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牛市持续发威,股票屡创新高

admin 2 0

近段时间,股市持续走高,屡创新高。截至目前,上证指数已突破3600点,深证成指也已突破15000点。众多股票涨幅喜人,有的甚至翻倍上涨。

造成牛市持续发威的原因有多方面。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市场流动性充足,投资者信心高涨。政策利好不断出台,刺激市场情绪。最后,外资持续流入,推动了股市上涨。

牛市的持续发威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不少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得了超额收益。但是,牛市行情也会存在风险。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需要谨慎投资,控制风险。

牛市的特点

牛市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股价持续上涨,创出新高
  • 成交量放大,市场活跃
  • 投资者信心高涨,乐观情绪蔓延
  • 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红派息增加
  • 政策利好频出,刺激市场情绪

牛市的风险

虽然牛市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需要警惕以下风险:

  • 股价泡沫,估值过高
  • 市场过热,风险加大
  • 政策调整,市场波动
  • 黑天鹅事件,影响市场情绪
  • 投资者过度投机,导致亏损

牛市投资策略

在牛市中,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投资策略:

  • 适时入市,抓住机会
  •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 控制仓位,不贪多
  • 及时止盈,锁定收益
  • 谨慎抄底,避免追涨

结语

股市牛市持续发威,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需要谨慎投资,控制风险。只有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才能在牛市中获得收益,规避风险。


请谈谈股市的长期牛市格局会否变化?

中国股市确实处于蓬勃向上的长期牛市中,在这次狂跌中,我们从未动摇过对总形势的看法。 所有引起中国股市上涨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不断向好,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每天10多亿美元(外汇)进入中国以及为此而不得不投放的基础货币及放大乘数效应一直在坚定地发挥作用。 因此,上周二股市大跌到3404点及下午的V型反转;上周三的抢盘,无不说明股市及其周边资金相当充裕,一切高位出走的资金除了杀回股市,别无选择。 印花税提高后基本面的变化 印花税是否会改成单边征收,笔者觉得可能性不大。 但从长远来看,目前是偏高的,一天收18亿,一年220个交易日就是4000亿,再加上佣金的1500-2000亿,而目前市场上公众流通股市值才6-7万亿,一年抽走10%;这个漏斗太大了。 从长远来看,税率是应该会下降的,但短期内,按常理来说,会试行一段时间。 因此,印花税提高后基本面的变化主要是: 1.更多的股民会十二分地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为大家多会选择绩优蓝筹股做中长线投资以减少交易次数。 故而那些市盈率低,业绩分红好,成长性好的公司会比过去更受到众多资金的追逐。 2. 一些垃圾股、题材股(不排除真的有题材),那些过去靠庄家对倒炒上去的股票,印花税提高后,股民不敢跟进了,庄家的对倒也将由于成本高而无力长期维持。 当然,有真正资产重组题材的另当别论。 3. 整个大盘的成交量会相对缩小,市场的运作会以温和渐进式或停一阵,又突然脉冲式的方式上涨,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 中国巴菲特在行动 在整个中级调整中,我们一直在关注经济学界与各大基金、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们的言论,同时与《中国巴菲特》一书中的传奇人物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对市场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中国股市未来是好的。 差别仅在于,有的人士在出政策当天的最初半小时反弹中全线逃出,并于上周三上午买入,使自己的市值涨了10%多。 而多数人士基本是捂着好股票坚持不动。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好股票确实有投资的价值。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使他们处于无所畏惧,笑看市场涨落的潇洒之中。 此外,还有的成功人士做了一把认沽权证,一是它不交印花税,二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看空心理,得了一笔意外收获。 总之,中国股市才17年,而这是一个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的巨大洪流,它还将像美国、荷兰股市那样200年、400年地发展下去;整个市场还处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之中,制度一定会成熟起来的,人为的行政调控也会越来越少。 而我们都仅仅是整个股市大潮中的一朵朵的浪花而已。

近期外围股市屡创新高,为何A股却这么弱,不跟涨反跌呢?

说真的近期全球股市都打了鸡血似地,出现持续大涨创新高;最让人羡慕的是日经225指数连续大涨7个交易日,形成45度上涨趋势,创下近30年的历史新高。

日经和A股同属于亚太股市,但近期的走势天差地别,面对日经股市继续大涨的前提之下,A股却涨涨跌跌,大盘连近期3458点阶段性高点都无法突破。

为什么全球股市持续大涨的环境之下,咱们A股反而出现持续下跌,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近期A股没有政策利好

A股是政策市,大盘想要上涨必须要有政策利好支撑,如果政策不支持上涨,大盘要么涨不起来,要么出现上涨,很快又被政策泼冷水打压下来。

类似近期A股没有政策利好出台,大盘虽然被外围股市大涨带动,但最终还是涨涨跌跌,根本涨不起来,既然被带动的,随时都会被打回原形的。

(2)高位平台区域压力太大

今年7月13日大盘上涨到3458点之后,随着大盘在这里一直高位横盘,保持在200个点区间来来回回的震荡。

在这个高位横盘震荡中已经套住了很多筹码,别看大盘没跌,但这几个月很多个股是不涨反跌的,一旦大盘拉升有解套很多人卖出,造成抛压大,压力大,导致大盘涨涨跌跌,不涨反跌的原因。

(3)A股自身处于弱势调整状态

当前大盘总体运行还是处于一个中级调整走势,这一轮调整还没到位,既然大盘还处于调整中,上涨就是为了更好地下跌。

近期外围股市持续大涨,弱势中的A股也会被带动,但一旦外围高位震荡,A股就开始下跌,出现不涨反跌的现象,本周大盘走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4)跟跌不跟涨的内病

A股与外围股市一直都有一个内病,就是“跟跌不跟涨”,当外围上涨A股不涨,当外围下跌,A股必然跟跌,这个病对A股影响非常大,造成A股始终坚持不涨反跌的走势。

比如过去十几年全球股市走十几年牛市,涨到几点了,咱们A股依旧坚守3000点不倒,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回来。

近两周行情也一样,全球股市持续大阳走高,而A股涨一天跌两天,始终都要跌回解放前。

综合以上四大因素就是为什么外围股市持续大涨创新高的环境之下,A股连阶段性高点都无法突破,甚至还会不涨反跌的真正原因。

总之股民投资们一定要习惯这种行情,别以为外围股市大涨,A股也一定会大涨新高,如果真这么幼稚地认为,你就输了,对A股不能太自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定要遵从趋势,认清A股的真面目。

沈一慧的个人经历

文_本刊记者 唐红丽本刊新闻人物、一颗冉冉升起的私募新星沈一慧,因其骄人的业绩引起了业内同行和国内顶级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位湖州骄子所管理的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造的的成就足以证明他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顶尖”地位。 2010年1月,沈一慧的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慧安系列共3期产品包揽了全国阳光私募基金前三名;2010年3月底,慧安3号再创佳绩——以25.36%的季度收益率排名全国第一;3期产品近6个月的收益均接近50%;2006年8月至今,沈一慧管理的资产年均复合收益超过60%。 2010年5月16日,应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邀请,沈一慧出席论坛并担任主讲嘉宾。 他的演讲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并获得了温州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同,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等机构纷纷邀请他担任理事和投资顾问。 随之,两亿元规模的慧安5号基金在温州正式成立。 这是真正落户在温州的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 沈一慧已经开始获得了 “价值嗅觉”最敏锐也是最挑剔的温州投资客们的认可。 上述成绩,距离他开始发行“阳光私募”基金仅有一年时间。 但早在此之前,沈一慧的名字在湖州就已声名远播——被誉为湖州证券界的“金字招牌”和“神奇人物”。 这个“神奇”的背后是一个魔咒般的预测。 2005年,他在股市一片萧条的背景下预言牛市即将来临,号召大家“砸锅卖铁”入市;2007年,在全民炒股的狂热状态下,他宣言“地狱之门”已经打开,并于2007年11月全身而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风云变幻的股海世界里,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神机妙算”的魔力,让他能够持续稳居收益排行榜的前列?沈一慧说:“为了这一天,我用了整整十二年。 ”八年的潜心研究,四年的实践操练,2010年,沈一慧蓄势告捷,闪耀亮剑。 蛰伏八年以“史”为鉴(小标)如果没有十二年前那次关于“人生走向”的思考,沈一慧的人生历史或许要重新改写。 1998年,沈一慧成为织里供销社副主任并兼任湖州国际商厦总经理,在当时超市连锁经营的激烈竞争中,沈一慧就给老大房超市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这个战略后来证明是老大房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的关键。 多年后,有人发现,这个战略其实也是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市场战略。 (???拿掉) 那一年,他27岁。 高瞻远瞩,年轻有为,可谓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那也是沈一慧人生转折的关键一年。 当时,市场经济在中国才运行了六年。 也是在那一年,距离中国股市正式营业也只有短短的八年。 八年间,中国股市已经过了两轮的大涨大跌。 1997年2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牛市”在管理层连发13道金牌打压下也随之结束。 接下来的1998年被誉为“资产重组”年,大规模的国企转轨拉开帷幕。 在这次转轨期间,衰落的国有企业中,中小企业可以MBO或拍卖给个人,但是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不能卖,也卖不出去,只有去股市融资。 对于奖优罚劣的股市来说,这是一场资源的错配。 但是,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层面来看,一个资本市场的大舞台已经开始隆重升起。 爱啃书本的沈一慧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中悟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未来必定有超出人们想象的发展空间。 “如果能够及早进入这个领域,那么自己手中管理的就何止是一个供销社,几个大厦?”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思考,沈一慧在旁人的不解中毅然辞去了头顶已有串串光环的总经理职务。 接下来,是长达八年的“人生修炼”。 沈一慧说,没有那“八年苦读”,就不可能有他今天的业绩。 辞职后,没有丝毫经济学背景的沈一慧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杭州最大的图书市场——新华书店买书。 为此,他花了八年的时间浸泡在宏观经济、货币升值、国际资本流动等一切凡是他能找到和接触到的经济学书籍中。 期间,他研究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索罗斯的股票投资技巧,并学习了中国第一代股市成功人士的经验。 除了自学,他还经常参加经济学家和证券专家们举办的各种证券投资研修班。 情况往往是,进班时黑压压一片的学生,而课程结束时常常只剩下沈一慧等少数几个人。 枯燥的经济学术语和理论课程,使得大多数人在入门时就望而生畏,更别说一坚持就是数年。 通过不断的学习,沈一慧逐渐领悟到股市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心理。 为了更进一步把握在投资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和投资技术,沈一慧花了五年时间集中学习中科院心理学博士杨新宇的博弈思想和中科院教授陈浩的股市理论及技术分析。 回想起那段时间,沈一慧至今仍刻骨铭心。 他说,为了理解其中的一些原理或弄清楚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 “有一次,我几乎连续四天四夜都没合眼。 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 一琢磨,一夜就过去了。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对于这种常人难以做到的痴迷和执着,现如今的沈一慧说:“那是我对资本市场的激情和判断在支撑着,否则人真的会垮。 ”那一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直到今天,沈一慧仍然坚持着。 在沈一慧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由他亲手绘制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的价指数走势图,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极目望去,触手可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些前期的学习和研究也为沈一慧后来的投资实战提供了雄厚的知识铺垫和实践依据。 此间,沈一慧对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资本发展之路进行了分析对比。 在日本,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以及石油危机导致的成本压力,“两头在外”、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日本产业结构被迫走上调整升级之路。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转型之后,日本经济产业活力的恢复使得日本重新步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不仅使日本实现了80年代的经济繁荣,更使其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伴随着日本实体经济的第二次飞速发展,高利润率的新型产业板块的收益表现始终超越同期的大盘,股票市场的大牛市持续了日本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 以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路径为参考,沈一慧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中国家,其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定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有了这样一个发现,沈一慧越发坚信,自己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判断没有错。 “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极其相似。 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发现,在当前背景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即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一方面将通过合理配置金融要素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另一方面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中国目前正处在10年大牛市的前期,未来的资本市场将更加广阔。 ”今年5月,沈一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回想当初,那一步路,我走得很对。 ”沈一慧说。 证券新星峥嵘初绽(小标)沈一慧说,那八年自己是在花时间买经验。 在这个高风险的行业,首先要学会的是生存的本事。 中国股市发展之初,沈一慧一直站在岸边,对股海作观望状。 “不是对股市没有把握,而是还没有到该进入市场的时间。 ”沈一慧解释说。 2002年开始,尚在蛰伏学习期的沈一慧应邀成为湖州地区银河证券的投资顾问。 在受邀为湖州股民们授课时,他不止一次地对大家说:“市场目前还只是熊市的反弹,应该回避风险,不要操作股票。 ”此番言论,不仅令多数股民感到失望,就连证券公司的老总也不能接受。 一个证券公司老总埋怨他:“没有人做股票,这不是让我们证券公司散伙吗?”2005年初,股市仍处在一片凄风冷雨中。 虽然一方面管理层不断推出振兴股市的利好措施,但另一方面股市却一步一个台阶持续下滑,创下八年新低。 200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从1200多点一度跌破1000点,6个月内1700多亿元市值蒸发。 对于这一年的股市行情,国内众多基金公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公司的负责人们仍是看多的看多,看空的看空,一时间众说纷纭,股民们仍然莫衷一是。 然而2005年5月,在股市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沈一慧却以美国股市曾经的成长历史来对照中国当前的股市情况,在德清银河证券的一次讲学中语出惊人地向股民预测: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一波历史性的10年大牛市即将展开。 当时,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也通过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节目表示:“如果有100万,我建议投资中国股市。 ”2006年5月,经过系统分析,沈一慧再次大胆预测:本轮牛市上证指数至少要上4800点。 同年8月,沈一慧进军股市——没有担忧,没有后怕,有的全是信心。 时间到达2007年。 中国已形成全民皆股民的局面。 有戏言称,连菜市场卖菜的大娘们都在讨论股票了。 全国股民每天都像过节一样欢呼雀跃。 2007年5月16日,沈一慧在工商银行南浔支行组织的VIP客户交流会上明确指出——“地狱之门”已打开了一条缝,两星期内上证指数可能会有1000点的调整,在操作上对于前期涨幅已高的股票要逢高减仓、出局。 这与一年前他宣言要大家“砸锅卖铁”进军股市的态度一样坚决。 行情这么好,数字在成倍地往上涨,多在股市留一天,钱不是就多一点吗?谁会眼睁睁地看着满地的钱不要?沈一慧却果断地“逃顶”,并在6月5日大盘3404点低位时开始满仓杀进大盘蓝筹,不仅躲过了千点调整的行情,还顺利完成了二八切换。 随后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刷新着各项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上证指数一度上涨到6124点历史最高位。 股市,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07年12月,沈一慧为《湖商》撰文——《学会放弃是投资的第一要务》:劝告股民不要留恋股市。 而接下来的暴跌,使得全国上下一片狼籍,血本无归。 在这一轮股市轮回中,沈一慧不但成功躲过熊市,还赚得盆满钵满。 在这一进一退中的优秀表现,也让湖州乃至整个浙江范围内的证券界开始对沈一慧刮目相看。 在湖州股民眼中,沈一慧成了一个“神奇人物”;在湖州证券界,沈一慧成了一个“金字招牌”。 (?拿掉)自此,一颗证券新星在湖州冉冉升起,他的闪闪峥嵘正在绽放。 银河证券的一位老总说:“我曾对沈一慧进行了几年观察。 我们不得不接受他的许多观点。 沈一慧对证券市场的分析之精辟,眼光之独特的确超过许多专业机构。 ”沈一慧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2008年底,沈一慧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公司成立之后,沈一慧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并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对于这一举动,沈一慧说:“与浙大合作,对于我和浙大是双赢的。 我自身缺乏系统的资本市场理论体系知识,可以通过浙大的平台得到学习;而对于浙大来说,我这个实战型的专业投资人士于他们更有实践意义。 因此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合作,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009年5月至8月,沈一慧相继在南浔、湖州和杭州发行了中融—慧安1号、2号、3号“阳光私募”基金。 沈一慧对于选择在家乡南浔开始“阳光私募”的破冰之旅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发行得好,说明大家信任我,认可我;如果没人认购,我可能在此遭遇重创。 ”沈一慧说,自己不是在赌博,而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第一,从1998年开始,我对股市有八年的研究经验,从能力上说,我对自己有信心;第二,在2006年至2008年的股市大动荡中,我的成功预测在湖州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从投资者信任度上来说,我也有信心。 ”事实证明,沈一慧的判断是正确的:慧安前三期产品中融—慧安1号、2号、3号均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认购一空。 2010年1月,三期产品的收益率包揽全国阳光私募的前三位;2010年3月底,慧安3号以25.36%的季度收益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010年4月,三期产品已经连续五个月进入全国阳光私募基金排名的前五位,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三期产品近6个月的收益均接近50%。 (?拿掉) 2010年5月,近两亿规模的中融—慧安5号“阳光私募”基金在温州正式成立。 温州,这块中国资本价值的“试金石”,一直都以挑剔的投资眼光著称。 作为第一只真正落户于温州的“阳光私募”基金的发行人,并能够赢得此方“财神”的信任,沈一慧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此外,据沈一慧透露,中融—慧安6号也将于今年三季度在绍兴发行。 目前,他所管理的资产近四年的收益率已累计增长5.59倍,年均复合收益率也接近60%。 沈一慧告诉记者:“到2010年年底,公司旗下的资金规模将达到10个亿。 届时,杭州慧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将成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也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同时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合作的‘阳光私募’基金公司。 ”“四维”理论制胜利器(小标)沈一慧今年39岁。 在步入不惑之年前,时间和传奇般的投资生涯已经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偶像级的人物。 在飘忽不定的股票市场中能保持常胜,不能说没有秘诀。 但他从不对这秘诀保密,相反,乐于和所有人分享。 他的投资秘诀就是“四维理论”。 这是沈一慧对股市12年潜心研究的智慧结晶。 所谓“四维”,包括:宏观分析,产业分析,技术分析和心理博弈。 关于股市,沈一慧认为不要天天盯着股市看,否则你的心会随着股市的跌宕起伏而摇摆不定,最终在追涨杀跌中一事无成。 这个说法也是博弈论的核心理论。 博弈论认为,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棋手们都在精明慎重的相互揣摩、相互牵制。 股市博弈论研究专家、中科院心理学博士杨新宇经过研究发现,股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意识问题。 比如,从道理上讲,股价取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即基本面;但是,经过大量的统计之后发现,股价的波动其实和基本面是无关的。 比如上海石化,它的股价波动空间是从2元到8元,上下相差了4倍。 但从该股的基本面上来说,它的内在价值是很稳定的。 什么原因使市场对它的价值定位有如此大的差异?那就是股票市场中对局各方的心理波动。 沈一慧认为,正是这种“心理波动”在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股市中人的行为。 “资本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人性中逐利的本性会肆无忌惮。 这种本性使得资本市场本身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更多的是人性在贪婪、恐惧间不停摇摆的心理博弈。 ”在研究了杨新宇博士心理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沈一慧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一个更加具体和更加具有指向性的结论。 “这种博弈心理反应在股票市场上就是在底部区间不敢于做大,在过程中总是因为短期的震荡而恐惧、烦恼,缺乏在上升趋势中长期持有股票的坚定信念,而在高位时因为贪婪不能果断撤离。 在2006年至2008年的牛熊转变中,多数人的这种心理症状被暴露得一览无余。 ” (?拿掉)巴菲特曾有句名言: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上升,在疯狂中死亡。 但在绝望中,不能抛弃人性弱点的人感到的是恐惧。 这种恐惧使人胆小,丧失理性和判断能力。 “‘牛市’使人疯狂,没有思考能力。 所以,在上个牛市中,中石油1块钱没人要,却在48块钱时被拼命买进。 ”为什么连那么多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都会犯这个错误?因为人性的弱点——恐惧、花心和贪婪在市场中会得到尽情宣泄,因此心理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克服人性的弱点。 “看不清这样的心理本质,是不可能在股市成功的。 就连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牛顿也被股市挫败,就说明了股市与智商没有绝对关系。 ”心理博弈是决定在股票市场投资中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技术高超的投资者,需要理性、冷静、深思熟虑的场外思考,要得出正确率高的判断,更需要在出手时能够果断准确。 这个准确的定位,来源于沈一慧关于股市“四维理论”的另外三个方面:宏观分析、产业分析和技术分析。 股海沉浮他却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这是沈一慧的独门绝技。 这不仅是他潜心八年学习的成果,也是他在四年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沈一慧在跟踪分析了国际资本在近一个世纪内的流动规律和资本市场目前所处的历史背景后发现,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轨迹:首先,经济发展所遭遇的瓶颈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市场开始出现巨大的融资需求;然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民间融资渠道应时登上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在民间资本蓄势期,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银行作为传统的融资渠道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富裕的生活所产生的庞大的民间资本迫切需要在新一轮投资中继续发扬光大。 沈一慧发现,美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首次产业升级过程中,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引导社会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与行业,在为“游资”找到出路的同时,更为产业顺利升级换代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资本发展轨迹惊人的相似。 在中国,转型升级已经出现;而就在今年的5月份,中国政府颁布文件,“新36条”出台,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 沈一慧再次证明,在分析能力上,他没有打“诳语”。 宏观分析之后是产业政策分析。 如果说宏观分析是寻找一块肥沃的土地,那么产业分析就是思考在这块土地上应该播什么样的种子。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途径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到日本、亚洲四小龙,再到80-90年代的中国沿海地区,沈一慧认为未来的加工贸易重心将逐渐转向中国内陆和越南、印度等地。 随着东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减和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淡出,靠廉价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 从“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资本运作”和“高科技”必将成为中国后工业时代的强大主题。 中国正在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而与此相应,金融服务业和普通服务业也将大展身手。 湖州与上海接轨、上海郊区的区域优势将愈发显现。 “高规格、高质量的服务性企业在现在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未来将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沈一慧认为,产业分析就是寻找最具价值的产业。 所谓最具价值的产业是时代发展最需要的产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并非是靠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计算出来的。 鉴于此,沈一慧已经将他的投资转向科技股和消费股,并在中长期看好金融股。 他大胆预测,接下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会上升到点;五年之内,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出现三大机遇,即消费的迅速发展升级,由产业升级带来的高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和上海国际双中心地位的确立。 “目前,金融股的下跌主要是受房地产的影响,而房地产的变动就是因为近期房产政策变动所带来的人的恐惧心理。 小波动,不影响大趋势。 ”针对最近的股市动荡,沈一慧处变不惊,胸有成竹。 在最近接受《第一财经》和私募排排网的采访中,沈一慧再次大胆预测:中国股市10年大牛市的第二波上攻行情已然展开;消费升级产业和金融产业将贯穿整个牛市行情;局部热点还会不断爆发,如科技产业(第二波的主力军)、资源产业等。 和四年前他号召大家进军股市时有着一样的坚定和信心。 在这个“四维理论“中,技术分析在沈一慧看来恰恰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维。 “技术是一个物理命题,人人都能明白。 它能够确定的只是一个交易时机,目的就是寻找众多产业板块轮番上涨切换的转折点,并择机入场。 。 ”他简单地将技术分析如此归结。 “正确判断底部区间的到来,在历史顶部区间出现的时候能够果断撤离,学会放弃,避免成为‘牛市大餐’的最后买单者。 ”沈一慧认为这是判断一个投资者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素质。 “事实证明,很多精于技术的人最终却跑不出心魔的手掌,以致失败的结局。 ” (?拿掉)在熟悉了沈一慧的 (?拿掉)“四维理论”后,就很容易理解他如何能在2006年提出“十年大牛市”,为何能在股市一片疯涨的2007年果断退出并成功“逃顶”。 2006年8月至今,沈一慧在板块轮动的节奏上作出了6次重大判断:酒类消费品—银行—二线蓝筹股—大盘蓝筹—汽车—科技。 2009年6月,沈一慧在上海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提出“看好科技类、消费类板块投资机会”的观点。 虽然这些预测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考证,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他的判断仍然是正确的。 挺进100亿进军陆家嘴(小标)沈一慧的理想,是做中国的投资大师。 他给自己的这个理想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十年之内。 在这个十年时间表里,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资产规模达到100个亿,进入中国资本的核心区域——上海陆家嘴。 沈一慧为了理想已经开始扬帆远航。 2010年开始至2011年上半年,他计划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布局。 从温州和绍兴基金的相继发行来看,这个规划图的前奏已经打响。 2011年之后,他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与优秀的金融机构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做强做大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发行区域。 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从白手起家到创造巨额财富,沈一慧能够迈入行业内的“顶尖”行列,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但很多人往往会因为过去的业绩而被蒙蔽了双眼。 然而,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智者,沈一慧早就以他的远见卓识开始思考如何克服在做强做大的同时将要面临的各项挑战。 “首先,心态挑战,要平衡由于良好业绩可能产生的名利之心,控制急功近利的欲望。 ”沈一慧说,只要有远大的目标在,航向就不会偏,他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接下来,公司将考虑出资成立一个专业的经济研究机构。 这个机构将集聚高质量的科研实力并以高学术水准来探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之道,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第三,是行业竞争。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扩大,必将会带来血雨腥风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公司的实力、品牌和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将更加重要。 ”沈一慧说:“我是经过股海洗练,在十多年的奋斗中一步步从普通股民成长为如今的‘阳光私募’基金人。 我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目前,慧安系列前四期产品的快速认购也证明了我个人的品牌价值已经显现。 ”“让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是信托的责任,也是我的不懈追求。 ”目前,慧安运作成熟的前三期产品的资产已扩张了2.5倍。 2009年7月至今,在整个大盘普跌近30%的情况下,慧安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一直保持正收益,最高时达到近50%的收益。 衡量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仅要看其产生的财富利润率,更要看其所彰显的社会责任感。 而作为一个优秀的“阳光私募”基金人,在这个利用钱赚钱的行业,如何用“钱”回报社会,更令人关注。 像他的偶像巴菲特一样,沈一慧已计划将来把公司80%的股份用做公益事业。 “投资是为了获取财富,但我更希望把赚取的财富返回到有意义的领域。 ”沈一慧说。 从全省布局到全国战略,从实力扩张到品牌打造,沈一慧所做的一切大手笔,都是为最重头的大戏做准备——进军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上海陆家嘴。 因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市场的元气大伤,欧债危机使得欧洲资本市场也开始不断恶化。 欧美的资本市场优势地位正在悄然发生转移。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仍持续良好运行。 早在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经济金融双中心。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该《规划》将长三角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并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定位为以上海为“核心”,构建六条各具特色的城市与产业发展带。 在中国社会稳定、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区利率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正与日俱增。 据资料显示,目前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热钱估计在5000亿至8000亿美元。 热钱蜂拥中国的现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世界资本角逐的大幕已经拉开,能够融入以上海陆家嘴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国家代表队”,就是拥有了与国际资本正面竞技的资格与实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引导,还是全球经济的宏观大趋势,都注定上海就是未来世界资本的主要集散地,而陆家嘴就是这个集散地的“心脏”。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和定位,沈一慧像十二年前一样清晰明了。 “如果有一天我说自己已经在上海陆家嘴办公,那就是告诉你,我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00个亿。 ”沈一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记者说道。 沈一慧正在朝这个资本市场的“心脏”部位挺进。 无论是100亿,还是陆家嘴,这都只是沈一慧的短期目标。 越过这个目标,他会将视线投向更长远的未来。 记者手记

标签: 股票屡创新高 股市牛市持续发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