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崩盘的原因:从基本面到外部力量的全面分析

admin 2 0

股票崩盘是指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导致股价大幅贬值。这是任何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担心的重大事件。股市崩盘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基本面因素到外部力量,本文将对股票崩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

基本面因素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是股票崩盘最常见的基本面原因之一。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企业利润下降,消费者支出减少,这会导致股票需求下滑和股价下跌。

公司业绩不佳: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也会导致股票崩盘。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业务增长放缓,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下降,这会导致股价下跌。

泡沫破裂:股票市场泡沫是由股票价格被高估推动的。当泡沫破裂时,股价会大幅下跌,导致股票崩盘。

外部力量

地缘政治事件:地缘政治事件,如战争、政治动荡或恐怖主义,会导致投资者恐慌并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利率变化:利率上涨或下降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利率上升会使股票投资的吸引力降低,导致股价下跌,而利率下降则会增加股票投资的吸引力,推动股价上涨。

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指市场上可用资金的减少。当流动性危机发生时,投资者可能难以卖出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监管变化:监管变化,如会计规则或金融监管的改变,也可能导致股票崩盘。如果监管变化使股票投资的风险增加或成本增加,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技术因素:近年来,技术因素在股票崩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导致股市崩盘。

著名的股票崩盘事件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著名的股票崩盘事件,其中包括:

  •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由经济衰退和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引发,导致大萧条。
  •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计算机交易引发,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由互联网公司股票估值过高引发,导致股市大幅下跌。
  • 2008年金融危机: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引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股市崩盘。

如何预防股票崩盘

尽管股票崩盘难以完全避免,但有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 多元化投资:通过投资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投资者可以降低风险。
  •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降低股票崩盘的风险。
  • 了解基本面:在投资股票之前,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至关重要。
  • 避免追涨:追涨可能导致在高点买入,这增加了股票崩盘的风险。
  • 了解风险容忍度:了解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并相应地投资非常重要。

结论

股票崩盘是股票市场上重大且具有破坏性的事件。了解股票崩盘的原因至关重要,以便投资者能够采取措施降低其风险。通过多元化投资、长期投资、了解基本面、避免追涨以及了解自己的风险容忍度,投资者可以为股票崩盘做好准备并将其对投资组合的影响降至最低。


股票中MACD表是什么意思,怎么分析这上面的数值列?

MACD 总结我炒股就看一个指标MACD,口味不同,各有所好,自己把握。 MACD精华:MACD的精华就8个字:买小卖小,缩头缩脚。 小指的是,红绿柱的堆而言,缩头缩脚是指红绿柱的长短而言。 当股价一波比一波高时,反而红柱的堆,一堆比一堆小,证明产生了顶背离现象,应该及时卖出;当股价一波比一波低时,反而绿柱的堆一堆比一堆小,证明产生了底背离,应该买进。 买点在绿堆小时,一根比一根短买进,也就是说缩脚时买进。 当红堆小时,红柱一根比一根短时,叫缩头,卖出。 这里的“大”和“小”是指MACD中的大绿柱,小绿柱,和大红柱,小红柱。 而在操作时图中的DIF和MACD两条白色和黄色的曲线,一般是视而不见的,我们只注重红绿柱的变化。 MACD 总结一、0轴上1. DIF上穿0轴---------爬上红色陆地】------------准备买入--持股区间2. 0轴上--------------- 零上红 ----- ------------------作多3. 一次金叉----------- 零上红金叉-------------------坚决作多4. 二次金叉----------- 二次零上红金叉- ------------更坚决作多5. 0轴上金叉-----------水上金叉------------ 2+3系统的初中期,末期的就不好!6. 0轴上金叉------------后金叉-----------------------作多7. 0轴上死叉------------结合三死叉见顶卖出等 与股价-------顶背离一个良好的【水上金叉】必须出现在一波涨势的初中期,就是一叶行情的初中期,就是我们2+3系统的初中期,末期的就不好,而判断是否初中期还是末期,就是通过波长、量、MACD是否创新高、【坨理论】,以及外部条件,比如个股基本面、指数整体情况等等,综合研判,我们尽量买进2+3初中期,不断创新高的【水上金叉】,这样的【水上金叉】就很好。 二、0轴下1. DIF下穿0轴-------跌进绿色海洋--------------准备卖出----持币区间2. 0轴下-------------- 零下绿-----------------------作空3. 一次死叉------------零下绿死叉------------------坚决作空4. 二次死叉------------二次零下绿死叉------------更坚决作空5. 0轴下死叉----------水下死叉沉船快------------ 作空6. 0轴下金叉---------水下金叉易受潮--------------观望7. MACD 与股价-------底背离8. 【水下死叉】,则沉船的速度一般都很快,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水下行情庄家一般都出货完毕了,即便没有出货完毕,也只剩下少量的砸盘用筹码了,这时的行情将由散户来主导,而散户有多少力量呢?所以发生水下金叉的时候,往往没法发动上攻行情,而一旦出现水下死叉,在市场股价自由落体作用下也能下跌,何况再加上各类中小散户及抢反弹者、甚至可能还包括庄家用手中的余货砸盘,这么多的力量作用下,当然往往沉船很快了。 所以每当出现水下金叉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激动,而当出现【水下死叉】的时候,你可得手脚快点,赶快寻找合适的点位出局,否则等待你的可能就是暴跌!在长期下跌的末期,我们希望的是MACD指标能够出现底部抬高的走势,如果能够和股价形成底背离,那就有可能构筑一个中级行情的底部了,当然这还需要配合上成交量、指数情况、甚至个股基本面等情况综合研判,所以当一个股票下跌末期出现底背离的时候,如果你前期抢反弹不小心被套了,那就先别忙着割肉了,等看看情况再说,但对于空仓的朋友,我们并不建议你马上买入,除非是指数出现底背离,而你锁定的是早就爬上2+3区间的强势股,那另当别论,我们说的是如果个股出现底背离,还是观察一下再说,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庄家打桩我不帮忙】来反复告诫自己,别提早动手浪费了时间和机会成本。 三、一些纪律MACD零下做空,零上做多,零上红金叉坚决做多,二次零上红金叉更坚决做多MACD零上做多,零下做空,零下绿死叉坚决做空,二次零下绿死叉更坚决做空小结:我们对水下金叉是警惕的,虽然在上涨行情开始之前有一个水下金叉,那里是股价最低区间,但仍存在风险,因为【水下金叉易受潮】,我们要在DIF上穿零轴之后,俗语是【爬上红色陆地】之后,才去寻找合适的买点,而这个买点就是【零上红金叉】!但我们知道了股价上扬三速度中,只有最后那次上扬的速度和角度最陡峭,那一波是利润最大区间,短期内就能实现,当然也是股价赶顶的区间了,而在加速的拐点区间如果能够买入就好了,于是我们就使用【二次零上红金叉】来寻找这个拐点。 上涨之前的那个水下金叉一般是第一上扬速度,而一次零上红金叉一般使股价进入第二上扬速度,只有【二次零上红金叉】才能使股价进入第三上扬速度!这就好像火箭发射时候一样的道理,启动时候耗费的能量最大,但上升最慢,等启动后的另一次点火是助推段,上升速度再次加快,最后进入三级点火时,火箭速度最快,但耗费的能量却最小,这【二次零上红金叉】也就类似于火箭的第三次点火吧。 踩着金叉进去,背着死叉出来金叉进去,时刻想这着死叉一、MACD的红绿柱和股价涨跌的关系:MACD是多空力道的体现,在实际的操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高抛低吸,踏准主力心跳的脉搏。 这个指标在实际的使用中却被人忽视,现在整理一下,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探讨,共勉。 1 红柱缩短:股价即将回调,对应策略是高抛。 其含义是多方的力道正在衰退,虽然目前空方还没有占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多方力道的减弱,空方力道会增强,所以出局观望是明智之举。 缺点:经常出现伪信号,红柱再次加长,再次进入强势行情。 2 红柱加长:股价将连续上涨,对应策略是持有。 其含义是多方的力道正在加强,空方毫无还手之力。 3 绿柱加长:股价将连续下跌,对应策略是空仓。 其含义是空方的力道正在加强,多方毫无还手之力。 4 绿柱缩短:股价将止跌企稳,对应策略是中线资金进场低吸,一般都可以买在相对的低位。 缺点:经常出现伪信号,绿柱再次加长,再次进入下跌行情。 对应策略,破前期低点止损。 5 红柱翻绿柱=进入空头市场,后期走势以跌为主。 6 绿柱翻红柱=进入多头行情,后期走势以涨为主涨。 7 当MACD还是绿柱的时候,且绿柱一天比一天短,即将变成红柱的时候买进,要求红柱还没有出来,但是绿柱已经缩小的差不多的时候,其含义是在空方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多方很容易对这个股票发动攻击行情。 MACD为了过滤伪信号,必须看前期的上涨和下跌是不是也符合条件,经常有正确信号的才可以操作,同时必须明确的是本次调整时的量能是缩小,基本上处在横盘小幅度整理的阶段最好.以MACD指标上的红绿柱收缩和加长情况作为波段买卖的依据,去验证自己手里持有或者已经卖出的股票,波段的高低点一目了然。 MACD指标金叉必须配合均量线金叉,均价线金叉,才是真正启动时,这个就是所谓的三线开花.缺一不可.这三个指标必须同时有效才是真行情,一般单个金叉都是骗线居多.同时必须注意MACD指标在0轴附近金叉的比较好,尤其的两次金叉.MACD的短周期服从长周期,使用方法不外乎就是背离、协同、共震。 频繁金叉死叉的股票不要做。 二、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又称指数离差指标,是移动平均线原理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技术分析工具自1971年由查拉尔德拉徘尔创造出来之后,一直深受股市投资者的欢迎。 MACD的原理是运用短期(快速)和长期(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和分散的征兆加以双重平滑运算,用来研判买进与卖出的时机,在股市中这一指标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根据移动平均线的特性,在一段持续的涨势中短期移动平均线和长期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距离将愈拉愈远,两者间的乖离越来越大,涨势如果趋向缓慢,两者间的距离也必然缩小,甚至互相交叉,发出卖出信号。 同样,在持续的跌势中,短期线在长期线之下,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使用原则:1. 差离值(DIF)向上突破MACD时为买进信号,差离值(DIF)向下跌破MACD时为卖出信号.2. 差离值(DIF)与MACD在0轴之上时,市场趋向为多头市场,两者在0轴之下时则应获利了结。 DIF和MACD在0轴以下时,入市策略应以卖出为主,DIF若向下跌破MACD时可向上突破,空头宜暂时平仓。 3. 股价处于上升的多头形势时,如DIF远离MACD,造成两线间乖离率加大,多头应分批了结。 4. 股价或指数盘整之时常会出现DIF与MACD交错,可以不必理会,只有在乖离率加大时方可视为盘整局面的突破。 5. 不管是从差离值的交叉还是从差离值柱线都可以发现背离信号的使用价值。 所谓背离就是在K线图或其他诸如条形图、柱状图上出现一头比一头高的头部,在MACD的图形上却出现一头比一头低的头部;或相反,在K线图或其它图形上出现一底比一底低,在MACD的图形上却出现一底比一底高,出现这两种背离时,前者一般为跌势信号,后者则为上升信号。 三、缺陷:1. 由于MACD是一项长线指标,买进或卖出点和最高最低价之间的价差较大.当行情忽上忽下或盘整时,买卖信号会过于频繁.2. 当出现急升急跌行情时,MACD来不及反映,信号滞后.实战使用注意:(必须配合股价移动平均线)(1)DIF和MACD在0轴以下时的金叉,为反弹行情,参与时期望值不能够高。 只有在突破0轴才能够演化成多头行情。 (2) DIF)与MACD在0轴之上时金叉,为多头行情,可在均线安全的情况下,逢低介入。 在0轴处的两次金叉,MACD形成双底时信号比较纯正。 (3)股价横盘,而MACD指标死叉向下走,不破0轴,是为洗盘,再次放量,可在长阳首日介入。 (4)0轴之上金叉后的不死叉,和死叉后的快速金叉,是为最后的疯狂,实战中快进快出。 (5)以MACD指标为买进法的,可选择30分钟和60分钟的指标,要求和日指标共震。 (6)该指标以长期死叉后的金叉可靠性高。 可在金叉后耐性等待股价回抽短期均线。 颢鳖棻(7)MACD指标一般最有效不容易骗线的时候是和均价线,均量线同时发生金叉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三线开花,要求同时放量开口向上。 其成功的概率才会倍增,靠单一的MACD金叉死叉作为买卖信号是很危险的。 ,如果跌势减缓,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将缩小,最后交叉发出买入信号。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 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 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 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 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 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 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 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 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 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 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 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 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著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 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 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 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 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 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 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 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 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 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 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 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 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 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 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 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 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 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 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 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 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 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 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 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 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 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 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 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 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 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 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 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 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 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 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 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 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 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 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 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 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 ”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 “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 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 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 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 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 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 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 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 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 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 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 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 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 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 .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 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 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 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哪些?

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原因来自美国,是美国经济中的几个负面因素在起作用。 最早是在一年半以前,起始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直到最近纳斯达克股市的崩溃。 如果深入思考这一问题,还有一个哲学因素。 美国股市连续五年的泡沫,在美国历史上,是80年来从未出现的。 泡沫持续时间之长、之大,足以对实体经济造成深刻的影响。 有三个事实可以证明:首先,美国人不再储蓄,出现了负储蓄率,是1933年来的首次;其次,由于过去几年对IT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美妙的预期,美国公司大量购进IT股票,纳斯达克股市泡沫过度;第三,经常项目出现赤字,这是前两个问题的副产品,虽然人们不再储蓄,但还是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尽管美国政府财政出现盈余,但作为投资的担保,它仍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从而造成了经常性项目的赤字。 “人们总是会有好运气和坏运气,就像人们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美国经济的伟大时,有时也会遇到意外事故。 ”罗奇说。 谈到经济下滑的动因,斯蒂芬·罗奇指出,这种负动力的力量非常大。 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可是下半年,其GDP增长率却下降到了1.6%。 从目前的经济表现看,50%的可能性是,美国经济到今年中段就会进入潜在的衰退。 另外,在2000年第三季IT业的增长率是23%,而现在已迅速放缓,预计到今年第三季,IT行业的增长率是0%。 过去的四五年,IT行业的增长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25%——35%,这取决于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可以说,它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行业。 然而,现在的IT行业却失去了发展的驱动力。 因为以前在IT行业投资太多,并且IT行业的投资者也以为IT业可以毫无限制地发展,而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再这样做。 斯蒂芬·罗奇说,“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一个使经济放缓的负的加速力。 美国经济经历了迅速的上涨,已经到了一个经济发展放缓的时期。 即使还未进入真正的衰退期,人们也会感觉到衰退。 同时,还有经济周期的力量在起作用。 美国公司出现了收益衰退的现象,他们过去发展却非常快。 在高速发展期,他们的赢利很高,制定成本结构时并不特别小心。 现在当他们的收入减少,便开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当然,这主要来源于美国‘给股东创造价值’的传统文化。 各公司为保证自己的利润率,开始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资金减少,也包括试图减少劳动力。 为减少资本性开支,公司开始削减经理层和白领职员,而在过去的四五年中,许多美国公司雇佣了太多的经理层和白领职员。 另外,这种周期性力量,还有股市泡沫的破裂。 同时,过去几年,美国住房业达到了四万亿美元的财富。 人们购买住房时,并未意识到储蓄的必要性。 结果,周期性的动因与结构的问题结合,再与各种加速力相融合,使风险表现为经济的放缓。 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这种放缓的经济。 对于经济是否出现了衰退,现在大家还在辩论,但我认为,今后几年的美国经济将呈现U形,而不是像日本经济那样呈现L形。 ”斯蒂芬·罗奇分析说,有三个机制把美国经济的衰退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首先,世界上不再有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可以替代美国, 美国GDP的发展速度占世界GDP发展的30%左右,如果加上与之贸易相连的经济成分,这一数字将达到40%左右。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美国那样做到这一点,欧洲正在慢慢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但其发展速度只相当于过去5年美国发展速度的一半。 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只有2%-3%,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全球经济增长达到4%以上,因此,从外部发展环境角度看,中国将面临一个窟窿。 第二个因素是供应链的全球化。 随着IT行业发展周期进入低潮,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经济相应受到打击;如果,制造业处于周期的低潮时,可能会使北美或其它某些地方的经济受到打击;如果贸易处在周期低潮,同贸易紧密相关的国家,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就会受到打击。 第三个因素是日元疲软,美元走强,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因为中国是除日本以外唯一一个固定汇率的亚洲国家。 关于面对经济衰退的政府反应,斯蒂芬·罗奇表示,现在,世界三大央行都已做好准备,以应付世界经济的新情况。 美联储已经做出一些反应。 日本央行还没有做什么,可能也没有什么可做,也许他们会采取行动。 欧洲的中央银行已经箭在弦上,只看何时发出。 在谈到经济衰退对中国有何影响时,斯蒂芬·罗奇提醒大家深入思考以下问题:“首先,中国经济非常依赖外部环境,因为中国的出口占GDP的23%,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50%以上。 但乐观的是,中国还有一些自主发展因素,如,外国直接投资依然强壮,而且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及其它方面会加速发展,同时,在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因美国IT行业衰退所受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 坏消息是世界贸易在总体下滑,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世界贸易增长可能会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目前,中国非常依赖于美国的消费者,但美国消费者却因泡沫经济的破灭减少了消费。 另外,中国受到的另一个外来压力,来源于日元持续疲软。 可以说,中国面临的整个外部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比1997、1998年更困难。 ”最后,斯蒂芬·罗奇强调说,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极为艰难的时期,同时,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衰退,还是美国经济在经历泡沫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衰退。 “最近三年,我对中国经济一直持乐观态度,现在还是如此,但我还要提醒大家,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保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采取一些非常灵活的手段,今后几年,中国将一直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外部环境。 ”

标签: 从基本面到外部力量的全面分析 股票崩盘的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