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
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有益补充。 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运用。 对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关系、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作概述,并探讨如何在证券市场投资中实际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行为金融;现代金融;防御型投资策略;进攻型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因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在美国和欧洲,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在实践中也已经得到了应用。 个人投资者在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来避免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机构投资者也正在以行为金融学的精髓来发展以行为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迄今为止,行为金融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 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确认那些会对资本市场产生系统性影响的投资者决策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征。
第一,投资者的心理特点。
处理信息的启发法。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决策者面临的情况日益复杂。 决策者将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启发法。 启发法是使用经验或常识来回答问题或进行判断,它意味着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有选择性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觉。 由于决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启发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造成认知错误和判断错误。 启发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 这种启发性方法是一个谚语的起源:“如果它看起来像只鸭子并且呷呷的叫声像只鸭子,它可能是只鸭子。 ”在形成预期时,人们通过评估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与其最近所观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 典型性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也就是投资者在形成预期时给予新信息太多的权重。 二是显著性。 对于发生不频繁的事件,如果人们最近观察到这种事件,那么人们倾向于过分估计这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概率。 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飞机坠毁的消息频繁地被媒体传播,人们将过高估计飞机未来发生坠毁的概率。
显著性可能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 三是自负。 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非常自负。 例如,当人们说这件事有90%可能性将发生或这声明是真实时,那么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于70%。 自负可能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迟钝。 四是锚定。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当人们进行数量化估计时,他们的估计判断可能被该项目先前的价值所严重影响。 例如,二手车的销售商通常是在开始谈判时出高价,然后再降价,这销售商尽力将消费者滞留在高价格上。 锚定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迟钝。
第二,后悔。
人类犯错误后的倾向是后悔,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这种错误,并会严厉自责。 后悔理论有助于解释投资者延迟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加速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 Shefrin和Statman指出,后悔理论表明投资者避免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错误成为现实,从而避免后悔,投资者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价格随后可能降低而造成后悔。
第三,认知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是人们被告知有证据表明其信念或假设是错误时,人们所体验的心理和智力上的冲突。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存在采取行动减轻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认知不协调的倾向:人们可以回避新信息或开发出扭曲的论据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设正确。 如新车买主有选择地避免阅读他们其他车型的广告,而去看他们所选择车型的广告。
第四,回避损失。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而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在经济活动中是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 研究表明,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中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因素的两倍。
第五,羊群效应。
人们的相互影响对人的偏好改变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时尚与盲从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 这对经济决策的形成与改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在金融投资领域,人们往往是显著的、非理性的从众心理特征与行为。
(二)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开始研究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产生系统影响的决策行为特征。,一些决策行为特征已经得到行为金融学家们的公认,并作为对决策者的基本假设:
第一,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他们的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
第二,决策者是应变性的,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的不同选择决策程序或技术;
第三,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优方案。 尽管这些决策特征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对市场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但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中投资特性是相关的,如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性和价格中的泡沫;投资者中存在追随领导者和从众行为;过早的售出盈利投资和过晚售出失败投资;资产价格对新的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等。
二、行为金融学在证券市场的实际应用
在证券市场投资中具体运用行为金融学可分为防御型策略和进攻型策略。 防御型策略是指利用行为金融学对人的投资心理以及决策特征的分析来控制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也就是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进攻型投资策略则在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以从中获利。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现实的是采取防御型投资策略。 个人投资者在资金实力、分析手段与信息获得与把握上都处于劣势,因而经常靠打听小道消息等作为决策依据,行为经常是非理性的。 此外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负责,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控制体系,导致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认识错误,因而有必要采用防御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来指导投资。 进攻型投资策略一般为机构投资者采用,因为在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中,要对证券的定价进行判断非常困难,个人投资者很难在实际中判断出当前的市场定价是正确的还是发生了偏差,只有掌握着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术的专业投资者才有可能进行判断。 此外,各种定价错误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个人投资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无法利用这些偏差和错误来获利。
防御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是应用一系列行为金融的知识对自身的投资行为进行内省式的审察和研判,具体可包括:首先要核对信息的来源,核实信息的可信度、实效性等,要密切关注最近有无更新的消息或数字披露,要避免只关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 第二,判断自身是否过分自信,特别在最近投资行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时就更应关注这点。 第三,要善于比较正面和负面观点,查明对市场持最乐观以及最悲观态度的分别是什么人以及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 第四,要避免锚定效应导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进攻型投资策略。 各类投资机构由投资经理们具体负责运作的,投资经理们和个人投资者一样,在投资决策中也会犯各种心理偏差和认识错误,因而也需要采用防御型投资策略来加以避免。 但投资经理们有着良好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他们能更好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 在各类机构中一般都有着良好的管理监督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投资经理们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 因而,机构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利用进攻型投资策略来获得盈利。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探讨及其实际应用
第一,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这种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第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Jegadeesh与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出延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 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个国家发现了类似的中间价格动量效应,表明这种效应并非来自于数据采样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时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证券价格下跌时摊低成本, 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股票投资比例可较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
;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者情绪有什么区别
一、市场情绪指数的概述投资者情绪(Investor Sentiment),是行为金融学解释市场异象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行为金融学认为,信念和偏好异质的投资者常常是非理性的,其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和市场演绎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的大幅度波动导致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从而放大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并致使市场产生错误定价的现象,还有学者提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资本资产定价的一个因子,即资产价格不仅取决于市场Beta,还受投资者情绪Beta的影响。 学术界关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不尽相同,一种简单笼统的定义是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一种乐观和悲观的看法或是投资者的一种投机倾向。 而较为学术化的定义是投资者基于对资产未来现金流和投资风险的预期而形成的一种信念,但这一信念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前已有的事实,不同投资者对同一资产可能会有不同的信念。 然而,当投资者的情绪或信念具有较大的社会性或普遍性时,投资者的行为就会在互动机制作用下趋于一致,从而影响市场定价。 和市场情绪相关的一个例子是国内A股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风格轮换特征,机构热衷于对风格的轮换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如通过行业动量来选择股票组合以获得超额市场收益。 A股市场的风格轮换特性,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的解释是由于投资者的趋势追逐特性所造成的。 当某类风格的股票在某段时间内具有较好的走势时,趋势投资者会对该类风格保持乐观情绪并增加对该类风格资产的投资使得风格走势延续;但过度反应会使得该风格积累过多风险,最终发生反转,并使得市场热点转移到其他的风格资产上。 投资者情绪的研究主要在于如何测度情绪以及基于情绪测度如何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 国外制定情绪指数的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通过直接调查投资者的情绪,包括问卷调查,多空调查等主观因素指标;另一种是采用市场交易公开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即客观或间接指标。 第一种主观因素指标虽然直接,但存在样本选择代表性以及问卷失真的问题;第二种间接指标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数据噪音。 目前国内市场情绪的量化方法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且集中在对于股票市场的情绪刻画上。 中信证券的一份关于投资者情绪指数编制的报告中,提出通过五类指标构建投资者情绪的监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1)市场整体类指标:整体市盈率、市净率、换手率;(2)市场结构类指标:上涨家数比下跌家数、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超额收益率等;(3)IPO系列指标:股票首发上市家数、新股上市首日涨幅;(4)封闭式基金折价率;(5)资金流动指标:A股账户净增加数。 报告中的实证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用来预测股市的大顶和大底。 具体到投资策略上,当投资者情绪上升时,可以超配具有高的正情绪Beta的行业;当投资者情绪下降时,可以超配具有高的负情绪Beta行业。 二、股指期货市场情绪指标的选择虽然股指期货市场是作为管理股市风险的现货影子市场,但由于其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市场参与者等因素的不同,使得股指期货市场具备了不同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一些特性。 因此,本文从股指期货市场的自身特性出发,试图寻找影响股指期货市场情绪的一些变量,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股指期货市场的情绪指数。 本文所选取的反映股指期货市场情绪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交量成交量是反映市场交易活跃度最直接的指标,“指数的成交量是最真实的”、“量价齐升后市看涨”等都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市场语言。 成交量变化的背后是各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了投资者对个股或市场的信心水平。 较大的成交量表明市场交易情绪偏乐观,而较低迷的成交量则表明市场情绪偏谨慎或悲观。 一些国际投行也常把成交量指标作为量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交量同时也是构建市场情绪指数中的备选变量。 对于股指期货而言,每个交易日共有当月连续、下月连续、下季连续和隔季连续四个合约交易,并且近月合约的成交量(当月和下月成交量之和)平均占该月份所有合约总成交量的98%以上。 另外,沪深30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其成交量的变化反映了现货市场的活跃程度,现货市场成交量的放大对带动股指期货市场活跃度将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选取每个交易日四个期指合约总的成交量、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成交量作为反映股指期货市场情绪的两个成交量指标。 2、持仓量持仓量指的是当日收盘后累计的未平仓合约数。 中金所在每日收盘结束后,会公布“每日结算会员成交持仓排名”,从数据中可以得到排名前20的结算会员持卖单量和持买单量的变化。 由于套期保值头寸的因素,前20主力持仓基本呈现净空单的状态,一般情况下,主力空头和多头的资金都会集中在排名靠前的结算会员中,主力机构的净空单变化情况往往会对后市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统计了期指上市以来至2011-4-20的前20主力持仓结构数据。 我们取成交量排名前五的五家机构,分别为国泰君安期货、海通期货、华泰长城期货、广发期货和银河期货,作为参考机构样本,计算出每天这五家机构累计总持仓的变化。 统计结果表明,这五家机构单日累计净空单增加1000手以上的交易日有23个,其中次日期指下跌的交易日为17个,对应的概率为73.9%;这五家机构单日累计净空单减少1000手以上的交易日有13个,次日期指上涨的交易日为9个,对应的概率为69.2%。 TOP5比TOP20的净空单的波动要大一些,对比上述TOP5的每日净空单曲线和期指走势,发现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在某个时点上,当这五家机构的累计净空单发生大规模变化时,往往会影响到期指短期走势。 虽然持仓结构数据的准确性会由于分级结算和机构资金分仓的问题而受到影响,但持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多空情绪的变化,因此我们选择上述五家机构的累计净空单的滞后一期作为反映期指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 3、日内波动率期指波动率越大时,通常投资者分歧较大,投资者乐观或悲观情绪较为浓厚;期指波动率小则表明市场对当前价格水平较为认同,市场情绪较为平淡。 把波动率作于情绪指数指标的思想来源于VIX指数。 VIX又称为投资者恐慌指标(The Investor Fear Gauge),是根据指数期权衍生品价格反推出来的隐含波动率,也可理解为市场情绪指标。 为了对股指期货的日内波动率进行准确的描述,本文采用Andersen, Bollerslev(1998)提出的基于日内高频数据计算的已实现波动率(Realized Volatility)测度方法。 由于高频数据中蕴含了比低频数据更多的市场波动信息,因此基于高频数据的波动率测度一定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市场波动描述。 已实现波动率的计算不需要复杂的参数估计方法,无模型、计算简便,在一定条件下是积分波动的无偏估计量,近年来在高频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日内已实现波动率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把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每五分钟数据的高频收益率进行平方求和。 考虑到日内收益率波动的聚集性和时序性,我们选取日内波动率的滞后一期作为反映期指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当期指行情出现拐点时,对应的日内波动率会出现较大的变动。 4、基差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有套期保值、套利、投机和资产管理。 其中,基差的变化是进行期现套利的关键,当基差偏离均衡区间时,往往会引发期现套利者的入场。 因此,基差偏离无套利区间的程度反映了期现套利的空间和投资者的市场情绪变化。 从基差的历史走势看,在震荡行情中,基差的波动相对较小;而在阶段性的趋势行情中,基差的波动加大,尤其是2010年国庆节后大盘强劲反弹以及随后的调整阶段,对应的基差波动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因此,基差的走势也反映出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 但随着市场期现套利者参与程度的提高,基差波动的幅度有所收敛且期现套利的空间随之减少。 考虑到基差序列也呈现出时序相关性,我们选取基差的滞后一期作为反映期指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 参考资料
投资中常见的3个偏差
欢迎加入《基金豆·快乐投资学院》第四期,揭秘行为金融学的智慧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投资决策中的误区,学习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提升实战技巧,避免落入投资陷阱。 传统理性市场假设的挑战,正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1. 代表性偏差:理性之外的外推陷阱行为金融学揭示,投资者往往过于依赖过去的表现,形成外推法的偏差。 牛市中的过度乐观,熊市中的过度悲观,都是这种偏差的体现。 在美股这样的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理性行为能部分抵消这种偏差,但个人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
2. 情绪驱动与处置效应:波动中的投资迷思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在市场涨跌中尤为明显,牛市时的贪婪,熊市时的恐惧。 新基金热销与低迷时的冷遇,揭示了市场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处置效应,即投资者保留亏损、卖出盈利,其实是一种心理陷阱。 参照点漂移让这种效应更加复杂,投资者应学会理性评估,而非被贪婪蒙蔽。
3. 认知与纪律:长期投资的制胜之道在投资中,认知偏差和情绪波动无处不在。 我们需要学习行为金融学,提升自我反思能力,避免“小目标”式的短期投机。 基金豆通过专业策略,帮助用户减少人为偏差,追求长期的稳定收益。 阅读《投资的心灵密码》和《投资心理学》等书籍,将有助于深化理解。
在「快乐投资学院」,我们鼓励你成为自己的投资导师,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视角,重塑投资智慧。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基金豆」,回听精彩直播课程,开启你的投资升级之路。
标签: 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决策的评估 行为金融学在股票市场投资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