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资源股的价值:发现未开发的财富

admin 2 0

资源股是一类以开采和销售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等)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公司股票。这些股票通常具有周期性,与宏观经济状况和商品价格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对商品的需求强劲,资源股价格往往会飙升。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商品需求减弱,资源股价格可能会下跌。

挖掘资源股价值的优势

  • 对冲通胀:资源往往是通胀的对冲工具,因为其价格会随着通胀上升而上涨。
  • 收益率高:资源股通常提供较高的股息收益率,使其成为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的良好选择。
  • 长期增长潜力: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增长,从而为资源股提供长期增长潜力。

寻找未开发的资源股

要挖掘未开发的资源股价值,投资者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低估值:寻找市盈率(P/E)或市净率(P/B)较低的公司,这表明其可能被低估。

2. 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优先考虑财务状况稳健且资产负债表健康的公司,能够经受经济低迷。

3. 增长潜力:评估公司的增长计划和潜在的资源储备,以确定其长期增长潜力。

4. 经验丰富且强大的管理团队:具有经验丰富且强大的管理团队的公司更有可能成功开发和管理资源项目。

5. 地缘政治风险:考虑公司的运营区域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性,因为它可能影响其业务运营。

案例研究

以下是一些可能代表未开发价值的资源股案例:
  • 巴菲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因其低成本和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而闻名。
  • 里约热内卢淡水河谷公司(Vale):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受益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强劲需求。
  •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多元化矿业巨头,拥有广泛的商品组合,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石。

结论

挖掘资源股的价值可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通过考虑低估值、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增长潜力、管理团队和地缘政治风险,投资者可以发现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的未开发的资源股。需要注意的是,资源股是一类周期性股票,其价值会随着经济状况和商品价格而波动。因此,投资者应谨慎投资并对潜在风险做好了解。

高分请教股票高人:中石油的问题

我用了80万中到了1000股中国石油,准备在上市当天继续加仓,各位朋友们,你们会买吗??附一篇券商的调研报告:投资要点业务分勘探与开采、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四大板块,贯穿油气供应价值链,勘探与开采为最主要盈利来源。 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与销售商,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和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 中国石油有较稳定的钻探成功率,其油气发现和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将受益于勘探周期上升趋势。 天然气和下游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空间大,原油价格长期看涨。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受到国家严格管制,布局全球,国际化扩张和进军海上勘探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股票增值权计划对股价有提振作用,具有稳定创造现金流能力,有稳定的分红政策,募股资金项目有利于产能进一步释放,风险主要表现为油价波动。 公司长远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保守估计,预计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7元、0.84元和0.89元,存在估值溢价成分,短线“强烈推荐”,未来6个月较上市后一个月内的最低价有翻倍潜力。 一、投资亮点:1、贯穿油气供应价值链中国石油的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勘探与开采、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业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 2006年上述四大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8.6%、50.3%、7.4%和3.6%,毛利比重分别为83.4、9.1%、4.5%和3.3%。 目前阶段,勘探与开采构成公司的最主要盈利来源。 截至2006年底,原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分别占我国三大油气公司合计的70.8%和85.5%,有2个千万级炼油厂,成品油零售量的市场份额为34.7%,乙烯市场份额为22%,天然气管道长度为公里,占全国的77.8%,天然气销量占全国的73.6%。 上游的原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波动,但下游的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管制,由于公司开采的原油90%都销售给自有的炼油厂,中国石油的盈利比其它国内油气公司更为稳定。 2、亚洲最大和世界一流油气企业中国石油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与销售商,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和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是我国最大的油气一体化世界级企业,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2005年实现盈利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亚洲最盈利公司。 在全球油气上市公司中,中国石油的油气储备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在亚洲油气公司中油气储量最大。 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石油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在总量上均远超出中石化和中海油,比较而言,中国石油的优势在上游勘探开采领域,中石化在下游炼油加工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而中海油业务集中在海上石油勘探与开采,由于生产基数低,成长性非常突出。 中国石油近三年平均的储量接替率为164%,与中海油不相上下,2007年5月公司对外公布发现冀东南堡油田和龙岗气田,保守估计公司未来几年内的储量接替率将保持100%以上水平。 3、受益于勘探周期上升趋势与国外油气公司相比,我国油气公司的储量接替率高,中国石油有较稳定的钻探成功率,其油气发现和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中国石油持有的勘探许可所覆盖的总面积达184万平方公里。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在原油勘探周期的中部,国土资源部估计我国有望在十一五期间新增40-50亿吨地质储量油气。 过去两到三年时间,发现了六个主要气田:普光气田、龙岗气田、克拉玛依和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气田、松辽盆地以及高桥气田。 随着勘探支出的增加,勘探技术的改进,加上较低的勘探程度,这些将促使更多的油气被发现。 4、将获益于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受到国家严格管制,未与国际接轨,一旦监管放开,上升空间巨大,产量增长和价格上涨有望使天然气和下游成品油业务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市场定价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很可能建立一套新的成品油产品定价机制,即以原油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润率为基础定价。 如果我国成品油和天然气转变成完全以市场为基础,中国石油的利润上升空间非常之大。 5、布局全球,国际化扩张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公司收购集团下属的中油勘探50%股权,并对中油勘探拥有实质控制权,籍此拥有中油勘探分布在11个国家的多项油气资产。 2006年底境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中国石油的6%和3%,预计到2010年公司的境外油气产量比例将上升到10%左右,国际化布局有利于公司获取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和稳定的市场,凭借公司的行业主导地位,未来有望获得更多的境外大油气项目。 境外油气资产的注入值得期待。 6、天然气和下游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空间大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仅占3%,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气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十年内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管道业务将受益于天然气需求的上升,如果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二线能在2010年投产,将推动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业务获得跳跃式增长,同时公司在炼油和销售等下游业务规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由于炼油销售价受到管制,目前炼油业务毛利率尚处于微利状态。 7、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长期看涨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将继续带来石油需求量的持续稳步上升,高油价仍将是今后的总体趋势,由于受储量限制,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能增加的潜力有限,欧佩克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其市场控制力将逐步增强,在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环境下,油价有望稳定在60美元之上。 同时,由于原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新兴国家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的矛盾决定了其长期上涨趋势。 未来替代资源的广泛运用将是一个十分缓慢和漫长的过程,石油作为能源的主导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难于改变。 8、现金流稳定,募股项目利于产能释放和改善财务状况集资金主要投向上和下游产能扩建,上游包括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和冀东油田产能扩建,下游包括独子山石化加工进口哈萨克斯坦含硫原油炼油及乙炔技术改造项目,由于实际募集资金远超出计划募集资金规模,多出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用于一般商业用途,公司每年实现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逾两千亿元,基本能够满足公司每年的资本性支出,资产负债率不足30%,利息保障倍数达到165倍,同时2008年两税合并后所得税将调低,超额募集资金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财务实力。 9、股票增值权计划公司自2000年4月发行H股时开始实施一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期权受益者在行权时,公司以现金支付股票增值的金额,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有资格参与该项计划。 高级管理人员被授予8700万股期权,董事及监事会成员被授予3500万股,此项期权自授予起三年后,即2003年4月8日至2008年4月7日止可行权。 行权价相当于首次公开发行H股的价格,即每股港币1.28元。 截至2007年6月30日,股票期权的所有者均未行权,又此项期权而产生的负债以行权价与股票市场价之间的差额计算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于2007年6月30日累计计提11.85亿元。 公司的此项股票增值权计划相当于影子期权,虽然其激励时间截止于2008年4月7日,但总算赶上了A股发行,预计该项激励计划对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10、海上石油勘探开采增加新增长点在陆上开采的基础上,同时公司也开始从事海上石油勘探开采业务。 公司已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在我国南海南部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业务。 11、现金回报优厚的分红政策公司注重投资回报,2000年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率达到45%,并且一年分红两次。 至2007年中期累计分红达到3055亿元。 公司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将给投资者带来持续可观的现金回报。 综合以上投资亮点,形成了公司以下九大竞争优势:油气资源在国内占显著优势及经营上的规模优势;领先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与销售商,拥有国内最大规模和最广泛的油气输送管网,强化了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优化高效的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链有利于抵御行业波动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有利于获取可持续的油气资源,提高长远竞争力;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和稳健的财务结构;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形象。 公司未来以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为发展目标,不断拓展新型能源业务,推行三大发展战略:资源战略、市场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二、盈利预测:得益于高企的油价、油气资源储备优势、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和中下游业务,强大的竞争优势和2008年的所得税调整,保守估计,公司在未来三年有望实现稳定的盈利增长,年均收入复合增长率10%左右,年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左右,预测2007、2008和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7元、0.84元和0.90元。 三、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油价波动风险、国家价格政策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 但由于公司拥有上下游基本平衡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此消彼长,抵御油价波动风险较强。 在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的情况下,原油价格小幅波动不会导致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因此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明显。 此外,公司境外油气资产注入存在ADS(美国存托股份)管制国的管制,存在法律上的障碍,致使资产注入预期打折扣。 四、公司估值:通过与中石化进行相对估值比较,以及与世界上同类油气类大公司比较,进行相对估值,同时进行业务分部加总现金流估值,合理估值区间在20-30元之间。 此外,对中国石油估值存在持续不断的评估过程,存在评估溢价因素,主要表现为公司具有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储量接替率,更容易进入资源丰富的其它国家,中国市场的地位发生改变等等。 五、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公司是一家大而优的成熟型世界级能源企业,具有无可比拟的稳定的资产盈利能力,并有望夺冠全球市值第一,在股指期货推出临产之际,有望成为机构哄抢对象。 公司具有内涵与外延同步扩张的巨大潜力,但公司成长性并不非常突出,公司资产注入预期不十分强烈,成品油和天然气定价改革和定价新机制的推出时间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新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非一朝一夕之事,目前阶段业绩出现跳跃式增长的预期不强烈,但公司股票增值权计划暗藏玄机,同时全新的股权激励方案值得期待,预计上市开盘在30-35元之间,上市后有一个快速推高的过程,之后可能归于一段时间的平静,然后复制中国平安慢牛反复盘升走势的可能性大,以上市后一个月的最低价起算,未来6个月股价具有翻倍之潜力,适合大资金重点配置,上市首日集合竞价很可能成为最低价,给予短线“强烈推荐”,中长线“积极关注”的投资评级。 中国石油尚未正式登陆A股市场,机构已经开始夹道欢迎。 32.64元,这是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所给出的中国石油A股上市预测价格,若以该价格计算,中国石油A股上市之后将会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国金证券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员刘波预测,中国石油2007—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053.14亿元、7440.37亿元、7749.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55.51亿元、1803.77亿元、2027.94亿元;摊薄前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13元、1.008元、1.133元;上市后合理目标价为30.22元,相当于2008年30倍市盈率,取8%的波动空间,估值区间为32.64—27.81元。 至于中国石油的发行价格,国金证券认为有可能在14—18元之间,考虑到公司不超过40亿股的发行规模,建议投资者积极申购。 刘波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的敏感性分析结论表明,油价越高,中国石油的业绩越好。 而天然气由于价格管制,年最大增幅政府定为8%。 如果气价调整与国际接轨,则对全年业绩有0.05元以上的业绩增厚。 招商证券同样对中国石油的定价很乐观,该公司报告预测中国石油2007—2009年国内会计准则下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8元、0.92元和0.92元。 考虑到中国石油是真正一体化的石油企业,在目前国际原油供求相对紧张,油价呈现大幅波动,而国内迟迟不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背景下,中国石油将会享受更高估值,故给予中国石油2008年30—35倍的市盈率预测,合理估值区间为28—32元。 油价未来走势是影响中国石油定价的重要因素,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油价继续走高的可能性很大。 国金证券认为,长期以来OPEC扩张的产能基本能够满足世界原油需求,油价重心下移是趋势,但OPEC以及俄罗斯似乎更希望保持目前的高位,OPEC甚至要减产来维持油价在60美元以上。 综合多个因素来看,未来油价仍将维持高位。 国泰君安(香港)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目前国内CPI预期较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也较大。 基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考虑,能源价格的改革应该是一个缓慢并力求稳妥的过程,预期2008—2009年原油价格将会继续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近期最受瞩目的事莫过于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这只新股不仅仅权重大,而且是大盘股中难得的高盈利金股。 金股的回归适逢6000点高位,市场处于高估值和政策调控的边际范围,分歧和震荡已经凸显,中石油此时的衣锦还乡,前后市场格局将会怎样?资金能否流向二级市场中国石油A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6.7元,对应全面摊薄后2006年市盈率为22.44倍,按此计算,融资规模将达到668亿元。 从发布的定价公告显示,共有484家配售对象参与网下申购,超过了此前中国神华465家和中国建行432家的水平。 在众多的投资者中,大型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财务公司云集,其中,共有8家机构按照上限12亿股进行申购,单家冻结资金高达200亿元,在A股IPO历史上属罕见。 中国石油本次网下冻结资金7,992亿,网上冻结资金2.57万亿元,总冻结资金高达3.37万亿元,改写了一个月前中国神华刚刚创下的2.66万亿元的纪录。 如此之大的申购资金解冻之后能否进入二级市场呢?分析人士认为,参与申购的资金性质一般为偏重安全度的风险回避性资金。 而从资金来源渠道来看,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另一方面多来自于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 数据显示:中石油申购前夕的2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两周利率已经达到8.46%,而当时一周前该利率还仅仅处于2.35%的低水平。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机构对中石油IPO的资金筹措程度,也说明资金融资成本较高,更多资金将很快回流或还款。 同时在中石油解冻之时,当日仍有两家中小企业板新股发行,申购资金仍会有大部分回流到申购之中。 中石油申购中的部分私人资金和游资有可能回流二级市场,但其不足以大规模影响市场格局。 上市之后能否追进中石油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石油股份公司资产总计为8794.7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约1059亿元,相当于目前A股上半年总利润的22%,同时,中石化以目前的85亿股流通盘和中石油将发行的40亿股将直接助推石化板块成为沪深300指数的最重要权重板块之一。 日前,中石油已取代通用电气,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 登陆A股后,中石油或能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去年底,中石油全部油气储量合计205亿桶。 同期,埃克森美孚油气储备为228亿桶,荷兰皇家壳牌为113亿桶。 今年5月在渤海湾发现冀东南堡油田后,中石油的油气储量更大幅向上修正。 难怪各路资金趋之若骛。 中石油作为大盘股上市首日涨幅与近期建行、神华等上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如果按中石油发行价16元溢价90%取值,其目标定价在30.4元。 按60-70%相对于H股目前的溢价计算,中石油A股股价也在30元以上。 目前机构普遍对其首日市场定价预期在30-50元。 由于市场点位较高,大部分股票仍有震荡风险,所以中石油首日上市也可能引发抢购潮,分析人士认为,30元左右为安全区域。 如果股价一步达到高位,则中小投资者亦应注意风险。 哪些股票具有短期机会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10月31日收盘价格达到每桶94.53美元,这使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供求矛盾加剧。 为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1月1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 而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对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类公司形成了较大利好,周四以中国石化、黑化股份、中海油服等为首的石油股大幅上涨,短线强势明显;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石油上市的日益临近,在成品油价格上调的行业利好推动下,与石油有关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炒作机遇。 此外,收益人民币升值和盈利连续上升,应关注主营业务稳定、持续盈利能力强以及没有被严重高估的银行类和地产类上市公司。 中石油()即将在周一,万众瞩目之下,上市交易了。 从流通盘来看,如以首日换手率50%计算,将吸纳二级市场至少500-600亿元的资金。 如果中石油()定价处于合理范围,上证指数向下的调整空间不大,而如定价较高,那么将形成阶段性的抛售压力。 楼主你可以根据中石油()的定价(以收盘价为重要参考)来确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我认为,中石油()上市可能引发两种行情: ①再度带动央企大盘股及新股板块,资金从其他板块流出,导致弱者再弱,强者恒强. ②上市后,不论中石油()如何运行,仅作为个股行情,不影响大盘的运行趋势和节奏。 很多机构都已经为中石油()预留了一部分资金,如指数型基金或社保,中石油()是必须配置的品种,因此届时分流的资金数量不会太多,中石油()开盘价格也会被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 假设中石油()上市定价为40元,那么其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将达到23.57%,而金融股的权重将由之前的39.01%大幅下降到29.83%。 对于这么一个盈利能力极强的“庞然大物”,加上其未来在指数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构资金的积极配置显然没有太大的疑问,由此引发机构的仓位结构调整也将发生。 而一旦出现大量资金持续向超级权重股转移,那么市场的二三线类股很可能再次面临持续受压。 中石油()即将在周一,万众瞩目之下,上市交易了。 从流通盘来看,如以首日换手率50%计算,将吸纳二级市场至少500-600亿元的资金。 如果中石油()定价处于合理范围,上证指数向下的调整空间不大,而如定价较高,那么将形成阶段性的抛售压力。 楼主你可以根据中石油()的定价(以收盘价为重要参考)来确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我认为,中石油()上市可能引发两种行情: ①再度带动央企大盘股及新股板块,资金从其他板块流出,导致弱者再弱,强者恒强. ②上市后,不论中石油()如何运行,仅作为个股行情,不影响大盘的运行趋势和节奏。 很多机构都已经为中石油()预留了一部分资金,如指数型基金或社保,中石油()是必须配置的品种,因此届时分流的资金数量不会太多,中石油()开盘价格也会被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 假设中石油()上市定价为40元,那么其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将达到23.57%,而金融股的权重将由之前的39.01%大幅下降到29.83%。 对于这么一个盈利能力极强的“庞然大物”,加上其未来在指数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构资金的积极配置显然没有太大的疑问,由此引发机构的仓位结构调整也将发生。 而一旦出现大量资金持续向超级权重股转移,那么市场的二三线类股很可能再次面临持续受压。 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广发证券给中石油()合理估值区间为26~30元,申银万国给出的合理股价在27.6元-31.6元之间,平安证券给出的上市定价39.50-43.45元,虽然中石油H股在香港遭到巴菲特的减持。 我认为: ①如开盘在38元以上---50元以下,那么它对于大盘的影响可能就在500点左右,如开盘一旦过高后,对于大盘的杀伤力如此巨大。 ②开盘要是在24元---36元之间的话,那么中石油()对于大盘的影响就在300点左右,结合大盘目前的情况和蓝筹股周五的提前下跌,选取中石油()中性的表现对于大盘的影响,所以在周五的低点上下确立300点的空间,就是下周主要的运行趋势就在5450点---6050点区间整理的,关键是重点注意2点: 第一,后市量能的一个变化。 第二:就是中石油()上市的定位和表现,这对大盘中线趋势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有不少人或机构是抱着长线持有的策略,因此上市首日的换手率将不会太高,机构将不得不高价获取筹码,所以中签者的惜售心态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中石油()的定位。 从A-H股溢价水平看,市场能够接受中石油A股较H股溢价100%,从中石油H股目前接近20港元的定位看,A股定位在40元左右也是在市场的预料中,况且近日中石化表现相当理想,周五收盘28.49元,这样的走势也使中石油()下周一上市能在获得一个理想的价位。 当然近日调高成品油零售中准价的消息也是给中石油()一个不小的红包,预计中石油()每股收益可望获得高于0.10元的正面影响。 综合来看,中石油()上市首日如果股价低于40元,建议重点关注;如果股价介于40-45之间,建议一般关注;高于50元,建议观望为宜。 我想讲得简单点```理论上的东西我也讲不好`` 1.中石油今天开盘48.60元,收盘报价43.96元。 虽然表现不是显得很强劲,但此股的公司作为实力十分雄厚的国家级垄断集团公司,其业绩绝对是优秀的! 2.中石油的表现优点低落的原因,至少一部分与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减持9266万股股份,其持有的H股持股量由10.16%降至9.72%,涉资10.6亿港元的内幕有关!虽然股神抛弃了中石油,但对于这么一家在世界石油中排行第七的石油公司,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此股不能像它的主人表现得更优异呢? 3.中石油也决不会坐视自己的股票下跌不管,每只股票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后台庄家,不出意外,基本上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之现象,除非该公司破产,资产遭冻结等原因。 以上就是本人的观点,虽然不能完全说服人,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新股应当先观察一段时间,当你发现其走势开始趋向平稳,建议你此时购入,对于“中石油”是否像“中国神华”那样的泡沫,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股市永远不会像个乖乖女,其实它也是个孩子,情绪有时起伏不定,这其实是正常的。 但我个人比较乐观地相信“中石油”完全有能力走到28-30元左右的价位,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建议你可以长期持有!

论并购重组与企业价值评估

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社会资源调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以及企业、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者不断规范化发展的背景下,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各种创新形式层出不穷,不仅成为引起广大股东及众多媒体“眼球”关注的证券市场热点问题,例如TCL、百联股份、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进行的并购重组均被媒体评为当年度证券市场重大事件之一,更重要的是并购重组已成为证券市场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价值发现等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并购重组的核心是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它离不开企业价值评估;并购重组的蓬勃发展又大大推动了企业价值评估技术的进步,二者互相依托、互相促进。 下面我结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的多年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中企业价值的群体,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经过十年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资产规模庞大、行业分布广泛、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发展优势的群体。 目前,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377家。 截至2005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已达7.11万亿元,2005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占同期我国CDP达28.71%。 许多上市公司在各自所属行业处于地位,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等许多上市公司充当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公司在自身迅速成长的同时,直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整合和优化;同时,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上市公司也为资本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 上市公司更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 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逐步提高,净利润由初创时的24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742亿元,净资产年收益率基本都保持在7%以上,2004年达到了9%,不断给几千万中小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 从这个角度上说,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围绕上市公司展开企业价值评估服务。 二、近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价值提升经多年努力,中国证监会已基本形成以上市公司收购和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发挥市场自治功能的较完善的规则体系。 在证监会的积极支持和规范下,近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不断发展,从规模上看,每年发生100多起,且呈逐年上升之势,据有关统计,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涉及的资金额已超过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资金额,凸显出市场利用并购重组进行存量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趋势;从规范程度上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日趋规范,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并购重组行为最常见的是两种形式,一是上市公司进行出售、购买、置换资产或其他交易,导致其资产结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这称之为资产重组;二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这称之为公司收购。 相应地,并购重组对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市公司迅速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自1998年证监会颁布文件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加以规范至今,共有约3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 从总体上看,这些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迅速调整了资产结构,改善了资产质量,提升了经营业绩。 尤其在2001年末证监会修订有关文件后,资产重组的积极作用随之进一步体现:以倒卖壳资源、掏空上市公司、配合二级市场炒作为目的的投机性重组受到有效遏制,以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实质性重组、战略性重组渐成主流。 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积极作用可划分为“雪中送炭型”和“锦上添花型”两类。 前者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彻底摆脱劣质资产、换入优质资产,实现“乌鸡变凤凰”。 典型如 * ST 吉纸、宁城老窖等公司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并举,使上市公司脱胎换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得以彻底改观,有效地化解了市场风险,其中 * ST 吉纸还成为2005年股价涨幅的股票。 后者上市公司藉此进行战略业务整合,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 典型如 TCL 、百联股份通过吸收合并,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中石油、中石化以要约收购方式,一举实现对下属多家上市公司石油、石化资产的战略性业务整合;鞍钢、本钢、太钢定向发行新股购买优质资产,既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与质量大幅度提升,又减少了关联交易,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 下面再以2002-2003年进行了资产重组的85家公司为目标从总体上考察重组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化情况。 就整体而言,这85家公司重组后平均每股收益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重组前的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1252元,重组后2004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为0.0775元。 此外,重组后盈利公司所占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65.88%增加到2004年的85.88%。 重组前(2001年度),85家公司中有56家公司(占65.88%)盈利,平均每股收益0.1024元,29家公司(占34.12%)亏损,平均每股收益-0.5646元,而重组后(2004年中期),85家公司中有73家公司(占85.88%)盈利,平均每股收益0.1064元,12家公司(占14.12%)亏损,平均每股收益-0.1069元。 同时,2002-2003年重组的85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实现了摘帽。 可以看出,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业绩、提升价值。 2002-2003年重组公司的平均业绩项目 样本 2004年中期 2003年度 2002年度 2001年度 每股收益(元) 85家平均 0.0775 0.0917 -0.0937 -0.1252 净资产收益率(%) 85家平均 3.8048 5.1706 3.0462 -2.4369 2002-2003年重组公司的盈利亏损情况项目盈利家数 占重组公司比例 平均每股收益(元) 亏损家数 占重组公司比例 平均每股收益(元) 2004年中期 73 85.88% 0.1046 12 14.12% -0.1069 2003年度 71 83.53% 0.1611 14 16.47% -0.2601 2002年度 59 69.41% 0.1222 26 30.59% -0.5837 2001年度 56 65.88% 0.1024 29 34.12% -0.5646 统计分析还发现,在2002年重组的44家公司中,有27家公司(占61.36%)2003年度较2002年度业绩提升,但只有13家公司(占29.55%)在2004年实现连续两年业绩提升(2004年较2003年、2003较2002年均业绩提升)。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重组第一年业绩都实现了明显的提升,其后能继续保持业绩提升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 (二)有利于发展控制权市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新古典控制权理论等主流经济理论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的实质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即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有助于强制性地纠正公司经营者的不良表现。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即使公司股票价格正确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但公司仍然存在着经营不善的倾向和情况,当公司股价下跌时,公司的经营者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提出辞职,但公司经营并未得到改善,这时并购可以使得外部力量强制进入公司,介入公司经营和控制,重新任免公司的经营层,或者使得经营者由于面临“下岗”的威胁,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以避免出局。 因此,作为外部治理的重要手段,控制权市场已经成为避免管理者将收益从所有者手中转移,并保证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一致性,减少代理成本给公司价值带来的耗损的一种有效激励机制。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能因并购而产生规模经济、协同效应或税收利益等,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也表明:兼并收购机制的确能在激励管理者更加努力方面发挥作用,虽然不是十分完美;并购完成后,大多数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股价有所提升。 2002年末证监会颁布了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系列文件,2003-2005年共发生394家上市公司收购案例。 以2003年130家、2004年118家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均表明收购后上市公司业绩均有所提升。 其中2003年130家被收购公司业绩前后变化情况如下: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净利润 324.34 -2296.90 1702.70 2672.65 4574.82 净资产收益率 1.27% -5.69% 3.21% -0.44% 0.86% 2004年118家被收购公司业绩前后变化情况如下: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净利润 1965.22 1912.20 2071.57 2125.19 2959.56 净资产收益率 -5.57% -0.80% -2.86% -9.80% 0.16% 三、并购重组的核心是发现价值、判断价值,企业价值评估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购重组的核心是发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或可以通过协同效应等为自身带来更大价值的公司,因此离不开企业价值评估,以下具体分析之。 并购重组通常包括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购入资产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四类,企业价值评估在这四类业务中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重大资产重组。 按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进行这类交易时若以评估价值为作价依据,需提供资产评估报告,而按国资委的规定,国有上市公司应按评估值为定价依据。 由于目前简单地出售、购买单项资产或以资抵债式重组,获取现金或突击产生利润达到扭亏为盈目的的重组事例逐渐减少,以购入或置入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股权为手段进行业务整合、战略转型重组已成为主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标的主要是企业股权,因而重组中越来越多地涉及企业价值评估。 05年共发生25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全部涉及企业产权交易。 例如中国凤凰近期拟以与石化业务相关的经营性资产与相关负债,与长航集团与干散货运输业务相关的运输资产与相关负债进行资产置换,置入资产、置出资产均构成完整经营主体,交易金额达13亿元,以资产评估价值为作价依据。 评估机构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置入资产、置出资产进行评估,并运用收益现值法加以验证,评估值取重置成本法得出的结果。 再例如香江控股近期拟以持有的临时工机械98.68%的股权与南方香江持有的郑州郑东置业有限公司90%股权、洛阳百年置业有限公司90%股权、进贤香江商业中心有限公司90%股权、随州市香江商业中心有限公司90%股权进行置换,从工程机械行业转型为房地产、物流行业。 置入、置出资产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出租房产等少部分资产采用市场法或收益现值法。 其次,上市公司收购。 现行法规不强制性要求对这类业务进行评估。 如果交易标的系上市公司流通股,其定价当然依据二级市场价;如果交易标的系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实务中逐渐形成了按账面净资产值加上一定幅度溢价的定价惯例;若属于间接收购行为,其定价依靠产权交易中心的价格(指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或其他方式。 因而大多数情形并不直接涉及企业价值评估。 但是,在交易标的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等情况下,因缺乏客观的定价标准,有时会由中介机构对有关股权估值,并参考估值结果确定交易价格。 由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中收购人往往需要按证监会的要求聘请证券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且证券公司对行业前景分析、业务整合操作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等,在这个估值领域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优势,延揽了大部分业务。 例如05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德隆系公司持有的湘火炬28.12%非流通股股权时,国内外有十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潍柴动力聘请了某证券公司对湘火炬这部分股权进行分析,测算其价值约在11亿元,并据此报价,参加投标,最终赢得了这场股权收购战的胜利,该证券公司也获得了1000多万元的财务顾问费。 再次,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证监会目前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期间要求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所购买的资产构成完整的经营实体,且通常应具有两年以上的持续经营记录,同时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指标均高于以前。 按国资委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若属于国有公司,这部分资产应进行评估;从出售方的角度,这部分资产盈利能力较强,公允价值可能远远高于帐面值,出售方不愿意按账面值计价而选用以评估值为作价依据。 因此,这类业务往往需要对购入资产进行企业价值评估。 例如中国重汽近期拟向重汽集团发行6866万股流通A股以收购重汽集团汽车相关资产,其中的主要资产是桥箱公司51%的股权,该部分股权依据评估值作价3.1亿元,较账面值溢价17.55%,评估方法采用重置成本法。 在中国重汽、弛宏锌锗等定向发行案例中,购入的资产均有利于上市公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上市公司带来的价值可能大于遵循独立、客观原则得出的评估值。 最后,上市公司回购非流通股。 近年来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无力偿还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只好以所持的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抵债,或上市公司因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等需要,回购非流通股股东所持的股份。 非流通股股份不在二级市场流通,缺乏客观的定价标准,同时,这类交易需动用上市公司大量现金,对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尽管证监会对此不作硬性规定,但部分公司仍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拟回购的股份进行评估,并据此确定回购价格。 例如承德露露近期拟回购控股股东露露集团所持的.4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8.9%),每股作价2.64元/股,较账面值溢价16%,交易价按评估值确定,评估方法采用收益值法。 此外,在部分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的案例中,由于其二级市场股价被人为操纵,已背离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形下,评估机构有其用武之地,可以进行价值发现,使公司避免支付过高的代价、利益受损。 例如近期某上市公司拟以5.3元/股回购流通股,尽管该公司流通股的股价最近一段时间内基本在5元以上,但该公司曾于03年7月按10元/股增发新股,从这点上看,回购价似乎偏低,再从市盈率的角度看,该公司05年每股收益0.09元,回购价的市盈率倍数高达59倍,又似乎偏高。 对此,应由评估机构或其他中介机构结合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等寻找相对合理的股价区间,供公司决策使用。 简言之,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有效需求和广阔舞台,企业价值评估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 这一点与国外情况是相一致的,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资产评估业务大部分属于企业价值评估和不动产评估,而企业价值评估主要的服务对象即并购重组。 四、理论研究、规范制定与经验交流并举,加速改进企业价值评估,以适应并购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内资产评估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将被评估企业视作一个整体,从其整体获利能力角度评估其价值的历史并不长,这期间还出现了多起滥用收益现值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案例,典型如已退市的科利华公司1999年收购其关联企业控股权的案例。 近几年来对企业价值评估日益增大的需求和其重要性的提升有力推动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实务的进步,有关部门在反思实践案例、反映实际需求以及考察国外评估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规范企业价值评估的制度。 例如证监会2001年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等。 这些文件的特点之一是对收益现值法的运用予以严格约束,之二是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聘请的财务顾问也介入资产评估事宜,并为此承担更大的责任,典型如要求资产重组的财务顾问对评估方法的适当性、评估假设前提的合理性独立发表意见等。 2004年中评协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出台了多项评估准则,可谓成果卓著。 这些准则、尤其是05年初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全面、针对性强,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经验,就评估方法选用、评估资料收集等方面作了较系统而具体的规定,其发布与实施对引导、规范企业价值评估实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受制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评估机构缺乏足够专业人员、有关规范的贯彻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例如《指导意见》05年4月开始实施,距今刚刚一年)等,企业价值评估目前尚存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专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结合证券市场的监管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企业价值评估: (一)消除对收益法“谈虎色变”的理论误区,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从纯理论的角度,企业价值评估可以采用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 实际上,成本法将企业看成单项实物资产的简单加总,忽视了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营销网络、核心技术等“软资产”,不能反映其整体盈利能力,而购买者所看中的往往不是单项资产,而是企业未来能带来多少利润、现金流即整体盈利能力;企业通常拥有独特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除非上市公司,其他公司难以比照样本公司进行调整,得出其市场价值。 因此,有必要为收益法“平反”,明确对企业价值评估而言,收益法往往是最适当的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市场法仅仅是备选性、参考性的方法,在被评估企业因面临特殊风险、难以量化其未来收益及风险时才改用其他方法取代收益法。 换言之,当前企业价值评估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的现状应予以适当扭转。 (二)积极出台操作性更强、更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相关规范。 证券市场多年来,收益预测及折现率选取被人为操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收益法,正是这两个突出问题导致收益法可能沦为“魔术”,让一文钱不值的垃圾变为评估值高昂的优质资产或反之,上市公司因此遭受重大损失,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对收益法的担忧主要亦在于此。 因此,要使收益法切实发挥正面作用,让监管部门及投资者接受、认可收益法,必须依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教训,针对这两个问题制定操作性更强、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制度。 对折现率,有关评估报告的取值公式大同小异,但实际取值却从7%—18%不等,例如某上市公司购入房地产企业的股权,在对该房地产企业股权使用收益法评估时折现率设定为7%,显然这样的折现率与大多数同类企业股权评估时的取值差异不小。 对盈利预测,由于盈利预测、尤其是较长时期后的盈利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似乎可以考虑允许公司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区间值表示价值分析结论,这种模糊比强求的准确更合理。 (三)加强与财务顾问的经验交流,高度重视行业研究能力。 收益法的实质就是分析、测算企业的未来收益及风险,这项工作的基石不是计算能力、猜测能力,而是扎扎实实的行业研究。 只有把行业研究透了,才能把握大局,相对准确地描述企业大的发展前景、面临的重大风险,并进而结合该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竞争优劣势,对其未来收益、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测算。 对比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购买或出售企业股权时提供的财务顾问报告以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首先用较长的篇幅阐述有关的政策、政府规划,描述该企业所处行业历史及未来长短期、国内外的发展轨迹,其次详细分析该企业产品所面对细分市场的情况,再剖析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最后预测收益时“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反观资产评估报告则多半惜墨如金,对行业、细分市场甚至企业自身的特点不作详细分析,其得出的盈利预测数相应缺乏足够的支撑。 例如岷江水电04年拟购买一水电公司股权,财务顾问对该股权价值的分析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为电力供需增长平稳、冬季形势依然紧张,电价调整可期,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影响以及加息政策对行业总体影响状况四方面;第二,四川省电力工业现状及规划概述,分为四川电力工业现状以及四川省电力工业规划概述两方面,前者又分为四川电网装机情况以及电力市场情况;第三,福堂公司具有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景,分为该企业上网电价稳定以及上网电量较高两方面;第四,风险因素分析,分为对外投资比例高,政府电价政策风险,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未来利率变动导致盈利变动的风险以及现金分红风险五方面。 按照这样的线路分析下来,被购买企业未来的盈利预测与折现率选取势必建立在相对可靠的基础之上。 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资产评估机构面临着证券公司等财务顾问强大的竞争压力,国内外这部分市场目前主要由证券公司占据。 资产评估机构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充分学习财务顾问的先进做法,高度重视行业研究能力,为客户出具更富技术含量、更可靠的评估结论,而不能靠要政策、偷工减料式的低成本策略,如此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 (四)其他方面。 包括监管部门从加强后续监管,严加约束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履行诚信义务,减少对评估机构施加不正常压力可能性等角度出发,加强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监管。 证监会近期正在制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办法》草案中拟规定:评估机构采取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对拟购买资产进行评估的,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重组实施完毕的当年及其后两年的年度报告中单独披露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状况及与评估报告中预测数的差异情况,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出具专项审计意见。 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凡不属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事前无法获知且事后无法控制的原因,上市公司或者相关购买资产的利润实现数未达到资产评估报告中预测数80%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对此承担相应责任的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在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指定报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等。 此外,对收益法而言,收益、风险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不可或缺,有关部门及执业机构应群策群力,抓紧做好这项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评估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展望未来,随着并购重组市场的进一步活跃,企业价值评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规范程度上可望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反过来对并购市场形成积极推动作用,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将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保护社会公众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共同目标。

关于股票的一道考题 高手进来帮忙解答一下吧

牛市成长的十大理由 在对国内股市走势的判断上,看“多”的声音似乎压倒了看“空”的,大牛市行情、股市“盛世论”、股市“黄金十年”等乐观论调回响于市场和学术界。 乐观者的理由归纳起来有10条。 理由之一: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看好。 “2006年股市行情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流动性过剩。 最大的原因是,2006年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是低通胀伴随的高增长。 在这种大好的发展势头下,股市运行真正得到了经济周期上升的支撑。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 贺强认为,2007年肯定会延续2006年大牛市行情,但资本市场的运作将更加复杂。 预计这波行情至少能持续到2008年奥运会。 理由之二:股权分置改革胜局已定。 “股改成功,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利益关系,使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取向,理顺了原来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这是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功绩。 过去屡禁不止的违规关联交易、违规并购,都是掏空上市公司利润的手段,今后这种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这样,上市公司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股市的估值和定价功能将得到恢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 理由之三:人民币持续升值。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中国股市向上趋势不会改变。 他预计,2007年至2010年人民币预计升值幅度为16%至20%。 在涨跌互现的双向波动中,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将在4%至5%,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到7.35。 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继续发挥作用,股市在2007年底将达到创记录的5300点。 如果人民币升值时长为五年,上证指数最高可达7000多点。 理由之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北京首创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股改完成后,大股东价值将通过上市公司市值来实现,因此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良资产的动力将空前强劲。 股改以来,已经有数百家公司大股东承诺对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虽然目前还不能用明确数据来定量分析,不过,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潜力相当可观,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并不为过。 研究显示,A股市场已经进入“价值注入”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内A股市场市值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 与此同时,在一个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迎来了内生性的增长时期。 根据WIND提供的最新数据计算,全部A股的2006年预期业绩增长高达60%。 大多数行业的实际业绩有望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理由之五:市场估值依然合理。 国投瑞银投资部总监刑修元认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大的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这为股市未来稳步发展留下了持续上升空间。 以2006年12月15日为测算日,中标300公司2006年动态市盈率为19.18倍,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15.61倍。 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估值依然基本合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估。 而且,从全球来看,根据瑞银环球资产的全球股票市场估值模型,目前A股市场依然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理由之六:产业竞争优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2006年推动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在2007年还将会继续存在。 这些因素除了货币现象和制度变革之外,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资本市场上升。 按照目前的抽样分析,上升空间还有差不多五年左右时间,所以2007年这个因素还会带动股市有良好上升空间。 理由之七:政策鼓励。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预计,2007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会计准则预计将改进公司治理、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并将为股票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或海外的机构投资者。 同时决策部门将鼓励海外上市公司进入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将来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适用的法定税率将明显下调,执行高税率的公司则会受益。 两税合一带来的市场预期将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引力。 理由之八:金融创新。 股指期货将于2007年早期推入市场,A股交易制度上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缺陷将得到修补,其“长牛效应”将进一步提升股市活跃度。 平安证券表示,年内备兑权证可望面市。 预计融资融券以及对部分类别的股票放宽涨跌停板限制、实施T+0日内回转交易等差别交易制度等也将相继推出。 联合证券指出,国际上,股指期货交易规模和股票市场规模基本比例是1:1。 中国目前股市市值规模已达10万亿元,按1:1的保守计算,股指期货的推出也相当于再造一个股市。 理由之九:人口红利。 银河证券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股市投资策略报告认为,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时代,将从内需方面稳定保障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批高峰人口目前都进入了壮年期,也就是劳动创造能力与收入能力的高峰。 他们的子女也将在未来10年左右持续进入成年期。 这两代人所形成的人口高峰,被当今业内称为人口红利时代。 理由之十: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根据国投瑞银的判断,进入2007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能比2006年有所放缓,但整体增长率仍会较为强劲,保持在5%至6%。 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在世界各地的股市上有所体现,这种利好也将对我国国内的股票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站在开放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吴晓求更是大胆地提出了激动人心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到80万亿人民币。 ”牛市化解矛盾,熊市激化矛盾;牛市有正财富效应,熊市有负财富效应。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牛市都是市场投资者期待的最理想的运行方式和最有益的市场状态,是股票市场发挥正面作用和积极效能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适宜环境。 特别是在中国股市还没有股指期货的状态下,牛市就几乎是投资者赢得利润的唯一机会。 在中国股市经历了2006年的大牛市之后,社会各方对股市现状及其运行趋势的判断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泡沫论”又渐渐开始抬头。 在我看来,中国股市的牛市运行过程还远没有结束,不但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需要牛市,而且整个中国更需要牛市。 没有一个长期的牛市过程,中国股市就很难真正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中国经济就很难有效形成新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中国改革也就很难最终实现从旧体制向新机制跨越的“凤凰涅磐”。 市场走势的三重评价2005年7月以来的这一轮牛市,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最有意义的牛市。 这是一轮最健康的牛市。 这一轮的牛市,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同时起步也同步发展,伴随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整个过程。 之所以说它最健康,是因为整个牛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为深刻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过程,虽然在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中,也有过少数股票的大起大落,整个市场也经历了齐涨齐跌的过程,但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成为市场的主流,市场上崇优弃劣的观念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蓝筹股已经成为市场上趋之若鹜的热点和焦点,市场上的资金流向、流量和流程正在发生有利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和作用的方向转变。 虽然在整个市场上庄股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虽然在去年年末大盘股出现了局部上涨过快的局面,但总体上来说,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健康也是最值得肯定的牛市。 健康——这是中国股市一年多来的发展主流,必须予以明确认识和充分肯定。 这是一轮最深刻的牛市。 与以往的牛市中刻意制造和挖掘题材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轮牛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息息相关,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联结得最为紧密的牛市。 股市运行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互推动,使得中国股市第一次与国家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起了密切的和有机的联系;股市成长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开始得到逐步体现和提升;股市发展既为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又不断地消化了股权分置改革所增加的巨大市场增量,并且反过来成为了市场稳定和市场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 特别是,伴随着牛市的发展,市场对大盘股的承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使得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金融股能够在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就在市场上发行上市,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银行业迎接国际资本挑战、提高自身市场化水平的能力和实力,也为整个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这是一轮最持久的牛市。 这一轮的牛市,不是一个简单的炒作过程,而是伴随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持久牛市。 虽然我并不赞同市场上流行的“黄金十年”的说法,但这一轮的牛市将刷新中国股市以往牛市的所有记录,而成为中国股市在新千年中持续时间最长、发展程度最深、影响最为深远的超级大牛市,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影响,对中国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对整个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增加,都会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牛市,并且会以辉煌的记录载入中国股市与中国改革的史册。 市场发展的三重空间从本质上说,这一轮的牛市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三大现象。 一是货币现象。 货币现象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最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股市牛市进一步深化的最主要动力。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最综合体现,这种升值对中国股市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传导效应,就是中国股市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全面重估和整体升值。 由于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因而股市的走牛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不结束,股市的牛市进程就不会逆转。 这是中国股市的牛市趋势能够得以长期延续的一个基本原因和重要保证。 二是制度现象。 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股市所带来的巨大的制度变迁必然会在市场运行中反映出来,使得市场运行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空间。 全流通的市场自发地形成了对行政命令的抗逆机制,使得中国股市开始驶入市场化运行的快车道;全流通的市场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变得现实而有意义,企业家市场的形成和作用将使得上市公司具有更深刻的成长内涵和创新空间,中国股市的发展基石将更加牢固;全流通的市场使得各类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和交流语言,上市公司也将因此而获得更优质的现实资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品质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是增长现象。 在过去28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67%,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 从2001--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9万多亿增长到21万多亿,但在2001年以后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却与国民经济的总体趋势完全背道而驰,走出了实际跌幅达80%的超级大熊市。 国民经济的持续上涨与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中国股市中储存了巨大的被长期压抑的无限能量,一旦这种能量得以释放,就会像火山爆发,其能量与热量的释放与扩散就都难以想象。 这三个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叠加效应,不仅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主要原因,也将是中国股市进一步走向更大牛市的现实源泉。 与牛市形成的三大现象相对应,中国股市在演进中也会从三个方面逐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是因人民币升值而打开的市场空间。 在我看来,人民币升值至少还会延续2—3年的过程,其升值幅度至少还会有15%的空间。 按照国际市场上本币升值与股市的联动关系,那么在中国股市上,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股市进入长期的上涨轨道,股市攀升也会达到一个可观的幅度。 二是股权分置改革而拓展的制度空间。 如果说,在2006年,市场是因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而启动了股价攀升的枢纽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整体上市的效应将会是中国股市继续其牛市轨迹的主要动力源泉。 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只能采取市价激励的方式,这就为股价的向上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托;由于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转变使得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指向,因而大股东就有动力也有能力把最优质的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从而形成公司股价与经营业绩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进而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制度空间与发展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拓展。 三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而带来的增长空间。 由于在过去的长时期中,中国股市处于严重的畸形状态,就使得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成长出现反向变化,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遭到破坏,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亏损累累。 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最重大变化,是市场运行与国家的汇率走势、货币政策和发展趋向真正建立起了内在的和有机的联系,使得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将给上市公司提供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再加上上市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大幅降低,这将使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有条件对投资者提供更丰厚的回报,并且会使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市场运行的三重警示如果说,中国股市的长期牛市会给投资者提供获得收益的巨大机会的话,那么要把投资机会转化成投资收益,还需要对市场有更为深刻的把握和更加长远的眼光。 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牛市发展初期的齐涨齐跌局面将逐步结束,市场运行与市场监管都将面临着更为复杂也更难把握的新的阶段。 市场走势的三重警示。 2007年的中国股市,将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 一是市场的波动幅度与波动频率都将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选股难度的增加和投资风险的放大。 二是市场的“二八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宠儿”会进一步受宠,“弃儿”会进一步被弃,对于那些业绩不佳从而得不到机构关注而非流通股转换而来的流通股又面临集中上市的个股来说,其价值中枢的下移空间很可能会高于上涨空间。 三是板块效应会逐步递减,题材效应会成为主流。 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题材、股权激励的题材和整体上市的题材将会在市场上产生广泛而持续的扩散效应,成为新一年中国股市的发展主流。 市场发展的三重警示。 市场走势的长期看好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的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牛市中,必须对市场运行中的趋势性因素与偶发性因素保持必要的认识和充分的警惕。 在我看来,这一轮牛市的结束,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二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拐点,从高速成长转变为中速成长或低速成长;三是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引发香港股市和H股出现连锁性反应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出现,都会是这一轮牛市的转市信号,在这些因素没有出现时,市场的牛市进程就会延续而不会反转。 市场监管的三重警示。 2007年,市场的发展将对管理层的智慧与能力构成考验。 如果说,2006年的牛市博得的是满堂喝彩的话,那么,在2007年,有关各方会不会对牛市的评价由正面转向负面,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警示的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点:一是,牛市的形成和深化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最主要成果,也是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经济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一个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让投资者血流成河的市场既不应成为中国股市的常态,更不能成为中国股市的标志。 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在付出巨大代价和惨重牺牲换来的,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还远没有完成,如果牛市的进程不能延续,那么股改就会半途而废,股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会付诸东流。 二是,买者自负原则是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 股票市场是一种激情大于理智、矫枉必然过正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出现一些过热、过头的现象不足为奇,不能以此为依据,对市场做出不正确、不正当的甚至不正常反应,也不能让“政策市”或“政策市”的变种卷土重来,更不能把新股发行当作调控股市的筹码,对股市运行进行超经济的行政干预。 必须看到,在全流通的市场上,市场本身会形成对过激和过头行为的矫正机制,管理层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越俎代疱,去做本来就不可为实际上也不能为的事情。 三是,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和作用是中国股市的发展主题,也是政府与管理层在牛市中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演绎的重大课题。 也就是说,在市场的发展中,政府与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股价指数的变化,而应是机制的形成与作用。 离开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这一主题和课题,市场监管就会出现走偏和变形,曾经让整个市场付出惨重代价的股权分置改革也会因此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与积极意义。

标签: 挖掘资源股的价值 发现未开发的财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