仍有下蛋的危险。 曾经耀眼的地产明星纷纷陨落,资本市场更是“崩盘模式”的灾难。 恒大、融创、世茂、华夏幸福,民营房企巨头此起彼伏,房企在刺骨的风雨下艰难生存。 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昔日的辉煌已经过去。 回顾中国房地产24年的货币化历程,碧桂园绝对是分不开的。 [实际或虚假负债]众所周知,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高负债的行业,出现问题的房企基本都被堆积如山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负债水平如何决定房企的健康。 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都是期房。 按照会计准则,商品在交付前是计入负债一栏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需要更细致地拆解,这也是为什么要用“三条红线”进行行业监管。 截至2021年,三条红线中,碧桂园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74%,高于70%的红线;净负债率,碧桂园为45.4%,略低于保利地产;短期负债率2.3倍,足以覆盖短期偿债需求。 一步上线,所以碧桂园还在“黄档”范围内。 四年来,碧桂园的财务结构不断优化。 首席执行官莫斌表示,碧桂园的总债务规模不会增加,他有信心在明年年中之前“从黄档转向绿档”。 “三条红线”代表的是房企的真实负债水平,融资成本反映的是这些资金的成本压力。 去年碧桂园借款成本为5.2%,同比下降36 BP。 虽然和中海、保利、万科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民营房企中也是优秀的。 “降成本就是保利润”,融资成本降低。 对于有息负债超过3000亿元的巨型房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房地产严厉调控后,优秀房企逐渐展现经营韧性,“剩者为王”的戏码上演。 除了地产央企,近期不断出台政策扶持优秀民营企业。 5月16日,碧桂园、龙湖、美的地产被监管层评选为“示范房企”,可在信用保护工具加持下发行人民币债券。 4天后,碧桂园成功发行5亿元“22必迪01”债券,票面利率4.5%。 这一方面说明了监管层对优秀房企的认可。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融资回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销售端的造血能力。 由于国内绝大部分房屋都是期房,在房屋交付之前,销售金额和预付款(定金)会在后期计入合同负债。 这部分属于房企业绩的“粮仓”,一般在2-3年后转为营收和利润。 因此,“合同负债”不仅应被视为“风险闪光点”,还应被视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价值”。 业绩储备方面,2021年碧桂园合同负债高达7092.55亿元,房企中只有万科能与之匹敌,是华润置地的3倍多,招商蛇口的近5倍。 2021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额5580亿元,同比下降2.2%,回款5022亿元,连续6年回款率超过90%。 在百强房企下滑3.5%的背景下,碧桂园保持了一定的抗压能力。 该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前5个月房企100强销售额同比减半,仅有碧桂园、万科、保利超过千亿元。 其中,碧桂园1-5月销售2011.9亿元,同比下降43%,仍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整个房地产行业还在寻找底部。 在寒冷的天气里碧桂园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在广阔的三四线土地上开花结果。 曾几何时,模仿者更是跃跃欲试。 阳光城、索尼??行业中的黑马不断涌现。 经历了黄金期和白银期,在地产的“黑铁时代”,碧桂园能长期遵守金融铁律,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相比于深陷债务深渊的房企。 碧桂园13年来净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下,这让它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周期性波动,它可以轻松应对行业的低迷。 碧桂园前首席财务官吴建斌向杨国强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净负债率不得高于70%。 在这个更能反映房企健康状况的指标中,碧桂园总能坚守底线,做到屹立不倒。 此外,隐藏在冰山下的“表外负债”将众多大型房企拖入深渊,恒大、HNA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会中,碧桂园表示,2018年以后,公司对所有融资成本都做了非常严格的控制,所有融资都在报纸上披露。 此外,对于商票,将进一步压缩商票余额,力争从100亿向零靠拢。 房产在sturmunddrang已经不现实,碧桂园在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提前布局。 杨国强曾说,“做多了不伟大,做11%才伟大。 ”无论规模论成败,碧桂园都将在稳、远、深耕的大背景下,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追求项目的“10%成功”。 [多样化的轮子]郁亮在今年年初指出,房地产行业将进入“黑铁时代”。 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非常疲软。 尽管受到疫情的反复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未来的想象空间并不大。 是多元化房企的共同选择,也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进入物业、商业或者跨界至物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碧桂园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建造、智慧餐饮、新零售、现代农业等。 子公司博智林聚焦建筑机器人,今年2月底,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使用,覆盖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 不仅和碧桂园地产业务相互协同,更能为工程建筑赋能,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智慧餐饮赛道,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可以提供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到整个店面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并能适应景区、学校、医院等多样化场景。 千玺机器人还是北京冬奥会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服务商,服务期间,智慧餐厅成为主媒体中心新晋“网红”,国内外媒体纷纷打卡。 在现代农业领域,碧桂园农业通过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和智慧农场布局科技农业,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的建造者,打造出大型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春耕期间,碧桂园农业大展拳脚。 在佛山三水区南山镇万亩智慧农业园,碧桂园农业一台无人机器一天最多完成800亩作业,比人力提高40倍;再加上1台无人收割机、4台无人机以及十几套复式农机具,春耕进度大幅提升。 碧桂园的“无人化农场”模式正在向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 2018年,碧桂园中期即提出“提质控速”,放缓扩张速度适应市场节奏。 2019年杨国强又将碧桂园重新定位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可以看出碧桂园做强主业及多元化发展的决心。 总的来看,相比其他激进多元化的房企,碧桂园多元化投资较为克制,并非盲目跃进而是和地产主业相互协同,且碧桂园财务指标还在持续优化。 在地产政策逐步回暖之际,地产江湖大洗牌后,碧桂园仍旧值得一看。 免责声明——END——相关问答:碧桂园负债率多少 2022 碧桂园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8.5%,净负债率为49.7%,现金短债比为2.14倍。 【拓展资料】碧桂园集团,即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 采用集中及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业务包含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管理、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以及现代农业、机器人;碧桂园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以切合不同市场的需求。 各类产品包括联体住宅及洋房等住宅区项目以及车位及商铺,同时亦开发及管理若干项目内的酒店,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升值潜力。 除此之外,同时经营独立于房地产开发的酒店,2019年全年销售金额7715亿元,居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位。 碧桂园于2007年4月2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不但为集团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也迈出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一步。 碧桂园在上市后备受市场认同——于2007年9月1日成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标准指数成份股,于2007年9月10日晋身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指数及恒生中国内地流通指数成份股(现为恒生中国内地100)。 加入成份股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碧桂园作为香港股票市场重要部分的肯定,并强化肯定了碧桂园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 碧桂园自创立以来,一直受惠于中国日趋兴旺的经济发展,并逐步走出广东省,拓展至全国其他经济高增长地区。 截至2015年 12月31日,除广东省外,碧桂园已于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多个策略性挑选地区拥有物业开发项目。 自2011年12月,碧桂园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拥有开发项目,策略性的拓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碧桂园于广东省的市场领导地位。 而且发展了其他区域的业务,加强了品牌影响力。 并充份体现了碧桂园的项目执行能力及开发模式的可复制性。 展望未来,碧桂园将围绕地产业务核心,通过金融化手段强化或整合地产产业链上的各项社区相关业务,完善覆盖社区资源整合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充分释放集团内资产价值,继续巩固并加强在行业中的地位。 创始人杨国强手书《碧桂园是什么》和《我梦想中的碧桂园》,书中既提出了碧桂园的发展纲领,也展现了碧桂园的企业形象。 相关问答:万达减债2158亿元,负债率降到60%,而其他房企负债率均超过80%,你怎么看?房地产负债率高,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万达之所以把负债率降到60%,因为最近几年万达抛售了大量的资产用于还债,其目的就是为了转型走轻资产发展道路,因为王健林不看好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情况。 房地产一直是一个资金导向型的行业,资金就是房地产的命脉,通过高负债高杠杆一直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生存技能,所以最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一直处于高负债的状态,目前全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平均负债率大概是在80%左右。 而排名前列的房地产开发商负债更是惊人。 截止2018年上半年,销售额排名前5的开发商有息负债高达亿元。 其中,中国恒大6762亿元,碧桂园2945亿元,万科集团1794亿,融创中国2098亿元,保利地产2251亿元。 房地产开发商未来将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过去几年我国房价迅猛发展,开发商也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开发商不断的去加杠杆,不断的去负债。 但目前我国楼市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点,房价不可能像过去几年那样迅猛发展,甚至部分地区房价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在楼市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很多开发商的债务却纷纷到期。 当前房企有息负债余额约为19.2万亿,规模最大的是房地产开发贷,其次是委托贷款、信托融资、信用债、并购贷、海外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分别为9.6万亿、2.8万亿、2.4万亿、2.2万亿、0.6万亿和0.3万亿。 这么高的债务是压在房地产开发商头上的一块石头,弄不好就把自己的脚砸到了,未来4年将是房地产负债兑付高峰期。 2018 下半年到2021年到期规模分别为2.9万亿、6.1万亿、5.9万亿和3.4万亿,2023年及以后总计仅0.9万亿。 而这几年估计也正好是我国房地产转型以及改革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如果按照目前的房地产发展趋势,开发商想像过去那样高负债高杠杆开发,明显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资金过冬,通过降价促销,尽快回流资金,另外还通过发行高息债券来融资。 比如前段时间,恒大就以13%左右的利率发行了18亿美元的债券,其中许家印自己就认购了10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行业融资很困难。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开发商都在纷纷寻找转型之路。 万达集团负债率降到60%,转型初见成效2017年的时候,万达负债超过4000亿一直是个热点新闻,当时王健林被称为中国的负债大王。 而为了降低债务,最近几年万达一直在出售各种资产用来偿债。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近两年万达出售的一系列资产清单:2017年7月19日,万达与融创、富力上演了一场世纪交易:万达将77家酒店卖给了富力地产,交易价格为199.06亿元,以438.44亿元将13个文旅酒店项目91%股权卖给了融创,合计金额为637.50亿元。 随后万达相继清空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多处海外资产,并将大多数业务移回国内。 比如以约为万欧元出售了马德里竞技俱乐部17%股权;以3.15亿出售澳洲黄金海岸项目及悉尼项目。 今年9月18日,万达集团又出售位于芝加哥的摩天大楼,10月29日,万达又将万达文化管理100%股权出售给融创,融创的代价是支付62.81亿元。 通过这一系列的资产处置,万达集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回笼了将近2000亿的资金,大大减轻了还债的压力。 王健林和万达的转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王的眼光和魄力,这几年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很多开发商都纷纷在扩大版图,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开发商都是高负债,高杠杆。 但就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这几年,王健林却在谋求转型缩减房地产业务,而且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以2017年万达各项业务收入为例: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总共是2273.7亿元,这里面商业地产收入1125.4亿元,文化集团收入637.81亿元,影视集团收入532亿元,金融集团收入321.2亿元,网络科技集团收入58.6亿元,其他业务130.7亿元。 也就是说,目前跟房地产有关的业务收入只占到万达集团的50%左右,另外的50%是由新业务贡献的,而房地产业务当中,租金又占了一部分,所以目前万达集团非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业务收入大概是64%左右,这个比例要远远高出其他房地产开发商。 比如2017年恒大营业收入是3110.2亿,这里面至少百分之90%以上的收入是来源于房地产。 所以尽管目前恒大的规模比万达大,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不一定比万达好。 现在回过头来看下王健林出售各种资产用于偿还债务,降低企业负债压力,走轻资产道路是一个很明确的选择,至少他看见了未来中国房地产的道路不是很明朗。

监利为什么没有碧桂园

监利没有碧桂园的原因

监利县没有碧桂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解释:

碧桂园未进入监利的原因分析

1. 地理位置与市场考量:碧桂园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布局时,通常会考虑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以及房地产市场状况。 监利县可能因为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暂不符合碧桂园的投资策略或选址要求。

2. 公司战略重点偏移:房地产企业通常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变化来调整其投资布局。 如果碧桂园的战略重心并未集中在监利县所在的区域,那么其不会在该地区开发新项目。

3. 政策和监管因素:政府在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政策也会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选择产生影响。 如果监利县的土地政策、城市规划政策等不利于房地产开发,那么碧桂园可能会选择在其他更有利的地区进行投资。

4. 市场饱和度与竞争考量:如果监利县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或者存在激烈的竞争,碧桂园可能会评估认为该市场的利润空间较小,从而选择进入其他市场。 此外,当地房地产市场环境及消费者需求也是碧桂园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当地居民购买力、市场需求变化等。 若市场需求不旺盛或消费者购买力不足,可能导致碧桂园不愿在此投资。 最后还可能受到资金、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未能进驻。 为此类企业进行具体分析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背景信息以及决策动机等各方面的原因。

谋定而后动,从碧桂园看三四线市场应该怎么做

受疫情、三道红线、土地集中出让等多重事件的影响,房企多关注一二线这类去化稳定的城市,而碧桂园依旧坚持布局三四线,提出要“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面覆盖”,自2007年上市,到2020年权益销售额达到5706.6亿元,于2021年上半年权益销售金额已达成3030.9亿元,同比增长达13.5%;权益销售面积为3451万平米,同比上升8.4%。 碧桂园从三四线开始摸爬滚打,走出自己独特的成长史,本文将从 投资 的角度分析碧桂园的独到之处。

01 /全国化布局完善,风险应对能力优秀

碧桂园2006年开始实施全国拓展战略,布局版图延伸至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份,2013年正式突破千亿规模,至2020年全口径销售规模高达7888.1亿元,业绩会中更是提出“要实现一线至六线城市全覆盖”。

从权益土地储备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12月,碧桂园权益土地储备总量达万平米,土地资源主要位于广东省,权益建筑面积占比在20%左右,其他省份分布较为均衡,其中侧重于江苏、湖南、河南、山东等省份,占比均在7%以上,全国化布局较为完善,可有效分散区域市场风险。 2020年新增权益土地储备7052万平米,平均土地成本为2968元/平米,土地成本位于低位,地货比(新增土地成本/当期平均售价)仅为31%,充分保障了项目的盈利空间。

结合销售情况来看,2018年至2021年1-4月,碧桂园的权益销售规模逐年扩张,2018年至2020年销售金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3.7%。 销售份额主要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贡献,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合计销售金额占比均保持在50%左右,其中广东省的销售金额占比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8年的24%一直下降至2021年1-4月的16%,而江苏省、浙江省的销售贡献逐步上升,至2021年1-4月,销售金额占比分别达到16%、10%。 面积投销比保持在1左右,充足的货源支撑销售增长。

总体来说,碧桂园的销售分布与土地储备分布相对吻合,且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三道红线迫使房企降杠杆的多重压力下,大部分房企专注于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以期获得更为确定的去化,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从而缩小对边缘城市及低能级城市的投资, 但竞争对手的减少或许会对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形成一定助力,一方面可抓紧时机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土地市场竞拍热度较小意味着拿地成本的降低。

02 /精准选城、持续深耕、因城施策,助力规模加冕

在大部分房企还在进行大本营深耕的时候,碧桂园便开始落地全国拓展化战略,2006年长沙碧桂园威尼斯城的开盘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向全国,而后紧跟中国城镇化进程,前瞻性重点布局大城市群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在2014年-2016年期间充分享受到棚改政策红利,吸收了大量从核心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销售规模高速扩张。 具体来看,碧桂园的布局特点主要有三点优势: 第一,选城准 ,尽管碧桂园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但选城眼光独到,进驻城市多数为人口规模50万以上、发展潜力较好的城市; 第二,投资具有连续性 ,一旦选定城市进行入驻,碧桂园对其的投资便会持续,深入布局有利于市场占有率及品牌效应的提高; 第三,因城施策 ,在异地复制的同时采取差异化投资,更加契合定位,最大化发挥品牌效应。

一、 前瞻性战略布局,选城眼光独到

在三四线市场上,碧桂园拥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从2019年至2021年碧桂园的新增权益投资金额分布来看,50%以上的投资金额分布于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投资金额占比在40%左右,一线城市不足3%,可以说碧桂园之所以能够实现业绩腾飞,与其深耕三四线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碧桂园的投资战略避开了一线、核心二线的热点区域,但也并非“广撒网式”。 从公司主要投资的三四线城市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圈周边城市 ,如惠州、汕头、徐州、淮安、南通、嘉兴、绍兴、金华等城市,这类城市虽为三四线,但位于核心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口经济实力较高,可以有效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第二类,点状发展、对周边城市人口有吸引力的城市 ,如洛阳、许昌、沧州、临沂等,这类城市人口规模充足,库存去化规模较为合理(24个月内),2020年洛阳商品住宅成交建筑面积283万平米,同比上升8.8%,均价为9860元/平米,同比上升7.6%,洛阳库存商品住宅面积为293万平米,去化周期12.4个月。

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5%。 这意味着,尽管房地产行业下行,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企都转向布局存量市场,向运营管理要红利, 但是中国城镇化依旧在快速增长的期间,部分三四线城市依旧具有充足的增量市场,支撑着碧桂园销售规模持续、平稳的增长。

二、 投资具有持续性,三四线平均市场占有率8%

一般来说,首入区域或城市都需要设立新的区域公司,通过区域公司进行新区域的 探索 和深耕,在集团对该区域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以及区域公司的规模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区域公司做出合并或拆分的决定,即只要进驻新城市,必然会带来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的上升,因此无论是全国化房企还是区域化房企,对进驻的城市持续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短期布局不仅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也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从碧桂园的总体投资战略来看,在保证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深耕力度之外,向环渤海、长江中游、川渝等区域全面覆盖,而后便进行深入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口袋区域(人口稠密省份,如河南、海南、贵州等)延伸,所坚持的无非是“先站稳,再扩张”的原则。 从2020年投资的199个城市来看,其中有138个城市是2019年、2020年连续投资的,118个城市是2018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101个城市是2017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也就是说,碧桂园超半数的城市做到了连续四年持续投资,深耕意向明显。

持续投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共进入了中国289个地级市,总进驻城市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5%,其中三四线城市平均市场占有率为8%。其中:

辽宁锦州市、山西吕梁市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

广东韶关市、广东潮汕市等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20%-30%;

甘肃兰州市、江苏宿迁市、广东清远市等4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10%-20%;

广东佛山市、河南郑州市、江苏南通市、浙江嘉兴市等98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5%-10%。

碧桂园在三四线的高市场占有率可以给公司带来三点优势: 第一,营销费用的降低 ,由于品牌效应的叠加,之前的楼盘都是为新推出的楼盘做广告,可以以较低的营销费用带动新楼盘的推广; 第二,对竞争对手形成规模及成本上的压制 ,三四线不同于一二线市场,一二线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难度与风险较大,竞争对手多且政策约束与资金监管更为严格,因此房企在一二线较难维持高市场占有率,但三四线市场不同,一旦在三四线市场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推高竞争对手的营销费用,迫使其面临更高的去化成本; 第三,充分了解当地市场 ,有利于设计更为合理的产品,助力项目成交转化。

三、 异地复制兼因城施策,最大限度贴合客户需求

在异地复制及全国布局的过程中,碧桂园形成了清晰有效的投资战略:避开主流市场的客户群以及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主要针对大城市郊区及三四线设计产品,产品定位也从最初的“对价格敏感,对档次、品味要求较低”逐渐分化成两类:

第一,核心城市的刚需客户群 ,即大城市中的财富能力较低的人群,如毕业5年、成长中的白领阶层,此类客户资本积累较少,注重性价比,因此碧桂园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多低于行业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上海的平均售价为元/平米,低于上海新房销售均价元/平米;

第二,核心城市周边区域的中高端客户群 ,即在大城市周边城市或发展水平偏低的城市中,碧桂园主要对标的是财富实力较高的人群,由于碧桂园实现了一条线的标准化流程,加之规模效应,在三四线市场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因此在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通常高于市场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廊坊的平均售价为元/平米,高于廊坊新房销售均价元/平米。

03 /坚定战略,拒绝跟风热点

2021年4月以来,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截至6月,北京、天津、沈阳等19个城市已经顺利完成首批集中供地,城市愈加分化:热门城市地块哄抢现象明显,冷门城市多底价成交。 不过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参与较少,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座集中供地的城市落子,但仅于上海、北京拿地投入较大,总耗资136.3亿元,总体在集中供地城市的权益拿地金额为181.0亿元,权益拿地面积184.13万平米,而碧桂园2021年1-6月累计权益拿地金额达803.5亿元,权益拿地面积2261.3万平米,即集中供地城市权益投资金额占总权益拿地金额比例为22.5%,77.5%的金额投资于非集中供地城市,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碧桂园坚定“深耕三四线,实现一至六线全面覆盖”的战略不变,虽在核心城市有一定布局,但并不是主要投资阵地,因此参与集中供地的意愿较低,在高能级城市拿地更多是为了补充货值的需要;第二,碧桂园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低成本拿地的优势,平均拿地成本稳定在3000元/平米以下,地货比在35%以下,留有充足的利润空间,而此次集中供地多数地块的竞争较为激烈,加之各类隐形成本(如竞配建人才房、租赁房、无偿移交面积等)的上升,地块盈利空间较小,与碧桂园的拿地策略不符。

疫情以及调控政策使得大多数房企都倾向去化确定性高的一二线核心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持保守态度,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这对碧桂园反而是一个助力:碧桂园深谙三四线市场法则,房企仓皇撤出时又降低了土拍竞争的压力, 无集中出让、无竞争对手的三四线市场,几乎是碧桂园的舒适区。

04 /多元化业务打通产业链,助力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除了投资策略本身,碧桂园集团旗下多元化业务线发展迅速,起到了为地产主业赋能的作用,典型如碧桂园机器人、碧桂园服务及碧桂园创投:

第一,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 。 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分为两类:1)成立于2018年的博智林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建筑领域系统化体系搭建,截至2020年底,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其中已有4款在市面上实现租售,14款进入项目开展批量商业化施工,如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砖铺贴等, 对企业来说标准化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 ,对员工来说有效降低了此类工作对身体的伤害;2)成立于2019年的千玺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多元化餐饮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开业70余家,共计583台各种类型的单机设备投入运营,包括火锅、煲仔饭、快餐、粉面店及中餐五大业态,机器人餐厅不仅可以满足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以及解决流程及效率的问题,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运营,如2020年初武汉疫情严重时,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运作、无人化出餐,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吃上热饭。

除此之外,建筑及餐饮均为人口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中国已步入老龄化 社会 ,人口红利锐减,尤其建筑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机器可以替代人力完成部分繁琐、重复、危险性高的工作,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面临大而不优、信息化及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而利用机器人可以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的高质量作业,促使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第二,碧桂园服务 。 由于碧桂园具有“深耕三四线,贴近市场”的优势,早在2018年5月便紧跟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同时利用碧桂园服务进一步下沉,与乡镇政府达成战略合作,2021年以来,碧桂园服务已分别与凤阳县小岗村、江门市共和镇、宿迁市新庄镇达成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乡村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导入企业优势资源,如智慧系统建设等;另一方面 碧桂园服务的入驻增强了集团品牌影响力,也为集团落地产业项目或开发项目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碧桂园创投 。 自碧桂园创投成立以来,已投资22个项目,主要分为硬 科技 、社区生态链、新消费、大 健康 四类,其中快手、贝壳、秦淮数据、和铂医药均成功IPO,除了财务收益,投后赋能也是碧桂园创投的主要考虑之一,如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贝壳、卓宝集团、广西蒙娜丽莎等,社区服务类快兔物流、小兔买菜等,新消费类遇见小面、可糖CoFANCY、茶里ChaLi等,医疗 健康 类左点、瑞鹏股份、企鹅杏仁等, 碧桂园创投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将资源与集团对接达成战略合作,还可以直接落地成为物业服务中的一环,与主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 ,碧桂园集团的多元化业务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机器人加快项目周转速度、降低用人成本,物业服务与政府达成合作、扩大品牌效应,创投所投项目涵盖产业上下游以及消费、服务领域,打通全产业链,最终服务于地产主业,推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确定目标后,就要坚定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做房企更应如此。 房企选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群后,相应确定投资策略,根据政策或行业环境的改变进行适当修正,并坚定执行,但如果房企的投资策略变换频繁,市场深耕不到位,同时管理成本、营销费用大幅上升,则必然走不长久。 总体而言,碧桂园始终坚持布局三四线不动摇,持续深耕投资城市,做到贴合客户需求,最终加冕成为三四线的王者,同时布局多个上下游市场,打通全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此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标签: 全面分析当前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 碧桂园股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