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的复杂领域。虽然投资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与股票投资相关的潜在危险。本文将提供股票风险的全面综述,使投资者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为潜在的损失做好准备。
1. 股价下跌
股价下跌是股票投资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公司业绩、经济状况和市场情绪。当这些因素发生负面变化时,股价可能会下跌,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
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难以在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买卖股票。股票的流动性由其交易量决定。如果股票交易量低,投资者可能很难将其出售,从而导致损失。
3. 破产风险
破产风险是指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当公司无法偿还其债务时,它可能会宣布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完全或部分失去其投资。
4. 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价格上涨导致股票回报的实际价值下降。当通货膨胀率高于股票回报率时,投资者可能会遭受损失。
5. 杠杆风险
杠杆风险是指使用借贷资金进行投资。虽然杠杆可以增加潜在收益,但它也会放大潜在损失。当股价下跌时,杠杆投资者可能会被迫出售其股票以弥补损失,导致更大的损失。
6.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错误、欺诈或系统故障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7. 地缘政治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国际事件而导致股票价值损失的风险。战争、政治动荡和天然灾害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都有哪些
企业并购前的财务风险有哪些?并购企业在并购计划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和具体的并购方式,因此,并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这两个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整理介绍企业并购前的财务风险以及防范知识。 1、在市成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并购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规划融资结构,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2、并购的信息风险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信息风险。 由于并购各方信息不对称,出让方往往对目标公司进行商业包装,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而并购方也常常夸大自己的实力,制造期望空间,双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况。 因此,并购冒然行动而失败或交易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一方面应要求对方真实、完整,不会产生误导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况并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应针对对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充分了解其现状与潜在风险。 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证并购各方用最直接、合理、、专业和没有歧义的语言披露其所有应当的信息,并作出声明、承诺与保证。 具体包括出让方向并购方保证没有隐瞒重大信息,并购方向出让方保证有法律能力和财务能力并购目标公司等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消除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书面承诺,作为防范风险的保证及进行索赔的依据,并在并购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等救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支付风险现金支付是指企业以现金为并购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财务风险。 一则,对于企业具有的现金流量及数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是企业并购能否完成关键;二则,由于直接运用现金进行支付,很有可能因为汇兑的差别造成多余的汇兑损失;三则,完全用现金进行支付会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可能会因此引起股东对于并购行为的抵触,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 对于运用股票交换和进行运用权益融资一样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股权稀释的风险高低则是由股权稀释率所决定的。 当并购前后的股权稀释率发生激烈变动,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股东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风险。 如果发行新股后的股权稀释率小于50%,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高;反之,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低。 当主要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无法有效控制并购后的企业而主要股东也不愿放弃这种控制权力时,主要股东可能反对并购,使并购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除此以外为了并购行为而发放新股不仅发行费用较高而且还具有耗时长手续复杂等缺点。 对于现金支付的并购,首先考虑到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导致变现能力就越高,也说明企业越能迅速并顺利获取收购资金。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来匹配。 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通过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于股权支付的并购,应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成长性、机会、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 目前,并购双方换股比例所采用的换算标准或依据主要有并购双方的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
啥都不懂能买股票吗?17岁就快满18岁了,想存点钱买股票可行吗?
首先对您的思想和规划表示赞同!不满18岁就对未来充满了专一的想法,且有规划有行动,目标已经成功了一半!现在入市,有很多的条件依然不够成熟,但不表示就可以罢手停摆!恰恰相反,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正是您扬帆启航的最佳时机! 人们对于厚积薄发,更多的赞誉“薄发”,省略了太多厚积的过程和艰辛!您,一位未满18周岁的年轻人,用行动在诠释什么是厚积!待到积累和准备充发时,我们为您的薄发欢呼! 下面是关于您的问答,笔者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 有不足的地方求同存异,有侥幸共鸣的地方权当共勉! 一、啥都不懂能买股票吗? 啥都不懂说明不具备投资的技能和方法,投资是一门专业学科,不是 游戏 。 根据您的提问的表述,我相信您是有自己的答案的!说说现实生活中,二级市场有没有什么都不懂的人。 现行二级市场依然有大量的中小股民,俗称“小散”、“韭菜”(根据开户数量和有效持仓户数据得来)。 这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普通投资者,就是我个人理解为什么都不懂的人!其中也不缺乏专业人士(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俗称大咖! 这其中的大咖(专业经理人、常年实战积累的大咖),应该是您我学习的对象。 交易大厅拿着茶杯、啃着馒头的形象应该远离。 特别是您这样有思想有规划的年轻人,一定是走专业路线!建议您,从当下开始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关注二级市场的最新动态!在模拟交易的实战中学习,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模拟交易! 二、关于存钱 存钱是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习惯,不仅仅为股票投资!我身边有一个受我尊敬的长者,从16岁开始独立,月薪60元的时候,每月固定存15元,20年后机会降临,他成为家具行业的领军人物!所以,笔者建议您把存钱当做生活的习惯。 这样的习惯会规范您长期的消费习惯,指导您更理性的对工作生活进行规划!资本市场,前提是资本。 一个没有任何资本的投资者,典型的无米下锅!说道资本,年轻人没有积累,属于正常范围。 要是您现在腰缠万贯,反而显得异样!关键您已经起航,重点在于您为达成目标动起来了! 专业理论知识和财富的积累,双管齐下。 不日,您必然具备鏖战二级市场的资本!不仅仅是专业和财富的资本积累,还兼具了一名职业操盘手成熟的心态! 三、综述 年轻人什么都不懂,可以买股票,营业厅的大叔大妈就是您的未来!不到18岁,养成存钱的习惯和学习的习惯,厚积薄发,职业大咖就是您的未来!为年轻人的缜密思维和规划喝彩!动起来,年轻人! 股票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可以参与,啥都不懂当然可以买股票,但前提是必须要持续的学习,因为进入股票市场亏损是一个必然,但有些人把亏损总结成了经验,有些人亏了就白亏了。 你17岁了想炒股没问题,但不能拥有自己的账户,因为你还不到18岁,不过我有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炒股属于理财行为,但理财的前提是能力的。 你现在快18岁了,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我倒是建议你把重点放在学业上,因为大学四年是专业知识学习非常重要时间节点,而这些知识对你人生的走向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欢炒股,天檀建议你在大学专业上选择经济专业,并在课余时间体验一下炒股,我认为是一举两得的方案,又有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有一些实战的锻炼,但重点依然是专业学习为主、炒股为辅。 等大学毕业后,再花更多精力在炒股实战方面的钻研。 按理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的,都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炒股也一样。 我是97年开始学炒股,那时是二十多岁,刚结婚不久,进入股市时还处于牛市,赚了一点,但不久牛转熊,赔了许多,一连两年,差不多赔了十万,算是交学费吧。 后来逐渐掌握了一些门道,最重要就是踩准牛市节奏,赚后就出来,不要恋战,这样就能守住盈利。 新世纪开始后,我一直暗暗积攒,直到04年,又积了二十多万,全部投入股市,那一波直炒到07年10月,账号里的资金翻了几倍,够买一套房了,也觉得指数已高,08年奥运题材也快到头了,就止盈出场,把近百万资金买了目前居住的房。 这一波出来后,我又等到14年才进场,结果也成功了,15年逃了顶,但没全部清仓,起起伏伏,总的还是赚的,18年再次减仓,守住了熔断之后的大部分盈利,又给在成都的孩子买了一套房,现在还在建。 今年春节我对孩子说,有钱吗?有钱全部拿来我买股票,应该可以赚!现在略有盈余。 我曾告诉孩子,股市必须学会,运气好,懂节奏,是可以成功的!孩子,如果问我可不可以进股市,我的回答是可以,但开始不要投入太多,认真学习,掌握了技术后,才逐步加码。 祝你成功! 人生总要做一点风险投资,买卖股票也将是大多数人理财的一项重要选择,早了解一些总比晚了解一些好,十七八岁就存点钱买点股票是可行的,但宜少不宜多,17岁还应该以学业为主,要以学习的心态或交学费的心态来投资股市,而不要做太多的期许。 十七八岁,正是人生学习的大好年华,也是逐渐了解 社会 的一个年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适当了解一些股票知识,也可能对未来的学业选择有一些帮助,例如未来选择金融类学科等,将兴趣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反而更益于人生的发展。 但是股票市场毕竟是风险市场,不懂就不要随意操作,在投资股市之前,需要对股市有一个充分了解与学习的过程。 许多国际投资大师有一个共同点了,那就是不投资不熟悉的事物。 所以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如果想投资股市,就要先对股市做一个尽量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去投资,所以首先去学习一下证券知识,然后再去学习一下金融投资知识,还要学习如何控制风险,然后再实际操作。 由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才会利于更快地了解股市,所以建议你在充分了解股市的风险之后,在对风险控制有一定的学习之后,再以小的投资在股市当中适当实践,锻炼打磨,主要为未来的投资打下基础。 投资之路是人一生的事情,而且一路如履薄冰,需要不断锤炼成熟的心智与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要不断地思考,才能赢得利益。 所以送你几点建议:心态要平、学习为主、投资为辅。 股市是智者的 游戏 ,如果想加入这场 游戏 并赢得胜利,那就需要一个知识储备过程,这就像 汽车 远行一样,必须要给车先加满油,所以你也需要先有一个加油的过程! 你太年轻了,不要炒股,你要弄清楚,股市是拿来干什么用的?股市是拿来理财的,是用钱来生钱的地方,说到理财就是说,你必须得有一定的资产,有稳定的事业和收入来源,当你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学习怎样去股市里面去理财了,你如果在你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想以股市为生存的甚至是想在用股市里发财的话,这只会害了你,耽误你的学习,耽误你的事业,有可能是等你年纪大一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到那个时候你后悔也没有用了! 啥都不懂肯定不建议进入股市。 建议看《钱七步创造终身收入》《财务自由之路》《小狗钱钱》。 对投资理财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像小狗钱钱里说的那样,先要学会储蓄,边积累边学习边实践。 可以先从投资基金开始啊,没必要直奔股市。 了解各类基金,了解股票和债券,了解在各种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各种资产的变化。 最简单的就是投资指数。 不要猛撞行动,即使进入也要打有准备之战。 你这么年轻一定要找对方法,多阅读一些好书,多学习不断实践总结。 不能意气用事哦。 理财真的要从娃娃抓起,金钱的滚动三要素,资本、利率和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定的,越早懂得理财,就越有优势。 当然了,关键还有资本,有些人天生含金钥匙出生,就像王思聪,那真的没法比,平民要做的就是积累原始资本。 巴菲特也提过本金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资本。 若资本比较小的时候,必须找那些安全的理财产品,哪怕牺牲一些利率。 再就是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高,想象一下巴菲特,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还一直在看书,吸收营养。 曾经他说不碰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尽量不碰 科技 类企业。 那他现在涉足并持有苹果股票,可见他是在与时俱进。 你才十八岁,真的是大好年华,庆幸懂得理财概念,一定要对读理财书,不要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就可以夜郎自大,类似进入股市,买什么股票?一次买多少?什么时间卖?这都是要做筹划的,一定不要盲目进去交学费。 当然,有些经验必须是交学费才能学到的。 股市这个道路,一定是充满坷坎的道路,路途中要勇敢面对错误,及时总结,并有一颗不被打败的心。 加油吧,少年,人生才刚刚开始。 想当年啥都不懂买股票,看哪个股票买的人多(成交量大)就买哪个,赚钱才卖从不割肉,从来没有赔过钱。 后来研究K线,经常赔钱,因为庄家只能骗懂股票的。 不懂股票,不听消息,庄家拿你没办法。 可以是可以,不过看你的描述还是建议不要去了,股市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1赚2平7亏岁是避免不了的。 很多人以后炒股很容易,买进卖出钱就来了。 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 不仅要有天赋还要足够勤奋。 虽然说勤能补拙,但是你能保证你足够勤奋吗?炒股不仅要时刻盯盘,每天还要复盘,关注国内外 财经 大事。 做的好的每天花在股票上的实践都是10几个小时,你能做的到吗?做不到的话还是慎重在慎重 你现在还年轻,有花在股票上的精力,专注一件事情也是能成大事 的。 希望能帮到你 。 炒股票是人生一大悦事,它既让人苦不堪言,又令你喜出望外。 做任何事你都要倾心对待不然啥也没有,股市也不例外哦!在股市里谈年龄,股龄都不好使,任何人对你说它有多能,那结果是啥就不好定论了。 赚钱才是硬指标多少只是自己能力而已,你正走向成熟 并不是成功哦!股市是考场它有给你我发不完的试卷,考试时间只有除节假日外每天4小时的用时,它不用交卷不阅卷,也没有考场纪律随意去答卷,随意走动没有监考官好自由的市场!可我们呢考好了吗,问自己了吗!
怎样写文献综述,很长
怎样写文献综述!很长一、 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 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 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 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 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 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 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 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 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 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 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 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 “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 这一类综述主要表现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对策与构想报告等。 按文献综述报道内容的时间范围划分,可分为动态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和预测性综述。 动态性综述主要以描述近期内各类现实动态为主,如政治动态、科研动态、体育动态、经济动态等。 新闻综述就是典型的动态综述。 这类综述的时效性强,反映最新发展态势。 回顾性综述描述过去一定时期内的成果和发展历程,总结性较强,以作为当前的借鉴参考。 预测性综述是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预测。 按照综述报道的时空范围划分,可分为纵向综述和横向综述。 纵向综述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可揭示综述主题的发展速度;横向综述不分时序,按照主题或地域、国家、产品等展开叙述,有利于在同一水平上对比。 按照综述的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决策性综述、研究性综述和普及性综述。 决策性综述主要目的是对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在综述的基础上,重在提出建议即决策的依据。 研究性综述为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专业性较强,不需要对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绍。 普及性综述面向广大读者,目的是让一般读者了解某一主题、学科、事物的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一般包括基本概念、状况、现状、趋势的简单全面的介绍。 按照综述文献报道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学科综述、文献综述和会议综述、专题综述等。 学科综述,综述某一学科的发展态势;文献综述,综述一批文献的研究成果,分析这批文献的内在规律;会议综述,综合报道会议上提出的各种观点、理论,一般作者不加评价;专题综述,综述某一专题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的特点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前已述及,文献综述是一种高级情报研究产品,它是对原始文献的再创造。 其内容特点如下:内容的综合:这是文献综述最基本的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文献综述首先表现出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 各种类型的综述,其基础都是综合叙述。 “必须将每一篇需综述的原始文献置于上下文里,并用某一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 另一方面,它综述广泛时空范围内的发展和情况,既有纵向描述,又有横向覆盖。 语言的概括:文献综述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因此文献综述不同于文摘,不是将原文献的中心内容摘录出来;也不同于节录,不必完全按照原文节选下来。 而是将文献中有用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的描述,提炼出数据,同时舍弃原始文献中的论证、计算、推导过程等细节。 信息的浓缩: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定时期内一批文献的内容,浓缩大量信息。 一篇综述可以反映几十至上百篇的原始文献,信息密度大。 关于一篇综述需要有多少参考文献,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做过不少研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评价综述文献的压缩程度可用综述文献正文每页所引用的参考书目平均数或者是被综述的原始文献页数与综述文献页数之比来考察。 各学科综述的浓缩度是不同的,要以是否集中足够的原始文献,以全面反映综述主题为依据来确定。 评述的客观::综述性文献的客观性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要客观,必须如实地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不得随意歪曲,或是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同时还要避免因理解不同而出现的误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应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进行评论,更不能出于个人的感情有意偏袒或攻击。 另外,在做出预测时,要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的推导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不是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愿望盲目提出文献综述的形式特征文献综述除了在内容上与其它信息产品及文献有着较显著的区别外,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较显著的特征。 它的形式特征往往成为判断一篇文献是否是综述性文章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数量多。 前已述及,文献综述浓缩原始文献的内容。 因此,其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参考文献数量众多。 米哈伊诺夫提出参考文献在40-100篇的文章就算综述;而普赖斯认为,凡包含其他著作的引文25处以上的任何论文都是综述性论文;伍德沃德认为可将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40处的任何科学文献算作综述性论文。 标题醒目。 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综述”、“概述”、“述评”、“评述”、“进展”、“动态”,或是“现状、趋势和对策”、“分析与思考”等文字的标题,该文献一般是综述性文章。 另外,在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中经常会反映综述的时间范围,如“近几年”等字样。 《近十年来我国综述研究概述》是一典型的综述性文章标题。 文献综述的作用浓缩信息,集中报道一批相关文献,便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学科、专业、专题发展动态。 随着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学科的文献量激增;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其它语种文献日益增多,文献分散程度日益增大。 用户所能阅读的百分比越来越小,当文献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用户就会对阅读文献失去兴趣。 文献综述浓缩各方面信息,使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大容量信息,且不存在语言障碍。 一篇综述覆盖了几十至上百篇原始文献,用户无需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减少了重复阅读。 系统报道,便于用户全面、系统地了解某方面的进展或概况。 文献综述将所报道的内容经分析综合,使之有序化。 报道时既可纵向延伸,又可横向比较,或是纵横交错。 从不同角度将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条理化、系统化,反映问题的全貌。 对原始文献提出评价和预测。 文献综述要反映一批相关文献,因此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从原始文献的选择、对原始文献内容的概括和介绍都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去粗取精,消除谬误,提供精华;在综述的基础上,合理推理,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使得领导部门制定决策有据可依。 科研人员可作为确定新的研究方向的参考,以避免重复开发研究。 提供回溯检索途径,扩大用户控制文献量。 文献综述文后附参考文献及其有关信息,且因综述一般是按一个或几个专题、问题进行综述的,因此参考文献一般也属于同一类的或具有相关性,读者可从文后的参考文献入手进行回溯检索,直接查找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原始文献,并集中掌握一批相关文献。 文献综述已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特别是从事科学研究、制定决策的用户都喜欢阅读相关的文献综述,一些用户已将文献综述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对文献综述的质量提出很多要求。 如何撰写质量较高的综述,是目前信息工作人员和读者都很关注的问题。 二、 文献综述的编写1. 文献综述的编写步骤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重要成果。 信息分析又称为情报研究、情报调研、情报分析与综合等。 它是指“情报工作者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要,围绕某一课题,有目的地搜集和占有资料,并通过整理、评价和筛选,运用分析、综合等手段,对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地概括的一种科学思维活动和再创造的活动”。 在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将产生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系列信息品,而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最高级产品。 它不同于前面几类产品只对原文献的形式和内容作简单加工,而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活动。 米哈伊诺夫认为“编写综述通常界乎于科学情报工作与研究工作本身之间,有时已经处于两者的分界线之外”。 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就是信息分析的过程,它是在综合分析全部或大部分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文献综述的研究工作。 文献综述的编写流程如下: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文献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分析、评价资料价值,进行筛选;整理资料,使之系统化;撰写综述。 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确定选题是信息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 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有主动选题和被动选题两种方式。 主动选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情报人员或情报研究机构通过日常的情报研究、服务活动,发现问题和线索,进行选题;一是情报人员或机构在与情报用户的接触和交流中,了解到用户有哪些方面的需求,从而定题;一是专业研究人员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日积月累大量的系统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主动选题撰写综述。 被动选题分为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选题和外单位委托选题。 不管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都要考虑综述选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根据本单位和自身的人力物力情况,是否有能力完成选题。 选题的合适与否,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编写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的原则针对性原则:也有人称为对用户的适用性原则,是指选题必须满足一定用户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果是上级领导部门选题或委托选题,选题的部门或单位应从本单位、本部门的需要出发,同时结合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考虑选题;如果是情报部门自发选题,则不仅要了解用户的直接需求,还应该了解和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出用户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或没有意识到的那部分需求。 预见性原则:选题的预见性,要求综述的选题要注意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时报道。 但如果只是单纯追求热点报道,跟在“热点”后面展开工作,就会产生信息迟滞,不能及时满足读者需求。 因此,选题时要善于发现那些从学术和决策角度出发有较大价值,本应引起人们关注,但尚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填补空白,引起人们的关注。 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是指具有完成这个选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 物质条件包括可获得资料的途径、多少、经费来源等;人力条件是指参加撰写及搜集资料的人数多少,撰写人员是否具备撰写综述的各方面条件,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技能如何,及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组织能力、外语水平如何。 另外还要考虑完成综述撰写的时间限制,在现有人力物力情况下能否按时完成,完成的可能性如何,是否有能力承担撰写工作。 无论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或是研究者的自发选题,都应仔细论证其可行性,以决定是否定题。 在考虑选题的可行性时,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单位和撰写人员自身的优势。 独创性原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也要避免重复选题。 选题应该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在决定选题前应广泛调查了解前人是否做过同类综述或是正在做。 如果不做任何调查就盲目选题,容易造成重复选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并造成读者的重复阅读。 如何选题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坚持针对性、预见性、独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选题。 配合国家制定科研发展方向和科研规划选题。 如国家“九五”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选择和确定,需各学科提出综述性的报告,供领导部门选择决策。 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重大的规划、政策、决策、重点建设项目选题。 如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上马及建设中,有关人员提交了专题情报调研报告上百个。 选择行政管理中的有关内容选题。 如技术引进,制订生产计划,开发新产品,及其它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述,使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便借鉴和学习。 有争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有争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综述各家之言,或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读者横向比较鉴别,加以选择。 启发读者的思路。 针对新学科、新问题、新思潮研究及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生长点,科学发展趋势、动向苗头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选题。 对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问题应及早从苗头抓起,可配合其发展,不断追踪反映。 配合国家经济、政治的形势进行有关基础理论研究选题。 如现阶段关于“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等。 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搜集资料的步骤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资料的搜集了。 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查找范围:必须进一步明确本综述课题所涉及的内容主题有几个方面,是哪些方面,从而明确所需资料的大致范围,进而确定资料查找的范围和重点,哪些是与综述主题密切相关的核心资料源,哪些是撰写综述所需的背景资料源,哪些是参考资料源和工具资料源,划定检索范围。 系统检索:明确了查找范围和重点后,开始进行系统的检索,全面、广泛地搜集一切可能的相关资料。 “系统检索是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学科或主题)或外部标识(如作者、篇名、出版机构),通过检索工具全面系统获得文献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手工检索中,经常利用的检索工具有文摘、索引、题录、目录通报、目录卡片等。 在机检中,经常利用的有机读索引、文摘、全文数据库等。 就检索途径而言,手工检索途径有分类、主题、著者、书名、参考文献、及各种专用名词术语和专用符号代码途径。 机检系统的检索途径较多,除了包括上述手工检索的途径外,在全文检索系统,还可以利用自由词、关键词、时间、地点、文摘词、机构名等检索途径,并可进行模糊检索、蕴含检索和组配检索,能够较全面地检索到相关的资料。 检索途径和检索工具的种类繁多,在进行系统检索时,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综述课题的概念和内容确定查找主题和类目,进而确定合理可行的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选择适用的检索工具,保证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在检索过程中,要将检索到的资料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以备获取原始文献。 广泛浏览:一般的检索工具的出版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滞后期,大约一年到几个月。 因此,还需广泛的阅读浏览近半年的各类文献资料,获取最新信息。 文献资料的类型主要有:图书、期刊、会议文献、专利资料、标准文献、报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机构指南、图册、辞典、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手稿、统计资料、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内部资料等,以及缩微型和机读型文献。 并注意浏览新书书目,新书通报等。 在检索和浏览时如何利用这些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呢?可利用图书、专业辞典、百科全书了解已有的定义、观点;利用报纸、政府出版物了解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及规定,以及课题的一般概况,获得背景材料;利用相关的年鉴、手册获得事实和数据,掌握发展概况;利用综述性文献和会议录掌握最新消息和研究动向;利用专利说明书了解某项技术或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还可利用专利查新,了解某项技术或产品是否已开发过。 应该强调的是,要注意对综述性资料的搜集和利用。 信息交流:包括参观考察、参加会议或个别交谈、现场调查、发放调查表等方式,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最新资料。 通过交流获得的信息应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要认真核对其来源和可靠性,才能在综述中引用或参考。 搜集资料的原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搜集资料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广泛性原则:这里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学科范围广泛,不仅要搜集本专题的相关文献,还要搜集一定的相关的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的文献资料;二是指文献类型广泛,包括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三是搜集的时空范围广。 根据综述的内容,搜集的资料在时间上可追溯几十、上百年,在空间上可包括国内、国外的文献资料。 代表性原则:要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如刊登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的文献,由学科带头人或知名科学家撰写的文章,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讲话等,可以代表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 时间性原则:搜集资料应确定搜集的时间范围,回溯查找到哪一段时间为止。 因为文献资料都有其时效性,有些专题的文献资料半衰期很短,老化速度快。 确定合理的查找时间,可以避免获取一些无用信息,减少资料筛选阶段的工作。 资料的搜集并不局限于这一段时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继续查阅、搜集最新资料,尽可能将最新的、最近时期的资料在综述中反映出来。 伴随着资料搜集的过程,资料的积累也在同步进行着。 这个跟踪积累的过程一直要延续到综述文章定稿为止。 资料搜集和积累的方法主要有摘记(摘译)、剪贴和复印、追记,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必须记录下该资料的出处(文献类型,名称,年卷期,页次)和作者,出版单位,文献收藏单位,索取号等。 因此,在资料搜集和积累的过程中,可以产生“题录”或“目录”等综述的副产品。 分析、评价资料的价值搜集资料时,对资料只是大致浏览,根据资料的标题和文摘、提要、目录编排等判断是否可用。 到了这一阶段,就需对所搜集的全部资料进行通读,做主题分析和因素分析,判断是否可用,可用的程度有多大,进而对资料进行筛选,缩小参考资料的范围。 鉴别资料的原则评价和鉴定资料必须将综述课题与资料的内容价值结合起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可靠性原则:即资料的真实性,文献资料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献资料也存在着良莠难辨的问题,存在着大量的非科学、伪科学的东西,在鉴选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真实性,选择资料要慎重。 客观性原则:指鉴定、评价文献资料,决定取舍的态度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主观倾向和先入为主的态度,更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相关性原则:指搜集的文献内容与综述课题的相关程度如何,有多少内容是与综述课题相关的。 相关信息多的文献应优先选择,相关信息少的文献或是虽然相关,但对于综述课题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以及内容重复的资料可以剔除。 适用性原则:指文献资料对于使用者可资利用的程度。 即文献资料的内容虽然和综述课题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文献资料产生的背景,如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国情的差异,一些文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普遍适用,可以完全借鉴的,而是只适用于与产生该文献的背景相似的情况。 如对于产品、技术资料的介绍和评价,应考虑是否适于本国的国情,与本国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对于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介绍和评价、筛选则要考虑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文因素等,不能随意引用。 情报的适用性原则是一个动态的原则,没有明确的标准,需要撰写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新颖性原则:一方面,要看文献中提出的观点、原理和方法与其他资料相比有没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其描述的事实从未发表过或者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结论;包含有新史料、新数据或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新技巧、新概念系统、新理论模式等等,是否介绍了新技术、新发明、新的管理经验。 综述文献里包含的新内容对于读者最有启发意义,使读者及时了解发展动态。 资料内容的新颖性可以从文献的外部特征、文献的内容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判断,还可以从推广应用情况、与同类成果的对比、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要看文献资料中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等是否老化过时,失去了利用价值。 特别是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资料,时间性极强,随着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旧的技术方法很快就会被淘汰,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因此必须弄清其时效性和先进程度。 这一点在引进设备、投产新产品的情报调研方面尤为突出。 要避免因资料陈旧,不了解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得出错误结论,盲目引进已过时陈旧的技术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