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的产量是影响其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产量不足时,供给就会低于需求,导致价格上涨。以下是对有色金属产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
产量不足对价格的影响
当有色金属的产量不足时,以下情况就会发生:
- 供不应求:产量不足导致供应量低于市场需求量。消费者需求仍然存在,但可用的金属却有限。
- 价格上涨:供不应求会导致竞争加剧,消费者为了获得有限的供应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将导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
- 市场波动:产量不足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价格大幅波动。消费者可能担心未来供应问题,进而促使他们囤积金属,进一步推高价格。
产量充足对价格的影响
当有色金属的产量充足时,以下情况就会发生:
- 供过于求:产量充足导致供应量大于市场需求量。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金属,而无需支付很高的价格。
- 价格下降:供过于求会导致竞争减少,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金属。这将导致有色金属价格下降。
- 市场稳定:产量充足会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减少价格波动。消费者对未来供应有信心,因此他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计划,而无需担心价格大幅上涨。
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产量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有色金属的价格,包括:
- 需求: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也会影响其价格。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降。
- 替代品:如果有色金属存在可行的替代品,那么当一种金属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转向使用替代品,导致价格下降。
-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有色金属的需求和价格。经济增长时期通常会导致对金属的需求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结论
产量不足会导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而产量充足则会导致价格下降。其他因素,如需求、替代品和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价格。因此,密切关注有色金属的产量和这些其他因素对于有效管理价格风险至关重要。
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世界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美国经济稳健运行,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加之美元继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这是近期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 同时,尽管世界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表1.6),但由于需求增长在短期内释放过于强烈(表1.7),使得矿业生产和矿产品市场难以适应,表现为需求强劲,供应不足,供需形势趋紧,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扬。 但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矿产资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求减缓、价格暴跌,很可能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矿产勘查开发。
200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年平均价为72.26美元/桶,比2006年上涨9.5%;2007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上涨了9.5%,2008年从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65%,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96.5%;2007年世界精炼铜平均价7119美元/吨,同比上涨5.8%;精炼铝价格2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
表1.6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表1.7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1.4.1 能源供需矛盾凸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继续增长。 2007年,尽管所有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 随着公众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工业成为全球的焦点。 2007年,原油价格(大庆原油)持续波动上涨,12月上涨到了90.41美元/桶的高点。 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 面对需求的变化,美国Henry Hub2007年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95美元,较2006年上涨2.7%。 英国2007年Heren NBP价格则下跌23.7%,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01美元。 生产能力紧张、气候条件恶劣、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世界许多国家的内乱以及投资基金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均为推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 虽然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均未出现短缺。 能源供应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表1.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同比下降0.2%(表1.6),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消费量为39.53亿吨,同比增长1.6%。 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4.1%。 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连续第3年出现负增长,较2006年减少了0.1%,但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仍达23.9%。 从主要消费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区,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30.0%和24.0%。 2007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99万桶,从而使日石油消费量达到了8522万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消费量约每日下降了38.5万桶。 2007年,欧佩克石油产量日减产35.6万桶。 2007年其他生产国的产量日减产25.6万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量每日下降了28.7万桶,为连续第5年下降。 期间,俄罗斯的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日增产0.9万桶。 美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 2007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为71.82美元,比2006年的平均价上涨了10.3%,12月达到了每桶90.85美元的峰值(表1.8)。
表1.8 2002~2007年世界主要市场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略低于10年平均值。 俄罗斯和美国是天然气生产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产量分别是6074亿立方米、5459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6%和18.6%。 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8.4%,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仅为2.4%。 2007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2.925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3.1%,高于2006年2.4%的增长率。 美国和俄罗斯为世界两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31亿立方米、43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22.6%和15.0%。 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9.9%,为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仅为2.3%。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2007年,煤炭仍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燃料。 2007年煤产量为63.96亿吨,同比增长3.3%;消费量31.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5%,高于10年的平均值。 其中拉丁美洲增速最快,拉丁美洲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0%和7.3%。 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10年平均值。 2007年中国消费量增长7.9%,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1.3%,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70%以上;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美国为第二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为5.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18.1%,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煤炭的增长平缓,增幅为2.0%,高于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目前,国际煤炭的价格仍然相对较低,煤炭价格增幅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2007年,核能消费量6.2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0%。 美国仍为世界最大核能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美国核能消费量为1.9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的30.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消费量为5.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84.7%。 中国核消费量增长了14.6%,为1420万吨油当量。 法国作为核电消费大国,2007年核电消费量9970万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4%,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16.0%。
1.4.2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世界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2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6.7%。 这是世界钢产量连续第4年超过10亿吨大关。 2007年世界钢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76.4%,比5年前增长了55.5%。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4.89亿吨。 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为37.0%。 在5大产钢国中,日、美、俄、韩4国的钢产量总和仅为中国钢产量的69.6%。 日本为第2大产钢国,产量为1.20亿吨。 美国排世界第3,为9721万吨。 其他重要产钢国有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和乌克兰等。 目前世界钢铁进出口大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这些国家的钢铁贸易在世界钢铁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和俄罗斯。
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驱使铁矿生产公司加速扩能增产,从而使2006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了16.90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9.7%。 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公司在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中再次提高了铁矿石价格。 尽管中国作为铁矿石贸易大国直接参与了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由于3大矿业巨头垄断了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最终不得不再次接受涨价9.5%的价格协议。
近年来,除钼外,全球多数铁合金矿产品,如精炼镍、锰矿、铬铁矿、钴矿、钨矿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普遍上涨。
1.4.3 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快速上升,尽管产量也不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表1.9),价格持续上涨(表1.10)。 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激增,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市场供应不足,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价格大幅走高。 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10年来的新高,2007年6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铅年平均价继2006年大幅上涨后再涨100.5%,高达2580美元/吨;锡、镍年平均价分别为美元/吨和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65.9%、53.3%,均创17年来的新高;铜、铝的年平均价分别为7119美元/吨和2638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2.8%,由价格大幅上涨转入高位平稳;锌年平均价为3242美元/吨,同比下降0.9%,是6种有色金属中唯一下降的。 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不同幅度增长,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日趋严重。 2007年其他有色金属也大都呈现产消俱增、市场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锑、铋、镉、铟、钛、钴和硒等金属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
表1.9 2007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吨
表1.10 2001~2007年主要金属现货价格(年平均价)
1.4.4 贵金属市场供需两旺,大多数贵金属价格上扬
尽管近年来,世界黄金需求量变化不大,但黄金价格一路走高。 2007年,与大多数矿产品一样,国际贵金属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全年金价大幅度波动,年均金价达696.39美元/盎司,比2006年上涨15.2%(表1.10),12月28日黄金价格涨到833.75美元/盎司,创下27年新高。 从供给方面来看,2007年世界黄金的矿山产量为2200.7吨,同比下降1.3%,造成供应减少。 尽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产金产量持续上升带动亚洲矿产金产量增长,但其他各洲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 从需求方面来看,2007年投资仍是黄金需求的主要领域,而且也是2007年黄金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愈来愈显重要。 另外,传统上美元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各国增加黄金储备以抵御贬值风险。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但是官方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多吨,调整战略储备结构以及增强汇率的灵活、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加之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官方储备中黄金的比例也是较少,因此增加黄金储备需求逐渐增大。
2006年世界白银制造业总需求量为吨,比2005年下降0.9%。 从消费领域来看,工业应用为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量的51.2%,其次为首饰业,占19.7%,其他摄影业占17.3%,银器占7.0%,银币及证章占4.7%。 此外投资需求约1500吨左右。 2006年世界矿产白银供应量估计为吨,比2005年下降1.5%。 其中70%为矿山产量,21%为废料回收,9%为政府抛售。 整体来看,2006年国际白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量供应缺口。 从近几年的国际银市场来看,白银价格的走势与市场供求状况不存在必然联系。 当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超过6.00美元/盎司时,直接左右市场的就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投机、汇率等因素。 近两年的国际白银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白银供需现状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力很小。 短期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变化、国际石油价格等仍然是决定银价的主要因素。 同时,由于白银主要为铜、铅、锌和黄金等矿产的伴生矿产,因此白银相关金属行情的好坏,也影响着白银的市场。
汽车工业是铂族金属的主要终端用途,因此铂族金属市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度愈来愈大。 2006年,全球铂需求量为678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 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用途,珠宝加工业需求则有较大幅度下降。 2006年铂的供应量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 全年总供应量为679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2.2%。 供应量增长主要来自南非生产能力扩大到529万盎司,由此导致供应量大增。 总体来看,2006年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仅有1万盎司的过剩。 2006年,全球钯需求量为664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10%。 需求下降主要源于珠宝加工业需求下降30%,该领域需求已经不到1万盎司。 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消费量大增多少弥补了珠宝领域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 2006年钯的供应量为80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4.1%。 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 2006年全球铑需求量为83.7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 汽车催化器仍是铑的最大消费领域。 尽管全年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但市场总体仍显供应不足,由此导致价格增长较大。
08年钢铁行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我们的供需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国内供给小于需求。 钢材价格将呈现高位运行,阶段性上涨的态势。 *今年以来月度粗钢增量的逐月递减显示淘汰落后产能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延续和不断加强,2008年的供给增量有望大幅缩减。 钢材产量在-万吨,同比增长7.4-11.7%。 国内消费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国内钢材消费量将达到万吨,同比增长16.8%。 *钢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只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 如果铁矿石合同价格涨幅达到30%,钢材价格上涨5%-6%就能抵消。 *我们认为,未来钢材价格的上涨将带动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升。 维持对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维持对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管线、邯郸钢铁“增持”的投资评级。 供需关系将明显改善从2007 年单月粗钢产量的增速呈现递减趋势来看,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发改委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9 月,第一批10 个省市累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969 万吨、炼钢能力873 万吨,分别完成全年关停淘汰目标的43%和36%。 虽然这一进度远远低于预定的目标,但我们认为重要的在于这一趋势正在延续和加强。 2007年11 月2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对于通过转移落后生产设备而变相提高产能的做法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制止,从而解决了落后产能在淘汰过程中产生的顽疾。 11 月国家发改委将与大约18 个省份的政府签订第二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军令状”,预计总规模大约为1000万吨。 另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酝酿一项财政支持政策,以激励地方省市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缓慢进程。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将不断加快,从而使供给增量持续呈现递减的趋势。 根据统计,2008 年将新增4900 万吨炼铁产能和5100 万吨粗钢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如果2008 年完成2007 年的既定目标(2007 年淘汰1100 万吨粗钢产能,2008 年淘汰2400 万吨),那么实际新增的粗钢产能只有2700 万吨。 国内消费将强劲增长工业化阶段,钢材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根据1993-2006 年的统计数据,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1。 2007 年1-9 月,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4%。 据联合证券研究所预测,2008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不会低于25%,仍然对钢材消费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在我国的钢材消费结构中,建筑、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家电、集装箱八个行业占有绝对的比重。 1998-2002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八个行业年均消耗钢材所占的比例为81.92%。 因此未来这八个行业的增长趋势将直接影响对钢材消费的增长。 根据联合证券研究所相关行业研究员的预测,未来这八个行业仍将高速增长,是拉动钢材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3 次出台出口政策,意在控制过快增长的钢材出口。 虽然自2007 年7 月开始,月度出口量逐月下滑,但是绝对量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如此大规模的钢材出口显然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出口政策的调整象一把悬在上空的达斯克摩之剑,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出台。 因此从宏观政策导向的角度看,未来出口量不会大幅增长。 在出口政策的调整不断抬高钢材出口成本的形势下,有着强劲需求增长支持的高价格区域市场将成为出口钢材的重要流向。 这一趋势其实已经在今年的出口中有所显现。 今年中东地区的钢材价格仅次于欧盟,并且供应能力明显不足。 2007 年1-9 月,伊朗在我国钢材出口的国家比重排序中从去年同期的第26 位一跃到第3位,仅比美国少66 万吨。 而美国市场由于与我国的价格差逐渐缩小乃至消失,使得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态势,虽然1-9 月出口量仍位居第二,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6 万吨。 未来新兴发展中国家将接替美国在我国钢材出口市场的地位,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流向。 根据以上对2008 年供需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支持钢材价格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并且由于钢材消费的季节性特征,将出现阶段性的上涨。 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影响小根据我们的测算,2008 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供给大于需求(供给增量7000万吨,需求增量4856 万吨),但是由于铁矿石供应方的寡头垄断格局不仅使供应量易被调控,而且具有很高的议价能力,2008 年铁矿石合同价格的上涨既成事实。 我们预计涨幅将在30%以内。 通过对每一种可能的涨幅对钢铁企业吨钢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如果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30%,钢材价格上涨5%-6%就能抵消。 如果将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的话,我们认为长单比例越高的企业,铁矿石成本价格的涨幅越大。 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由于有相当比例的铁矿石从国内市场采购,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已经反映到了企业当期的报表当中,因此受到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的影响反而较小。 我们认为,钢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只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 通过叠加钢材价格指数与铁矿石价格以及重点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发现,铁矿石价格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钢材价格指数的长单比例越高的企业,铁矿石成本价格的涨幅越大。 无论是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还是销售净利率指标都显示,2007 年前三季度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处于回升阶段,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也从一个方面反映行业景气度并未达到高点。 单独分析第三季度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龙头公司均出现了环比下滑的态势,而二线公司则情况不一,有的与二季度持平,有的甚至有所增长。 钢铁类公司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价格政策的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其中龙头公司(鞍钢、武钢)的产品价格的滞后期更长。 虽然市场价格从7 月下旬开始止跌回升,但部分公司,特别是龙头公司三季度的产品价格均比二季度有所下降,所以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下滑符合实际。 由于大多数钢铁类公司已经大幅上调了四季度的出厂价格,我们预计四季度钢铁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环比提升。 其次基于2008 年钢材价格仍将上涨的预测,2008年的盈利能力仍将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8 年行业景气度仍将继续提升,维持对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多的国家?
金银,在古代曾一度被作为通用货币,随着纸币的出现,金银的货币功能已经被弱化,但是当世界经济出现波动时,因其具有避险功能而被追捧。 然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金银矿,其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以及我国周边国家金银矿的储备、开发现状,以确保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态势,实现经济与金银矿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金银的货币功能虽然在弱化,但是作为与货币密切联系、并且工业用途在不断拓展的常用贵金属品种,它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矿业资本追逐的热点之一。 我国金银资源比较短缺,借助有利时机开发利用周边国家的这些矿产,是丰富我国金银供应的重要举措。 因而,加强周边国家金银矿产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金银贵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状况据有关统计,2007年,我国黄金资源储量1200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在世界排名第八;白银资源储量为吨,约占世界总量的10%,在世界排名第五。 2007年,我国金银产量分别高达270.5吨及9092吨,均居世界第一。 若以这样的储量及产量为标准进行估算,我国的金银资源静态保障能力均不足5年,属于严重短缺的矿产资源系列。 我国金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已开发利用矿区基本占总矿区的70%~75%,并且近几年开发力度总体在不断增强,其中白银开发的增长速度比黄金要快。 2000年~2007年,我国黄金矿山产量的增速为6.25%,白银的增速为28.31%。 但是它们的供需状况不同:黄金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白银一直都是供过于求。 1.金银资源开发企业规模结构伴随金银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近几年我国金银矿山企业数目在逐步增加,小矿及小型矿山在矿山企业规模结构中占有优势地位。 以2006年为例:大中型金矿仅占矿山总数的5.24%,大中型银矿仅占矿山总数的10.00%,而且,小型及小矿企业的数量呈增长迹象。 特别是银矿石开发以小矿山为主。 目前小型矿山的银矿石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5%。 金银矿山发展小型化并非偶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小型金银矿点多,这是决定小型金银矿山存在的资源基础;二是这几年金银采掘业经营利润丰厚,从业人员利润率、吨矿产量利润率及工业产值利润率都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资本总是追求利润的。 受丰厚利润的刺激,民营经济及地方纷纷上小型金银采掘项目,如此导致小型金银矿山在我国蓬勃发展。 2.不同经济类型采矿企业构成状况我国金采矿企业有1700多家,构成状况比较复杂,开采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目前,从经济类型上看,我国采金企业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等类型。 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占主导地位,年产矿石量约占全国的50%,其他依次是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类型。 银矿与金矿有类似之处,但是集中度比金矿要高。 2006年,有限责任公司的银矿采矿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的采出矿石量占全国总量的56.86%;然后依次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类型。 3.金银矿产品来源构成目前,我国金矿资源有岩金、沙金及伴生金三大类,银矿主要有独立银矿及伴生银矿两大类。 由于各类资源目前都处于开发之中,因而这些资源产品的产量构成了我国金银生产的总体概况。 (1)金矿2007年我国黄金产量达270.5吨,比上年增长12.7%,创历史新高。 从结构上看,黄金企业是矿产金的主力军,2007年产量达236.5吨,比上年增长10.88%;冶炼企业产金128.6吨,比上年增长14.92%,其中:黄金冶炼企业产金79.9吨(黄金原料)、有色冶炼企业产金48.6吨(黄金原料5.2吨、有色原料43.4吨)。 (2)白银矿从结构上看,我国独立开采银矿产量占10%~15%、铅锌矿占40%~50%、铜矿约占20%、其他占15%~25%。 这揭示着,目前我国银产量中至少有60%~80%来自于铅锌铜矿产开发的副产;也就是说,伴生银资源的开发是我国目前白银资源供应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在我国白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白银产量的1/3左右来自民营企业。 4.开发格局从格局上看,我国金银产区虽然分布广泛,但是集中度比较高,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福建、辽宁、湖南及陕西等省(区),这些重点产金省(区)的矿产金占全国总量的65.01%;其他省(区)占34.99%。 “十五”期间,由于我国铅锌铜产量的大幅度增加,直接导致作为其副产品白银产量的增加;此外市场开放及银价回升等因素促进了我国白银产量逐年高升。 2007年,我国白银产量达9092吨,比上年增长10.18%。 由于我国白银产量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铅锌铜矿产开发的副产,而湖南、河南、云南及江西是我国四大铅锌铜生产大省,自然它们也是我国白银生产最集中的省份,目前这四省白银产量估计约占全国总量的70%。 我国金银资源开发潜力虽然我国黄金资源严重短缺,但是我国拥有5000多吨的查明资源储量,具备资源储量级别升级的后备资源潜力;尤其是2007年新发现的几个大金矿,改写了中国没有200吨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为我国的黄金生产注入了新活力。 有资料预测,目前金矿的查明率仅为1/4左右。 因而,总地来看,我国黄金资源是富有找矿潜力的。 但是,从已知的成矿区带及勘查结果来看,我国的黄金资源潜力重心在向西移。 2007年,我国勘查新增的金矿查明资源储量中,甘肃、西藏及陕西的增量就占了当年增加总量的50%以上。 我国黄金资源有三类,其中以岩金资源为主,约占黄金资源总量的68%;沙金占8%、伴生金占24%。 岩金及沙金主要由黄金矿山企业开采,若以2007年黄金企业矿产金236.5吨为准而计算,我国岩金及沙金资源的静态保障能力约为4年,在资源潜力没及时转化为经济储量之前,估计黄金矿山企业的产金量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有色冶炼系统的产金量主要取决于铜矿资源的开采情况,这几年我国铜原料产量虽然相对前几年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而且还有一定的波动。 因此,虽然有色原料冶炼金产量今后可能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幅度非常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黄金工业整体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以前所称的难选冶金矿,利用现有的选冶技术完全可以处理,并且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 此外,我国低品位矿石的处理技术也有了很大突破。 随着对难选冶金矿的生物氧化、原矿焙烧等选冶工艺取得重要突破,现在低品位难处理金矿产能已超过矿产金总量的1/3。 因此,技术进步不仅能导致非常规金资源产量的增长,而且将成为金矿资源开发潜力集中释放的一个亮点。 笔者认为,随着黄金选冶技术的提高和国内勘探能力的增强,我国黄金资源开发趋势看好,但短期内黄金年产量难以突破300吨。 与黄金一样,我国的白银资源虽然也严重短缺,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国银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富含银的地层单元较多,资源远景可观。 据报道,我国拥有近16万吨的白银查明资源储量,具备储量级别升级的资源基础;另外,近期在河南洛宁、广东高明、广西隆安等地发现地层断裂形成的规模可观的银矿。 因此,我国白银也是很富有找矿潜力的。 2007年底,我国银矿查明资源储量勘查新增多吨。 但是,前已述及,目前我国银产量中至少有60%~80%来自于铅锌铜矿产开发的副产,真正独立开采的银矿产量所占比重很低。 鉴于我国独立开采的银矿资源储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补充,因此独立银矿的产量难以取得新进展。 我国的铅锌资源非常短缺,并且保障能力也不是很理想,考虑到资源情况、行业准入制度条件及目前世界铅锌矿产供应相对充裕等因素,未来我国铅锌精矿产量将趋于稳定,这就决定着未来铅锌伴生银产量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未来我国铜精矿有一定的增产空间,但是幅度有限,因而依靠铜精矿增产而带动伴生银产量的增长空间也是有限的。 综合这些因素认为:短期内我国白银生产将难以取得新突破,能保持缓慢增长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其间甚至不排除有产量下降的可能性。 周边国家金银贵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潜力1.周边国家金银资源状况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及陆地边界,周边接壤的国家很多,并且经历过不同的地质演化,呈现不同的地质构造面貌,从而造成多种成矿环境,形成了较为丰富而广泛分布的金银矿产。 有资料报道,我国周边国家的黄金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29%,其中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属于世界黄金资源大国,2007年储量分别高达3000吨及1800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1%及4.2%,处世界第四及第六位。 此外,周边国家中金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主要国家还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蒙古与菲律宾等。 蒙古及俄罗斯不仅黄金资源丰富,而且银资源也很乐观。 据报道,蒙古探明银金属总储量吨,其中:以银为主的矿床储量6965吨、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银2296吨、铜钼矿床中的伴生银4508吨。 俄罗斯已发现的矿床中银储量为多吨,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远东地区综合性矿床中,银均为副产品。 2.周边国家金银资源开发状况与资源情况相对应,我国周边黄金生产国主要有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国家的黄金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6.2%。 此外,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及蒙古也有一定的黄金产量。 与黄金相比,周边国家白银生产占世界的地位就要逊色一些。 2007年周边国家白银生产占世界的比重不超过10%,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的产量最大,将近占了周边国家总产量的50%。
标签: 价格上涨 产量不足会导致供不应求 产量 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决定了有色金属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