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缺口分析:利用关键数据点预测 market 行为

admin 42 0

引言

在股票市场中,缺口是指价格走势中出现的一段空白区域,表明市场在没有交易活动的情况下大幅上涨或下跌。缺口分析是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它利用这些缺口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行为。通过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缺口,交易者可以获得对市场趋势和潜在反转的宝贵见解。

缺口的类型

有几种类型的缺口,每种类型的缺口都有其自身的含义:

  • 普通缺口: 当价格上涨或下跌时出现,但没有交易活动来填补缺口。这些缺口通常表明市场趋势的延续。
  • 脱离缺口: 当价格冲破支撑或阻力位时出现,并留下一个缺口。这些缺口可能预示着趋势的逆转。
  • 测量缺口: 当市场上涨或下跌超过前一个高点或低点时出现。这些缺口可以衡量市场趋势的强度。
  • 疲劳缺口: 当市场趋势接近尾声时出现。这些缺口表明市场能量的下降,并可能预示着反转。
  • 逃逸缺口: 当市场大幅上涨或下跌并超过关键阻力或支撑位时出现。这些缺口可能引发趋势的延续或反转。

使用缺口分析预测市场行为

交易者可以使用缺口分析来预测市场行为,方法如下:

  • 确定缺口的类型: 识别缺口的类型对于理解其含义至关重要。例如,普通缺口通常表明趋势的延续,而脱离缺口可能预示着反转。
  • <

求一些 期货学的 名词解释

1. 期货: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买卖形式。 2. 平仓:买入后卖出, 或卖出后买入结算原先所做的新单。 3. 分仓:交易所会员或客户为了超量持仓,以影响价格,操纵市场,借用其他会员席位或其他客户名义在交易所从事期货交易,规避交易所持仓限量规定,其在各个席位上总的持仓量超过了交易所对该客户或会员的持仓限量。 4. 移仓(倒仓):交易所会员为了制造市场假象,或者为转移盈利,把一个席位上的持仓转移到另外一个席位上的行为。 5. 履约:当看涨期权持有人希望买进相关期货合约或当看跌期权持有人希望卖出相关期货合约时所采取的行动。 6. 差距:同种商品等级、品位和不同交货地点间的价格差异。 7. 佣金:经纪公司为客户执行交易时收取的费用。 8. 头寸:在交易中所持有的买卖合约数。 9. 多头:看涨买入。 10. 空头:看跌卖出。 11. 做空机制:认为价格将要下跌时,可预交10%的定金从第三人手中借来货物卖出,待平仓时在买进还给第三人,将所交的定金收回的方式。 12. 利好:利于大势上涨。 13. 利空:利于大势下跌。 14. 趋势:市场发展的方向。 15. 阴烛:单位时间内开盘价高于收盘价。 16. 阳烛:单位时间内收盘价高于开盘价。 17. 跳空:又叫缺口,价格在波动中没有交易的区域。 18. 基差:不同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合约或市场的价格间的差异。 19. 逼仓:期货交易所会员或客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控制期货交易头寸或垄断可供交割的现货商品,故意抬高或压低期货市场价格,超量持仓、交割,迫使对方违约或以不利的价格平仓以牟取暴利的行为。 根据操作手法不同,又可分为“多逼空“和“空逼多”两种方式。 20. 对敲:交易所会员或客户为了制造市场假象,企图或实际严重影响期货价格或者市场持仓量,蓄意串通,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或价格进行交易或互为买卖的行为。 21. 开仓:开始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称为”开仓”或”建立交易部位”。 22. 平仓:买入后卖出, 或卖出后买入结算原先所做的新单。 交易者为了结手中的合约进行反向交易的行为称”平仓”或”对冲”。 23. 结算:根据交易结果和交易所有关规定贵会员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交割贷款和其他有关款项进行的计算、划拨。 24. 持仓:交易者手中持有合约称为”持仓”。 25. 升水:1)交易所条例所允许的,对高于期货合约交割标准的商品所支付的额外费用。 2)指某一商品不同交割月份间的价格关系。 当某月价格高于另一月份价格时,我们称较高价格月份对较低价格月份升水。 3)当某一证券交易价格高于该证券面值时,亦称为升水或溢价。 26. 交割:期货合约卖方与期货合约买方之间进行的现货商品转移。 各交易所对现货商品交割都规定有具体步骤。 某些期货合约,如股票指数合约的交割采取现金结算方式。 27. 做多:相信价格会涨并买入期货合约称”买空”或称”多头”,亦即多头交易。 28. 做空:看跌价格并卖出期货合约称”卖空”或”空头”,亦即空头交易。 29. 套利:投机者或对冲者都可以使用的一种交易技术,即在某市场买进现货或期货商品,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并希望两个交易会产生价差而获利。 30. 牛市:处于价格上涨期间的市场。 31. 熊市:处于价格下跌期间的市场。 32. 结算:指根据交易结果和交易所有关规定对会员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交割货款及其他有关款项进行计算、划拨的业务活动。 33. 单号:系统为委托单或成交单分配的唯一标识。 34. 波动:用于衡量在一定期间内的价格变动的计算方法。 通常以百分点表示,而以每日价格变动百分点的年标准差来计算。 35. 停板:由交易所逐日为每种合约规定的最大价格波动幅度(范围)。 36. 价差:两个相关联市场或商品间的价格差异。 37. 质押:指会员提出申请并经交易所批准,将持有的权利凭证移交交易所占有,作为其履行交易保证金债务的担保行为。 权利凭证质押仅限于交易保证金,但亏损、费用、税金等款项均须以货币资金结清。 38. 止损:当所持有的头寸与市场发展方向相反时,为了保护其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手段。 39. 加仓:一般是指在原有头寸活力状态下,增加新头寸扩大盈利的一种操作方法。 40. 减磅:一般是指在原有头寸活力状态下为了保护盈利,根据市场状态了结部分盈利的一种做法。 41. 回调:在上升趋势中出现的小幅下跌。 42. 反弹:在下降趋势中出现的效法上涨。 43. 现量:以最新价成交的合约数量。 44. 盘整:价格在一定的区间内窄幅震荡。 45. 支撑:向上反弹的低点称为支撑。 46. 阻挡:向下回调的高点称为阻挡。 47. 形态:由多个支撑和阻挡相互重叠形成的价格区间。 48. 突破:价格冲过支撑和阻挡或某一技术位,一般视为买进或卖出的信号。 49. 背离:当价格与其他技术指标出现的不正常的配合关系。 有量价背离和指标背离。 50. 金叉:均线或指标出现短期线向上穿越长期线形成的交叉。 51. 死叉:均线或指标出现短期线向下穿越长期线形成的交叉。 52. 期权:又称选择权,期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权利的买卖。 这种权利是指投资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的任何时候,以事先确定好的价格(称协定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不论在此期间该“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 期权合约对期限、协定价格、交易数量、种类等作出约定。 在有效期内,买主可以自由选择行使转卖权利;如认为不利,则可以放弃这一权利;超过规定期限,合同则失效,买主的期权也自动失效。 期权有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之分。 53. 投机商:采用预测未来价格动向的方法,并试图通过买卖期货和期权合约获利的市场参与者。 54. 图表法:利用图表分析市场行为,预计未来市场价格趋势的方法。 技术性分析派利用图表法计算最高价、最低价、结算价、平均价格变动、交易量和空盘量。 两种基本价格图表形式为条状图和点形图。 55. 换手率:当日成交量浴持仓量的对比关系,换手率越大说明当日交易约活跃。 56. 开仓量:无论买单或卖单,只要是新单进场成交的量。 57. 平仓量:无论买单或卖单,只要是平仓单进场成交的量。 58. 委买价:买方想在此价位买进但未成交的价格。 59. 委卖价:卖方想在此价位卖出但未成交的价格。 60. 条形图:标明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交易盘的最高价、最低价和结算价的图形。 61. K线图:也叫蜡烛图。 即逐一纪录单位时间内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 62. 十字星:单位时间内开盘价和收盘价相等。 63. 上影线:单位时间内最高价与烛身的连线。 64. 下影线:单位时间内最低价与烛身的连线。 65. 趋势线:将依次的高点或低点的连线。 66. 空逼多:操纵市场者利用资金或实物优势,在期货市场上大量卖出某种期货合约,使其拥有的空头持仓大大超过多方能够承接实物的能力。 从而使期货市场的价格急剧下跌,迫使投机多头以低价位卖出持有的合约认赔出局,或出于资金实力接货而受到违约罚款,从而牟取暴利。 67. 多逼空:在一些小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当操纵市场者预期可供交割的现货商品不足时,即凭借资金优势在期货市场建立足够的多头持仓以拉高期货价格,同时大量收购和囤积可用于交割的实物,于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同时升高。 这样当合约临近交割时,追使空头会员和客户要么以高价买回期货合约认赔平仓出局;要么以高价买入现货进行实物交割,甚至因无法交出实物而受到违约罚款,这样多头头寸持有者即可从中牟取暴利。 68. 交割日: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规定,交割日为交割过程内的第三天。 合约买方结算公司必须在交割日将交割通知书,连同一张足额保付支票送抵合约卖方结算公司的办公室。 69. 保证金:有时又称按金。 在保证金交易里,买卖双方只须付一小笔保证金给经纪商即可。 缴纳保证金的目的有二:(1)保护经纪行的利益,当客户因故无法付款时经纪行即以保证金补偿。 (2)为了控制交易所的投机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保证金为已成交的合约总值的10%左右。 从保证金实质来看,是交易人士经过经纪商付给商品结算所的一笔资金,并不计算任何利息,以保证交易人士有能力支付佣金以及可能出现的亏损。 但交易保证金绝不是买卖期货的订金。 70. 交易量:在某一时间内买进或卖出的商品期货合约数量。 交易量通常指每一交易日成交的合约数量。 71. 空盘量:尚未经相反的期货或期权合约相对冲,也未进行实货交割或履行期权合约的某种商品期货或期权合约总数量。 72. 涨跌幅:某商品当日收盘价与昨日结算价之间的价差。 73. 加权量:交易所计算结算价时所涉及的参数。 74. 平仓量:每一笔成交量中平仓的数量。 75. 开仓量:每一笔成交量中新开仓的数量。 76. 结算价:当天某商品所有成交合约的加权平均价。 77. 总持仓:未平仓合约的总量。 尚未经相反的期货或期权合约相对冲,也未进行实货交割或履行期权合约的某种商品期货或期权合约。 78. 成交量:指某一时间内买进或卖出的商品期货合约数量,通常为一个交易日的成交合约数。 79. 支持位: 由于对合约之吸购,使得价格难以跌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 80. 阻力位:价格难于超越的某一价格水平。 81. 成交价:指某一期货合约的笔交易定价。 82. 最新价:某商品当前最新成交价。 83. 最低价:在一定时间内某商品最低成交价。 84. 最高价:在一定时间内某商品最高成交价。 85. 收盘价:当天某商品最后一笔成交价。 86. 开盘价:当天某商品的第一笔成交价。 87. 昨收市:指前一交易日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 88. 成交单:经计算机配对后产生的买卖合约单。 89. 持仓量:某商品在市场发生交易未平仓头寸的数量。 90. 委托单:出市代表经由计算机终端输入的商品买卖定单。 91. 抢帽子者:仅做当日交易,以利用微小、短期合约价差获利为目的的交易者。 此类交易者极少将手中空盘保留至下一交易日平仓。 92. 恢复交易:指那些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晚场交易盘进行的期货和期权合约在下一交易日早上重新开盘交易。 93. 买卖清单: 佣金行在客户期货或期权部位出现变动时送交客户的清单,包括合约买卖数量、价格水平、总盈亏额、佣金费用及交易活动净盈亏额。 94. 连锁关系: 在某一交易所买进(卖出)合约,其后在另一交易所卖出(买进)这些合约的能力。 95. 市价指令:交易指令形式之一。 即按照市场当时的最好价格立即(尽快)买(卖)某一特定交割月份期货合约的指令。 96. 倒挂市场:指同一商品的两个交割月份间关系出现反常现象的期货市场。 97. 即市交易:先买后卖或先卖后买都是在当日开市后收市前完成的交易。 也叫T+0交易,短线交易。

金融专用术语

股票术语:上市股票 [Listed stocks]:在交易所上买卖的股票。 分析员 [Analyst]: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的雇员,主要负责对不同的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该公司的股票作买入/卖出的建议。 他们大多数专注个别行业。 内幕消息 [Insider information]:指公司内部未作公开的消息。 如消息持有人将消息作贩卖用途,均属违法。 止蚀盘 [Stop-loss order]:客户指令,表示当股价下跌至某价位时将股票出售。 止蚀盘 /止赚盘 ;止蚀/止赚 [Stop order/ stop]:一项指令,表明当股价到达指定价位时将股票买入或卖出。 平价/等价 [At-the-money]:如期权的协议价格相等于其相关证券的市场价格,该期权属于平价。 主要经办人 [Lead manager]:商业或投资银行主要负责按排组织银团贷款或发行债券。 他们同时会联合其它借贷或包销银行与发行商磋商有关细则,及分析市场情况。 未完成指令/ 开放指令 [Open order]:以行使价买入/ 卖出证券的指令,此指令于行使、撤销或价格转变前一直有效。 未平仓合约 [Open interest]:某期权未执行的合约数量-可以显示该期权的流动性。 市场 [Market]:一般指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及第二市场,各市场分别买卖不同的股票。 字串3 市价盘 [Market order]:以当时证券交易的市价立即买卖某种证券。 市价 [Market price]:指证券市价,卖出证券的最后市价。 在该价位上买方愿意购入而卖方愿意出售。 市值 [Market value]:证券在市场上的价格。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 PE Ratio]:股票的市价除以当时或预测未来的每股盈利。 市盈率是投资分析常用的指标Of一。 一般而言,市盈率应是越低越好,因比率低显示市价偏低或者是盈利偏高。 回购 [Buy-back]:与[回购协议]定义相同。 回购/回购协议 [Repo]:股份买卖协议,买卖双方承诺按指定日期及指定价格购回该股份。 回报 [Return]:每年的投资回报金额。 交易 [Execution]:指完成买入/卖出证券的交易过程。 交易 [Trade]:以口头协议(或电子交易)形式向另一方购买证券。 交易一经进行,该行交易就称为「完成」或作实。 交易员 [Trader]:为自己的户口进行频密的股票买卖活动的人。 交易范围 [Trading range]:某时段内成交价的高低之差,任何一天,商品交易价格的上下限。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为管理投资组合而产生的成本,尤指:证券成本及印花税。 行使 [Exercise]:期权持有人执行其权利,(在看涨时)认购或(在看跌时)认沽相关证券。 行使价 [Exercise price]:能够买入或卖出相关期货或期权合约的价格。 合营企业/ 合资企业 [Joint venture]:两个或以上投资者为共同投资及经营企业。 合并 [Merger]:收购活动中买方同时购入卖方的所有资产及负债。 简单来说,是两间公司合并经营。 先导指标 [Leading indicators]:作为预测市场未来趋势的经济指标。 收购 [Takeover] :一间公司藉购入另一间公司的股份而取得其控制权。 收益率/收益/股利报酬率 [Yield]:股票回报的百分比,以派息的形式派发,或给债券的有效利率。 收购 [Acquisition]:指一间公司购入另一间公司。 即日买卖盘/ 即日盘 [Day order]:指买入或卖出证券的指令,若发出指令当日不能成交,该指令则自动失效。 即日买卖/ 「即日鲜」[Day trading]:指在同一交易日内完成股票买入及卖出的活动。 佣金 [Commission]:支付经纪作执行交易的基本费用,费用根据股票、债券、期权的数目,及/或其票值计算。 每股盈利/ 每股收益 [Earnings per share]:指公司所得净额除以所发行普通股股份数量。 投资 [Investment]:买入资产藉以赚取利润。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提供多项服务的中间人,服务包括:协助证券沽售、公司合并及重组活动、以经纪身份为个人及公司客户进行证券交易活动。 投资组合 [Portfolio]:一系列的投资项目,证券及/ 或金融工具。 投机者 [Speculator]:在非经常性收益合约上,愿意承担较大及非分散的风险,目的为赚取利润。 投机者并不会理会公司的生产、运作、市场推广或产品的处理等。 见:交易员。 成交金额/ 成交量/ 交投量 [Turnover]:指在一定时间内交易的数量,可以是市场上交易的总数或单个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合约的成交量。 沽售/ 卖(出)价 [Ask]:投资者愿意将所持股票卖出的最低价格。 基本上,这是投资者能够购买股票的买入价。 沽售价/ 卖(出)价 [Ask price]:证券商出售证券的价格,又称为卖价或发盘价。 沽空 [Selling short]:假若投资者认为股市会下跌,他们就会向经纪借来股票然后再卖出。 最后投资者必须在公开市场上购回该股票。 股息 [Dividend]:指派给一般股东及优先股东的公司部份利润。 股东权益 [Equity]:公司资产的净值,为公司全部资产与全部负债的差额,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股本。 股票 [Shares]:指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的凭证,证明对该公司的权利及义务。 股票 [Stock]:证券及股票的统称。 持有股票相等于持有该公司的拥有权,股票属于公司的资产及盈利的一部份。 到期 [Expiration]:期权合约终止。 到期日 [Expiration date]:能够行使期权的最后一天(美式期权)或唯一一天(欧式期权)。 金融期货 [Financial futures]:根据期货合约标明以未来指定日期的金融工具的卖出价,买入某些资产。 取消前有效买卖盘 / 无时限盘 [Good til cancelled]:也会称为GTC,指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指示,在尚未撤销之前一直有效。 长仓 [Long]:指投资者买入股票,但仍未透过卖出来平仓。 空仓 [short position]:投资者本身持有某种股票,但却向他人借入该种股票作空头,事后再以本身股票平仓。 抵销 [Offset]:用来抵销持仓方向相反的合约。 波幅 [Volatility]:股票价格、汇率、利率等的波幅,波幅越大,投资者对回报越不肯定,因此波幅是可以用来计算风险的。 美式期权 [American style option]:期权的一种。 购买者可以在期权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当天行使权利。 突破 [Breakout]:证券价格冲破阻力位或跌穿支持位,表示股价会持续向同一方向进发。 这是技术分析员常用作买卖证券的指标。 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 [Debt/ equity ratio]:财务杠杆指标。 将债权人的资产与股东的资产作出比较。 这是长期负债除以一般股东权益之数。 负债/ 债务 [Liabilities]:债务(公司及股东一同承担)。 字串9 首次公开招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公司首次向公众发售股票。 按金/保证金/「孖展」[Margin]:投资者在保证金信用交易、期货及期权交易中向经纪人或交易所交纳的押金。 它可以防止交易者违约,减少经纪人或交易所的损失。 追补按金/ 补仓通知 [Margin call]:由于价格变动而需要增加额外的资金。 持仓[Position]:是一项市场协议,指买卖的数目未能透过其它交易买卖抵销。 买方称为持长仓,卖方称为持空仓。 风险 [Risk]:总投资回报的标准异差(standard deviation),可显示某资产回报的不稳定程度。 套戥者 [Arbitrageurs]:寻找和发掘套戥机会的人。 套戥 [Arbitrage]: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以两个不同的价格同时买卖同一证券,借以牟取利润及避免风险。 托管人/ 保管人 [Custodian]:金融机构(如证券行)代客户保管资产所扮演的角色。 托管/ 保管 [Custody]:投资公司拥有的证券,实授他人托管而已。 相关/指定 [Underlying]:指期货或期权合约执行时,必须交割的商品或金融资产,如股票、期货合约或现金指数等。 淡静市场/不活跃市场 [Thin market]:指买卖差额大而成交疏落的市场。 (市况淡静的市场)基点 [Basis point]:债券市场内用作计算固定收入证券收益水平变化的最小单位。 债券收益的每个百分点以100为基点。 基点也可用于利率计算。 百分之零点零一相等于一个基点。 字串2 基本按金要求 [Initial margin requirement]:进行期货、期权交易的双方成交时交纳的保证金额,根据成交时标的价格交纳。 现货市场 [Cash markets]:也称为现货市场。 指即时进行证券、货物交割行为的市场。 控股公司/ 母公司/ 持股公司/ 股权公司 [Holding company]:持有另一间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并透过影响或推举董事局成员而控制该公司的管理及行政运作。 牵头包销商 [Lead underwriter]:是多间银行组成的银团,当中的牵头银行,负责首次公开招股或第二次招股活动。 买盘价/ 买(入)价 [Bid price]:投资者愿意支付买入某证券的最高价格。 这是投资者能够将股票卖出的价格。 买卖差价 [Bid-asked spread]:指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差额。 买入 [Buy]:购买资产作长仓。 期货 [Future]:指买卖双方承诺于未来指定的时间内,以一既定价格来交收某类既定质量的商品或金融票据。 期权 [Option]:一张合约表示买方有权,而非有责任,在到期日或之前,按合约指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 最后交易日 [Last trading day]:期货或期权合约允许的交收月份的最后一天。 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必须以现货、金融工具、或根据期货合约的协议作结算。 单向市场 [One-way market]:只报买入价或卖出价的市场。 冲着一个方向而行的市场。 散户 [Retail]: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与经纪人及证券商相对。 结算 [Settlement]:交易时付款的行为。 结算日期 [Settlement date]:交易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易结算的日期。 开市价/开盘价 [Opening price]: 交易活动开始后某种证券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 报价 [Quotation]:是经纪商愿意以某价位进行证券买卖。 资产 [Assets]:商业机构藉过往的交易活动牟得的财产或项目。 资本 [Capital]:投资到公司的资金。 资本市值 [Capitalisation]:一间公司发行的多种证券的总额之和,乘以该证券的价格。 资本负债 [Gearing]:用来计算负债数字。 是负债总额与个人或公司权益总额的比率。 资产净值 [Net Asset Value]:公司的总资产减总负债。 准备业务部门/ 后台部门/ 后勤办公室 [Back office]:证券商的文书运作部门,负责提供的支持工作包括:所有文件确认及交易结算、文书纪录、撰写公司规则;但不包括执行股票或其它证券的交易买卖。 经纪/ 经纪商/ 经纪人 [Broker]:代表委托人安排买卖,从中赚取手续费的中间代理人,存在于商品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 经纪人通常需在特定的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如证券经纪人需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后,才获合法的代理身分。 字串9碎股 [Odd lot]:指股票交易不足一个交易单位的股票。 熊 [Bear]:看淡某只股票或整体股市的人。 熊市 [Bear market]:任何其价格正往下调的市场。 股票价格持续下跌一段日子,一般在百分之二十或以上,该市况被称为熊市。 认购期权 [Call option]:这是一项协议,指期权持有人有权利但并非有义务,在特定的日期内(期限)按指定的价格(行使价)购买一定数量的某些证券。 认股证 [Warrant]:认股证是一个「权利 」而非责任,持有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或沽出「相关资产」(如:股份、指数、商品、货币等)。 对冲 [Hedge]:指在已经发生的一笔交易基础上,为防止利率、汇率价格等变动造成损失而再做一笔方向相反的交易。 例如:原来那笔交易受损,用后来做的交易来弥补损失。 杠杆比率 [Leverage]:用以衡量企业举债经营程度。 维持按金/ 补仓按金 [Maintenance margin requirement]:必须经常维持保证金户口水平的按金,一般较原来的保证金少。 欧式期权 [European style option]:只能在到期日才能行使权利的期权。 热钱 [Hot money]:指在国际间为追逐利率差距而不停流动的短期资金,如没有利率差距资金就会被抽走。 价内 [In-the-money]:指认沽期权/看跌期权的行使价高于相关期货的价格,或指认购期权/看涨期权的行使价低于相关期货的价格。 价格 [Price]:物件的价值。 价位/差价 [Spread]:某股票或其它证券的买卖差价。 卖出价 [Offer]:卖方愿意出售的价格。 卖空/ 沽空/ 抛空 [short]:表示投资者抛卖本身并未持有的证券或商品。 卖空/沽空/抛空 [Short selling]:这是一种投机性活动,指投机者预测证券将下跌时先抛卖并未持有的或大量超过其本身持有的某种证券,然后再选择适当时机低价补入,企图实现购进时由于价格下跌而获利。 范围 [Range]:在某交易时段内最高及最低价格之差。 机构投资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指进行大量交易投资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存款机构、退休金、投资公司、互惠基金及首付资金。 购买 [Purchase]:购入、持有及拥有。 购回/购回股份 [Share repurchase]:公司在公开市场上购回本来属于自己的股份。 联名户口 [Joint account]:协议订明两个或以上的户口持有人需共同承担买卖证券的风险及财务责任。 蓝筹公司 [Blue-chip company]:规模庞大信誉良好的公司。 证券 [Security]: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 委托买卖契约:投资者委托证券经纪商做买卖,对方只应赚取手续费,但为了防止对方因为买卖次数增加而侵吞所获利润,所以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必须签订委托买卖契约。 金额交割:即规定投资者个人当天的买卖不能抵冲,受委托的证券公司对甲、乙两客户的买卖也不能自行抵冲,必须由经纪人把客户每笔买卖的股票与现金收集起来,送到交易清算的地方进行交割。 金融行情:在金融情况缓和时期,金融机构或一般法人会参与操作,从而促使股市行情上涨,虽然股市正处于萧条时期,但会出现一些不景气的股票价位偏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即是“金融行情”。 股市垄断:垄断是股票市场中比较厉害的一种操作手段,必须有庞大的资金做后盾和有若干高级专家的支持才能成功。 垄断的手法是大投资家投下某种股票的筹码,大批抢购入手,造成这类股票在市场上的真空状态,然后再放出风声,使股价节节升高,只等水到渠成大获其利。 这是由多头做法演变出来的花招。 少数垄断投资者别具野心,企图以此来夺取该公司的经营大权,这是十分厉害的一招。 掼压:它与垄断是相对,它所采取的策略是一色的空头做法,以此来和垄断抗衡。 抛售惯压是希望股价暴跌,好趁此而大获其利。 所以,在股票市场中,常会发现所谓的“多空大战”,实际上,就是垄断与掼压这两种力量的冲突。 股价规定:股价上涨至高峰时,证券管理部门为抑制股价过分上涨而采取的措施。 具体来说,是提高信用交易委托保证金比率和降低担保率。 一般是针对股票各类而给以全面的限制。 此外,证券公司也会加强买卖内容的控制,并投资股价涨跌的幅度。 股票净值:股票上市后,形成了实际成交价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股票价格,即股价。 股价大半都和票面价格大有差别,一般所谓股票净值是指已发行的股票所含的内在价值,从会计学观点来看,股票净值等于公司资产减去负债的剩余盈余,再除以该公司所发行的股票总数。 股票周转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数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数、个人和机构发行总股数的百分比。 股票行情一览表:报纸上刊登的表示股票基本情况的较详细的报告,包括本年底的高低价、年派息率、价格收益比、当日销售量,交易日的高、低和收盘价以及与前一交易日的净差。 周期性股票:指支付股息非常高(当然股价也相对高),并随着经济周期的盛衰而涨落的股票。 这类股票多为投机性的股票。 往返交易:指股票投资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上市股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由同一经纪人如数售出的交易。 周年分红:公司创立周年经念日,或股票上市的周年纪念日,公司便会分红,通常以一期为标准。 拍卖市场:通常经纪人或交易所的代理人进行证券交易的体制。 买主之间和卖主之间互相竞争以取得最优价格。 大部分交易在客户双方(通过经纪人)之间进行,其余部分在客户(通过经纪人)与专家经纪人(或自营商)之间进行。 哄抬:投资者判断股价远景看好,先行大量买进,再利用各种有利的小道消息将股价抬高,以便再趁机卖出自己的股票,这是股市投机者惯用的投机方式。 侵吞行为:证券商或代理人违法侵占客户利益的行为。 即证券经纪商或借人接受客户的委托及手续费和佣金之后,并不代办或转卖股票,反而私自买下。 顺差、逆差:同一行业的股票一般都有A、B股,如果A股的业绩财务状况良好,股价很高,与B股比较起来,A股若较高,即称为“顺差”,若A股比B股低,则称为逆差。 顺套与逆套:顺套与逆套都是套利交易衍生出来的,套利交易又称“套息交易”,它在股票市场中很受重视,它对于稳定及繁荣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套利交易在股票市场中以稳扎稳打著称,因为它买进与卖出的种类和数量早已扎平而进出价格也同时决定,在交割时又是现金交易,没有丝毫风险,而且可以得到交割价格的差额。 一般说来,顺套是指买进当日交割的某种股票,就市场行情又例行交割脱手。 因为例行交割通常较当日市场价格高。 在这一转手之间便可以赚取收回本金之外的利润。 而“逆套”则正好相反,它是先卖出当日交割的某种股票,同时买进同一种股票进行例行交割,到期收回股票,这样便可以从中获取利润了。 金融术语:套头销售(HEDGEDTENDER) 指为防止因将全部股票上市,出现最终未被市场吸收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的情况发生,将全部股票进行卖交易(sellingshert)。 例如,当ABC股票按每股40美元出售时,ABC公司或愿接管ABC公司的另一家公司宣布按每股52美元的惠购发盘(TENDEROFFER)价收购ABC股票,则ABC股票的市场价格将逐步上涨,并接近52美元的惠顾发盘价。 同时,市场上的投资人 希望按美股52美元的价格出售2000股,他将提供2000股股票,但不保证全部股票被市场吸收(购买)。 假设不被吸收的部分为待售股票的一半(1000股),投资人为保证全部股票均按52美元的价格出售,则将其中的许多股进行卖空交易。 若投资人的预测准确,仅仅只有1000股被市场吸收,当惠顾发盘结束,ABC股票市场价格开始下跌时,该投资人可按52美元或接近52美元的价格出售 2000股股票。 即一半通过市场发售,另一半通过卖空交易完成。 资产融资(ASSETFINANCING) 指放弃特定资产的已有利息,将这些资产转换成经营资金的融资活动。 当大多数银行联合组成商业融资公司。 专致力于向那些不适用传统季节的公司提供融资需要时,该术语常被商业融资这一术语所代替。 尽管资产融资的最流行方式是以应收帐款作保证的各种贷款,但存款贷款(INVENTORYLOANS)也很普遍,而且考虑高通货膨胀率因素,以市场价值为依据的各种二级抵押贷款如今也日益盛行起来。 指数期权(indexoptions) 包括股票指数 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进行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的交易所。 宽指数涉及相当广泛围的公司和行业的股票,窄指数则只由一个行业或经济中某一部分的股票组成。 窄指数则只由一个行业或者经济中某一部分的股票组成。 股票指数期权允许投资人按特定的市场或行业集团进行股票交易,不必逐一购买全部股票。 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 此概念有两个含义 。 在财务分析方面,指将数据输入某种估价理论公式或模型而得出的估价价值,结果应与即期市场价格一致。 在期权方面,指期权合同交割价(EXERCISEPRICE)或约定价与相应证券市场价之间的价差。 例如:若某买入期权的约定价格为每股53美元而购买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55美元,则该期权具有内在价值2美元:或者在卖出期权情况下,若约定价格为每股55美元而相应股票的市场价格为53美元,则该期权的内在价值也为2美元。 赚头(ATTHEMONEY)期权或亏头(OUTOFTHEMONEY)期权无内在价值。 无费用期权(ZEROCOSTCYLINDEROPTION) 是同时买入及卖出一个期权,目的是从卖出期权的收益抵消买入期权所需付出的费用,达到在无需支付费用的情形下,获得了汇价波动的上下限保证。 举例来说:有一笔一个月后到期的马克存款的客户由于担心美元兑马克的汇价会上升,就可以向施罗德银行购入一个“售出马克”的期权,定价为1,4200而同时 卖出一个“买进马克”的期权给施罗德银行,定价为1,3800而这两个期权的定价将会互相抵消,因此客户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但获得一个可将其马克在1,3800—1,4200之间兑回美元的保证。 注册日(DATEOFRECORD) 指为取得分红资格,股东必须登记正式拥有股票的日期。 例如某公司董事会在11月1日宣布将于12月1日宣布分配给11月15日注册股东的红利,则注册日之后的股票无红利,也称为登记日。 普通股率(COMMONSTOCKRATIO) 指由普通股代表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该比例越高,说明公司在倒闭清偿(LIQUIDATON)时安全性较大。 从投资人角度看,高比意味着缺少杠杆力(leverage)。 这一比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公司收益的稳定。 作为一般规则,当某行业公司的普通股比率低于30%时,无论在好的状况下或坏的状况下,分析人员都要检查该公司收入的稳定程度和固定费用支出范围。 支出率 指公司以红利形式支付给股东的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百分率。 发展迅速的新兴公司一般把其收益的大部分再投资于公司的运营资本中,它通常不支付红利。 与其他的实业公司相比,受管制的电力、天然气和电话电报等公用事业公司历史上一直是以红利形式将其稳定收入的较大部分分配给股东。 它们通过支付大额红利来吸引希望得到高收益的投资者通过发行新证券来融通其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谁给分析下金融危机?

编辑本段定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编辑本段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 ”,“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 ”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 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 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 (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 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 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 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 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 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 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 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 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 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 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 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 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 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 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 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 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 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 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 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 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从根本上是结构问题,说白了是流动性过剩,最根上的问题是银行贷款贷多了,还有热钱进的太多了,现在中国存贷量是多大,大家可以到网上查查,这是一个天数,这么大量在短时间内贷出去了,经济势必会形成泡沫,但是靠着贷款形成的繁荣应该不会长久,政府应该好好管管已经贷出的款,能不能回笼?有多少坏账会生成。 这是对中国经济生死的宣判官,而不是不断地提高准备金率,把现有的经济血脉都抽回到心脏,让已经贷出的钱和热钱来统治中国的经济。 人民币升值是个罪魁祸首,是热钱流入的始作俑者,中国股市热钱不会救,救了对中国也没有好处,如果再坚持升值,将严重打击中国的出口业,中国的外汇储备价值。 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 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买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 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 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 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 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政府必须得救,不救,百姓就要出问题,百姓没有钱了,就会出本质问题。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 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 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 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 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 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 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 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 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 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 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 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 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 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 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 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 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 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 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 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 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 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 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 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 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 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 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 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 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 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 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 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 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 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 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 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产生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 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 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 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 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 9月2日,卢布贬值70%。 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标签: market 股票缺口分析 行为 利用关键数据点预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