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京东(JD)是一家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京东的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9618。本文将对京东A股票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估值、增长潜力和投资机会。
公司概况
京东成立于1998年,最初只是一家小型在线零售商。该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京东拥有广泛的产品品类,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服装和食品。该公司还提供各种服务,例如物流、金融和云计算。
财务表现
京东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财务表现。在截至2022年12月的最近一个财年中,该公司收入增长39%至13387亿元人民币(约1936亿美元)。京东的净利润也增长19%,至1025亿元人民币(约148亿美元)。
估值
京东的市盈率(P/E)目前约为18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京东被视为一股增长型股票,投资者愿意为其未来增长潜力支付溢价。京东的市值目前约为1100亿美元,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增长潜力
京东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原因如下:
- 电子商务渗透率不断提高: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不断提高,这将为京东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 农村市场扩张: 京东一直在向中国的农村市场扩张,那里仍有大量未开发的增长潜力。
- 物流网络扩张: 京东拥有庞大的物流网络,这为其提供了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配送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优势。
- 金融服务: 京东一直在其平台上提供金融服务,例如贷款和支付。这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并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投资机会
对于寻求长期增长的投资者来说,京东A股票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该公司具有强大的财务业绩、低估值和巨大的增长潜力。以下是一些投资京东A股票的潜在机会:
- 价值投资: 京东的市盈率目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使其成为价值投资者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 增长投资: 京东的增长潜力巨大,这使其成为增长型投资者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 长期持有: 京东是一家拥有牢固基础的强大公司,适合长期持有。
风险
与任何投资一样,投资京东A股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 竞争日益激烈: 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京东面临来自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公司的激烈竞争。
- 宏观经济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会影响京东的财务业绩。
- 监管风险: 中国政府可能会出台对科技公司不利的法规。
结论
京东A股票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增长的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该公司拥有强大的财务业绩、低估值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京东的长期前景是乐观的。对于寻求价值、增长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京东A股票值得考虑。
股权分配原理
创业就离不开合伙人及股权分配的话题,那比如新东方合伙人就是3驾马车、复兴4个合伙人、腾讯5虎、小米8个合伙人、阿里巴巴18罗汉:但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阿里巴巴IPO后股权架构为,马云7.8%、蔡崇信3.2%、软银32.4%、雅虎16.3%、其他40.3%。 找合伙人这件事情,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 如果你战略想不清楚,其实你找不对人,你也不容易说服人。 你的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规划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其实做企业,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股权分配”、“股权激励”、“股权运营”的过程,股权就是企业的根!自从你开办公司成为老板那天起,不管是凝聚合伙人,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优秀员工还是进行融资、投资、股改、挂牌或上市、重组或并购,不管是开疆拓土还是构建版图,股权一直与您同在! 股权激励的初衷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管理。 核心团队持股并不等于公司的团队持股,公司的团队可能有七八个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创业者,可能创业者只有两三个人,所以让真正的创业者去持股。 1.合伙人合伙创业第一天,就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 3.公司有三五十号人,要激励中层管理与重要技术人员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 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跑马圈地,加速发展,引入A轮、B轮、C轮投资人,……IPO时,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 5.公司足够NB,做到BAT的体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业做新,也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孵化器、阿米巴经营)。 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 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 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有限责任公司 指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注册资本 也叫法定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 建议创业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样在法人治理的结构设计上比较灵活、简单、直接。 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丧失了灵活性,初创企业最好不要直接设立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规定股东分红以 实缴出资比例 分红,公司法也允许全体股东作出另行规定。 公司表决权若没有另行规定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个出资比例可以理解为 认缴出资比例 ,但是分红权是以实缴比例分红。 为解决资金股、资源股、人力股、管理股等因出资不同而引起的股权不平衡,股东之间可以约定同股但表决权和分红权不同。 股东的实际出资数额和持有股权的比例属于公司股东协商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持有股权的比例和实际出资比例一致,但是也有例外。 从实践来看,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只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的良好经营离不开各种条件或资源的整合。 从法律上讲,股东内部对各自的实际出资数额和占有股权比例做出约定,我国法律并未禁止。 即使约定出资比例和持股比例不同,对公司债权人而言,也不会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这种约定不是规避法律,都属于公司股东内部的事儿。 股东认缴出资后,大家根据认缴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将股权一划分,就按这个持股比例确定分红比例。 你的公司是否就是这样做的呢? 从公司发展和股东公平角度讲,实缴出资多少才更重要,而不是认缴的多少。 因此,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实缴的出资比例,是按照股东实际已经缴纳的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 有原则就有例外,公司法赋予了股东按照商业规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作出约定,即“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在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员工和投资人的股权架构设计中,要有一个核心大股东,特别是创始人在初创期应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既出资又出力而全职创业的人,与只出资不出力或只出资但不全职创业的人,在表决权设计上应有不同。 前者对公司的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利于作出正确的管理决定,犹如“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同时,表决权大小的差异化设计,也进一步体现人力股和资金股对创业公司的贡献值的不同。 再进一步,股东也可以约定预留一部分分红给公司员工。 当然,这也可以放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施股权激励时进行。 那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离开不了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人脉资源等各种资源,股东完全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配,而是 结合股东实缴出资额以及各自掌握的、对公司发展需要的优势资源,确定股东在股东会会议中行使表决权的比例。 要特别提醒的是,股东会议表决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一定要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记载。 这就是那句经典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股东分红权和公司增资时优先认缴出资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全体股东约定即可,而并非必须记载在公司章程中。 因为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 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 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说研发就比销售更重要,也很难说拉来投资的工作就比提供办公场的贡献更重要。 所以创始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往往不得不用“拍脑袋”的方法划分比例。 (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 (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 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 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3)非全职投入本公司创业的兼职人员,哪怕技术NB,也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给予大量现金,或者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常规的做法是预留10—20%的期权池,满足3-5年的激励需求,后期再以3-5年为一个激励周期,不断增发新的激励措施。 ),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 员工期权激励,会经历四个步骤,即授予、成熟 、行权 、变现。 公司的期权池,10-30%之间较多,15%是个中间值。 公司总池子确定下来,再综合考虑他的职位、贡献、薪水与公司发展阶段,员工该取得的激励股权数量基本就确定下来了。 同一个级别的技术大拿,在VC进来之前就参与创业、在VC进来后才加入公司、在C轮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权应该设计成区别对待。 另外,公司也可以给员工选择,是拿高工资+低期权,还是拿低工资+高期权。 (4)早期普通员工不宜发放大量股权,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 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激励效果有限,甚至起到反作用。 (5) 别把持股多少误当控制权的唯一要素: 公司控制权需要的是综合设计,不仅仅是持股比例,更要看到股权背后的各种特别安排。 公司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公司控制权设计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合伙人的具体特定需求、股东在股东会的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经营层面的管理等因素,并结合每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综合考量,为公司量身定制的最佳方案。 千万不要 靠参考模板,小心模板会害了你。 1、充分利用公司法“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广阔空间,尝试将表决权与股权比例分开; 2、不妨在公司章程中直接规定董事会过半数的董事由创始股东团队或核心创始人提名或委派。 在董事会层面,股东之间可约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并记载于公司章程,进而对公司及所有股东产生约束力。 3、对于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出让控制权、重大人事任免等,可规定须核心创始人同意方可通过。 4、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或采取表决权委托。 5、在公司引进资本时应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投资人的战略,制定应对方案。 当然,公司长期聘用深谙股权的律师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股权是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项通常是基于股权由股东(会)决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资等。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包括绝对和相对控股: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法律依据在于:根据中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的普通表决事项,多为二分之一以上多数表决权通过,而少数重大事项(如公司章程修改)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 掌握了控股权,就能够控制股东(会)决策,进而控制公司。 注意事项: 公司初创时期,最好避免容易导致僵局的股权比例设置,例如50:50、65:35、40:40:20甚至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尽管50:50和65:35这样的股权结构设置往往是对股东作用或影响力的一种真实反映或者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公司早期的蜜月期平安无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发生共贫贱易共富贵难的情况,利益分配的冲突日趋明显,小股东可能会行使投票权否决公司重大事项,使公司丧失船小好掉头的决策迅速的优势。 同样,类似于40:40:20的股权比例设置可能会导致二大股东都希望联合小股东控制公司股东(会)决策的情形,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也面临小股东联合易出现僵局的可能性。 熟悉境内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可能明白,董事(会)与股东(会)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股东(会)往往无权直接干预董事(会)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 所以,公司的控股权和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并无必然联系,尤其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权往往在于公司的董事会。 对于未上市的境内初创公司来说,股东往往与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临这样的冲突,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投资人往往会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会的构成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创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等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①公司董事 公司的日常经营事项,主要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公司很少需要开股东会,所以也很少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进行融资)的时候才召集一次股东会或者要求股东签署决议等文件。 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会,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核心创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决策效果和决策效率。 注意事项: 控制董事会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罢免。 公司控制权之争往往体现在董事的提名和罢免上,如果创始人之外的公司股东没有提名或罢免公司董事的权利,这些股东也很难插手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权,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创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发展,所以创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会的人数以及创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数。 创始团队在公司初期控制2/3的董事人数,而在后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尽量将外部董事席位留给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人,随着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扩充董事总人数,尽可能保持创始股东对董事人数的上述控制比例。 比如京东的招股书显示,京东的董事会为9人,老虎基金、Best Alliance、Strong Desire以及DCM分别有权任命一名董事,而刘强东及管理团队则有权任命5名董事,并且有权任命董事会主席。 董事会席位来看,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与其他股东在董事会的投票权为5:4,刘强东在董事会在投票权过半数,在董事会重大问题上应是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拥有主导权。 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在董事会与股东会都有绝对的发言权,从而牢牢的把握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个法律知识是股权与投票权是可以分离的。 现实情况中,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为了继续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股权中的投票权分离出来,交给创始股东行使。 投票权从其他股东的股权中分离出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体现行使: 有些公司一开始创始人是控股的,但由于后续不停融资、增发股票,(据统计:很多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到了上市时,创始人股权投资剩下20%左右。 )这时,控制人则会面临不控股的情况。 比如如京东上市前,通过投票权委托制度,刘强东持有80%公司股权,牢牢控制京东。 再比如阿里巴巴与万科: 股权相同: 1、股权高度分散、创始人运营团队占股很少 2、都搞过事业合伙人制度 然而2家公司控制权却大相径庭。 马云运用事业合伙人制度(董事提名权+投票权委托)牢牢控制,而万科一直遭受外部挑战,去年年底的股权大片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其核心内容:在股东会董事会上的决议,大家要事先协商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则以某个股东意见为准。 有限合伙持股,创始人(作为管理合伙人持有很少权益但)控制有限合伙持有公司的投票权; 境外架构中的“AB股计划”(或“牛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 注意事项,在融资节奏上要把控好,创始人需要注意把握融资的节奏。 企业早期融资的估值和股价比较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公司的估值和溢价越来越高,融资对创始人股权的稀释效应会有递减的效果。 但是,资本对企业扩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资市场瞬息万变,创始人需要仔细衡量和规划,什么阶段需要融多少资,以维持公司稳健的资金流,同时兼顾与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通常这样约定:(如:创始人一共10个投票权,其他股东一股一个投票权;极端情况如京东上市后刘强东1股20个投票权,国外有些互联公司上市后1股70个投票权)即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创业团队持有; 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设定不同的投票权。 美国上市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来维持公司创始团队的控制器,比如, Facebook、Google与网络等企业都将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个投票权,B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0个投票权。 近些年上市的京东、聚美优品、陌陌都是采取的这种AB股制度。 根据京东的股东协议,刘强东及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每股代表20份投票权,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每股只能代表一个投票权,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虽然只持有20%左右的普通股,但是由于有双层投票结构保护,其投票权能确保股东会上重大议案有绝对的发言权。 投票权与股份份额并非一一对应或不可分离,创始人可以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争取控制其他股东的投票权,让渡出投票权的股东基于对创始股东的信任或依赖很有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让渡安排,从而维持公司稳定的控制权。 例如,创始人股东通过其控制的持股平台实体(如有限合伙)间接持股(如员工激励或公司的小额投资人的股权),可以实现以小博大的控制效果,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创始股东通过员工持股实体控制激励股权的情形。 股权的背后,体现的是责权利,因此,股权架构设计要明晰股东各方的相关责权利,如合伙人的责权利、投资方的责权利,并匹配到位。 股权架构设计要为未来的核心人才与骨干预留股权激励的空间。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资源、技术、资金、还是人?什么样的东西最重要,就要让什么占大股份。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少量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 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那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合伙人的重要程度与贡献显然是不同的,股权应是不同的。 比如,平台型、重运营的公司,COO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CTO、CFO、CMO等;技术导向型的公司,CTO可能是最重要的;融资需求型的公司,CFO的可能更重要。 合伙人的整体收入=基础年薪+绩效年薪+股权。 创始人期限:每个创始人,包括你自己,都设定4年的股权兑现期,以及1年的最短服务期。 业务主管股权(0.5-2.0%):4年(或2年)的股权兑现期,根据情况确定最短服务期,以及股权兑现加速机制。 创始人持股比例代表的权力: 67%公司完全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34%一票否决权(董事会的决策可以不同意)1,投资人的持股不建议超过30%; 2,创始团队开始持股的不能超过3人; 3,初创团队中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因为低于50%的股权经不起稀释; 4,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 1)忌讳江湖方式处理,结构与利益不明细;2)忌讳股权平均或分散,没有“带头大哥”作为决策中心; 3)忌讳股权比例配错,非关键人员拥有大股权比例。 1、全职创业合伙人-限制性股权 ①与股权有关的分配方式:项目提成、虚拟股票、期权、股权。 ②创业团队一开始应发限制性股权。 首先:是股权;其次:有权利限制(股份必须跟创业合伙人全体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2、股权分期成熟 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①每年成熟25%。 ②满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避免团队短期投机行为,如“小米”)。 ③第1年成熟10%,第2年20%,第三年30%,第4年40%(时间越长,股票兑现越多,如“360”)。 ④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权在3年内每月成熟1/48(较精确)。 国外常见的:5年成熟,干满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以上四种模式对团队不同导向,实操时还应按需选择。 因为创业项目在成长阶段总有一些更替,如果发现合伙人已经跟不上公司的成长节奏,需要引入技高一筹的合伙人,老合伙人很可能需要“出局”。 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折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 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 ①股东购买时原购买价格一定溢价。 ②离职时公司净资产。 (重资产公司较适用) ③公司近期融资估值折扣价。 (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 基于两因素考虑:从公平合理角度考虑,通常互联网公司估值通常水平较高,且投资人的角色投资公司的未来估值而不是当下真实市值;从公司现金流压力考虑,若完全按照公司估值回购,很可能融1、2KW,若一个重要合伙人离职,可能融资款还不够回购创始人股权。 可能会使创始股东个人承担较大的个人风险: 第一、中国公司法虽是认缴制,不代表认而缴股东出资到位之前,相当于股东一直欠着公司一大笔钱。 第二、若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对外负债人,股东要以认缴出资额为限。 对外承担风险。 例:若公司注册资本五千万,认缴的情况下,创始股东仍欠着公司五千万 ,只是早缴晚缴的问题 。 第三,若公司对外有重大负债,股东要以5千万为限对外承担责任。 对于非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公司,大部分是人力驱动型这种互联网企业,互联+/+互联咨询企业,建议注册资本一开始一百万为限,如果后续资金不足,可通过股东借款。 之后可以通过股东增资或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假如合伙人里面特别是技术人员,后面增资的时候常常没有钱,但是他们又特别重要,如果直接稀释又不能调动积极性,这个时候一般要怎么处理。 对于这种互联网相关企业,最重要、最值钱的财富是技术开发人员。 对技术开发人员拿股票,分两部分付出对价:第一、是他们拿出一部分现金,第二、贡献时间、脑力,这主要是技术,对技术人员,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可以通过团队持股计划或注册资本本身不高的情况下,把他们的股权给到位 。 对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的意义:第一、可按照第一投资人的估值然后 甚至低于其他 人价格拿股票;第二、约束,股票给到位的情况下这些股份要分期成熟 ,要全职投入,不能从事同业竞争,开发这些产品专利应属公司职务作品等等要加进,所以技术人员是否能拿出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 若公司注册资本为一百万,投资人愿意出100万买10%的股份,那么公司估值为1000万。 现在公司为两百万的资产,今天投资人进来,明天你就将公司清算掉,那么投资人只能拿到20万。 所以许多投资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会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公司如果要清算,第一需要投资机构同意,第二要拿出投入的投资,第三还要拿出投入的投资收益。 如果公司注册资本是一百万,假设净资产也是一百万,当公司的估值达到一千万时,这时候投资人出100万买10%的股份,就意味着每股的价值翻了十倍,我买一股需要一块钱,投资人进来买一股就需要十块钱,这就是溢价。 当溢价发生时,你就赚了投资人九块钱。 如果你注册资本直接放到一千万,恰好公司估值也是一千万,这时候理论上就不存在溢价,你们是同股同价,你与投资人的区别只是认缴与实缴的区别。 说的再长远一点,你想拿回公司的分红必须把九百万的认缴全部实缴以后才能拿到,当然你也可以用未来公司赚的钱来填补这个空档,那就意味着虽然现在没有掏钱,但是你在用你未来的收益和现在的投资人进行同股同价的安排,你让步的实际上是你未来的收益。 如果注册资本是一百万,而不是一千万,同样是10%的股权你获得的一百万,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是溢价,而归属于整个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低,而估值高,所以你赚了投资人的溢价。
京东上市的故事
京东上市的故事京东上市时间是2014年5月23日。 此次上市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京东的股票代码就是JD。 京东全称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它是一家自营的电商公司,京东自上市后,主要致力于各种电商、线上直销业务,迅速占领了电商平台的一席之位。 自2007年创立以来,十四年内,外界对京东物流的质疑声持续多时。 “之前大家都认为京东物流烧钱,拖累京东竞争力,但恐怕当时没人能想到,京东自建的物流今天能够估值超过2000亿。 ”有长期关注京东物流的观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如今争议开始消解,外界向京东物流报以更多的期待。 “京东物流的市场期待值从老虎证券之前上线的打新项目可略窥一二。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长远看,京东物流仍是稀缺标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向好,未来的京东物流仍值得期待。 ”十四年创业路如果说,2007年之前的京东只能算作亚马逊的效仿者,那么在2007年自建物流之后,京东才算真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创业故事已被传阅多次。 2007年,面对客户投诉到货慢、货品损坏等物流相关问题,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力排众议,坚持自建物流。 当年8月,京东物流开始在北京小范围试点,2008年5月北京配送站开设5个站点。 至2010年,京东自有配送已经覆盖北京五环内。 “当时的物流行业野蛮卸货、装货现象严重,乱象丛生,京东无法改变行业,只是考虑到自建物流能够降低客户投诉,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京东消费,所以就开始自建物流。 ”前述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到2010年,在野蛮生长的快递行业中,京东物流的用户体验可谓“惊艳”。 “那会听朋友介绍说,京东商城买电子产品还不错,于是以货到付款的形式下单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很快就送到了。 ”一位在北京的京东长期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自己的首次京东购物经历称。 不过真正让她记住京东的,是之后的一次购物体验。 在京东平台的首次购物体验尚佳,这位用户又下单了一个热水壶,然而半天时间过去,该用户便后悔了这次“冲动购物”。 “谁知道我刚准备取消订单时,京东的快递小哥就给我打电话说水壶送到了,哭笑不得,但后来还是签收了。 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京东。 ”尽管在用户端收获诸多口碑,然而京东物流从创立伊始,便面临无数的质疑。 京东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徐新曾做过测算,京东投资仓配一体的物流,单个城市单日配送2000单才有可能盈亏平衡。 对于2007年日处理订单量仅3000单的京东而言,自建物流意味着长期亏损与烧钱。 并且,考虑到物流是一个人力与资产并重的重模式高投入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并不意味着烧钱的终止。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年创始人马云曾断言称,京东会被京东物流这种重资产模式严重拖累,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而阿里只做平台服务,不建物流的轻资产模式,则轻松很多。 不过这一次,马云失算了,如今的京东物流不仅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且也开始走向了自身“造血”之路。 在实现了专业化与规模化之后,2016年底,京东物流正式向社会全面开放仓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快递和物流云三大服务,2017年,京东物流从集团中拆分出来单独运营。 开放后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 聆讯资料显示,在2018、2019及2020年,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人民币379亿、498亿和734亿,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31.6%,2020年同比增长47.2%,而在2021年Q1期间,京东物流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4.1%,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从外部收入来看,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长至2020年的46.6%。 盈利能力方面,尽管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京东物流净亏损分别为27.65亿元、22.38亿元和40.37亿元,表面看来亏损加剧,但经调整后2018年、2019年亏损16.15亿元、9.24亿元,2020年更是扭亏为盈利17.10亿元。 据京东方面介绍,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相关的成本显著提高,外加其他经营费用,以及非经营性亏损,比如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经调整后的盈利状况,更能体现出京东物流已经拥有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京东物流的未来从对京东物流的打新热情,可以一窥投资者对京东物流的态度。 “京东物流是近期资产质量较好的打新标的,也是京东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由于此前京东健康上市时给资本市场留下充足的空间,上市首日大涨56%,短短几日便较IPO价格翻倍,因此,本次京东物流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打新人数超过137万人,远超此前热门股京东健康和农夫山泉。 ”不过开市首日,在短暂冲高之后,京东物流呈现下跌态势。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与京东物流发行估值及当下IPO整体环境相关,但叠加多方因素后京东物流的首日表现依然尚可。 “按照2021年京东物流营收预测,当下的PS估值约1.9倍,参照顺丰控股近3年平均2.1倍PS估值,京东物流当下估值合理,但与顺丰控股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指出,“叠加当下IPO环境较为低迷,京东物流首日表现符合预期。 ”资本市场对京东物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未来的成长潜力。 需要注意的是,京东物流所在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是外包物流的细分领域。 与孤立的物流企业不同,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有能力提供全面物流服务,包括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近年来,中国外包物流服务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将由2020年的6.5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9.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1%,高于物流支出总额同期的符合年增长率,外包物流服务渗透率预计将从2020年的44%增至2025年的48%。 “京东物流不是一般意义的第三方物流或快递服务商,”资深物流行业人士杨达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京东物流已在探索生产车间等生产制造方面的服务,并整合供应链多环节的服务,基于需求预测等帮助生产企业更精准对接需求。 同时,杨达卿认为,京东物流与京东商城、京东科技等构建的服务协同,超越了传统快递企业仓配一体化服务,并基于供应链流程优化,帮助品牌商建立敏捷供应链体系。 此外,京东物流在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建立了优势,“这些使得京东物流具备了综合性的比较优势。 ”而京东物流外部客户的收入结构变化,则是其独立化发展的直接证明。 “目前,京东物流逐步涉足高端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服务,沿着产业链供应链挖掘新的利润源,也为京东在数字化供应链上生态圈开辟了新空间。 ”杨达卿指出,“未来或许不只是京东商城加持京东物流,而可能会形成京东物流基于庞大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持京东商城。 ”京东品牌的故事简短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先生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京东公司。 “京东”的名字由刘强东和他初恋女友龚小京的名字而组成。 京东商城名字里的“京”字,即取自龚小京,“东”字则取自刘强东。 2001年6月,京东成为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销售量及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先生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京东公司。 “京东”的名字是由刘强东和他初恋女友龚小京的名字组成的。 京东商城的名字里的“京”字,即取自龚小京,“东”字则取自刘强东。 2001年6月,京东成为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销售量及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2004年1月,京东开辟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实验田,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启用新域名。 2013年5月6日,京东商城在完成内测后,正式与消费者见面,用户可在京东上购买食品饮料、调味品等日用品。 此次京东将超市搬到线上,也是京东在“一站式购物平台”战略布局上的又一次发力。 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实现“打酱油”、“买啤酒”等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京东商城首次上线的商品逾5,000种,涉及休闲特产、纯净水、粮油、调味品、啤酒饮料、等多个产品品类;这些品类都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与以往打包出售所不同,如今在京东商城中一罐可乐、一瓶酱油,消费者都可零买,京东送货到家。 加上支持货到付款等服务,真正能帮用户实现购物的“多、快、好、省”。 京东背后的故事不同,京东的物流体系是平台自建的,京东小哥都是京东的员工。 物流体系支撑着京东的服务,同时也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递小哥送出的每单快递背后都蕴藏着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故事。 他们不只是在守护自己的岗位,他们的工作也是社会协作的一部分、国家荣耀中的一环。 而红的故事则是真真实实地记录发生在京东小哥身上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的力量和情感本身足够强大。 红的故事第一季为2016年双十一的子项目,通过具有冲击性的画面和朴实的文字,展现出京东快递小哥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他们有的人要过江送货,有的人要横跨沙漠,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看到那小小的一点红,展现着他们平凡的力量。 京东企业文化故事解码京东企业文化引导语: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别只是叫一群人收集木材、听你发号施令、分派任务,而是要诱导人们向往海的深邃与辽阔。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解码京东企业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质变与不确定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 因此,企业要回归文化基本面、价值基本面、管理基本面来思考企业的未来。 正如德鲁克所说的,只有“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确立企业存在的价值”,才能赢得未来的竞争。 自身的力量从何而来?存在的价值从何而来?只有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面去思考,才可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毋庸质疑,京东十几年的发展史,是京东不断超越一个个“巨人”的历史。 京东声誉鹊起名至实归,不仅是因为京东开创了全价值链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确立了自己在B2C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是因为京东始终坚持“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激情”的核心价值理念在经营企业,驱动企业发展,才有了今日之成绩尽管“光着脚不断奔跑”一路上留下的都是阵痛和疤痕,也会在京东的神经末梢上传递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京东离它在这一时期的梦想成真时日并不遥远。 正是如此,作为对后商业时代里的社会企业的关注,对一个拥有着灵魂、理想和价值追求的企业,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愿意去发问:京东成长的背后,有哪些基本价值在驱动?客户为先“一个百年企业绝非偶然,绝非是一桩单纯的生意。 都是使命在身,即以社会的发展为己任,着眼于社会进步甚或社会变革中的机会,最终实现为顾客、为员工、为社会带来价值”京东内部流传着一句让员工铭心刻骨的话:“在京东,客户是决定生死的事情”。 而京东广受赞许的服务并非一日之功,它来自对“客户为先”理念近于偏执的坚持。 如京东“冒天下之大不违”,在电子商务行业内第一家做出“货到付款”的举措,这让当时整个行业都瞠目结舌。 但京东意识到,电商能让中国消费者真正体会到做“上帝”的感觉,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货到付款,童叟无欺,物美价廉”,随意退换,更为重要的是不因消费者的地域、贫富等不同而有差别,获得顾客的高度认可,也最终迫使整个行业不得不跟随着京东改变。 紧接着,京东自建物流,陆续推出“211限时达”、“售服100”所有这些决策和行动无不是围绕满足顾客、创造顾客价值而做出。 在京东飞速发展的十年里,刘强东几乎每年都在内部讲话中强调,“任何决策都要遵循公司价值观,如果违反‘客户为先’,那么这个决定无效,我们绝不能因为财务安全、信息安全的原因降低用户体验,我们坚决不允许以为公司省钱为由而降低服务品质。 ”京东对服务顾客的高要求、高标准可见一斑。 其次,京东模式迫使所有的玩家都回归到商业的本质,追求低成本、高效率。 京东意识到连锁店模式将巨大的成本全转嫁给了消费者,由此开始不断创新模式,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减少社会浪费。 同时,京东还向合作伙伴开放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对接,降低供货商的库存周转率,使整个供应链效率提升了两倍。 正如刘强东所说,“降低整个供货链的成本,这才是我们真正伟大之处。 ”时至今日,传统的实体店模式所遭遇的空前压力已经完全显现,而京东实实在在低价回馈消费者的优势更加突显。 此外,京东给消费者带来低价产品的同时还让品牌厂商获取合理利润,帮助整个产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而此次文化梳理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重新界定了京东“客户”的内涵:消费者、供应商、卖家,通过感恩客户、服务客户、成就客户,来实现京东的“客户为先”。 与此同时,京东发布了吉祥物:一只名为“Joy”的金属狗。 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 “Joy”是京东的化身,代表了京东对“客户为先”的坚持:努力提升用户体验,不断为大家带来惊喜和欢乐。 有京东的地方,就有Joy,就有欢乐相随,快乐相伴点评:“客户为先与持续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是京东的生存逻辑。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创造顾客”才是一个企业存在价值和真正理由。 一切经营都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按照顾客的实际需求开发和生产产品,以及由此建立起组织整体机能。 而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逻辑,就是客户为先,创造顾客价值,满足和服务好顾客。 诚信“诚信与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在京东,内部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诚信”。 不光是讲讲,实际上也是这么坚持在做。 自1998年京东创业起就坚持正品无假货,不欺瞒、欺骗用户,这为京东积累了良好口碑。 如京东创业时在中关村卖光碟,那时整个中关村都在卖假货,京东却一片假碟都没有卖过。 这为京东在“非典”时期转型做电商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作为电商的探路者,在当时人们几乎不敢相信网上销售、思维习惯根深蒂固的环境下,若无“诚信”根基,京东想要开辟一方天地绝无可能。 京东还创造过中国企业PE合作史上最经典的案例,让商界相信“一个口头承诺比一个亿更宝贵”。 当时,老虎基金希望投资京东,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在一次电话沟通中老虎基金的投资总监与刘强东对京东的企业估值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也对老虎基金投资京东商城的投资金额与股权比例达成了口头协议。 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另外两家投资基金与刘强东接触,这两家基金的报价比老虎基金的报价要高出30%以上。 如果背弃与老虎基金的口头协议而与这两家基金签约,那么京东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多赚一个亿。 在这种情况下,刘强东仍旧选择了与老虎基金合作,严格遵守口头承诺。 我们看到,正是由于京东在商业交往中秉承了对于诚信予以坚守的原则,京东才具有了创造当前巨大成功的坚实基础。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曾经有个供应商出事公司倒闭,京东千方百计查到供应商爱人的地址,主动把货款付了。 价值观就是京东的自尊心、价值观就是京东的性格,正如刘强东所说,“你可以采取一切合法手段去争取一个有利于你的游戏规则,但是绝不能不按规则出牌”“在我们内部,违反了诚信原则,只要被我发现,即使副总裁,我都一定会请他离开”。 点评:“诚信立身”是京东的事业根基。 曾有学者研究揭示中国十大明星企业昙花一现的兴衰史,其“失败基因”就是“普遍缺乏道德公平和人文关怀意识”。 “诚信”不仅是道德底线,也是企业的生死线,正是“诚信”的坚守让京东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在京东的管理者和员工中形成了高度共识,让经销商及消费者对京东的信心增强,也使员工队伍树立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道义感。 团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优秀的公司首先是有一群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靠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信念和信仰,结成互信合作的团队;其次,是建立在对个体意识的现实性的充分认识上,使得企业与员工结成共同的利益体,最终使企业与员工从对立走向和谐。 何为“团队”,就是成员之间彼此不说假话,彼此尊重,具有宽容精神等。 它应是指避免彼此伤害的基本准则的总和,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达合作和互助,给他人带来好处,而不是伤害。 刘强东对这点有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其本质就是放弃自己,适应他人。 抱怨是团队精神最大的天敌。 第一,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肯定是没有团队精神的。 一遇到问题不说自己,只说别人,上司是笨蛋,同僚不配合,他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第二,经常抱怨的人,绝对是没有团队精神的。 有的人90%时间用来抱怨,10%的时间用来工作,他们是没有团队精神的,必须请他离开。 ”互信合作的前提,一定是基于互利。 京东没有“画饼充饥”式的政策对待员工,而是以利润分享为核心的多元利益分配,并通过分享制度进行了确立。 像京东第一次融资,就给员工发股份,连发了五年。 目前为止,京东发给员工的股权甚至超过刘强东个人的一半以上。 应该说,京东不仅给员工带来好的薪水待遇、股票,而且不断通过培训体系完善希望让员工在京东工作几年后,个人职业生涯、职业能力、眼光、眼界、知识和能力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拿京东内部员工的话说,京东员工现金收入在行业内是中上水平,如果算上股票京东待遇算是最好。 更重要的是那份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喜悦和期待。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必须是以事实说话的,刘强东在2012年终总会上对自己就提出了更多要求:“第二个十年,我对我自己只有一个考核目标,那就是对人的关注,对我们京东人的关注。 我们员工的满意度、幸福度将作为我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近期京东发生的一个事例恰好就是一个印证。 就在今年禽流感疫情公布的第三天,刘强东就通过紧急内部邮件向全公司提出预警,提出11条具体措施和要求,并要求所有收到邮件的管理人员立即连夜采取所有手段,通知到尽可能多的员工,京东是国内首家企业率先向禽流感疫情亮起警示灯的。 信中的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你立马能够感受到一个企业家对人的无比尊重:“如果疫情持续恶化,对我们配送兄弟们构成不可规避感染情况下,宁愿公司倒闭,也只能停止营业”;“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充分、高度重视起来——对生命要充满绝对敬畏。 对同事的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来,如果京东有任何一名员工因为工作感染上禽流感,这是我终身耻辱,也是我们全体管理人员一生的耻辱!”点评: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大都是因为人,没有“第二个因素”。 京东倡导一种共知、共创、共享、共进退,个人与时代和谐一体、相得益彰,这也是非常宝贵现代企业意识。 没有共同的世界,个人除了孤独和冷漠,没有自由和幸福可言。 相互分享、相互合作和共衍共息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 正如德鲁克所言,“组织以其价值观为成长边界”。 创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史记?汉书?董仲舒传》京东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电子商务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京东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尝试新兴事物,并通过学习不断才走到今天;另外,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成本和效率,京东成长只得靠不断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来加以实现。 非典来临,中关村市场万人空巷,京东尝试在CD-Best论坛上进行网上销售。 自建物流,化难为机。 2007年之前,还鲜有人意识到物流是电商“命门”,当时消费者频频抱怨第三方物流过慢、快递丢件甚至包裹里的手机被换成砖头,京东决心扭转乾坤,自2007年起,陆续投资上百亿,建设属于自己的物流体系。 当众人都质疑刘强东时,他说,“如果有一天第三方配送公司的服务质量、效率都能达到我的标准,消费者都能满意的时候,我随时可以甩掉”。 上门刷卡,开创电商先河。 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启用移动POS上门刷卡服务,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先河。 创新商业模式,重建规则。 京东模式重建了新的行业秩序,重塑整个价值链条,影响整个行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效率,影响整个行业以更低价格让消费者受益,影响整个行业不欺压供货商,不向供货商要太多的毛利、太长的账期。 可见,创新一定是进步的原则。 众多优秀企业的持久生命力也证明创新是生存下去的一条不可颠覆的定律!就像植物的生长凋谢到再生皆有其法则,促进生态链的健康才能让万物有更好的生息和发展,唯有在适合的土壤方能结出饱满果实。 点评:“化问题为机会的创新能力”是京东的动能。 在这个要求创新的时代中,一个不能创新自己的公司是注定要衰落和灭亡的。 “革故鼎新”是保持企业生命力的`朴素道理,只有在创新求变过程中企业才能实现自我创生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同时应该是务实的,是尊重规律的,面向问题和市场的。 激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京东是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全体京东人的激情拼搏精神,是十年如一日的拼搏。 一个网友评价刘强东时说他有三个伟大的品质:要强的个性、独立的思考、持续的坚持。 强大的个性,创造了一个能量巨大的魅力磁场,吸引他所需要的资源和人;足够的专注和永不服输的姿态时,就成功了一半;世上最难的事就是坚持,最容易的也是坚持。 但是很少有人能为了一件事情,持续的去坚持,等到烟消云散、物是人非时,他还在坚持着心中那份原始的冲动和梦想。 刘强东做到了这些,也赢得了成功。 这是一种激情驱使。 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 刘强东说过一句话,“作为企业家,生存的土壤就是市场!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之一就是呼唤和享受市场竞争!”从外企离职“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在中关村开第一个柜台,成立京东;从放弃传统渠道坚持做电商;从他坚决追求的“只做第一,不做第二”。 激情的力量无处不在。 精神力量是可以传递的,这些也影响到他的员工。 从京东内部刊物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配送员宋国飞冒着风雪晚上九点去客户那里取货;电梯坏了一员工爬25层楼梯给客户送货;员工艳菊下班已经到家但因一客户的失误毅然赶车去自提点为客户解决;送货员李红元半路被大雨淋透了却把客户包裹保护的一点水没淋到甚至京东在选拔管培生的时候,京东都规定必须选出能够有持续的激情,持续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京东认为,激情和持续的干劲,是不能源源不断的靠外力去输送的,必须是来自自身具备的天性。 这种激情驱动京东商城一次创业的成功,也驱动了京东二次创业转型。 持续激活、以奋斗者为本,应该是京东又一个关键成功秘密所在。 点评:京东人身上的不计得失,激情满怀、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其根源其实是对职业的虔敬。 平安的时候不能够忘记危难,存活的时候不能够忘记衰亡,永葆战斗激情,激情超越,以奋斗者为本,这是在不确定性时代持续生存的必备素质。 《基业长青》中讲,价值观是一个企业骨子深处的信念,认为只有如此坚持,事业才会成功;同时认为价值观是企业判断是非的标准,普适的标准。 这种标准无法等同于经营做法和商业谋略,是宁可企业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受损,也不会自毁的基本价值立场。 只有这种立场坚守才能让企业充满着理想、做事执着、有着不可逾越的底线。 京东十多年来一直努力捍卫着这些最基本的价值,这尤为可贵!2013年伊始,京东也正式进入作为电商的第二个十年战略规划期,愿京东继续信守“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激情”的核心价值,并能不断突破原有习惯的束缚,保持吐故纳新的气度,开放、包容、激情的胸怀,在实现京东“从优秀到卓越”的发展与繁荣道路上,永不止步!;
京东一直亏损为什么一直要烧钱自建物流?
双十一刚结束,京东就发布了2016年Q3的财报,主要数据如下:很多刚进入互联网的人可能会比较意外,京东居然依然处在净亏损状态中,而且比去年同比增长51%的净亏损,是说明京东经营水平很差吗?甚至有媒体评论,质疑京东不知道是在挖金矿还是在掘坟墓,感慨说“站得高不一定望的远,但确实可以摔得狠”。 看来,刘强东不只是某些排行榜上可以进中国前十的富豪,作为一家持续巨亏企业的老板,还经常被不少人视为一个“傻大笨粗”的倒霉孩子。 看到京东多年持续亏损的财报,就认为刘强东是倒霉孩子的人,估计是缺乏企业财务和金融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对互联网企业逻辑的认知。 京东是经过多轮巨额融资后到美国上市的,相信那些投资人和股市上购买京东股票的人,都不是傻子,而是精于计算的金融师,他们之所以敢于跟着越做亏损越大的京东商城玩,并给出3、4百亿美金的估值,就是看好京东总有赚大钱的那一天。 1、亏损的背后资本市场的反应给出了答案,在这份财报发布之后,股价暴涨11.3%,说明华尔街对京东这家世界五百强的经营状况是非常满意的。 对于上百亿的数字很多人可能感觉不明显,如果平均到每天来看可能会更清晰一些,每个季度868亿的GMV,意味着京东上每天的商品销售高达9.6亿,每天有440万个订单新增,这可是相当大的数字啊!目前平均每个订单额217元,若每个订单多赚2元钱,也就是相当于产品平均涨价1%,京东就能直接实现盈利了,但为什么它不这么做呢?为什么不盈利的情况下,华尔街依然这么热捧京东呢?首先,京东是有毛利的。 对于他们所销售的单品来看,基本都是高于进价销售的,所以会有毛利,但是均摊掉公司运营成本、物流建设成本、营销成本等,最后就变成了亏损的状态。 其次,京东的亏损是有意控制在一定范围的。 相比京东的资产、估值,亏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京东一直将亏损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低利润率促进了京东更快速的增长。 针对这点来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发展战略。 经济学上,有一个关于价格和用户的曲线图,当价格升高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减少,当价格降低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增多,所以经济学上,经常会去寻找利润最大化的那个点,在这个点的定价上,能够实现公司的总利润最大化。 不过,京东在这个曲线上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而是追求在亏损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追求用户增长的最大化。 通俗来讲,就是用更低的商品售价吸引更多的用户在京东上购买商品。 在电商产品里,尤其是大众类大销量的平台上,价格会是影响用户做决策的重要因素,价格越便宜,就会卷入越多的用户在京东上购买。 2、低利换用户的好处积累更多的用户和销量对京东来说有很多好处:A.更大的销量会极大降低商品的平均配送成本。 可以这样理解,1个小区里送10件的成本,远远小于5个小区送10件的成本。 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这种成本的降低就更加显著了。 你可以设想一下,若是某个镇上一个星期只有一个订单,快递员专程跑一趟去送这个快递,成本会有多高。 B.更大的销量让京东拥有更低的进货成本和更长的结账周期。 京东流量变大,成为不少商家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 所以京东在价格谈判上就有很大话语权,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 京东上一些商品的进价不仅比线下门店的进价低,而且比淘宝店上的进价还更低,这就使得其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很多的商品京东是等卖完了之后,才和商家全部结算的,更长的结账周期又能够让集团储备的周转现金大幅提高,这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力。 C.更大的销量拉高了公司的估值。 巨大的流量和用户购买习惯成为京东很好的竞争壁垒,拉高了公司的估值,使得京东在融资时出让同样的股份可以融得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有进一步地促进建立更好的护城河。 这样来看,京东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正确的,通过成本可控的低价实现用户的快速扩张,而不是忙着盈利变现。 3、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京东目前还处在用户还在快速增长,如果对应到产品生命周期里,京东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呢?京东目前还处在成长期,最近正在往四五线城市以及向农村扩张,用户和交易都还在快速扩张的时期。 之前有文章里提过,种子期主要目标的是验证商业模式,成长期是快速增长用户,成熟期才是变现的最重要时期。 当然,这里要声明一点,我们这里谈到的变现,是指企业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开始收费。 也就是说,并不是企业开始收费就意味着企业开始变现了。 比如坐滴滴专车是要收钱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公司是不赚钱,甚至是贴钱的,我们不能说滴滴打车要钱就是在开始变现了,因为这个阶段连利润都没有。 而当滴滴开始向司机收取较高的佣金时,这个时候就可以认为滴滴是开始变现了。 若是在成熟期之前,过早地进行了变现,会出现怎样的状况?A.成长期变现,减缓用户数的增长,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B.种子期变现,透支还未积累的用户价值,无异于杀鸡取卵。 总结起来,最应该进行变现的时期应该就是产品的成熟期,此时最适合变现,也一定要变现,不然就失去了变现的黄金时期。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微博会拿阿里巴巴的投资,开始在产品界面上加入各种可能变现的新功能,即使有些确实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因为这个阶段再不变现,就没有机会了。 对于选择变现时机的理解,还可以用「用户价值账户」这个概念来理解,创造产品的价值、增加用户、保持活跃都是增加用户价值的行为,相当于往这个用户价值账户里存钱,等到我们想要变现的时候,就相当于从这个账户里取钱。 我们能够取钱的上限取决于,之前在这个账户里存了多少钱,对于一个还在指数增长的账户,过早取钱肯定就会减少本金,从而减少了未来的增值,影响未来的变现。 而且这个账户里所存的钱,更像是在鱼塘里养的鱼,最开始的时候,放进去的其实是鱼苗,如果鱼还很小或正在长大的时期就捕捞上来,肯定不是最佳的时期。 而当都已经长大成为壮年的时候,如不及时捕捞变现,等到衰老病死(相当于用户流失)再变现就很难了。 【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在产品的高速成长期,别急着变现,通过免费或低利润的方式积累大量用户,建立竞争壁垒,等到进入成熟期之后,再进行变现会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 4、结语实际上,京东的战略”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常见现象。 企业如果能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清楚,现金流足够支持,通过“烧钱”用钱换争夺市场的时间,不仅没错,而且是必须的。 不然,发展就可能被对手们抢先,甚至错过时间的窗口。 因为从市场格局来说,互联网跟传统做饭馆生意不同,饭馆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要有特色、位置好、有价格优势,什么时候开饭馆都不会晚;但互联网的某一市场,因为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一旦相对成熟,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领先者的优势巨大,该花钱的时候舍不得花钱或是没钱花,错过时机,再进入的代价可能会难以想象。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搜索引擎、微信现在非常赚钱,但在网络、腾讯之后,又有多少公司能再去玩类似产品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烧钱,都是对的,至少得对市场和竞争格局有相对准确的预判分析,对能够掌握的现金或持续获得融资的形势,有相对准确的计算。 如果中了太多创业神话的毒,认为创个业就能有人给投资,花起钱来“傻大笨粗”,太容易成为“先烈”了。 我觉得,对众多创业者来说,能成为下一个刘强东的概率,应该是小于百万分之一??刘强东:京东电商其实早就开始赚钱了!双十一前夕,刘强东在接受央视独家专访时表示,京东电商早就已经赚钱了,只是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益,京东过去几年曾经有过亏损,但是跟市面上的补贴,那种恶性亏损的公司有本质的区别。 京东相信所有的投资和投入,未来都一定能够为股东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