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股票300的成长轨迹:从成立到成为市场标杆

admin 2 0

成立之初:奠定稳健基础

股票 300 于 1991 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制药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以生产和销售抗生素为主,并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研发体系。

快速发展:抓住市场机遇

2000 年后,我国医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股票 300 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线。同时,公司积极并购整合,收购了多家制药企业,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转折点:转型生物药

2010 年左右,医药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股票 300敏锐地意识到生物药的巨大发展潜力,果断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物药业务。公司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强大的生物药研发团队,并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公司积极建设生产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生物药生产体系。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在生物药领域,股票 300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公司每年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并建立了多层次的研发体系,覆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公司先后研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产品,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市场认可:成为行业标杆

凭借持续的创新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股票 300 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公司股价稳步攀升,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股票 300 也成为医药行业中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是公

牛根生的主要成就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 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 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 ”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 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 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 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蒙牛完成融资后,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后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运作收购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业,收购后蒙牛会继续使用这些品牌,然后再慢慢统一到蒙牛的品牌上来。 牛根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 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 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壮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对手抛在后面。 牛根生的目标不单是要做到全国前列。 他对能够参加APEC会议感慨万千:“一个卖牛奶、卖雪糕的可以参加这个国际盛会,不容易啊!”他说蒙牛是代表中国120万名奶农,走向国际市场。 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于他的速度,短短几年跨越千倍的成长;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于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环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于他的嗅觉,无论商业的、还是政治的机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 2002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亿,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帝国,缔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 在探究蒙牛乳业飞速成长的原因时,有个身影一直牢牢占据着我们的视线,他就是蒙牛掌门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 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 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 败走伊利,万念俱灰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团的副总裁,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 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主管的事业部。 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也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 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 最极端的时候,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牛根生找到总裁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眼神读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势岌岌可危。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 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牛根生收回了辞呈。 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 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 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他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 ”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牛根生说了:“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他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后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情都心如刀绞,他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揭竿而起,暗渡陈仓牛根生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 在北京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 40多岁的“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望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显稚气的“同学”,内心非常难受。 “我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牛根生在心里如此告诫自己。 在北大进修的过程,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 牛根生从北大出来,正好自己原来的那帮部下被伊利免职。 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闯出一条新路。 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 蒙牛一成立,许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 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 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传奇由此拉开序幕。 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人才”。 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 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 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 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较近的地方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奇招迭出,血路拼杀伊利统治了市场,蒙牛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要想扩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赖于常规的营销手段,难以实现重大突围,只能以奇招制胜。 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 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挤进不去。 但是,牛根生的过人之处就表现在此,蒙牛通过把标杆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而300块广告牌同时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场巨浪。 “蒙牛”成了内蒙古老百姓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 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 牛根生当然明白这是伊利人干的,聪明人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牛根生利用广告牌被砸事件让社会关注蒙牛的热情再度掀高,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 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 于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表面上似乎为伊利免费做了广告,实际上为自己做广告,默默无闻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业的“势”,出了自己的“名”。 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蒙牛乳业凭借着牛根生的过人智慧,实现了高速地发展,从原先的“借势”蜕变成了“强势”。 乳业奇才,铸就辉煌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 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长,短时间内成为强势品牌的目标。 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顺利返回,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几小时之后,伴随着“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一时之间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各个显要位置!2004年第一届“超女”比赛时,对于蒙牛决定作冠名赞助商的选择,广告业和乳业的大腕们嗤之为“离经叛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牛奶品牌总是与贤惠的主妇、健康的孩子、温馨的家庭等等传统元素联系在一起。 2005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历过无数挫败与成功后,牛根生已经是宠辱不惊,淡定自若。 从有到无的财富涣散,这需要强大的事业心与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作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岁时,从董事长的职位退下来,而那时的蒙牛搭乘奥运会的列车,定能完美地把“中国牛”演绎出“世界牛”的风采!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年度:2003年度获奖者名单如下:网易创始人及首席架构执行官丁磊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运祥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年度人物大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年度新锐奖: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年度社会公益奖: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农民熊德明2003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3-2007年,连续5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 2005年,获“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荣誉称号。 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十大慈善家”榜单,并在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典上荣获最高奖“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 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 2009年,入选“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 2010年获中国慈善排行榜首次设立的惟一的“慈善终身成就奖”。 企业崛起后,牛根生逐步由企业家转型为慈善家。 2004年,创立“老牛基金会”。 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2006年2月,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主要精力转移至慈善事业;2009年8月,辞去蒙牛集团董事长职务,成为专职慈善家。 《凤凰周刊》将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牛根生并称为“全球四大捐赠巨头”。 老牛基金会以“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创立以来已发展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项目50多个,呈现出七个特点:一是致力于做“母式基金会”,为各类基金会当好“助产士”或“助跑者”。 如发起设立“中国李连杰壹基金基金会”,创立“老牛师大英才培养基金”,为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捐赠“创始基金”,资助东北财经大学建立“教育基金会”,支援姚(姚明)基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内蒙古慈善总会、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共同开发公益慈善项目。 二是致力于发展“基因式慈善模式”,通过改造“文化基因”来改造整个社会。 如支持北京大学成立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进行立法研究,与壹基金等联合创立“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为公益慈善提供“策源地”等。 三是致力于环保事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携手“给地球添衣”: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规定限额内,老牛基金会在绿化上每出资1元,总部位于美国的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配套资金1元,首期两家合计拿出6000万元,用于中国西部的生态恢复。 四是致力于教育事业,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幸福的童年。 如在全国捐建20多所小学,捐建6所图书馆,支持高校学位点建设,资助“山花工程助学行动”,资助公益小天使爱心教育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经费,资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一个完整学年的办学经费等。 五是致力于医疗事业,给疾患人群雪中送炭。 如在偏远的草原牧区建立2所流动医院,资助120医疗急救事业,资助聋儿进行人造耳蜗手术等。 六是致力于三农事业。 如援建广西旱灾地区100个家庭100口水窖,援建贵州旱灾地区两个村镇水窖引水工程……七是致力于赈灾及扶助弱势群体,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援助南方雪灾,在四川地震灾区建立收养“三孤人群”的“根生博家之家”。 牛根生是“基因式慈善模式”的首倡者。 他认为,国内外的慈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输血式”,一种是“造血式”;“输血式”是“授人以鱼”,“造血式”是“授人以渔”。 所以,他于2007年首次提出并开始倡导第三种慈善模式,即“基因式”——它是着眼于改造“社会基因”(尤其是“文化基因”)的一种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纳入慈善事业的支持范围,因为一部好的法律、一项好的制度、一个文化范式所改变的往往是整个国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取代计划经济制度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会”。 2010年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在创业公司上班,你可以得到什么?

对于很多想要创业的人来说,如果你在创业的前期没有资本、没有市场、也没有创业的经验,那去创业型公司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去创业公司工作,你会亲眼目睹创业公司的每个部门的每个岗位的人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在工作过程当中是如何做工作衔接的,一个产品从0到1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最终又如何被推向市场的。 或许去创业公司工作,你只是创业公司里面的一个部门里面一个小小的职员,但这并不妨碍你通过平时的工作来观察其他人是如何工作的。 平时在有机会的时候,你可以去和公司各个部门的人进行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你也会知道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他们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很多时候,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把你自己定义成一个公司里面的小的职员,那你只要每天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定位是以后要自己出去创业,那就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潜在的老板,你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来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创业的过程,同时平时你就要去考虑,假如有一天你自己出去创业,当你去管理别人的时候,你要如何去做?

二、去创业公司之前所做的准备我们知道,虽然去创业公司工作和学习对一个以后想出来自己创业的人很有帮助,也很有借鉴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没有门槛,你想进入这样的公司,你自己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支撑的。 所以在选择去创业公司工作之前,我就已经在职场上工作了很多年,同时我也有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验,同时自己也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再选择去创业型公司就会显得相对比较容易了。 同时,如果你之前有在大公司里面工作过的经验,那你再去一些创业型公司工作也比较容易,很多创业公司都比较欢迎从一些大公司里面出来的人。 在创业公司里面工作和在大公司里工作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因为在大公司里的工作你可以做得很专业,所以当一个从大公司里面出来的人去创业公司工作时,他就会给创业公司带去相关的经验和技能,而这些东西对创业公司来说又是急需的。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去创业公司工作,那你也要认识清楚这个创业公司到底在以后能给你带给什么?如果你以后想自己创业去做类似的产品,那你就可以去找一些与你创业相关的创业公司去工作,这样你以后的经验积累就是最直接的,同时这些积累对你来说也是最有效的。 三、在创业公司里面,你能学到什么?当你进入一家创业公司以后,如果你以后的目标是自己创业,那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你就一定要以老板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公司里面最主要的部门就是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市场、运营部门。 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么一家部门比较齐全且业绩还算不错的创业公司,那你就可以好好的去感受完整的创业过程了。 你可以先从你从事的岗位开始着手了解一个部门的事情,然后在开始逐渐的扩大你要了解的面。 比如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我做的是产品经理,那我就先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开始着手,我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再去了解别的部门的信息。 因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我们平时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和别的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产品经理需要关注需求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测试、产品上线、产品迭代的整个过程,所以,产品经理就可以把公司的整个部门都串联起来,而且在和各个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听到他们所反馈的问题和他们所焦虑的问题,同时通过和他们沟通和合作,我们也可以一起把一些问题及时的解决掉。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的工作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你和别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升。 你通过跟1到2个项目,你自然会清楚的知道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他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当中,哪个过程是最关键的。 同时,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你也会清楚的知道一个产品如何从市场部那边接过来,再从公司内部进行相关的设计、加工、测试、上线,最终交付给客户运营。 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以后,后面当你自己再来管理这个项目或者说你自己再带人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心里才会有数。

汽车大观|东风Honda 20年:在蓄力中厚积薄发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2023年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时间点。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百万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跨过2000万辆……

同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中,汽车领域的几大合资企业,也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新征程。

从21世纪之初到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20余年的恢弘乐章里,有一个企业不能被忽略,它就是东风Honda。

20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量仅有325万辆。 彼时,没有人能想到20年后的中国汽车产业会有怎样的变化、市场又会是怎样的规模。

然而,就是在种种不确定性中,怀揣着造车梦的东风Honda,从0开始一路披荆斩棘,用20年的时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并赢得了超750万用户的信赖。

回顾东风Honda的在华之旅,从最开始的一款CR-V,到现在涵盖轿车、SUV和MPV全品类十余款车型的产品矩阵,以及三个生产工厂、每年共计76.8万辆的设计产能……20年间,稳扎稳打的东风Honda,已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一个“巨人”。

汽车,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行业,西方国家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国不过数十年。 而在此期间,东风Honda是中国车市由弱变强,从稚嫩到成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换言之,东风Honda 20年的成长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成熟、崛起的简史和缩影。

在“魔幻”中开局

2003年,东风Honda走出“珠三角”,以生产整车的全新身份安家武汉车城东路283号。

彼时,工厂门口杂草丛生、兔子肆无忌惮的穿梭……或许,当时不会有人预料到,东风Honda能在这般场景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回顾东风Honda的发展历程,它确实不像其他合资品牌一样一帆风顺。

东风Honda虽然成立于2003年,但它的造车故事却可以追溯到1994年,甚至更早。

1994年,东风公司与本田汽车洽谈了合资生产汽车方面的事宜。 但因种种原因,只得从零部件入手,在惠州成立了东风Honda零部件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997年,广州标致重组,东风公司再次出手,但又是只拿到了发动机项目。 1998年7月1日,东风公司与本田共同投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生产、销售轿车用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其零部件。

直到2003年7月,东风Honda正式成立,其还是一个没有轿车生产资质、没有销售网络、没上轿车目录和没有整车生产经验的“四无车企”。

再加上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这家合资车企20年精彩故事的开端,可谓是颇具阻力和魔幻的戏剧性色彩。

再多的困难,没有难倒东风Honda。 秉承“小规模起步、滚动式发展”的思想和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更少的投资”的理念,东风Honda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对武汉万通汽车的技术改造,建设了一条年产3万辆的生产线,并在旗下首款车型CR-V下线的前夜,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和目录。

2004年4月24日,CR-V顺利下线。 作为城市SUV的先驱者,CR-V以特殊定位,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为东风Honda在中国市场的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CR-V以黑马姿态领跑SUV市场的同时,东风Honda在上海开设了首家特约销售服务店,并发布了12万辆产能扩大计划。

此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东风本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引入了备受欢迎的思域CIVIC。

2006年,第八代思域在国内上市,其时尚、动感的外观和卓越的性能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2007年思域销量跃居紧凑型车市第二,而思域的热销也为东风Honda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至2013年,也就是东风Honda成立的第10个年头,其累积销量突破150万辆。 这一里程碑,既是东风Honda成为中国市场主流汽车品牌的标志,也意味着其已经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时间来到2023年,东风Honda已经拥有了3座工厂,其第四座整车工厂——位于武汉经开区神龙大道55号的东风Honda新能源工厂,也将在2024年投产。 根据规划,该工厂建成之后,东风Honda将拥有近百万辆的年产能。

从踏上艰苦的创业之路,到相继完成3万辆、24万辆和近百万辆的产能建设,再到销量实现翻倍增长,20年间,东风Honda像一个开拓者,一路披荆斩棘,讲述了一个“逆风翻盘”的故事。

跑出“东本速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几乎压垮了北美三大汽车巨头,并且受此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增速也回落至10%以内。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震荡,并未持续很久。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迎来腾飞,中国汽车市场从稚嫩,跃居到了全球体量第一。

在此背景下,东风Honda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2009-2012年间,东风Honda快速扩充产品线,先后推出了包括思铂睿(SPIRIOR)、艾力绅、INSIGHT混动等在内的多款车型。

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东风Honda的销量也开始快速增长。 2011年,东风Honda跨过100万辆门槛;2013年,在成立10周年之际,其累积销量突破150万辆大关;2014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2017年,累计产销突破300万辆。

即便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步入寒冬,连续三年负增长的2018、2019、2020年,东风Honda表现依旧强势。 3年间,其年销量从72万辆、80万辆增至85万辆,令行业为之瞩目。 而在最艰难的2022年,东风Honda依旧交出了超过65万辆的成绩单,稳住了大盘,呈现出稳健、全面发展的态势。

从成立之初的“四无”局面,到5年跨过30万辆,8年迈向百万辆大关,再到目前累积用户超750万,东风Honda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20年收获超过750万用户,东风Honda靠的仅是机遇和运气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笔者看来,东风Honda不断发力的背后,离不开其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自品牌成立以来,东风Honda始终坚持“精品战略”,通过领先于竞品的产品力,带给国内消费者更多元化的“梦想车生活”。

先以CR-V为例。 自2004年入华以来,凭借空间大、乘坐舒适、兼顾高通过性、燃油经济性、驾驶灵动等优点,CR-V不管是在销量,还是保值率方面,都常年位居榜首,2022年其销量超过22万辆,是年度合资紧凑型SUV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

而东风Honda的另一款支柱车型思域,入华17年来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并收获了TCR China总冠军等诸多荣誉。 与此同时,在J.D Power发布的保值率排名中,思域也连续多年获评“紧凑型车级保值率第一”。

此外,XR-V、艾力绅、INSPIRE等车型也都是各细分市场的标杆。 如2014年11月上市的XR-V,为东风Honda注入了更加年轻的血液,一经上市就与CR-V共同加入了“月销万辆俱乐部”。 2022年,该车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

其次,对品牌的精准定位,也是东风Honda不断跑出“加速度”的原因之一。 拥抱用户、感知用户价值需求,一直以来都是东风Honda的核心理念。 因为东风Honda知道,一个有温度的品牌才会有力量。

为此,它选择了用产品搭建一座桥通往车主内心深处,用汽车延展生活,引起深度共鸣。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全新UR-V上市时,一场充满温情的“你好,生活”畅想会;以热爱之名,思域与超200万用户同行的“C位客”狂飙之旅……

从“信念、突破、远界”的品牌建设迈步出发,启动“Stay ahead”志在先端品牌行动,打造“全新的、有趣的、超酷的”品牌形象,到如今为适应汽车市场的潮流而提出“更科技、更时尚、更自如”的全新品牌主张,东风Honda品牌进化之路的核心,始终围绕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而展开。

而这一点,让东风Honda成为高知名度、高辨识度品牌的同时,也不断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里程碑。

蓄“电”再进阶

1997年,本田在东京车展上首发了IMA混动技术;2010年洛杉矶车展,SPORT HYBRID Intelligent Multi Mode Drive Plug-in插电混动技术的亮相,让本田一举成为了当时的焦点。

2007年11月,东风Honda以进口销售形式,将思域新混合动力车(CIVIC Hybrid)引入了中国市场。

10年之后,即2017年,i-MMD混合动力技术,开始在东风Honda车型上应用。 这既是超越丰田THS的一代技术,也是如今众多中国品牌混动/插混技术的启蒙者。

自此,东风Honda搭载该技术的车在获得高动力、电动车般驾驶体验的同时,城市SUV的日常使用油耗也第一次进入了5L/100公里之内。

而上述的种种动作,仅是东风Honda电动化布局的开端。 2019年,东风Honda FUN电大会开场,XN-V出道,品牌进入电动化元年。 2021年,东风Honda成为中国车市里,率先能给予消费者燃油、插混、油混、纯电全维度动力形式的品牌。

时间来到2022年,东风Honda将品牌混动技术正式命名为强电智混,东风Honda开始将电气化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今年3月,东风Honda正式发布“强电智混”技术品牌,推动现有产品向电动化快速迭新。

强电智混,是本田i-MMD高效率双电机混合动力技术的新名称,不仅匹配大扭矩的永磁同步电机,再加上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相比燃油车型,0-100km/h加速更快,节油超过40%。

6月16日深圳车展,全新一代CR-V e:HEV搭载e:HEV强电智混技术进阶而来,而伴随e:HEV版本的到来,全新一代CR-V完成对东风Honda强电智混技术的全面搭载,成为唯一一款涵盖燃油、混动、插电混动三种动力系统的城市SUV。 可以预见,在强电智混系统的加持下,CR-V家族的王牌地位将再度得到强化。

此外,最新的HONDA CONNECT 4.0和HONDA SENING 360系统的推出,也让东风Honda旗下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车机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而在纯电动车领域,除了首款纯电动车X-NV、第二款纯电动车M-NV,东风Honda在未来还将拥有e:NS品牌和全新自主品牌两大纯电系列。

由本田主导的e:NS系列中,e:NS2将于2024年春天面世,2024年下半年推出e:NS品牌第三款车型,“e:N SUV序”也将投放市场。

<p class=ql-ali

标签: 从成立到成为市场标杆 解读股票300的成长轨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