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内部股票:高管和员工隐藏的财富

admin 2 0

什么是内部股票?

内部股票,又称企业股票选择权,是一种高管和员工获得公司股票所有权的方式,而无需直接购买股票。内部股票通常以折扣价提供给公司内部人员,并具有锁定期,在此期间股票不能出售。

内部股票如何运作?

内部股票通常以期权的形式发放,允许员工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的授予通常与员工的表现或公司的财务业绩挂钩。

内部股票的锁定期通常是四年或更长。在此期间,员工无法出售股票。如果员工在锁定期内离开公司,通常会失去期权。

内部股票的好处

内部股票对于高管和员工来说有很多好处:

  • 激励: 内部股票可以作为一种奖励和激励员工表现的工具。
  • 留住员工: 内部股票可以帮助留住关键员工,因为他们有动力留在公司直到锁定期结束。
  • 财富创造: 如果公司股价上涨,内部股票可以为高管和员工创造大量的财富。

内部股票的风险

虽然内部股票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风险需要考虑:

  • 股价波动: 如果公司股价下跌,内部股票的价值也会下降。
  • 锁定期: 内部股票通常具有锁定期,在此期间股票不能出售。这可能会限制员工的流动性。
  • 损失: 如果员工在锁定期内离开公司,通常会失去期权。

内部股票的监管

内部股票在许多国家受到监管,以防止滥用或操纵。监管机构,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公司披露其内部股票计划并确保这些计划得到公平管理。

结论

内部股票是高管和员工获得公司股票所有权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内部股票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工具、帮助留住员工并创造财富。在考虑内部股票计划时,也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


准备上市公司申报稿递交后多久后能正式上市

准备上市公司申报稿递交后总体时间为一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市。 对于不同公司具体情况不同的,企业自改制到发行上市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时间为一年以上。 IPO上市是一件上市繁复的工作,准备的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以上,公司的规范程度、业绩情况、是否涉及投资者引入及股权激励等因素均会影响上市准备时间。 以向证监会申报材料为基准时间倒排时间表,关键时间点如下:基准时间:向证监会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之前3-6个月内:完成上市辅导的申请及备案工作。 (具体时间依据各地证监局对上市辅导的时间要求而定,通常要求3-6个月)同时,各中介机构应完成上市申报材料的制作工作。 2、上市辅导申请时间之前3个月内: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改制前应完成账务的调整工作,相关会计报表数据已经相关中介机构认可,净资产数据在改制后不存在继续调减而导致出资不足的情形)。 3、改制之前N个月内(此过程需要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时间):改制之前通常应完成拟上市公司的规范工作,并按照设计的上市方案(例如,股权结构、引入投资者、股权激励等)完成相关工作。 此步骤是影响IPO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根据不同公司的规范程度以及设计的上市方案复杂程度,不同公司的时间跨度存在很大区别,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判断上市准备的时间。 以下将拟上市公司经常存在的,对上市时间可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简单列示,企业可以自行比较是否存在相关问题,来判断自己准备时间的长短。 4、历史上存在改制、剥离、设立需要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审批但审批程序及手续有瑕疵的,需重新取得相关手续。 5、存在代持、职工股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等情况的,需要逐一清理并作出承诺,相关中介机构需逐一核实。 6、出资时存在瑕疵的,例如实际出资未到位、以没有实际用途或价值明显偏低的专利权出资、缺少相关验资、评估程序等等,需要补足或补充相关程序。 7、收入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为少交税而隐匿利润等,需重新追溯调整,补缴相关税金。 此情形需企业尤其注意,其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具备上市申报的条件而导致申报时间大幅后移。 企业未上市时,通常有隐藏利润少交税的动机,甚至部分地区税务机关满足征税指标的情况下,授意企业不要超额交税,然而如果企业想要上市,一方面IPO对拟上市公司有业绩要求,另一方面,IPO审核时关注会计核算的规范及纳税守法问题,因此为顺利上市,企业需要释放原隐匿起来的利润,这样就会带来大幅的账务跨年调整。 若这种账务调整涉及补缴税金的金额较大,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滞纳金、罚金,以及无法开具税收守法证明,保荐机构、律师无法发表税收守法意见的情形,从而导致不具备IPO申报条件,相关年度无法作为IPO申报期的问题。 此情形实务中非常多,若有上市打算,必须及早规划业绩及税负。 8、财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需进行相关规范后才能申报材料。 例如,未进相关明细核算、成本核算无法与收入相配比等,需企业重新对申报前三年一期的账务进行调整。 且需聘请有资格的会计机构进行相关审计确认。 9、为解决上市前资金需求或改变单一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需引入投资者,从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谈判、方案设计到最终投资到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有些企业还涉及自身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预留充分的时间。 10、上市前为激励高管、稳定员工,可能涉及股权激励等事项,相关方案设计、持股公司设立等也需要一定时间。 但由上可见,上市准备时间因企业而异,很难泛泛而论,有时也与企业一把手的性格特点以及中介机构的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实务中一年内申报出去的算是很快的,准备三五年的情况也不少,这还未考虑期间证监会停止受理或对特殊行业限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36氪独家 |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 P”光环或成过去式

据 36 氪获悉,阿里巴巴在昨日取消了内部系统的“P”序列职级显示,员工在邮件、钉钉、内网等系统中已无法再看到彼此的职级,只能看到所属集团部门。 这是继取消周报、不鼓励低效加班/会议后,阿里内部采取的又一提升组织效率的措施。

阿里内部分为两个职业序列,分别为“P(Profession)”和“M(Management)”,其中,“P”代表专业序列,诸如程序员、产品经理等大多员工都在该序列;“M”则为管理序列,需要具备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

“P”序列最早由阿里 B2B 业务提出,至今已实行超过 10 年,从 P5(校招毕业生)至 P12(事业部总裁),阿里员工入职时会匹配职级,并对应至相应的薪酬、股票与晋升机制,其中 P10 以上即为副总裁级别,被阿里员工称为“高 P”。

多位阿里员工对 36 氪表示,此次取消“P”序列的内部显示,或与鼓励内部平等沟通有关。

一位阿里员工告诉 36 氪,之前在内部跨部门协作时,如果看到对方是“高 P”,沟通时会有所顾忌,甚至“能绕开就绕开”,现在隐藏职级后,会更敢于沟通一点。

另一位员工对隐藏职级的措施表示了肯定,“的确能消除一些沟通差,内网也是支持的声音占大多数。 ”但他也对 36 氪表达了担忧:万一开会时怼了某个陌生同事,结果发现人家是 P10(副总裁),就尴尬了。

36 氪针对隐藏职级一事向阿里官方求证,阿里确认了这一事实,但并未给出更多回复。

不过,取消 P 序列显示真的能鼓励沟通吗?上述几位员工也无法给出肯定回答,但在阿里员工呈倍数增长(2018 年6.6 万人,2019 年超过 10 万人)的眼下,这更像是阿里内部传递出的一种态度:即消除官僚姿态,确保扁平式管理。

这样的变化也延续了阿里自 7 月以来,围绕组织效率提升采取的多项规则调整。 七月中旬,有消息称阿里宣布不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 对此,阿里在当时回应称,不仅取消周报,还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据内部员工透露称,一些管理者已经私下传达,除了周报之外,一些不必要的会议都会逐步取消,包括疫情影响下一些团队因为远程办公需要而召开的早会。

除了提升内部效率外,部分员工认为,此次隐藏阿里 P 序列,也与阿里“高 P”多次引发的负面新闻有关。

以往的微博热搜中,已出现多次阿里高 P 员工相亲开出不合理条件,从而引发群嘲的案例;今年 6 月,阿里一位 P8 员工在网上公开招聘私人助理,由于涉嫌对求职者欺诈与骚扰,该员工很快被阿里廉政部门调查后辞退。

今年3月,85后淘宝总裁蒋凡晋升至M7/P12,同时执掌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三大核心业务,但因为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一个月后,阿里官方宣布蒋凡被记过、取消年终奖,同时取消其阿里合伙人身份。

作为市值突破6 万亿港元的老牌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 P 序列已经成为财富与 社会 地位的象征。 以 36 氪了解的行业水准,阿里巴巴 P8 平均年薪(现金+股票)在百万级别(部分技术岗还会更高),在阿里巴巴拥有越高 P 序列的员工,意味着极大的光环。

随着阿里对职级展现方式进行调整,“高 P”在行业的光环或将被弱化,但如果能通过抹去职级信息,让阿里内部协作减少损耗,也是这家拥有 10 万员工巨头的福音了。

更新:

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随后在朋友圈对此回应称:阿里从来不靠职级管理。 但阿里永远要直面未来管理的多元性。

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

36氪独家|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P”光环或成过去式

据36氪独家获悉,阿里巴巴取消了内部职级系统中的“P”序列显示。 这一变化意味着员工在邮件、钉钉和内网等平台无法再查看同事的职级,只能看到所属集团部门。 此举是阿里巴巴继取消周报、减少低效加班和会议后,为提升组织效率所采取的又一措施。 阿里巴巴的职级体系分为“P(Profession)”和“M(Management)”两个序列。 其中,“P”序列代表专业序列,包括程序员、产品经理等大多数员工;“M”序列则代表管理序列,要求具备领导和团队管理能力。 “P”序列最早由阿里巴巴B2B业务提出,至今已实施超过10年。 从P5(校招毕业生)到P12(事业部总裁),员工的职级与其薪酬、股票和晋升机制相对应。 P10以上被视为副总裁级别,被阿里巴巴员工称为“高P”。 多位阿里巴巴员工向36氪表示,隐藏职级可能与鼓励内部平等沟通有关。 一位员工指出,过去在跨部门协作时,如果对方是“高P”,沟通时可能会有所顾忌,甚至避免直接接触。 现在职级隐藏后,员工可能会更勇于沟通。 另一位员工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能减少沟通障碍,多数员工在内网上也支持这一举措。 但也有人担忧,如果在会议中不小心得罪了高级副总裁,那将会很尴尬。 36氪就职级隐藏一事向阿里巴巴求证,得到了官方确认,但未获得更多信息。 这一变化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沟通尚不可知,但在员工人数倍增的背景下,此举似乎是阿里巴巴消除官僚主义、确保管理扁平化的态度表达。 此外,这一调整也反映了阿里巴巴自7月以来围绕组织效率提升的多项改革。 7月中旬,阿里巴巴宣布取消强制提交周报,并杜绝形式主义的PPT和低效加班。 随后,据报道,不必要的会议也将逐步取消,包括远程办公期间的一些早会。 部分员工认为,隐藏“高P”序列也与阿里巴巴此前因“高P”引发的负面新闻有关。 例如,一些“高P”员工的不当行为曾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今年6月,一位P8员工因涉嫌欺诈和骚扰求职者被阿里巴巴廉政部门调查并解雇。 此外,今年3月,淘宝总裁蒋凡因个人行为不当,被取消合伙人身份和年终奖。 作为市值超过6万亿港元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P”序列已成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据悉,阿里巴巴的P8员工平均年薪(现金+股票)可达百万级别。 随着职级展示方式的调整,“高P”的光环可能会减弱,但如果能减少内部协作的损耗,对这家拥有10万员工的巨头来说也是有益的。 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朋友圈回应称,阿里巴巴不依赖职级管理,但必须面对未来管理的多样性。

标签: 了解内部股票 高管和员工隐藏的财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