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股票市场低迷的原因:探索市场力量与经济趋势的影响

admin 35 0

引言

股票市场是经济晴雨表,它反映了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投资者信心和经济整体状况。有时市场会经历低迷期,导致股价大幅下跌。了解股票市场低迷的原因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以便制定明智的投资决策。

影响股票市场低迷的市场力量

1. 风险厌恶

当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时,他们会倾向于规避风险。这导致他们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资产转向更安全的资产,例如债券或黄金。这种风险厌恶会导致股票需求下降和股价下跌。

2. 流动性不足

流动性不足是指购买和出售股票困难的情况。当投资者难以以合理的价格交易股票时,他们可能会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重大市场事件、经济不确定性或监管变化引起的。

3. 抛售潮

抛售潮是指大批投资者同时出售股票的情况。这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投资者抛售股票。抛售潮通常是由负面新闻或事件引发的,例如公司丑闻、自然灾害或战争。

影响股票市场低迷的经济趋势

1. 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是指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或更长时间出现负增长。经济衰退会导致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和消费者支出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股价下跌。

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上涨的情况。通货膨胀会侵蚀公司的利润率并降低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因此,通货膨胀上升会导致股票需求下降和股价下跌。

3. 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会导致借贷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利率上升还使股票相对于债券等风险较低的投资更具吸引力。这可能会导致资金从股票流向债券,导致股价下跌。

结论

股票市场低迷可能是由多种市场力量和经济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因素对于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波动期间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通过权衡风险、了解基本面并制定长期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度过市场低迷期并为未来增长做好准备。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状况,及对我国证券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建议宏观调控将“保增长、促转型”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2008年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出预期,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 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1.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 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其中猪肉价格从2月份上涨63.4%回落到8月份上涨1.0%。 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涨幅比2月份高点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预计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3%,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2.及时调整调控政策取向促进三大需求积极变化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 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 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初步预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左右。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两高一资”产品和粮食出口受到政策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 从工业生产看,高能耗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1-8月,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分别增长6.5%、8.3%、10.1%、13.3%和7.4%,增幅同比下降9.8个、9.4个、10.8个、11个和7.6个百分点。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10.2%提高到今年的31.6%;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的5.2%提高到今年的50.3%。 工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预计今年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去年。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 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下图显示,2008年二季度以来,反映经济未来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数下降势头明显,表明经济趋势性下滑的风险在增大。 对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详见附表1。 二、充分估计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性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 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 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 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 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 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 今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 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10.6%。 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26.3%。 次贷危机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4%。 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 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 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明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 “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 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8%,增幅下降37.2个百分点。 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34%。 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它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 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1.8%,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三、2009年不同政策和环境组合下的经济增长情景预测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 我们将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分为轻微衰退、低速增长和轻微复苏三种情境,相对应地设计了三种不同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模拟预测了三种可能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见附表2)。 1.中方案:平稳增长情景(GDP增长9%左右)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低速增长但没有陷入衰退,国际石油、粮食价格虽有波动但年均价水平比2008年有所下降,国内外没有比雷曼破产、汶川地震更强烈的突发事件发生;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6%-17%,保证对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经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左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 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8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 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将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 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3%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考虑国内外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景气连续惯性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景气环境。 从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源分析,2009年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达到60%左右。 2、高方案:快速增长情景(GDP增长9.5%以上)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在2009年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实际情况好于预期,国际石油价格水平低于2008年,国内外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实行“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中央财政发行建设国债3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左右,向在建和新开工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提供充足的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由2008年的27%下降到15%左右,但新开工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灾后重建投资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达到24.5%。 由于就业和收入状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8%。 国际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使出口增长17.5%,国内保持高增长使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保持旺盛,进口增幅也达22.5%,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447亿美元左右,同比减少6%。 初步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保持9.5%以上的速度,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继续保持在5%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和宏观调控全面扩张政策的力量重合,较好维持了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就业扩大的局面,但可能进一步加剧能源、环境压力,可能使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前功尽弃,不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在20%左右。 3、低方案:大幅下滑情景(GDP增长8.5%以下)如果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轻微衰退;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5%以下,投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虽有灾后重建等政策性投资支撑,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4.5%左右,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4%,也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由于国内景气下滑,进口增幅下降,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1.5%和16.5%,贸易顺差2291亿美元,同比减少12%。 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8.5%以下。 由于经济景气明显回落,物价上涨压力减弱,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5%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环境剧烈变化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紧缩效果叠加,使经济降温过快,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金融坏帐快速浮出水面。 我们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必然会根据经济运行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力度,这一情景发生的概率仅为20%左右。 四、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力激发国内各方面发展积极性,因此,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通过适时有效的调控,我国经济定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建议是: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 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 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 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 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 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4.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 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 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 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它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 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 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贷款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贷款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 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 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 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 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 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 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 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导致股票上涨和下跌的原因都是哪些方面影响的?

股票的上涨是买家持续购买欲望的结果。 看涨也是看涨,这被称为多党力量。 相反,出售方继续出售以抑制股价。 看跌就是看跌,也就是短线的力量。 股票的涨跌也可以说是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 更本质的解释是市场供求的变化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波动。

买家多,导致市场库存供应不足,即销量不多,只能提价,价格最高者获胜。 然而,当市场上的股票涨跌时,买方势不可挡,卖方寥寥无几;;相反,销售的力量是压倒性的,而购买的力量是非常小的。 股票供求的价值规律是股票涨跌的规律。 其上涨的原则是,投资者相信其在后期会上涨,并继续买入或挂起买入价格,从而推高股价。 相反,他们认为股票价格会在后期下跌,并继续卖出股票。 为了快速阅读和销售,他们继续压低价格,一旦形成趋势,价格就会下跌。

决定股票涨跌的因素之一是基本面因素。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是指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业务信息和未来发展前景。 如果公司有良好的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股价自然会上涨得更快。 资本方面只是供求关系。 当更多的人买股票时,股票自然会上涨。 当许多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股价就会上涨。 相反,如果空头占主导地位,就会出现大规模抛售,股价就会下跌。 然而,如果是散户投资者的进入和退出,其作用可能有限。 真正对资本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对创造者和机构的人为操纵。

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性市场,国家对股市的态度决定了股市的发展前景。 国家出台新政策时,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构成短期的积极或消极因素,也可能干扰投资者的心理。 最后,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是技术状况。 股票的技术方面通常指烛光图技术趋势和交易量的变化。 通过基本分析和各种技术指标的帮助,投资者可以了解购买哪些股票,并找出合适的购买时间。

影响中国股市暴跌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影响中国股市暴跌的最终原因是做空机制的强大和做多的弱势。 暴跌一般有以下原因:1.上市公司内部因素 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往往是决定这个公司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也就是说,从长期看,股价必将回归内在价值。 如果一个公司讲信用,盈利状况好,财务状况好,对广大股民负责,那么它的股价必然会上涨。 2. 股票市场内部因素 首先,从股票市场内部来讲,股票的供求关系是影响股价的直接原因。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当供给小于需求时,股票下跌。 与我们中国的情况联系起来,目前,IPO发行门槛低,导致大量的新股争相上市流通,那么在资本恒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股票供过于求,股价下跌。 举个例子,我们菜市场上的萝卜青菜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但是股票却不同,它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如果股票供过于求导致股价下跌,对于大量的中小股民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3.市场机制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做空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股票越做空,股价下跌的越厉害,做空者获利越多,这样难免会出现少数投资者做空导致的股价轻微下跌引来一连串跟风,从而加剧股市的动荡。 其次,股价下跌也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症。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上股票供大于求,股价下跌。 另外,股票的退市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股价下跌的一大原因。 4. 政府的问题 政府常常在股市坚挺,股价一路上扬的时候出台各种政策打压股市。 比如,股价高昂时,央行往往会提高存贷款利率吸收市场上的资金,减少股民对股票的投资。 体现在监管上,政府对于公司上市时查验信息,公司内幕交易的揭露都没有做到位,尤其缺乏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监管的不力最终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股价下跌。 5. 其他原因 经济周期的影响。 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而股票市场也有一个跌宕 起伏的经济周期。 除此之外,在中国,投资者投资股票无论盈亏都要支付给证券公司手续费,以及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印花税等都降低了投资者的利润。 这样就抑制了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热情,导致股价下跌。 还有一些政治经济因素,例如战争、通货膨胀等等都会影响股价。

标签: 解读股票市场低迷的原因 探索市场力量与经济趋势的影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