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私募投资指南:私人股本的优势、限制和成功策略

admin 1 0

导言

股票私募投资是指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与公开交易股票相比,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风险。本文将探讨股票私募投资的优点、限制,以及实现成功的策略。

股票私募投资的优势

  • 高增长潜力:私募公司通常处于增长阶段,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这可能导致资本增值。
  • 较低的波动性:与公开交易股票相比,私募股权投资通常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期限长:私募股权基金通常有 5-10 年的投资期限,这可能会限制资金的可用性。
  • 高风险:私募股权投资涉及高风险,因为非上市公司可能面临财务困难或破产。

实现股票私募投资成功的策略

  • 尽职调查:在投资于任何私募股权基金之前,进行彻底的尽职调查至关重要,包括对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和目标公司的评估。
  • 多样化投资:投资者应通过投资于多个私募股权基金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与单一基金或投资相关的不利风险。
  • 长期投资:股票私募投资通常有较长的投资期限,投资者需要耐心并保持长期投资视野。
  • 与信誉良好的基金经理合作:选择具有良好业绩记录和良好声誉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很重要。
  • 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投资者应了解股票私募投资固有的风险和回报,并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

结论

股票私募投资提供了一套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限制。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并实施成功的策略,投资者可以最大化回报,同时管理风险。进行尽职调查、多样化投资、长期投资和与信誉良好的基金经理合作对于实现成功的股票私募投资至关重要。

主权基金的各国做法

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跨境资本既追求经济利益,还追求地缘政治利益与权力。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西方国家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后起大国也像他们当年一样,会利用其雄厚的SWFs力量作为“金融核武器”,解构现有的政治、经济、金融的权力版图,实现其政治意图和经济利益。 用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的话来说,SWFs坐拥如此庞大的一座金山,全球金融系统将任其左右。 因此,随着中国投资公司的成立,一场关于SWFs的约束与反约束、控制与反控制的暗战不可避免了。 2007年10月19日发布的G7公报,可以说是正式拉开了这场暗战的帷幕:该公报明确表达了对SWFs带来的风险的担忧,指出国际社会应尽快确定SWFs的制度结构、风险管理、透明度和问责制方面的最佳做法。 在如何对待SWFs问题上,美国两难的矛盾心理非常明显:既要想办法挽留SWFs投资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又害怕SWFs规模壮大后导致其美元霸权的衰落,使其弱势美元转嫁债务的政策破产。 由于当今美元霸权地位,在美国采取弱势美元政策时,人们不得不接受美元持续贬值带来债权缩水的恶果,但持续贬值对美元也有极为不利的一面——终将耗散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导致市场抛售美元。 而大规模增长的SWFs遵循了多元化投资策略,追求高风险资产的回报率,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必将逐步减少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转换到欧元等其他币种资产,从而加快美元转换欧元等其他币种的趋势,可能形成抛售美元的羊群效应,而终将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届时,美元霸权的终结时代就将来临了。 除了担心对美元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之外,美国政府对SWFs操作策略的隐蔽性和缺乏透明度也颇有微词,害怕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利用SWFs来控制其高科技、资源性和军工类企业。 比如,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克莱·楼瑞就表示,那些贸易顺差巨大的国家所管理的主权投资基金迅速壮大,但不知道SWFs的这些钱都去了哪里,难以完全排除其前所未有且鲁莽的风险管理举措带来较大影响的可能性,有必要增强透明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弗·考克斯甚至怀疑,SWFs会利用政府间谍机构搜集大量幕后信息来进行内幕交易。 许多美国的专家学者也跳将出来助战,纷纷指责SWFs其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胡安·特里普在《金融时报》上撰稿说,SWFs会造成市场的恐慌,可能削弱国际金融机构的政治影响力,甚至有扰乱全球市场的趋势。 尽管很想进行严厉管制,但考虑国际收支逆差需要他国的SWFs与外汇储备支撑,美国政府投鼠忌器,并没有出台严厉的抵制SWFs的政策。 因为,美国政府需要在SWFs的利用和限制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一方面是出于担心保护主义情绪急剧升温会导致SWFs真的用脚投票,另一方面也是维护自身监管能力和美国金融市场吸引力的信心需要。 2007年10月24日生效的《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2007年修正案》,强化了美国财政部对外国公司投资美国资产的审查和限制的权力。 美国财政部认为,该法案已经体现了这种微妙的平衡,既保护了美国的利益又没有增加更多的投资贸易壁垒。 基于这套法案的背景,美国财政部认为,推出一套SWFs自愿遵守的“最佳实践”规则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美国内部的“金融保护主义”仍在继续抬头,在2007年11月14日美国国会的SWFs听证会上,部分议员认为美国政府对SWFs的约束还是过于宽松,要求采取更为严厉的立法来抵制和约束SWFs。 欧洲的上空也弥漫着“金融保护主义”的幽灵。 长期以来,德国政府对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等投资载体控股德国企业就非常警觉。 目前,德国政府对待SWFs态度与其先前强烈要求监管对冲基金、增加其透明度的态度倒是一脉相承,成为了欧洲牵头抵挡SWFs的旗手。 德国认为,SWFs会受到“政治和其他利益动机的驱使”,因此不但在国内组织政府草拟立法、组织委员会,限制SWFs的投资,还努力鼓噪整个欧盟采取一种“共同方式”,审查SWFs对欧洲公司的“恶意收购”活动。 德国抵制SWFs的观点其实是深深地打上了“默克尔烙印”。 默克尔上台后,德国政府仿佛一下子想担任起全世界秩序领导者的职责,努力扮演人权卫士的政治大国形象。 相较科尔、施罗德等几位前任,默克尔对中国的个人成见较深,主导推动立法约束SWFs投资,也是受到了中国投资公司成立的刺激。 法国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响应了德国的呼吁,目前正在起草一份法律报告书,试图建立一套系统的核心产业保护法律框架,旨在保护法国一些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领域不受SWFs的影响。 面对中国的投资和经济增长给世界带来的超常的红利,理性的人们都会认为自筑樊篱隔绝中国的资本实在不合时宜。 因此,G7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面对默克尔煞费苦心的限制SWFs的牵头行动,英、意不为所动,坚持其传统的自由主义立场,明确表态期待SWFs的投资。 澳大利亚更是对来自中国的资金提供各种机会。 英国财政大臣阿里斯代尔·达林认为,作为政府针对具体投资意向的保护主义言论是错误的,因此,英国将抵制欧盟采纳统一政策应对SWFs。 伦敦金融城第679任市长约翰·使达德更是对SWFs抛出了“来我这里,不必透明”的橄榄枝。 2007年10月26日,中国投资公司成立尚不到一个月,使达德就迫不及待地专访中国,力邀中国投资公司落户伦敦。 使达德认为,强迫SWFs透明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伦敦金融城采用的是“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制度,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持续的对话”,足以提醒SWFs可能面临和形成的风险。 意大利政府宣布支持SWFs的自由市场准入,对潜在投资者没有国别限制。 其国际贸易部长爱玛·波尼诺在谈起一直亏损的意大利航空公司时就表示:“我不在意谁买下它,他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爱斯基摩人……只要他们能让该公司扭亏为盈就行。 ”近年来,澳大利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政界、商界对包括SWFs在内来自中国的投资都持欢迎态度。 霍华德总理在位11年来一直在为中国公司投资澳大利亚矿产资源铺平道路,澳大利亚工党领袖、现已于2007年12月3日刚刚就任总理的陆凯文也表示支持这一政策。 德国的“金融保护主义”倾向,显然给予了英、意、澳更多的机会,这可是德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既然亲自操刀恐有不便,那假借他人之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整个2007年,美国政要都纷纷在多种场合或明或暗地表示,IMF应尽快出面展开评估SWFs风险的工作程序,在全球范围内出台一项针对SWFs的运作和监管规则。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纳入IMF的国际监督框架下,SWFs无论到哪都有约束,不如就留在美国。 德国在欧盟的呼吁反响平平的时候也想到了由IMF推动此项艰难工作。 美、德的邀请其实正合IMF心意。 IMF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给危机国提供融资。 最近10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并将其转换为SWFs,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的重要性大幅降低,IMF因此还提出了最多要裁员15%的计划。 如果IMF不转换工作重心,加强对SWFs的监控,一旦其规模急剧增长而做大,将会使得IMF的地位边缘化。 当然,IMF也意识到对融资职能逐渐弱化意味着什么。 因此,加强国际监督职能是IMF改革的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当美、德等国呼吁IMF制定相关原则加强SWFs的监管时,IMF认为这是一个重塑国际监督职能的时机,自然应允。 更何况,IMF被赋有评估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职责,以关注、监控风险的角度对SWFs提出“最佳实践原则”实在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为了配合美、德两国,2007年以来,IMF关注焦点已经从对冲基金转移到SWFs了。 IMF认为,鉴于以往世界经济经历过类似主权倒债、投机资金狙击一国货币等惨痛教训,IMF必须高度关注SWFs的发展。 同时,IMF担心,SWFs可能会利用一国的主权信贷资质,滥用杠杆融资从事高风险投资项目,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从IMF新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最近IMF加快了介入SWFs的步伐。 新官上任三把火,特劳斯·卡恩2007年10月下旬上任伊始就有一把火烧到了SWFs,他强调了SWFs给基金组织成员国带来的挑战,并暗示这些基金有可能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新来源。 目前,IMF建议各国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留意SWFs,并有必要让这些基金的运作更透明;同时,IMF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资本研究小组,已经开始搜集相关信息,评估SWFs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不过IMF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表示“进度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 但不管怎样,这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起来。 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在美、德的授意下,IMF存在进一步采取强行行动的可能。 如像2007年6月那样不顾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保留意见、强行通过关于汇率监督的《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那么最终形成一个不采纳我们意见的关于SWFs的监督原则也未必不可能。 2007年下半年来,国际投行们的日子也都不大好过,一直在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泥潭中徘徊,贝尔斯登、高盛、美林、花旗的CEO们一个个挂冠离去。 虽然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最终化解为时尚早,但大鳄们洗刷满身泥泞的渴求却非常强烈。 它们发现这样的机会就要来临了,那就是SWFs将带来资产管理业务飙升的泡沫浴。 本来,SWFs就是国际投行们兜售的一个概念。 投桃报李,SWFs成立后一般都要聘请国际投行进行资产管理。 事实上,基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保护主义”存在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设立内部投资组合管理团队面临的高成本和种种困难,借助外部的资产管理人是SWFs争取主动权的一个现实选择。 作为SWFs进行全球配置的先行者——挪威央行的NBIM也喜欢用外部管理人来提高资产管理绩效,目前,其内部经理人也仅仅管理了总量为3549亿美元资产中不到40%的份额。 美林认为,未来SWFs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会达到1.5万亿至3万亿美元,在全球风险资产(股票和非主权债券)中占有的份额将会较现在增加一到两倍,到2011年,将占全球风险资产的16%左右,每年直接给国际投行们增加40亿至8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费。 一个还算酣畅的冲刷次级按揭泥泞的泡沫浴已经在等着它们了。 其实国际投行们钟情于SWFs还有一个埋在心里的小九九,那就是随着SWFs规模的持续扩大,将进一步深化市场规模和增加全球流动性,全球资产价格的飙升将会愈走愈强,这一方面将导致国际投行们的管理收入因资产管理规模大幅飙升而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国际投行们完全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全球价格飙升过程中,通过自营业务获利。 当然,国际投行们的小九九也并非坏事,至少在促进SWFs规模增长问题上不是绊脚石。 开弓没有回头箭,积极发展SWFs已是我国提高外汇储备管理绩效和冲销流动性过剩的有效举措,但对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引致全球轩然大波,有些始料未及。 面对西方“金融保护主义”的咄咄逼人,一味地回避消极,听任欧美设置投资壁垒,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如何妥善应对,考验着我国政府与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首先,充分认识清楚“金融保护主义”的政治性,尤其 政府投资工具。 要考虑西方政治更替可能会导致“金融保护主义”升级的可能性。 面对“金融保护主义”,切不可等闲视之,不要以为不投资美国就能轻易地占有主动性,掺和了政治因素后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在美国总统大选年,针对中国话题历来是一个激发选民情绪的有用手段,百试不爽。 2008年又是大选年,一旦总统候选人抛出SWFs的“金融核武器”论调,抵制SWFs可能会愈演愈烈。 如此以来,亚洲的SWFs就只有迅速分散资产,必将加快资金转移到美元币种以外的资产,届时将导致欧元承担更大的升值压力,并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从而触发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势力更大的“金融保护主义”浪潮,乃至引发全球的不满。 而这一切又是在中国主权财富资金刚刚成立后的背景下发生,甚至连他国的SWFs都可能埋怨我们树大招风。 其次,加强解释工作,释放诚意,强调商业性目标,适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谋求控股,以缓和“金融保护主义”抵触情绪。 挪威央行的NBIM的透明度之所以令西方国家满意,主要是3条:一是不谋求控股地位;二是主要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投资,不涉及私募股权投资;三是在投资组合变化后适时公布于众。 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实业公司并购国外资源性公司经常遭遇严重抵制,自然我国SWFs的投资行为也一样会遭遇抵抗。 因此,有关方面要加强解释工作,释放诚意,做好“金融保护主义”的安抚工作。 在经营目标上,中国投资公司向国际社会强调按照商业模式运作,以资本回报率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货币市场,不存在政治动机,不会增加全球经济金融的风险。 在经营策略上,可参考NBIM的管理之道,不谋求控股,聘请外部资产管理人,设立不同投资组合的子基金,如满足交易性和预防性动机的高流动性组合、满足盈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满足发展性动机的缓冲组合等不同的子基金,增强各子基金投资目标的透明化,缓解东道国“金融保护主义”的抵触情绪。 在投资品种上,实行渐进战略。 投资品种可以在金融产品的风险谱系上,按照风险从低到高的顺序逐渐扩展,包括:国债、政府债、机构债、货币市场产品、房地产金融产品、公司债、实业公司股票、金融公司股票、衍生产品等;条件适当的时候,才开展直接投资。 第三、制定以夷制夷的牵制战术。 G7国家并非铁板一块,德国欲牵头欧盟抵制SWFs,但英、意却对来自中国、俄罗斯的SWFs欣然接纳。 澳大利亚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非洲都欢迎SWFs的投资。 即使是美国和欧盟的立场也没有完全协调一致。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寻找各国的制度差异,利用各国急于吸引投资的心理,以夷制夷,各个击破。 国际投行也是一个可以借助的帮手。 主权财富基金的巨额资产规模令国际投行们垂涎三尺,我们可以聘请它们担任外部资产管理人,甚至还可以购买它们的股权,在分享它们的知识资本的同时,利用其对各国政府的游说与操控能力,牵制“金融保护主义”。 第四、要针锋相对地利用国际的舆论,加强宣传工作,批判松散管束对冲基金的同时却抵制SWFs的歧视标准。 与对冲基金相比,SWFs才是全球金融稳定的中坚力量。 从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与动荡来看,没有任何一次是SWFs投机引发的。 相反,1997~1998年对冲基金攻击固定汇率制而触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还被西方津津乐道。 其实,对冲基金自身投机失败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之一。 如美联储出面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一个明证;最近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也脱不了对冲基金的干系。 第五、要积极联合全球SWFs与抵制国协商谈判,建立类似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妥善解决纠纷。 二战以来,国际贸易体系通过详细的协定成功处理了各种热点政治纠纷。 事实上,完全可以将SWFs的活动视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在SWFs母国及其投资的东道国之间,就投资行为进行协商,签订双赢的金融贸易协定。 若SWFs违反协定,以后的投资就要被叫停;若东道国违反协定,母国可以得到相应补偿或对等地报复东道国。 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联合其他SWFs,与“金融保护主义”国家坐下来谈判,签署牵涉金融市场的贸易协定,并在IMF的参与下达成SWFs“最佳行为准则”的核心原则,以消除投资壁垒和监管空白。 最后,要注意监管流入我国的国外SWFs。 一是在市场准入的安全审查中坚持对等原则的同时,可参考国外的投资委员会制度,将国家安全以及保持竞争优势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首位。 二是在SWFs的投资领域与控股水平上,严格限制涉及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的投资,对SWFs的投资比重加以限制。 三是加强对国外SWFs在我国境内投资行为的跟踪监测分析。

私人股本公司概述

美国法律规定,个人投资者参与私人股本基金的资格门槛较高,资产净值需达到100万美元(不包括个人首套住宅的净值),个人年收入需超过20万美元,家庭年收入在过去的两年中需超过30万美元,并且未来收入也需维持在此水平以上。 个人投入至少需10万美元。 私人股本公司利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获利,进入证券市场,其目标不是追求股票价格波动,而是通过收购企业来实现盈利。 私人股本公司主要业务是买卖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业),通过重组、拆分或IPO等方式,最终将企业出售以获取高额差价。 私人股本公司通常使用自有资金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通过借贷筹集。 收购后,他们通常运营企业4至5年。

根据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的统计,过去三年中,美国投资蓝筹股的平均收益率仅为11%,对冲基金的回报率为7%,而私人股本公司的回报率在2005年高达22.6%。 2006年11月20日,全美私人股本基金融资1780亿美元,参与了价值3560亿美元的1000多起并购案例,而2005年的总值仅为1380亿美元。 美国各州养老基金拥有大量的现金资源,并需要获得高额回报以满足未来的退休计划需求,因此,这些基金成为了私人股本公司的主要投资者。 例如,美国最大的养老基金加州雇员养老基金就投资了64亿美元给私人股本公司,平均收益率接近20%。

私人股本公司通过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策略,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它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并购机会,也得益于养老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这种投资模式为私人股本公司和投资者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扩展资料

私人股本公司也有称为私人资本公司、私人股本基金或产业投资基金的,其资金来源于私人资本,带有私募的性质。 在美国,私人股本公司资本的三分之一由一般合伙人出资,公司的控制权在一般合伙人手里,他负责寻找投资机会并做投资决定,因此购并的成败取决于一般合伙人的能力。 资本的另三分之二由由投资人出,这些投资人一般是养老基金、金融投资机构或富有个人的资金组成,他们叫被动有限合伙人,他们和一般合伙人组成一个有限合伙人企业,一般运作10-15年。

请问什么是对冲大鳄?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 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进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

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 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 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

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

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注目中国。 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 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

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提供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

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 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万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 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 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 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

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 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提供源阿尔法。 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

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 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

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 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

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 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

3、Paulson Co

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 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 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

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 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

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 是归于平淡,还 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 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 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进行投资。 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

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 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 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 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 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 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 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 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

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进行比较。 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

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 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 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

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健。 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 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进行投资。 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

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 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 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6、Hoyder Asia

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 汇德亚洲投资于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 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方法,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

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成立于纽约,总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设有办事处,与耶鲁大学基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 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听说过这家基金,是因为其创始人张磊住在北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 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经理人将办事处设在北京,从而拥有信息和人脉方面的优势。

自2005年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以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张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 University),随后赴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耶鲁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 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

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 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 例如中国知名社区篱笆网,京东商城以及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 “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 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 ”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 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 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9、Chilton Investment

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 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 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进行管理。 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 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

10.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城堡投资管理着130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它的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标签: 限制和成功策略 股票私募投资指南 私人股本的优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