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投资股票是一项复杂且有风险的投资,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和准确的计算。为了帮助您驾驭股票计算的复杂世界,本指南将提供逐步说明,涵盖从基本概念到高级计算的各种主题。
基本概念
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代表公司所有权份额的证券,持有股票使投资者享有该公司盈利的部分权。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其供求关系和公司的基本面。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交易股票的平台,买家和卖家可以在这里买卖股票。主要股票市场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
股息
股息是公司向股东支付的每股利润份额。股息是投资股票的一种潜在收入来源。
股票计算
每股收益 (EPS)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股普通股的净收入。它用于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式:
EPS = 净收入 ÷ 已发行股票数
市盈率 (P/E)
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其每股收益之比。它用于评估股票的价值相对于其盈利能力。
公式:
市盈率 = 股票价格 ÷ 每股收益
市净率 (P/B)
市净率是股票价格与其每股净资产之比。它用于评估股票的价值相对于其资产价值。
公式:
市净率 = 股票价格 ÷ 每股净资产
股息收益率
股息收益率是股息金额与其股票价格之比。它用于评估股票的股息收入潜力。
公式:
股息收益率 =每股股息 ÷ 股票价格
beta 系数
beta 系数衡量股票对市场波动率的敏感性。beta 系数大于 1 表示股票比市场更波动,而 beta 系数小于 1 表示股票的波动性低于市场。
公式:
beta 系数 = 股票收益率的协方差 ÷ 市场收益率的方差
高级计算
贴现现金流量 (DCF)
贴现现金流量是一种估值方法,将公司未来现金流量以当前价值贴现。
公式:
股票价值 = ∑ (未来现金流量 / (1 + 折现率)
n
)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输入变量的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例如,您可以评估改变折现率或增长率对股票价值的影响。
公式:
变化后的股票价值 = 股票价值 x (1 + 敏感性系数 x 变化量)
风险/回报分析
风险/回报分析涉及权衡投资的潜在回报和风险。可以使用 beta 系数和收益率来评估风险,同时可以使用 DCF 模型来评估回报。
结论
通过遵循本指南,您将掌握股票计算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高级技术。记住,股票投资需要谨慎和持续的研究。利用这些计算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并记住投资领域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本质。
我想买股票。是个新手. 求通俗易懂的入门知识。。
股票基础学习步骤方法,学习股票方法和知识技巧
第一步:了解证券市场最基础的知识和规则(下面资源里面就有入门书籍和视频)
第二步:学习投资分析传统的经典理论和方法
第三步:在前两步基础上,对股市投资产生自己的认识,对股价变动的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理论
第四步:在自己对证券市场认识和理解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和工具体系以及交易规则
第五步:找一款模拟炒股游戏,身临其境体味股市风险
第六步:打好基础之后就可以选择学习深入了,下面有各类资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看
股票学习视频+电子书籍等网络云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pwd=2D72
提取码:2D72
本资源内容包罗万象包含:股票基础、股票,炒股实战、基金,基金定投、基金投资、投资,理财,财务管理,老板财务管理等各类方向网课和其他书籍文档等学习资料整理汇总。
股市不是t+1吗?今天买了明天才能卖?为什么我看有些人每天都坐在电脑前,一直关注不同时间段股票的价
我相信很多人很早就听说过股票市场,即使他们没有投资股票市场,他们周围的人也一定与股票市场有过接触,因此它也引发了一些从未玩过股票的人。 那么,一个初学者是如何玩股票市场的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讲解一些新手玩股票的相关过程。 你必须先去股东公司开户,记住带上身份证、银行卡,这张银行卡应该与你的股东账户绑定,买股票的钱可以稍后直接从这张银行卡里转账。
大多数经纪公司免费开户。 你可以在现场或在线开户。 网上开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官网,或者第三方股票开户,如花顺大智慧,推荐前辈。 在手机上下载股票应用程序并登录到股票帐户。 输入您的帐号,自动会议提示是什么证券公司,提示根据软件一步一步来。 登录后,您可以开始查看股票、挑选股票和购买股票。 通常新手不知道买什么股票,所以你可以问你的朋友他们买了什么股票,股票有股票名称和股票编号,根据这两个可以搜索到相应的股票。
按股票名称搜索时,请注意要搜索的第一个字母,在A股市场上,影响股票的最大因素是市场的方向和风向,一旦有关于公司的好消息,那么股票就会缓慢上涨,这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哦~如果是为了保值,你可以选择银行股票,相对稳定。 你挑了一只股票。 你在买一只股票。 搜索股票后,左下角有“购买”字样,点击,可以输入购买多少股票,确定下一个,下一个订单,一旦价格达到你的订单价格,股票就可以购买。 你需要购买的股票数量是100的倍数。
购买股票的资金来自你所绑定的银行卡资金,那么银行卡资金如何流入你的可转让证券账户。 登陆后要FRY软件,点击“持仓”,点击下一步“银卡转账”,可以设置下一步转账金额,输入密码,可以转入资金。 股票今天买入,明天才能卖出。 交易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和13:30至15:00。 股票卖出后,当天的钱就没有出来,要到第二天。 这是如何玩股票相关内容的新手,主要集中在股票交易上。 此外,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投资是有风险的。 在炒股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防范风险。
新股申购配额1000,明天发行5只新股,该如何打新,是不是可以5只股都可买1000呢?
目前A股的交易市场模式是T+1,这是正确的。 有些人经常观察当天不同时间段的股票价格,是在股票做T,就是在交易日内对个股进行买入和卖出的变相T+0交易。
大部分人比较喜欢做短线,觉得短线比较刺激,承担不起长线持股待涨的煎熬,然而,如若我们不会做短线,也不是不可能亏得更快。 这次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如何做T。
在讲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准备的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大盘点--速领!今日机构牛股名单新鲜出炉!
一、股票做T是什么意思
现在市场上,A股的交易市场模式是T+1,意思就是今天买的股票,只有明天才能卖出。
而股票做T,股票进行T+0的交易操作就是指把当天买进的股票当天再卖出去,买股票的人通过交易日当天的涨跌做出差价,在股票大幅下跌时就多多买入,待其涨到一定程度再将买入的部分卖出,这样就能得到利润。
就好比,在昨天我手里还有1000股的xx股票,市价10元/股。 今早发现这只股下跌到95元/股,趁着这个机会买入了1000股。 时间就这样到了下午,这只股票突然大幅上涨至105元/股,我赶紧以105元/股的价格卖掉1000股,因此得到(105-95)×1000=1000元的差价,这就是:做T。
然而,不是所有的股票都适用去做T!一般来说,日内振幅空间较广的那一些股票,它们做T比较合适,例如,每一天拥有5%的振幅空间。想了解某只股票的走势和好坏的,不妨直接点这里,有专业的人员为你挑选T股票,选择出最适合你的!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二、股票做T怎么操作
把股票做到T,要怎么进行具体的操作?操作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正T和倒T。
正T即先买后卖,在投资者手里面就有这款股票,股票当天冲到最高点的时候,将这1000股票托盘而出,这样总共持有的股数是不变的,能够达到T+0这样的效果,还可以拿到中间赚取的差价。
而倒T即先卖后买。 投资者通过严密计算得出,股票存在下降风险,于是他们就在高位点,决定先卖出一部分股票,等股价回落后再买进,总量仍能保持不变,但是投资者能拿到收益。
比如说,投资者手里头持有该股2000股,该股的价格在今天早上是10元/股,自己相信今天一天之内或者较短时间内该股会出现调整,于是卖出手中的1500股,然后等到股票价格下跌到95元,它们就会觉得这只股票已经回调到让他们满意的程度了,再买入1500股,这就赚取了(10-95)×1500=750元的差价。
这时就有人问了,那要怎样判断什么时候是低点可以买入,什么时候是高点可以卖出?
其实只要拥有一款买卖点捕捉神器,就可以判断股票的趋势,包你不会错过每一个重要时机,点开下面的链接领走吧:智能AI助攻一键获取买卖机会
投资者能否参与T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网上新股申购,需T日查询是否有网上新股申购额度;若投资者T日上海/深圳市场网上新股申购额度为1000股,对应上海/深圳市场当日有5只新股发行的,1000股申购额度对5只新股均适用。
T日有多只新股发行的,同一投资者的申购额度可以重复使用,参与当日每只新股网上申购的可申购额度均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市值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单客户单股票的申购上限。
注:网上新股申购额度是上海和深圳市场分开使用。
沪深市场新股申购市值计算规则包含以下内容:
1、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沪深市场的市值标准为:
沪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上海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深市: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账户中深圳非限售A股股票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每一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
2、 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深圳市场)投资者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
3、确认多个证券账户为同一投资者持有的原则为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中的“账户持有人名称”、“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均相同。
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以 T-2 日日终为准。
4、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中。
5、不合格、休眠、注销证券账户不计算市值。
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 20 个交易日的,按 20 个交易日计算日均持有市值。
6、非限售 A 股股份发生司法冻结、质押,以及存在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限制的,不影响证券账户内持有市值的计算。
7、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持有市值按其证券账户中纳入市值计算范围的股份数量与相应收盘价的乘积计算。
参考资料:
《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关于简朴的名人故事
关于简朴的名人故事:爱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随便。 有一位朋友曾劝他说,应该添置一件大衣,否则难以进入社交界。 他笑着答道:“我本来就默默无闻,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会认识。 ”几年后,成了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和从前一样,依然衣着简朴。 那个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他还是笑着回答说:“现在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够穿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推荐于 2017-10-07查看全部5个回答相关问题全部求有关简朴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丁磊为什么会成为首富 张总 发表于 2004-11-3 16:36:23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丁磊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3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 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 但丁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据说,他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很少超过4000元。 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 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 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 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 他选择了广州。 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 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 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 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 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 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 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 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 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 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 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常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 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举成名的财富时代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 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网易因涉嫌财务欺诈,停牌长达4个月。 丁磊下定决心将网易的三大业务重点锁定为在线广告、无线互联和在线娱乐。 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在丁磊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从2001年底推出《大话西游》以来,网易已经从网络游戏领域的“小人物”变成该领域的巨头之一。 事实证明,尽管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网易的投入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网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国短信“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国的网吧里,年轻人正尖叫着大把花钱。 2002年8月后,这家公司变成暴利企业。 随后是网易股价连续暴涨,当年逃离网易的老员工现在动辄唉声叹气。 现在看来,停牌事件是网易业务的转折点。 2002年1月1日凌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纳斯达克计划于2002年1月2日上午10点恢复网易公司的股票交易。 悬空多时的“网易事件”突然峰回路转,网易历经财务风波安然无恙。 经历了如此变故的网易现在对于财务问题更加谨慎。 财富的聚集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对来说,互联网与其他的新经济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所创办的企业的运营环境无论是从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看,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来看,都要比中国多数的传统行业更为规范。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的财富来的极端透明、清楚,谁都能看得见,说得明白。 当网易在近3个月内从不到10美元一路撑杆跳到36美元的时候,谁都能看得见丁磊那张笑脸,也就是说,财富暴长的过程就发生在每个人的眼皮底下。 丁磊的个人财富在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丁磊的纸面财富也跃上了50亿人民币的台阶。 他的创富速度在中国史无前例,网易刚满6岁,而他自己也还不过32岁。 许多人都还记得,1999年初,当时的网易已经创立两年有余,正在向门户网站迈进,与新浪、搜狐相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小网站。 那时丁磊奔走于京粤之间,为互联网、为网易摇旗呐喊,俨然一个互联网旗手。 那时,《互联网周刊》还收到了一篇题为《我和网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细心的附上了标准照和详细的个人档案,如今,想采访丁磊绝对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时过境迁。 丁磊已厌倦拿股价去计算财富,“我又不能一股脑儿把股票都卖掉,首富头衔毫无意义”。 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某电视台的几个记者去网易采访,想找一间靠窗有阳光的办公室架机位,网易的接待人员就推荐了丁磊的办公室。 扛着机器的摄像师说,好呀,顺便可以参观一下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豪华的办公室了。 但故事的结局使摄像师大跌眼镜: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空间,和所有员工一样的桌椅,一些唱片,一台普通的桌面音响。 如此而已。 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说,丁磊不善于理财。 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时会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钱,因为他根本没有在身上装钱的概念。 自从福布斯和胡润的两张富豪榜都把丁磊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记丁磊的存在。 怀抱理想,不言放弃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 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 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丁磊现在没有成为科学家,他成了富有的企业家。 但他本人还是在技术方面动脑筋,他所在这方面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 丁磊的大学时期,用传统眼光看,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除了第一个学期他每天按时作息之外,其他三年多时间,第一节课他是从来不去上的,因为他很困惑,难道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老师教才会吗?同时,他觉得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 丁磊说,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 而思考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任何人都无法强灌输进去的。 因为没有听第一堂课,又不得不做作业,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看老师上一堂讲的东西,会很努力的去想老师想传达什么样的消息。 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 后来在接触到Internet的时候,他才知道这种技巧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因为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的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里面的软件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 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 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 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过,但家人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 父亲说: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你还年轻,有点失败的经验未必是坏事。 苦难终于没有把他压倒,直到2003年6月6日,网易再创历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 从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国概念“明星”,网易的转变让人觉得像个神话。 对此,丁磊说:“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 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对于有网站评寻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则一笑了之。 据有关才市专家分析,造成高学历人才需求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在人才市场要人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掌握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和学历高低并无直接联系,这类岗位大专甚至中专毕业就完全可以胜任;二是由于目前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在知识构成、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缺陷,不少单位认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表现出比低学历人才明显高出一筹的水平,却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所以索性用专科生更“实惠”。 记者在南京人才市场发现,一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招聘的8个岗位,包括总经理助理、公关、文秘、编辑等,无一例外都只要求中专、大专学历,负责人事的梁先生坦言,这几个岗位实践性较强,用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公司规模不大,招收较低学历的人才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高学历人才遭遇的“困境”,是否意味着本科生、研究生现在已经出现“过剩”?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李晏墅教授认为,掌握职业技能的专科人才在才市上的重新走俏,反映了企业用人观的理性回归。 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劳动者、生产者,过去不管企业大孝工作特性,一味争抢高学历人才,实际上是把高学历人才当做了“门面”,是走进了用人误区。 但据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现在高学历人才已经过剩了,甚至片面地以为“学历越高越没用”。 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不同,才市主要反映的是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对大中型企业、非生产型企业来说,对高学历人才仍有较大需求。 因此低学历比高学历“吃香”,并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趋势。 李教授还特别提出,用人需求的“打摆子”现象,也提醒我们的教育部门要正视用人形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规划。 前几年受一窝蜂争抢高学历人才的影响,不少地方忙于学校升级,职校教育、专科教育全面萎缩,有的高校甚至将大专、本二都全部“砍光”,造成了人才供应的单一,加剧了现在的用人矛盾。 人才培养要同市场需求更有效地衔接,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确定不同规格人才的合理比例,既要培养专门性的高层次人才,也不能忽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 浏览2721名人简朴的事例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希望我说的对你有所帮助)18 浏览-07-12关于勤俭的名人故事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8、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巴菲特的相关书籍
个人感觉看投资类的书不求多而求精,以下是搜集的一部分书,像巴菲特本人著作《从100到160亿》还是买一本回家慢慢体味吧。 经典名作推荐《巴菲特原则》,《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连载)。 一个资料很全的投资论坛,注册下,你会发现投资天地如此宽广,世界如此大同: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 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 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 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 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 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 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 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 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 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 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 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 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 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 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 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 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 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 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 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 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 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 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 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 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 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 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 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 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 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 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 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 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 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 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 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 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 《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 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 《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 《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 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 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 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 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 但凯恩斯是个例外。 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 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 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 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 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 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 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 《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 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 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 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 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方法当然会改变。 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 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 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 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 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 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 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 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 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 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 《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 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 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 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 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 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 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 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 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 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 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 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 《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 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 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 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 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 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 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 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 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 《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 《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 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 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 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 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 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 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 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 《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 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 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 《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计划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 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 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 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 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 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 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 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 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 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 《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 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 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 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 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 《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 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
标签: 掌握股票计算的复杂世界 一步一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